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动物的文章

小动物的文章

小动物的文章

小动物的文章范文第1篇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教学时要把握住小说的三要素进行教学。我通常采用“整体感知―赏析―创造”的模式进行小说教学。

一、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情节

在学生速读课文后,找一名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对他复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完成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也可以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复述,推举一至两名同学在班里复述,全班评价复述效果。复述故事情节,即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快速搜寻信息的能力。

2、概括故事情节

在复述故事情节后,要让学生根据人物加事件其它要素根据需要适当增减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赏析

1、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此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至关重要。要先让学生知道设题角度:(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让学生在读文中划出刻画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描写方法的句子。 (2)结合划出具体的句子完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是怎样一个人?从全文看人物是怎样一个人?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问题的答题思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在这一环节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要让学生知道设题角度: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要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赏析小说的主题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4、赏析小说艺术特色

(1) 赏析一:题目

设题角度:文章题目有何含义?分析文章题目的妙处等。有的题目反映了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题目有双重含义,既有表面含义,又有象征含义,如《爸爸的花落了》。

(2)赏析二:人称

设题角度: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

(3)赏析三:结构

设题角度:指出某一段落问其在结构方面有何作用。解题指导: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

(4)赏析四:表现手法

设题角度:文章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对比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

(5)赏析五:描写方法 见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

(6)赏析六:语言特色

小说的语言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幽默,机智;有的暗含讽刺;有的凝练,隽永;有的委婉含蓄。常用鉴赏术语,如:意境,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主线(索),脉络清晰,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说服力,感染力,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极富新意,形象化,漫画式,人物性格(广义) ,典型环境,文眼,文章基调凝重悲凉,激昂明快等等。

小动物的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雏鹰争章活动;一个“结合”;四个“环节”;五个“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79-1多年来,我校少先队紧紧围绕雏鹰行动的要求,根据修订后的《雏鹰奖章实施细则》,凭借学校“植物探究”特色平台,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工程,扎扎实实地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并通过“五小”评比激励机制深化素质教育,促进队员全面发展。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少先队员们活跃身心,锻炼能力,开发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丰富内涵――落实三个“结合”

1.雏鹰争章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则往往需要少先队这个广阔的舞台。因此,我校少先队坚持把“雏鹰争章”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队部认真贯彻落实《常熟市小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细则》,结合学校实际精心提炼出雏鹰“文明章”细则。

2.雏鹰争章活动与特色建设相结合。凭借学校“植物探究”特色平台,大队部为各中队确立了不同的“队树队花”作为探究重点,并在中队园地中精心开辟“植物探究”特色展版,要求各中队定期展示研究成果,还引领少先队员积极投入到“绿色小博士”的评选活动之中,人人争创雏鹰特色奖章――“绿色章”。“绿色章”作为我校雏鹰特色奖章的母章,它包括四个“子章”――“知识章”、“探究章”、“艺术章”和“爱心章”。“知识章”要求队员了解植物科普知识,认识常见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的种类名称与生长特点;“探究章”要求队员主动参与队树队花的观察研究与资料搜集,认真撰写“成长记录袋”中的观察日记和植物探究报告;“艺术章”要求队员在探究过程中善于用摄影、绘画、文学、书法、制作等艺术形式,再现队树队花的内在美。“爱心章”要求队员为自己的队树队花设计一条“爱心”标语,积极参与队树队花的养护体验,跟她热心交朋友,陪她快乐共成长。

3.雏鹰争章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我们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成立了多种兴趣小组,并且把雏鹰争章活动结合进去,使活动的教学内容与奖章的训练内容融合在一起。校级兴趣组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龙头”,分为“文学”、“艺术”、“体育”、“科技”四大板块,这些兴趣活动的开展与班级兴趣活动、学校集体活动、特色活动同步或交互着进行,做到五个“定”:定专门辅导老师,定争章队员,定活动时间,定计划、内容,定检查和成果展览,使每个队员都参与到争章活动中。

二、循序渐进――贯穿四个“环节”

