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脸谱教案

脸谱教案

脸谱教案

脸谱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京剧脸谱;色彩;图案

京剧时下已经成为了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形式,艺术,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当下对于京剧的表演也是与日增多,使之能够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走进更多的外国人们的视野内。也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们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广泛的来说京剧已经做到了这点,甚至是已经是超额完成这些任务,让这门艺术开始了在国外生根发芽。从1984年2月上映的电影《美国往事》中的一段便是在中国剧院展开的1。但在京剧背后所暗藏的美学并没有被人们所充分的认识尤其是最为点睛的地方脸谱的认识。进一步的说我们可以把京剧脸谱划分出两种单纯的美的元素,一种是色彩,另一种则是承载色彩的图案。

(一)京剧脸谱的色彩

1.京剧脸谱关于色彩的认识

在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所著《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指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以乾隆二十五年入于北京,余窃以此为‘皮黄纪元’之年”2(在这里的乾隆的二十五年应是乾隆的五十五年)。更加广泛的认为是将徽班进京视为京剧的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角色的出演可分为生、旦、净、丑等。生和旦的化妆被称为“俊扮”(除了红生某些勾脸的武生之外),净和丑的化妆被称为“花脸”。对于脸谱的研究我们将集中在净和丑角儿上,也就是关于“花脸”的研究。京剧脸谱色彩主要有六种,红、蓝、黄、黑、紫、绿。在大多数的脸谱中用色也不过四五种。如果从中剥离掉承载色彩的图案,那么所剩下的这几种色彩将会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

2.西方关于色彩的认识

翻开世界近代的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野兽派时期的绘画如:亨利·马蒂斯的《红色和谐》从中可以看见主要是,红、绿、黄、蓝四种色彩间的变化。在他的另一副画《登天》中仅有,黑、蓝、黄、红四种色彩间的变化。

在荷兰风格派中的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中的色彩表现也只有,红、黄、蓝外、黑线和白五种色彩关系,在他的另一副作品《百老汇爵士乐》中也只有,黄、红、蓝、灰白和白底五种色彩关系。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发现在东西方的艺术成就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是在近现代史的艺术造诣方面。当然这也离不开近现代几次大的碰撞的文化交流,以及世界的信息化及全球化。但是人们对于美的需求的本质是不变的。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的开端我们可以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中发现在他的第一章的第一节是印象主义,第二章的第一节是野兽派3。这也是西方绘画大面积的脱离宗教开始使用纯色及讲究简单的装饰性。

3.京剧脸谱色彩和西方色彩的对比

西方的印象主义在19世纪的60—70年代在法国开始的。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就京剧而言我国的装饰性的艺术和单纯的几种色彩的搭配使用比西方的早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例如:我们仔细的分析京剧《盗御马》中蓝脸窦尔墩的脸谱是会惊人的发现他的脸谱色彩的种类构成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中的色彩种类构成是一致的,分别都只使用了红、黄、蓝、黑和白五种色彩关系的变化。

但从这两幅相同的色彩的种类的构成来说它们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完全不相同的,它们在艺术史上的作用和认知度也截然不同的。

其实在中国的京剧脸谱艺术中基本都是这样的几种纯粹的单色搭配,却塑造了成百上千种的人物变化,当然这也离不开京剧脸谱中的色彩载体——图案。

(二)京剧脸谱的图案

虽然京剧这门艺术大概形成与200多年前。但就脸谱这门艺术,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4。在我国近代的关于脸谱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是来自于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发掘中。

1.传统图案和京剧脸谱图案的对比

在清朝所形成的京剧脸谱艺术是脸谱艺术的集大成者,沉淀了关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果将京剧脸谱进行简化最终只会剩下黑与白的图案关系变化。这些的图案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里的淘涤,是能够充分的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在其中关于弧线图案的运用量是最多的,这与人的面部结构有关,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有关。这是是一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图案如:云纹的出现你可以在《青龙关》陈奇的脸谱上看见、也可以在《界牌关》苏宝童的脸谱上寻见、更可以在《百子图》雷震子的脸谱上觅见……

