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考音乐教育

成考音乐教育

成考音乐教育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 业余音乐考级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应包含学前音乐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诸多类型。本文以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社会业余音乐考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让这一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自1912年以后蔡元培等一代教育家深受时代的影响,大力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念至今”①,中国当代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正如雷默在其第三版《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所说:“中国在很表层、很强烈的方面,在音乐和其他方面,已经变得很西化了。”②而这种西化所导致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重西轻中”的中国音乐教育现状,还在于在当前中国教育大背景下中国音乐学科的地位和现状令人担忧,甚至感到痛心。这种状况也使得国内无数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奔走相告并不断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窘迫境地。

一、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存在的诸如严重西化和功利性色彩太重等问题。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音乐人类学等国际前沿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开始反思过去我们音乐教育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以及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地位,我们的音乐教育是否准备好了迎接后现代音乐教育观的冲击?是否会导致中国音乐教育“应接不暇”?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来做出应有的调整?

教育部在2001年首次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又出版了修订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颁布实施已近14年时间,虽然《课标》深受现代音乐教育和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无论是对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三大性质,还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都与国际前沿音乐教育理念接轨。目前的问题在于,《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并未保持一致。

笔者从成都市区几所小学的部分音乐教师那里了解到,在他们(都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因为《课标》的颁布实施而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多大的改变,甚至有的音乐老师连2001版《课标》的出版书籍都没有(当然2011版更没有了)。他们上课的方式方法多数还来源于当年在高校学习时所掌握的那一套陈旧的教学理念。按这样一个现状笔者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西部,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都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此,那么西部其他地方的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是什么现状也就不难推测了。

值得我们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异化的社会业余音乐考级。仅以每年上万的中小学生参加成都市的业余音乐考级来看,似乎音乐教育的状况甚是良好,至少从这个角度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学生学习音乐,无论是对大众音乐教育还是精英音乐教育,都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不与现象相一致,考级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的问题并不如表象那么美好。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大问题:

一是参加音乐考级的多为中小学生,他们考级的目的是为了在升学考试中能够获得加分或优先录取的条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却不是因为热爱音乐的原因去参加考级。

二是学生音乐考级中,为了通过考级,往往是过分注重技术训练,而不是在音乐表演技巧训练与音乐审美高度结合下学习音乐,也就是其目的多是怎样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这种情形下的考级生多数只会演奏演唱考级规定的曲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很难在考级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为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枯燥的技术训练中。

因此,常出现学生考完级就再也不演奏演唱音乐了,因为剥离了音乐美的技术性学习早已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丧失了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学生感受到的多是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这应该说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2011年国家教育部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③这五大课程理念凸显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了音乐实践,关注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等教育理念。其理论来源于诸多当今前沿流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如雷默的审美教育哲学、埃利奥特的实践教育哲学、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等。可以说《课标》是具有国际前沿的理念在支撑,其教育理念具备了极大的综合性,极强的指导性。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音乐课仍然不能和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取得平等的、或者说是音乐课本该拥有的地位。虽然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时常振振有词的拿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④说明音乐是人的七大智能之一,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因为学习音乐会开发孩子的大脑,提高其智力等等。然而,这个声音在中国的大众、教育掌权者的眼中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论断。因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不考音乐,音乐课的成绩都不会计入升学考试中,所以音乐课就理所当然的“靠边站”了。音乐课被戏称为“豆芽课”,随时都可能给像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让道也就再合理不过了。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更为突出。

