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第1篇

淖毛湖盆地位于新疆东部伊吾县境内,是一个水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常常是为了生态平衡而限制了农场扩大灌溉面积。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寻找一种适合于淖毛湖本地生长、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经过多年不断的摸索,淖毛湖农场从2005年开始试种晚熟有机哈密瓜,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了种植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为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做了探索性的工作。

1淖毛湖环境与气候概况

1.1自然环境

1.1.1淖毛湖地理位置

淖毛湖盆地位于哈密伊吾县境内中蒙边界,天山北麓,距哈密市250km,距伊吾县城北约100km,地理坐标为E94°07'~95°47',N43°41'~44°29'之间。东西长约142km,南北宽约100km,周围人稀地广,200km范围内没有工厂及污染源,水系独立,自然环境较为封闭,生产方式也相对传统,是天然理想有机食品生产的地方。

1.1.2气象资料

淖毛湖属温带极干旱地区气候,夏季酷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9.9℃,最高气温43.5℃;年均降水量仅为11.5mm,年均蒸发量达4378mm,是降水量的381倍;年均无霜期182d;年均日照时数3372h,年总辐射量约6400MJ/m2,10℃以上积温在4073~4300h之间。

1.1.3地形、地貌

淖毛湖灌区位于淖毛湖盆地第四纪冲———洪积倾斜平原绿洲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海拔400m~480m。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坡度:1‰~2‰;南北坡度:8‰~10‰。

1.1.4土壤

种植区土壤类型为砾钙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在8左右,总含盐量一般低于0.5%,地下水位低于2.5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

1.1.5水源

农场与淖毛湖镇共用淖毛湖干渠,水源为发自天山山脉东部喀尔里克山北坡的伊吾河。伊吾河年均来水量为5760×104m3(农场分水比例1/3),农场约占1920×104m3。淖毛湖盆地地下水总补给资源量3833×104m3/a,可开采量2300×104m3/a,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其次是承压水(负水头)。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1m~2.5m,地下水矿化度0.2~1g/L,PH值7.2,水化学类型HCO3—Ca2+Mg2+型,HCO-3So42-—Mg2+型,水温10℃~12℃,含铁量<0.34ppm,含总硫量<0.2ppm,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淖毛湖区域具备生产优质哈密瓜的条件。

1.2有机生产环境

1.2.1淖毛湖有机晚熟哈密瓜概况

淖毛湖农场目前把哈密瓜作为农场主要经济作物。自2005年淖毛湖开始引种有机哈密瓜,通过多年的改良,提升了哈密瓜的品质和口感,存放期比一般瓜多一个月。通过专业老师授课的系统培训,使更多的农民知道了有机食品,我师和伊吾县出台了《农十三师有机晚熟哈密瓜滴灌栽培与贮藏技术规程》和《伊吾县有机哈密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不施化肥施有机农家肥,不打农药采用生物灭虫,实行轮作,争创一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解决灌溉用水紧张局面,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膜下滴灌节水,具有保水性好,抗病虫害好等优点。

1.2.2伊吾县是全国第一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县哈密现所产的甜瓜盛于淖毛湖,目前淖毛湖镇种植晚熟哈密瓜面积2000hm2。2003年伊吾县成为全国第一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县。2005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南京OFDC颁发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转换认证,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其中哈密瓜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33.3hm2、转换认证400hm2。

1.2.3淖毛湖农场有机食品生产情况淖毛湖农场晚熟哈密瓜在2002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场生产的“天山密王”牌晚熟哈密瓜闻名区内外,“8601”系列哈密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体系认证,被评为“最畅销产品奖”,2005年又获得了133hm2“有机哈密瓜生产基地”认证,是兵团最大的滴灌晚熟有机哈密瓜生产基地,哈密瓜含糖量高达15%~17%,比普通瓜提高了2~3度,口味醇正,肉质松脆,储存期多延长1个月。已远销内地及港、澳地区和海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农场种植晚熟哈密瓜1333hm2,年产3×104t,其中有机哈密瓜生产基地133hm2,产量在3000t,经济效益显著。

2节水灌溉在有机农业中的探讨

2001年以前,在常规种植模式之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病虫害多,土壤退化,荒漠化扩大,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制约着哈密瓜业的发展,生产始终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水是制约农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针对这个情况,农场把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应用于有机哈密瓜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态效益。有机哈密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1节水

