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梵高的坟茔

梵高的坟茔

梵高的坟茔范文第1篇

清明节传统祭品纸钱、“金元宝”、菊花、香烛等为清明传统祭品。

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

传统祭品鲜花

传统祭品鲜花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是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

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

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新潮祭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清明祭品也逐渐新潮化,出现了电子产品、奔驰宝马、小三等新花样。

IPhone

清明节纸苹果子产品;品牌:IPHONE4;尺寸:约1比1实物大小;材质:环保纸U环保胶……”虽然物品描述上标明了“电子产品”,但这并不是真的iPhone4,而是供祭祀用的纸扎iPhone4。

纸扎iPhone4由于制作精致程度不同,售价差别也较大,从7元到近400元价格不等,有的卖家配套销售“充电器、数据传输线、耳机”等配件,一家网店还打出了“让喜欢iphone4的亲友,在天堂也能享有苹果乐趣”的广告语。

小三

新潮祭品

新潮祭品品市场打着“与时俱进”的幌子推出纸扎帅哥、美女、“二奶”、“小三”这些五花八门的祭品,售价是大的20元一个,小的15元一个。

别墅、名车

一家店铺内,一栋纸扎的四层别墅分外显眼,中间赫然写着九泉别墅。老板张先生介绍,这是一幢现代“别墅”,家用设施、电器设备一应俱全,一楼大厅门口站着穿制服的保镖。

这套纸别墅小的100元,大的200元。

祭品中也有不少豪汽,如奔驰、宝马等。轿车费工,售价也高,一台宝马20多元。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梵高的坟茔范文第2篇

>> 梵高,天才的基督 梵高:天才的困境 梵高―生不逢时的天才画家 追逐梵高的色彩 梵高的画 伯纳乌的“梵高” “梵高奶奶”的故事 梵高的坟茔 永远的《梵高传》 谈梵高的色彩 无可替代的梵高 我眼中的梵高 最后的梵高(节选) 大芬村的“中国梵高” 表盘上的梵高 寻找中国的梵高 《亲爱的梵高》 梵高的卑微愿望 传承梵高的经典 梵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梵高,天才的基督 梵高,天才的基督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欧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尚德机构创始人) 几乎在同样年龄,他们的自我意识都觉醒了,他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生而为人的意义:耶稣是唤醒善,梵高是发现美。在30岁左右,梵高开始画画,他画了很多,《吃土豆的人》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基督,意为“受膏者”。源自犹太教的传统,犹太人会在先知、祭祀、君王加冕时将油涂抹在加冕者的头部,暗示该人是神选之人,蒙受神的荣光与灵,代表神在尘世行使职权,并替世人蒙受苦难和完成救赎。

我一直认为有三个人是基督,他们的人生都历经磨难,屈辱坎坷。甚至在同时代世人眼里,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屑、嘲笑和怜悯是他们活着的时候遇到最多的表情。他们不像、恺撒或拉斐尔,在世时就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和众人的膜拜对象,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依旧在坚持自己该坚持的,狂热自己该狂热的,偏执自己该偏执的。在他们死后的几百年,他们因自己的坚持、狂热和偏执,唤醒了人类世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耶稣,常人的基督;尼采,强者的基督;而梵高,天才的基督。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梵高

32岁之前的梵高是一个loser,事实上,他一生都是个loser。只不过这个时期,他也承认自己是个loser。梵高身材矮小形象猥琐,表情木讷又不善解人意。那个时候他还想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但失败了。他做过店员、商行的经纪人,被解雇若干次。他甚至想成为一个矿区的传教士,也被炒鱿鱼。他幻想过爱情,但爱情的失败来得比事业的失败更加惨不忍睹。他暗恋过房东的女儿,而那个女孩却认为他是个怪物。他追求过自己的表姐,表姐躲开他不见。他把手伸向煤油灯的火焰炙烤,但最终还是没有得逞。他和同居,但也因他的潦倒离他而去。这一切和耶稣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同样的颠簸流离,同样的和最卑贱的女子同居。神奇的是,也几乎在同样年龄,他们的自我意识都觉醒了,他们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生而为人的意义:耶稣是唤醒善,梵高是发现美。在30岁左右,梵高开始画画,他画了很多,《吃土豆的人》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这幅画中,我们能看到梵高还是被客观世界深深束缚。他虽然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但其构图用色还在很大程度上忠于真实世界。我们能看到梵高的压抑和控诉,我们能感受梵高的失望和挣扎,但是,又何必在意呢?一个在意世人的梵高还不是一个伟大的梵高。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内心的火熄灭,而是要让它不断燃烧。我可以不要上帝,但却不能没有我。”—梵高

