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2010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以及牺牲60周年,电视剧《》以清新、刚健、大义凛然的风格,触动了时代的神经,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一等奖、“金星”特等奖。

3年后的今天,时值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一题材又搬上了话剧舞台,于11月19、20日两天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话剧《和他的长子》。主创人员沿用了电视剧的阵容,故事讲述了1946年回国后,上“劳动大学”、参加、深入工厂、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壮烈牺牲的人生经历,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巨大魅力。

提笔疾书上言葬在朝鲜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中南海永福堂灯火通明。这是一座挂着乾隆御书“永福堂”匾额的北京老式四合院,五间北房东西一字排开,当中一间是餐厅,东侧的两间是的起居室,西侧的两间为办公室。东厢房曾作为召开军委办公会议的会议室,西厢房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由于年久失修,有的门窗已经损坏,廊柱上的油漆开始剥落,整个四合院显得较为破旧。

此时,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正坐在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审阅军委总干部部送来的一份电报。他推开文件夹,摘掉老花眼镜,端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水,然后起身在办公室的地毯上来回踱步,脑子里琢磨着电报里的内容。

几天前,志愿军总部就安葬烈士一事给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军委总干部部起草了复电,要求志愿军总部将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按理说,在国内安葬无可厚非,、杨根思、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以及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遗体,均已运回国内安葬在安东、沈阳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因此这样做并无特殊。

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和光明磊落的人。他看完电报后,觉得把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不太妥当,但又觉得事关国家主席,自己不好擅专。他准备给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吃罢晚饭,他又坐回办公桌前,严肃得如同一尊神像。他点上一支烟,缭绕的烟雾漫过了他的发际,使他的心绪难以平静—

一场旷日持久的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多少中华儿女啊!他们都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也不应该例外。不是亲口说过岸英是志愿军中的一位普通战士嘛!再说作为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象征,作为本人和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也应该埋在朝鲜。这是一座友谊的桥梁,架设在鸭绿江之上;这是一座感情的丰碑,竖立在中朝人民心中!

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既有利于教育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中朝友谊。想到这里,主张“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的掐灭烟头,戴上花镜,提笔疾书:

总理:

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敬礼

十二月二十五日

慨然批示同意

看完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于是,他将的信批转给阅示。“主席!”的秘书拿着文件夹走进菊香书屋,轻声说,“总干部部给彭总发来一个电报,说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要求将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破格安葬在北京。彭总从大局考虑,认为这样做不妥。这是彭总写给总理的报告,总理批给您阅示。”

秘书把文件夹递给,接着又说:“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老彭说得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胸怀!

于是当日在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见和朝鲜同志的要求,请(传珠)重拟复电”的批示。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后也都表示同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主张烈士与青山同在。他早年走出韶山冲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时,为表示自己满怀豪情闯天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和信心,曾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他父亲的账簿里,题目叫《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生前好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后来,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

就这样,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他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大地上。他们与青山同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在平安南道桧仓郡西北一百五十多米高的山坡上开始兴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九万平方米,一百一十五名党员、十六名团员和三名无名烈士的坟茔准备安葬在一百三十四棵青松下,其中包括烈士的忠骨。

桧仓像朝鲜的许多山城一样,坐落在一片较大的山坞里。城镇不是很大,一条狭窄的街道逶迤穿过城区,道路两旁挤满了参差不齐的低矮建筑。一九五一年九月,志愿军总部移驻此地,在以后七年的时间里,共建有两处办公地点:一处是志愿军总部洞库指挥所,曾在这里运筹帷幄;一处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在城区另建的志愿军总部。

志愿军烈士陵园距志愿军总部约一公里。陵园的大门朴实无华,上面用中朝两种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进入陵园,首先要通过用条石铺就的二百三十七级台阶(象征着二百三十七万参战志愿军官兵)的陵道,然后是一道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的陵门,门楣上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背面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各军兵种的军人画像。

走过陵门便是一座碑亭,飞檐斗拱,绿瓦红柱。亭中丰碑矗立,正面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字样,背面是抗美援朝战争简介;碑亭雕梁画栋,梁枋的四面是、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的画像,栩栩如生。

碑亭后巍然屹立着志愿军战士雕像,通高七点五米,像高三点三米,为红铜塑制。像基前面有和平鸽,并刻有“和平万岁”四字;左右两侧分别是郭沫若和的亲笔题词,字迹浑厚洒脱。雕像后面是两组反映志愿军战斗和中朝友谊的大型群雕,形态逼真,意义深刻。

