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问题;策略;教学

解决问题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形成并积累的。

一、在情境中激活需求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该策略,有没有需求?在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一课,列表整理信息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学生没有整理信息的需求,也很难想到用列表来整理信息。而对于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因为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图文题信息比较凌乱,不便于观察,以后学习中还会碰到有更多信息的数学问题,不便于数量关系的分析,给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明白题目的意思,迅速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把图文题中的信息加以整理。但是教材中给出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很快就能列式解答出来,没有整理信息的需求。学生没有内在需求,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列学习活动中去,认为自己已经能把问题解决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整理信息呢,学生反而觉得是多此一举。

二、在过程中生成策略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思

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步增长。

本节课中学生产生了“整理”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欲望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怎样整理?怎样整理才能做到简洁?把这样的“大问题”放下去让学生去思考、探索。紧接着教师处理学生资源,经过两次资源的对比,寻找到删除无关紧要的文字、留下数学信息的整理方法,从而自然地得出列表整理信息。这样的教学,学生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由无形整理到有形整理的过程。

三、在比较中感悟价值

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

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课中,当每个学生都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整理好的表格与情境图作比较,感觉表格非常清楚,有条理;在用整理好的表格解决问题时,可以横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竖着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列表整理信息的好处,体会列表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所起的作用。

四、在运用中形成策略

本着习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丰富学习经验的目的,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要创设使用策略的情境,引导学生能主动地运用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一次感受到策略是有用的,愿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运用这一策略,并获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在反思中提升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第2篇

一、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本质的认识

自从《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就不单单是教学生临摹老师的解题方法来解决习题。而是在引导学生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实际问题,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问题策略的呈现形式多样

现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呈现形式更加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除文字叙述外,还用表格、图画、会话等方式,增加不少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突出三类数学问题:

1.规律探索题

此类问题中隐含着某个数学规律,可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找出规律后得到解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思路开放题

指解题思路开放,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解决问题策略。如同学们要到动物园,动物园的票价成人每人10元,儿童每人5元,10人团体每人6元,我们班有51名同学以及29位老师,如果都去参观,你能算一算怎样买比较省钱?

3.实践运用题

就是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让学生量出某个房间地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再了解一下地砖的规格,算出给这个房间铺上地砖的块数。又如,将2万元钱存入银行三年,请你选择利息最多的方法等。

三、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式多样

1.目标取向素质化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着眼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科学化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显然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不能等同于作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的训练。我认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步: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情景(呈现数学问题),学生明确数学问题的各个方面(审题),用多种办法解决数学问题(解题),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及检验(检查、总结、拓展)。据此可以逐步建立“提出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与分析水平,还应大力提倡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策略。

3.解答方法多样化

解决问题策略有画图、列表、列方程、倒推、转化、假设、猜想等等。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中低年级一般用综合法即从条件入手,四年级起学习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用分析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上,我们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已经完成“感知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这几步,并且逻辑清晰。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在分析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方法是结合运用、相互包含的。这就是说在分析已知条件时要时刻注意题目的问题,这样综合才不会偏离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所必备的条件时要想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这样提出的条件才能从己知条件中找到或求出来。

有些应用题,单靠上述两种方法分析仍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其它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常用的有两种,即转化法和假设法。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又是丙袋的4倍,又知乙袋比丙袋多8千克。问三袋大米各重多少克?这样思考:从已知条件看出,甲袋大米的重量分别以乙袋和丙袋为标准,统一标准量是解题的关键。应用转化法就能统一标准量,要使学生明白怎样转化简便就怎样转化。上题如果统一成以乙袋或丙袋的重量为标准量难度就大了。又如: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是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这样思考:假设两仓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为480×40%=192(吨)。而实际两仓运进645-480=165(吨),从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吨)。为什么多算了27吨呢?这是因为乙仓实际运进了它所存货物的25%,而我们也当作运进所存货为的40%计算了。从而可知,乙仓原来所存货物的40%与25%的差是27吨,于是可知乙仓原来有货物:27÷(40%-25%)=180(吨)。甲仓原有货物:480-180=300(吨)。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转化法和假设法的解题方法掌握起来较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可适量地涉及一部分这类题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负荷饱满,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

四、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方式多样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评价总的趋势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

1.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水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策略学习中的参与度,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信心。

2.作业作品评价

作业作品评价,即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完成解决问题策略的作业,也可以是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报等与解决问题策略有关的作品。

