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 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教师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引设式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教师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XX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教师问了这么一句:“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顿时沸腾起来,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甚至离奇的小故事。这种启迪式的暗“导”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将学生想象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可见教师“导”的妙处所在。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 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小象的动作、阿玲的笑及晨雾颜色变化的描写,使学生边读边领悟到文章中人物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教师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层设计;多个层次;评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55-01

“面向全体学生”应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而传统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将全班学生集于一体,进行“三同教学”同一速度,同一要求,同一水平。强调共性,忽视个性,无视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志向的差异,势必造成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当前教育者研究的焦点是:如何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逐步走向具体化和操作化。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到小学语文来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层设制目标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一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面向中等学生设置教学目标,那么对于高容量的学生来讲,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低负荷的加工,接受许多“冗余的”信息,浪费时间。而对于低负荷的学生来说,则产生高负荷的加工,许多内容不明白,也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心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和补充,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努力落实所对应目标,即顺利获取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并非把分层设制的教学目标交待给全体学生,那样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延误教学时间,只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例如教材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对中等或中上的学生设制的目标。我班有两个朗读水平很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非一日之功,所以我给他们设置的朗读目标就是“正确”。

二、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提问是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太浅,优等生会感到简单、零碎,缺乏兴趣,久之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问题过深,又会使学困生产生畏惧、回避的心理。要实现教与学“双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学效果,分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分层提问大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激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2、教师把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或综合性问题设计成阶梯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到综合。提问后请学生自主选择,能答一问就鼓励,连答几问更表扬。这种提问,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培养了全体学生前后联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疑能力,还调动了中、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对付差生“干坐”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许多教师对上述第一种设计问题的分层方法了解和运用较为广泛。这里我们着重谈谈第二种方法。这是一种隐性分层的方法,备课时教师要着实动一番脑筋,讲课中也要灵活运用。例如,《翠鸟》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的过程之后,这个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不难答,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外形的哪种特征有关系?你能说说有什么关系吗?想一想,先说给自己听听。”巡导中,我听到了班内学习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别说出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有一双有力的小爪子有关系:由于翠鸟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子,很有力,所以在小鱼露出水面时,翠鸟能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有关系:因为翠鸟的眼睛透亮灵活,目光锐利,才能捉住刚刚露出水面的机灵的小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身体小巧玲珑有关系:正因为如此,翠鸟才能一动不动地停在细细的苇秆上,才能贴着水面疾飞,才能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全班交流时,学习最差的两个学生也回答出了第一问,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够清楚。有的同学回答出两点、三点,优等生则回答得面面俱到,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同学做了总结性发言。

三、分层设计练习

学生水平有高低,练习也应分层次。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分层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调动各种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练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可练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知识化的过程。如字词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中差生要以这种基本题为主,而优等生则可以跳过这些题目。第二层可设计综合性的、变式性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强化和优化的过程。这种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满足优生的要求,实际上,这种问题的设计对大部分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能够满足好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激励中等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分层评价学生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除知识方面的概括和归纳外,教师对其非智力因素的激发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其他行为。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不停地鼓励、表扬,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事实证明,表扬过滥,适得其反。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无论是在课上答题,还是完成作业上,都要降低标准,努力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多加鼓励,及时表扬;对那些学习优秀、充满自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中都要提高标准,表扬的同时要指出不足,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并及时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应忽视的,个体性教学尊重和正视这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纵横驰骋的天地,从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美丽的鸟》教学设计

美丽的鸟

绘画课

授课班级

一年级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22日

主讲教师

何步亚

学校

中山西路小学

教学目标

观察和表现小鸟,提高造型能力

能够大胆的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画一只或多只美丽的小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鸟的结构。

教具准备

影视资料、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在讲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几段音频,大家来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哦,看谁能最先听出答案。

生:老鹰、猫头鹰、喜鹊…

2、师:看来大家都已经听出来了,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和它们有关——《美丽的鸟》

二、讲授新课

1、师:请同学们欣赏图中七彩的鸟儿们来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鸟么?为什么喜欢呢?