那么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的音乐课,却又会产生业余音乐考级热呢?这是因为升学考试虽然不计算音乐分,但是如果能够拿到业余考级的一定等级的合格证,却能够在升学、择校考试中加分或同等条件下择优录取。笔者曾多次以工作人员身份参加成都的业余音乐考级工作,使我有机会了解到很多考级学生的参考情况:一是多数学生都是家长要求学习音乐并参加音乐考级的,父母或是将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或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是因为升学考试要加分等诸多原因不胜枚举;二是从考级学生的曲目量上了解到,学生参加考级基本上只练习考级教材上规定的曲目,也就是说就练两首到四首曲目。考核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能顺畅的演奏、演唱完所选曲目,考试基本上就能合格。参加考级的学生“完成了任务”后如释重负,而不是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的美或者是因为音乐给他带去本该有的快乐。这种表象上繁荣的社会音乐考级,使美的教育变成一种枯燥的技术训练和应付,最终将扼杀无数学生对音乐兴趣,并导致音乐教育走向恶性的循环。

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态度

如果说上述问题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功利造成的话,那么中国音乐教育还有希望,因为那毕竟都是外因,真正起实质作用的是内因――音乐教师教育。“以培养所谓的演奏家或歌唱家为其教育目的,这与高师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相悖的。”⑤我们的音乐教师教育通常注重某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作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拓展与培养,特别是在严重西化的局面下,就笔者所就读的音乐教育学院而言,开设的课程以钢琴、声乐、西方乐理、和声等为主。而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理论等教学内容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西化。进而对多元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这样的音乐教师走上讲台之后,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西化面积。而西化过程中又伴随着技术异化的现象,西化的音乐教育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到一代又一代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上。

因此,中国音乐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根源仍在音乐教师教育本身。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音乐人类学的教育等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笔者认为:

一是应改变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现状。要培养一批批与国际接轨的、有综合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思想的音乐教师,才能逐步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在音乐教育专业应从教育专业招生开始,增加中国民族器乐考试科目,而不是在器乐方面只考钢琴;在音乐教师培养阶段,应增加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理论的学习。

二是对于在岗的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和“回炉”――继续教育,让一线的音乐教育实施者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保持同步,才有可能让音乐教育发展同步,否则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再先进,制定的再完美也是“对牛弹琴”。

四、结语及展望

进一步的思考是,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和音乐人类学理念的发源地仍然是西方,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这仍是“舶来”的音乐教育理论,这是否会将中国音乐教育引入更深层次的“西化”?中国音乐教育该如何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中把握好本民族的与非本民族的比例,怎样把握好中国自身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并最终真正实现多元化的中国音乐教育。

针对上述思考,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在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该《意见》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教育方面“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对在职艺术教师提出“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 并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等等。诸多的要求明确了艺术教育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到教育主管部门正着手改革当前艺术教育的诸如地位不高、西化严重、技术异化、功利性太强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注释:

①雍敦全:《中外音乐教育比较》,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

②[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③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艺术考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学校音乐教育是一种课堂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具有强制性。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材,执行同样的标准。学校音乐教育从理念到每个实施细节都有自上而下的严谨秩序,每一层级的设置都集中了教育者的深度探究和考量。也正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的自由度不大,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而社会音乐教育属于一种社会活动,没有统一监督,具有娱乐性,教学灵活而自由。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普遍受教育的方式之一。但因缺少监管,也容易被利益腐化,而具功利性。可见,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下面,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形式、知识传授三个角度谈谈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一)在培养兴趣上的比较

在学习兴趣上,笔者认为学校音乐教育比社会音乐教育给予了更全面地关注。就以“考级”为例,功利心驱使教师和家长们急切地追求不符合孩子客观学习能力的成绩,提出不切合实际情况的要求。这不仅没有培养出学生对音乐终生学习的愿望,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抵触和反感音乐学习。这虽不是艺术考级的本意,却是随其发展的诟病,是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的误区。笔者在教学中,就多次遇到那些被“学音乐”吓坏了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正不喜欢音乐,只是由于恐惧而表现出的逆反情绪。这样的孩子由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对音乐学习的“坏印象”,所以无论他们在校外的培训中,还是校内的课堂里都表现消极。