墓地翠柏环绕,肃穆凝重。烈士墓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烈士们头枕青山,面朝祖国(西南的北京方向)。除三个无名烈士外,每个烈士墓前都竖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每个墓旁都栽有一株英姿挺拔得像烈士本人一样的中国东北黑松。

迁坟时朝鲜当地人誓死守护 却不知身份

一九五五年春,柳树柔枝钻出了嫩芽,白杨吐出了蕾苞,山坡下边的松林更显得郁郁葱葱。大榆洞后山上的野草染绿了地皮,满山的金达莱映红了天上的云霞。一年一度清明节,又到给亲人添坟培土的时候了,和高瑞欣的坟头又换上了新土。

那是一个风和日煦的好天气,志愿军首长带着几个战士,准备把和高瑞欣的坟墓从大榆洞迁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还没等他们动手挖土,朴真真手扯着小龙女和许多身着飘拂如仙的朝鲜长裙的阿妈妮就赶到了。

朴真真听说志愿军要迁坟,便像一个英勇无畏的守护神挡在坟前说:“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啊!我老了,就由我孙女小龙女看护这座烈士坟;孙女老了就由她的后代看护,我们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看好这座烈士坟的!”

志愿军首长耐心地向她解释:“阿妈妮,这是志愿军烈士墓,我们是奉命来迁移的,把它安葬到志愿军烈士陵园去……”

朴真真打断志愿军首长的话,像普通农家妇女一样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地大声哭号:“他是为朝鲜人民牺牲的,他永远地埋在我们朝鲜人民的心中。他是我的儿子呀,我要看着他、照顾他一辈子,这坟谁也不能迁!”

面对朴真真非常坚决的态度,志愿军首长只好实话实说:“阿妈妮,你知道这位志愿军烈士是谁吗?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主席的儿子。”

“啊,的儿子……”朴真真像被电击了一下僵立着不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忘记了一切,只是泪流满面,嘴唇不停地抽搐。过了片刻,她面向北京方向,深深地施了一礼,又面向的坟头施了一礼。突然,她抱住志愿军首长的胳膊泣不成声。

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的随军记者杨大群看在眼里,记在笔端。杨大群只知道这两位烈士是和他同一批入朝的战友,万没想到其中一个他所认识的“刘秘书”原来是的大儿子。杨大群像朴真真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惊怔不语了,惟有心潮在起伏跌宕。他为今天能采访到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新闻而高兴万分,同时又为这篇难得的好新闻因涉及到领袖人物不能公开报道而深感遗憾!

在破土移棺时,大榆洞的乡亲们一直留在现场。朴真真把葫芦里的水洒在棺木上,小龙女一声连一声地喊着“志叔叔”。她们和大家一起把的灵柩抬上车,然后望着越走越远的灵车,就像为远行的亲人送别一样久久伫立不动。灵车渐行渐远,朴真真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如泉涌,又号啕大哭起来。

桧仓人世代守护着志愿军烈士的陵墓

于是,在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便增添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在墓碑正面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在墓碑的背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烈士永垂不朽!

桧仓人像朴真真一样,对志愿军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地守护着志愿军烈士的陵墓。二三年清明节,余夫先生曾采访了土生土长的桧仓人,其中一位年长者讲述了他与志愿军的亲身经历: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朝鲜非常贫穷,缺吃少穿。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一大群镇里的孩子到志愿军总部去看演出,饿了就到志愿军食堂吃饭。志愿军吃饭时十来个人围成一圈,其中一个人读报,其他人边吃边听。当时志愿军纪律非常严明,指示志愿军只能用朝鲜的水,不能动用朝鲜的一草一木。为了救济我们,志愿军每顿都吃稀饭,后来又搞戒烟运动,把节余下来的粮食发给老百姓。一九五七年,当时我的父亲在矿上工作。一天下班时父亲因胃病倒在路上,是志愿军战士发现后用担架抬到志愿军医院救治的。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本来应该退休了。但是,现在有我这样经历的老人不多了,我要把志愿军的事迹讲下去,讲给志愿军的后代,也讲给我们的后代,教育他们不能忘记志愿军,让朝中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坟中传出婴啼:奇遇成就一家人

2010年4月3日,韦忠光遭遇了一桩诡异事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韦忠光现年38岁,家住广西都安县地苏乡百益村,与妻子韦柳共生育一儿两女三个孩子。10年前,韦忠光拖家带口来到广西南丹县城打零工。因为夫妻俩文化低又缺技术,只能靠干苦力维持生计。