3.书面考核情况

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感悟;体验;训练;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83-0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明确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因此研究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作用。那么怎样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学生就会逐渐习惯客观理性地面对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及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思考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苏教版教材主要编排了以下策略:综合与分析、列表、画图,枚举、倒推,尝试、转化。这些策略有的侧重整理问题中叙述的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列表、简化等手段,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准备;有的侧重对问题里的信息进行组合,加工,通过综合与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计划;有的侧重根据具体的问题,有条理、有顺序、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有的侧重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或以猜测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行尝试和调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将新颖的、复杂的、难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2、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方法

(1)感悟策略要夯实基础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因为分析与综合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基础作用的策略。具体地说:第一,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含义。如,加法的含义是把两个数合拼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法表现在解决问题中就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总和是多少 。我们要抓住这一本质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上,把四则运算的概念教学与问题解决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积累基本数量关系的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得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常见的购物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有亲身体验,列式计算是比较容易的,但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会做,同时要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长期训练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借助数量关系进行思考,从而由原先的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过渡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为具体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它能简化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第三,学会基本的思考方法。在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综合法和分析法。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应该经历循序渐进地过程。即一开始具有分析、综合的意识,慢慢地明确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考的过程,直到将这两种思维方法整合。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提高解决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2)内化策略要反复体验

教材中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会解决某一类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每一种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策略教学不能直接由教师传递,而应重在学生的体验。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层次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我运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这个策略?”“这一策略的运用程序是否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的策略是否唯一?还有其他的策略吗?应该如何选择?”……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验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3)外化策略要科学训练

感悟、内化策略之后,教师要科学练习,要帮助学生掌握策略,熟练应用策略,增强策略意识。科学训练要做到:第一,目的明确。策略教学的重点不是传递知识,不能把解决某一类具体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而要加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策略的感悟。第二,注意方法。策略训练时要注意题型的变化,呈现方式 的多样、问题结构的开放,避免学生照搬解题模式。设计练习,要认真分析教材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的习题资源。苏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设计的练习目的性、科学性、层次性很强。例如,六年级《转化的策略》一课,教材就设计了基本,综合和提高等多个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第4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源于知识与方法,但高于知识与方法,“策略”比知识和方法上位,是组织和开展行动的方针,能指导有效地使用知识与方法。从 这个意义上来看,“知识与方法”可以从外部输入,而“策略”只能在内部滋生。知识与方法常常和策略紧密相连。知识背后如果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方法背后没有策略思想,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数学教学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更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

一、解决问题策略的本质

1.“策略”一词的渊源

在汉语中,“策”与“略”开始是独立存在的。前者有马鞭、鞭打、授爵或应答、谋划等义;后者有巡行、疆界、侵夺、法度、谋划等义。由于二者都有“谋划”之义,所以合二为一,组成“策略”一词。我国文献中最早使用该词的大概是《人物志・接识》,其曰:“术谋于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这里的策略,是指“计策谋略”的意思。汉语发展至现代,“策略”一词被解释得具体一些,但本意没有变化,仍含有计策、对策、谋略、方略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词条解释是:(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就学习心理理论的角来说,“策略”是目标指向的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或认知技能。它的学习应属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属于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学习范畴。

3.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是指当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目标”“障碍”三个基本成分。解决问题是从问题的起始状态(给定)出发,经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4.解决问题策略的表征方式。

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表征方式,一般认为其主要通过命题网络、产生式、图式等方式表征的。有关解决问题策略的名称、各种名称所包含的意义等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关于解决问题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的程序性知识,是用产生式表征的。

二、解决问题策略的分类

前面我们已经明确,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案、计划或办法都称作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可以从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层面上,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划分成两大类:算法和启发式。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决问题的步骤。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步:(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问题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通过算法的使用,就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得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解决的学习变成思维难度相对较低的规则的学习,利于学生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启发式是一种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为解决问题的经验规则。如画图、分类、倒推、转化等都是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启发式。

三、系统定位,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价值追问

策略比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微观,又比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宏观些。策略是不可传递的,也就是说策略不是可以教会的,而是学生充分体验之后形成的一种意识,这种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到要用什么合适方法的意识就是策略。

1.策略结构中“长、宽、高”的支撑

问题解决策略包含三个层次:即数学基本思想、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策略”本身,犹如长方体中不可或缺的“长、宽、高”。任何“策略”根本上都来源于数学基本思想,具体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则是微观的、工具性的。