对比考级的功利教育来看,学校的音乐教学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与学习状态,无论是教学还是教材也都不会凌驾于学生的能力之上。就像《课程标准(2011版)》中,每一年级和每一年龄段都有恰当、明确的学习要求。教材内容都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筛选和提炼出来的作品。它更好地配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进度,修正了社会音乐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心理,培养了孩子们的持久兴趣。同时,对学生认识音乐世界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二)在教学形式上的比较

在教学形式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有特点。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学相对学校音乐教育更具自由、灵活性,但同时也相对松散,缺乏系统和整体性。这种个别授课的方式使学生与其它学琴者之间缺少了交流和互动,在演奏方面也以独奏居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拓宽视野。同时,一些社会音乐机构中的教学也欠缺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上课的环节、进度、层次等较少受到重视,大多随机讲解。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教学差异大、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充分得到激发,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而对于学校音乐课堂而言,教师周到的组织和设计是教学进行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

但学校音乐课堂的标准化与强制性,虽能让学生得到普遍的教育,却让其不能完全按意愿或兴趣行事。这样的学习长久下去也会缺乏生机,没有个体的针对性,也不能如愿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相比之下,社会音乐教育就显现出学校教育中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三)在传授知识技能上的比较

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就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方面而言常常是重复的。就拿现在“流行的”全国音乐等级考试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出编)来说,同时出现在《音乐基础常识分册》与(人音版)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要求学生熟识的歌曲大致就有30余首之多。《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中的大部分乐理知识与听音、视唱能力要求也都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大纲标准之内。在艺术考级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社会音乐教育必然会对学校音乐教育造成有力的冲击和影响。

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随着参加考级和校外音乐培训学生数量的增多,同班级中学生的音乐能力也逐步走向两极分化。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音乐能力,可以毫不费劲地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但也让这些学生感觉有点百无聊赖,已经学过的知识要求其再学一遍总让人觉得无趣而乏味。相较之下,那些未在社会上进行音乐学习的孩子,虽音乐能力尚不达标,却保持着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互动

根据以上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自的优劣。而如何协调好这“两条腿”,使二者互补、互促、协调运行,才是走好普通音乐教育之路的关键。近年来就二者的结合问题也有很多方方面面的研究,但多是理论之言。就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意见和若干实践措施,仅供参考。

(一)学校音乐教育应在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开展

学校虽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主体,但在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和强有力的影响下,学校音乐教育应从自身封闭状态中跳出来,以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为着眼点,才能取得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面对这样一群水平参差的孩子,学校音乐教师绝对不能一味拘泥于研究教材而“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的校外音乐学习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学习途径、所用方法及使用教材等信息,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根据每个班级,甚至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音乐学习的侧重点。将部分重叠的知识做出有效的整合,尽量避免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或在已掌握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内涵。最后,根据学校学生总体的校外音乐学习情况,尽可能地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编写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切实音乐能力的校本教材或特色课程。只有这样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才能在相互借鉴和辅佐中彼此健康成长。

同时,据笔者经验,总结如下几可操作的小方法:1.在班级中建立“一帮一”式互助,将有校外音乐学习经历且音乐能力较强的同学与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结成组,让已经掌握的帮助、辅导尚没掌握的学生,这样做不仅能让能力强的学生有用武之地,在合唱练习中也能起到很好地辅助声音的效果。2.在社会上学习演奏技能的孩子在学校音乐课堂中也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班级中展开各种主题的音乐会。比如“莫扎特主题音乐会”让同学们以演奏各种乐器、演唱等方式,对其作品进行表演,彼此用音乐交流,丰富对莫扎特的认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班级 “小伴奏”,这既让校外独自学习的学生领悟到乐器的另一种美妙作用,又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3.可以开展“你讲我听”等活动,组织有校外学习经历或是对某一类音乐有较多了解的学生,讲讲他的乐器,考级、参赛感受等,这既考验了孩子们真正学到了哪些东西,又能和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分享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体会,为个体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应以学校音乐教育的规划为方向