生:喜欢,因为鸟儿的羽毛很漂亮…因为鸟儿的歌声很动听…

2、师:那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儿的知识呢?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看谁能回答出来。

(1)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

(2)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3)世界上飞的最高的鸟——秃鹫

(4)世界上飞的最远的鸟——海鸥

3、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玩一个看图猜谜的游戏。

(1)看图猜鸟的部位:头、身、翅

(2)看图联想概括鸟的身体各部位的形状:鸟离不开球、蛋、扇

4、师:鸟的美丽还体现在华丽的“衣着”,观察图中这只翠鸟它身上都有哪些颜色呢?(提示:这只翠鸟头顶的颜色和翅膀、尾巴上的颜色一样吗?它腹部的羽毛有变化吗?如果你来画你打算怎样表现这只蜂鸟呢?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翠鸟羽毛颜色的变化

5、师:仔细观察以下图片,你认为哪只鸟最漂亮,为什么?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鸟的身体结构和羽毛颜色上分析。

6、观察画家笔下的鸟儿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最美。

三、学生完成作品

师:大自然中鸟儿应有尽有,他们羽毛的的颜色也是非常丰富,小朋友们你们能它们表现出来么?还可以为他们取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做客。

要求:(1)画出一只大鸟,尽量画大些表现出鸟身上的一些细节。

(2)画出多只小鸟,并配上背景图案,具有故事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鸟儿,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他们,而不是伤害他们。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自然中。

作业设计

完成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体味 问题启发 语言交际

运用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建基阶段,如果小学语文不能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那就动摇了语文教育建设的基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迁移知识,生成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能力型教学进行详尽的讨论与探索。

1.针对认知情趣,牵引阅读体味

阅读是基本的信息摄入方式,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可以让我们体验文本传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习前人的表达技巧,迁移知识,生成技能。但是我们不能沿袭传统的自由阅读,私塾式教学最容易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滋生“南郭先生”的温床,根本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生的认知情趣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摸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通过体味和思考,学习知识和技能。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然后设定流程,让孩子们分段体味,进行思考。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优美的文章时,假如采取传统自由阅读方式,则许多学生可能应付性地念一遍。所以,笔者参照学生的认知情趣和文章描写景致的方法,设置“读、找、思”的方式,启发孩子们带着学习任务边读边思考:通过读,认知作者是怎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细致到位的景物描写的,是怎样生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利用怎样的视觉、怎样的时空统筹给我们展现小兴安岭美好的景物特点的;阅读完想一想如果让我们写附近的一座山或者公园,我们学会怎样的描写技巧……

总之,小学语文基础能力培养一定要从阅读学习入手,只有通过积极的情趣引导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启发,才能让孩子们在体味中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从而潜移默化地生成语言运用能力。

2.巧妙设问启发,驱动自主探究

问题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索道,是驱动学生思考探究的不二法门。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抓住文章的核心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设计,启发和驱动学生体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生成和迁移全过程,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拾级而上,掌握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

例如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教学内容有效设置关键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知:认真阅读并分析,发明家如何巧妙结合盾自卫的特点和矛进攻的优势发明坦克的?发散思维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没有其他工具同时具有“矛盾”的两种优势呢?孩子们在这两个问题的牵引下,产生有针对性地探索和讨论的准绳,然后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和短暂的交流与讨论总结,不但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还想到许多集“矛盾”优势于一体的东西:带橡皮的铅笔,一面可以写,一面可以擦;电脑可以输入信息,也可以输出信息。

由此可见,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可以让学生攀着问题的“索道”拾级而上,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有效提高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创新实践,全面掌握学习技巧。

3.鼓励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讨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我们摒弃教师主导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说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特点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语文知识面涵盖比较广,许多问题都有开放性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式加以理解,拘泥于教材的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这样开放性的研究和讨论更容易牵引知识生成,最终形成能力。

譬如,在教学《翠鸟》时,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笔者没有死搬硬套,将翠鸟特征以宣读方式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与归纳课文中有关翠鸟外貌特点及生活习性的细节描写。如下,即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甲组:作者对翠鸟的羽毛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些细节与作者前面提到的“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很好地呼应。

