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孟母三迁文言文

孟母三迁文言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第1篇

在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度,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孟母三迁”“孟母断杼”的传说,一代一代地流传,流传成了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然而,只要身临其境,直面“孟母三迁”“孟母断杼”,传说便都活了起来,仿佛后世的我们就是年少的孟子,跟随在严厉、慈爱、循循善诱的孟母身后,感受和体味一位母亲的贤淑、明达和智慧、度量。

孟母教子,以俗人克敬的理解,一则“信”,说的话句句都得算数,即使随口说的一句话也不食言;二则“智”,在对待儿子成长的环境问题上,表现得极其理智,家宅先是靠近一片坟地,怕影响儿子学习进步,下决心迁了新居,不久又发现邻居为一屠夫,又担心影响儿子的心智发育,再迁一个地方,这一回她做了充分的考察,把家宅安排在一所学校旁,让儿子早早晚晚都能沐浴在一种求知的氛围中;三则“慧”,看到儿子读书不用心,不是打骂责罚,而是忍痛把织了一半的布割断,说明读书和织布一样,“累丝成寸,积寸成尺,如斯不已,遂成尺丈。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在母亲形象、鲜活、生动的教导下,孟子能不有所动心?他至此“旦夕勤学不息,遂成天下之名儒”。这是孟母所期望的,正是因为她的苦心教育,对孟子的成长产生了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这是孟子的大幸。如此聪慧之心,非孟母还有谁人?

“邹城县南有古祠,满地丰碑满碑诗”。这众多碑记诗文,都是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人物孟子敬立和题书的,多为颂扬之词,其中少不了赞美孟母的文辞。在这碑林诗海中,我想该有孟母自己的一块碑石的,我努力去寻找着,找得十分辛苦,最后讨教一位导游,才找到了那块元代敬立的“孟母墓碑”。这不免使人遗憾,那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封建社会里,以男权和夫教为建构的文化氛围里,果然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母亲,虽然伟大堪称“母教第一人”,却还是得存在于儿子的阴影中。

好在这块元代的“孟母墓碑”,让俗人克敬的心有了些许的安慰。千年的风雨剥蚀和“”的破坏,许多文字已辨认不清,伸出颤抖的手,小心地触摸着碑石,感觉那块碑石温热的脉跳,那是孟母传达给碑石的脉跳吗?是的,孟母不死,她智慧的心脏,像他智慧的儿子一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肌体,成了其中宝贵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永在,孟母的心跳永动。

一个偷卖拓片的小贩盯上了我,在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孟母墓碑后,他追上了我,向我展示了一帖基本清晰的孟母墓碑的拓文。小贩说:“先生是我多日看到最喜欢母教碑的人。我有拓文,便宜卖给你。”小贩的热情感染了俗人克敬,我接过他称作“母教文”的拓文,并深为他对孟母墓碑的这一叫法所认同。没问价钱,仿佛迟疑一会就可能被人抢走似的,欣欣然买了下来。

回到宾馆,再展碑文拓片辨识,有几段文字连贯起来了:“……偷惰于襁褓之中,养成于长大之后,习与性成,父师之训不能入,虽有美材,不得为良器……人知以教子,责之父师,不察于母教之尤也。知乳口之为恩,而不知训诲之为恩;知养畜之为慈,而不知礼法之为慈……”

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第2篇

妈妈我爱您!昨天无意间翻看作文书,发现一句古文: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问了妈妈这话是什么意思,于是妈妈和我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所,最后孟轲终于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听完妈妈讲的故事,我幼小的心灵深受震撼,不仅为孟子妈妈的伟大而震撼,也为我的妈妈而震撼……

我首先要说,我有一位对我而言伟大的妈妈,妈妈为了生下我,才解剖开肚子,留下疤痕。还曾记得妈妈为了让我学好书法,陪我一起去上课、还曾记得妈妈拿着尺板“逼”我练习书法、还曾记得她看我写字手指发酸时心疼的眼神……

我亲爱的妈妈,也许我以前真的是不理解你,不知道你做这些都是为我好,我在你面前偷懒、我惹你生气、我冲你发脾气,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眼泪打湿了枕巾,我现在所有的成绩都是来自你的教导。依稀记得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先生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妈妈,我现在知道“玉不琢不成器”,我不会再因为您的严厉而发脾气,不会再让您多操心。

如果上帝给我一个愿望,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健康、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我亲爱的妈妈……