2.电影图案和京剧脸谱图案的对比

在1989年上映的《蝙蝠侠》的剧照中蝙蝠侠的标志图案5,可以在《南阳关》宇文成都的脸谱上看见、也可以在《竹林计》余洪的脸上寻见、更可以在《过五关》孔秀的脸上觅见……

在图案的使用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的挖掘民族元素,当然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了,但是这些方面的成绩更多的是从宗教方面取得的,对于京剧脸谱的研究很是缺乏。如果我们能够从京剧脸谱方面对图案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将会更加的丰富我国的民族元素宝库,让我们富有民族性的设计在世界的舞台上焕发出更加靓丽的光芒。

结论

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绚烂的文化和富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面临设计时却是一筹莫展,缺乏民族气息,并导致了我们的设计趋于平庸。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自己所拥有的,仔细的分析研究必将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新的思路。我们所拥有的京剧脸谱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它,将京剧的脸谱分为色彩和图案两部分来研究,我们惊奇的发现它们与当代艺术有那么多的交合点。当然对于我们民族本身的艺术研究,才是我们当下设计走出新路子来的最根本的方法,才能够在世界的设计史中去竖起中国特色这面具有我们民族气息的旗帜来。(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国往事》,英文名《OnceUponaTimeinAmerica》1984年2月上映,发行公司:SNC[法国],华纳家庭视频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等。

[2]波多野乾一:《京剧二百年历史》,鹿原学人译,上海启智印务公司1926年版。

[3]甑巍:《西方现代美术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10月1日)。

[4]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

脸谱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脸谱;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30-02

一、做好活动资源准备,全面引导幼儿进行脸谱体验

丰富而充足的活动资源是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 教师方面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当地闽剧团、高甲戏剧团和文化馆的专家等途径,对脸谱美学特质进行学习与理解,了解脸谱纹饰的表现特征和内涵寓意、构图的美学特点和文化背景等,并初步学习脸谱化妆的流程,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

2. 家长方面

发动家长带领幼儿一起收集绘有脸谱图案的物品并丰富其脸谱知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幼儿准备材料,如稻草或竹子等制品、葫芦、蒲扇、橡胶树叶、纸袋、纸芯等;带幼儿欣赏京剧、川剧、秦腔等,让他们了解脸谱人物。

3. 班级方面

通过对创作空间的设计与布置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笔者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如区域墙面、走道墙裙、盥洗室内布置脸谱刺绣、脸谱挂件、生活中的脸谱装饰等;在走廊转角设置展示架,展示幼儿创作的各种脸谱作品;在材料架上分类摆放各种可供创作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半成品材料及工具,如草席竹席、竹匾、竹筒、素陶瓦罐、竹扇、蒲扇、白衬衫、油画棒、记号笔、水粉笔、颜料、彩纸,剪刀、橡皮泥等,供幼儿自由使用,给不同能力的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和可能。

二、注重审美价值的筛选,确保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首先,构筑教育课程时,选取幼儿喜欢的脸谱元素,着重从“形、色、趣”几方面提取审美内涵;其次,课程内容必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热点,如幼儿喜欢的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通过对脸谱美学价值的分析,兼顾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均衡的需要,笔者选择“欣赏脸谱工艺品”和“制作脸谱工艺品”两个活动内容。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要求

多元智能观认为:孩子的智力及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各具特色,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中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均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1. 将“欣赏脸谱工艺品”活动整合于主题、区域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在晨间、自由活动、餐后播放朗朗上口的《野猪林》等京剧音乐,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脸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也可请幼儿介绍脸谱知识,这时他们会把各自掌握的脸谱纹饰的象征寓意及来历,甚至是脸谱图案中有趣的故事进与大家分享,来一个脸谱知识“大餐”。

