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百条裙子简介

一百条裙子简介

一百条裙子简介

一百条裙子简介范文第1篇

上班族女生怎么搭配好看2、中长款半身裙+时尚雪纺衫。半身裙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具有质感的纯色调半身裙,比如刚到膝盖处的A字型半身裙,这种裙子比较时髦,年龄稍年轻的女性可以很好的撑起这种裙子的场面来,婉约而有气质。过膝的中长款半身裙适合年龄稍大的女性,这种一步裙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端庄大气,可以极好的彰显女性成熟稳重的形象,如果再加上一点不规则设计的元素,更多了一丝灵动美,还可以简洁了避免了老气,很有小心思的设计方式,值得推荐。有气质的裙子,还少不了上衣的衬托,你可以选择一款心爱的雪纺衫与半身裙搭配,最好的雪纺衫当属纯色调的,好搭配还有质感。

上班族女生怎么搭配好看3、针织半身长裙+圆领针织衫。针织裙搭配针织衫对于上班族来说不愧是一种有质感的穿搭风格,针织类的衣服从外表来看质感效果是很棒的,穿起来来很舒适。虽然针织裙虽然没有纱裙的飘逸,但是针织裙能给人一种低调的奢华美,再与修身的针织衫搭配在一起,气质女神完美呈现。

上班族女生怎么搭配好看4、黑色修身小脚裤+简约版衬衣。黑色的小脚裤具有极好的修身效果,对于身材稍丰腴的女性来说可以选择黑色小脚裤,九分长的最完美,露出的脚裸更具魅力,这样的裤子搭配更离不开一款让你气质显著提升的高跟鞋,黑色细跟尖头高跟鞋是最完美的,可以极好的与长筒裤搭配在一起,再穿上一款极简的衬衣,简约时尚女神范就完美打造出来了。

上班族女生怎么搭配好看5、宽松休闲裤+个性衬衫。对于上班族的女人来说,休闲风的穿搭也是没问题的,只要不过分休闲、穿搭出格,彰显个性的休闲风可以轻松驾驭。休闲裤要突出宽松特点,裤子的颜色避免鲜艳色就可以很好的搭配上衣,比如黑色休闲裤可以很好与条纹衬衫搭配,整体黑白相间极具温情女人味。白色休闲裤搭配深湖蓝色衬衫,可以极好的彰显个性,整体色彩搭配看上去也极具魅力,还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让人捉摸不透。

上班族女生怎么搭配好看6、长款百褶裙+贴身打底衫。百褶裙不是时髦女人的专属,特别是长款百褶裙,这种裙子对于上班族的女性来说可以轻松驾驭。鉴于上班的女性年龄的原因,一般都是轻熟女路线,素质较高,纯色调的百褶裙是首选,驼色的百褶裙套装,温婉贤淑又大气。质感灰百褶裙可以与黑色打底衫完美搭配,给人的感觉宛如一个活灵活现精灵女人,非常讨人喜欢。

一百条裙子简介范文第2篇

从这件锡绣的工艺来看,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需要做至少两三年才能完工。考虑到这件衣服年代久远,当时的绣娘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不可能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来刺绣,这件衣服,至少做了五年左右。

这件绣衣全用方形结构来完成,袖子很短,除了衣领流苏悬挂的锡条之外,全身都是一体化的花纹,显得尤其的庄重和大气。整件衣服的锡绣以极度抽象的几何形状组成错落有致的图形,犹如一部无字天书,讲述着这个家族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和我们平常见到的以直线条的锡片构图的思路不一样,这件衣服的锡绣图案完全是用细小的锡片拼成圆点,每个圆点都是标准的12块锡片,非常工整。陈冶说,这种以点连线的方式,很少见到,极其珍贵,一般来说,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精力和经济条件来做这么一件精致的锡绣衣服,而且这件衣服肯定是在重大的节日才可以穿出来的盛装。

难能可贵的是,这件衣服还配有一条黑色的百褶裙,式样是标准的苗家式样。这条百褶短裙层层叠叠,至少要花两三丈布才能够完工。在短裙的下摆,也按照衣服的纹饰缝了一排锡绣,与衣服上的花纹遥相呼应,使衣服和裙子完全同气连枝,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收藏者: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锦驿民族乡村俱乐部

