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偶的句子

对偶的句子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1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满招损,谦受益。

3、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5、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昔我往依,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鸿门宴 桃园盟。

10、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11、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3、东风恶,欢情薄。

14、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1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7、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18、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21、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22、亲贤臣,远小人。

23、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24、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5、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6、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27、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28、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29、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30、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3、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34、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35、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6、过五关,斩六将。

37、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38、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0、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42、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3、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44、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4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2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满招损,谦受益。

3、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5、诚实守信立根本,尊老爱幼树新风。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昔我往依,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鸿门宴 桃园盟。

10、三尺讲台迎冬夏,一寸粉笔画春秋。

11、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3、东风恶,欢情薄。

14、品美文若饮甘露,读雅诗如沐春风。

1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7、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18、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21、春水船如天上行,秋色人似画中游。

22、亲贤臣,远小人。

23、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24、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5、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6、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27、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28、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29、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怒发冲冠,鲁达倒拔垂杨柳。

30、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3、一片苦心育桃李,十载流年孕英才。

34、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35、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6、过五关,斩六将。

37、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38、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0、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42、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3、九载拼搏赢佳绩,一朝腾飞写华章。

44、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4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偶 ;翻译;语用功能

1 对偶的定义和分类

对偶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对的两组平行语句组合而成为有机整体的方式。也就是说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1。

对偶虽然人在维吾尔语言实践中存在,但未单独列出维吾尔语辞格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偶不是一种辞格,而是诸多诗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维吾尔语中对偶叫做“paralilizm”或是“antitizim”。使用相对的词、词语或短语,加强语言的功能。

对偶按上句和下局的语义关系等,可分正对,反对,串对、当句对、互文对、倒装对、借对、合掌对等几种2。

正对:上下两联在语义上内容相同,意思相近,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反对:上下两联在语义内容上正好相反,形成强烈对照。例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辛延年《羽林郎》)

串对:上下两联在语义内容上,或者时间、空间等方面有先后之分,或者具有因果、条件、假设、递进关系。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互文对:起句对句是互文,语义互相补充,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意思。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倒装对:就是对偶同倒装句结合,对偶句子内部的次序是倒装的的。例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借对:借用同音词来构成的对偶。例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对偶是中国书籍名称,常用的,也是章回体小说回目常用的手法,也是现代报纸杂志稳重标题常用的手法。对偶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思维和集体意识。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了对偶的训练。对偶在中国常常是开玩笑,做游戏的一种手段。

2 语共同的对偶模式

1.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εlgε kirsε? eli??ε,su?a kirsε? bili??ε.(《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例子 中的汉语对偶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都由六个字组成。例子中的维吾尔语对偶也同样字数相等。汉语对偶的字数要求必须是相等的,但是维吾尔语的“paralilizm”有时不局限字数的。

2.结构相同或相似

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远望》)

ta? ?rylsimu ??mεjdi?an,bomba partilsimu tεwrεnmεjdi?an.(刘珉《修辞格概要》)

例子 的词性相同,结构一样。语气一致,意义紧密相关。名词“弯弓”对“匕首”。例子名词“ta?”对“bomba”,动词“??mεjdi?an”对“tεwrεnmεjdi?an”,冻冰结构。虽然“paralilizm”的对仗不一定工整,但末尾一般都是押韵的。所以汉语对偶和维吾尔语“paralilizm”的语法结构大致相同。

3.上下两联语义上必须具有相关、相对、相应关系。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杜甫《咏怀古迹》)

?myr be?i? bεxittin puraq ?a?ar tεr t?ksε?,

Dili?diki armanlar ?i?εk a?ar tεr t?ksε?.(εnwεr ablεt《ikki ?εzεl》)

例子 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通过整齐的语言形式,内容上互相补充,“东北”与“西南”相对。例子前后两句内容是平行的,“be?i?”与“?i?εk ”相关,意念上相补相衬,能够形成一个具有机整体。

4.上下两联平仄相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nesihεt a?i?iq ,miwisi tatli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除了字数相同、词类相当、结构对称之外, 还讲究平仄。两个例子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都表达相互对成的内容。

3 对偶的语用功能

1.强有力的说理效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put jygriki a?qa ,e?iz jygriki ba?qa

无论是汉语对偶还是维吾尔语的“paralilizm”,两个平行语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说明深刻的道理, 增加了思想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以丰富而又深刻的寓意给人们以启迪。

