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决策;管理;研究

一、决策管理的基本理论

1.决策管理的定义。决策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这种行动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所面临的事件呈现令人满意的状态。此处当事人称为该行动的受益人。决策管理就是决策者通过制定决策,采用适合于本企业的决策模式,以达到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2.决策管理的模式。根据华盛顿大学Professor Bettin 的研究分析,大多数的领导者,他们的决策模式可分为五大模式。(1)“L”决策模式。L型决策模式,是领导者对该项事情的决策,完全依据自己对该事情的了解与信息,凭其经验与知识做决策,完全不与相关部属讨论或征询意见。由领导统驭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最差的决策模式。(2)“LI”决策模式。LI型决策模式,领导者面对一项决策时,会选择性的询问员工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但并不会让员工知道询问的目的何在,之后自己根据这些得来的信息,做决策。(3)“LC”决策模式。LC型决策模式,是领导者单独的分别找几位部属,征询他们对决策的意见,领导者会先说明决策的目的与困难,并与这些部属相互讨论什么是最佳的方案。(4)“LCT”决策模式。LCT模式,领导者在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会先召集相关的主管一起开会,先向主管们说明决策的目的与困难,并请每一位主管提出各自的看法与决策建议,最后领导者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加上自己深入的思考,才做出决策。(5) “T”决策模式。T模式,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领导者将决策的形成完全的交给团队,并全力的支持团队最后的决定。 T模式由于是全员共同决策,可能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会缺乏效率,但是这种模式,最能被大家接受,并愿意全力支持,效力最高。

3.决策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四个决策管理阶段:(1)找出制定决策的根据,即收集情报;(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3)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即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各个备择方案中选定一个方案; (4)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

二、W公司决策管理现状分析

W公司在决策管理活动时,主要采用:“L”决策模式,由于这种决策形式在企业中长期存在并对企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属于不成功的企业决策管理模式,缺乏先进性和竞争力。

1.公司决策管理困难。(1)公司决策没有意识到职责。W公司许多经理很清楚他们的行动对他们周围的人的影响。事实上,公司经理们都没有意识到决策管理是他们的一个职责,换句话说,是为他们的公司提供无价服务的机会。由于缺乏这种认识,他们在履行职责时工作往往不能胜任,或者他们甚至没有试着履行职责。(2)对决策问题和过程的模糊评价。在浅层次上,每个人都理解如何进行决策。在同样层次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决策问题以及需要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不幸的是,肤浅的理解对管理决策是无效的。而W公司经理们通常对决策问题和过程本质有一个模糊理解。(3)对有效原则的有限认识。与财务、会计、物流或某些市场部门不同,W公司决策管理的专家往往停留在掌握一套制定好的程序上。他们需要在每天混乱多变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的和适应性的即席创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决策管理专家没有技巧可以传授。

2.决策管理制度不规范。企业的决策管理规范主要是指决策程序管理制度不规范。下面就W公司的两类管理制度内容作简要说明。(1)公司董事会决策程序管理制度不能保证董事会的决策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程序进行,导致企业领导人独断专行,或拍脑袋决策。(2)公司投资决策程序管理制度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投资收益,导致公司决策有时因为感情、情绪等因素而导致的决策失误。(3)公司市场战略决策程序管理制度不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完整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致使公司领导跟风随机决策和拍脑袋决策。

三、加强决策管理控制的措施

1.确定W公司决策的因素。一般而言,决策考虑的因素,可分为下列三个: (1) 决策品质因素首先应该先考虑是决策正确性因素。作为一位领导者,每天都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你做决策。然而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有明确解决方式,有时,决策的正确性无比重要。反之,有些事情决策并不会有重大影响。(2) 决策被接受因素第二个考量的因素是这个决策是否需要员工全心的配合执行。因为所有的决策最终都需要员工的执行,如果员工不认同领导者的决策,员工对这个决策执行就会采取“应付”的手段,最终执行效果一定是不好的。(3) 决策时间因素最后一个考量因素,才是时间。许多领导者,有时候会以效率或时间紧张因素,而采用L型独断型决策模式,员工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学习。