地点:黔东南州丹寨县

藏品介绍:锡绣的传承人龙女三九说过,锡绣的绣工非常麻烦,要做一整件锡绣相当费时费力。但是我们就在这里看见了一件,灯光之下银光闪闪,整齐规整,图案清新,以小圆圈组成大方块,实属锡绣中的精品。

这件衣服的绣法,简直可以用返璞归真来形容,清一色的平绣,没有其他花哨的架势,没有其他繁复的技法,却能够让人一眼看出绣娘的技法精妙之处。仿佛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面的“独孤九剑”一样,虽然出招平淡无奇,却能够收到极好的效果。

陈冶介绍说,这件衣服是从丹寨的一个大户人家手里收来的,它的主人应该是这家人的千金。并且从衣服的尺寸上来看,这位千金身材娇小玲珑,腰极细,颇有“窈窕淑女”的风范。仅凭这件衣服,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位千金在自己的闺阁和庭院之中轻移莲步、款款而行的曼妙身姿。

这件绣衣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衣服的前襟上绣满了繁花枝叶,每朵花之间的衔接都浑然天成,数十朵花互相重叠,却丝毫看不出来任何杂乱。衣服下摆装饰的是鲜亮的黄色碎花纹,和前襟的大片红花相得益彰。在衣袖的处理上,绣娘的设计也极富想象力和视觉美感,以红、黄、黑、白四色横条纹间隔,再配上一段清清爽爽的绸缎,让整件衣服显得轻重有别、主次分明。

尽管这件衣服用的刺绣方法是平绣,但是绣娘在处理丝线的时候却花了很大的心思。一般用于刺绣的丝线,都是40根左右的蚕丝织成,但是这位绣娘在制线的时候,明显采用了破线绣的手法,将丝线分成了几股来刺绣,这才能够表现绣衣繁复的图案和明亮的色彩。

收藏者: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锦驿民族乡村俱乐部

一百条裙子简介范文第3篇

一、激发兴趣,引导“我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导读的目的就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不但要在学习的层面上得到体现,而且要在心理的层面上得到体现。通俗地讲,就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

1.精选读本,以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一百条裙子》的导读,我以谈话开始,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我这样问学生:“你拥有多少条裙子呢?”学生有的回答说两条,有的回答说三条。教师接着说:“有一个小女孩说她拥有一百条裙子,你相信吗?”学生听后感觉不可思议,因为他们以为一个女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的裙子,误以为文中讲的是真正的裙子。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活,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阅读兴趣。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对直观的形象的动画有浓厚的兴趣。如《春光灿烂猪八戒》,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会觉得猪八戒很有意思。这时我们就可告诉他们,吴承恩的《西游记》可是精彩多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推荐孩子阅读《西游记》(儿童版)。现在许多的电视剧都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对孩子的人生观、是非观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精彩情节都在书里,大家要慢慢去品读,才能读出作品的真味。

二、精彩切入,引导学生读什么

根据作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从“故事情节”方面切入。对孩子最有吸引力的是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精彩的故事情节,以故事情节贯穿人生,如百家讲坛一样,以故事说情节。比如《一百条裙子》的导读,我选择了这样几个情节:“旺达因为什么而被人讥笑”、“旺达为什么要转学”和“旺达怎样令人刮目相看”。通过我的入场讲述,学生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旺达的形象有所体会,从而产生对其敬佩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主导下,阅读作品也就兴趣盎然了。

2.从“人物形象”切入。许多作品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从“人物形象”切入,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紧紧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曹文轩的《草房子》中,主要人物有:桑桑、秃鹤、杜小康等,他们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导读开始时,我先讲述桑桑的故事:他把家里橱柜的腿锯掉了,做成鸽子笼,妈妈气得浑身发抖。还用家里的蚊帐去捕鱼。夏天最热的时候,却还穿着棉袄,因为他一直纳闷,冰棍包裹在棉被里面为何不会融化,也许衣服穿得越厚里面越冷。有一次,他把父亲的荣誉证书拆了,装订书本,要知道,那可是父亲最珍贵的东西。讲着这些小故事的时候,学生脸上洋溢微笑,一种迫不及待阅读的欲望产生了。然后我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调皮的孩子是谁呢?他还做了哪些事情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出示名著――《草房子》,学生因为有了阅读期待,因而很快就进入了作品的情境。

