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海叔

长海叔

长海叔范文第1篇

在遥远的大西洋,有一个惊人的大陆——亚特兰帝斯。它有设备完美的港埠船只,还有神秘的能够载人的物体。它的势力超过了非洲大陆,但在一次大地震后沉入海底……

“叔叔!快起床!问你一个问题!”小春来到床边,使劲摇着“沉睡”的叔叔,“海底真的有亚特兰帝斯吗?”忽然门开了,小俊走了进来,说:“别迷信了,海底不可能有什么亚特兰帝斯,那只是个传说。”

“没错,亚特兰帝斯只是个传说,但是,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一个奇怪建筑的残骸,和尚未发现的海底生物出没的痕迹。”

小俊上小学五年级,学习一般,小春是小俊的妹妹,上三年级,他们的叔叔是一个天才发明家,发明了很多高科技产品。

“哇!好棒哇!好想去亚特兰帝斯看看呀!”小春惊讶的喊。

“我说了,不可能有亚特兰帝斯的。”小俊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可以查一下,用我的海洋探测机。”说着,叔叔拿出他发明的海洋探测机。

叔叔打开海洋探测机,屏幕上出现了各海洋的名称。叔叔用感应笔,点开印度洋,在屏幕上马上出现了印度洋海底图片。他慢慢将地方移动,最后一无所获。

之后,叔叔又点开了太平洋寻找,结果一样。

叔叔已经不想找了,毕竟海底是很大的,可小春还是不死心,坚决要求继续找,叔叔只能又打开了北冰洋,还是没有发现任何有关亚特兰帝斯的东西,只发现了一个有三个灯的灯笼鱼。

小春生气了,她把叔叔推到一边,愤怒的点开最后一点希望——大西洋,学着叔叔的样子移动位置。小俊担心地看着小春,生怕她找不到而发疯。

正当小春找到海底最深处的西南方向时,发现了一个黄色的很像石柱的物体,小春将它放大,看到这是一个石柱,柱子两头是条纹,中间刻着两个很像人鱼的怪物,这两个怪物正围着一个古怪的叉子。那柱子上面还有些裂纹。

小春兴奋不已,刚想把叔叔叫来,她的胳膊无意碰到了录音键。

忽然,屏幕中出现一个黑影,它长着鳞片,有鳃,头上有一个头冠,但全身就像一个人身一样,它手里拿着一个破碎的叉子,发出海豚似的悲鸣声。

叔叔和小俊听到悲鸣声后赶到小春身旁,可黑影已经不见了。

长海叔范文第2篇

巴斯达叔叔有一个小缺点,这个小缺点就是:当巴斯达叔叔每次使用魔法之后,就会剧烈的头痛。他每次一头痛,身体就变大一次。当他痛得受不了时,就会到海面上兴风作浪。每次都会引起海啸、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样他的头才会恢复一些,但是这样做人类就会受到伤害。巴斯达叔叔也不想这样做,可是他控制不了自己。

有一次,巴斯达叔叔要做一项十分危险的实验,就要借助魔法来预知实验是否成功。于是他又念起了魔咒“呜哈哈!叽里呱啦!变!变!变!幻!幻!幻……”他通过了魔法预知到了实验很成功。但是,他使用完魔法之后就头痛难忍,身体也增长了好多。他痛得把实验室搞得天翻地覆!于是他撞开门游到海面上。他在海面上乱踢乱撞,引起了海啸、地震、龙卷风等等自然灾害。当他游回海底时,小美人鱼就问:“巴斯达叔叔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我。”巴斯达叔叔犹豫又结巴的说。“没事,你告诉我。我们大家会帮助你的。”从小美人鱼的眼睛里巴斯达叔叔看到了信任。

于是,巴斯达叔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小美人鱼听完了之后,就去找华陀陀了。巴斯达叔叔还在犹豫中:到底是接受华陀陀的治疗,还是不接受呢……

(待续)

长海叔范文第3篇

我一进家门,叔叔第一句话就说,他们家全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经济条件很一般,以前从未用过保姆。还说家里住房不宽敞,只能安排我住在不足三平米的过道里。没有休息天,月工资350元,以后每两年增加50元。他还嘱咐我水、电、煤气、电话都要节约,饮食方面也要精打细算,不能倒掉任何一点剩菜剩饭,留着由他和我一起“消灭”。叔叔说他自己也是老病号,腰在部队一次抗洪抢险时受过伤,血压一不当心就过200,不过估计几年内不会像阿姨那样倒下来。

听完这番话,我犹豫了,心想这户人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都不怎么样,自己是否应该另找东家?但当我看到眼前这位久经风霜、纯朴忠厚的老人初次见面就如此真诚坦率,看到躺在床上的病人十分无奈、急于求助的悲伤眼神,一股强烈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就点头同意了,而且一干就是11年1个多月,整整4050天,直到两位老人在2006年初相继亡故,我被他们的子女凶狠地逐出家门为止。

在上海打工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我既深切感受到了人世间无比真挚的深情厚谊,也近距离地看清了少数人的丑恶嘴脸。今天,我要把这一切如实地说出来,向众多关心、爱护我的好人表示感谢,把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希望大家,特别是几百万从全国各地农村来上海打工的兄弟姐妹,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精心侍候病人

11年里,我尽心尽意侍候阿姨。为保持清洁,让病人过得舒适一些,我冷天每周一次、春秋二到三天一次、热天每天一次帮她洗澡,不洗澡的日子就天天帮她擦身、洗脚。我一周至少两次换洗被套、床单和枕巾。病人关节痛,我就不停地帮她按摩。病人拉不出大便,我就用手指一点一点帮她从挖出来。为使瘫痪病人也有一个良好形象,我定期帮她理发、修面、擦护肤膏。有时我还故意逗乐开玩笑:“只要你愿意,我就替你画眉毛、涂口红。”阿姨则笑着回答,她不想让我把她打扮成一个“老妖精”。

定期来给阿姨做推拿治疗的黄医生和好些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见此情景后,无不异口同声地表扬我、称赞我,说我能让体质虚弱、长年瘫在床上的病人身上不生一块褥疮,不得一次感冒,不进一次医院,一年四季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闻不到一点异臭怪味,而且经常出现欢乐的笑声,实在难能可贵,完全可以说是护理工作的一个奇迹。

大家这么说,我当然很高兴。心想保持清洁其实并不太难,只要真有爱心,真不怕烦、不怕脏,真把病人当亲人,谁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最难的是一天几次背病人去卫生间大小便,特别是几天一次从四楼背病人下底楼院子里看看外面世界,闻闻新鲜空气。阿姨体重超过140斤,又完全借不上力,每次背她我都累得够呛,久久直不起腰来,好几次都因我体力不支跌倒在地,靠叔叔和邻居袁老伯把我们扶起来。