内蒙古乌海乌达区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奋斗小学五年级:马速荣

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品德教育;模仿

家庭教育的问题自古就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到了家庭教育上,如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三大教育,而且,家庭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仅仅供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有重要的影响。《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父母把赚钱养家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将其彻底推给学校,并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认为给孩子更好的物质保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护,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又对孩子进行责罚,认为孩子辜负了父母的苦心。其实,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家庭教育,父母应当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提到环境教育,我们不得不提到“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如此成就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更多的是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更加伟大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现在都已成为佳话美谈。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爱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妨学习一下孟母的择邻而居,就是在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往往将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形成影响。因此,父母应时刻注意,要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中国的古语云:言传身教,为人父母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道德品行、行为习惯的风向标。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平时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通过阅读增加孩子的阅历,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

当代的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指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智,还要重德重能力,这就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品质。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国;鄂州;孟宗;孝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16

孟宗(218年―271年),三国时江夏人,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孟宗以孝著名,见于《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的故事记载。孟宗被举孝廉,在三国东吴官至司空,与古都鄂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本文以“孟宗视角”谈鄂州孝文化资源开发,期待对鄂州的文化产业及社会发展有所助益。

1三国名孝孟宗与鄂州的不解之缘

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原文记载:“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孟宗,晋代(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人有诗云“孟宗哭竹冬生笋是至诚至孝的感动”。

孝子孟宗与鄂州的缘分,可见于《二十五史》中《三国志》吴嗣主传对孟宗其人其事的记录。“吴录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作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日: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其读书夙夜不懈,肃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其母,母曰:但当勉之,何足泣也?据亦稍知之,除为监池司马。自能结网,手以捕鱼,作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寄我,非避嫌也。迁吴令,时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时物,来以寄母,常不先食。及闻母亡,犯禁委官,语在权传。特为减死一等,复使为官,盖优之也。楚国先贤传日: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累迁光禄勋,遂至公矣。

《三国志・吴书》记载:永安五年(262年)冬十月,光禄勋孟宗任右御史大夫。宝鼎三年(268年)二月右御史大夫孟仁为司空。建衡三年(271年)孟仁卒。孟仁即孟宗,前面已说过。《三国志・朱据传》曰:“赤乌九年(246年)(朱据)迁骠骑将军”,而孟宗“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那么孟宗任朱据军吏最早是赤乌九年(246年),也就是说,赤乌九年(246年)至永安五年(262年),孟宗在东吴先后任军吏、监池司马、吴令、典粮谷、豫章太守、光禄勋,永安五年(262年)至建衡三年(271年)任右御史大夫、司空。在今天的鄂州历史大事记中,也有这样一条:271年(吴建衡三年),吴监池司马孟宗卒。宗居武昌(今鄂州),事母至孝,民间流传‘孟宗哭竹冬生笋’故事。

由此可见,三国孝子孟宗不仅以孝闻天下,而且以清廉为官传播美名,他先后在东吴担任的官职有:骠骑将军朱据军吏、监池司马、吴令、典粮谷、豫章太守、光禄勋、御史大夫、司空,他安身立业、孝养母亲在吴国,与古城鄂州有着不解之缘。

2孟宗在东吴做官的孝廉传奇

少年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充满着浪漫的传奇色彩,成年后的孟宗因举孝廉在东吴为官,更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孝廉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孝廉方正》、《望江打虎》、《腌鱼沉池》、《庐墓三载》等,这些故事现在读来依然深受教育和感动。

孝廉方正:孟宗对母亲十分孝顺,对邻里乡亲也非常仁义,无论哪家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予以援助。吴帝派人到江夏一带选贤,当地百姓一致推荐仁心贤德的孟宗。选贤官将孟宗的孝贤事迹整理成文集《至孝贤能集》,举其为孝廉。吴帝阅后深受感动,当即朱笔一挥赐予孟宗“孝廉方正”几个大字的匾幅,悬挂于孟家大厅,以称赞孟宗的孝心贤德。

望江打虎:望江县是吴国的赋税重地,渔盐业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时任吴国监池司马的官员纷纷落马,其原因是个个经受不住财色的诱惑。那里的情况十分复杂,官商相互勾结,贪赃枉法,严重影响了国税的收入。孟宗奉吴帝圣命卧底外商告破了尘封多年的群体贪污受贿和偷税漏税要案。望江税案告破后,郡守与县令纷纷落马,而且绊出了朝中的某些大官儿,贪官污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制裁,树立了国威,也整顿了市场秩序。昔日那些倚仗权势欺行霸市、偷税漏税的商霸们见了孟宗绕道而行,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了。同时,孟宗通过深入调研,针对群体腐败存在的问题,向吴帝提出了一系列赋税管理的整改措施,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经过整治的望江鱼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孟宗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从此广为人知。

