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火龙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作为保健型水果,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火龙果属热带水果,种植范围受到限制,只有在海南、广东、广西能较大面积种植,其他省份种植为了防止冻害需要设施栽培,种植成本较高。近几年来虽然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市场缺口依然巨大,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

火龙果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所以一定要以有机肥为主、充份腐熟的动物粪便和花生饼一成、有机质(靓土)五成、园土四成沤制出来的营养土就是它的至爱了、需水量方面、火龙果耐旱怕渍水但却喜欢湿润。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实生苗多数由专门的农场生产,目前多由这些农场提供技术和果苗。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较少,多数研育和引进时才多用实生苗繁殖。

1 栽培与管理

火龙果为热带植物,喜光耐阴,喜肥耐瘠,其茎贴在岩石上也可生长,植株抗风力极强,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风,一般亩栽300株左右,每3株中间立一根15厘米见方、高2米的水泥柱作支架,也就是说一根水泥柱的周围栽3株。水泥柱的行距:山坡2.2 m×2.2 m,平地2.5 m×2.5 m。火龙果以农家肥为主,尽量不施化肥,栽前每株施腐熟好的猪、牛粪一担左右,与土壤拌匀后再栽。先栽水泥柱,然后栽苗,苗与柱相隔10 cm左右,使其紧挨柱向上生长。火龙果可适应各种土壤,盐分较高的土壤亦可种植,但以土壤含腐殖质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与弱酸性土壤为好,为使其种植后生长旺健,后期应施钙镁磷肥和复合肥,用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水泥柱高2 m,入土40 cm,上约1.6 m,在制水泥柱时,要在柱的顶端10 cm处交叉打孔待用。立柱后,用两根长70 cm左右的钢筋穿入成十字架,将旧自行车的轮胎(但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用,一位师傅跟我们解释,轮胎会老化,会散发出橡胶的气味,火龙果的刺会扎到轮胎,随着火龙果的呼吸作用,会把这些味道被火龙果吸收,可能会产生怪味。大部分都是使用水泥圈)搁在十字钢筋上,火龙果植株长至与水泥柱平行时将头剪掉,此时植株就不往上长,将会横向发出很多横端枝茎,往下垂,十字架轮胎是用于支撑下垂的叶茎和果实的。如用于盆景,则立柱短(1 m左右),柱以耐腐蚀的木柱或钢筋等,办法与上相同。

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时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时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火龙果可耐零度低温和40 ℃高温,为保证其常年生长和多次结果,尽量达到其最佳适宜温度20-30 ℃左右,北方地区种植必须建温室大棚,冬季夜间不低于8 ℃,夏季可不揭塑料膜,但必须注意通风。中部地区冬春盖薄膜,夏季揭掉薄膜。南方地区露地栽培,不必盖塑料薄膜(指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云南等地)。火龙果园不必翻耕,及时剪除杂草即可。一般无虫害发生,偶尔根部有线虫、茎叶有红蜘蛛,应及时防治。

火龙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30 d左右,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色,果实微香、鲜艳时就可采收。

2 火龙果繁苗要点

2.1 扦插苗

以春夏季最适宜,插条应选取生长充实的茎节,长15 cm左右,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约15-30 d可生根,根长到3-4 cm可移植苗床。

2.2 嫁接苗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一种野生仙人掌属植物)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植株用刀横切成3-4 cm茎段,待伤口风干,在砧木茎部往上10 cm处用横刀切成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放于室内培养,在28-30 ℃条件下,4-5 d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 说明二者维管束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2.3 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 cm,亩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 500-2 000 kg,掺入谷壳1 000 kg,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 cm的表土层;其后再亩施100-150 kg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 ,施于4-5 cm深的表土层,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一次,晴天时见表土发白,酌情(约7-10 d)浇水一次,每隔10-15 d亩施5-7 kg复合肥,等长出一节茎肉满的茎段,就可出圃。

(1)施肥。火龙果同其他仙人掌类植物一样,生长量比常规果树要小。所以施肥要以充足、少量、多次为原则。幼树(1-2年生)以施氮肥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进树体生长。成龄树(3年生以上)以施磷、钾肥为主,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施肥应在春季新梢萌发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肥料一般以枯饼渣、鸡粪、猪粪按1:2:7配方,每年每株施有机肥25 kg。或在每年7月、10月和翌年3月,每株各施牛粪堆肥1.2 kg、复合肥200 g。

火龙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所以施肥应采用撒施法,忌开沟深施,以免伤根。此外,每批幼果形成后,根外喷施0.3 %硫酸镁、0.2 %硼砂、0.3 %磷酸二氢钾1次,以提高果实品质。由于火龙果采收期长,要重施有机质肥料,氮、磷、钾复合肥要均衡长期施用。完全使用猪、鸡粪含氮量过高的肥料,使枝条较肥厚,深绿色且很脆,大风时易折断,所结果实较大且重,品质不佳,甜度低,甚至还有酸味或咸味。因此,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镁肥和骨粉,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