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以其丰富的材料、有趣的玩法吸引着孩子。笔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来吸引幼儿。在语言区投放脸谱故事绘本进行讲述、表演区投放向庙会借来的京剧服饰或幼儿自己设计的服饰来表演、在美术区投放各种材料并安放电视机,根据幼儿创作需要播放视频和图片,如脸谱工艺品欣赏、脸谱谱式绘制工艺展示等,让幼儿多渠道地欣赏脸谱的魅力,给幼儿创作积累更多经验。科学区投放各种颜料进行玩色:如为激发幼儿对脸谱色彩的兴趣,在幼儿认识三原色、相似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玩色小实验,看看两种不同的颜色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脸谱,说一说脸谱中所包含的色彩、主色又是什么颜色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与理解。为脸谱绘画制作打下基础。

将脸谱融入主题活动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主题。例如,绘制“关羽”脸谱纹饰时,笔者与幼儿一起了解关羽的历史小故事,一起寻找关羽的装扮和形象,分析他脸谱纹饰特征所蕴含的意义,使幼儿在主动寻找、探索过程中加深对创作对象的认识,让形象在心中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通过连续的、自由欣赏的形式,幼儿近距离地与脸谱接触,观赏造型、欣赏纹饰、触摸质地、自由交流, 使其感受到脸谱面具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精美纹饰的特点,初步了解脸谱纹饰的象征寓意,发现脸谱花纹的对称性,并为尝试设计装饰脸谱、马勺的创作,进一步感受脸谱色彩与造型特点、获得丰富的欣赏体验开阔幼儿创作视野,也间接地丰富了幼儿的历史知识,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制作脸谱工艺品”活动中,提供富有表现力、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发展的工具材料与创意方式

在创作脸谱工艺品时,应让幼儿了解脸谱人物的品性,引导幼儿把主要纹饰特征加以渲染、夸张和典型化处理,帮助幼儿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如张飞脸谱:幼儿观察后说:“老师,鼻子上黑黑的像一把剑”“这眼睛很像豹的眼睛”“老师我发现他脸上有一只蝴蝶呢。” 从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出发,引导幼儿掌握理解眉、眼、嘴的特征,并强调色彩对比后,鼓励幼儿围绕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和设计方式,运用勾画、描画、涂色、折叠、剪贴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尝试。如可以在平面的纸袋、纸盘、竹、蒲扇、橡胶树叶上,用对称的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脸谱图案装饰;可以在弧形石膏脸形、马勺上,用蜡笔、记号笔、水粉等进行脸谱的创作;也可以用橡皮泥或彩陶,运用卷、揉、团、搓、贴等方式制作各种花纹,粘贴在纸筒、瓶子或石膏上进行脸谱创作,用绘画、剪贴、泥塑……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张飞脸谱。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实物的不同造型特点,自主设计夸张变形的眉毛、鼻子、嘴巴;自主决定脸颊的色彩;自主探索象征、寓意人物身份性格的纹样,这样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尽情玩耍,自得其乐。多层次的表现方式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脸谱色彩美和造型美的感受,体验着创造美、表现美的乐趣。

四、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挖掘幼儿潜能

多元化、生活化的人文h境是幼儿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能有效激发幼儿继续进行脸谱创作的欲望,使幼儿感受到创作与表现的快乐。

1. 走出自我,进行家园共育

开展亲子脸谱制作大赛、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幼儿参与脸谱欣赏与创作的兴趣,多形式地提供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学习机会。例如,在“脸谱走秀”过程中,幼儿利用自己绘制的脸谱、服饰、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走秀表演,其他幼儿在欣赏表演时就借鉴同伴的表演经验,尝试、创新表演动作和脸谱、道具,丰富自己的表演形式。家长可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巧。通过参与活动,大部分家长改变了以往看到幼儿艺术作品只会说“像”与“不像”的简单做法,学会尊重孩子认真听孩子的想法,懂得带领幼儿通过观察和体会去发现美、创造美。