我知道,病人只能从饭菜中汲取营养,维持生命,所以在吃的方面更加用心。绝对清洁卫生不用说,食物还得富有营养、变换花样、美味可口、容易消化。最后一年多,随着病情加重,看见阿姨食欲不振,对什么都摇头闭口,我心里非常着急,费尽脑子做些她平时最爱吃的东西,苦口婆心哄她多少吃一点。有几次甚至吓唬她,你再不张嘴,我明天就回老家,看你怎么办?这一招起初还真管点用。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以为我在自我吹嘘,其实不是这样。我一直认为,上面说的这一切,都是一个保姆、特别是侍候老年瘫痪病人的保姆应该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人是感情动物,情感交往绝不是单方面的。我对叔叔、阿姨好,他们对我更好。

三个人一家亲

听人说上海一般都把保姆称作“佣人”,意思是花钱雇的“打工者”,不是“自家人”。但叔叔、阿姨从不这样看待我,而是时时、处处体谅我、尊重我。4000多天里,他们没有说过一句重话,发过一次脾气。有时我做了错事,也只是耐心地提醒以后当心就行了。叔叔常说他自己也来自苏北农村,从小在苦水中长大,又在部队受过锻炼,所以他从内心深处理解、同情家境贫寒的农民。

说来很可能有人不相信,这11年,两位老人每年都为我过生日。那天早晨,叔叔会告诉我多买些菜,他自己去订蛋糕,晚饭时阿姨则撑着坐起来同我一起切蛋糕、吃长寿面,还用白开水同杯,祝我生日快乐。当然,每逢他们生日,我也自己掏钱照此办理。可以说一年中的这三天,是我们一家三人最开心的日子。2001年4月4日是叔叔66岁生日,一起床他就叹气说上海人有个习惯,这一天如能吃到亲生女儿亲手做的66块肉,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而他已经没有这个福分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当即去买回半斤瘦肉,切成66小块,做成红烧肉,晚上连同蛋糕一起端上饭桌。两位老人高兴得许久没有说出话来。

为照顾病人,有几年我没法回老家过春节,这时叔叔都会提前主动打电话请我老公、孩子到上海过节,并说乡下人饭量大,事先嘱咐我多买一些荤菜。他还把北屋让给我们一家人住,自己睡在南屋阿姨床边的沙发上。我老家一些亲友来上海办事、旅游,他也照样留宿留吃,热情招待。为此,他曾开玩笑说,小周呀,我这个家快成了你家乡人专用的免费招待所啦。

叔叔常说我光靠他给的这点工资,我家是无法摆脱贫困的。他主动为我在楼下找了份钟点工,嘱咐我根据阿姨上午睡觉的习惯,抓紧去做几个钟头,多挣点钱,万一家里有急事也能喊得应。2004年底,他又想了一个好办法,帮我增加收入,就是一起凑点钱,求大伯(叔叔堂兄)为我“理财”,保证我得到15%的年息。他说为了抢时间,早生利,他可以暂借给我9万元,我自己出1万元,先凑满10万元交给大伯。我非常感谢他,并按约定2005年上半年就想方设法还清了。为此,他又开玩笑说,小周呀,你每月工资、钟点52800元,大伯那里旱涝保收1250元,加起来已接近他和阿姨两个人的退休工资啦。

更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叔叔在福寿园买下一小块坟地的当天下午,就和阿姨一起十分严肃地对我说,为感谢我,并留下永恒的纪念,他们已决定要把我的名字刻在他们的墓碑上,并问我是用干女儿还是用保姆名义?我说当然干女儿比保姆更亲切、更符合实际,但想到你们走后你们的子女必定会吵闹折腾,与我过不去。为减少麻烦,就用保姆名义吧。

受到市里表扬

下面我想说一件令我十分意外、

又万分高兴的事情,就是受到上海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起因是叔叔最要好的高中同学施长文老先生,2004年国庆节前给韩正市长写了一封举荐信,详细介绍了我在叔叔家的工作情况。不几天,市里的电视台、电台、报纸记者纷纷来家采访、录音、拍照,还请躺在床上的阿姨发表感想,请叔叔和我一起进电视台演播室录节目。我这个从未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一下子成了“明星”。有的记者甚至把我说成是上海二十几万保姆的一面旗帜和学习榜样。长宁区还把我评为当年的先进人物。后来我把录音、照片、录像带回老家,乡亲们看后也都非常高兴,直夸我真是好样的,在大上海为家乡争了光。

我心里很清楚,施老先生和新闻记者们这么说、这么做全都出于好意,是希望和鼓励我今后做得更好。所以我曾向他们庄严地许过诺言:既然上海市长、上海人民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保证一直服务到为叔叔、阿姨养老送终。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要用行动证明,我们乡下人也是说话算数的!自那以后,我便辞掉了钟点工,更加专心地护理两位老人。尽管如此,阿姨2006年元旦一过还是走了。不到两个月,叔叔也跟着走了。那是我一辈子受到的最沉重打击,一想起来就伤心流泪,悲痛欲绝。我特别觉得叔叔不应走得这么早。他在华东医院重症肝炎急救病房里,我日夜陪着,断气前我实在舍不得他走,情不自禁地紧紧抱了他半个多小时,值班医生、护士以及病房里的多位病友都提醒我当心传染。我哭着回答,我不怕传染,不怕死,我要抱着送他,让他在临走前还能感受到人世间的一点温暖。

一位慈祥老人

这里我还想说说一位慈祥老人,就是叔叔的堂兄周斌。因为他也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叔叔常说他们比亲兄弟还亲。他们的童年时代都很悲惨,在日本鬼子铁蹄下,他五岁丧父,大伯五岁丧母。全靠共产党和大伯父亲、继母的培养,解放后同一天进中学,同一天入团,同一天入党,同一天上大学。叔叔说大伯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外交部,为、、邓小平等伟人当过二十几年翻译,后来又做过大学教授,当过《人民日报》记者。退休回沪后还经常被一些大学和单位请去讲课作报告。

叔叔说大伯一直关心、帮助他们全家。他从高校一退休,大伯就主动介绍他去外企当顾问,月薪1000美元,三年多赚了不少钱,为后来打了一个基础。阿姨病倒那天,更是大伯送来“救命钱”,医院及时抢救才得以活下来。他们的儿子和女婿大学毕业后,也都是求大伯把他们安排进外企工作的。

叔叔说的许多事我并不全清楚,但我自己看到的一切,已足以证明大伯是个大好人。如果没有他,叔叔、阿姨这个不幸的家庭肯定还会困难得多。11年间,大伯每隔几天就来看望,而且几乎每次都不空手。问候电话更是不计其数。不论家里出现什么难事,叔叔肯定第一个通知大伯,大伯也肯定第一个赶到。

大伯对我也特别关心,每次都说我这个农村妇女很了不起,工作非常出色。这么多年我已记不清收过他多少次“红包”了。2003年我大儿子结婚,他送了500元厚礼,我小儿子也经他介绍进了上海一家服装厂,现在已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了。叔叔还告诉我,大伯帮我们“理财”,也是只尽义务,不取分文,代担风险,以保证我们只赚不赔的。