这天上午,韦忠光和老乡蒙榜星正在南丹县移动公司门口等活干,一名神秘兮兮的老妇人走到韦忠光身边,对他悄悄耳语:“我的一个亲戚生了个女婴死在医院,因路途遥远,不想把尸体带回乡下,所以请你们拿到山上埋葬。”

“不会吧?”韦忠光顿时瞠目结舌!他什么脏活重活都揽过,从没听说过雇主到大街上请人埋尸。按当地风俗做这种事不吉利,韦忠光先是一口拒绝。后来见老妇人随口开价160元报酬,考虑到三个孩子读书正急需钱,韦忠光最后还是揽下了这单奇特的生意。

当天傍晚,韦忠光如约来到南丹县人民医院大门等候。不一会儿,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径直走向韦忠光,将160元现金和一个蛇皮袋交给他,还顺便递上了一瓶白酒。韦忠光觉得这位神秘雇主挺稀奇,请人干活还馈赠美酒,太奇怪了。

韦忠光和老乡蒙榜星带着铁锹立即赶到县郊的一座荒山野岭,此时天色已晚,到处漆黑一片,夜风中松涛阵阵,弥漫着恐怖气氛。韦忠光挥汗如雨,很快挖掘了一个坟坑,将包裹着女婴尸体的蛇皮袋放进坑里。正当他准备填土掩埋时,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哭声。

“莫非荒山闹鬼?”夜晚丛林中竟然听到哭声,韦忠光二人毛骨悚然。韦忠光停下来静静搜寻哭声的方位,顿时脊背发凉,因为他发现哭声居然是从蛇皮袋里发出的。韦忠光借助手电筒的光打开蛇皮袋一瞧,吓得魂飞魄散:那个死去的女婴复活了!

韦忠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那一幕:只见女婴的小嘴微微蠕动,一双小手不停地颤抖,仿佛在作出一种呼喊“救命”的动作。韦忠光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地拨通男雇主的手机:“你的女儿并没死,为什么让我埋掉?”令韦忠光大为震惊的是,当雇主听说女婴死而复生后,不仅没有任何惊喜,而且还给韦忠光下达了一道指令:“你把白酒洒在蛇皮袋上,然后埋掉算了。”

韦忠光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原以为雇主赠瓶美酒是为了给他埋尸壮胆,想不到这瓶酒竟被赋予了陪葬活婴的使命。

“将孩子还给雇主,然后往那个畜牲父亲脸上吐口水。”明知亲生骨肉还活着,仍然坚持要求埋葬,老乡蒙榜星对雇主恨得咬牙切齿。

“不!不能将孩子交还给那个丧尽天良的人。”韦忠光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后果”:既然雇主对亲生骨肉感情如此淡漠,如果把女婴还给他,说不定他仍旧会遗弃孩子。过一番思考后,韦忠光决定将女婴带回家。

当走到家门口时,韦忠光停住了脚步,犹豫着不敢开门,因为家中已有3个孩子,济十分拮据,他担心妻子无法接受这个来历不明的弃婴,家庭战争马上就要爆发。

但出乎韦忠光的预料,当妻子韦柳知道这个死而复生的女婴身世后,认为是上天恩赐给她家的缘分,对女婴十分珍爱。当时女婴呼吸微弱,生命奄奄一息,韦柳便紧紧地将孩子揽在怀中,用体温给女婴取暖。与此同时,韦忠光还给女婴取了一个名字:丹露,寓意在南丹县城郊外荒山露野捡回的女儿。

从此,韦柳辞职在家做起了丹露的专职妈妈,精心照料这个从坟坑中复活的宝贝。为了给孩子挣奶粉钱,韦忠光不分昼夜干苦力,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好几次在搬运钢筋水泥制品时被砸伤腿脚。他舍不得花钱到医院包扎,将一分一角的钱全部用于给丹露买奶粉。

在韦忠光夫妇的精心照料与呵护下,小丹露很快从瘦骨如柴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天使,五个月大时就会坐了。然而就在这时,死神一次又一次地向丹露发出了请柬,给这个快乐的家庭带来了挥之不去的劫难。