据统计,通常的灌溉技术,渠系利用系数在50%左右。蒸发、渗漏,浪费十分严重,而通过膜下滴灌技术后,水不流失,水的利用率100%。淹灌或沟灌的灌溉定额是12000m3/hm2以上,通过膜下滴灌后可降至6750m3/hm2,节约率43.75%,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其节水效率如此之高,意义重大。

2.2减少植物病虫害传播

有机哈密瓜膜下滴灌技术彻底隔断了常规种植中水中传播病虫害的途径,有效减轻了哈密瓜的病虫危害,有效延长有机哈密瓜倒茬种植年限,达到提高有机哈密瓜防病虫害的目的。

2.3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淹灌或沟灌时,肥料随水漂泊在沟内各处。而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肥料随水只在作物根部处,在膜下避免阳光暴晒,保持了肥效,同时膜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肥效发挥,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20%~30%。

2.4增产、增收

滴灌有机哈密瓜滴水量均匀、可控制,结合精准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出的商品瓜大小基本一致,网纹较突出,色泽均匀,含糖度由原来的14%提高到16%,高的达到17%。阳斑瓜发生量,由原来的5%降低到1%。据2010年调查,与沟灌相比单产由29.25t/hm2提高到34.05t/hm2,增产率16.41%,商品率由84.9%提高到87.1%,增加2.2个百分点。

2.5经济效益明显

较常规灌溉年均增收11550元/hm2。节省水、肥、人力、机力等,年均1680元/hm2,扣除年新增折旧费、年运行费及滴灌带等材料费,合计平均2730元/hm2,平均净增收10500元/hm2。#p#分页标题#e#

3滴灌技术在淖毛湖农场有机农业中的应用

3.1膜下滴灌有机晚熟哈密瓜地

首块膜下滴灌地位于淖毛湖灌区西部,场部北边。地形坡度:东西1.5‰;南北8.78‰。长608m,宽525m,面积为32hm2。四周有8m宽的隔离林带。

3.2系统构成

膜下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设备、地埋干管、地面支管、滴灌带等组成。灌溉水源采用井水,项目区单井出水量在100m3~120m3左右,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485-2009)(后称规范)公式(3.2.3-1)确定单系统控制微灌面积为33.09hm2~39.7hm2。系统首部由加压泵、并联砂石+网式过滤装置、电控压力表、空气阀等组成。

3.3灌溉技术参数

1)灌水均匀度Cu≥0.8。2)设计耗水强度。哈密瓜6月中旬播种,避开5月中上旬大风天气。根据淖毛湖栽培经验,并参照有关资料,渠E0=8mm/d(7月平均),查表Kc=1、Kr=0.85,设计取灌水方法修正系数0.80,确定设计日耗水强度:Ea=5.44(mm/d)。3)灌水利用系数η:0.9。4)土壤湿润比P。根据瓜根系生长宽度确定计划湿润带宽度:DW=2×0.35m,考虑到滴灌带湿润区为条带状,因此湿润比按湿润宽度占行宽比例计算得土壤湿润比P=28%。5)设计最大灌水定额m。砂壤土干容重r=1.45g/cm3,田间持水率占土体25%(重量),湿润土层深度Z=50cm,土壤含水率上限90%、下限65%,设计最大灌水定额为15.79mm(157.5m3/hm2)。6)灌水时间。根据《规范》公式4.0.11-1、4.0.11-2确定灌水周期为2.5d,设计最长一次灌水延续时间9.5h。7)系统最大轮灌组数。N≤CT/t=20×2.5/8.6≈5(个)。N―允许的轮灌组最大数目,取整数;C―每天运行的小时数,计算取20h;T―灌水周期T,d;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N值为允许的最多轮灌组数。8)灌溉制度。根据滴灌瓜管理经验确定哈密瓜全生育期膜下滴灌水量5217m3/hm2(其中10月冬灌用常规灌),灌水次数22次。9)轮灌制度设计。根据管网布置形式及有机哈密瓜膜下滴灌运行管理经验,确定本工程同时开启一条分干管上的所有支管为一个轮灌组,全系统共分为4个轮灌组,由阀门控制。