1.定章:在各年级必修章的基础上,设立选修章。针对各中队的年龄特征,各队员每学年可根据自身爱好、特长、能力等实际自主选择一个“子章”来争得“绿色章”。在确定好各年级所争奖章之后,通过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学习获得各种奖章的标准。

2.争章:争章的过程就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竞争,提高能力。因此,队员每争到一枚章,不仅学会了一种技能,一种方法,同时也增加了一份自信。

3.考章:少先队成立了一个雏鹰争章团,由分管德育的校长亲自挂帅,构建了一个全校性的争章网络体系。考章时,争章团领导成员会同各大队干部,利用队活动课,对于队员展示的争章的成果,给予适应的评价。

4.颁章:我们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各种宣传途径,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升旗仪式进行颁章,让队员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举办家长会,休业式颁奖,达到隆重、热烈的效果。

三、无微不至――力求五个“保障”

1.辅导有保障:在队员争章过程中,我们不是让队员放任自流,“辅”和“导”始终伴随着队员们“争章”的全程。特别是绿色章中的植物探究章与艺术章,辅导教师不仅讲授探究、实验、制作的原理,而且还要手把手地教,其间承担起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训练有保障:争章的意义不在于最终获得几枚章,而在于经历的获章过程。而这争章过程中,训练是关键。我们组织假日小队,组织兴趣小组,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队员争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基地有保障:为了丰富“雏鹰争章”活动阵地,我校开辟了多个校外教育基地,如:虞山镇敬老院、大义交警中队、大义农科所、常熟国有林场、蒋巷社会实践基地、宝岩生态园等。每一处基地,都活跃着队员矫健的身影,每一次活动都给队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小动物的文章范文第3篇

>> “借物抒情”作文升格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咏物抒情? 借景手法的古为今用 对举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浅析议论文中的抒情手法 善借歌曲创作精妙的手法,巧设作文教学新课堂 浅析借景手法在庭院空间中的运用 从小“物”中“探幽”出大“理”——“借物喻理”手法解读 借物抒情的花鸟画 借景造园手法的当代解读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浅论“点化”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会在作文中运用表现手法 试论学生作文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作文表达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试谈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抒情与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抒情和描法 论穆旦诗歌的戏剧化抒情手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付祥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 借物抒情手法 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02-01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缺乏自己的理解,能将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真正地应用于作文之中的人数少之又少,笔者基于自己多年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对借物抒情修辞方式的领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学习。

一 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甚至惧怕,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我在教学中,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 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抒发深层的感情,解释“物”象征的含义,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联想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 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 结束语

小动物的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 朗读 主线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焊接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 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线上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 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小动物的文章范文第5篇

一、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概述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背景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语文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具体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借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生活用品等道具,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并根据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物特点,将学生带入文章情景中,通过不同学生对文章人物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受的同r,帮助学生理解文段内容,降低学生学习理解难度。

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优势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无法理解文章中内容的情况。但是在使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时,能够使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灵活性,从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无法成为学习主体,学生自然没有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在使用上述方法后,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小学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后期成长做好铺垫工作。

三、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重视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才能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在使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方法时,教师就要重视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情景的创设。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预习文章,在自我预习阶段了解到文章中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文章中出现的场景、使用到的物品以及文章所描绘的人物,从而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更加全面地分析出创设文章情景需要使用的物品,让学生自主完成情景模拟的初级阶段。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想到在创设情景时,会使用到微弱的灯光、火柴、街道背景等,从而创设出文章情景。

2.明确教学方向,优化语文教学情景。只有创设出最适合的情景,才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更加真实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因此在学生自主创设教学情景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方向,从而优化语文教学情景,以便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内容。在明确教学方向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经验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完美结合,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在创设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情景后,由于该篇文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描写、外观景物描写体会到小女孩的情感,因此仅仅有上文提出的情景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增添一些风的声音、火柴点燃的声音、路人行走的声音,从而实现对语文教学情景的优化。

3.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学生角色。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方法时,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学生性格特点,从而在为学生分配角色时,能够为学生分配更加适合的角色。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消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公安厅

高校社科动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