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快,却没有把根基扎稳,还需要更多正确的教育指导。就艺术考级来讲,社会音乐教育在此方面就要多向学校学习,逐步完善自己的理念与体系。社会机构在安排学生学习乐器及理论知识时也都要顺应儿童心智发展特点,切不可揠苗助长。其次,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与学校联系。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与学校音乐教育相互学习。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考级一至九级的等级设定就主要是参照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和进程编写。它把从零开始的训练到对于一个业余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部分知识, 按照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九年的时间同步安排。因此,在为学生选定考级级别或学习的曲目类型时,就要多关注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尤其是年龄和年级,尽量选择与其年龄接受程度及在校音乐教育情况相符的级别和音乐技能。比如对低年级(6—8岁)孩子而言,演奏曲目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一般是具有强烈形象思维的乐曲或歌曲,音乐技巧和乐理难度在一至三级左右,符合在校音乐学习的进度和其接受能力。若不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学习和考级,单纯地追求结果,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

同时,社会音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和学生讨论、交流,采用丰富而有意思的导入;对学习重点要有步骤、有逻辑地逐步讲解,努力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演欲望,使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爱上音乐。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还可以借鉴学校教育的一些组织形式。如在学生学习期间设置一些交流性的小音乐会或按学生的进度、理解能力等分小组上课。此外,社会音乐教师也要多关注学生的群体性活动,可以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主动介绍学生们认识,有助于彼此在课后做良好的沟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如家庭、学校等结成学习小组,相互督促彼此的音乐学习。

三、结语

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各具特色。但要注意学校不能把音乐课变成机械的学习。它作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主体,肩负把握大局的责任,应把社会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并有义务及时地提醒与修正。社会音乐教育旨在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技能,并能让孩子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有更好的发挥。它要做好学校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损害。

国民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我们需要社会与学校重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完善的培养人的地方。社会音乐教育需要正确的目的引导;学校音乐教育需要走向开放和多样化。希望通过双方有意义、有目的的音乐活动来修正、恢复、促进彼此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敬蒙.浅析社会音乐教育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2007,(07).

[2]罗春文.社会音乐活动给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音乐创作,2012,(01).

[3]张洁.浅议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2,(09).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俄罗斯 音乐教育 民族特色

俄罗斯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音乐的强国、大国,在这个国度里诞生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斯特里亚宾、李赫特、穆索尔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音乐巨匠,他们都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音乐家。就连许多俄罗斯普通民众的音乐素养也是非常高的,他们的业余演唱水平和乐器演奏技巧有时不亚于专业人员的水准。

俄罗斯拥有如此之多的世界级音乐大师,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对世界影响如此之大,普通的俄罗斯人音乐素养如此之高,是和俄罗斯完善、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分不开的。

我国从很早就受到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育事业更是以苏联的教育模式为基准,推进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我国经济落后,物质缺乏,对很多本应精益求精的事务都做了简化处理,包括作为精神文化一部分的音乐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长足发展。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先进文化。而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国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而我国的音乐文化要想发展,首先要把国民音乐教育事业搞好,特别是要建立自己的特色音乐教育体系。

新世纪到来后,我国各方面事业正在迅猛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应再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一下当下邻国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概况

(一)学龄前音乐教育,即家庭音乐教育

俄罗斯的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少儿的家庭音乐教育更是俄罗斯音乐教育的基础。俄罗斯的大多数家庭都为孩子聘请家庭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每到周末就会看到很多父母领着孩子到音乐厅参加音乐会。这些都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义务制音乐教育,即普通学校中的音乐教育

俄罗斯普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连续的,一共11个年级,分为初级四年、中级五年和高级二年三个阶段,与我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相似。音乐课有统一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学生约15到25人一个班,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免费的,一般每周1课时。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示范演奏和演唱。近年来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从2004—2005 学年开始音乐课已经延长到九年级;近年来随着公有制经济的解体,在俄罗斯一些大型城市出现了一些私立学校等。