火龙果的气生根很多,可以转化为吸收根。进行扩穴改土,可逐渐扩宽根系分布;也可绑扎牵引诱导气生根下地。

4.7 疏花疏果

火龙果原产中美洲沙漠地带。为了适应沙摸气候,火龙果叶片进化为刺状,所以每个刺芽都能开花。生长正常且养分充足的枝条,同时能开多朵花,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在栽培上需要疏除多余的花,一般留1-2朵。在果实生理落果后,把多余的果疏去,原则上每枝条留1个果。

4.8 果实套袋

种植火龙果过去不用套袋,但因柑橘小实蝇危害严重,目前台湾种植火龙果的产区,要么进行套袋,要么大棚栽培。果实套袋主要是防橘小实蝇危害,同时可使果色保持鲜红色。套袋研究显示,红龙果着色不需要光线,应用不透光的褐黑色牛皮纸袋可促使果皮形成鲜红色,有光照或透明塑料袋、白色纸袋套袋,果皮成暗红色。

套袋应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套袋前进行最后一次疏果,并喷一次防病农药。一般采用薄膜袋,规格20 cm×30 cm,每个约0.04元,每人工套500-800个,每个果成本费约0.06元。用双层不见光纸袋,规格20 cm×30 cm,每个约0.15元,每个果成本费约0.17元。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虫害

5.1.1 蜗牛

以火龙果为寄主,危害火龙果幼枝、花、果。幼枝常被其吃成缺刻,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影响枝条生长,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防治方法:

(1)消灭成蜗。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时消灭成蜗。一是放养鸭取食成蜗牛,注意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牛。三是田间撤播少量菜种,诱集后拾除。

(2)化学防治。将进人危害始盛期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蜗牛。用多聚甲醛300 g、蔗糖50 g、5 %砷酸钙300 g和米糠400 g(先在锅内炒香),拌和成黄豆大小的颖粒,或者每亩用6 %密达杀螺粒剂0.5-0.6 kg、3 %灭蜗灵颗粒剂1.5-3.0 kg,拌干细土10-15 kg,均匀撤施于田间。

5.1.2 柑擂小实蝇

又名针蜂、果蛆。幼虫群集果实中蛀食果肉汁液,致使果实腐烂,造成严重落果。柑橘小实蝇一年发生3-5代,无严格的越冬过程,世代重叠。卵期在夏季约1 d,春秋季2-3 d,冬季3-10 d;幼虫期在夏季为7-9 d,春秋季10-12 d,冬季13-20 d;蛹期在夏季8-9 d,春秋季10-14 d,冬季15-20 d;成虫产卵前期夏季20 d,秋季25-60 d,冬季3-4个月。成虫常在上午8 h左右羽化出土,夜间,雌虫产卵于果皮下1-4 cm,每雌虫产卵200-400粒,分多次产出。幼虫孵化后群集果实内危害,取食汁液。幼虫3龄后老熟,穿破果皮即行坠落人土,一般在3 cm的表层土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虫害蔓延,严禁从疫区内调运带虫的果实、种子和带土苗木到无柑橘小实蝇的产区。

(2)及时摘除受害果和捡拾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将幼虫在人土前杀死。

(3)诱杀成虫。每15天更换一次以番石榴香精2 g、t糖5 g、万灵粉0.1 g和清水93 g配制的毒饵,并于投饵后7 d起添加等量香精,可有效诱杀果园橘小实蝇成虫。在成虫产卵前,用90 %敌百虫1 000倍液或20 %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加3 %红糖,喷于植株树冠中下部,全园喷1/2的树,每5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

(4)翻耕果园土壤,破坏蛹的适生环境或使其受到机械损伤而死亡。在成虫羽化期,向地面喷40纬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5.2 主要病害

5.2.1 疮碗病

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径0.2 mm,后期成片生长形成长2-15 mm、宽2-5 m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个植株生长。该病多发生在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后期可见到过度生长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茎节不发病。疮痴病的植株发病率在50 %以上。防治药剂有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 %波尔多液。

5.2.2 炭疽病

病斑初期为萦褐色,直径约0.5×2 mm,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棱形病斑,继而可连成片造成肉质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防治药剂可用40 %灭病威500倍液或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肠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 %多菌灵800倍液。

5.2.3 软腐病

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渍状,为猫滑软腐状,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由伤口侵染引起,与虫咬和其他创伤有关,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普遍。防治药剂有敌克松原粉,1 000倍液、70 %敌克松800倍液、50 %代森钱600-800倍液、77肠氮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抓霉素300毫克/升。

5.2.4 枯萎病

植株茎节失水褪绿变黄萎蔫,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然后向下扩展。潮湿情况下,病株上生有粉红色霉层。

5.2.5 茎枯病

植株棱茎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刻或孔洞,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发病初期喷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 %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 %乙麟・锰锌500倍液。

5.2.6 溃疡病

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病斑,散生于茎表皮下,后发展成直径约0.5-1.5 mm的橘红色斑点,病斑圆形,略突起。防治药剂有50 %代森馁水剂500-800倍液、0.5 %波尔多液、铜皂液(硫酸铜0.5 kg,松酷合剂2 kg,水200 kg)、700单位/mL链毒素加1写酒精、链霉素+0.1 %甘油、25 %叶枯宁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6 火龙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火龙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于西半球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后由法国人、荷兰人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省,再由台湾改良引进海南、广西、广东等省栽培。是一种新兴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