2.节律感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kylyp baqti ?rlεp gyzεl qiz jyzi,

Jorudi ?ahanni? hεr ikki jyz.(《qutad?ubilik》)

对偶读起来有起有落,整齐匀称的形式美感和铿锵有致的节奏感受,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整齐均衡和谐的形式美感特征, 给人以美的享受。

3.体现语言的艺术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长歌行》)

jax?i atqa bir qam?a, jaman atqa mi? qam?a .(《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对偶文字匀称、整齐, 语句凝练、集中,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而且容易感知, 易于记诵,往往蕴含妙言隽语,因而行文美观。对偶在两种语言的书法中常见,因为对偶书写本身早就了语言的艺术美。

4.体现民族特色

对偶体现了汉民族对对称美、平衡美的追求

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sεllε jo?an eman joq,dastixhan jo?an bir nan jo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生活环境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对偶在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显著地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例子的“竹叶”代表汉民族的“酒文化”,例子中的“sεllε”、“nan”都反映出维吾尔族的生活方式。

4 对偶修辞手法的翻译

1.直译法

当对偶词句的结构与意义在两种语言中能够找出对应的表达时, 应尽可能地使用直译方法, 为了减少翻译中的损失,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去, 尽可能保留汉语中的对偶形式。如:

顺天者存, 逆天者亡

Masla?qanlar ja?ajdu,Masli?ami?anlar ?allindu.

t?gini ?amal jiqitsa,??kini asmanda k?r.(《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假若风能刮倒骆驼,山羊便会刮上天。

例子的汉语对偶句, 不论是形式、意义还是句法关系, 在维译文中都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同样,例子在翻译中得到了完美再现。

2 .意译法

对于对偶来说, 对语义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 对偶翻译中词义与句义的翻译是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在汉语的对偶表达中, 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它的表层形式有极大的距离。作为译者要特别注意句中对应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 以便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言内意义。例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Oz ojun?ni? xo?liqi put qolu?ni? bo?liqi.(《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吃一堑, 长一智。

Buni?a su kirmigi?ε,aqil tapmas.(《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例子和中汉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维吾尔语的一样,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意象。维吾尔语也如此。译文完全按照词语的原有意义进行的翻译,并且译文的翻译达到了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的的一致。

3.弥补法

有些修辞在翻译时需要综合分析, 解析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写作特点,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采用最优的翻译方法。另外还有一些对偶是不可译的,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不对等性,无法通过直译或意译在译入语中找到相同的文本,就需要采用弥补法,通过增译、重写等手段,对原文的形式进行弥补,使其不失原文的感染力。从而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有些对偶的翻译需要综合分析, 解析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写作特点,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采用最优的翻译方法。例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erikmεj ?gyndi?anlar jax?i oqu?u?i bolidu,erinmεj ?gytidi?anlar jax?i oqutqu?i.

arman bar,dεrman jo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有心愿无力气, 力不从心。

译文采用了增字译法, 准确地表达了原句的含义。这两句话如果采用直译法,要么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 要么使译文牵强附会。上文的翻译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原文。

4.换译法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翻译都要尊重民族文化特征, 尊重各自的语言习惯, 尊重各自的逻辑思维习惯。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的( 最接近的)不可能绝对的 , 由于文化差异, 许多语言形式是复制不出来的, 那只好背离形式而将内容信息保留下来, 这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例如:

Aptapni? ?iqi?i?a baq, suni? eqi?i?a(ba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风驶舵, 顺水推舟

Asman jiraq ,jεr qattiq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走投无路)

例子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样的美感很难在翻译中表达出来,我们不排除一部分对偶可以找到很恰当的对应,但也不得不承认该辞格的难译。用补充优化的方法来翻译这些句子同样能达到原文的美感。

5.阐释法

有一部分对偶句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 在两种语言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形式。这时,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 用阐释的方法来翻译,会起到达意的效果, 这样会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Pijazni? posti tola ,εxmεqnin? dosti tola.(《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愚蠢的人交的朋友多

司冯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志》

Qara nijiti o?uq a?kara.