32岁到35岁的梵高是快乐的。在这个时期,他找到了自己的宿命。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loser,他开始越来越不在意人类,而只在意自己。他去巴黎学习,去阿尔作画。虽然梵高一生都靠他成功的画商弟弟提奥的接济而勉强度日,但又如何呢?锦衣玉食和粗茶淡饭有何区别?功成名就和身败名裂有何差异?美女环绕和只身一人有何不同?此时的他,兴致勃勃用自己的想象和画笔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从来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世界,一个强烈冲突令人眩目的世界,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纯净得如孩童内心的世界,一个只因梵高才会存在的世界。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梵高,不然我们永远不知道构建美是一个可以和开创一个帝国一样相提并论的伟业。

面对这个时期的梵高的作品,我们能做的唯有停止呼吸,静静地感受,用我们的每一个毛孔。任何一句评论都是多余的,你也无法评论,因为你无法评论一个从不存在的东西,就如同粒子无法测量。

但无论如何,这个时候梵高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梵高了,一个从人蜕变成神的梵高,一个挣脱肉身和人类社会完全不受任何约束的梵高。天才本该如此,既然人类是众愚,那就凭意志和精神重新构建一个新宇宙。

“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

36岁的梵高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他在阿尔地区因行为怪异被当地的农民驱逐,但这不是他神经错乱的原因。他在一刻不停地构建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又和他生活的真实世界如此格格不入。他陷入了越来越巨大的分裂感之中,他分不清楚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幻的。他不知道自己停留在哪个时空之中。如同盗梦空间,你在几个维度的时空中不停切换,你的精神也被切成无数碎片。他用剃刀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只是想看看在那个时点的他是在真实世界还是在虚幻世界中。他开始精神失常,他去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但只要在他清醒的时候,他就疯狂作画。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深深地孤独,因为整个宇宙只有他与他作伴,但他偏执地还想留下更多,他深知一旦他离去了,后世一切对他的追随和模仿都是隔靴挠痒式的东施效颦。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向我们展示他构建的世界。

“我认为这是伟大人物必须要经历的一幕悲剧。”—梵高 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梵高,不然我们永远不知道构建美是一个可以和开创一个帝国一样相提并论的伟业。

37岁的梵高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很好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人生活在无比的黑暗、无比的寒冷、无比的孤独之中,你精神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记忆片断纷纷化作恶魔与怪物向你扑面而来,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你,也从来没有任何人在你身边。你的过去,是无穷;你的未来,也是无穷。它既是鲜艳生动的,又是阴晦压抑的,既是栩栩如生的,又是呆若木鸡的。没有问题也没有解答,没有世界也没有人类。在这样的时刻,你会如何选择。

梵高画了他人生最后一幅画《乌鸦群飞的麦田》,然后在这片麦田,用左轮手枪终结了这一切。

梵高的坟茔范文第3篇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4]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5]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6]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7]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8]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9]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10]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二)、清明节的春游活动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有学者认为清明节主要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此话不无道理。

有人会说,清明祭祀是肃穆或悲伤的,与轻松快活的春游岂不矛盾?其实这种想法是出于简单教条地看问题,也是不了解民众的精神与生活的表现。初唐统治者就曾基于类似看法,下令禁止寒食的扫墓共郊游,但是后来不得不解除这种禁令。清明时节祭祀能与游乐并行不悖,我认为有这样几条原因:第一,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的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一时光,人的这种冲动或要求是难以抑制的。第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在庄重的仪式之后纵情欢乐的节日文化传统,而清明节的源头之一上巳节正是一个这样的节日,何况魏晋之后上巳节就已演变为一个纯粹郊游宴饮的的节日。上巳节在郊野纵情游乐的传统必然在清明节俗中得到体现。第三,清明节的节期前后有十来天,祭祀可在一天内完成,其他时间可以纯做春游。第四,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甚至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所谓“红白喜事”。这样,祭奠正常寿终的亲人和祖先,就不是一件真正悲伤的事情,只是表达孝敬和思念之情,在完成一个郑重的仪式。一些女性的哭坟也是按礼法所为的仪式的一部分,或者是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仪式完成之后的游春就是自然的事情。所以,人们能普遍地将扫墓与春游结合起来。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了这种扫墓与郊游并行不悖的情形: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下面列举几项传统的春游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版权所有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除以上活动外,清明节的传统游戏还有踢球、斗鸡等。