2. 走出班级,园内展示拍卖会

将幼儿在蛋壳、鹅卵石、衣服、裙子、鞋子、雨伞、灯笼、石膏、笔筒、牙签筒、扇子等实物上制作而成的脸谱面具、摆件、灶火马勺、书签、挂件等物品分类在幼儿园展示,请幼儿当导购员,引导全园的幼儿与教师进行参观拍卖。中小班小朋友一进入展厅,立刻被眼前色彩斑斓的各种脸谱工艺品吸引了。有的在叫:“快看呀,这里有个桃子。”“它喜欢桃子肯定是猴子。不是猴子,是齐天大圣;你看眼睛这里有金色的。”导购员乘机介绍。有的问:“他们的脸怎么红红白白的呀?旁边幼儿介绍说:“红色代表忠心、白色代表奸险、黑色……”教师看到脸谱上灵活的笔触、优美流畅的线条、夸张的纹饰由衷地发出称赞声。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受人喜爱,弟弟妹妹羡慕、崇拜的眼神,一句句赞美之声,都会使幼儿的自信心爆满,再次体验到创作脸谱的快乐。

脸谱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京剧脸谱;现代艺术设计;色彩分析

一、京剧脸谱元素分析

(一)脸谱“色”彩元素分析

脸谱中具有不同脸色,即面部的主色,通常具备红、紫、白、黄、黑、蓝、绿、金、银等多种颜色,辅以面部纹路的装饰,可以更好地衬托出主色调。而在脸谱的绘制上,通常以黑、白和红色为主色调,将这三种颜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再加上一些不同的颜色作为辅助效果,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个性。脸谱的色彩还具有高纯度对比的特点。其色彩比较明亮且有饱和度,通过明显的对比能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受。

(二)脸谱“形”元素分析

在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中包含的思想是以形为基础,我们可以对脸谱的形进行分类,即分为具体形和抽象形两种。前者主要采取动植物的形象,有鲜明的特点,容易被人发现;而后者主要记住几何图形和非形象的图案来绘制,这些符号不具备特定的含义,但是表演者自身的思路和情感却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感受。在京剧的脸谱绘制时,采取多种曲线的勾勒方式能进一步绘制出鲜明的形象。在绘制脸谱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其规则,即对称与均衡法则,对比与调和法则。

(三)脸谱“意”元素分析

脸谱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我国很多的民俗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脸谱中还能体现出绘画技艺中“神”、“韵味”、“虚实”、“像与不像之间”等写意技巧。描绘脸谱时,绘画者的笔意和笔锋都尤为重要,笔下脸谱的脉络、纹理等部分也与我国书法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在本文中就脸谱中形、色、意等特征讨论其在设计方面的应用,而脸谱文化和美学艺术的古今交融也能为现代的广告设计带来新的灵感。

二、京剧脸谱色彩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京剧脸谱的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诸多广告设计方案中,脸谱艺术的造型、色彩等组成要素比比皆是。举例来说,在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简称BCIU)的标志,在上半部分采用红色图案拼接成“品”字形,其寓意是“为人之道,为商之信,一品千斤重”。而标志的主色调—红与黑也是京剧脸谱中最为常用的颜色。这一标志是传统京剧脸谱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相互结合的范例。

(二)京剧脸谱的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宝马“BMW之悦”广告。“宝马之悦”系列是宝马公司对整体战略的落实,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产品中的典范。比如将汽车的前脸变为脸谱,将车身演化为窦尔敦脸上的油彩。而该系列的汽车在使用京剧脸谱元素后,从之前较为张扬的金属风变为有深度和内涵的风格,可以使中国消费者感到十分亲切,从而感到被尊重,而销售方和购买者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最终在双方之间构建起深层的情感联系。2.自行车头盔。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宫金杰、钟天使夺得女子团体竞速赛的金牌,而其佩戴的脸谱头盔也非常引人注目。其中,钟天使佩戴的花木兰头盔、宫金杰的穆桂英头盔以及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徐超的张飞头盔图案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引起了世界人民的热议。