(三)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

俄罗斯音乐教育为孩子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这种方式是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差别最大的地方。传统的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场所分两种,一种是儿童音乐学校。孩子在普通学校上一年级的同时,如果希望得到更多的音乐教育,便要考取一所儿童音乐学校,在这些场所只进行音乐科目的教学。这类传统的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在苏联时期是免费的,现在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学费。每一门课都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孩子只要开始了音乐学校的学习,就等于有了两所学校。音乐学校的课程要求严格,不得随意旷课,每学期的考试都要通过。

七年级后从音乐学校毕业,多数毕业生便不再从事音乐的学习,只是继续在普通学校里学习,成为一个有着良好音乐素质的音乐爱好者,而毕业生中的一部分佼佼者便考入四年的音乐中专,开始了走向专业音乐工作者的第一步。接受不接受这类音乐教育,或接受哪一种教育方式完全凭孩子及家长自愿。

如果一个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去音乐学校学习,而临时又想学习音乐,那他可以去第二种音乐学校——夜校。因为其他两类学校不招收这样的学生。夜校的课程设置接近音乐学校,但它是五年制的。

(四)艺术加深型学校的音乐教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展起一种新型国立学校——艺术加深型学校,这里的学生在一所学校里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在两所学校完成的强制性音乐教育与补充性音乐教育。这类学校的学生一般分为几个专业,比如声乐、歌剧、器乐演奏、乐队、芭蕾、舞蹈以及绘画等,除了共同的课程以外只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内容。

(五)音乐中专及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

接受完七年甚至九年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生就可以报考音乐中专或音乐学院,这样的方式保证了音乐教育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那些没有参加音乐学校的学生是不可能进入音乐中专或音乐学院的。音乐中专的学生毕业可获硕士学位,取得音乐学校或普通中学的任教资格。音乐学院的学生毕业可获专家学历和学位证书,取得到音乐学校任教的资格并有可能成为职业音乐家。

二、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为鉴,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来看,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免费教育。俄罗斯的艺术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俱乐部、歌剧院随处可见,各种音乐演出层出不穷。参观博物馆或观看演出的费用却是非常低廉的。而我们国家却正是相反的局面。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项事业处于改革变动时期,对于高校教育事业实行了收费,特别是艺术教育学费更是高得惊人。而基础音乐教育方面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形成系统专业性的音乐学习,孩子也只能是学几首歌,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而已。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由于没有补充性的音乐教育,学生想学习专业音乐只有自己花昂贵的学费找专业教师进行学习。

(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重视不足

我国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借鉴西方音乐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形成了“西方音乐中心论”。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育又开始以苏联的教育模式为样板,还是欧洲音乐教育理论的延续,教学内容以欧洲音乐理论为主。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片面消极的对待。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迎来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以俄罗斯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例,不但把西方音乐文化学好、学透,在此基础之上,要不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不是反对学西,而是更加赞成加大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力度。由此,我们才能建立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音乐教师培养质量欠缺

俄罗斯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以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注重专业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跟俄罗斯音乐教师的培养相比,我国的音乐教师培养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首先,我国的音乐教师培养的生源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有的考生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考音乐学只是为了有学上、有书读,并不是真的要成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其次这也严重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国于2004年12月和2006年11月分别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所做的必要调整。这一切都有利于音乐教师的培养,也有利于我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

(四)公众的音乐教育理念落后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到了近代,由于把唱戏看作是“下九流”的事,这严重影响了国人对于音乐学习和教育的正确认识。到如今还有些家长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还是把音乐的学习和教育看成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进行音乐专业的学习。有的家长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孩子学习音乐可以升学加分或抱有其他功利目的,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对于让孩子从事音乐专业并没抱有任何期望。还有些家长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因此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优秀的家庭教师,进行专业的音乐教育,但总是存在着另外一个误区,到小学四五年级或初中阶段以后,就以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为理由,停止了孩子的音乐学习,使孩子失去了宝贵的音乐专业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件非常让人痛惜的事情,究其原因,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音乐教育理念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应以俄罗斯音乐教育为参照,加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我国成为音乐文化的大国和强国。

