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荔枝名句

荔枝名句

荔枝名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南州六月荔技丹》 引用手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79-01

《南州六月荔技丹》全文引用故事、史料、诗文共二余条,指名的作者近20余人,年代则从唐、宋、明清而于今。正是因为作者引用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篇介绍荔技形态结构及裁培等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有科学的真,又有艺术的美。

1 引用充分体F了形象性文章的开头,就开门见山

引用白居易的《荔技图序》的一段话:“尤绾扃眨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一段描写按照由表及里和人们认识事物由外到内的顺序,通过“红缯”、“紫绡”、“冰雪”、“醴酪”四个比喻,准确写出荔枝外拥暮煅蓿壳膜质地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甘甜。可谓描形摩状,细致入微。在描写荔枝颜色时作者引用了郭明章《荔枝》诗中的“飞焰如天”。作者又引用了北宋邓C《看荔枝》诗中的“红云几万重”一句。两句引用,以全景的镜头描写了整片荔枝林的颜色,不仅给人以整片荔技的整体形象,而且给人以诗的意境。在说明荔技膜时,作者引用了明代徐渤的《咏荔技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两句诗,“花瓣”、“桃花”比喻颜色,“风前落”描写其动态,“雨后娇”写出了它的鲜艳。诗句的引用使文章诗意葱郁,趣味盎然。

2 引用充分体F了条理性《南州六月荔技丹》的引用不仅使说明更具形象性,同时作者又借引用体现了文章清晰的条理性

文章开头引述白居易《荔技图序》中的“尤绾扃眨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话,实际上是把它作为全文说明的中心和总纲。文章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了荔技的生态结构和荔技生产的一些问题。其中介绍荔技的生态结构是本文的重点,共用十个自然节,占用大部分篇幅;而介绍生产情r只用了四个自然节。重点部分的介绍,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而《荔技图序》中的四句话则成为了文章分项说明的总纲。

“尤绾扃铡笔导释沉2节至5节。2节至3节介细荔技的构造和颜色;4至5节介绍荔技的形状和大小,接下来第6节写“膜如紫绡”,第7节写“瓤肉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最后附Ы橄噶艘幌吕蠹嫉闹运和花期。四句话真正起到说明总纲的作用。另外文章最店又引用了苏轼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技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又是针文章第二部分荔技生产问题的,作用是强调了要大力发展荔技生产。这样就全文而言,文章首尾引文与引r相照应,充分体现了结构完整条理性强的特点。

3 引用充分体F了科学性

作者在说明中引用了一些资料。在说明荔枝原产于我国时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事,从而证明了当时广东已有荔技了,它是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已有二千年以上了。又引用了成书1059年蔡襄的《荔技谱》。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裁。又如引“三峡”的记裁,引用宋徽宗和文征明的诗句,其作用部在准确证明“成部、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这些引用,既扩大了读者知识面,使有关荔技裁培的说明有了充依据,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性。

4 引用还体现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极深刻的思想性

一般说明文,也都十分注意思想性。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死海不死》等,但象《南州六月荔技丹》这样通过引用诗文来感染读者的笔法不得不令人赞叹不已。

在说明荔技不耐贮藏这一特点时,作者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这一七言绝句,绝句为“长安回望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后两句既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指出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表现也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恶。文末作者又引用了苏轼的四句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开。日啖荔技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引用说明了现今应大力发展荔技生产,应该该能够遂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样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发展荔枝生产的目的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了解了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5 标题不仅明白醒目,表明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充满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标题“南州六月荔技丹”本身就是引用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它说明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这个标题不仅明白醒目,表明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荔枝名句范文第2篇

我的家乡在顺德,这里经济发达,也是水果之乡。

家乡盛产水果,有龙眼、芒果、香蕉,不有人们最爱吃的荔枝。每到夏天,爸爸都要带我到荔枝园吃个够。我真想我的家就在荔枝园,每天都能看到一大串一大串红色的荔枝挂在树上,把树枝把压弯了。一个个红色的荔枝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想古时候家乡的荔枝一定很出名,连杨贵妃都叫人快马加鞭送荔枝来。

啊,我爱物产丰富的家乡。

荔枝名句范文第3篇

白石老人在其晚年,曾自评自己的一生艺术成就:“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这其中自然有老人对自己画作的自谦之意,但从侧面也可知道,老人很看重自己的诗作。老人又自评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可见白石老人把毕生精力,皆用在诗画之中。

