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辙马迹

车辙马迹

车辙马迹范文第1篇

目前,一种新的外加改性产品开始应用于沥青面层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路改造工程率先在沥青中面层中外加抗车辙剂,进行了掺加了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采用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现了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成功铺筑。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车辙王抗车辙剂;高温稳定性;

1.工程概况:文化路西起经七路(杆石桥),东至二环东路,全长5880米,以历山路为界,分为文化西路、文化东路。贯穿历下、市中两个行政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该路已成为汇集大型医疗单位、大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商业网点的城市交通要道。济南属于暖温带气候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夏热冬冷、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文化路处于东西交通枢纽地带,车流量很大。快车道面层采用6cmAC-25+5cmAC-20+3cmSMA-13结构,在AC-20、SMA-13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抗车辙剂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

1)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车辙王抗车辙剂,其基本特性见表1。

一是胶结作用。添加剂投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设备中,在170~180℃的温度下,首先通过与矿料干拌,使它软化,继续加入沥青拌和后,通过部分聚合物的溶解与沥青形成胶结作用,使沥青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降低了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加了沥青与矿料的粘附能力。

二是加筋作用。由于聚合物纤维的存在,它在级配骨架内部搭桥而形成加筋。并且它在胶结料中形成网状,加强了沥青矿粉胶结料体系相互作用力和整体性。

三是嵌挤作用。添加剂颗粒在施工过程中经过碾压后,添加剂的颗粒填充嵌挤到级配骨架的空隙中,加强了混合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混合料结构更加紧密,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承受荷载的能力。

2)沥青结合料

齐鲁石化产A级70号沥青。

3)集料

济南产石灰岩碎石,石灰岩矿粉。

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该工程中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为AC-20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级配曲线见表1、图1。

3.马歇尔试验

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最佳沥青用量设计。为验证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效果,设计分别采用不加抗车辙剂、掺加0.3%、0.4%的抗车辙剂进行设计。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相关试验方法,在拌和温度为165℃,击实温度为145℃下进行马歇尔试验,并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和低温弯曲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见表3。

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3

项目 最佳沥青用量(%) 密度(g/cm3) 空隙率

(%) VMA

(%) VFA

(%) 稳定度(KN) 流值

(0.1mm)

AC-20 4.4 2.402 44 15.2 69.8 9.26 3.24

AC-20(掺加0.3%抗车辙剂) 4.4 2.414 4.3 14.8 70.9 9.79 2.83

AC-20(掺加0.4%抗车辙剂) 4.5 2.419 4.3 14.3 67.9 10.21 2.66

AC-20型

规范推荐值 - - 4~6 ≥13.5 65~75 ≥8 1.5~4

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掺加0.3%、0.4的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增加0.1%、0.2%。三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4路用性能测试

4.1高温车辙性能

分别对掺加0.3%、0.4%的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规范规定的60℃的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掺加抗车辙剂后,抗车辙性能都显著提高。对于常规的沥青面层,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达到2000次/mm以上,掺量为0.3%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可以达到5000次/mm以上,掺量为0.4%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可以达到7000次/mm以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4.2抗水损坏性能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用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其试验结果见表5。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掺加抗车辙剂后,劈裂强度绝对值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都得到了提高,说明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对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很大作用。

4.3低温抗裂性能

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 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见表6。

抗低温弯曲性能(-10℃)表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掺加抗车辙剂后,弯拉强度和劲度模量指标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弯拉应变等指标变化不大,说明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没有影响。

根据济南市文化路重载交通量大,夏季高温等特点及路面中面层系抗车辙关键层的特点,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在全线沥青面层的中面层中掺加0.3%的抗车辙剂。

5.生产配合比验证

为进一步对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在试验路铺筑过程中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

考虑到抗车辙剂在高温条件下与矿料之间的熔融过程,拌和时间确定为干拌10s,湿拌不低于35s。拌和站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宜控制在160~170℃,初压温度保证不低于150℃,初压采用12t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26 t胶轮压路机紧跟碾压3遍,终压采用10 t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消除轮迹。据此施工工艺铺筑的沥青路面达到了平整、密实、均匀的碾压效果。

