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法律基础知识 应用 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不断得以完善,在各个方面都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利用,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对知识的具体利用一个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做到活学活用。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一、 案例教学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离不开的一种教学方式。法律基础知识是客观固定的,是在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个案例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法律知识,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成为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性问题。案例教学正好补充法律知识运用的空白,给了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知识的空间。

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知识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会做出自己的评析,并从法律知识层面进行深入解读。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纯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体会到法律知识的作用;其次,学生从案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提高了学生素质;最后,案例将法律知识与现实情况联系到了一起,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法律事件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学法选取案例的基本条件

在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以及教材的安排,确定具体案例的选择。总的来说,案例不可随便从电视栏目或是新闻中选取,而应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按照教学要求开展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参考价值不高的案例应及时摒弃,以免耽误时间。第二,内容较为单一,针对性强。教师选择的案例内容不能过于复杂,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应将一些难度适中、易于分析并且涉及知识点较为单一的案例选进来,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三,具有启发意义。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具备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案例本身,还需要根据案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因此,对案例的选择需要格外重视,要减少由于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教学效果下降。

三、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方法,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从案例中积极学习、快速掌握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案例视频分析

有关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绝大部分时间,同时也占据着学生的精力。案例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法律知识,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播放案例视频的方式简单、迅速、省时,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在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可以放开思路,积极思考,进行多维层面的知识拓宽。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帮助。

(二)采用适当的方式接入案例

每一个案例与教材知识都存在着差异,没有为教学活动而特地发生的案例。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案例接入课堂,否则,将起不到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导入的方式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听课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法律知识的传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导入的方式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由此,教师应重视自己对案例使用时间和时机的把握,争取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可以充分理解法律基础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帮助其顺利解决现实问题。

(三)组织室外活动,深入社会实践

案例的来源比较宽泛,可以是电视栏目中的内容,也可以是开庭审理的实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开展室外活动,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比如法庭旁听和模拟法庭。从这些活动中,学生会体会到法律制度的完善性,增强法律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室外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他们认识到了法律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四)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发挥各自长处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弥补。教师应充分运用不同的方法,发挥出不同方式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对立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而应正确地看待其作用,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避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从案例教学活动中可以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运用与理论之间的差别,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的具体利用方式。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应认识到这种方式的短处,利用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以便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山林.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Z2).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管理学基础 应用

案例教学是以客观事件为基础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教师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对客观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学生理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的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高职的《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配合课堂讲授的积极性,接受课程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切入点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基础性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突出体现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革新作用

案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次至关革新。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刻板接受理论概念和知识,然后用客观实例演绎论证课堂中的基础理论,这种方法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滞后性明显。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将在客观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问题渗入课堂教学讲授中,把诸多经典案例运用到课堂知识概念中,并要求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这样使学生主动把接受的理论知识融入客观案例问题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真正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提高解决客观实践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颠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轴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主动角色的有效新型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是使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在管理实践中得以应用,在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但是学生用于管理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真正意义上从实践中得到理论基础巩固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有效解决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中巩固基础的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是把客观的管理实践案例和管理活动情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客观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供真实的经验途径条件,做到在客观案例实践中巩固基础知识。

二、《管理学基础》的案例形式

(一)用客观案例引出问题

案例:讲述阿里巴巴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对淘宝线上商品的假货率降低的质疑和材料,引出质疑问题和制定措施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并制定对策。

(二)用案例巩固基础知识

案例:三鹿企业的衰亡,证明管理决策的错误给全局带来的消极后果及给整体格局带来的重大损失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到决策者的决策必须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基础》中的实施

(一)课前案例整辑

客观案例在《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课前教师必须对相关管理案例进行搜集,筛选与本堂课程相关度最高的案例进行素材整合,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整理出自己或小组的独到见解和分析思路。

客观管理实践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需要教授的《管理学基础》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相吻合,还要考虑到学生接受分析问题的能力程度和教师的知识储备、问题处理能力。管理案例所传达的内容应有其真实背景,不能编造和虚构。最后案例的选择应与课堂时间相结合,所以案例篇幅应简洁精准、信息合理,否则不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二)课中案例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组织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案例的讨论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首先需要把课堂理论基础知识用传统讲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也是进行案例讨论分析的基础。如果是没有理论知识的超纲案例,则不仅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反而会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案例所述,误入歧途。分组是案例讨论的核心要素,分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合作分析,这样使课堂讨论分析更加深入和多元。最后在讨论发言中,教师的配合和支持是课堂气氛组织的决定性因素,不能草率否定学生的讨论分析成果,因为案例没有限定答案标准。