因我较喜爱中国书画之考证,故常去上海博物馆看画展,无意中见到白石老人一幅平生杰作——《七鸡图》(图1)。我喜欢中国书画五十余年,见白石画作千百余幅,这幅可谓是最精彩的力作之一,有趣的是老人为了增强画面之艺术效果,还特别题了一首徐寅(“寅”或作“夤”,唐末至五代间著名的文学家)咏鸡的七律诗补空,诗云: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玉,利爪削黄金。徒有稻梁感,伺由报德音。

查阅《全唐诗》,徐寅真有此咏鸡之诗。

而无独有偶,最近我在好友处又见到了白石老人的另一幅佳作《荔枝草虫图》(图2),老人在画幅之右也题了两句诗作,同样提到了徐寅此人,诗云:

何处名园有佳果,徐寅已说荔枝先。

查阅《全唐诗》,徐寅曾有咏荔枝诗二首,其中第二首诗云: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灵鸡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锦里只闻销醉窖,蕊官惟合赠神仙。何人刺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可见白石老人,已经根据徐寅诗作中的第二句“南园珍果荔枝先”而活学活用,引申组成了自己的两句诗作“何处名园有佳果,徐寅已说荔枝先”,为荔枝草虫图作了极妙的诗意注释,浑然天成,含意深邃而贴切!如果说白石老人在《七鸡图》中借徐寅七律诗一首录而补空,为其对传统诗人之学习,而《荔枝草虫图》中两句诗作的引申发挥,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这也使我们想到:如中国的绘画一样,画中的诗,也必须从学习传统入手,而进入到活学发挥之高度,白石老人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美术工作者、画家在创作中国画中必须学习的地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纵观中国之绘画,如能配上诗,便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这也是世界其他绘画艺术上缺少的东西,是值得今天每一位中国画家努力发展、保持、提升的方向!

早在1880年前后,十六七岁之齐白石,就是一位优秀的雕花木匠,并以卖画养家,又拜湖南当地名士胡沁园为师,研习诗文,并在一首咏牡丹诗中,写出了“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桔有余甘”之名句,被胡沁园评为少年诗才。其后,齐白石在其家乡五龙山下成立了“龙山诗社”,其中有罗真吾、罗醒吾、王促言等七人,白石是“龙山诗社”之骨干,为诗社中之“诗仙”。众所周知,白石老人有“借山咏馆主人”雅号,并治印、题款在画上,达半个世纪以上,可见老人对作诗咏诗之酷爱。

荔枝名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江;荔枝;历史文化

荔枝被尊称为“百果之王”。泸州合江县有“中国晚熟荔枝之乡”之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合江荔枝在7月上市,一直持续到8月底,较沿海地区的荔枝晚熟,口感好,带有果酸味,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曾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北京奥运会的鲜果,其中品种“带绿”被评为北京奥运水果一等奖、中国国际林博会金奖和“中华名果”。目前合江县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合江荔枝的种植总面积达30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000万公斤。

一、荔枝的历史文化内涵

“荔枝”两字出自西汉,栽培历史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早在西汉武帝期间,荔枝即成为各地抢先向帝王嫔妃进献的贡品。特别在唐代,正值气候转暖,荔枝繁衍呈蓬勃兴旺之势。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颂荔枝的诗词歌赋。如唐代杜甫的《解闷十二首》云:“忆过泸戌摘荔枝,青风隐映石逶迤。京华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白居易的《种荔枝》云:“红果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张右的《马嵬坡》云:“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二、合江荔枝及栽培历史

合江县置县于西汉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古称符县。据考证,四川合江荔枝的栽培历史近2000年。可上溯到汉武帝时期,是北半球最高纬度荔枝生产的集中区。方绮《四川荔枝志(上)》载:“合江原来栽培荔枝,多数系早熟种类,夏至左右成熟,生长势强,实生繁殖,品种变异大”。后来,经过引进外来品种与嫁接,不断改良和繁衍,合江荔枝即以独特的果酸风味蜚声全国,撼动朝野。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记载。因其风味绝佳,深受喜爱,唐代或更早即已列为贡品。

合江荔枝有以下三大特色:

1.品种齐全:大红袍、妃子笑、佛顶珠、楠木叶等五十多个品种。其中人们把最喜爱的品种称为“十二金钗”;

2.品质佳:皮薄肉厚且,可食部分达80%以上。其中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6.68克,含酸0.37克;

3.早、中、晚熟配套。早熟品种有6月中下旬成熟的有乌泡、桂园、饭粑饼、酸梅果等。中熟的品种有7月中旬成熟的大红袍、妃子笑、糯米糍、佛顶珠、降纱囊等。晚熟的品种有7月下旬-8月中下旬成熟的楠木叶、带绿、桂味、坨提等。