(三)京剧脸谱的色彩在服装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这些年,很多的时尚大牌也采用了蕴含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中国元素,通常将脸谱元素融入到服装当中,将脸谱的整体造型扩大分解到服装中,在分解与重组的过程中,将传统脸谱风格、造型进行多样化的变异,并将脸谱的图案进行抽象化,作为一种独立或者连续的图案,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服饰,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予人们一种惊喜感。京剧脸谱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结合,不仅仅满足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在艺术层面上达到了完美的效果,深入人心。

三、结语

京剧脸谱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并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脸谱的色彩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其价值不但在京剧领域中得以体现,目前也已经发展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重要作用。站在宏观的角度,我们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但要对传统的民族艺术进行提取和效仿,还应该秉持着创新的理念对其进行改进。同时,要将自己的视野扩大到世界的层次上,使我国的传统脸谱文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甜.京剧脸谱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06).

[2]黄培尧.浅析京剧脸谱的图案与色彩[J].金田(励志),2012(08).

[3]张世敏,张三夕.评孙秋萍所绘京剧脸谱[J].文学教育(上),2012(07).

[4]李瑞昌.用彩蛋做京剧脸谱[J].上海工艺美术,2001(01).

脸谱教案范文第4篇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

这首《说唱脸谱》歌,它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京剧脸谱艺术的魅力,令听者如醉如痴。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梅兰芳多次率剧团到欧洲、美国、苏联演出,获得很大成功。直到今天,世界各地都把京剧看成中国的“国粹”。

京剧的艺术魅力也来自于脸谱。有外国朋友到北京来,你可以带他去听听京剧,并且向他介绍一下京剧脸谱,会给他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脸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周代有一种驱鬼的宗教乐舞,称为“傩”。舞蹈者要戴上一个假面具,犹如现在的“假面舞会”。到了汉代,杂技演员也有戴假面具的,称作“象人”。唐朝时,有种乐舞叫做“代面”,舞蹈者也必须戴上假面具。宋朝时,为了表演方便,开始不再戴假面具了,而把颜色直接涂画在演员的脸部,后来也就逐渐形成了勾画“脸谱”这一传统。

由京剧衍化的京剧脸谱,以红、白、黄、蓝、绿、黑、金、银色勾脸,一般不超过四种颜色,在男演员脸上绘出各种富于夸张性、图案性、象征性的谱式。它继承了其他剧种脸谱的长处,在色彩运用、勾画技术及造型构图等方面,显示了它的艺术特色。京剧脸谱增强了观众对人物的兴趣及剧情的理解,同时因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渲染了舞台效果,备受人们的喜爱。

京剧脸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运用在绘画、剪纸、服装设计、工艺品等其他领域,开发出许多精美产品。河南民权县农民创办的豫东书画院承接国外油画订单,1万多幅京剧脸谱、老海报等油画作品俏销美国、意大利。前不久一名模特在米兰国际时装周上展示中国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以京剧中鲜艳的纯色为底色,以极富中国特色的盘龙作图案,演绎了时尚与休闲相结合的男性新形象。

脸谱教案范文第5篇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古朴典雅的服饰、美妙绝伦的舞蹈、绕梁三日的唱腔、稀奇古怪的脸谱以及梅、程、荀、尚等流派的百多年传承,使京剧艺术成为国粹,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其中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深邃的寓意,丰富着其自身独特的写意美与程式美,被誉为京剧艺术皇冠上璀璨的红宝石。翁派京剧脸谱的申遗,必将会使京剧自身的文化基因薪火相传,这种文化印记正日渐凝固为世人浓厚的中国记忆。

京剧脸谱溯源

戏剧脸谱是指与戏剧演出角色相配的化妆。如果说戏剧是舞动的花朵,脸谱则是那散发着文化灵韵的一瓣馨香。

“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戏剧家翁偶虹语)中国的戏剧脸谱是舞台化妆的特殊手段和独特的面部造型艺术。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曲“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面具的历史远远早于戏曲的出现,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面具最早是巫师所戴,用于祭仪,后在祭祀活动、乐舞、狩猎、护面、戏剧等人类活动中广泛出现,丰富充盈着当时神秘的民俗生活。戏曲形成后,脸谱与面具一直交替使用。京剧虽然脸谱谱式繁多,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等角色仍戴面具。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刻画出中国戏曲累递传承与发展的清晰轨迹。