3.4管路系统布置

根据水源位置,地形,地块等情况,系统管网成方格网布置,四级管网,即主干管,干管,支管,辅管,毛管。其工艺流程为:水泵→过滤系统→施肥罐→主管道→支管闸阀→毛管→植物根系。毛管铺设方向为作物种植方向,一膜两管两行,直线布置;毛管沿辅管双向铺设,辅管布设于支管上,将支管的水流分配给毛管。支管间距应该根据地形与毛管的极限铺设长度确定;干管、辅管位置根据《规范》附录C公式均匀坡计算确定顺、逆坡敷设长度。

3.5滴灌带技术参数

根据《规范》公式(2.3.1-1)结合淖毛湖农场实际,确定滴灌带的技术参数:型号MGD16X400-2.5-100-B,滴灌带壁厚0.18mm,爆破水头压力≥0.25MPa,制造偏差系数0.10,压力与流量关系式Q=0.600h0.62,滴孔间距40cm,工作压力水头5m~10m.取设计压力水头为10.0m,设计流量qd=2.5L/h。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黄瓜(Cucumis satiws L.);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359-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2.026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f Dense Thorn Cucumber Varieties in Early Spring Greenhouse in Harbin Area

ZHANG Li-zhuo1,LI Xiao-mei1,WANG Jian-feng2,ZHANG Li-wei1

(1 Har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arbin 150030,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ease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period,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9 North China dense thorn cucumber(Cucumis satiws L.). Varieties were studied using Jinza No.10 as control. Results showed that Jinlv 26 and Jinlv 30 were the best in the first-group cucumber collecting time, Jinlv 30 had the highest early yield and total yield. Based on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early mature and high yield, Jinlv 30 was suitable for early spring greenhouse in local area.

Key words: cucumber(Cucumis satiws L.); varieties; agronomic traits; yield; Harbin

黄瓜(Cucumis safivus L.)又名胡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尼泊尔、锡金至山南地区,中国云南被认为是黄瓜的次生起源中心[1]。黄瓜是设施生产的主要蔬菜之一[2],是果菜中较喜温、不耐寒、喜湿润、不耐涝、耐弱光的蔬菜,当光照强度降低到自然光照的1/2时,其同化量基本不下降[3],因此适用于设施栽培。采用棚室栽培黄瓜可达到产量高、供应期长的目的[4]。黄瓜在引入我国后的近3 000年的自然选择和栽培驯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黄瓜类型和品种,在国际黄瓜品种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锦杂十号(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种子公司),津绿26、津绿30(天津市绿丰园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津优40、津优38、津早一号(天津科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哈研杂一号、哈研808、哈研3号(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黄瓜课题组)。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育种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于2013年2月17日将催芽的黄瓜种子播种于营养块中(直径55 mm,厚度20 mm),3月20日定植。采用膜下滴灌,垄作,株距35 cm、垄距60 cm,每小区16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采用田间常规管理。

1.3 植株农艺性状的调查

定植两周后各小区随机选择6株,挂牌标记。调查始花期、根瓜坐住期、根瓜始收期、第一雌花节位、节间长、茎粗、25节内的坐瓜数。

1.4 产量调查

从黄瓜采收始期开始进行产量的测定,同时测定单个果实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比较

对早春日光温室早熟高产黄瓜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比较(表1),始花期最早的为津绿26,为4月5日,比对照品种锦杂十号早2 d,比最晚的哈杂一号早7 d。根瓜采收最早的为津绿26和津绿30,均为4月15日,比锦杂十号早2 d,比最晚采收的哈杂一号早13 d。津绿30的膨瓜速度快,从始花期到根瓜采收始期间隔仅为7 d,而哈杂一号和哈研3号膨瓜速度慢,从始花期到根瓜采收始期均间隔16 d,对照品种锦杂十号的时间间隔为10 d。第一雌花节位较低的有哈杂一号、津早一号、哈研3号和哈研808,分别为2.0、2.3、2.5和2.5节位,最高的为对照品种锦杂十号,为4.0节位。节间距最短的品种为哈研3号,平均间距长为8.8 cm,最长的为锦杂十号,平均间距为11.3 cm。茎粗方面,津绿26最为粗壮,平均达1.62 cm,津早一号茎最细,仅为0.83 cm。