例子中的“Pijaz”是新疆特有的蔬菜,没有呆过新疆的人一般不知道“Pijaz”是什么东西,所以在译文尽量用解释的方式体现出原文的内容。例子中的“司冯昭”是来源于汉民族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对维吾尔族来说是陌生的人物,用阐释的方法来翻译,读者易于理解。

6.淡化法

汉民族的美学观念别强调平衡对称美, 在前后两部分有并列关系的对偶句中, 前后词语对称, 意义重复, 后一部分只是前一部分的补充和强调, 而维语一般没有相应的表达形式。例如:

jal?uz atni? ?i?i ?iqmas, ?i?i ?iqsimu di?i.< ?iqmas>(《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独守难遮天上月,独狗难猎万中山。

hali??a beqip hal tart,xalta??a beqip un.(《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吃饭穿衣量当家。

由于维吾尔语忌词语和意义的重复, 以上对偶句译成汉语时, 同义并列的现象都消失了。例子和分别局部省略了重复词“tart” 与“ ?iqmas”。这样翻译, 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文在意义和用词上忌重复的行文习惯。

5 有关对偶辞格的几点认识

对偶在汉文化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更是汉民族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在汉语修辞中对偶的地位往往比其他修辞格重要。 两种语言都广泛运用对偶, 而且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维语对偶的范围较诸汉语对偶要窄得多,不若汉语对偶那样比比皆是,可信手拈来。有的内容上相对,但形式上不相对,不像汉诗那般严密;有些形式上相对,在内容上却毫无对偶之意。对偶虽然人在维吾尔语言实践中存在,但未单独列出维吾尔语辞格中。在维吾尔语中的不是一种辞格,而是诸多诗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叫做qapijε。这种格式不仅在维吾尔语诗歌中存在,而且在谚语、熟语和其他语体中也大量存在,所以是否把对偶列出为维吾尔语修辞格中是语言学家和修辞家门值得探讨的问题。

parallelizm 和对偶, 除了共性之外, 更表现出各自的鲜明个性:

1.语法上的区别

汉语对偶通常是并列对举的两个词组, 其间用逗号或者分号, 但不用任何连接成分。然而, parallelizm用逗号或者分号外, 更经常运用并列连词。用连词和介词的语法手段连接平衡对称的两个语言单位。Parallelizm的音节类型或节奏有时不完全统一。对偶的语言单位数量较 parallelizm 有所局限。

2.形式上的区别

在维吾尔语的 parallelizm 中允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和短语作语言单位。 parallelizm 在语言单位的数量和种类上比对偶更灵活。而汉语的对偶此类形式并不多见。对偶的语言单位必须是成双成对的。对偶的语言单位数量较 parallelizm 有所局限。

3.重复和省略

parallelizm有时借助字词的重复来突出重点,达到增强文势的效果, 并不强求回避平衡结构间字词的重复。这与对偶须尽量避免使用重复字词的限制亦不相当。此外, 以突出表达思想观点的对立为目的的 parallelizm, 为了保证句子重点的突出, 使句子简洁有力, 往往会省略平行结构中的重复词语以达成这一效果, 这在对偶句中也是不允许的。

对偶形式是语言艺术的瑰宝,是民族共同乐于运用的辞格之一,相比之下,汉语里使用的范围更为普及。

注释

1.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41页

2.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41页

参考文献

[1]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2]袁森,于艳英.中英文习语中的几个共同特点和修辞技巧[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第 2期总第31期

[3]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

[4]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6月.

[5]黄民裕.辞格汇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6月.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4篇

     文学语言修辞有很多手段,对偶是其中之一,是汉语独有的辞格。对偶美来源于客观事物在时间中的和谐美,在空间中的对称美。对偶要求一句中的词互对,隔句、多句要有整齐对仗的上下联。

     我国的古典文学十分讲究对偶,诗词尤要对仗工整。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就是很工整的对偶句,音律也很美。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乏整饬齐谐的句子。如荀况的《劝学篇》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是抑扬顿挫的正对;从学过荀况的秦相李斯《谏逐客书》中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与荀况的“跬步”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骚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赋,对偶手法的运用更加纯熟。到了魏晋,骈文兴起,虽有形式雕琢之弊,但在散文对偶、对仗的技巧上又树新蠹,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用骈文体写的。如《物色》篇“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隋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长短句交错,组词匀称,声调铿锵,节律谨严。盛极一时的唐诗更把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规定为严格的律诗形式。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无不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修辞对偶传统的影响。即使用白话文写作也注意长短句相间,声韵清亮,注意语句排列的形式美。语言大师鲁迅作品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中讲团结小资产阶级作家的一段话:“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步走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这一段话中的“神兵”与“仇敌”相对,“天上掉下来”与“国外杀进来”不但比喻恰切,而切对仗也整齐。