(五)音乐考级的评价失准

我国的音乐考级进行得如火如荼,可以说很好地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已成为某些人的赚钱工具,只要交了钱就可以保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失去对孩子音乐水平评价的客观与公正。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音乐的考级,它可以为孩子的升学加分,可以为自己和孩子带来“荣誉”,何乐而不为呢?但事实上却是教师机械地教,孩子机械地学,对孩子的音乐素质提高帮助到底有多大,值得怀疑,就更别说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了。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音乐技能考级已过九级、十级,但音乐素养却很低,与想象中的水平相差甚远。如何发挥音乐考级对音乐教育的正面作用,有待于广大学者和专家及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三、发展我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但如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以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为鉴,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加强教育思想的研究,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加强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受到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我们的国民音乐教育就会大有希望。从美育到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育思想,再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新世纪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兴起,都在体现我国音乐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

(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是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思想。随着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不断发展,再到音乐人类学的确立,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别国的音乐文化我们确实需要了解,但最重要的是对自己音乐文化的熟悉和掌握,否则会在这纷繁复杂的音乐文化里失去自我。因此,我们的国民音乐教育要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如果我们要建立自己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就要加强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否则枉谈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设想。

(三)普通学校中的艺术加深教育

我国普通中小学校教育可以在完成义务艺术教育的同时,进行艺术加深教育。学校可以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另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那些有兴趣继续学习艺术的学生进行特长培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及专业教室建设等实际难题。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收取一定的合理的教育经费,可以面向社区和本地区聘任有经验和有名望的老艺术家为兼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做到“请进来、走出去”,逐步提高特长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通过特长教育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特色办学,同时又为有这方面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整合了教育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应该大力普及和提倡的办法。

(四)加强音乐师资的培养

音乐师资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特质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的走向。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和先行者。但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却恰恰相反,高师音乐教育被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牵着走,所培养的师资不能完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这是高师音乐教育多少年来向专业院校看齐所带来的结果,一时很难改变。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任何教育都应一脉相承,这也应该包括音乐教育,我们不能让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脱节,从招生到培养都应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兼顾。

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俄罗斯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完整和表现出来的优越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新世纪制约我国具有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传承模式探究》,项目编号:12532117。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项目《东北乡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研究》编号:SYG2012—07,子课题《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编号:SYB2012—07)

参考文献:

[1]孙晓婕.俄罗斯音乐教师的教育培养体系[J].中国音乐教育,2008(1).

[2]肖玉兰.俄罗斯的音乐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3).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音乐教学教育管理影响启示先贤有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与仕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对于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反映在教学层面是教学相长,不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乃至名师。而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有利于教育管理艺术化,教育管理又通过对老师个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的艺术熏陶效果更深刻和广阔。两者的交互影响,推动了音乐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收获教学成果的同时亦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艺术化的抱负,从而让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平台思考高中的美育教育。

一、音乐教学推动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发展,使教育管理更具有美学价值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因素开展音乐美育教育,进而又影响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理念更新,而这个过程恰恰值得教育管理工作借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与教学结合得越紧密,就越能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而将音乐教学中美学教育加诸在教育管理过程,既能体现出音乐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美育作用,又能反映出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动态进程。教育管理工作事务性繁多,各种突况和有关部门的教学检查也时有发生,使得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可以借鉴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加以改进,将美育功能引入到教育管理过程,使事务性工作按一定的原则如轻重缓急有序化管理,将各种突况预案逐一落实,并把教育管理责任目标明确到管理者个人,那么教育管理工作就呈现出有序化美学艺术管理的状态。各施其职又相互联系,犹如音乐中每一个音符律动所承担的功能一般,有机连接在一起,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乐章,而失之其一则韵味全无。