命运起伏跌宕:上苍眷顾小天使

捡到丹露时,韦忠光发现这个女婴的脖子上有一个蚕豆般大的小包,几个月后,竟然长成比成头还大的肿瘤。这个肿瘤不仅疯抢孩子身体的营养,而且成了丹露致命的魔咒。有好几次在进食过程中,由于肿瘤挤压喉管,食物卡在食道既不能进、也不能出,导致丹露呼吸严重受阻,脸色铁青,重度昏迷,差点被憋死。

“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抢救孩子。”韦忠光夫妇将丹露送到南丹县中医院住院治疗9天,拖欠了2000多元医疗费。所幸的是,该院得知小丹露的特殊身世后,免除了全部医疗费用,并派救护车送丹露到河池市人民医院。河池医院组织儿科、内科的专家会诊,发现小丹露的气管在右颈肿瘤压迫下,已向左倾斜,因此发生呼吸道梗阻。因丹露年龄小,体质虚弱,切除风险较大,建议转院。与此同时,这家医院也被韦忠光夫妇的善良所感动,不仅免除了丹露的1500元的治疗费,而且还派救护车将她送到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就在韦忠光夫妇以为小丹露这次可以解除病魔折磨时,医院开出的住院通知单上要求预交5000元钱,给韦忠光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因为,他和妻子身上只剩下600元现金,直到这时,韦忠光才切身体会到,自己没有能力救治丹露。于是,他决定将孩子送还其亲生父母。

然而,当初引荐埋尸的神秘老太和丹露的亲生父亲手机都已停机,韦忠光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住址,只好将丹露送到当地福利院,福利院却告诉韦忠光:“丹露父母健在,不符合收留条件。”

丹露成了一块不能留、又扔不掉的烫手山芋,令韦忠光夫妇寝食难安。最终,他俩决定忍痛割爱,将孩子送给好心人收养,给身患重病的丹露开辟一条生路。不料,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韦忠光的大女儿阿玲的强烈抗议。

现年15岁的阿玲正在读高一,品学兼优。父亲从坟坑里捡回一个复活女婴后,阿玲待丹露比亲妹妹还亲,每月她从本来就少的伙食费中抠出100元给丹露买营养品。如今听说爸妈要将丹露送人,阿玲流着眼泪说:“我就算辍学打工赚钱,也一定要救治丹露妹妹。”直到这时,韦忠光夫妇才发觉,丹露与这个家庭早已形成了无法割舍的亲情。

于是,在热心人的指点下,韦忠光向南丹县民政局求助,结果碰了软钉子。原来,虽然民政部门设有专门的大病救助资金,但又有严格的申报程序。韦忠光夫妇收养丹露没有合法手续,丹露属于“黑户”,不符合申报条件。

“总不能让孩子等死吧?”韦忠光夫妇将丹露送到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求医,结果又因丹露的身份问题而被拒之门外。原来,该院是一家针对城市流浪未成年人、城市乞讨人员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定点救助医疗机构,而丹露有个温暖的家,不属“流浪者”,因而被排除在医疗救助范围之外。

因无钱住院而走投无路的韦忠光夫妇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他俩于2010年12月12日带着丹露在广西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赖”着不走,期望引起医生和患者对丹露的同情。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说丹露病情严重,如果不及时实施手术,孩子随时会窒息而亡。

“苍天啊,开开眼吧,保佑我的丹露平平安安!”韦忠光揪心撕肺,他长跪在医院的走廊里向老天爷祈祷。在韦忠光看来,丹露能够从坟坑里奇迹般复活,上苍就会继续眷顾这个小天使。

韦忠光做梦也不会想到,七尺男儿的扑通一跪,竟然真的感动了上苍。12月15日,被医生判处死刑的丹露再次从重度昏迷中苏醒。她睁开一双小眼睛,叼着一只奶瓶就吸吮着。不仅如此,小丹露还能喝些白粥。

韦忠光更想不到,他这一跪,不仅让医护人员双眼潮湿,也让一名男患者为之动容:“我们为父亲这个称呼而骄傲。”这名陌生男子掏出5000元现金为丹露办理了住院手续;另一名陌生男子将1万元现金塞给韦忠光。

“孩子,你终于有救了!”韦忠光俯身亲吻着丹露,激动的泪水滴在孩子稚嫩的脸蛋上。然而,就在丹露准备被推进手术室时,一道难题突然摆在了韦忠光的面前。

原来,按照有关规定,孩子实施手术必须有监护人签字。丹露的亲生父母健全,韦忠光夫妇不能行使监护权。

“拖不起啊,不能等啊!”韦忠光急得快要疯了。他知道,每延误手术一分钟,丹露的生命都危在旦夕。茫茫人海中,丹露的生父究竟是谁?又在哪里呢?这个被人唾骂的男人如果不及时现身,丹露就会第二次被生父活生生地送进墓穴。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场人肉搜索迅速展开。