3.从“作品语言”切入。“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经过语言这一通道,学生找到了进入作品的途径,在语境中口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领悟作品情感。不同作家其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导读时,可以以特色语言、精彩语言作为切入点,“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片断,引领学生感知作品语言的魅力,也可以师生之间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在朗读中进入作品的语言境界。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是“诗一般的语言”,教师可以选择作品中“诗一般”的片段,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孩子走进“油麻地”,走进“草房子”,走进杜小康的孤独之旅。

三、渗透方法,引领学生“怎样读”

名著导读课仅仅局限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去阅读名著,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讲述和大声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导读。“讲述”是用精彩的叙述性语言把章节内容经过概括后生动地讲给孩子听,而“大声读”则是有选择地把精彩片段念给孩子听,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既了解内容情节,又对语言风格等有所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封面。如《一百条裙子》,在指导孩子看封面图时,让学生了解小女孩住在荒凉的山坡上的一座简陋的房子里,感受到小女孩的孤单和贫穷。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一些疑问:这样贫穷的女孩为什么会有一百条裙子呢?这一百条裙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疑问,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2.自主阅读。教师适当地选择几个精彩的章节,让孩子自主阅读,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要避免像“交流课”那样把主旨内涵都提炼出来,限制学生多元理解与个性化阅读。不应要求学生像语文阅读课那样,有深刻的感悟;因为儿童文学是以快乐感动孩子的,只要心有所动,情感就会自然所至。

一百条裙子简介范文第4篇

一、傣族

傣族有分旱傣、水傣、花腰傣,它们虽然同属一个民族,但由于它们居住地、生活环境等的不同使得它们的服装也有所不同。水傣近水,浴水而居,早傣居于山坡之下,而花腰傣集居于山里。所以它们的服饰特点有居山里者裙略短,便于攀登;居平地者裙略长,踏草行垅;居水边者衣简洁,适于洗浴。

在傣族的女式服装中,要数水傣最简洁、华丽、秀美,其穿着后显得身材修长、婀娜多姿。上衣多为长袖或短袖薄衣,通常是无领,衣长仅及腰,有对襟与侧竖襟等款式,颜色多为白、浅粉红、黄和素花等色彩明亮的鲜花。其下身为裙,裙长及足,是一种简洁洒脱的筒裙,裙色与上衣一样形成套装式,或较上衣色深,多花且艳丽,其面料图案一般是以孔雀和花为主的朵花、缠枝花。头上盘髻插鲜花、梳子等头饰,腰系银带,脚下著屐或赤脚,普遍戴耳环与手镯。如外出劳动总要戴一顶尖顶大头笠。如赶庙会或游玩则手持一把美丽的小竹伞,身挎长带背包,愈加彰显出其秀美窈窕之姿。旱傣女式装束与水傣有相似之处,如上衣及腰、下身为及足筒裙,但布料不如水傣轻薄,颜色不如水傣鲜艳明亮,穿着后的效果显得粗糙中不见秀气,简洁中不见精美。花腰傣女式装束与旱傣、水傣有所不同。其身穿嵌银珠的小褂,外套一件镶边的超短上衣,充分展示出腰饰的美,头带笠帽,下穿短裙,小腿部绑带,便于上山行走。

傣族不仅由于它的服饰奇异、鲜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它的傣锦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傣锦一般以白经,红、黑纬纱织花,常见平行二方连续,纹样以狮、象、马、孔雀为主,这是因为傣族所居住的西双版纳有“孔雀之乡”、“白象的乐园”之誉。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性情温和的孔雀是美丽、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威武雄壮、神圣不可侵犯的大象则是傣族人民自豪感和民族尊严的象征。

二、爱尼族

爱尼族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他们喜欢穿青色或淡黑色的衣服。男人穿大而短的大面襟外衣和大裤腰、大裤脚的裤子,外衣的面襟从右边拉过来盖住整个前胸,扣于左侧,形状有些近似于古时的衫子,只是比衫子短。上衣的扣子多是银泡或铝泡,面襟的边沿常用银片或铝片作饰物,大裤脚的裤子在胯前打折,用绳索系于腰间,成年男人习惯包黑头巾,这种传统的装束使成年爱尼男人看起来显得壮实、强悍。