对前25节内结瓜数进行调查可知,哈杂一号结瓜数最多,可达15.2个,最少的为津优40,为10.2个,对照品种锦杂十号结瓜数为11.2个。平均单瓜最长的为津优30,可达39.0 cm,最短的为哈研808号,平均单瓜长仅为26.2 cm,对照品种锦杂十号平均瓜长为38.5 cm。对各品种单瓜横径进行测量可知,津优38横径最大,哈研3号最小。

2.2 早春日光温室不同早熟高产黄瓜品种的产量比较

对早春日光温室黄瓜品种单瓜重进行比较,结果(图1)表明,津绿30和锦杂十号(CK)单瓜重达300 g以上,为参试的9个品种中最大的,平均单瓜重最小的为哈研808。

对早春日光温室密刺黄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进行比较(图2)表明,前期产量最高的为津绿30,其次为津绿26和哈杂一号,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品种锦杂十号差异显著。津绿30前期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及其他5个参试品种;锦杂十号和哈研3号在10个品种中产量相对较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对总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知,9个参试品种总产量最高的为津绿30,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品种,对照品种锦杂十号和哈研3号在10个品种中产量相对较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3 小结与讨论

黄瓜始花期早的前期产量不一定高,前期产量的高低与根瓜的膨大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在本试验中始花期最早的为津绿26,根瓜采收期最早的为津绿26和津绿30,其中津绿30的前期产量最高。哈杂一号和哈研3号的始花期较早,但其根瓜采收期却最晚,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品种均属于雌性系,每个节位均有3~5朵雌花,雌花多相互间竞争养分,致使根瓜迟迟不能膨大,故在生产上应及时疏花疏果,以免影响前期产量。

结瓜数和单瓜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雌花着生的节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生产上应选择株高、第1雌花节位、节间距适中,结瓜数多、单果质量大、成瓜率高的品种进行生产[6]。

在早春日光温室黄瓜品种的筛选试验中,共有9个密刺型黄瓜品种,通过农艺性状和早熟丰产的调查中筛选出津绿30、津绿26和哈杂一号3个品种较适合本地区早春日光温室的栽培。

参考文献:

[1] 谭耀宇.黄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49-150.

[2] 李水凤,钟 莉,徐一平,等.几个有限生长类型番茄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09(20):35-36.

[3] 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郜凤梧.大棚黄瓜早熟高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规模设施农业;必要性;典型范例;经验;注意事项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集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与建筑工程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多领域科学技术,满足农作物及动物对环境条件的最佳需求,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周年供应和高效益。规模设施农业是指一定区域内,设施农业有较大面积或较大群体,有一定气势,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1-4]。在广大农村,发展规模设施农业是一条可行之道。

1发展规模设施农业的必要性

1.1设施农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人类的生活与设施农业已经密不可分,每天的菜篮子中几乎都有设施农业提供的产品。据统计,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经超过250万hm2,每年人均蔬菜消费量的20%是由设施农业提供。从人体营养角度讲,城乡居民对鲜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是周年性的。设施农业正是突破了自然气候和季节性制约,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和全年供应。

1.2规模设施农业是集约化产业,便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规模设施农业,有统一规划的棚体结构、道路建设、灌溉管道、用电线路、卷帘设备等,有统一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有统一的产品加工、包装和销售。这些措施对于有效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分散的、零散的设施农业较难实施这些措施。从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看,设施农业装备技术逐步标准化、大型化,作业机械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工厂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毋庸置疑,规模化是其必然前提。据介绍,在欧美温室生产中,每个经营者的栽培面积由原来的2 hm2以下已经增加到4 hm2以上。规模设施农业,一般都是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以拱棚和日光温室蔬菜为例,大多经营者一年内可收回建棚时的一次性投资。

2发展规模设施农业的典型范例

2.1山东省寿光市

2009年,山东省寿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700元,设施蔬菜收入是其主要来源。寿光市有9.3万hm2耕地面积,蔬菜面积就达5.7万hm2,凡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已全部建成了温室大棚。目前,全市11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品种认证,20类100个蔬菜品种获得部级“绿色证书”,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处,寿光已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山东省十大区域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1983年,寿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刚刚起步时,由于未形成规模经济,销售难问题突出,全县种植的400 hm2大白菜,产量3.25万t,有1万t烂掉。寿光市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全国大菜篮子,正是从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大,才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来到寿光,参与到寿光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2.2陕西省华县