更难忘的是,受到叔叔、大伯这两位产党员的影响,我对党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受到市里表扬后,我也有了申请入党的想法。叔叔知道后,既十分意外,又非常高兴,并打电话把大伯请来,一起商量农村保姆要求入党这件上海滩上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他们决定先向居委会党支部反映我的要求,如能得到肯定答复,他们就当我的入党介绍人。后来叔叔告诉我,居委会党支部认为我户口不在上海,无法进行讨论才作罢。叔叔、大伯鼓励我不要泄气,将来回老家后就与村里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断提高觉悟,实现自己的愿望。

难忘2006年春节

回想起来,阿姨走后侍候叔叔的那五十几天,最令人心酸、难忘。可能是这对老夫妇情深如海,也可能是叔叔早已重病缠身,阿姨一走,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垮了下来,说话无力,行动迟缓,大小便失禁,常常独自躺在沙发上发呆。

这时,眼看春节就要到了。我老家一天几次来电话催我回去,说儿媳要生孩子,年迈婆婆又心脏病发作躺在床上,急需有人护理。我回答说,阿姨走后叔叔病情加重,春节前肯定回不去。儿子就说我只顾别人,不管自家,吵着要与我脱离关系,甚至把新生婴儿放在我和老公的床上逼我就范。我当即告诉老公:让儿子、媳妇把孩子抱走,否则你就把孩子送到乡孤儿院去!为此,连平素客客气气的亲家母,也责怪我不通人情、不懂规矩,根本不配当奶奶。

叔叔见我左右为难,便一再劝我先回去看看。我表示既然你已认我是干女儿,我就有责任带你一起走,同时乡下空气新鲜,于你养病有利,万一病情恶化,可以随时去县医院治疗。况且大伯也支持这样做,提出用他的小车护送,4个小时就能到达。叔叔死命不肯,我说那我也不能离开上海半步。

后来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叔叔很可能孤独地离开人世而不为人所知,因为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除了大伯全家和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来家探视外,叔叔的儿女不但没有露过面,连问候电话也没有来过一次。

叔叔病情急转直下。可能预感到来日不多,叔叔向我、向大伯、向来家探视的每个人,说了许多掏心话。他多次说他对子女已从失望变成绝望,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想方设法把子女送进名牌学校,毕业后为他们安排一个好的工作单位,而完全忽略了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从而酿成今天的悲剧。叔叔特别感谢我长年精心护理阿姨,并排除万难,陪他过了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得到了最后一点温暖。他几乎对每个来家探视的人都说,他已托付大伯在他走后给我一个“惊喜”,报答和重奖我。

他还不止一次提醒我,一定要从他家的悲剧中汲取教训,时刻注意对两个儿子的品德教育,也不要把托大伯“理财”这件事告诉儿子,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动邪念。这笔钱将来首先要用来还清债务。因为他知道我半年多前还给他的那9万元,大多是向亲友借的。其余的要留着为我和老公今后养老作准备。

遗嘱带来灾难

叔叔走后第二天上午,大伯当着我的面告诉叔叔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你们父母生前留有书面遗嘱,你们父亲临走前又作了修改补充,并委托他和华美石(大伯外甥,长宁区人大代表,同叔叔关系非常密切)为遗嘱监督执行人。

大伯说,遗嘱中你们父亲以最深的感情、最美的语言,称赞了小周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提出一定要重谢她、报答她。第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过

去11年把小周的工资压得很低,应该予以补偿,加上重奖,要从遗产中分给她14万元,其中书面遗嘱中3万元,口头遗嘱中根据我的工龄,每年奖励1万元;第二,要把家里的旧家具、旧电器都送给她;第三,要让她先去医院全面体检,然后在家休息调养一、两个月,每月650元工资照付。对上述三点,两对夫妇听后只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话。

正是从这天晚上开始,我就大祸临头了。他们四个人先是造谣我是个骗子,伪造身份证,攻击我不顾家人反对,春节赖在上海是另有所图,责骂我趁火打劫,利用老人病危,采取各种手段侵吞了他们家几十万元钱财。接着就日夜轮番对我进行审问、逼供,甚至用拳头击打我头部,吓得我只能趁他们不备,半夜偷着从阳台上打手机向大伯求救。他们还威胁说,只要我“坦白交代”,主动把钱吐出来,他们可以放我一马,如果我“顽抗到底”,他们就报警抓人。他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第一次打110把我送进了派出所,第二次把我送进了刑警队。天呀!我这个老实本份的乡下女人,平时听见警车叫声就会感到紧张,而这次自己一周内竟两次被警车押走。幸好派出所、刑警队的同志都很通情达理,听我说明情况后就把我放了出来,刑警队的一位同志见我身上没钱,还给了我20元,让我乘出租车回家。四个人见我平安回家都十分意外,竟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长宁公安局,下次一定要通知市公安局把我抓走。

再过几天,他们命令我立即从家里搬走。我无力反抗,便匆匆整理自己的行李准备出门。他们又命令说要对我的行李进行搜查,我依然无力反抗,任凭他们把我的衣物弄得满地都是。结果他们一无所获。我出门后发现忘了取回挂在墙上的几张照片和凉台上的几样物品,要求再次进屋,他们不但不答应,还阴阳怪气地说什么你哪来的钱拍照片?

当时,小区居委会干部和不少邻居看到了这种情况。居委干部劝我忍忍。不少邻居都出来打抱不平,指责他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他们见人多势众没敢多说什么溜走了。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进行“报复”。一天,两个男的突然闯进隔壁平时对叔叔阿姨最亲近、对他们所作所为最气愤的袁老伯夫妇家,咒骂老人老不死,威胁老人当心将来新账老账一起算!一副流氓腔,吓得老人担心以后人身安全出问题,而报告了小区主管民警。

究竟为了什么

天地良心,这4000多天我在叔叔、阿姨家没有做过一件亏心事,没有拿过一分黑心钱,连每次给老家打长途电话都是自己付费的。为了节省开支,我还经常天黑前骑车去十几里外的七宝农贸批发市场买落市便宜菜,自己动手修理家里的各种用品,包括修补地板和卫生间。连叔叔和阿姨穿的内衣裤、睡衣裤、毛衣毛线裤,以及叔叔用的夏、冬两季拖鞋,也都是我一针一线缝制、编结的。为什么两位老人一走,我就会遭此报应呢?古话不是说“善有善报”吗?广播电视里不是天天都说要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吗?为什么四个受过高等教育又过着富足生活的“白领”,对我这个在某种意义上代替他们尽了11年孝道的农民工如此狠毒,肆意诬蔑我的人格,侵犯我的人权,无中生有地硬逼我“吐出几十万元”,非要把我置于死地而后快呢?

那些日子,我一面为失去两位老人非常悲痛,几乎哭尽了眼泪,一面又要受他们百般欺凌,我真是疲惫到了极点,晚上通宵失眠,白天昏昏沉沉。我甚至担心自己还能活下去吗?