腌鱼沉池:孟宗担任监池司马期间,主管渔盐业。一养鱼户不忘孟宗亲自督导帮他挖荒地为鱼池的恩德,待渔投产时送来鲜鱼以表谢意,孟宗拒之不收。那养鱼人得知孟宗喜欢自己结网捕鱼,于是又变着法的请他到自家鱼池捕鱼。一天夜里,孟宗梦见母亲病了,口中念叨“宗儿,娘想吃你捕的鱼”,于是答应了那养鱼人的邀请,亲自捕鱼精心腌制后托人捎回给家中母亲,其母送还并书信责之:“儿啊,你身为监池司马,领了朝廷俸禄,却到私家鱼池捕鱼供娘食用,难道你不避嫌疑吗?你为官应该清正廉洁,应以你曾祖父为榜样,忠君爱民,为社稷、黎民尽职尽责才算是孟家好男儿”。孟宗看毕,深感愧疚,他遵照母亲教诲,把腌鱼沉入池中,并作文反省自己,立志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官。孟宗廉洁孝顺的言行也影响下了随从,官场上下风清气正。

庐墓三载:嘉和六年,孟宗的家乡传来噩耗,孟母病逝。孟宗突闻消息心急如焚,立即策马扬鞭,回家奔丧,母亲墓前一守就是三年。孟宗未经朝廷批准,擅离职守,回家办理丧事,使吴帝大为恼怒,按当时吴国律条应当斩首。但吴帝认为孟宗是吴国大孝子,影响较大,且为官清廉,屡建功勋,是难得的忠孝之臣,一时难以决断与处置,便诏令大臣,商议如何发落孟宗的意见。幸得大臣陆逊等鼎力相救,恳请吴帝看在孟宗至孝方有至忠的份上,免孟宗一死,后又诏其复出为官。建衡三年,孟宗病逝,众臣泣不成声,吴帝题字“吴孝子孟公仁墓”,为其立碑,这是三国孝子孟宗一生获得的最高殊荣。

3鄂州孝文化资源开发的“孟宗视角”

3.1廉政教育

孟宗孝顺父母,又在父母的教导下,廉洁从政,是廉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诗经》载:“率见召考,以孝以享”。孔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又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无父无母,是禽兽也。”《增文贤文》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所以鲁迅骂道:“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恶的人。”不孝的人难道会为国尽忠吗?还会为民尽力吗?故我国古代选才任贤中注重“孝廉”,重孝者也会警惕贪腐。孝为用人之方,也为察人之要。这样的用人举措,也为当代干部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故有不孝不能当官之说。“大孝之道是为廉和忠,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忠于职守,受贿去孝敬父母是假孝,因为得来的是不义之财,一失足成千古恨,让父母及祖上蒙羞,这是大不孝;如果为官清正廉洁,就不会担心进牢房,就可以长久地照顾父母,不让父母担心,不给父母丢脸,也不给组织丢脸,这就是大孝。”

3.2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国传统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的价值取向在于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统一。孟宗“哭竹生笋”是因孝心而现奇迹的超现实想象,正如《二十四孝》中的另一个故事,与“卧冰求鲤”的叙事艺术如出一辙:“晋代琅琊人王祥(官至大司农、司空、太尉),表字休征。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污蔑他,因此使他也失去了父爱。继母有次想吃新鲜活鲤鱼,当时适值天寒地冻,冰封河面。王祥却解开衣服趴在冰上寻找鲤鱼。冰面忽然自行融化了,两条鲤鱼跳了出来,王祥就逮了鱼回家供奉继母。”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虽然有点夸张和神化,但符合当时人们处于“科学概念盲”阶段的传播需求、接受心理和美好愿望,也使孟宗至诚至孝之举披上了一层浪漫的神话色彩,它倡导的孝需要纯净的诚和敬,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小孝持家、中孝立业、大孝报国”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评点《二十四孝》时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可见,今天我们以孝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键是去伪存真的弘扬孝文化。

孟母三迁文言文范文第5篇

1、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3、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4、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5、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6、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7、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8、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9、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10、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11、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12、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13、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14、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15、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16、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17、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18、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19、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20、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21、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22、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23、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24、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25、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26、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27、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8、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9、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30、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1、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32、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33、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34、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5、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36、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37、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38、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39、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40、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41、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42、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43、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44、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45、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46、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47、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48、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49、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50、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51、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52、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53、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54、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55、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56、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相关期刊更多

女子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