(三)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11]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12]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13]

梵高的坟茔范文第4篇

茹欲立

茹欲立(1885~1972年)字卓亭,陕西三原人。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与陕西留日同学共创《夏声》杂志,力主民族民主革命。1911年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任军政府秘书长。1913年4月中华民国正式国会成立,任众议院议员。次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茹被迫东渡日本。1915年末,回国参加护国运动,其后曾任陕西督军府顾问。1919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参议。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茹为陕西省政府委员。1931年2月任国民政府首任审计部部长。1932年6月,发动对红军第四次“围剿”,命财政部拨付巨额“非常经费”。茹坚持1931年度总预算案,拒绝签字。于右任劝其核签,亦不从,并当即弃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副检察长等职。有《茹欲立书法集》行世。

1940年4月,茹欲立参加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对民意的行为十分不满,未听完的闭幕词就愤然退场,说:“既不让自由讨论,那么还开会干什么?”当即罢会离渝返陕。茹欲立为官清廉,从无私蓄,亦无府第,回陕后在三原北城租屋而居,以卖字养家糊口,生活甚为贫困,茹夫人常买生了虫子的面粉以图便宜,有时不得不买麸皮充饥,以至于子侄辍学谋生。就是在这种困窘的境况之下,国民政府任命他为晋陕监察区监察使,陕西省政府聘他做顾问,茹均一口拒绝。是故,章士钊以“竹林七贤”中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嵇康喻之。

茹欲立方正刚直的秉性与魏碑的骨健神峻相契合,故他对魏碑情有独钟,于《龙门二十品》《郑文公》《张猛龙》《爨(cu白n)龙颜》等碑刻墓志心摹手追,澡得魏碑精髓。同时参以欧楷,浑涵以卓荦学养,形成了端严秀拔、敦厚劲健的风貌。代表作有《于母房氏墓志铭》《朱佛光先生墓志铭》等。这些墓志数百字的铭文,结体谨严,点画精到,气息渊雅,从始至终无一懈笔。茹欲立之篆出于金文、石鼓,参以邓石如、吴大潋,遒劲圆润,格调高古。隶取于汉碑,结体宽博舒展,神韵生动。其行书以碑化帖,于魏晋风韵得之于心源,尤其信札、诗稿,笔随心转,道秀自然,天籁毕现。其章草取法皇象、索靖,杂以《流沙简》《居延简》,字势清逸。茹欲立学识宏富,长于诗文,精于金石之学,曾对宋赵明诚《金石录》中所著录的碑版多有考订。所得碑帖大都临写数十百遍。茹欲立之书以骨力胜,与其气节文章相表里,坚质浩气见于笔墨间。多年以后,84岁的沙孟海赞茹欲立日:“真力弥漫,韵馥葩奇,备体态于笔下,钟灵秀于关西;幸流风之未沫,示后学以荃蹄。”沈鹏亦赞曰:“魏晋典型辛亥风,三原不独有于公;艺林两岸争春日,无废茹翁八法功。”

1958年,茹欲立数次向中共中央反映庄稼遍地无人收获、大炼钢铁劳民伤财等实情,在1960年遭批判。“”期间,又遭迫害,但他处之泰然,仍以伏案习字为日课,孜孜于书法、金石之学。1971年,年已88岁的茹欲立被召参加所谓的“民主人士学习班”,受到重点批判。其间,茹患喉癌,衰弱之躯已难提笔,仍置碑帖于床头,随手翻阅,有所得则欣欣然。1972年,逝于西安。