乙组:除了羽毛颜色鲜艳之外,翠鸟还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以及“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丙组: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迅速、敏捷。有证据为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这是作者从正面描写翠鸟快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则是从侧面衬托翠鸟矫捷的身姿。

丁组:作者通过老渔翁之口,让我们了解了翠鸟的栖息之地“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吹响了私塾式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变的冲锋号,要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体验式阅读、启发性问题和发散式思维,大力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适应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与能力,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电子资源库;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123-02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变化’,任课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巧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灵活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1 发挥电子资源库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多媒体设备能直观展示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学生通过变化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配音、令人振奋的视频画面,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思维的火花,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深处,从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时,笔者针对课文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电子资源库里的视频资料,播放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四季变化的美景和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直观的刺激,使学生感觉到文章的用词之美、语句之妙,通过配乐朗读和文字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尤其是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对比说明等方法,学生通过听、读、视觉感官等刺激,科学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尤其是那种美轮美奂的四季风景,使学生产生一种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2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生,设计好教学情境,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由于多媒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展示素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频动画、网页等形式不拘一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教材之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教材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翠鸟》一文的教学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关于翠鸟的视频介绍,通过多媒体播放翠鸟的日常生活习性,剪辑动物世界里的相关视频,科学解释翠鸟的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点。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这些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翠鸟那美丽的色彩、婉转的鸣叫、敏捷的动作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感觉自己好像是在翠鸟的园林里。这样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此情景之下,笔者借机设置问题:“通过观察,翠鸟给你留下的哪个印象最深刻?”有的学生从翠鸟羽毛的颜色上去说明,有的学生从翠鸟的鸣叫声加以赞美,有的学生喜欢翠鸟那敏锐的身姿……

这样教学,学生的激情被激发出来,课堂氛围活跃,高潮不断。于是笔者又借机发问:“既然同学们这么喜爱翠鸟,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呢?”这一问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教材设置的根本目的,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上的东西,如写作手法、精美词句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如何通过阅读《翠鸟》唤醒保护好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等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本节课通过视频欣赏、教师的科学点拨,大大提高学生对的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 巧用多媒体启动学生的联想,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想尽办法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借助直观的表象信息,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恰能为学生提供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象信息,从而激活学生灵感,使学生能主动去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惊弓之鸟》的教学时,笔者针对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给学生播放“更羸射鸟”的动画视频。播放完毕,笔者展示一张课前截取好的图片,随即用大屏幕展示这样的问题提示:“同学们,刚才视频上有个画面是描写更赢站立,大雁落地的。通过你的观察、理解和想象,你觉得这个画面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经过学生想象、思考、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这张图片上更羸的手放在背后,并且大雁已经落在地下,这说明更赢已经拉过弦了。”有的学生说:“更赢在捋着胡须,一种自豪得意的神态呈现眼前,另外身边士兵的表情也流落出对更赢的赞叹和敬佩之情,由此可以断定是更羸拉弦之后的情景。”看着学生这样细致入微的分析,笔者追问:“假如你是更赢身边的一个士兵,看到更羸只是拉了弓,箭没有射出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你是什么感想?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言积极主动,很多学生能通过想象和分析得出更羸本领高强,有智慧但不自傲的结论。这一讨论结果很有价值,更赢的精神很值得人们去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把动态的视频和静态的图片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科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更加深刻体验作品的丰富内涵。

4 利用多媒体渲染课堂氛围,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3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比较深刻。教材只是枯燥的文字或者图片,学生在接受新知时感觉无味。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视频或者网页信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化,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结合这节课的内容特点,提前半个学期建议学生家长带孩子游览圆明园,让学生亲自感受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了解圆明园的建筑背景、历史变迁,以及所遇到的重重灾难、后人的重建等。在讲课时,笔者利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主动承担建设国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很多音画作品,有学生亲自游览时的照片剪影,有从网上下载的圆明园被侵略者烧抢的视频资料,有历朝历代的皇家史实资料,通过视频、网页信息等感官刺激,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圆、明、园这三个字的含义,理解了圆明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的深刻内涵,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好地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