18世纪和19世纪,京剧逐渐形成完善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京剧脸谱汲取着各地方戏的精华,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家的不断探索实践,脸谱的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样,角色性格的甄别愈加鲜明,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琳琅满目,完整的化妆谱式逐渐形成,这种勾画技法以“脸谱”的称谓被固定并传承下来。翁氏、刘氏、汪氏、高氏等是北京自然形成的几大京剧脸谱流派,作为京城具有代表性的脸谱艺术,“翁派”谱式影响很大。

翁偶虹 京剧脸谱艺冠京华

“翁派”京剧脸谱的创始人是戏剧家翁偶虹,这位剧坛布衣老人,通身充满了戏剧色彩。他生于1909年,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为偶虹。供职于晚清银库的父亲嗜好京剧,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时期的翁偶虹,在京兆高级中学读书闲暇,就常以票友身份登台。16岁时,翁偶虹自名居室为“六戏斋”。

六戏,即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画戏,为翁先生戏剧性的京剧生涯增添了亮彩,这位戏曲脸谱泰斗,饱蘸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挥笔濡毫,传徒授艺,竭尽心力搜集、整理脸谱资料,京剧脸谱绘制、研究和收藏伴随了他一生。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艺在他的手中蝶变翩飞,艺冠京华。

翁偶虹酷嗜京戏花脸表演。尚孩童时即师从姨父梁惠亭和名票胡子钧学唱花脸。因屡受旁人“彩画人头”讥笑,遂尝试着自己拿起了画笔,揽镜濡染。脸上勾画,激起他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便于保存,他逐渐发展为纸上临摹,有特殊扮相的,还要加画盔头、髯口、服饰,准确记录其舞台风貌。除京剧以外,翁偶虹还临摹搜集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翁偶虹创办“辛未社”票房,邀请四九城票友弦管试声,几经周折,得到一部出自清宫升平署“供奉”之手的《钟球斋脸谱集》,共72帧。谱式古朴简洁,为同光故物。翁偶虹如获珍宝,潜心彩绘摹画……

自20世纪30年代始,翁偶虹陆续在当时的《剧学月刊》、《戏剧月刊》、《三六九画报》、《立言画刊》、《北平晨报》、《新民报》等媒体上,撰稿介绍、阐述脸谱的产生、地位、性能、分类以及勾法,影响甚广。他首次提出戏曲脸谱的16分类法,将向来难于统一的脸谱门类科学地划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六分脸、十字门脸、花脸、元宝脸、花元宝脸、歪脸、象形脸、神仙脸、僧道脸、太监脸、揉脸、英雄脸、小妖脸等16种,完善了戏曲脸谱分类方法;诠释了脸谱构图的主、副、实、界、衬五色,并总结脸谱艺术的规律,详实引证出脸谱艺术的“六书”

“五性”。这些研究成果,使脸谱由一种舞台表演化妆技巧真正升华为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从而奠定了翁派京剧脸谱的理论基础。翁偶虹悉心探讨焦赞、张飞等人物,匠心独具,以主色“通天黑”代表“黑脸”的立体结构,至今仍为梨园界推崇和仿效。随着脸谱研究的渐次深入,他的绘制技法日臻精到,内外行均以拱璧视之。在翁偶虹60余年的“画戏”生涯中,曾为李万春《十八罗汉收大鹏》设计了大鹏脸谱,为马连良《春秋笔》设计了檀道济脸谱,为李玉茹、王金璐《美人鱼》设计了周浔脸谱等,构图新颖,令人观止。