表7是试验路铺筑过程中从拌和楼取样及路面现场的试验结果,与室内拌和的试验结果比较,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及压实度、动稳定度试验结果都较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对抽取的混合料进行抽提试验,在烘干的矿料中可以看到,抗车辙剂已被拉丝成塑料纤维状,且均匀分布于矿料中,部分地起到了纤维加筋作用,也进一步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因此,二者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配合比设计结果可以较好地指导沥青路面施工的需要。通过配合比验证,添加0.3%抗车辙剂的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生产、施工、路面抗车辙性能,可以用于该工程。

6 结术语

6.1提出了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进行室内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6.2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配合比设计除了将拌和时间适当延长、马歇尔试验过程中的温度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外,其它设计步骤与常规方法相同。

车辙马迹范文第2篇

草原没有路,所以处处都是路了。草原的路,是任何一个人、一匹马或是一群羊,都可以任意开辟和创造的。你只要认准了太阳,认准了自己的位置,认准了你要去的那个地方,你策马狂奔,驱车飞驰,你从油绿的牧草中间穿过,草纷纷躺倒为你让路,你在草地中央压出一条最短的直线,若是中间没有沼泽、小河挡着,一条路就这样形成了。

草原没有路,所以是很容易迷路的。没有太阳的日子,沙暴、风雪的日子,你在原野上失去了方向,霎时间,天底下的路统统都消失了。那时候,一块土疙瘩、一株蒿秆、一座沙丘、一缕远远的蒙古包的炊烟,都会成为路的标记,成为路的踪影,路的参照。草原之路是由草原上任何一种蛛丝马迹构成的,它是迷路人的再生之途。

于是,为了那些迷路的人,草原上还是留下了一种被称为路的印迹。

那实际上只是牛车的车辙,或宽或窄,或浅或深。车辙覆车辙,年长日久,就变成了路。干旱的日子,它们坚实平展,在微风中扬起阵阵沙尘;雨季来临时,草原松软的土地被车轮碾压出一道道深沟,变得坑坑洼洼,那沟里盛满了水,一路闪烁过去,像是绿草地上扭动的一条蛇。天晴了,有新生的尖草从沟边钻出来,密密的胡须似的,将车辙的沟坎镶嵌出一道道绿毛茸茸的格子和条纹,那条路突然变成了绿白黄三色相间的天然图案,地毯似的斑斓,在草原上招摇惹眼。

因此,草原即便有路,那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草原上的路一旦用得太旧,就会变成一条河或是一道深沟。大雨后的草原滑腻而疲沓,车辙忽然就改换了原来的位置,它们选一处干爽的高地,从旧有的车辙旁悄悄溜过。草地上常常可见一道道忽左忽右的车辙,像波纹一般一圈圈扩散开去,重复徘徊又最终指向一处。原来草原之路是随时可以被修改、被矫正的啊,那是世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路的形式,草原的自由是被草原自由的路所决定的。

一条黄褐色的土路从远方蜿蜒而来,又往远方延伸而去,两边都望不见尽头。它从大草原穿过,又影影绰绰地消失在大草原上,像一条柔韧的血管。

蒙古人就是从这草原之路上走向外面世界的么?

如果有一天,草原上的路被笔直坚固而不可随意更改的高速公路取代,那么我们将不再拥有自由的草原。

(选自《百年美文》)

车辙马迹范文第3篇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与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老泉”名号之考辩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家的先人墓茔在故乡的“老翁泉”,苏洵因之以此为号。

南宋郎晔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所附《东坡先生言行》中载:“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南宋郎晔、吕祖谦收录苏洵文章编集为《老泉先生文集》(十一卷)。学者王应麟的《三字经》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另据《眉山县志》言,老泉即苏洵,其卷五记载清代眉州知州涂长发诗:“老泉晚学收名远,《辨奸论》似蒲牢吼。”