6.1 生物学特性

(1)对土质要求不严,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种植,最适的土壤pH值为6-7.5,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土地种植。

(2)喜光、耐高温,不耐低温霜冻。高温能耐 40-50 ℃,但8 ℃以下则有不同程度的冻害,低于0 ℃会冻死。

(3)火龙果为浅根植物,根系好氧,耐旱、喜湿润,不耐水浸。深埋或积水都会造成肉皮腐烂。

(4)花为虫媒花,夜晚开花,一直开到翌日上午。可自花授粉结实,果实园球形或长园形,果皮红色。果肉软滑清甜,种子似细芝麻粒散布于浆状(胨状)果肉中。

6.2 育苗

火龙果主要采用扦插苗或嫁接法繁殖。

6.2.1 扦插苗

以春季最适宜,插条选生长充实的茎节,截成长15 cm的小段,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约15-30 d可生根,根长到3-4 cm时移植苗床。

6.2.2 嫁接苗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 ℃条件下,4-5 d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6.3 种植方式

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以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

立柱规格是:柱高220 cm,截面10×9 cm。柱心放一根6-8 mm粗的铁丝,从柱头突出且弯成直径1 cm的缺口圆圈。以便在柱顶套铁丝依托茎枝,使植株披散悬垂,增大受光面积,利于修剪和提高产量。

6.4 种植规格、方法及季节

柱的株行距为150×200 cm,环绕攀缘柱挖长、宽、深为1×0.3 m坑。按每柱周围栽4株苗计算,每亩(667 m2)可栽750株。注意不可深栽,栽深约3 cm即可。种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植行不必作畦,可整成以立柱为中间向两边渐低的缓坡形,即栽行处高,行间低,方便排水畅顺,避免大雨根部浸水。

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6.5 田间管理

火龙果栽后12-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12-15次,4-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40 d果实成熟,单果重500-1000 g,栽植后第2年每柱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人盛果期,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产可达2 500 kg/亩(667 m2)。其高产栽培要点如下:

6.5.1 薄肥勤施

由于果实采收期长,每年都要重施有机肥,氮、磷、钾3元素要均衡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间要增补钾、镁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树盘用草或菇渣覆盖。

6.5.2 浇水

有浇水条件应小水勤浇,时时保持根际土壤、地表湿润。天气干旱时,确保3-4 d浇一次水。

6.5.3 除草

除草切勿伤根,栽行的草宜拔不宜锄,一年生的小杂草有也无妨,要根除的是恶性杂草、茅草,特别是要除净攀爬缠绕性的杂草。有割草机械,定期割剪(不必挖根),将割下杂草铺于行两侧最利于火龙果根的生长。

6.5.4 摘心

当枝条长到130-140 cm长时摘心,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

6.5.5 间种与授粉

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 %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授粉可采用养蜂授粉的方法,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在花蕾期、开花期喷施“海状元”花果丰800倍液1-2次,有利于促进开花授粉结实。

6.5.6 疏枝、疏蕾及剪枝

枝条过密要疏剪,花蕾过多也要疏蕾。每年采果后,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

6.5.7 防冻(寒)害

中国北回归线以南除海岛外,冬天8 ℃以下的低温基本上年年有,火龙果上部枝蔓轻度或中度冻(寒)害不可免,而几年、十几年一次的大冻害威胁最大。规模种植时切莫掉以轻心,定要备足禾草或杂草,

6.5.8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火龙果 ;无公害 ;高产;栽培技术

 

火龙果是多年生攀授性肉质藤蔓植物,果实清甜多汁,口感极佳,可连续采收30年。火龙果不仅可采摘后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各种蜜果制品,如果粉、果酱、果汁饮料,还可在授粉后谢花前采收鲜花制成干燥霸王花干等[1-2],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项目。现将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远离工矿厂区和公路主干线,空气、水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由于火龙果耐热不耐寒,宜在年均温度为22~25 ℃、最低温度不低于5 ℃、光照充足、坡度不大于20°的平缓地带建园,土壤为pH值在5.5~7.5之间、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如利用水田种植,四周应规划排水沟[1]。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系统、栽植小区、排灌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规划。一般生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80%~85%,水源林、防护林、防护用地占5%~10%,道路用地占4%,其他用地占4%左右;建环园沟,沟深50~80 cm、宽100 cm,行间排水沟深30~40 cm,以确保排水畅顺。

火龙果有红皮白肉型、红皮红肉型等品种,由于红肉型有自花不亲和的生理特性,因此在种植红皮红肉型品种时,应配置授粉品种以确保其产量,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2]。

2定植

由于火龙果为攀援性肉质植物,种植时需建四方水泥支柱辅助,水泥柱规格为250 cm×10 cm×10 cm。清除园地杂草后,按株行距300 cm×250 cm定标、立柱,定单柱式水泥柱1 200根/hm2,以钢丝索固定,在柱顶加1个直径为70 cm的铁圈固定,以便肉质茎攀上柱顶后均匀排位、生长、开化、挂果[3]。