对偶的句子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语意的完形性是对偶句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偶句式上下两句形式上虽相对独立,内容上实则互为补充,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对偶句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认为对偶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

一、引言

对偶,是中国古典语言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从先秦古文到汉代骈赋,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对联,大量精致典范的对偶句贯穿于文学发展的长河之中。对偶句形式上整齐划一,前后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语义相对、韵律相衬,总体上给人一种不偏不倚、平衡和谐的形式美感。与形式美同样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对偶语意的完形性。对偶句式前后两句形式上虽相对独立,内容上实则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前后配合表达出一个整体的意义,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广阔的图景。许多学者已经在对偶的表达形式、表达效果和形成原因等方面做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从认知角度对对偶的在线意义构建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古典对偶诗词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探讨对偶诗词在线意义构建中所包含的心理过程,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对偶语意的完形性。

二、对偶形式的独立性与语意的完形性

对偶的完形性,指的是对偶句在语意表达方面的整体性效果。清代贺贻孙《诗筏》中说道:“诗律对偶,圆如连珠,浑如合璧。连珠互映,自然走盘,合璧双关,一色无痕”。“合璧双关”指的是形式,可以通过字数、声律、词语的对立、对称和重复完成;而“一色无痕”指的则是内容,是说对偶语意的完形性。对偶句式虽由两句组成,意义却是浑然一体,体现出“两”与“一”的关系: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是“两”,由两个句子组成的对偶却是“一”。对偶句式中的两个句子不是孤立的、自足的,而是在内容上相交引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从而传达出跃然于纸面之上的更为广阔的意蕴。如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上句写月色迷蒙中的梅花,下句作为背景映衬梅之“影”与“香”。诗人精心选用了“疏、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等词语勾勒出四种物象:梅之“影”,梅之“香”,梅下“水”,梅上“月”。这些词语如果孤立地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妙处,但是把这些寻常的词组合到一起却构成了一个谐和圆融、无懈可击的完美意境:梅花稀疏的枝影横横斜斜地映在清浅的水面上,阵阵清香,丝丝缕缕地在朦胧的月色中飘荡。上下两句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雅致的溪边月下梅花图。对偶句这种外部形式的整齐相对、内部语意的浑然一体,使得对偶两句相合无间、“一色无痕”。

有的学者,如祝克懿用“耦合”来指称对偶上下旬相互交融所产生的这种语意的完整性。本文采用概念整合的理论框架,把这种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叫做“整合”。本文认为,对偶句式语意完形性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在对这一过程做具体分析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概念整合理论。

三、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从美国加州大学Fauconnier教授于1994年在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 Middle Spaces一文中正式提出概念整合理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理论的理论架构日趋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今日已成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Fauconnier,Turner,Coulson和Sweetser等。

从本质上讲,概念整合理论是关于在线意义构建的一种理论,旨在探索人类进行信息加工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该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操作能力。这种认知操作能力在人们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加工信息和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念整合是在包含多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网络中进行的。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唤起的对人、事物或事件的各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知识框架,以概念小包的形式存储于工作记忆之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成分或结构在类比、一致和转喻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跨空间映射。这些输入空间的共享成分又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构成了类属空间。同时,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又被选择性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复合空间中去。在复合空间中,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oration)三种认知操作产生突生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组合操作把来自不同输入空间的成分组合到一起,并建立起一些原本两个输入空间中都不存在的新关系。通过完善,又叫做模式完善(patterncompletion),与这些组合成分有关的概念框架或背景知识被激活并引入到复合空间中。扩展是指根据复合空间概念内容自身的逻辑对其进行运演(running the blend)。突生结构的产生是概念整合过程中最鲜明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概念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复合空间始终联系在一起,复合空间中产生的推论等突生结构又可以被逆向投射到输入空间中去,引起对输入空间概念内容的修正。在这一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空间,而是产生于四个空间的动态运动过程之中。