然而,与“三苏”同时代的欧阳修、曾巩、司马光等流传下来的文字,却没有人称苏洵为“老泉”的。苏洵去世后,“朝野之士为诔者百三十有三人”。今所存者尚有蒲宗孟《老苏先生祭文》:“先生初时,未学弦歌。年二十七,始就琢磨。闭户读书,不知其它。后才数年,连举二科。”另,韩琦《苏员外挽词二首》(见《安阳集》卷四十五)、王《挽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明允》(见《华阳集》卷五)、刘《挽苏明允二首》(见《彭城集》卷二十二)、陈襄《苏明允府君挽词》(见《古灵集》),以及曾公亮、赵、王拱辰、张焘、郑獬、苏颂、张商英、姚辟等人的《老苏先生挽词》等,这些挽词对苏洵有各式各样的称呼,独无称“老泉”者。

此10多年后,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称苏洵为“文安先生”、“眉山处士苏洵”、“苏君”、“老苏”。特别是与苏轼同时且年齿略小的叶梦得(1077―1148)在《石林燕语》卷十云:“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东坡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

其后辨误之文层出不穷,如元朝王恽《秋涧集》卷九十四《玉堂嘉话》说:“《上清储祥宫碑》墨迹,后书老泉撰。”此碑是苏轼元年间所撰,绝非苏洵所撰,但却“书老泉撰”。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九《辩证类》“老泉为子瞻号”条在引述《石林燕语》后云:“尝闻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共一印。而吾友詹二有东坡画竹,下用老泉居士朱文印章。据此,则老泉又是子瞻号矣,然岂有子犯父号之理?”

明朝娄坚《学古续言》卷二十三《记苏长公二别号》说:“东坡此书古淡遒劲,……又纸尾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印。”明朝黄灿、黄炜《重编嘉佑集纪事》谓亲见苏轼《阳羡帖》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图记。

查阅书籍,北宋时人们一般称苏洵“老苏”,南宋始称“老泉”至今。“老泉”为父之名号,还是子之名号?笔墨官司至今不断,各执一词。笔者从大多学者之说,偏向于“老泉”为苏洵之名号。

“轼”“辙”之名寓意深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苏洵察觉苏轼、苏辙兄弟从小性格相异,为二人分别取名“轼”和“辙”,并作《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轼是车上扶手的横木,没有它,不影响车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车来说,轼是外在的、起装饰性作用的东西。辙是车子驶过时碾出的痕迹,它对于车子既无功可言,但也无翻车殃及池鱼之祸,辙可以保全自身。苏洵发现苏轼禀性刚直,锋芒毕露,洒脱不拘,容易为人诟病,招致祸患,所以取名“轼”,希望他像轼之于车一样,有一些外饰的东西,来掩饰他洒脱不羁的本性。苏辙性格冲淡,深沉不露,能远离灾祸,平安一生,苏洵为他取名“辙”,十分符合他的性格。

知子莫若父。苏洵为两个儿子的命名,寄托着一个父亲的希望和担心。而兄弟俩一生的命运恰巧印证了苏洵这段话。苏轼任情率真,嬉笑怒骂皆出于本性自然,毫不虚饰,满腹经纶却又一肚皮不合时宜,晚年更是受党争的牵累,一生功业“苏州、黄州、儋州”。苏辙字子由,性情坦夷,举止不惊,雍容有度,尽管也受党争的影响,遭遇一些坎坷,但总的来说,仕途顺畅,祖上因此受到追封,光耀门楣。

“东坡”名号之由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坡”。《宋史・坡本传》记载:“(乌台诗案后)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历代学者几乎都认为,这就是“东坡”名号的由来。中学语文课本、教参都持此说,认为这是地缘使然。

然而,历史上,南宋学者洪迈曾有不同看法,他在《容斋随笔》中明确提出:“苏公谪居黄州,始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简而言之,即因情使然。

查考《宋史》和《容斋随笔》,虽有差异,但有一点相同:苏轼是在谪居黄州后才自号“东坡居士”的。《宋史》只记事而不缘情,《容斋随笔》虽缘情而言之不详。

结合史事和白、苏二人的诗文,“东坡”名号由来可概括为结地缘、结天缘、结情缘。苏轼仰慕乐天(白居易字),是内在的原因。

《新唐书》记载:“是时,盗杀武元衡……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在此期间,白居易“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他有《东坡种花》二诗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别种东坡花树两绝》其一云:“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长东坡送人,赋得愁》云:“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终日坡前恨离别,漫名长乐是长愁。”以上全是白居易贬谪忠州刺史时所作。白居易被贬忠州,能随遇而安,寄情于草木虫鱼,自有一番闲适乐趣,但其中也有被人诬陷的苦闷。