兴宁地区3—11月均适宜种植火龙果,按每柱四方各种1株计算,共植1800株/hm2。选用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30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定植,宜浅植,以防水多阻碍生长,甚至造成烂根,植深为2~5cm,定植后覆盖薄土,淋透定根水。如苗高超过30 cm,定植后应将苗茎绑缚在水泥柱上,以利种苗成活攀缠。

3苗期管理

由于火龙果耐旱怕浸,定植初期每隔2~3 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和良好的透气性,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雨季应及时排水。火龙果初植新园可套种短期作物,既可提高地力、减少杂草,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套种的品种有花生、大豆、绿肥等。当火龙果的肉茎爬上柱顶后,提倡生草法栽培管理,以利保水保土。在每次雨后,视根系裸露情况进行培土盖根,新植园冬季也应培土护苗。

4科学肥水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和微生物肥为辅,确保对环境和果品不造成污染。用猪、牛栏肥或土杂肥30 t/hm2+花生饼或菜籽饼750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混合堆沤,经50 ℃以上发酵7 d,充分混合、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施肥可分为基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在定植前30~40 d在水泥柱四周挖浅穴,施腐熟有机肥,并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定植成活后7 d,淋施1次薄肥水,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15 d后施促梢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始花期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2 kg,促进花蕾的发育生长;开花结果期施壮花壮果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1 kg,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及恢复树势;在花芽分化期至果实膨大期除土壤埋施肥料外,可配合根外追肥,以促进花果生长,喷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喷1次,采收前15 d停喷。

5整形修剪

火龙果肉质茎生长快速,分枝力强。为促进肉质茎的生长和结果质量,肉质茎在攀援至柱顶前只保留1条主茎,剪掉其他分枝。当肉质茎超过水泥柱高时截顶,把茎蔓分成3个以上的自然下垂枝,横架在柱顶铁圈上长成结果枝。每棵进入结果期的植株,保留2/3分枝为结果母枝,其余分枝抹除花蕾,并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将其培养为强壮的后备结果茎蔓。每年收摘结束后,剪去产果后衰老的茎蔓及垂地遮阴的茎蔓,促进新茎生长。

6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

火龙果花期特性是分批开花、花量多,为保证果实的品质,现花苞7~8 d后应进行人工疏花,每条结果母枝留1~2个饱满花蕾。在幼果期要进行人工疏果,每条水泥柱同一期挂果数不宜超过20个。若种植红肉型火龙果,由于其自花授粉不亲和、坐果率低,需辅以人工授粉,即开花时收集白肉型品种的花粉对红肉型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经选留果实后进行套袋,实践证明,用牛皮纸套效果很好,其果实均匀成熟、商品性一致,果实套袋后可防止虫、蜂叮咬,达到无公害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7生草栽培

火龙果生草栽培即在火龙果田间或全园种植对火龙果有益的特定品种的草(火龙果园专用草种或优质牧草品种)或豆科作物,是火龙果园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火龙果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果园耕作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害很少,而且果皮有蜡质保护,几乎不使用农药。常见病虫害有蜗牛、蚜虫、果实蝇、线虫等,应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

8.1农业防治

做好品种布局,同一小区避免种植熟期差异大的品种;选用高抗或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抗病害能力;创造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不利病虫生长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及时疏除病虫枝、花、果,并集中作无公害处理,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虫源。

8.2物理防治

用诱杀剂全年诱杀果实蝇雄虫,减少虫口基数;植株抽出嫩芽时局部进行人工捕杀蚜虫;梅雨季节喷3%盐水,当蜗牛从植株上跌落,放鸭捕杀蜗牛;施放茶籽饼杀治线虫等。

9适时收获上市

夏、秋季(6—11月)是收摘火龙果旺季,果实自开花起40~50 d成熟,以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变短、颜色变淡时即可收摘,对同一批花的果实分5~6 d收完。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肉茎,采运过程避免机械损伤和曝晒。

10参考文献

[1] 杨巧云,邹琼,吕淑玉,等.日光温火龙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58.

[2] 郑良水.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1.

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火龙果;澜沧;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火龙果又被称之为神龙果或者红龙果,最早在巴西以及墨西哥等地进行栽种,因此属于一种热带植物类型,在引入我国后,主要在台湾、海南以及云南等地进行栽种。栽种火龙果对于环境、温度以及土壤类型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文重点火龙果的栽种技术以及种植表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可以为火龙果今后的栽种提供一定的借鉴,保质保量的完成种植任务,促进该地区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 种植表现

云南澜沧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主要的火龙果种植区域位于元江、怒江、金沙江以及澜沧江流域,该地区的年降雨量在700mm至800mm之间,光照条件充足,日照可以达到8000LX以上,所以是火龙果种植最为理想的地区。一般火龙果的种植都采用坡地立柱或者篱笆式栽培的方式,通常一亩立水泥柱可以栽种火龙果110柱,种植大约330至440棵植株,在平地栽种则主要运用棚架的方式进行栽培,可以栽种的数量为800至1000株,其优点在于可以将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保证较高的产量。云南大部分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栽种。