三、合江荔枝原产地品种历史文化内涵

合江荔枝史迹甚早,一千多年前,合江即有荔枝,其品种独具一格,并非岭南品系。《四川荔枝志》载:“合江原来就栽培有荔枝,多数系早熟种类,果子在夏季左右成熟,这类荔枝生长势强,但沿用实生繁殖,结果期迟,品种变异大,且多劣变”。“这些品种中尤以‘白荔枝’等含有‘绿荔枝’的遗传形状,与甜荔枝属性接近,是很有价值的地方特色资源,应引入基因库,称为四川原始材料圃荔枝园,是我国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材料基地”。至今尚存的合江镇龙虎洞郑氏地界上的一棵“妃子笑”荔枝树,相传早年所结的果实,便是深受当年杨贵妃所喜爱的贡品。

据《合江县志》载,合江镇槽房村三块石的最佳珍品荔枝,人称“楠木叶”。常年结实量600余斤,8月上旬成熟,核小肉厚,皮薄核小,酸甜适度,是名播遐迩的合江荔枝的佼佼者。外县人以品尝合江荔枝为有口福,本县人则以能吃上“三块石”荔枝为幸运。

虎头乡鸭凼丘的最小果核荔枝,树龄近百年,人称“大红袍”。常年产果量700余斤,果色鲜红,果实肥大,果核全似葵瓜籽般细小,汁多化渣,人称“全焦核荔枝”。

虎头乡海涵村老鸹坪的最晚熟荔枝。树龄逾百年,树势强劲,叶片狭长,人称“楠木叶”。这棵荔枝成熟期为9月中旬,成熟期比普通中熟荔枝晚两个月,比普通晚熟荔枝迟一个月。焦核占60%以上,果大核小,肉质细赋,甘甜化渣,为荔枝品种中最晚熟的植株,独霸市场,一粒难求,价格昂贵。

四、合江“荔枝贡”考

合江的历史,并不是一片荒漠蛮土,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荔枝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泸洲特产,合江荔枝早负盛名。《本草纲目》载:“荔枝始传汉世,初惟出岭南,后蜀中。”《鹤林玉露》云:“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太平寰宇记》载:“泸,戎荔枝都是贡品。且戎州贡的是荔枝煎,而泸州贡的是鲜荔枝。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作《解闷十二首》之十诗咏合江荔枝“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唐代诗人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诗人曾巩诗云:“玉润冰清不染尘,仙衣裁剪降纱新。千门万户谁能得,只有昭阳第一人。”两首诗中所提到的“妃子笑”和“降纱囊”两个珍贵品种,合江均盛产。而“昭阳第一人”指杨贵妃。1984年1月,总书记在泸州考察时曾说:“当时杨贵妃所食荔枝便是来自合江,用快马日夜兼程转运到长安。”

荔枝之名源于“离枝”。宋・蔡襄《荔枝谱》载:“荔枝之于天下,唯闵粤、南粤、巴蜀有之。”《荔枝谱》仍载:“洛阳取自岭南,长安(今陕西)来自巴蜀,虽口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由于鲜荔枝极易腐烂,保存期不过几日。以致在传输荔枝贡品途中造成“颠坑仆谷相枕藉”的景象,死伤颇多。而在马“慢递”的唐朝,杨贵妃若想品尝到新鲜荔枝,只有与陕西地理位置毗邻的四川满足路程与时间条件。

白居易《荔枝图序》有云:“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盛产荔枝的南方,大抵不外乎以下几处:其一,福建;其二,两广;其三,四川。其一乃两广之说。运输荔枝必须飞马奔驰,日夜兼程,以每天250公里的行程计算,行程大约需要9到10天,无法保证在荔枝色香味尽去之前把它安全运抵京都长安。其二乃福建之说。《元和郡县志》记载:唐代从福建前往长安,经行路线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即便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昼夜兼程,运输将超过10天这样的荔枝不能食用。即便是出于故土情怀对闽中荔枝赞不绝口的蔡襄,也替杨贵妃感到惋惜,却无法说明贵妃所啖荔枝来自福建。其三乃巴蜀之说,即贵妃所啖荔枝来源于巴蜀。虽然正史上同样找不到证据,但一些相对严肃的野史有明确记载。如《鹤林玉露》:“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合江民间历年流传着这样一种荔枝保鲜法。即为当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发明的:将鲜荔枝放入大竹筒中,用湿泥以密封,这样能以竹子的生命力延续荔枝的保鲜时限。但此方法是否是从唐朝流传至今的保鲜术,还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张启元,成明元.对合江特色水果标准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中国热带农业.2011(4):19-22.