张寒杉

张寒杉(1880~1969年)名靖,字寒杉,亦作寒衫,陕西成阳人。1905年留学日本,入旱稻田大学学习法政,经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受孙中山委托,前往南洋向华侨宣传革命纲领,并为革命募捐筹款。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蔡锷麾下讨袁。1917年到广州入孙中山大元帅府所属的大理院任推事兼审判庭庭长。官场积弊日久,贪污成风,张不愿同流合污,愤然退出政界。1929年后,历任上海公学、贵州法政学校、上海大夏大学等校教授。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大学关闭,后受杨虎城之邀归陕,任杨秘书。1934年,与寇遐、党晴梵等筹组创建“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历史文物研究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参事、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暨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碧澄楼史界拾遗录》《篆隶形影》《张靖墨迹》《张寒杉草书千字文》等。

张寒杉博通史地、金石、诗文,治学严谨,书画造诣精深。他德高望重,为人谦和,接引后昆,有教无类,被誉为“长安宗师”,是对陕西书画创作影响较大的人物。

张寒杉于书之五体,无一不精。其楷书以北魏为根基,含以隶意。而隶书多含篆意,用笔浑朴,结体疏密相间,古拙醇厚,深得汉魏六朝遗韵。惜其墨迹甚少,鲜为世人所知。于篆书,张寒杉早年遍临《峄山》《琅琊》等刻石,后又将大篆融于小篆之中,用笔方圆兼施,以方笔为主,起笔、收笔全用方笔,运笔中、侧锋并施,笔画转折处凝重有力,如弯钢筋;在结体上,将一些字在写法上变圆为方,将一些字的左、右部升高或降低,疏密相间,参差错落,打破了小篆常态的对称与均衡,写得生动活泼,仪态万方,对陕西篆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晚年作篆参以汉《祀三公山碑》《开母庙石阙铭》以及《石门铭》笔意,字形由圆趋方,笔画由圆转趋直,横画两端上翘,于险中求稳,用笔多用侧锋,老笔披纷,率真稚拙,一派天趣。张寒杉一生勾摹临写从汉至明清的历代草书法帖数百册,可见其用力之勤、浸淫之深。其草书以章草为根基,出之以篆籀汉碑,参以北魏,融以黄道周、宋克、张瑞图,广采博涉,自成一家。他的草书开合有致,俯仰生姿,用笔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形成了拗曲争折、浑朴奇崛的风貌,在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王世镗的章草之外独张一帜。

张寒杉早年为革命奔走南洋,曾在蔡锷麾下讨袁,历经血雨腥风,因此在其草书中可以品味到他的血性与骨气。他曾跟随山东聊城杨以增学书习画,与陈师曾、张大千等过从甚密,精文史、金石之学。他开阔的眼界、渊博精深的学问凝聚于草书,故又令观者可以领略到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与浓厚的书卷气息。张寒杉的小写意花卉全部是以简洁、明快的书法用笔写出来的,不论是勾勒的长短、线条的粗细,还是皴、擦、点、染,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其深厚的书法功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寒杉用墨用 色极其讲究,同时用几种不同的上好油烟墨来研磨,以发挥不同墨的优点,因此他的画墨色华滋,层次丰富;设色一反传统绘画的淡雅,吸取民间绘画强烈的对比色彩,画面生机盎然,沉静雅丽。在构图上,繁而不塞,简而不空,新意迭出。晚年喜画梅,号梅影万树庵主人。他一反传统画梅的孤寂清冷、孤芳自赏而为迎风挺立、欣欣向荣。小写意花卉笔墨简约高爽,意境清新,是对生命的礼赞,亦是其襟怀、人格的写照。

“”中,寒杉老人备受折磨,所藏书画、书籍、手稿被焚烧殆尽。1969年元月14日,90岁的寒杉老人从容服药自杀,谢世后面色平静,如入梦乡……

寇遐

寇遐(1884~1953年)字胜孚,号玄疵,陕西蒲城人。1906年考入陕西师范学堂,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推为师范学堂总代表和西安学生代表,大闹“蒲案”。1909年毕业后,同尚镇圭一起领导了东府各县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发动“白水起义”。辛亥西安起叉成功后,1912年当选为陕西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3年又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复辟而奔走各地,积极参加护国运动。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他坚决反对,后南下广州,参加了孙中山主持的国会非常会议。1923年,拒绝参加曹锟贿选,再次南下投奔孙中山。1924年10月参加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的北京,12月出任临时执政府农商部总长。1931年杨虎城主陕,寇应邀从北京回陕任省政府委员。1933年组织创建“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任会长,编辑出版《西京金石书画集》。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有《寇遐遗墨》行世。