(三)课后分析检验

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需要进行量化考核,这是衡量教学方法是否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进步的依据。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是否进步及能够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刻板认知案例教学或者坚持传统教学拒绝教学方法革新。其次教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有很高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最后教学手段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应多以多媒体为讲授手段,避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

把案例教学这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应用到教学课程当中,是管理类专业教学的一种重要事件教学方法。但是高职《管理学基础》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必须紧密吻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灵活应用案例教学,真正提高《管理学基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民法学教学实践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和民主性等特点。尽管国内有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不适合我国法学院校的法学教育”,[1]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法律人才的重任,其法律人才既要具备相当的法学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有较高的司法实践能力,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学生学习和理解民法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有很大难度,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很难有积极帮助。案例教学法实践中,教师不是讲授者,而是设计者、激励者,它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2]实施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力,有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民法基本理论和法律规则。它将难学、难懂的民法理论与身边熟悉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使理论的东西具体化、实践化,学生理解力得到了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增强。

其次,可以使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并不在于结论是否正确,而在于分析案例涉及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民法案例分析时,方法和思路显得更为重要。强调分析评论的完整性以及内容上的质量,同时也要求语言上的清楚和精确。

再次,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案例教学法选取身边实例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最后,可以提高学生司法实践等综合能力。现代法学教育重在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了解案情,准备材料,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法庭辩论能力以及司法实践能力,对于锻炼和提升民族院校学生实际应用法律的能力都具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法学案例教学法在民法学教学实践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手段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法学教育中即称为“法学案例教学法”。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法学知识;或者向学生提供典型案例,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者将学生引入审判环境,让学生参观人民法院对真实案件的审判以及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模拟审判,通过以上不同的方式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法学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大量的案例来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原则。[3]民族院校民法学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除了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启发性、师生的互动性和教学的民主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结合民族院校特殊性,采用多种实施方法。为了将教学引入主题,我们采用引读案例法;为了便于对理论的阐释与说明,我们采用列举案例法和讲评案例法;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我们多采用课堂讨论法、模拟审判法和旁听审判法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引读案例法、讲评案例法和课堂讨论案例法。

其次,以提高理论学习为主,以司法实践为辅。民法学课程理论性极强,所以,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司法实践能力是次要的。我们经常采用引读案例法、评讲案例法和课堂讨论案例法,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模拟审判法和旁听审判法等方式的运用必须有一定诉讼法基础知识,一般在大学三四年级使用得多,民法教学时学生一般还没有开设诉讼法课程,所以,只偶尔使用。

再次,以请求权基础理论为基础,全面实施案例教学法。民法学是一门与我们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结婚生子以及生老病死最为密切的学科,学科理论性极强,所以,在各个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应当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理论是请求权基础理论。民法案例分析实际上是一种法律运用过程,其重点在于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进行三段论的操作。[4]运用请求权基础理论进行民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讨论时准确判断,少走弯路。

最后,因生制宜,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适合学生一般的发展水平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特点,使学生全体和个体的才能都能得到发展。[5]该原则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民族学院学生大多来自自治区,且少数民族人数较多;其余为来自于内地,学生在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别,所以要因材施教,因生制宜,对学生要区别对待,进行分层次教学。宏观方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分为不同的行政班级,进行区别教学,内地班和区内班区别,区内班也按照高考成绩的不同进行区别教学;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也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要求,层次高的要求较高,层次低的要求较低。微观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区别,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三、法学案例教学法在民法学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环节

(一)理论基础

民法案例教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请求权基础。请求权基础是指得支持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一般包括合同请求权基础、物上请求权基础、无因管理请求权基础、侵权请求权基础以及不当得利请求权基础等。它是民法体系的“骨骼”[4]案例教学法在民法中的实践,就是在寻找和考察以上这些请求权基础,然后顺藤摸瓜,结合案例事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

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理论上包括鉴定模式和裁判模式,民法教学中主要采用鉴定模式。它是指从请求权基础出发,具体考察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最后得出请求权是否有理由的结论来。实施时需要考察所有可能的请求权基础以及其有无消灭的原因,由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而裁判模式是从假定的案件处理结果出发,假设请求权理由存在,然后针对案件争议问题或特定请求权基础,考察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5]该模式主要在法院审理案件中运用。