苏轼被贬到黄州,也因“乌台诗案”文字狱,“以‘指斥乘舆’、‘讪谤朝廷’而定罪”,受了4个月的牢狱之灾,九死一生,这与白居易被贬忠州何其相似呀!“同是天涯沦落人”,恰巧苏轼在黄州又“筑室于东坡”,真的是天缘巧合,地缘难得。何况苏轼平日就仰慕乐天,《去杭州》云:“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闲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车辙马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车辙;动稳定度

一、概述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流变性材料,它的强度和变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众多研究表明,动稳定度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形成车辙的能力。

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检测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方法有很多,如:最常见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由于三轴试验较为复杂,所以马歇尔稳定度被广泛采用,并且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方法。辽宁高速公路有着的多年经验,我省采用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以正式列入《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原理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是试件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行的行走次数即用动稳定度表示。

2、试件成型

车辙试件采用轮碾法制成,尺寸为300mm*300mm*50-100mm。(厚度根据需要确定)。也可以从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试件。碾压轮为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为试件宽度即300mm,经碾压后的试件的密度应为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

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之后,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或行车方向一致。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1h,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时间温度。

DS={(t2-t1)*N/(d2-d1)}*C1*C2

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d1―对应于时间t1(一般为45min)的变形量(mm);

d2―对应于时间t2(一般为60min)的变形量(mm);

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走方式为1.0;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

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4、车辙试验注意事项

(1)称料。试验规程规定,一个车辙试件混合料用量按试件的体积乘以马歇尔标准确击实密度,再乘以系数1.03计算。根据笔者的经验,系数不一定必须是1.03,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高速公路常用的I型沥青混凝土的密度一般采用毛体积密度或表观密度,而表观密度比毛体积密度大,所以同一种混合料如果按表观密度计算比按毛体积密度计算所需材料用量多。所以在混合料成型时,如果采用表观密度或者试件表面高出试模,称料时应降低系数值,笔者建议选用1.025。

(2)碾压次数。车辙试件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决定碾压次数。一般先在一个方向上预压2个往返,再掉转方向,碾压12个往返左右可达到马歇尔密度的100±1%。有的施工单位认为碾压次数越多,车辙试验结果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如果碾压次数过多,不但容易把集料碾碎,而且也不符合车辙试验的变形机理,实际的试验结果不一定好。

(3)拌和及碾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为163℃,碾压温度为130-140℃;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碾压温度为150-160℃。需要强调的是:碾压温度一定要保证,如果碾压温度低,就是碾压次数再多,试件的亮度也不能达到要求,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结合料粘结矿料组成的,其高温稳定性的形成机理来源于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粘聚力的原材料、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以及施工质量成为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材料

沥青混合料由沥青、集料以及矿粉混合组成,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1)集料。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不论是粗集料还是细集料,其表状况和化学成分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常,表面破碎、坚硬、纹理粗糙、多棱角、颗粒接近立方体的碱性集料,其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就比较好。细集料中机制砂大大增加了混合料的流动性,使整体混合料表面粗糙、有较好棱角的集料组成的混合具有较大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

(2)沥青。沥青本身的性质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通常沥青的60℃粘度越高、软化点越高,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就越强。我们结合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LAC-25型沥青混合料与LAC-20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采用辽河油田AH-70沥青和SBS掺量为5%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做车辙试验,试验结果为1850次/mm、3340次/mm。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能大大担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我们经大量的试验发现:改性沥青(SBS掺量为5%、基质沥青为辽河油田AH-70)比普通沥青(辽河油田AH-70)的软化点提高了30℃左右,而60℃粘度是普通沥青的30倍。因此,使用改性剂掺量适宜的改性沥青能够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聚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就是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辆反复压缩变形及侧向流动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矿料骨架的嵌挤作用即矿料级配的空隙率值。空隙率过大或过小动稳定度都会下降,空隙率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好,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下降使动稳定度降底。空隙率小,说明级配中粗集料少,细集料多,不能形成矿料骨架的嵌挤作用,从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3、施工