现有的国内市场,火龙果种植还存在一大片空白,需要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而我国市场在这方面刚刚兴起,并且能够栽种火龙果的省份并不多,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栽种火龙果的重要省份,在栽种品种上以红心火龙果居多,并且选用了优良的品种进行引进,有母本大鼠可以参观,确保了高品质火龙果的输出。从现有的火龙果栽种情况上分析,如果单一栽种一个自花授粉品种的效果并不理想,大果率偏低,所以建议采用3个以上的品种进行间作栽种,这样大果率的产出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保证在70%以上,如果采用人工杂交授粉,那么大果率可以达到85%以上。通常来说,火龙果的产果期为每年的5至11月,在一年中可以进行多次的开花结果,多次收获,至少可以收获4至5次,属于一种高产的植物。

2 栽培技术管理

2.1 环境要求

火龙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因为其原产地为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所以对于阳光的需求量极大。多生长在潮湿温暖的地区,所以能够耐贫瘠。一般情况下,它的生长温度需要保持在25℃以上,但是不能超过35℃,在某一地区,如果温度高于5℃,那么就可以进行露天种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其种植在容易发生霜冻的地区,因为火龙果不耐霜冻。在土壤方面,火龙果种植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需要满足排水性良好的标准。所以在平地、山坡等地均可以进行栽种。对于土壤的要求是呈微酸性的砂红壤,这种土壤类型的透气性好,有助于根系的生长,能够令根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2 繁殖育苗

首先需要进行扦插苗,扦插苗是指在植物母体上先切取包括茎、根、叶的一部分,将其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培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新植株的育苗方法多在春季采用,因为春季的气候适中,能够保证植株的稳定成长。先选取一块生长充实的茎节,在确保伤口风干的情况下再将其插入到沙床中,一般情况下生根的时间为15至30日,待根系生长到3cm左右时,就可以将苗床进行移植了。

紧接着进行定植。定植的作用是为植株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生长空间,这样有助于植物接受到阳光的滋养,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定植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植株从育苗盆中向大盆中进行转移。在具体定植的过程中可以将每株之间的行距控制在1.5m×2m的范围内,经过大量的计算证明,上述空间距离可以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按照每柱附近栽种4株苗进行计算,那么667m2的面积可以栽种植株的数量的为750株。火龙果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栽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深种,通常保证植株的深度为3cm即可。

2.3 栽培管理

在进行栽培管理的过程中,从火龙果自身的特性考虑,以为其属于热带类的植物,所以可以忍耐干旱,并不需要过多的水分,只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就能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是肥沃,只要将茎与岩石相贴合,那么就可以顺利的生长。植株的抗风能力较强,为了避免出现大风天气将植株吹倒,需要埋设一根水泥柱,起到支架的作用。水泥柱的尺寸大小为20cm,高度为2m,在每4株植株中间就埋设一根水泥柱,达到了固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面积为667m2可以栽种的植株数量在400株至800株之间。

对于土壤而言,火龙果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需要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如果土壤能够保水保肥那就更加理想了。一般中性土壤以及弱酸性土壤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保证其较快的生长,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对火龙果定期施肥,人畜禽肥料因为具有消毒杀菌发酵的作用,所以是最为理想的一种肥料。在育苗期间,则是以富含钙镁磷成分的肥料为主,定期也要施加复合肥,保证养分的充足,具体施肥的用量则是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视植株的大小决定。

在温暖的阳光下,有助于火龙果的成长,因此光线充足的环境可以令火龙果的根系始终保持在旺盛的生长状态。尤其是在春夏季节时,有些火龙果采取露地栽培的方式,此时一定要勤浇水,但是水分过于旺盛也是不合适的,例如在阴雨天气中,会对根系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需要及时将水分排出,不要让其堆积在植株周围,否则会造成茎肉出现腐烂的情况。火龙果能够承受的最低温度为0℃,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为40℃,所以在种植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这一范围中。火龙果的外表具有一层蜡质层,并且较厚,这就节省了套袋的麻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虫害方面,一般不会受到虫害的侵袭,但是需要在根部加强对线虫以及茎叶红蜘蛛的密切关注,对其予以有效的防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火龙果属于一种长寿植物,少则成活几十年,多则可以达到上百年,因此在栽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牢固性以及耐久性,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根据笔者多年的种植经验,加强对火龙果栽植技术的管理,可以满足高产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万新,陈丹,黄颖,梁萍.广西种植火龙果的气候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

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肉火龙果;栽培;管理

火龙果还有另-个名称,叫做红龙果。由于其果实包面有软质鳞片,好像龙状外卷,因此又被称为火龙果。它属于-类新近流行起来的水果,有利于保健。火龙果具备较强的耐旱功能与耐高温功能,在土质方面的标准不高,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6与7.5之间。它属于热带与亚热带植物,如果所处温度在零度以下,会冻死。它的生长形势较好,-年四季都能够发芽。本文主要分析了红肉火龙果的栽培与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红肉火龙果的选种