翁偶虹数十年来收藏的脸谱珍品,俱在十年浩劫中毁散殆尽,令人痛心拊手。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戏曲事业再度勃兴,翁偶虹亦重振“画戏”之兴;不惮年高与劳顿,在编戏、排戏、著书的空暇,课徒授艺,将自己对脸谱艺术的所学所悟传于后人。田有亮、傅学斌、王魁武等人,堪称是翁老的“画戏”高足。

接过彩笔田有亮勾画戏曲众生相

田有亮是翁偶虹京剧脸谱画法的嫡传大弟子。他原为京剧团净行演员,转业地方后,开始研习在纸上绘制脸谱,深得翁偶虹赏识被收入门墙,倾心传艺,并把珍藏多年的各种谱式供其临摹、效仿。田有亮得翁派京剧脸谱真传后,脸谱技法日臻精进。翁偶虹曾说过田有亮能“传吾一续”,受恩师勉励,田有亮继承了“六戏”中的一脉,即画戏,肩负起“翁派”京剧脸谱薪火相传的重任。

田有亮对京剧脸谱很执著,为了脸谱他几乎倾其所有。他在京剧脸谱园地里耕耘了几十个春秋,硕果累累,诸多热爱京剧脸谱艺术的年轻人慕名拜在门下,田有亮皆悉心倾囊传授。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田有亮认为,只有创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传承。

“学我者活,像我者死”,这是他绘制脸谱的格言。在摹画其他各个流派的脸谱时,田有亮则尽量保持他们的特色,如杨小楼的画法、李万春的画法,他都尽量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他的鸿篇巨制《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四卷本戏曲脸谱丛书的出版发行,成为“翁派”京剧脸谱传承与发展的里程碑。

为传播脸谱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京剧脸谱这门古老的艺术,田有亮也曾尝试着开拓新的途径。他专门推出了脸谱挂历,还把脸谱制作成火花、明信片出版;还制作了脸谱册页和主题式的大型作品,譬如《百鸟图》。脸谱的发展同旅游、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已经息息相关。而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慧眼识瑰宝,在2009年,就把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作为石景山区民族民间技艺的精粹,申报成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有亮嫡传弟子杨强成为“瓮派”京剧脸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

杨强薪火相传任重道远

2010年8月1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北京市文联成立六十周年北京脸谱艺术展”在首都图书馆举行。杨强的《花雅五十丑》、《福寿康宁》、《虎跃寅年》等8幅京剧脸谱入展并获得好评。杨强自幼酷爱绘画,出生在天津一个艺术世家,姥爷是天津艺术学校的舞美老师,在姥爷的熏陶下,杨强报考了天津艺术学校。艺校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小百花剧团工作。1994年8月,怀着对军人的憧憬,杨强报考战友京剧团被录用。适值剧团排演《闯王进京》,杨强扮演武打角色。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京剧《碧波金麟》中饰哮天犬,这个剧仅在长安剧院就演出了170多场,给他创造了锻炼勾脸才艺的良机。除了担任演出角色,比别人多干的这份工作成为杨强苦练绘画练基本功的舞台。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杨强开始领悟到作为国粹的京剧,精华都凝聚在演员登台亮相的那张脸谱上。

在剧团老师的鼓励下,杨强尝试着在宣纸上画京剧脸谱。他选择了翁派脸谱田有亮和赵梦林的谱式为最初的临摹范本。2006年,杨强经人介绍认识了田有亮。田老师知道杨强拜他为师的夙愿后,就开门见山地说:“找个机会举行仪式(拜师会)吧!”田老师喜收杨强为徒,不仅仅因为他具备了脸谱作者应有的笔法功力、历史知识、舞台经验三要素,更重要的是杨强对脸谱艺术的热爱深深感动了他。

田有亮告诉他,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老师的娓娓讲解,杨强受益匪浅,解开了他绘制脸谱过程中的许多茅塞……杨强回忆起彼时情景,感恩与兴奋溢于言表。在田有亮的谆谆教导下,杨强进步很快。雏凤清于老凤声,这是翁偶虹和田有亮对所有京剧脸谱年轻后继者的殷盼。

相关期刊更多

传媒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闻出版总署

现代物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沪港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