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大伯站出来为我说话,主持公道。大伯反复向他们说明,小周品德高尚,清白无辜,根本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人,你们不能也无权这样对待她。大伯对我说,只要有他在,我就不必太担心,在今天的上海,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

叔叔、阿姨的几个亲朋好友也非常担心我出事,纷纷开导我说,他们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亲生父母都那么绝情,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你这个要分掉他们一部分遗产的小保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心目中只有金钱,没有情义。为“钱”,他们可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我想太对啦,他们不正是因为“钱”,才与自己亲生父母闹翻、闹僵的吗。

金钱高于一切

先说闹翻的女儿。1995年初我进叔叔、阿姨家时,她还住在北屋。为房屋产权问题,父女两人经常争吵。她要求叔叔把她结婚用的北屋明确给她,理由是叔叔已把学校增配的吴中路一居室住房给了她兄弟。叔叔则坚持两套房子产权都属于他自己,儿子也是暂时使用,产权谁也不给,将来全要用于阿姨治病和自己养老。叔叔还责问,你不久前已经买了一套百平米以上的三居室住房,为何还对10平方米的北屋这么有兴趣?从此两人成了冤家对头。

一天晚上,叔叔很累,要她睡在阿姨床边沙发上替他照看一下病人,她拒绝,叔叔一生气就把自己的棉被往北屋她的床上一放。她怒气冲天,竟骂叔叔像个老流氓。没多久就搬走了。

后来10年多,她每年来家一、二次,每次停留不超过半小时,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吃过一次饭,没有叫过一声爸爸,没有碰过一次阿姨的身体、手脚。叔叔对她每次来家的情况都作了记录,停留时间加起来总共不到24小时。

最可怜的是瘫在床上的阿姨几次哀求她把外孙女带回家来让外婆看看,她都不作回应,只推说孩子学习忙,没时间。为这件事阿姨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叔叔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责问她:你妈一直把小外孙女视作掌上明珠,单位组织外地旅游也抱着孩子一起去,现在她病倒了,你怎么能忍心拒绝你妈这个最起码、最合理的要求呢?她竟然气哼哼地回答:“孩子是我自己带大的,她(指阿姨)没有为孩子请过一天假!”

阿姨病危前她来家时,叔叔板着面孔十分严肃地对她说:看来你妈快要走了,这些年你从不把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告诉家里,你妈走时我无法通知到,责任全在你自己!但说来也怪,阿姨临走前个把月,她来家次数明显增加,阿姨闭眼时还掉了几滴眼泪。但追悼会后发生的一件事又使叔叔伤心不已。原因是追悼会前叔叔让她带相机拍些照片留念。几天后她把十几张照片交到叔叔手里,同时附上三张发票,一张50元,另两张各2元,说是买胶卷、洗照片共用掉54元,要向叔叔报销。叔叔接过照片,也如数付了钱。

她一走,叔叔气愤地说,女儿、女婿都是“白领”,夫妇年收入肯定不会低于四、五十万,而亲生女儿替自己亡故母亲的追悼会拍几张纪念照,竟然要向我报销。可见除了钱,她身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味了。叔叔还说,按他平时的秉性,他一定会当场臭骂一顿,但可惜现在病得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里还必须说说女婿这个人。他是全靠叔叔、阿姨的关爱和帮助,才得以成家立业的。叔叔、阿姨把北屋装饰一新后给他做婚房,并求大伯介绍了一家理想的外企,不久就成了高薪:“白领”。然而这个人更势利、更绝情,阿

姨病倒、叔叔病重后,他竟然从此不再踏入叔叔、阿姨的家门,甚至没有来过一次问候电话。

下面再说闹僵的儿子。叔叔说,在金钱问题上,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姐弟两人外加女婿是“一路货”。阿姨亡故前,叔叔为自己可能换肾作准备(据说要三、四十万),卖掉了早就空着的吴中路那套一居室住房,得款34万。儿子得知后赶回家里,一次就拿走14万,接着又几次带着老婆、孩子到家里哭穷,以新购置的第二套大面积复式住房没钱装修、买电器家具为由,一唱一和,软磨硬泡,向叔叔伸手。叔叔事后告诉我,他早已看透了儿子、儿媳的心思诡计,所以硬是顶着不松口,并急速把售房余款20万元交给大伯理财。

法庭奇特现象

大伯见我这个惨状,担心我留在上海可能出现意外,便劝我先回老家,一面调养身体,一面照料好患病婆婆和幼小孙女,有些事以后再说。大伯还陪我去福寿园向叔叔、阿姨告别,我抱着墓碑哭得死去活来。我对叔叔、阿姨说,今后每逢祭日,我会在老家为他们烧香烧锡箔,做几个他们喜欢吃的菜。每年清明节,我一定来上海为他们扫墓。我边哭边向他们诉说了这些日子的不幸遭遇,祈求两位老人保佑我一生平安无事。

我经过调养,服了几十帖中药,身体总算恢复了,但心情一直不好,梦里还几次见到周家子女杀气腾腾的凶狠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元旦上午,大伯来电话说,他一起床就接到法院传票,一看是他的侄儿、侄女为我的事把他告上法庭,使年过72岁、入党53年的他第一次成了被告。这个意外消息使我非常吃惊、愤怒。大伯可是他们父母和他们自己的大恩人呀,怎么能这样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呢。我说大伯你放心,不值得再为他们生气,我一定赶去上海为你作证。我还要反告他们,向他们追讨遗嘱中要给我的钱款和物品,并向我赔礼道歉。

两场官司实际上是为了同一件事。法庭听证、调解、开庭一共进行了五次,每次我都赶到上海参加。华东政法大学陈庆权老师义务为我辩护。法庭上出现了几个连法官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首先,法官一开场询问双方基本情况时,姐弟两人居然回答不出自己母亲去世的日子,十分尴尬地低着脑袋乱翻笔记本。几分钟后,法官边摇头,边问我记不记得,我特意大声回答是2006年1月10日。其次,法庭上从头到尾没有一个证人为他们作证。相反为我作证的多达十几人,而且全是叔叔、阿姨相交几十年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以及特地从南通乡下赶来的叔叔同母异父弟弟锡林叔叔。这些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平时素不相识,没有交往,但所作的证词内容却出奇地相同相似:

一、死者认为晚年生活十分不幸,对亲生子女极度不满;

二、死者觉得不幸之中有大幸,保姆小周11年忘我地精心照料,才使他们得以多活几年,因此一定要重谢、报答她,其中多数人还提到了11万元这个具体数目;

三、死者对堂兄周斌充满感激之情,并表示已全权委托他处理身后事宜,包括落实对小周的承诺。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好几位证人都是抱病来法院的,如叔叔的高中同学、74岁的华东师大孙光萱教授,因为体质弱、天气冷、候时长,回家后即发高烧,昏迷不醒,医生诊断为急性肺炎,住院半个多月才康复回家。后来他却若无其事地说,他为了对得起半个世纪前一道上高中、一起参加党的老同学、老同志,为了伸张社会正义,帮助弱势群体,就是豁出老命也值得。

难解难懂法律

法庭争论的焦点是:

第一,口头遗嘱中要给我的11万元是否有效?