Fouconnier&Turner[s]用一个谜语来说明概念整合在思维和语言中的作用。

A Buddhi st monk begins at dawn one daywalking up a mountain,reaches the top atsunset.meditates at the top for soveraldays until one dawn when he begins t0 walkback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which hereaches at sunset.Making no assumptionsabout hi s starting or stopping or about hispace during the trips.prove that there is aplace On the path which he occupies at thesame hour Of the day On the two separatejourneys.(一僧某日迎着朝霞徒步上山,日落时到达山顶。在山顶冥思数日后,某日迎着朝霞原路返回,日落之时到达山脚。如果不考虑途中的走走停停及步伐的快慢,请证明路上存在这样一个点,该僧上下山在此点处于一天当中的同一时间。)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这段话构建出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①中,一位僧人迎着朝霞徒步上山,日落时到达山顶;输入空间②中,这位僧人在山顶小住几日后,某日清晨沿原路返回。跨空间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对应成分,如山坡、僧人、时间等联系起来。类属空间中包括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成分:移动的人、位置、路径和时间等等。输入空间①和②中的成分被选择性的投射到复合空间中去。有的成分,如山坡、时间等被融合(fused),有的成分依然以独立的形式显现。通过对输入空间成分的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复合空间中出现了“两人相向运动”这一突生结构。常识告诉我们,两个人相向运动必会在某时某刻相遇于一点。因为复合空间和输入空间始终联系在一起,复合空间中两人的相遇点可以被逆向投射回输入空间①和②中,问题得以解决。

上面例子中的概念整合现象较为明显,实际上,大多数概念整合操作是不被人感知的,是一种“幕后认知”。此外,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的认知能力,概念整合也大量体现在其它非语言领域,如数学、艺术和宗教中,是多种认知产物背后的共同规律。

四、概念整合理论对对偶诗词语意完形性的解释

对偶语句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读者在理解对偶语句的过程中,运用词句所提供的信息,构建起输入空间.,再对输入空间中的内容进行投射、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操作,在复合空间中构建起一个整体意义。这里以中国古典对偶诗词为例分析这一整合过程。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各自是一个独立的、并置式意象的组合,上句写水田上白鹭飞翔之姿,下旬写夏木中黄鹂婉转之音,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为读者提供了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内的概念内容进行相互投射:漠漠对阴阴,水田对夏木,飞对啭,白鹭对黄鹂。同时,两个输入空间内的概念内容向复合空间内进行投射,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读者在复合空间中建构起了一个关于夏日田园风光的整体意义。在复合空间里,读者可以构筑起这样一幅图画:白鹭在广漠空漾、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翩翩飞起,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鸟在互相唱和,歌声是那样甜美快活。这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写得画意盎然。读者理解这两句诗时,不会把它们当作两个独立的、不相关的写景句,而是会积极运用概念整合思维把这两句交汇融合成一幅整体画面,从而尽可能贴切的去体验诗人当时真正的感受。动与静、显与隐同时显现,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七言律诗《无题》中的颈联。《无题》总体上是抒发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而这两句通过设想对方的爱情相思之深之苦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受。上句写主人公清晨起来对镜梳妆,怕只为一夜双鬓又添白发,容颜更加憔悴而愁苦不已。下旬写主人公因相思夜不成寐、吟诗遣怀时想必觉得夜色凄清吧。上下两句为读者构建起两个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联系起来:上句的“晓镜”和“云鬓改”对应下句的“夜吟”和“月光寒”。在复合空间中,通过对来自输入空间的概念内容的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读者对这两句诗构建起一个整体性的理解。通过对复合空间的运演,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身居异地仍矢志不渝、夜不能寐时吟诗遣怀、晓妆出镜时顾影自怜的恋人形象。所以,通过概念整合,上下两句所描写的情景被自然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把心心相印的刻骨相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这两句诗,充满着哲学的睿思,表达出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向对立面转化的辨证思想。而读者对这两句诗深层含义的解读也是通过概念整合操作得到的。诗人沿江漫步,随意而行,直走到流水尽头,再不能往前走时,就索性坐下看天上云卷云舒。在两个输入空间中,“行”与“坐”相对,“水穷”与“云起”相对。在复合空间中,“行”转化为“坐”,“水穷”转化为“云起”。也许水并非真的穷尽,它只不过是化作天上浮云。通过对这一概念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此诗的深层含义——对人生哲理的表达就展现开来。作者看似写景,实则写人生。既然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也就不必执着于人生的苦难,充满信心地向前看,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景观,或许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人生的另一番境界。对作者真正意图的理解是通过概念整合得来的。否则,就难以领悟作者的真正意图:对人生哲理的表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在理解对偶语句时,对来自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概念成分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在复合空间中构建起一个对偶句式的完整意义。所以说,概念整合理论解释了对偶句式的语意完形性。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学理论与应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南大学

模糊系统与数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防科技大学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