现阶段,红肉火龙果的种植范围比较大。红肉火龙果的颗粒较大,深红色的果皮,叶状的鳞片,-般-只水果的重量是492g,可溶性固形物占据了大概11.2%。产期在5到11月之间,每年可以结果12个批次,第三年每株生产重量是15kg。与其他火龙果相比,红肉火龙果的鲜食品质更好。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也是以红肉火龙果为中心。

2 栽培与管理

2.1 搭架

在开始栽培之前,应该根据3m×2m的规格展开栽桩,桩入土的距离是40cm,出土的距离是140cm,水泥桩的高180cm,宽10cm。在桩子的上方应该放置长宽都为40cm的正方形果盘架,或者半径是30cm的圆盘,这样可以为火龙果的苗木提供支撑。

2.2 定植

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栽培火龙果。在开始定植之前,应该在柱的三面,挖出三个定植穴。在穴中添加腐熟的有机肥与土壤。在每个穴中,栽种-株火龙果。入土的距离应该在3到4cm之间。在开始种植时,应该确保土壤具备-定的湿润度。

2.3 栽种的关键技术

幼苗的温湿度很重要,最适温度在20-34℃、湿度在60%-80%;六个月后,小苗长成中苗,1.2-1.3m的中苗开始分枝,每株-个分枝条,枝条长到-时封顶,封顶后的枝条很快丰满起来,长出花蕾,开始开花结果;第1年长果不会很多,因此不用剪枝,冬季要控制温度,枝条上不能留新芽,以免影响来年产量。第2年秋后开始剪枝,减少长果后的老枝留下新枝,此时需高温,新条快速生长,来年增产增收,果树已到盛果期。

2.4 幼苗管理技术

开始种植幼苗时,以阡插浅土方式种植,幼苗埋入土层3-4cm即可,以直立固定绑植于水泥柱上或木桩上,种植时应注意上下部位,以免误植,枝条边侧月牙皇冠幅度大者在上,小者在下。幼苗管理应注重往上生长的观察,若同时长出多支幼芽,应留取较高处的一支幼芽继续生长,较低处则予剪除,使其充分吸收养分往上长高。果苗应注重水分及日照,土壤有适当的有机养分为佳。幼苗培育通常在首年应专注于成长茁壮,结出花苞应予摘除,以免消耗幼株养分,待第二年开花期再予适当留花,第三年以后枝条茁壮,产量即可大增。

2.5 水分管理技术

红龙果的根系完全不耐浸水,因此在大雨时及排水不良处都会伤及根系。一般地际部浸泡水24小时即会损及大部分的根系,而造成植株渐次枯萎;因此排水良好是开园的必要条件。但也由于其根系浅而广步表土层,地表需全年维持湿润状态才能确保浅根系的活力;因此畦面应进行敷盖,而沟面(即作业道)则进行草生栽培,如此将可完全顾及到红龙果的水分维持需求。果园树冠下如能装置喷(洒)水管路,不仅可调节土壤水分供给,也可有效均匀调控液肥的喷施。

2.6 施肥管理技术

考量红龙果的生理特性及形态,建议少用叶面(枝条)肥培,而应加强土壤的肥培管理。其土壤施肥技巧如下。

2.6.1 切基肥:施用含高氮磷钾及高有机质的有机复合肥料为主,于11月下旬~12月进行全园撒施。基肥施用后,树冠下畦面可利用稻秆来敷盖,而沟面(作业道)则可进行深度10~15公分的中耕作业,以确保所施用基肥的物理性及化学。

2.6.2 追肥:以土壤液肥浇灌为主,撒施为辅。撒施用的肥料以N-P2O5-K2O含量分配均匀即可;而液肥浇灌则应考量是含高氮或低氮复合肥料的选择。一般于绿果期间可用含高氮的即溶复合肥料,一旦进入转色期则可改用含低氮的即溶复合肥料。载果期间利用土壤液肥浇灌,可同时一并提供充足的土壤水分,以利果实的肥大发育。至于追肥频率应由枝条形态变化来认定,一般于载果期间若有枝条逐渐呈现干扁形态,即意谓追肥量不足,应加强追肥量或施用频率,以维持强壮树势。

3 营养调控

4~10月份是红龙果花蕾形成的生殖生长期,依栽培地区的不同,而有不同批次的蕾苞形成。-般白肉种约有6~9批次主要量产的花苞生成,而红肉种则约有10~12批次。由于每批次花苞出现的间隔日数只有15天左右,而花苞至开花日数约17~18天,且果实生育日数仅30~35天;因此为避免影响果实发育期间的营养供给过于分散,而导致的果品不良,必须进行以下的营养调控。

3.1 即早疏蕾

于花苞长度约2~3公分时进行第1次疏蕾作业,以每1结果枝留1花苞为原则,并选留大小-致的蕾苞,其余删除。虽然有经上述选蕾处理,但于开花时其花期仍可能错开达3~4天;因此仍须进行第2次的疏花蕾作业,此时选留花期只错开1天且开花数量较多者(-般为第2天及第3天开花的花蕾)。如此于收获时,果实间的成熟度(日数)仅相差1天,将可避免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