2.确定W公司决策模式的选择。(1) 决策正确原则如果这个决策是否正确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且领导者本身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信息,或没有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时,建议不要采用L型决策模式,而应该采用LC或LCT决策模式,以集思广义,找出最佳方案。(2) 团队认同原则让团队最大程度的参与决策,可以得到团队对决策的最大认同与支持,可是如果你的团队相对比较资浅,或对公司的向心力不足,还未能与公司形成目标的认同,采用” T “决策模式,很有可能导致违反公司利益的决策。(3) 决策认同原则如果决策无法强制性的执行,需要出于员工心里真心的认同,才能有效被实现时,不应采用“L”或“LI”模式,因为这两种模式都缺少部属的参与。“LCT”或“T”是最佳的决策模式,因为透过团队的共同讨论,团队自然会想出最合适的方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负面的想法会被自然的屏闭掉。

3.建立决策管理制度。建立决策管理制度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工作。(1)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程序管理制度。要做好包括决策种类的分析和不同种类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步骤标准和要求的界定,只有过程严密,才能决策可靠。 (2)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管理制度。做好包括投资收益分析、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投资方案优化选择,及决策实施活动步骤和决策活动责任人的界定等。 只有做好预防和明确程序和责任人,才能减少风险,提高决策收益。(3)建立健全市场战略决策程序管理制度。做好包括对市场战略的可行性分析、价值关联分析及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步骤标准和要求的界定。

四、总结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一、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1 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企业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以战略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判,以预算的方式有效配置资源,对企业未来经营规划和经济活动进行的总体安排,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作为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

2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全面预算体系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具有如下的特点:

(1)总部作为战略筹划者,根据市场环境与集团战略提出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2)采用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模式,强化预算审批权;

(3)重点审核各子公司的业务预算,对获准通过的业务预算进行全方位监控:

(4)加强对各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与考核;

(5)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严格控制预算调整。

(二)绩效考评理论

1 绩效考评的定义

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评定下级单位、部门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的过程。

2 绩效考评的功能和作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

1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推行网络财务,提供互联网环境下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方式及各项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管理数字化,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

2 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而大大减少了因业务的迅猛扩展而需要增加的财务管理人员数量,拓宽了财务管理的职能,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规模效益,强化了企业财务监控的手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二、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特征

自广东电网公司(省公司)正式接收县级供电企业以来。作为接收的县级供电企业的全资股东,县级供电企业目前已推广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绩效考评、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比接管前有了很大提升,为向进一步实施集权管控模式过渡奠定了基础。

由于各县级供电企业属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员素质等存在较大差异,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差别较大,加上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负担较重,制定出各方较为满意的绩效考核制度较为困难,集权过度也必然导致积极性降低。因此对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因根据各个单位实际情况逐步、有序地进行集权,可以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先行先试。树立标杆。

(二)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绩效考评走过场,还有待提高;三是使用的信息处理系统不统一,财务管理信息化难度加大;四是资金集中工作刚开始开展;五是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情况复杂。

三、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

(一)IT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设计的总体原则

财务管理的模式应能够实现科学、高效、及时的服务,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实现经营目标、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个系统应具备清晰的内部财务关系、明确的权责划分、优化的运行模式,能够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上述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财务管理模式不是简单的集权模式或分权模式,而应是精细化、相对的集权模式,是优化集团价值链的信息集成模式。即在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再造优化,使得财务资源的配置能够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用最大化。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设置

优化集团价值链的信息集成模式,要求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也应相应调整。尽量减少管理阶次,逐步取消县级供电企业的法人地位,变子公司为分公司,实现“大财务、大物流、大营销”。县级供电企业将成为报账单位、成本费用中心,直接在省公司或市局分别或单独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费用报账中心(或共享系统)、资金结算中心等,既强化了管理又提高了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机融合,提高集团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主要包括: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系统: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为财务管理和监控提供实时数据。二是全面预算解决系统: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三是资金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对资金有效控制。四是绩效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通

过绩效考评,掌握经营情况,支持经营决策。五是业务数据与财务管理集成的系统:通过营销、输配电、物流、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其他财务管理系统的高效、及时集成,实现“四流合一”。