姐弟两人以死者没有在口头遗嘱上签字为由拒不承认。大伯和华美石则强调完全有效。理由是:一、死者是在头脑还算清醒时口述的,但一天半后整理成文赶到医院时,死者已处于昏迷状态;二、死者走后第二天,大伯就将口头遗嘱四点内容(把由儿子“单独继承”改为“女儿也可以部分继承”;要重谢保姆小周,含补发工资,奖励11万元;要给南通乡下三个弟妹各1万元作纪念;要结清与大伯的经济来往账)告诉儿子夫妇,他们表示同意,且其它三点都已得到执行;三、他们后来变卦是以“他们发现保姆小周在经济上行为不轨,侵吞其父母财产”为藉口的,但经公安机关调查证明,其藉口纯属编造;四、更重要的是,死者临走前一个多月向小周本人和多位亲友都表达过与口头遗嘱几乎完全相同的意愿,所以十几位证人的证词才如此出奇地相同相似。

第二,银行卡是遗赠还是窃物?

尽管姐弟两人所谓从银行监控录像中发现我盗卡、窃钱的“证据”早已被公安机关否定,但仍在法庭上反复引用,我和大伯则再次说明了事实真相:

叔叔住院前可能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对我说:“为感谢你在阿姨走后排除万难,留在上海陪我度过一个多月,大伯日后可能将我的一张银行卡给你,密码是XXXXXX。如大伯给你,你就去取钱,如不给你,你也不要主动催问。”医院发出病危通知那天,大伯把银行卡给了我,并说这是叔叔住院前委托他奖励我的。当时叔叔嘱咐他:“这张卡里存有3万多元。如我出不了医院,就将它交给小周,密码我已告诉她本人。如我出得了医院,就退还给我,由我自己以后处理。”我不识字,叔叔走后第二天,我请邻居袁老伯一起去银行取了钱。

第三,叔叔借给我的9万元是否已经偿还?

2004年底,为请大伯“理财”,叔叔主动借给我那9万元,姐弟两人坚持我没有也不可能偿还。我则以事实说明:一、我通知乡下老公、南京小叔直接汇入叔叔账号5万元;二、我2005年春节回家时向亲友借了2万元存在自己银行卡上,回上海后再把卡交给叔叔,由叔叔签字从卡上取走;三、我将自己工资、大伯处所得利息,以及在上海打工的小儿子交我代管的工资凑足2万还给叔叔。

法庭围绕上述三个焦点展开争论。我虽不懂法律,但总觉得事实、道理、证人、同情都在自己一边,而且自己又是一个理应得到保护的农民工、弱女子,因而一定能够胜诉。谁知结局并非如此。法院最终没有作出判决,而以调解方式了结。

法院认为:他们相信口头遗嘱确有其事,但由于死者没有签字,因而不符合生效条件,不能认定有效;他们同样相信那张银行卡不是“窃物”,而是“遗赠”,但由于我不是在赠与者死亡前而是在死亡后才去取的钱,因而只能认定小部分有效;9万元还款中,只能认定直接汇入死者账号的5万元,其余4万元由于我无法出示死者开具的收条,因而不能认定有效。

据此,法院提出的调解方案是:十分称赞我的为人,非常同情我的遭遇,但又强调感情和法律是两回事,“生活事实”和“法律事实”也是两回事。依据法律,我得向姐弟两人支付7.5万元,其中包括我已经归还但无法出示收条的那4万元及两年多利息,和那张银行卡上大部分金额。

长海叔范文第4篇

“我思绪万千,但想来想去,只想出了一句话,我对记者说:我父亲到这世上不冤哪。记者问,这句话怎么理解,什么叫不冤。我说你们自己理解吧。”

2005年大年初五,年届七十的陆亨叔叔对我说起当时的情形。“过去我父亲躬着腰,一生受尽了坎坷,今天他的儿子终于可以挺起腰板来走路了”。陆亨叔叔站起身来,幽默地摹仿了一下他现在走路的样子。

的确,作为陆派山水的传人,他现在可以挺起腰板走路了。拍卖作品至少从市场认可角度肯定了陆俨少绘画的价值,而由此眼球关注,使人们对这位山水画大师的艺术价值更其凝神深视。

紧邻秋霞园,二期投资共达数千万元的陆俨少艺术院如今已成为嘉定一景,为了保护陆俨少生前捐赠的画作,艺术院特地装置了专业安保系统并配备了24小时安保。俨公生前未遂之愿,终于在他去世之后得偿。

陆俨少之墓,也由嘉定区政府出资,从苏州鸡公山迁回了嘉定,叶落归根并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陆亨叔叔还告诉我,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又出资800万元,由浙江画院、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陆俨少家属共同征集出版《陆俨少书画全集》。为一套书投资800万,无疑是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工程来做。

由于我妻家与俨公是近亲,不用800年,百年之前,即是同宗同祖。解放初期,俨公还曾在丈人家住过三个月,丈人叫俨公爷叔,妻子叫俨公叔公,照陆亨叔叔的讲法,“我们家都是一点一划的”,陆俨少的儿女陆京、陆亨、陆、陆辛、陆音和丈人陆襄的名字都是从“一点一划”开始的。

在陆俨少晚年回上海寓居延安饭店时,我和丈人经常去拜访他,叔公对后辈和小辈的到来总是非常高兴,病床寂寞,他与我们相谈甚欢,直至我去南方工作,他溘然辞世。关于他的最后一两年,我曾撰文发表在《浙江文艺报》上,兹引如下。

最后的岁月--追忆叔公陆俨少

1993年10月,我在尚无寒意的南方工作,突然接到妻子的来电,告知叔公陆俨少溘然辞世,放下电话,我神思迷离,骤起一股“人生忽如寄,奄忽若飚尘”的感慨,回想与叔公生前的往来,其音容笑貌宛若目前。叔公虽曾多次哮喘病发住院,但自认命根顽强,故都能转危为安,不想此番噩耗竟成真讯。斯人遽尔作古,空余巴山蜀水,怎不令人黯然神伤,在叔公最后的岁月里,我每次返沪,总要和丈人一起去医院探视,经常的会心交谈,已使我视叔公为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导师。我虽不练字习画,但每与说文论世,总觉悦心的享受,能够耳濡目染地身受其教,仿佛在青藤门下听课,实在是平生一大幸事。而我们的来到,也常能使叔公逐开笑颜,每次见我们推门进去,叔公总要从床上起身,以后不能起身,也总要抬一下身子,后来连身子也不能抬时,便艰难地露一下笑容。记得最后一次探望叔公时,他还特意关照回上海时多来看看他。不想一个月后,竟成遗言。从今往后,再次聆听他幽默而睿智的教导,感染其荦而不群的人格力量,已成无望之愿,先师既殁,痛哉我心!