音乐教学经验的转化,直接消化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作用于教育管理工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即音乐教师走向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也是音乐教师由优转变为仕的过程。音乐教学是音乐老师成长的立足之本,立足教学才能可能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与信任,才有可能进入到教育管理者行列,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所以,音乐教学的经验尤为宝贵,在教育管理艺术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美育功能的发挥能有效使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更有艺术美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音乐教学固然能使教育管理具有了更强烈的审美意义,赋予了教育管理更多的美育元素,但实际上教育管理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更深更广的影响。

二、教育管理促使音乐教师的个体成熟,使音乐教学与音乐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压缩了音乐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往往会造成影响音乐教学的负面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能使音乐教师跳出音乐学科的范围,更深刻地认识高中教育,从而摸索出高中教育的规律。这就使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音乐教学,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方法得到完善,授课语言日益凝练风趣,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交互式影响带来的提高,能使音乐教师个体迅速成长起来,能更深邃地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教师岗位的结合,思考教育管理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从而成熟起来找到自己在教育职业上的人生价值。而这种学习与思考的沉淀,又作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中,使音乐教学所承载的美育功能落到实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

教育管理不仅促使音乐教师个体越来越成熟,还增强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受到学生认可,但教学管理过程往往被人诟病,这主要是源自音乐教育重专业而轻教学管理。而教育管理特别是行政工作能够增强音乐教师的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更富有人性化。这包含了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师个体的管理能力训练,又是音乐教师个体自觉成熟并接受教育管理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教育管理上来看,管理目标对象成为管理者本身,即是教育管理的成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也是教育管理使音乐教师获得成就感的表现之一。所以,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更不可小视。

三、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给教育工作者特别高中教师带来了很重要的启示。一方面,音乐教学是教育管理艺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能有效的补充、完善语文美学、绘画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打破学科间的樊篱,打通了一条通过美育教育将语文、美术、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研究之路,更好地推动了高中基础学科的融合,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给更多的音乐教师有了梦想启航的机会。将教育管理和行政工作的大局观和开阔视野带到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会发生惊人的化学反应。这必然促使音乐教师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两方面的影响,会给高中教育者带来较大的冲击,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将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而从单一学科中解放出来,将多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融会贯通并找到高中教育的本质,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能获得教育的快乐,进而实现高中教育的目的。这种启示,使高中教师获得了除高考成绩之外所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仅是来自于教育、教学本身。不仅如此,这种启示更能让教育管理者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保障,使广大优秀教师认清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不仅有利于和谐同事关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之,音乐教学作为通过艺术熏陶的作用,不仅要培养高中生优雅的素养与气质,更应该承担起美育教育的功能。而音乐教师也通过音乐教学的实践,将教学经验作用于教育管理中,深刻认识高中教育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从而更好为教育管理服务,将管理艺术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自觉吸收教育管理的养分,使自己迅速成熟起来,从而找到将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欣.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成考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但从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仍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本人在农村中学担任音乐教学多年,深知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几点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所见所感:

一、导致城乡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原因: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

3.教学设施落后,音乐教师缺乏

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尽管近年来在音乐师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师资队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师资匮缺总是在近期内较难解决。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办法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教育管理工作,适时开展课外活动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校管理的作用愈加突出,而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学校制度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要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活动与实践的能力,使那些音乐尖子学生充公发挥其音乐天赋和才干,同时也可组织他们为个别差生补缺补弱,使之迎头赶上,以使两类学生都有所进步。

3.加快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现在的农村的师资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基本上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就必定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就少许多,通讯、信息的闭塞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作为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而作为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育部门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因此,教育部门应视农村师资引进和培训为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黔南地区,以布依族为主。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如将民歌的独特融入音乐教学中可转化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乡土意识的有用之材。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德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相关期刊更多

成都考古发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考古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州文史丛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