[2]刘冬莹.中国荔枝栽培利用史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15(04).

[3]晓楚.杨贵妃所啖荔枝产地考[J].人文杂志.2005(02).

[4]耿澜.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J].中国果菜.2014(05).

[5]王震红.荔枝龙眼文化与产业发展[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荔枝名句范文第5篇

——

童年的荔枝树。

&

。1

童年的荔枝树,曾带给我无可替代的快乐,也给我带来了无可弥补的痛苦。每当我看见它,纯粹的欢声笑语中总会掺杂着不安与愧疚,那不想被忆起的往事也总是不自觉地重临我心间。

荔枝树长在外婆家门前,说起也有六十来年的历史了吧。在我的记忆中,它总是茁壮地生长着,好像阳光、露水都并不满足它。最令人欢喜的是,每到仲夏,荔枝树上缀得满满的果子,就会秀出它那诱人的丰盈饱满的红肚皮。

&

。2

那时,住在荔枝树附近的,除了外婆一家,再来就是小呆的家了。于是,很自然的,我们便承担起了园丁的责任。小呆仅比我小两个月,从他会说话开始,就已经姐前姐后地叫着我了。而我呢,也会没好气地回赠他一句“小呆子”。

小呆是他家里的独生子,他的奶奶妈妈把他当祖宗一样捧在手心。因为两家是世交,所以每次闯祸,挨批的都先是我。“谁让我叫你姐呢。”每次,小呆都只冲我做个鬼脸就跑开了。

&

。3

五岁开始,小呆跟我就一直在打荔枝树的主意。为了偷荔枝,小呆没日没夜地都在练爬树,我则是扮演军师与放风的角色。

那年夏天,是咱们头次透过计划的实施。待大人们都出去之后,小呆蹑手蹑脚地窜到树边,像猴子一样三下两下爬到树上去,嘎巴嘎巴地把荔枝往嘴里送。至于我,不会爬树,只好站在树下干瞪眼,大骂着:“小呆你可真不呆。你不给我拿些下来,那就有戏看了。”半晌,树上才传来小呆调皮的声音:“姐,举头望明月,低头见荔枝啦。”说罢,荔枝便像雨点一样砸个满怀,乐得我梦中都在笑。

&

。4

之后几次偷果都是顺利的。然而每次,我仰头看太阳从东边移到头顶上了 ,都还没见他下来,任我怎么遐想怎么跺脚怎么摇树。

过错总是无法忘却的。它给我带来了无可弥补的痛苦,牵扯着我,我的童年就这样留下了瑕疵。

那一次,正午的太阳烤得我头顶冒烟,树上的荔枝被阳光恩赐着,红得更加新鲜诱人。小呆跑哪里去了?!他没想到,我的胸膛早已经然成了一片火海。于是,我冲着树上大喊:“小呆,你奶奶回来了。”我抬头一看,荔枝像雨点一样砸个满怀。兴许是小呆过于慌张了

吧,他的身子也高速跌下。

姐,我脚好痛……”我望去,小呆的脚下,一朵很艳很艳的红莲花迅速蔓延开去……他在那边撕心地哭喊着,我的心像长了翅膀,悬在了半空中,然后也跟着哭喊起来。哭声引来了邻居,接而引来了我们的家长,引来了救护车。小呆被抬上担架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直到车笛声消失在我耳边,哭得声嘶力竭了,我才反应过来。

&

。5

两个月后,小呆出院了,但他再没来找过我。偶尔一次,经过他家门口,听见他奶奶在说:“那丫头怎么这么没头没脑啊,咱们小呆得远离她。”里屋传来一阵啜泣声。我望着那棵缀满果子的荔枝树,不知道是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还是什么,泪腺又开始了排泄。身体里,然起一种莫名的罪恶感,尽管小时候还是懵懵懂懂的。

惶然觉得,荔枝树下安静了许多,不久,小呆一家搬离了这里,留我在荔枝树下独自徘徊,独自悲哀。而那种名叫内疚的东西,便一直地隐藏在我身子里。

&

。6

现在,每到仲夏,荔枝树上缀得满满的果子,依旧会秀出它那诱人的丰盈饱满的红肚皮。可是每次回到外婆家,我都不愿意主动去望它。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热带农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国热带农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智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