3.2 隔批留果

由于每批次花期之间隔日数约15天,为避免同-结果期间产生花苞期、开花期、绿果期及转色期等生育阶段的营养竞争,而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或果品不-现象,可采行间隔批次留花苞的处理改善之;意即调控每个月原可生产2批次的果实,现更改为只生产1批次。经此调控处理,将有利于病虫害防治的安全用药,以及果品调控的肥培管理作业。虽然此处理方式会减少果实数量的收获,但却可增加大果率及品质的提升;因此年度总产量仅略减,但总收益却可增加。此外,隔批留果也有错开批次产期的效果,有助于市场供需及售价的提升。

3.3 枝条饱满

生殖结果期间如有三角柱枝条变瘦弱,呈现或扁或枯萎现象,即警示植株营养不良;此原因可能由于结果量太多或施肥量不足所引起的,同时也应检视根系有无因浸水或施肥所造成的伤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上火龙果的销量逐渐增加,有很多农民也开始栽培红肉火龙果。与白肉火龙果相比,红肉火龙果富含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效益更高。在种植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授粉,能够节约很多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本文详细介绍了红肉火龙果的栽培与管理方法,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火龙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具肉质茎,是一种新兴的营养型水果,起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2]。火龙果为多年生耐旱攀爬植物,适于在贫瘠和边角地栽种,栽植简单,管理粗放,生长迅速。火龙果在我国台湾栽培较多,已有十七八年的历史,目前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兴起,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市场前景广阔[3]。在始于2001年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桂西南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的带动下,在岩溶石漠化严重的广西平果县示范区引入了火龙果种植,通过多年摸索与实践,火龙果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并总结出适应岩溶山区的火龙果栽培技术。由于在岩溶山区种植收获的火龙果品质较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因而火龙果迅速成为项目示范区的重要经济来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4],国家对岩溶石漠化治理高度重视,在“十五”之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了项目资助,火龙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周边石漠化山区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桂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 桂西南岩溶山区的环境条件 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是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地区,位于该县西南部,距离县城33km,地貌类型属峰丛洼地,海拔130~560m。据统计,全屯共有35个弄,这些弄是由众多高低错落的联座尖峭(锥状)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的多边形封闭洼地组成,洼地一般标高200~380m,石峰高度300~500m,峰顶与洼地的高差100~300m。龙何屯毗邻右江河谷,热量丰富,降水量多,但干湿季十分明显,多年气象观测显示,该地区极端高温38.8℃,极端低温-1.3℃,年降雨量1 369.9mm,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5—8月占年降雨量的70%,而9月至翌年4月仅占30%,季节性干旱现象非常明显,干旱指数0.82,尤以春旱为甚,是广西旱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岩石主要由碳酸盐岩构成,岩石容易溶解,故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很薄,峰丛洼地区土壤稀少,岩石,加之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石漠化趋势明显。火龙果在项目示范区的种植尝试始于2002年,虽然岩溶山区土少石多,土层浅薄,种植条件相对恶劣,但观察发现火龙果十分适应岩溶山区的环境,从2006年开始,果化镇2002—2004年定植的果树陆续进入始果期和盛产期,其中2002年定植的火龙果在2006年全面进入盛产期。以2008年为例,尽管年初遭受了比较严重寒害,经过精心护理,火龙果产量仍在17 500kg/hm2以上,产值5万元/hm2以上,加上套种花生等经济作物,其经济产出超过传统耕作产值的5倍以上。2009年统计结果显示,果化镇典型示范户火龙果与蔬菜(花生)等立体种植第4年年产值可达到1.1万元/667m2。 2 岩溶山区火龙果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由于岩溶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土壤条件,火龙果种植技术既包含一般平地种植技术,同时包含石山区的特色种植技术。 2.1 种植方式 由于火龙果具有喜高温、喜光照、耐旱等特点,对土壤的适应范围极广,适宜于广西中部以南广大地区种植。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搭棚种植,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平地种植每667m2按3m×2m的规格,可立10cm×10cm×200cm的水泥方柱100~110根,水泥柱埋入土面下40cm,露出地面160cm。水泥柱距顶部5cm处各打一直孔,引两条垂直的铁丝十字架供火龙果枝条攀挂,为防止枝条因负重过重或被风刮断,十字架上要放一固定的废旧轮胎,以支撑枝条。在水泥柱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同时,根据岩溶山区的地形特点,开展石山种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石山“窝窝地”是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的一大特色,迫于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岩溶山区群众为了扩大农业用地面积,不得不在石旮旯地找寻能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壤”,开垦了石头间的土地,在石缝中存在土壤的位置种植玉米、黄豆等,此类土地可利用土壤有限,产出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随着火龙果的引种成功,石山“窝窝地”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08—2009年,为了尽量将破碎耕地退下来,我们研究探索石缝地种植火龙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的石缝中,每填上5~7.5kg土壤,即可种植火龙果2株,种植2年后即可挂果,为石缝地退耕还果,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的水土资源提供了示范样板。