2.策略体系中“点、线、面”的结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能把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而应把解决具体的问题作为一个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的把握

1.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

教材编排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素材时,结合学生的解题经验和有关策略的使用特征,精心选择了例题和习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基本保证。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从“策略”的角度来教学解决问题,即树立“素材服务于策略需要”的目标意识。

2.体验策略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思考: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每个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会策略的独特价值。

解决问题的策略范文第5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是苏教版《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对于倒推,学生不仅有生活经验,而且在苏教版教材四个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常有渗透。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经历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策略的价值。

例1呈现的是两个量一次变化的问题情景,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相同,是已知现在的数量,要求原来的量。学生理解“倒回去”的方法,其实质就是从“现在回到原来”。例2的教学应扣住数量变化比较复杂时需要“有序整理”,已知现在要回到原来需要“反向推算”,给学生思考解决这类有着复杂变化的问题提供了操作的策略。通过例1、例2教学揭示倒推策略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与唤醒——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你们见过这个词语吗?什么叫策略呀?策略就是计策、计谋。策略可不是一般的办法,我们在解决简单的问题时需要策略吗?用一般的方法就可以了,那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就需要策略呢?比较难一点的,不过再难的问题也是由简单的问题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好不好?请看大屏幕:小红从家去上学,先向东走到大桥,再向东南走到桃园,再向东走到学校。放学回家时要想原路返回的话,你能说出小红回家时的路线吗?指名说。(我们可以用手比划一下)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小红上学时和放学时走的路线怎么样?反过来走其实就是倒过来想,倒过来想在数学上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倒推

二、归纳与推理——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

例1,现在有两杯果汁,哪杯多一些?一共有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现在怎么样了,要求原来甲乙两杯各有多少毫升?

师:别急,我们先来整理整理,原来的两杯果汁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原来 现在

甲 240毫升 200毫升

相机板书:

乙 160毫升 200毫升

谁来说说看,刚才我们是怎么样倒过来想的。(借助手势比划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倒过来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倒推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策略,我们在一年级、二年级时就已经运用过了(课件演示)。

2.出示小练习

问你们会倒推吗?你能先用箭头表示变化方向,再写上计算方法吗?试试看。学生做在作业纸上,指名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倒推的?并简单的检验一下。

3.教学例2

出示例2.默读题目,问:小明的邮票数发生了几次变化?怎么变的?又收集的在数学上怎么表示?送给小军的呢?还剩多少?你能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小明邮票的变化过程吗?试试看。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给出一定的评价。(有时数学就这么简单,几个数字几个符合就能把意思表示的很清楚)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么倒推的?

小结:刚才我们是先找到了来时的路,倒推的时候,按原来返回就很方便了。

4.对比、总结

刚才我们运用倒推的策略先解决了两杯果汁的问题,接着又解决了邮票的问题。为什么这两道题目都运用了倒推的策略呢?它们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三、对比练习——提高识别能力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运用了好几次倒推的策略了,你觉得倒推的策略好不好?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我这里有两道题,指名读题。

你会解答吗?试试看。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哪道题你用了倒推的策略,为什么第一题不用倒推?

小结:看来,倒推的策略也不是万能的,选择什么策略我们只能视具体问题而定。

四、回顾与总结——促进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小结:看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都是满满的。让我们带上这份满满的收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如果能够运用好策略的话,你一定能走向真正的数学自由王国!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逐步丰富和建构对“倒推”策略的理解和运用,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经历“倒推”策略形成过程的呢?

一、唤起学生生活体验,为建构策略模型奠定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课始,我创设了“小红从家去上学,先向东走到大桥,再向东南走到桃园,再向东走到学校”这个熟悉的情境,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路径意识,为学生建构倒推策略解题模型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完成从方法到策略的跨越

策略可不是一般的办法。教师出示例1学生迫于去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一句话:别急,我们先来整理整理,原来的两杯果汁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列式解答。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再次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顺序的,从而感悟到有条理的思考是很重要的。

在汇报交流中,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倒推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策略,但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出示例2后教师的追问,促进了学生对策略形成具体化,促进学生在反思中提高对策略的进一步理解。

在解决问题后,小结、归纳,从条件和问题上寻找共同点,对解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反思,概括可以用倒推策略解答的问题的共同特征,使学生认识到是如何运用倒推的策略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建立这类题的解题模型。

三、设计对比题,让学生体会倒推策略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