享有“中国钼业之都、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4张名片美誉的华县,地处陕西东部渭河夹槽地带,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赤水大葱、华州山药等蔬菜早已享有盛名,南沙圣女果、毕家芦笋、地膜洋芋等又创造出华县蔬菜新的品牌。2009年,耕地面积仅有2.7万hm2的华县,蔬菜播种面积就达1.4万hm2,总产量38万t,总产值4亿元,全县蔬菜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41.7%,仅蔬菜一项给全县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达1 39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8%。目前全县共发展133 hm2以上的设施大拱棚园区3个,67 hm2以上的设施大拱棚园区3个,6.7 hm2以上设施大拱棚园区21个,6.7 hm2以上日光温室园区7个,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态势。华县日光温室主要种植香椿、黄瓜、番茄、圣女果等,其中华县柳枝镇丰良村温室香椿,毕家乡拾村温室黄瓜,瓜坡镇南沙村、毕家乡钟张村的温室圣女果,棚(667m2)均收入都在4.5万元左右。大拱棚主要种植哈密瓜、西瓜、辣椒、莴笋、韭菜、茄子等,华县下庙镇姜田、杨相等村,春季种植哈密瓜,棚均产值6 000余元;夏秋接茬种植辣椒,棚均产值3 000余元,2茬共计收入可达9 000余元。

2.3陕西省蒲城县龙池乡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龙池乡部分村开始种植小拱棚西瓜。到90年代初期,全乡种植拱棚西瓜仅200 hm2,效益不显著。到1995年,拱棚西瓜、甜瓜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1 000 hm2,棚体也由中小型变为中大型。规模设施的发展,带来了销售市场的外延,经济效益大增。90年代后期,嫁接技术的引进彻底改变了不能重茬种植的历史,品种也从单一的新红宝、金钟冠龙增加了西农8号、绿宝8号、无籽西瓜等多种系列。进入21世纪后,设施大棚产业更趋成熟,形成了埝城村的早熟西瓜、重泉村的佳农西瓜、武家村的无籽西瓜、金星村的哈密瓜和东社、屈家的甜瓜等“一村一品”的规模。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大、中、小果型合理布局的生产格局。龙池乡共有耕地面积4 800 hm2,近年来,每年种植拱棚西瓜、甜瓜面积都达到3 300 hm2以上,产品销往全国29个省市,年产值2.8亿元以上,“西部瓜乡”美名远扬。200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在5 000元以上,其中80%的收入来源于设施瓜菜。

2.4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伏蒙村

百良镇伏蒙村是黄河岸边只有1 300人的一个小村,地下水源很深,日光温室灌溉靠拖拉机送水,但全村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情日益高涨。2006年,该村的日光温室开始规模化发展,2009年,全村共有日光温室386座,设施蔬菜产值达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000元的70%来自于蔬菜,条件并不理想的边远小村成为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最好的村之一。

3典型产区发展规模设施农业的基本经验

3.1集中土地,典型引路

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土地相对集中是必要的条件。这就需要对分散于各个农户的承包土地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一些地块进行合理流转。调整或者流转土地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不可操之过急、简单行事。寿光、华县等地在发展规模设施农业过程中,都有一个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典型引路的过程,为土地集中创造了条件。蒲城县龙池乡在发展规模设施农业时,充分发挥了张俊义、陈文仓、赵战斗等领军人物的典型带头作用,效果非常显著。