叔公是为参加嘉定陆俨少艺术院落成而特地从深圳转徙上海的,初到上海时,叔公兴致很好,艺术院揭牌之事似已指日可待,刘旦宅先生送他湖石一座,叔公特意命之为“中砥石”,并书写了院铭,铭曰:嘉定陆俨少艺术院落成有日,刘旦宅辇赠湖石壹座,予为制铭于其背。亦以志我院为学之所向,云,维石之安,所以致其耸,可贵者传统,化而后用,创新是重,超唐又轶宋。铭中概括了叔公对“艺术教育”的看法,与他“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著名论点堪称“二论”。然而,出于种种人事关系的纠葛,艺术院迟迟不能开张,每一叙及此事,叔公总长吁短叹,黯然神伤。年老之人,叶落归根的家乡观念弥深,叔公曾于病榻之上写下《味橄回甘话南翔》一文,发表在我当时做编辑的《解放日报》“朝花”版上,表达对家乡的怀念思情,并画有《悠悠乡情》一幅,摹童年的家乡景物于纸上,署名八四叟,殷殷之情可鉴。他把他的代表作杜甫诗意图40幅,其他作品31幅一起捐赠给了家乡,却生不能如其愿,死更不知其将来的命运,此番透心之凉是可想而知的。但于交谈中得知,叔公还是准备把他晚年的最后归宿地放在上海,可见其对艺术院之事圆满解决仍心存一念,有人劝他买套房子,但考虑到老夫妻俩生活不一定方便,叔公准备僦居宾馆,他的友人学生都替他张罗。随着艺术院落成之事遥遥无尽期,叔公的心情也日渐沉郁,以致我们同他交谈,都须回避此事,怕引起他的不快。日月迢递,叔公似已预感到什么,以后多次见他,总要谈及未了之愿,记得有一次看他,他又说起平生未了之愿,一是希望将已出版的《陆俨少自叙》补充(原叙止于1984年);二是将已出版的《山水画刍议》修订一遍;三是等待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他的《山水画题跋集》(叔公准备改名《题画掇存》)。叔公未谈“艺术院”之事,其实这正是他的最大心病。说到为他整理年表写传,叔公谦逊地说:“我没干什么事,平生不过是画了一些画而已。”问起他哪些画堪为代表,叔公沉吟片刻,说:“那都是过眼烟云了。”但看得出,他心里是爱每一张画的。又一次看他时,他更加虚弱,但仍执意起床坐定在桌前,改我送给他的《自叙三篇》校样。时其弟子陆一飞来探视,叔公同他说起后事,准备在苏州购置墓地,这一带乃画家墓群,吴湖帆、应野平等已故的山水画家均落葬此地,叔公好友书法家费新我亦下椁此处。1934年,叔公曾在浙西上柏山置地隐居,时费新我仰叔公名,亦隔涧置地,有“为邻过从”之愿。50余年后的1988年白露时节,两位艺术家又相约同往德清上柏福庆枋寻访旧地,费老先至杭州,趋谒叔公并以两块天然水晶石相赠,对叔公说:“这两起透明‘顽石’,代表我俩,过去在一起,希望将来永远在一起。”叔公笑答:“我也颇有同感。”今费老先逝,叔公亦欲与其为邻乎?

1992年初,文联的朋友请我引见叔公,他们欲筹办一次“为三峡写照”的大型活动,准备约请百名画家在三峡消失前作一幅三峡百米长卷,想请叔公担任总顾问,或总策划,时叔公已卧倒病榻,言语嗫嚅,费力地告知此事后,叔公居然精神大爽,连声称赞这是于国于民于画坛都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并当下用八个字表示了他对此事的态度:当仁不让,不遗余力。叔公当年曾自筏上漂流三峡闯滩回故里,这一经历对他画风的形成影响很大,并曾画过数百上千幅三峡图和长十多尺的《峡江险水图长卷》,人称“三峡画家”,这次活动可谓拨动了他的心弦,故能得到他首肯。之后他又多次提及此事,并将之列入未了之愿,看来他是将此事视之为较修序补跋更为重要的大事,可见其对祖国山河和绘画事业的热爱,惜乎此事见首不见尾,徒然多留一份遗憾给叔公。

至其过世,艺术院之事仍未有讯息,余多心愿也终未能了,叔公可谓抱憾而去,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叔公病倒之后,多次背诵陆游诗句:死去原知万事空。细辨其味,真为叔公长痛耶!

由于我的新居与陆亨叔叔阿慧婶婶的宅第仅隔一条马路相望,我们的交往逐渐频繁,我们经常一起去嘉定陆俨少艺术院参加活动,每年过年时总会和陆亨叔叔及丈人聚在一起吃饭,说一些叔公生前的趣事和他们孩提时年轻时的趣事。阿亨叔叔是一个很风趣的人,曾因父亲问题,到青海工作,后回沪在工厂里当了多年管道工,有乃父之风,虽处逆境仍不改其乐,虽生活改善仍不改其俭。说起当初到著名画家应野平老先生家里,看见房间四壁都是煤气管子,便问是怎么回事,应老说都是旧宅子留下的,叫房管所来拆,说不好拆,陆亨叔叔说那我来帮你拆吧,应老说,你会拆?陆亨叔叔说我做过管道工,便约定下星期天上门,应老到时备了一桌菜,陆亨叔叔一个上午就把管子拆得一干二净。乐得应老连声说: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又说起1991年宋文治之子宋玉铭在深圳工作,要办陆俨少画展,请陆亨叔叔一定帮忙,结果由陆亨叔叔亲自押阵,并配备了两个荷枪实弹的警察护送,接送时车子一直开到火车站里,陆亨叔叔比划着,好不威风。陆亨叔叔又谈起当初叔公去深圳,只因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曾当过谷牧的秘书)开人代会时,碰到同为人大代表的叔公,盛情相邀,开始叔公有些迟疑,第二年又重新说起,叔公这才下定了决心,找阿亨叔叔来,让他一块跟过去,为了让他“死心塌地”,还让他和儿子陆其一起跟迁到了深圳。陆亨叔叔说,他后来为把户口重新迁回上海还颇费了一翻周折,头天赶过去,第二天乘同一班火车回上海,连火车上的女乘务员都认识他了。时隔多年,他押送叔公的画去深圳,专车接送,专人看护,真是今非昔比了。但陆亨叔叔说,深圳确实是叔公非常喜欢的地方,深圳陆俨少画展开幕邀他去,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父亲在深圳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深圳报纸记者大悦,第二天的报纸即以此为题。关于创下拍卖之最的《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也有许多逸闻,早些年,叔公曾想将此赠送给杜甫草堂,未允。多年之后,成都方面却带了四千万到北京竞拍。(其实对《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来说,这倒是个名符其实的好归宿)当初在深圳时,叔公还有意将此送给深圳博物馆保存,让陆亨叔叔去联系此事,想不到见了展览部主任,居然哼哼哈哈。陆亨叔叔闻之掉头就走,心想将画捐赠给如此之人保管如何放心。若干日子后,在展览会上又碰到这位主任,主动问起此事,陆亨叔叔傲然对曰,机会只存在一次,错过了也就错过了,现在不要说捐,就是买也不卖了。

历史总是嘲弄人,当初没有送掉的东西,后来居然奇货可居;历史也总是公正的,生前曾经抬不起头来的陆俨少,在他身后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大师级地位。生于上海,辗转安徽、浙江、深圳等地,又终于叶落归根,回到了上海嘉定家乡的怀抱长眠。