(二)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民法学教学实施的方式很多,但无论是教师提问或者讲解、学生讨论或者模拟审判以及旁听,都离不开案例分析或讨论,其带有共性的环节主要包括:

1.案例布置与准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或者课前布置所选取的案例,由学生当堂或者在课外做准备,其具体操作程序为:首先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确定某一具体的、符合培养目标的民事案例,并推荐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其次,布置学生在课堂或课外阅读,为案例分析作准备;最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必要时,我们事先确定一部分学生重点准备,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掘有思维个性的学生的潜力,促进个别同学的发展,特别鼓励藏族学生和女学生参与。

2.课堂分析与讨论。课堂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积极参与。由于课程课时的限制以及讲授对象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部分藏族学生接受能力的欠缺,所以,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案例方面做了很多思考,案例的案情不应太过复杂,但必须属于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了解案件的具体细节,然后由教师提问或者确定合理的讨论问题;其次,教师要能够指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引导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进行,阻止与案例无关的分析与争吵。讨论时教师要留意课堂讨论的气氛,要力争创造出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尽量鼓励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特别要鼓励藏族学生发言,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把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断引向深入;教师要教导学生互相尊重,听取他人意见,发现别人的长处,总结自己的不足。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法律基础知识课 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而中职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使之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对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应用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释义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法律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处理和判断有关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法条指定的初衷,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 

三、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教材所阐述的基本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 

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为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片面选择一些热点问题或现实性、针对性强但却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案例, 防止偏离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现象。应当在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 选择成熟、典型、针对性强的案例, 尽量避免选择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准的案例, 以免误导学生。

(二)贴近现实生活。 

许多学生对法律基础课兴趣不大。老师讲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调剂学生情绪的平衡器,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够,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亲切感。法律是在动态中运行的,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包括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法律是一个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为主线, 各知识点和各基本原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学实践中, 选择案例应注意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结合。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计算机基础;教学软件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目的,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方法。它在法律、医学、工商管理公共行政与管理、政策分析、人类科学以及中学教育等众多学科领域中得到普及。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学生的积极参与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非常必要。

教师在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时候一般都是逐个命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也是一个一个命令地练习。而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命令一般比较多,容易让学生迷失在这些命令中。他们对操作的结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操作过程变成一个十分机械的过程,因此,有的同学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使学生对操作结果有整体印象,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乐趣,培养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由于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做出一些修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与其他课程有区别,故在这门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宜照搬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而应该根据它的特点因“课”制宜地做出一些改变。

本文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所涉及的案例选取和实施步骤两方面内容,提出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案例选取方法和教学步骤。

1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的选取

列恩指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列恩同时指出,一个高水平案例需要满足五个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案例应该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案例需要做适当的改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案例来源方面,案例不必过分追求来源社会实际工作。在管理学或法律学的课程中,来源于社会现实的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单个来源于实际工作的案例一般用到的知识点都比较单一。一个案例可能只用到几个重复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样对学生的锻炼价值就不大,重复同样的操作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个案例组合起来才会用到比较全面的操作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人为设计的综合案例更具锻炼价值。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精心设计综合多个知识点的案例。

案例规模方面,案例大小要适中。太小的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少,没有锻炼价值。太大的案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不适合。一方面,学习这门课的同学一般都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如果案例太大,会引发一些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在本门课程的案例中,教师无法从结果中了解过程的情况。太大的案例没有办法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只能让同学们在课后完成。如下一节所述,在这门课的案例教学中,不适宜开展案例辩论或大规模讨论。所以,教师就不能通过这样的环节了解学生的完成过程,也就无从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能在上机实习课堂内完成的案例为最佳规模。

案例内容方面,应区分设计和操作两个方面。对于初学计算机的学生,案例应以操作为主。案例内容应由教师设计好,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只需要学会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不是设计漂亮的文档。如果只给出一个泛泛的题目而没有具体的操作[2-3],学生容易迷失在漂亮的外观设计中去,忽略应该重点掌握的操作方法。

下面给出一个 Excel中制作图折线图的例子。案例要求根据给定的数据(如表1所示)制作折线图。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共有16步(由于篇幅,这里省略),规模大小适中,初学者可以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操作的结果如图1所示,给出结果方便学生比较。

像这样的案例,如果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而只是给出一个示例图,学生无法以肉眼判断什么操作能准确地得到该结果,从而加重其思想负担。