爱尼女子以服饰华丽而著称。她们着深蓝色长袖上衣,上衣对襟、开领很低或不系扣,衣长仅过腰,前襟开领处显露出红色的胸衣,下身着深蓝色短裙,一般在膝盖以上,系绳极松,臀部的上方往往在外,小腿部再以同色布做成裹脚――克绑,头帕和鞋也均为深蓝色,从上至下构成一个沉稳的基调。爱尼女子极爱打扮,装饰遍及全身。从质料上看,有大量的银质、玻璃质、木质、彩线和花布等;从形式上看,有圆形片状、珠状、泡状;从图形上看,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从颜色上看,有大红、朱红、深绿、草绿、天蓝、孔雀蓝、赭石、枯黄、淡黄以及玫瑰、黑白、金银等色。

爱尼女子的上衣缝着各种颜色的彩条,尤其集中在肩、袖部,重叠的彩条之中夹杂有精致的彩绣,衣服上以银圆花形片状饰品作为胸前的重要装饰,有的以四个并列排在前襟两边,也有的缀上密密的、成行的银泡,以突出菱形银饰。上衣下摆为彩绘图案式长垂彩穗,有些短裙呈百褶形,上以数行彩珠夹彩绣作为装饰,项间还有多重珠链,腋窝的衣服上一边吊着一条长长的彩缨,腰带结于前方,双头垂下,带上亦为彩色布条、绣花并珠穗,裹腿布上绣着花,层层装饰,宽细变化巧妙,做工细致、精巧。

爱尼族帽子的形状依年龄而异。在孩子时期,男女都戴圆形的青巾小帽,至三岁时帽子才开始显出男女区别来,男孩儿戴的帽子前端有一条丝绒绣的花纹,女孩儿的帽子则镶着一条白边和绿条,并且装饰上彩色的帽缨。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儿的帽子上逐渐出现了银饰品。进入青年期以后,便改戴一种特制的竹圈帽,女青年戴的这种帽子装有一个圈住脑壳的竹圈子,后脑勺上装有一个约15厘米长的圆竹筒。这种帽子用黑布衬里,18颗圆形银珠子分别装在前额两边的圆圈上,帽子上缀有许多珠串子,帽绳从耳后拉至下额栓在脖前,帽绳打结的地方吊着一串长长的彩缨或各色珠子穿成的花串儿。这种服饰一直保持到壮年,当进入老年以后,才去掉帽子后端的圆筒。衣服和帽子上的饰品也渐渐减少甚至完全去掉,就穿一身毫无饰品的黑色衣裙。爱尼人还有着染齿的习俗,不论男女每当进入青春时期时便开始染齿、染牙,这是爱尼族每人必做的一件事,也是他们眼中美丽的象征。

三、基诺族

基诺族是―个强悍、勤劳的民族。基诺族女子服饰的上衣极短,多为深色衣服。衣服的绝大部分都用彩色布条镶缝成横条图案,袖子缝彩条与花斑布,以至于几乎找不到衣服的本来面料。上衣衣领为竖直领型,不系扣时,露出里面的绣花兜兜。下身为宽缘边加缝补花的前开合筒裙,裙很短,仅及膝下,小腿打裹或不裹,着草鞋或赤脚。除了遍身横条间色图案外,基诺族最有特色的就是帽子,帽子颇似口袋少缝了一边而罩在头上,竖起一尖而下边加披布是很典型的一种尖顶帽式。

男子服装基本同于邻近地区的式样,包头、对襟上衣、黑衣裤、裹腿、草鞋或赤脚,较有特色的是多着横条衣,裹腿上喜饰太阳纹,上衣较短,特别是前襟短的特点与该族女子服装相同。另外,包头上的标志以示婚否,未婚男子包头巾上缀彩色绒线球,凡去掉绒球者,表明已成婚,即无资格再去谈情说爱。基诺族男子讲究耳饰,常用橙色布朵花和闪着绿光的白木虫壳簇在耳旁,男子与女子的挎包均喜用宽约半尺有余的背带,并垂穗绣花。

四、布朗族

布朗族穿戴简朴,不论男女都喜欢穿青色或黑色衣服。男子上穿对襟无领短衣,下穿宽裤脚长裤。男人普遍使用包头巾,腰中系有腰带。女子服装样式受傣族影响很大,亦为窄袖紧腰上衣,筒式花裙,但不同的是挽发于头顶,头裹黑头巾,上衣衣长至腰,较傣衣略长,对襟或两襟相掩,下身穿长简裙,裙子一般都有花纹图案镶成的脚边,头巾上有银链、银铃等饰件夹红绒线花,耳垂上也要有银圆片上夹红绒花。另外,项链、手镯、背包等处也常以金属饰件与红绒花共同作为装饰,并且布朗族女子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爱用红颜料涂抹双颊。布朗族人脚下穿草鞋或赤脚,男女也都染齿,视染齿为美丽的象征。