种植结果显示,相对于种植玉米、黄豆等传统农作物,石山“窝窝地”用于种植火龙果,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极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种植玉米的20倍以上,同时攀爬的火龙果枝条通过不断萌生分枝,覆盖岩石,使石漠化山地呈现一片难得的“绿色”。石山“窝窝地”上种植火龙果,既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岩溶山区不可多得的良性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应该得到政府和研究单位的重视和鼓励。火龙果栽后12~14个月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12~15次,6—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40天果实成熟,单果重可达500~1 000g,栽植后第2年开始少量挂果,第3年进人盛果期,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产可达2 500kg/667m2。 2.2 养分管理 火龙果是一种成活率极高、恢复期短、生长迅速和结果期早的果树,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多。在岩溶地区,充足的养分供应是火龙果速生、丰产和优质的重要前提。火龙果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每年施基肥两次,即生长季前(3月)和采完果后(10月)各一次,每次每穴20~25kg。“早、薄、勤”是火龙果追肥的基本原则,“早”是指在其成活萌芽后不久即开始施肥;“薄”是指以饼枯水、沼气水等水肥为主,浓度要低;“勤”是指间隔期要短,次数要多,每隔10~15天一次,在其开花前至采果后还要适当缩短间隔期。冬季覆盖一次腐熟有机肥或菇渣,每株10kg左右,增强植株保温抗寒能力。开花结果后,年施肥3次,即4月的花前肥、8月的壮果肥和12月的越冬肥,以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主。火龙果根系分布较浅,施肥宜少量多次,防止灼伤根系和烂根。#p#分页标题#e# 2.3 水分管理 火龙果种植地必须保证排水良好,防止岩溶区内涝引起烂根。火龙果耐旱忌涝,成活率几乎达到100%,在定植15天后即开始萌发新芽,每年抽芽5次以上,并且在定植当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火龙果较耐旱,定植初期2~3天浇水一次,以后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2.4 修剪及授粉 绑扎和修剪对提高火龙果生长量和产量十分必要。在其枝条尚未伸长至支架前,只保留生长最好的1个芽节靠在水泥柱上并用布绳绑住,以后每隔30~40cm绑扎一节,使其肉质茎顺着水泥柱向上蔓延和生长。待其长至水泥柱顶的支架后,一般只修剪掉一些生长较差的弱枝,其他则尽量保留。产季结束后,将已结过果的老枝或者过于密集的枝条剪掉,让其重新萌发新枝。每年6月中旬为火龙果初花期,然后陆续开花和结果至10月中旬,因而开花数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但在自然状态下着果率较低和果实较小,因而需要疏花疏果和人工授粉。疏花是在其开花初期摘去生长弱小的花芽或花蕾,每一生长枝(节)只保留1个花蕾;而在开花后,用毛笔蘸花粉后再轻触柱头即可。 2.5 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 广西是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1 880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 021m3,居全国第5位。但是,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蓄、取水工程不足,水库调节能力较差,汛期弃水,灌季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12%,因而存在地区性缺水问题。尤其是桂西南岩溶地区,地表水系稀少,地下水埋藏较深,土质贫瘠,生态环境恶劣,春秋易旱,夏季易涝,农业生产力低下,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颈瓶。笔者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喀斯特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并重点参与了农业节水方面的课题,对岩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笔者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岩溶石山区的重力滴灌施肥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立项。 在岩溶山区采用滴灌施肥技术进行火龙果种植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等优点,不仅能较好地适应岩溶地形环境,而且能够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桂西南岩溶示范区,绝大部分耕地的土层均存在干湿交替明显的现象,尤其在降水稀少、气温偏高的春秋两季更加突出,对火龙果等果树和其他经济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因而采用节水节肥型的滴灌栽培非常必要,且效果比较明显。 根据笔者在岩溶山区进行的3年滴灌施肥试验示范,滴灌施肥系统见图1,结果显示,与常规管理措施相比,滴灌施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省肥省力,滴灌施肥量395g/柱•年就能满足火龙果的生长所需,而常规管理则高达11 50g/柱•年,前者肥料用量节省达66%,同时节省劳力60%以上。二是提高果实产量和产值。滴灌施肥和常规管理的产量分别为20 615kg/hm2和15 530kg/hm2,产值分别为96 795元/hm2和82 965元/hm2,两者分别相差32%和17%,差异明显。三是改善果实品质。滴灌施肥和常规种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3.10%和10.5%,总酸度分别为0.41%和0.26%,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14倍和1.30倍。因此,在干旱缺水的岩溶山区实施滴灌施肥种植火龙果,虽是环境所迫,但在技术上也切实可行,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发展前景 桂西南是我国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开展石漠化地区的生态重建任重道远。如何在生态重建过程中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是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火龙果在桂西南岩溶山区引种成功,为这一地区的生态重建找到了一个良性发展模式和示范样板。石山“窝窝地”的有效利用、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都为火龙果在岩溶山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相信在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火龙果作为岩溶地区的新产业,将会在桂西南生态重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期刊更多

电脑爱好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东南园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厦门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