2一般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列恩推荐的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激励学习者、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学习者的准备、案例讨论以及结论。列恩主张案例教学应以案例讨论为中心,在讨论之前教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并采取一些策略激励或督促学生做一些准备,然后,在讨论中根据讨论的进行,灵活机动地采取各种办法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一般的案例教学方法都强调案例讨论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论文也把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平移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来[4-5],但是,这仅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步骤,而不太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原因如下。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型课程,它的知识点都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所以这门课的案例不像法律课一样有比较复杂的案情需要分析。因此,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讲述和分析案例上。

其次,虽然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有一些变化,但方法总的来说是比较有限的;而且结果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所以,案例辩论(有的论文主张分组讨论案例)的空间不大。如果同学们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辩论(比如结果是否美观等),可能会忽略本课程重要的方面,也就是操作方法的学习。

第三,在管理或法律等课程中,只要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或辩论中来,就说明他(她)已经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了。至于结果是否正确也许并不重要,这些案例可能不需要标准答案。但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操作是否正确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对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检查也是很重要的。

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对实施步骤进行改革,由此,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案例教学步骤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课程,因此,学生掌握操作过程十分重要。但由于教师无法由操作结果看到操作过程,所以,这门课程的一个案例教学过程应安排在一堂课内完成。上课教师需要对时间精确分配,衔接好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一个案例的全过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应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理论讲解

有些专业课程学习分几个学期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再进行案例教学,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理论课已经学习完毕,所以,以往的案例教学研究论文中都没有强调理论讲解的步骤。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只有一个学期,理论和实践课都在同一个时期进行。而且,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交替进行。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要强调理论讲解这个步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之前完成相关理论课程讲授。

为了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理论讲解也应作适当的调整。理论课的内容安排需要打破教材的顺序(甚至教材本身也要作修改),根据案例的需要做出适当改变,以配合案例教学,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需要在案例课之前讲授完毕

3.2案例说明及分发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案例都是操作性的,不涉及复杂的理论,教师不需要对案例进行十分详细的讲解,只需对案例作一个简单说明,此外,完成案例用到的知识点也应该做出介绍。另外,教师还要把操作的结果给同学们展示,让学生对操作结果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便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保证整个过程顺利进行。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里的设备和各种辅助教学软件,将案例的相关文件快速分发给每个学生。

3.3案例操作

当教师把案例文件分发给学生,并在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后,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次规定完成时间应根据案例的大小做出调整。这一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组织好课堂秩序,并就个别同学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地回答。

3.4回收成果及批阅

当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就应及时回收成果。然后批阅回收上来的成果,以此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人数灵活进行,如果是小班上课就可以批阅全部成果,如果是大班上课则可以抽查部分成果。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成果验收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成果来发现问题,从而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如果较多同学还没有掌握,教师就可以在下一阶段重点讲解相关内容。

这一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实施比较困难的环节。要完全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需要对案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检查。而这些工作是比较机械的,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发教学辅助软件完成上述工作,加快检验进程,减轻工作负担,以便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教学内容上,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3.5重点讲解

针对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阶段做出重点讲解,以便达到让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4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

为了使老师从繁重的结果检查中解脱出来,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教学任务中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一些辅助的软件来完成这些检查工作。辅助软件应包含以下一些模块(如图2所示)。

其中,输入格式可逐条输入要求的格式,也可以从文件中读取。输入标准文档是将要求的格式应用到案例中文档得到的结果,检查时可以从该标准文档中读出格式。

输入被检查文档是输入需要检查格式的文档,可以一次输入一个,也可以一个输入多个。

检查模块根据输入的格式检查被检查文档的格式。

当输入一个被检查文档时,输出单个文档检查结果模块输出该文档的格式检查结果,可以按照标准格式逐个给出检查结果,也可以按照百分制给出一个量化的得分值。

当输入多个被检查文档时,输出多个文档检查统计结果模块输出这批文档的检查结果统计值。

5结语

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避免照搬其他学科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原理,而是通过上述措施,根据该课程特点做出必要的改变。同时,我们在案例教学中精心设计规模适中的综合性案例,给出具体操作步骤。在教学步骤方面,我们注重加强案例操作,淡化案例讨论,同时,重视操作结果检查并开发教学辅助软件来协助检查。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我们将针对发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进行调整改革。

参考文献:

[1] 小劳伦斯•E•列恩.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1-39.

[2] 黄志昌.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7):271-271.

[3] 张利华.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案例教学设计[J]. 科技信息,2009(18):179-180.

[4] 付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9(6):109-110.

[5] 赵丽琴.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5):66-80.

Case Study Applicable to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TANG Minghua, CHEN Yin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