3.2政策鼓励,强力推动

规模设施农业,起点较高,群众往往有些风险顾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生产环境、销售环境,是启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山东寿光之所以成为闻名全国的规模设施农业典型,首先在于发展之初采取行政推促的办法,扩大了蔬菜规模;其次找准了发展的切入点,连续成功举办的十一届世界蔬菜博览会,这无疑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陕西华县从2005年开始,累计投入了3 000万元资金,用于改造蔬菜产区路、水、电等基础条件,使设施蔬菜面积和加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3.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设施农业类型很多,单就设施蔬菜而言,就有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等。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温室则温室,宜大棚则大棚。日光温室虽然在完善程度上无法与国外现代化温室相比较,但其造价低廉,且经济效益显著,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设施类型之一。日光温室可作春早熟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还可作越冬一大茬栽培,建造成本为30万~75万元/hm2,但不一定建造成本越高,效益就越好。因此,发展规模日光温室产业时,应在注意采光好、保温好、安全性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棚投资。大拱棚主要作春早熟、秋延后栽培,一般冬季不能生产喜温果菜类,建造成本为4.5万~15.0万元/hm2,主要因不同拱架材料而造价不同,也因不同覆盖层数和利用季节有所差异。

3.4依靠科技,保证高效

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之目的。蒲城县龙池乡由西甜瓜协会牵头制定培训计划,经常聘请省、市、县专家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以“壮苗、滴水灌溉、多膜覆盖、配方施肥”四大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全面提高西甜瓜产业的科技含量;以农民夜校为载体,注重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浓厚氛围。

4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设施建设,规避气象灾害

2008年1月和2009年11月,陕西省多数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持续性降雪与大雪,一些温室大棚出现坍塌,一些设施内种植的蔬菜或饲养的动物受到较大危害。通过灾后调查得知,这些设施多数比较简陋或者结构不够合理。影响设施农业效益的首要因素是设施水平,在陕西省,设施水平首先体现在棚体建设上。以蔬菜日光温室为例,棚体建设应注意棚内面积不可过大,跨度与高度的比例在适宜范围之内,拱架材料要坚固耐用,后屋面的厚度与防水处理要合理。在加强棚体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棚内外设备水平。在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设施农业设备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这些设施设备小型、轻便、多功能、高性能,涵盖了耕作、播种育苗、灌溉施肥、自动嫁接等生产过程,普遍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

4.2加强科技培训,规避病虫危害

目前,陕西省的设施蔬菜产区,多为远离城市的新基地,菜农种植经验不足,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市场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气候变化、轮作倒茬、品种选择、病虫防治、自然灾害、价格起伏等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最终导致蔬菜难以如期上市、品质下降、产量不高、效益不好。有些设施基地,起初聘有技术人员,种植尚可成功,技术人员一旦撤走,遇到以前未种植过的蔬菜种类和未发生过的病虫害,菜农便不知所措。从寿光、华县等地成功经验来看,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规避病虫危害、保证规模设施农业持续与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4.3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规避市场风险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牵动和制约着设施农业的每一根神经。这只手,可以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于规模设施农业。蒲城县龙池乡通过协会把广大瓜农有效地组织起来,研究分析市场走势,引进推进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服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民增收。2003年以来,该乡西瓜协会、甜瓜协会、哈密瓜协会及中介服务协会纷纷成立,协会分析全国市场对瓜型、品种、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如北京、天津需求的是京欣系列圆形西瓜,东北、西北城市需要的是大果椭圆形西瓜,成都、重庆喜欢的是黑皮无籽西瓜,上海需要哈密瓜,广东需要的是新红宝西瓜,山西、河南需求中等大小的低价位西瓜等),及时向瓜农提供市场信息,派人参加有关西甜瓜新品种供货会,组织西瓜经纪人通过信件、网络、电话等形式招商,签订销售合同,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瓜农、中介、客商等方面的合理利益,取得了有关各方互惠共赢的满意效果。

5参考文献

[1] 张睿.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4):50-51.

[2] 邹志荣.温室大棚建造与管理新技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第4篇

哈密维吾尔族的民间剪纸植根于民间,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较强。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的普及和刺绣的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哈密只要有维吾尔族人的地方就会有刺绣,有刺绣的地方就会有剪纸。哈密维吾尔族的刺绣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借鉴性,现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说:“中国民间剪纸即以地域性的文化存在,显示出剪纸在文化使用功能上和纹饰造型风格上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民间剪纸原生态的文化品质和生命力,保持了民间剪纸自成一体的文化基因”。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大致可以分为:实用性剪纸和观赏性剪纸两大类,以实用性剪纸居多。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以伊斯兰教文化为基础,在实用性剪纸上没有人物形象出现,但后来吸收了较多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多表现为生活中常见的花花草草等植物。花的图案种类繁多:有表现四季的牡丹、荷花、、杏花和梅花,还有鸡冠花、石榴花、佛手、哈密瓜等。