与刘旦宅

刘旦宅曾同陆俨少两次入川,第一次是在自然灾害时期。当时陆俨少刚刚摘去“”帽子,但仍常常遭人另眼相看,心中尚有余悸。一次组织到较富裕的广乐侨乡旅行写生,困难时期能够吃饱吃好,大队人马个个轻松愉快。谈笑间大家评事论人,说某人调皮,某人老实,说到陆俨少,众人都说陆俨少的特点是“猛门”。“猛门”为上海俗语,意近于蛮不讲理的意思。陆俨少听了微微一笑,并不为怪。确实,陆俨少为人耿直,个性强烈,虽在处世中难免得罪人,但运用在艺术上便难能可贵。刘旦宅喜欢陆俨少的这种“猛门”,分组时好的地方不去,偏要跟随陆俨少,边写生边学习,且同住一室,以增加领教的机会。刘旦宅敬重陆俨少的学识和见解,敬之如师,而陆俨少也视刘旦宅为友,俩人情好无间。相处时间一长,刘旦宅发觉陆俨少非惟有杜子美式的沉郁顿挫,还有坡式的天真烂漫,更加敬佩陆俨少。陆俨少长刘旦宅二十多岁,俩人可说是忘年之交了。

相隔近四十,他们第二次入川,是两家结伴同游。当时陆俨少已是古稀老人,画艺享誉海内外。陆俨少重游故地,感慨良多,然而童心未泯,兴复不浅,争论起来还是不让人。一天,他们在杜甫草堂发现一石,像老人,陆俨少说这就是杜甫,胜过所有陈列的不管是画或雕塑,刘旦宅看了,认为真的形神兼备。陆俨少兴致大发,要刘旦宅作画,他来作赞。

与吴湖帆

吴湖帆是吴大的孙子,住家在冯超然对门。吴冯两家来往很频繁,冯超然将陆俨少也带去见了吴湖帆,要陆俨少叫吴湖帆“湖叔”。

吴湖帆画当时名重天下,山水画设色独到,非他人所及,陆俨少看了吴湖帆的画后,用八字评之:“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心里颇想研求设色,从吴湖帆这个画风中走出一条路。但后来仔细揣摩,终觉吴湖帆画作有一种风韵嫣然的娴静美,俨然婉约的词境,与自己的性情并不相同,故不如独辟蹊径,走吴湖帆所不能之路。遂决心研求笔墨点线,走意境浑厚的路子。尚在拜师求艺时期的陆俨少,便因接触名师大家,练就了一双富有辨别力的眼睛,这无疑使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三十年后,也就是“”前,吴湖帆有一小手卷,共十二段,每段请一画家画他斋名一处,也要陆俨少画一段,且指明要画大青绿。陆俨少不用吴湖帆家法的青绿设色,而是吸取敦煌以及唐画勾线,参以赵孟、钱舜举法成之,在青绿设色中也突出线条,使画面古意盎然。此画为刘海粟所见,大为赏识,谓可作宋画看。

与叶浅予

某次,陆俨少、叶浅予等老画家相聚桐君山,夜幕降临,秋风瑟瑟,富春江上拖驳声响,老人们谈笑甚欢,叶老论及作画要多记忆,善于捕捉对象神情时,一位记者建议叶老给在座的陆俨少画一张肖像漫画,叶老兴致勃勃,不消两分钟,一幅生动有趣的陆老肖像漫画便脱颖而出。“陆老,拿去发表不见怪吧?”记者问。“可以,可以,无妨,无妨。”陆俨少看着漫画,笑得合不拢嘴。一转眼,他也抖索着笔三下五下勾出一幅叶老的肖像漫画。顿时,观者都拍案称奇:山水老画家居然会画肖像漫画,真是爆出一个“冷门”!

与赵丹

1977年夏,陆俨少在井冈山写生,其时赵丹也因摄制电影,收集素材,前来井冈山,正巧俩人同住一宾馆。赵丹也喜绘画,但此次来井冈山行囊未带笔砚,颇觉懊悔,他打听到陆俨少也在这一宾馆,十分惊喜,一有闲暇,即到陆俨少居室作画。

赵丹作画不太考虑纸张笔墨,零纸整幅,经常是就着案头,乱抽一帙,便开始随手涂抹,一时笔墨狼藉,顷刻而成。有时陆俨少在一旁观看,见其作画,貌似极不经意,而图成之后,竟奇趣横生,章法谨严,仿佛胸中早有构思。赵丹的画有时放浪恣肆,通幅真气流转,不可羁勒,有时明净深秀,令人回味无穷,都各具一种天机灵变之智慧在其中。

其时赵丹已有六十开外。赵丹对陆俨少说,他从小喜爱翰墨,经常乐此不疲。现在上了年纪,加上演员工作长年奔波在外,异常辛苦,颇觉精力不济。他打算不久即摒弃百累,一心从事绘画,如能模山范水,沉湎于是,心愿已足。陆俨少觉得赵丹心境坦荡磊落,为人真诚可信,艺术修养又高,俩人遂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在井冈山,俩人还结伴同游龙潭。此地风景虽好,但未经开发,径路不通,行走之间,常不容步履,更有攀藤附葛而登之险。赵丹身体素健,走在前面,陆俨少也不甘示弱,勉力追随。其时俩人都是六十多的老翁,竟能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亦足自豪,一路上俩人提携而行,相顾而笑,不觉以为是天下最可引以为乐之事。归来后,陆俨少默写所记,绘成一画,赠于赵丹。赵丹回到上海,便将画张之壁间,日夕晤对,以回味、怀念这一段因缘。

倏忽过了四年,一天晚上,陆俨少忽听门外有人朗声叫门,道:“我赵丹。”陆俨少赶紧起身迎接,只见是赵丹偕李准来访,不由大喜。大家相见互问起居,问起赵丹近日有何创作,赵丹告以将摄制以荆轲为题材的电影。赵丹说:“我爱其人,颇想使荆轲的形象重现于银幕。”言谈之间,豪情不减于昔。

长海叔范文第5篇

私奔,是林苑提出来的,那段时间微博上的“私奔”事件从网上炒到网下,林苑给大叔发了一条短信:我们私奔去日照吧!

大叔在会,林苑的短信对他来说,是严肃会议的调节剂,她总是给他发一些冷笑话,不过这条私奔的短信,在大叔看来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私奔。呵,这么荒唐的事,真的只有林苑那种二十出头的小丫头想得出来。

大叔有大叔的世界。大叔四十出头,有自己的公司,有一个已经不可爱的妻子,如果运气好,大叔的孩子大概和林苑一样大了,可在这方面,大叔的运气一直不尽如人意,所以,从见到林苑那一刻起,大叔就没由来地想对她好,好似对自己的女儿一样。

成熟多金又温柔的男人,对林苑这种刚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小丫头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公司大楼的电梯里,大叔给她按下楼层号时,林苑就陷了进去。大叔姓孙,公司里的同事都尊称他孙总,只有林苑背地里叫他孙大叔。

大叔知道自己的这个别号,是在同事聚餐上,林苑给他敬酒,她说,大叔你随意,杯!