(四)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的总体架构

1 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架构

围绕公司“创先”总体目标,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引入国内外先进企业预算管理最佳实践,以经营控制为目的,以预算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分级管理为模式,以考核评估为手段,系统规划。重点突破,持续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建立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战略规划、目标设定、预算形成、监控调整”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配置企业资源。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管控能力,促进公司决策科学化,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到2011年底,完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预算准入机制。构建信息化平台,实施动态考核评价,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公司预算管控能力和关键绩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到2013年底,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应用。完善中长期战略预算规划,提高预算的决策分析能力。评估经营绩效,提升企业价值,公司预算管控能力和关键绩效指标逐步迈进国际先进水平。

2 绩效考评的总体架构

为贯彻落实南网战略目标、省公司制定的创先工作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不断改进绩效,制定绩效考评总体框架。

绩效考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对组织的绩效考评和对个人的绩效考评。对组织的绩效考评包括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部门及班组。对个人的绩效考评包括对一定范围内的员工(通常不包括有上级单位考核的人员)。

绩效计划采用绩效合约的方式。包括与组织、个人签订的绩效合约。员工绩效合约包括联动类、指标类、任务类、扣减类等四部分内容。其中,联动类、指标类和任务类三类考核内容权重之和为100%。

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流程的设计

(一)全面预算管理模块的流程

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和控制流有机统一。确立以成本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场、效益和利润来经营和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二)绩效考评模块的管理流程

1 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提炼

KPI来源主要来源于职责。职责可以分解成工作。工作可以找到对应的流程,通过流程可以找到流程横向的与纵向的、内部与外部客户。通过客户可以找出主要的需求,通过需求分析可找到考核指标。

2 将流程优化项目纳入绩效考核中

可以从流程优化数量、进度、效益、成本等方面去设计考核指标,由于这些本身在做流程优化项目中也要进行监控,所以统计起来不会增加工作量。

(三)总账模块的管理流程

本子系统是整个系统核算的中心,同时也是传统财务软件与本系统的数据接口纽带。各子系统业务发生直接反应到账务,总账子系统集中体现账务数据。

(四)现金模块的管理流程

本子系统完全根据日常出纳管理工作中处理的事务及其要求进行设计,对所有出纳业务均能达到快捷、高效管理的目的。现金模块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票据的详细记录管理、银行对账的自动处理、现金流量的核算管理、多币种核算管理、日记账的实时查询、资金收支日报等。

(五)应收、应付模块的管理流程

该模块主要根据企业日常购销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应收款、应付款核算与管理涉及的事务,进行相关功能设计。用户通过对下列主要功能的使用,即可达到对债权债务进行优化管理的目的。

(六)成本费用报账审核模块的管理流程

本子系统实现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报账、控制、核算与分析。成本费用模块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统计分类、成本费用细化核算、费用分摊、成本费用构成分析、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费用控制考核等。

(七)固定资产模块的管理流程

固定资产模块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资产卡片管理、资产分类管理、折旧计提及分摊、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台账、资产移交、资产分析报表与报告、多信息组合查询等。

(八)项目会计模块的管理流程

基于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对某些报表项目或科目、现金流量等进行同步、明细、专项核算。如在工程建设项目较多的单位,企业管理人员难以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到各单项工程或单位甲供工程用料、工程进度款进展情况,各完工工程的费用结转等明细资料,为此设立工程管理项目子系统,从方便实时掌握工程信息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功能的设计。

五、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一)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环境

县级供电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即优化集团价值链的信息集成模式的实施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技术环境,内部环境有人力资源环境、物力资源环境、财力资源环境以及内部文化环境。

(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由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自身的特殊性。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的过程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般要经历项目前期调研、制定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实施准备(主要是清理过程,为达到可以实施创造条件)、项目实施、项目试运行、项目验收等过程。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成功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执行力强、高素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小组具体实施,这是人力组织保障。

成功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调研。对企业当前发展和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重新设计、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分配。加强治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成功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需要全面清理固定资产、物流、营销等,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靠性和前后、上下数据间的一致性。为科学决策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实施达到的效果