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其次,应对施工中的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如: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矿料级配、油石比、动稳定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控制好施工温度(包括拌和、摊铺及碾压温度)及压实度。只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使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获得最佳嵌挤作用和粘结作用,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车辙马迹范文第5篇

2009年3月,科学家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亚洲淡水热带龟化石。科学家称,这些龟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亿年前,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现象,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非常温暖。科学家猜测,由于快速升温,使得北极融化的冰水灌注北极陆地,从而形成淡水热带龟迁徙的淡水通道。

2 秦始皇陵出土首件军官俑

2009年7月,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出了首件军官俑,其彩绘保存状况虽不乐观,但仍让人对其充满期待。这一发现对研究秦人军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秘鲁发现5000年前古墙裙

秘鲁考古学家于2009年10月在距首都利马120千米的一处考古遗址发现了一段距今5000年的古墙裙。据考证,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墙裙之一。

这一考古小组是由秘鲁圣马科斯大学考古学教授路特・莎迪领导的。该考古小组说,墙体顶部已无棱角,略呈弧形,墙面用黏土粉刷过。矮墙的一面雕刻着一个手握刀类工具的图案。据测量,图案中的手大约有23厘米×20厘米,而手中握着的劳动工具长约35厘米,宽约12厘米。考古学家根据附近建筑物的用途分析,这个图案很可能与祭祀仪式有关。

4 历史学家试用古代导航仪

2009年9月,英国历史学家表示,史前人类利用一个基于石制环形标记的原始导航仪实现在英国境地的导航。借助于由建在小山顶上石制建筑构成的复杂网络提供的精确导航,他们能够准确穿行于居住地之间。

原始导航仪可覆盖英国南部和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包括当前大名鼎鼎的巨石阵在内的地标性建筑。

5 明长城到底有多长?

2009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公布了经过近两年科学调查和测量获得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为6259.6千米,壕堑长为359.7千米,天然险的长为2232.5千米。

6 2000年前的硬币

以色列2009年11月11日首次对外展示了一批有近2000年历史的罕见硬币,它们是古罗马人在烧毁犹太圣殿时得以留存的珍贵文物。据悉,这批硬币共约70枚,大多呈现出烧焦的痕迹,有的差不多已经熔化了,图案不再完整。它们是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圣殿山脚下一次考古挖掘过程中发现的。

7 万年前的微型鸟雕

一件距今1.5万~1.2万年的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鸟雕和其他雕刻品及其半成品,于2009年3月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发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与西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立体雕刻艺术相比,雕刻技艺更为精湛。

新发现的这只雕刻鸟身长2.1厘米、高1.2厘米、厚0.6厘米,保存十分完整,颜色呈灰褐色,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清晰的雕刻痕迹,已经形成化石,有很强的吸水性。它以均匀烧烤过的鹿角为材料,用细石器中的雕刻器精致雕刻而成。雕刻艺术高超,手法精湛,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静中富有动感。翅膀部位刻线寓意羽毛,非常细致,栩栩如生。如能对推定的年代加以测定、确认,对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水平、审美和意念表达能力,以及区域间人类群体的迁徙与交流等更为重要。

8 对秦直道考古发掘

2009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大遗址项目秦直道考古队在陕西省富县对秦直道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

此次考古发掘出秦直道路面约50米,其上有约三个时代的多道车辙,车辙两侧分布有较宽的路肩。车辙间的辙梁经过反复碾压,土质发黑,质地坚硬。一些辙梁上还重叠着车辙印。特别重要的是,多处路面上叠压有秦汉时期的绳纹筒瓦、板瓦,一处路面上还发现一枚西汉末年的“大泉五十”铜币,为道路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9 民国时期宗谱人物彩绘本

2009年5月,松阳县史志办宗谱收集整理工作人员在松阳县城一户詹氏人家中,发现了民国时期宗谱人物彩绘版本。这部宗谱始修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于民国丁丑年也就是1937年重修的宗谱共有5本,全面介绍了詹氏家族的起源、迁移、集居村落、人文集锦等内容。这几本宗谱里面的彩画共有118幅,都是手工绘制。它的发现,对研究美术学、姓氏学,包括印刷版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交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公路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