1933年,寇遐建议杨虎城创办《秦风周报》(后改名为《秦风日报》),寇遐任董事长,并题写了报头与报社牌匾。同年,寇遐与张寒杉、党晴梵等发起成立了“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寇遐任会长。这是陕西成立较早、影响最大的书画社团,组织完备,活动频繁,举办展览,出版会刊,以组织形式直接推动了陕西书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对陕西的书画事业影响深远。

寇遐的楷书初习颜真卿、欧阳询,尤喜李北海,后又浸淫北碑,取法《张猛龙》《张黑女》等。行、草从二王人手,临习《圣教序》《兴福寺半截碑》等。晚年作篆,每见行草意趣。于隶则广为涉猎,尤对《张迁》《石门颂》《衡方》《娄寿》《夏承》用功最勤。1932年,79岁的宋伯鲁看了寇遐所临《孔宙碑》,极为赞赏,跋之日:“考前人中临摹缩本上石者唯万氏、钱氏两家耳。万氏百研所镌,骨力苍劲,钱氏所临,风姿秀丽。兼之者其吾玄疵先生乎!”取精用宏,厚积薄发。寇遐晚年自开门径,肆意挥洒,俱成佳构。其隶书点画劲健厚重,结体坚实宽博,于平稳端严中寓灵秀飞动。寇遐肆力榜书,所写隶书大字,笔挟元气,力可扛鼎,苍茫飞动,气势磅礴。其人以天下为心,故其书气象正大,令人如对山岳。其行书熔二王、汉隶、魏碑、李北海于一炉,时见章草笔意,风骨嶙峋。结体以险求稳,拙中寓巧。用笔方圆兼备,藏露互见,意气飞扬。其人神怡情畅,故其书气脉畅达、笔致多姿,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激情的张扬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魅力。

寇遐生性刚猛,善言辩,慷慨好义,不畏权势。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时,寇应邀回陕,任省政府委员。其时,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大发私财,寇遐深恶痛绝,向杨虎城多次提出要严加惩处,树敌不少。有一次在谈到为修马路给老百姓胡摊乱派时,同十七路军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争执起来,寇遐一气之下竟用茶碗向冯劈面砸去,冯险些受伤。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欣赏寇遐之书,即如面对其人,勃勃英气扑面而来。

1953年9月,寇遐因心脏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0岁。在去世的前一两天,这位辛亥革命老人仍然在临帖、作书。书法,似一条不断的线,贯穿了他英风烈气的一生。党晴梵

党晴梵(1885~1966年)名活,字晴梵,号待庐,陕西合阳人。1906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加入同盟会。1908年参与安庆起义,事败后回上海与李季直创办《民声报》。曾与井勿幕赴香港参加孙中山召集的各省代表会议。1910年受黄兴之命,在上海发刊《克复学报》,同年毕业回陕,先后执教于西北大学、陕西省立第二师范等校,从事反清革命活动。革命军兴,佐张钫于潼关。共和告成,任秦陇复汉军东路大都督府参谋。1915年创办合阳县立中学。1916年5月,加入护国军“逐陆讨袁”。1918年,任靖国军总部秘书长、第一路军郭坚部参谋长兼风翔城防司令,创办《捷音报》。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秘书长。1953年与寇退、张寒杉等发起成立“西京金石书画学会”。1957年与徐炳昶、张鹏一等创建西北史地学会。1944年至1945年任合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因抨击时政、揭露官场营私舞弊而遭当局迫害,其母坟茔也被特务捣毁。1948年冬,林伯渠、王震派人秘密护送党晴梵绕道山西,北上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政协陕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华云杂记》《先秦思想史论略》《宋儒学案补编》《关学学案》《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大纲》《西路军战记》《古文字学》《晴梵诗稿》等。