二、哈密民间剪纸的制作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在实用性上首先体现在作为衣饰的刺绣底样,刺绣底样包括:(1)衣服装饰花纹剪纸:衣服领襟、袖口、花边、花帽、袜子花等。衣服边饰花纹多为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盘枝二方连续。在衣服领襟、袖口等部位的图案中吸收了很多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传统图案,如盘枝莲花、盘枝牡丹、双叶分枝回卷纹等都是二方连续。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中的盘枝纹与敦煌壁画中的藻井边饰、塑像服饰纹样、龛沿边饰的盘枝纹图案有很多近似之处。花帽剪纸边沿为长方形,帽顶花为圆形的适合纹样,制作比较小,有一寸大小。由于受到刺绣的制约,剪纸的图案多为阴文线刻,粗放中有精细。(2)生活使用品花纹剪纸:靠枕、背面、枕顶等等。这些生活实用品的刺绣剪纸底样多为适合纹样,很少出现连续纹样。适合纹样是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外形轮廓中的一种装饰效果纹样。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剪纸中枕顶剪纸最具特色和精美,花样也是最丰富的。枕顶是顾名思义枕头的两侧顶部,装饰有颜色绚丽的刺绣,哈密维吾尔族人家的枕头多为圆柱形和长方体形,两侧装饰有精美的刺绣图案,每一个枕头都是一件艺术品。枕顶剪纸底样的外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其制作形式主要是均衡式构图,极少出现对称的概念性构图,以生活中常见的花卉为主,有的辅以孔雀、凤凰等吉祥鸟。

三、哈密剪纸的材料和用途

哈密瓜种植方法和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阳光工程 培训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36-01

近年来,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农民免费提供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农业专项技术等培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农民务工或创业的本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哈密市农广校为哈密市阳光工程培训机构,为使培训取得实效,阳光工程实施中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培训工作:

一、围绕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开展培训工作

围绕哈密市“南园北牧”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按照农业产业区域分布和发展方向,立足农牧民生产实际,结合我市突出发展节水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对南部平原乡镇以葡萄、大枣、哈密瓜、蔬菜和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对天山乡、西山乡以畜禽养殖为主,突出抓好高效种养殖实用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主导品种等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以大泉湾的设施农业、南湖哈密瓜、五堡林果业、天山乡养殖业等基地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掌握和应用农业新技术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多技能的新型农民。

二、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开展培训

对种植业、畜牧业、兽医等生产服务人员开展从业人员技术培训。重点对种子、农药经销员、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员、村级动物防疫等农技人员开展以种植和畜牧业重大实用农业新技术、动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农业种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推进持证上岗,提高农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围绕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建设、组织发展建设开展培训

合作社带头人大多是农民,学历不高、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缺乏,这些都影响、制约合作社的发展。近三年来阳光工程对合作社负责人及骨干社员进行合作社品牌建设、农村经纪人管理、合同签订、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民经纪人的组织管理、产品、安全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意识及能力。三年共计培训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及社员600余人,印制宣传培训材料2300份。

四、围绕农民就业意愿、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展针对性、引导性培训

对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免费向农民发放介绍外出求职知识的宣传资料,以基本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权益保护、安全生产、艾滋病防治、等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帮助外出就业农民提高维权意识、提高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民,以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常识等农业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培训,使农民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五、围绕“三个结合”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专家与本土能人相结合。聘请技术专家“传经送宝”与本土能人现场说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农民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有身边的“土专家”可以学习

二是阳光工程培训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结合。对农业生产及时跟进,加强技术培训和入户指导工作,遴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场到田,最终实现农民受益的目的。

三是是理论培训与实训操作紧密结合。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采取一户一人学一技的方法,利用集中面授、发放科技光盘、发放科技明白纸、现场会等多种培训形式。如在恒顺公司开办“田间课堂”,在田头实地指导示范,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指导、服务。

阳光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江. 哈密建设阳光工程培训基地[N]. 农民日报,2011-09-08008.

相关期刊更多

西域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

新疆地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农家书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