当真正实现优化集团价值链的信息集成模式后。将使得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融合,在实现价值链联盟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的再造优化价值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集中管理。

通过对供电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适合县级供电企业特点的、高效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强化对县级供电局的管控、进一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的利器。是按照省公司制定的创先工作思路、完成创先工作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吉鹏.全球化、行业化、平台化下的集团管控模式[EB/OL].比特网,2008.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近些年,在苹果公司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全球掀起了创新商业模式的浪潮。本文结合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进行了一点思考。

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是系统化经营企业的一种思路,是企业将各种内外部要素整合起来,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赢利目标,形成的具有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的运行系统。其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的设计要先于管理模式的设计,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支撑才能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是企业的运行机制,与人没有直接关系;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执行机制,与人有直接的关系。管理模式再好,如果商业模式不适合发展需要,企业也不可能获得巨大发展。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舰艇,那么商业模式是舰艇的构造,不同的结构和配置产生不同的舰艇;管理模式是舰艇上人员的管理控制流程,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舰和人的作用。舰艇的功能构造再强大,如果人员管理混乱,舰艇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人员管控再好,如果舰艇本身功能构造不完备,舰艇也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

创新商业模式的路径

创新商业模式就是从企业定位、业务系统、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着手,围绕客户不断进行优化或改变,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其管理模式能对商业变革给予有力的支撑,企业的职能部门能够快速响应其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调整,并发挥最大的效能。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我们认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使企业具有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对客户的感知能力,应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尽可能把注意力、精力、资源调配到市场中去,调配到在商战中拼杀的手段中去,如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等方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对客户的关注度,以客户为中心调整企业的经营,走“轻资产”路线,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商业架构,获得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职能部门协调统一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提升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营销管理推动。营销就是创造客户。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两大职能,一项是营销,另一项是创新。可见,营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营销工作中,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是客户。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市场地位就是企业在客户中的地位。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到的客户价值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营销推动就是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出发,企业精准定位,准确把握竞争和价值体系,获得强大的创新推动力。

在行业产能普遍过剩、买方市场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掌握市场先机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营销推动就是让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调整企业的赢利模式、组织结构和现金流结构,围绕市场客户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提升企业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从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向全员营销转变,以及营销制度组织体系建设、营销管理、价格管理、渠道管理、品质管理、营销队伍、产品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提升认识,逐步转变,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

二是品牌管理推动。品牌意味着客户对公司或产品的认知和认同,拥有好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成功的品牌就是产品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的品牌。

品牌管理是创建、维系、提升品牌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和思路,它的实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意管理”。品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统一营销战略,获得更好的利润,有助于保障产品的排他性,帮助企业推广新产品,降低经营风险。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许多先进的企业采用品牌(产品)经理的组织方式,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建设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的激烈竞争,对电力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加强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应随着当前形势改进管理模式,寻求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建立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必须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新技术,建立一个综合、专业化、科学化、严密的项目管理组织来促进电力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性质与任务

1.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性质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电力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过程是电力建设单位一切活动的核心,是电力建设工人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建筑材料、设备,使其按预定的目的改变为建筑安装产品的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技术方面的,二是社会方面的。在技术方面,工程项目管理反映了施工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的组织方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我目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从改革开放前的落后状态,经过2O余年的努力,得以迅速提高,基本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生产力有大发展的表现。在社会方面,工程项目管理是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其必须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发动和依靠职工参加管理与监督,保证电力建设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1.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遵循电力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把施工过程有机组织起来,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损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全面完成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最早出现的承包工程管理模式,其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通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商和建立单位共同完成电力工程的建设任务。通过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使施工承包方承担工程电力工程施工责任,并接受建立工程师的监督、管理。通过这样的模式使施工过程的各项责任、职责明确,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但是随着电力工程施工市场的逐渐完善,这种传统的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胜任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其一方面由于监理单位对项目介入深度不够,造成其仅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缺乏对电力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涉及,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决策与控制。因此,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不仅给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电力项目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这些竞争与挑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创新,力求突破,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发展。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国内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一些创新理念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具适用性。