党晴梵于1926年所著《论书》是一部前所未有的论书绝句诗集,从文字起源到清代书道中兴,对历代碑帖、刻石、墨迹及名家的书法特征予以评注,阐微识著,兼论笔法、鉴赏等,集书法史之大成。

梵高的坟茔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 能力培养 德育教育

一、明确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但决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技术培训,前者是基于大量基础学科学习的,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办学宗旨的体现,而后者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高职教育若等同于专业技术培训,那就无法显示自己的优势、特色,无法经受住时间和社会的考验,最终必将在形形的培训学校“合击”之下失去立足之地。语文学习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它的功能是隐性的、间接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日后就业产生积极功能。目前高职院校所开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帮助修课同学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对语文“乐之”“好之”,语文学习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

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挖掘、分析,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和写,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忽视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和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需要这样一事实。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目前状况,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力开展实践课教学,让学生进入独立的言语活动实践中去,使其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师通过精心策划,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和被控制,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地说,可作以下改进:

1. 教师可采用专题的形式。如今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而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地教学是较为可取的。如我在上范曾的《梵高的坟茔》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查找范曾、徐文长和梵高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将这三位绘画大师联系在一起,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出身、不同社会背景和环境下,人和人之间相同的和迥然不同的命运。从而体现了作者的愤激、直率的文风和真实的个性及对艺术的的热爱和感悟之情。

2. 适当增加文学欣赏课。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及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新问题,要肯定那些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同学,然后带领全班一起去分析,共同感受,理解文中的美的意蕴,从而使学生内心世界充实、丰富、健康。平时教师还要非凡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引入课堂。

3. 开拓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贴近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心得到语文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从而变枯燥单一的口头分析为生动活泼的双边活动。

4. “语”“文”并重,加强口头表达练习。重视作品欣赏、不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抓朗读、概述、复述练习,开展诸于读书报告、即兴说话、口头作文等活动,让学生能自然地交流,得体地推销自己,下笔能成文,出口也能成章。

三、紧扣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实用性。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高职语文应该是高职生们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他们现在学习,将来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因此,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来看,高职语文应该具备其独特的功能。应该和普通语文不同,高职语文的独特性的应该表现为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实用、实践以及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性质,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上来,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征,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例如我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上语文课时,就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熟悉销售产品之前先要销售自己。在教学中,我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现场表演和表现,不停地变换自己角色,以适应不同情景。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元钱换购”作业,发动营销专业学生将自己的旧杂志收集起来,在食堂门口换购,别的专业同学可以拿自己的杂志交换,也可以花一元钱买。结果,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到各个寝室进行宣传和发动,收集了许多杂志,进行了交换和购买。活动结束进行总结,同学们熟悉到,人们往往首先接受销售员,然后才接受产品,因些,销售自己十分重要。同时认为通过自身努力被别人肯定、尊重、信任、接受的过程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喜好和信心。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目前我们高职语文使用的教材中,有着不少风流蕴籍、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负载了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堪称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蓝本。它从多方面表现了世界之美、人生之美、语言之美。若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能在思想上给学生启迪,在感情上给学生熏陶,在审美上给学生以愉悦,给学生精神世界以多方面的、深刻而细腻的营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在语文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强人生观,让学生从文学中去感悟文学思想的内涵,让这种内涵潜移默化地、又非常感官地、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所以,探索人生的话题,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当然,在语文教育中和学生探索人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熟悉,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灌输的每一种思想负责,而且这个责任是非常大的,不是影响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群学生的思想熟悉。因此,假如我们要想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语文的德育教育功能,就必须先对自己有关文学思想、文学内涵思想进行净化,发掘每一堂人生课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的德育渗透就无从谈起。当学生熟悉到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他们树立良好人生观的科目的时候,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生教育功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将大大超越单纯的字词句的认知,而且,在人生理解的过程中,对语文的熟悉也更深入、更透彻。

五、结束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的高职语文课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近几年就业的高职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日常工作中,一些技术层面上的东西相对比较好的把握,同一工作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是文化(包括文学素养在内)方面“软实力”较突出者。高职语文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软实力”为已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雪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鸡西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南航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