一百条裙子简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饰词汇;衣冠之邦;服饰文化;汉字意蕴

服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也是一种文化文明的载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服饰不仅可以遮体避寒,更蕴含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被誉为“衣冠之邦”,服饰源远流长,先民们不但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服饰,还延伸出很多服饰词汇。这些词汇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风俗、社会生活的意蕴,丰富了汉语语汇。

一、关于衣

《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在现代汉语是衣服、衣裳之意。

(一)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白衣”:古代普通百姓都穿白色衣服,《史记·儒林列传序》记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紛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后来代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朱衣”:古代绯色的公服,亦指穿这种公服的职位。后来指代官员。常常看到的含有“朱衣”的词语有:“朱衣使者、朱衣郎、朱衣官、朱衣吏”等。

“紫衣”: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穿紫色服装。唐朝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三品以上穿紫色。南北朝以后,紫衣成为高官官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后借指高官。

“青衣”:原为帝王、后妃的春服。《礼记》:“(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蔡邕的《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后代指戏曲中的一类旦角,多穿青色褶子,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或中年妇女。老舍的《四世同堂》:“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緇衣”:指僧尼的服装,后引申指佛教或僧人。唐代刘商《题禅居废寺》:“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清带方文《庐山诗》之一:“欧公辟浮屠,晚乃好緇衣。”

“绣衣”: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为贵者所服。今天多指饰以刺绣的衣服。在古代穿绣衣,表示受君王尊宠。《南史·崔祖思传》:“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折米见诮。”元代萨都剌《鹦鹉曲》:“双成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高将军。”常见的还有“绣衣直指”、“绣衣御史”、“绣衣使者”、“绣衣执法”等。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故有“铁衣郎”的说法,指战士。

“衲衣”:僧人的衣服许多补丁,称作“衲衣”,所以和尚又用“老衲”自称,代指僧人。戴叔伦《题横山寺》诗云:“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便衣”:简易的衣服,指穿着简便的衣服。颜师古注:“便衣,谓著短衣小褏也。”亦指穿着常服。《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是见宫保须要冠带,我却穿不惯,能便衣相见就好。”还指身着便服而执行公务的人。如“便衣警察”、“便衣特务”等。

此外,还有许多含“衣”语素的成语,已经超出日常服饰的范畴,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白日绣衣”: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解衣卸甲”: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明·无名氏《杏林庄》:“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常常比喻不再作战。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清·唐训方《里语徵实》:“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行不胜衣”:连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弱不胜衣”意同。《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衣绣昼行”:衣:穿。绣:指五彩刺绣的官服。昼:白天。穿着锦绣官服在白天行走,比喻在本乡做官(或富贵归乡)而荣显乡里。亦做衣锦昼游。相近的还有衣锦还乡、衣锦昼行等。

(二)没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1. 袍:又称“袍服”,是一种长度在膝盖以下的服装,战国以后较为常见,男女都可穿,也是帝王百官和百姓日常的服装。由此产生的词有: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也说“绨袍恋恋”。

“袍笏登场”:袍,古代的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手板。原义指官员打扮后,上场演戏,比喻坏人上台做官。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意同“挂冠”。

2. 裘:《说文》:裘,皮衣也。古人御寒的皮衣,以动物毛皮制成,毛向外,以紹、狐、絡之裘最为名贵,鹿裘、羊裘为一般。

“爱毛反裘”:形容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意义相近的词还有“反裘负薪、反裘负刍、反裘伤皮”等。

“大寒索裘”: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鹿裘不完”:比喻简朴节检。《后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金尽裘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裘马轻肥”:比喻生活豪华。也说“裘马轻狂”。

3. 裙:裙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主要下装,由裳演变而来。裙由多幅布帛连缀组成。古人穿裙始于汉代,这一时期,裙不仅为女性穿着,也是贵族男性常见的装束。

“裙钗”:借指女子。“裙”是女子的下衣,“钗”为女子所戴。女子穿裙插钗,后用来指代女子。

“石榴裙”:在唐朝,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唐万楚《五月观妓》:“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裙屐少年”: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北史·邢恋传》记载:“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务。”指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4. “襟”:衣服胸前和背后的部分。常以之比喻胸怀、情怀;衣襟的位置比较重要,也多作“紧要、险要”之意的比喻。