3.1.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是针对流域水电开发建立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分别负责流域水电开发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有的负责前期建设,有的负责后期管理,呈梯级式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升本,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使项目管理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化。

2.2.引入PM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做到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而PM模式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人力和物力,做到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更具组织性,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适应实际需求。

2.3.运用EPC管理模式

EPC模式是当今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EPC模式提供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工期,创造了更大的效率。以上三点建议都是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管理模式,但在吸收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一些突破创新,并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1)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团队,优化组织机构。要建立最有效的管理模式,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组织作支撑,要选拔一些个人素质过硬,尤其是知识、技术、经验等方面突出的人才,组建团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达到建立一个训练有素、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组织,以促使组织机构的整合优化。通过此举,期望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达到管理模式的创新目的,最终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个工程的管理效果。

(2)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的评估、监督和考核管理机制。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项目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尤其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在项目工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时,应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保证项目过程的质量要求,通过建立电力项目工程的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进行分析评价,提高竞争力,完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3)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不断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现状,采用更适用、更具创新性、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电力管理工作的开展。

4.全过程、全要素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创新与应用,采用全过程、全要素的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工程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实际,并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进行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要注重优秀项目团队的打造,从个人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创新能力、领导与管理协调统一方面组建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以此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应从设计阶段即开始对造价、管理等工作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效果,保障投资主体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另外,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还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体承包或分项承包模式,以此确保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在采用分项承包的模式时还应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分项工程的数目,选定最优结合点。通过合理的分项工程的划分使项目资源得到合理的调配,项目建设各团队协调配合,提高工程建

设效率,减少相互制约的情况发生。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4.结论

综述所述,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电力工程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发展需求如此之多的情形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必须做出改进,寻求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军,电力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是进行安全、可靠供电的必要保证。因此,必须对电力建设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研究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和即将开展的智能电网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赵宏伟.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型[J].水电工程信息周刊,2009.

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模式,泛指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存在方式。管理模式指管理所采用的根本思想和方法,是指一种成型的、能直接参考并运用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规范管理秩序,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制定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现代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重点,采用的管理模式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前景。

二、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首先,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目标,无法将创新管理条例更好的落实。企业管理的内容范围很大,对其管理具体细节无法逐步细化,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难以发掘,只是口头上响应国家的创新政策,模式上依然采用原来比较落后的管理思想,创新只是徒有其表,没有实质内容。这种的管理模式就像没有领航员一样,只能随风飘荡,没有目标。其次,创新意识较弱,创新能力较差。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导致管理者落后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情况不了解,领略不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目光短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从而导致这个企业停滞不前。最后,创新环境的缺乏,没有明确的创新奖罚措施。好的创新环境影响着改革前进的步伐,有明确的创新奖罚制度,可以激励人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进行发现与探宄,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创新,节约大量的时间。

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模式的结构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较多,想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并且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企业财政支出,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进行积累资本,提高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突破当前企业经营的面临的局限性,并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无法促使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那么企业就像没有新鲜空气的大自然一样,即将面临着窒息的危险,发展也会停滞不懈,原地踏步,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没有生机与活力,企业无法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生存,以至于最后被淹没在大浪潮中,毫无还生的能力。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决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企业领导人的必须予以重视。

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首先,坚持不懈的创新企业制度,并向多元化发展。企业制度的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支柱,是其根本。多元化的企业产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前提,这样有利于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占据创新的主导位置。其次,发挥领航者的推动作用。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了精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色的领导人,能敏锐的观察到市场发展的趋势,并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会根据市场动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长远的规划。而且重视技术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缺一不可。技术创新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外部保障和内部引动。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技术方面的革新,而技术创新又驱动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最后,发展战略的创新,是企业前进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在发展战略上进行整体调整,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内部结构特点,发展环境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企业当前发展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总谋划。首先,需要及时的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找准市场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其次,透彻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_可以减少企业发展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发生;有利于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各项流程循序渐进的进行,使各部门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促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必须坚持不懈,风雨无阻的进行,企业才会有未来。

五、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山西老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能源研究与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