大叔眯着眼看着她说,我有那么老吗?林苑就红着脸,支吾着解释,最后,大叔喝了林苑敬的酒,又接过她手中的酒杯,似暧昧又似关心地说,丫头,喝什么也不要喝酒,来,把酒给我,你喝这个。

大叔给林苑端了一杯橙汁,同事们起哄,说孙总偏心。大叔故作威严说,你们还有没有绅士风度,跟一小丫头争风吃醋。

22岁的林苑爱上了42岁的大叔,因为他替她按电梯,因为他替她挡酒,因为他说她是小丫头。爱情就是这样,那些平日里摸不着痕迹的细碎琐事,在某个时候就成了爱情的出发口。

是林苑先表白的。那天,林苑加班到半夜一点,出门时,才发现公司大门被保安反锁了,偌大一层办公大楼,只有她一个人在,害怕是从心底里生出来的。她颤抖着手给相熟的同事挨个打电话,大家不是关机就是太远赶不来给她送钥匙,同事小李有些暧昧地说,给你的大叔打电话,他肯定会给你送钥匙。

那次聚餐,林苑因为“大叔你随意”让她成了公司的红人。会的时候,她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叔,他讲的每句话她都深深印在脑海里,轮到别的同事发言,她依旧两眼盯着大叔,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大叔一个人存在。这样的事情多了,林苑自然成了公司八卦阵地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同事说,那个新来的小姑娘,简直就是一脑残,她难道不知道孙总有老婆吗?

这些林苑都知道,只是爱情来了,她躲不,这就是命,半点由不得人。

林苑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通了大叔的电话,她说,大叔,你能给我门吗?

大叔说,你等着!

20分钟后,大叔穿着运动服来给林苑门。那一瞬间,林苑觉得眼前的大叔,就像骑着白马款款而来的王子。

大叔送林苑去出租屋,走到楼下,林苑才发现忘了带钥匙,大叔知道后,领林苑去酒店了房间,又给她留了钱,叮嘱她早点儿休息,说酒店有免费的早餐。

林苑的心里有大团大团的柔软,像花儿一样静悄悄地盛。大叔回去的时候,林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她说,大叔是韩剧里对爱人的称呼!大叔回了两个字:嘿嘿!

那个晚上,林苑兴奋得失眠了整夜,她一个晚上都在想“嘿嘿”是什么意思。她多想打个电话问问大叔“嘿嘿”是什么意思,可她知道,男人都不喜欢女孩子太纠缠,特别是大叔这样的男人。

大叔一早就在酒店停车场给林苑打电话。上了大叔的宝马,林苑才知道,大叔不是带她去公司,而是去一个叫日照的海滨小城。那天聚餐时,林苑唱了一首《看海》,同事夸她唱得好听,她托着腮说,哎呀,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海边。

大叔说,离这座小城最近的海在日照,车只要6小时,改天带你们去!

大家起哄说,周末去吧!大叔说,完成手上的项目,明天就带你们去!

你们,原来只是指林苑一个人。

林苑觉得,大叔翘班带她去看海,这不是爱情是什么,关于“嘿嘿”,她再也不去计较了,人这辈子总是要为爱痴狂一次。

大叔依旧穿着昨天的运动服,一点儿也不像四十来岁的老男人,更像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大叔领着林苑去逛超市,他说,我们得准备一路的食物。林苑站在大叔身边,脑海里只“幸福”这两个字。她不由自主地挽起大叔的手,大叔说,乖,别闹!

到达日照,是傍晚的时候,太阳浮在海面上,大叔叫醒睡着的林苑。那是林苑第一次看到海,她兴奋得尖叫起来,大叔被林苑感染了,俩人像孩子一样,在沙滩上奔跑起来。

住酒店的时候,大叔要了两间单人房,林苑心里有些失落,大叔把钥匙递给她,说,我就在你隔壁,有什么事就来敲门,或者电话。

终究,那晚什么也没有发生。

大叔喝醉,在海边的大排档,林苑吃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味的海鲜,那盘海瓜子辣得她哇哇大叫。大叔爱怜地摸着她的头说,小丫头,你像极了我妻子年轻的时候。

这是大叔第一次说到自己的妻子,大叔的妻子和他是大学同学,他们一起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只是大叔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夫妻一样孕育一个自己的孩子。

喝了两瓶啤酒的大叔,始变得唠叨,他说,你知不知道,我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这是林苑第一次见到这个样子的大叔。可随后大叔说,林苑,公司在济南了一家分公司,你愿不愿意过去。

林苑不愿意去,她不想离大叔,但大叔说,小丫头,我看好你!林苑就妥协了,她想成为大叔看好的那种女子。

那个晚上,林苑和大叔在海边一直坐到大排档打烊,大叔醉得不省人事,林苑和大排档的店小二,一起把大叔送回旅馆。

林苑在大叔的房间照顾不省人事的大叔,有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大叔的脸上。林苑亲了大叔眼角的皱纹,可大叔却说,丫头,你太小,小到不明白成年人的错综复杂,你会后悔的!

终究没有和大叔看到初升起的太阳,因为第二天是个雨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整天,大叔原本说好陪林苑等第二天的日出,傍晚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大叔说,丫头,对不起,我们下次再来!

那个电话是大叔的妻子,林苑听得很清楚,她说,你到底想怎么样?明目张胆地带着那个丫头出去玩,你让我怎么办?

大叔站了起来,走到一旁安慰电话那端的人,林苑听不到大叔讲什么,但她知道,一定与她有关,因为大叔说话的时候,眼睛不停地瞟向她。

回去的路上,大叔一直在说去济南的事情,林苑想要说,你不需要这么急着把我打发,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大叔说得对,成人的世界凡事都计较得失,大叔不离婚,是因为公司有百分之八十的股权在妻子手上,大叔说喜欢林苑,却让她去济南,是因为,林苑在这段感情中该得到的回报。

用初恋换一个明媚的前程,林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爱情可以为前程铺上一条光明大道。

回到小城后,林苑再也没有去公司,是大叔不让,他说,公司的风言风语太多,不想让林苑受伤害。

那些伤害,比起大叔这一系列的安排,她更受伤。

宅在家里的第五天,航空公司给林苑送来了飞往济南的机票,林苑给大叔发了一条短信,她说,大叔,我们私奔吧!

她一直记得大叔说,年轻的时候,所有的激情都用在奋斗上,现在,是该过随心所欲的生活的时候了。大叔说这句话,眼睛是直直地看着林苑的,林苑一度觉得,大叔是在暗示自己,他可以为了她放弃一切!

可终究,这些猜想只是林苑的一厢情愿,因为大叔从来没有说过,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林苑私奔了……

林苑将机票快递到公司,连同一封辞职信,收件人是大叔。快递小伙子说,下午收件人就能收到快递。那个下午,大叔没有给林苑电话,第二天第三天,林苑依旧没有收到大叔的电话。她把手机卡片抽了出来,扔进了垃圾桶。不是不爱,是不想让这等待太过纠心。

相关期刊更多

海洋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自然资源部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药学服务与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海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