“襟带”: “襟带”指衣襟和腰带,也比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之险要。

“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杜甫《奉持严大夫》:“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襟屏”:比喻地势重要,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

“襟要”:形容要害之地。古代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之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兰襟”:襟,连襟。彼此心连心,比喻知己。

“襟江带湖”: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5. “领”: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位置显著,触目可见。古人对衣领比较重视,很讲究衣领的式样大小和用料,在整体服装中突出醒目。所以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大纲和要点。

“纲领”:渔网上有一条粗绳子,就是“纲”。领,本指衣服的领子。抓住纲和领子,网和衣服就把握住了,所以用“纲领”来表达总的方面。

“倒裳索领”:把衣裳倒过来找领口。比喻做事找不到要点。

“振裘持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并简明扼要提示出来。

6. “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古人衣袖宽大且较长,臂垂时手不露出,除敝体之外还常有其他用途,因此,还赋予其他寓意。

“袖里乾坤”:形容狭小的袖中能收纳天地之阴阳万物。比喻变化无穷的幻术。

“长袖善舞”: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会越好看。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形容善于钻营取巧,会要手腕,会走门路。

二、关于冠

“冠”:本义为帽子,戴在头上。常见的有“冠军、蝉联冠军、冠绝一时、超古冠今、超今冠古、甲冠天下、勇冠三军”。比喻位于首位,第一名等。

(一)有“冠”字的词汇

“冠者”:指成年人(不包括庶民,因为不许庶民戴冠)。《论语》: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桂冠”:指冠军。用月桂树的枝条做成花圈戴在头,象征胜利或优秀。后来通常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冠佩”:指帽子与佩玉。用来借指官吏士绅。

“冠玉”:帽子上的装饰,用美玉制成。也用来指代美男子。冠玉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在封建时代,各品级的官员,戴什么样的冠玉,往往与他穿着的服饰相匹配。

还有一些与冠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汇。

(二)冕

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常见的有:

“冠冕:指古代皇冠或官员的礼帽。

“南州冠冕”:比喻人的才识出众,为众人之冠。

“裂冠毁冕”:有三种用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相近词还有“毁冠裂裳”。

(三)冠盖

“冠盖”:指古代官吏的礼帽和车篷,也常借指官吏。

“冠盖如云”:比喻官吏到的很多。汉代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冠盖云集”:形容集会时官吏士绅很多。近义词有“衣冠云集”。

“冠盖相望”:官吏戴的帽子和乘坐的有蓬的车子互相看得见。形容使者来往不断。《战国策·魏策四》:“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四)“冠”和“履”

“冠履”:帽与鞋。头上戴帽,脚下穿鞋。比喻上下、尊卑、贵贱。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上下有别,等级分明。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置,陵谷代处。”

(五)帽:戴在头上,与衣裳相配

一般来说,古代帝王后妃戴冠,平民百姓带帽,所用材质也不相同。现代语汇中用帽子为基础演化的词语都较为通俗。

“扣帽:比喻罪名或带某种标志的名称。

“摘帽”:比喻除去对斗争对象所给予的定性处理。

三、关于衣冠

“衣冠”:本义是衣和冠。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洒脱飘逸。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华夏衣冠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百姓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特指汉族的民族服饰,如“衣冠楚楚”、“衣冠之邦”等。

指称缙绅、士人夫或文明礼教。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指士以上的阶层的服装,后借指士大夫或其所代表的文明礼教。体现在词语上有:“衣冠王国、衣冠礼乐、衣冠扫地、衣冠福凑、恭列衣冠、衣冠之治、衣冠上国”等等。

用“衣冠”代“缙绅、士大夫”。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见他说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有“衣冠济济、衣冠云集、衣冠之会、衣冠南渡、衣冠盛事、衣冠绪余”等词语。

“衣冠”:也可以作动词,指穿衣和戴冠。穿衣戴冠是人的行为,也是文明礼仪的象征表现。假如是动物,纵使穿衣戴帽,也不可能有人的思想、感情,只徒有其表。所以,常用动物穿衣戴帽的行为来比喻假的、恶劣的、非人性的行为。以下的词语,很好地表达出这样的语义。

“衣冠沐猴”:原义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元代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由此看出,中华服饰特色鲜明,绚烂多彩,博大精深,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也决定了汉语服装词语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相关期刊更多

白云医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艺术百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白蚁防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白蚁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