人间爱如潮水:真情改写墓志铭

丹露的遭遇被网友发贴披露后,引起了爱心人士的极大关注。面对命悬一线的丹露,在南丹县委组织部工作的陆先生联合爱心女士莫丹妮,对丹露生父发起“网络通缉令”,发誓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挖出此人。仅仅几小时,网友们便将丹露生父莫文由给搜了出来。

莫文由家住南丹县罗富乡。他声称当初确实以为女儿死亡才请人埋掉的。在得知女儿复活后,莫文由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喜,而且还以“贫穷”为借口拒绝看望丹露,他害怕韦忠光夫妇向他索要钱财。为了确保丹露及时实施手术,网友们不仅承诺不控告莫文由遗弃罪,而且还汇钱给莫文由作路费,这就样,莫文由被网友“押”到南宁,在手术单上签字后,马上借故溜走了。

2010年12月20日中午,丹露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对于韦忠光夫妇来说,每分每秒都像度过一个漫长的世纪。

这些天来,为了省钱救女,韦忠光和妻子每天只啃几只玉米充饥,日夜陪伴在丹露病床前。担心孩子随时出现意外,夫妻俩24小时不合眼,坐在冰凉的塑料椅上轮流照顾丹露,熬得身心憔悴。如今女儿脱离了视线,韦忠光夫妇的心一下变得空荡荡的。

下午3时50分,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喊:“丹露的家属。”韦忠光心里咯噔一下,以为丹露出事了,吓得冷汗直冒。令他们惊喜的是,医生带来的是好消息:“丹露颈部肿瘤顺利剥离,重达1公斤”。韦忠光夫妇闻讯后相拥而泣。

然而,兴奋还没消退,危情接踵而至。丹露虽然成功切除了肿瘤,但她肺部感染严重,术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肺炎急剧恶化导致肺衰竭,被推进重症监护室,需要巨额治疗费用,否则病魔仍会随时夺走丹露的生命。

由于没钱输液,丹露只能靠输氧维持生命体征。“老天爷,您为什么要反复折磨这个苦命的孩子?”债台高筑的韦忠光欲哭无泪,眼睁睁地看着生命迹象一点一点地从丹露身上消失,他使劲用拳头敲击自己的头部,责骂自己是个“没用的父亲”。

就在韦忠光为救丹露而感到山穷水尽时,一场被命名为“宝贝,别走”的爱心活动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原来,热心网友在披露丹露离奇身世后,深深打动了人们柔软的心,人们纷纷向丹露伸出了温暖之手。

韦忠光夫妇将每一笔爱心捐款都记在笔记本上,作为丹露的生日礼物永久珍藏。

2011年4月12日,是丹露的周岁生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网友通过论坛、博客和微博,为小丹露送上温馨的生日祝福。韦忠光夫妇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因为他俩回想起当初丹露险遭活埋时,一位网友曾为她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来不及被赐予美丽的芳名/来不及吮吸甘甜的乳汁/我就被放进墓穴里/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可曾听到我凄凉的哭声/我好想在你们身边多待几天/以学会怎样喊救命……”如今,是人间真情大爱为这个坟坑中诞生的小天使改写了墓志铭。

2011年4月中旬,丹露完全康复出院。她牙牙学语,已会叫“爸爸”、“妈妈”。在未来的一生中,她将与韦忠光夫妇感恩上苍的眷顾,续写传奇情缘。

(未作者许可,谢绝转载。)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审清题意是关键。因为,只有审清题意,才能使答题的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只有审清题意,才能从题干l中获得重要的隐含信息。

【例题展示】

望柳庄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④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甲]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

⑤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⑥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口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目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他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1)。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⑦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⑧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乙]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⑩弄清真相是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丙]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墓。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唤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

(11)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2)

(12)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荫……

(13)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丁]慕生忠对彭老总说,自己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自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4)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15)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16)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注】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选文讲述了慕生忠将军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将军带领大家护树;________;将军与树同在。

2,选文第⑤段慕生忠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请根据文意说说将军这样命名表达了他哪些心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请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 )

A,选文明写树扎根的经过,暗写人扎根的经过,写树扎根的艰难暗示了人扎根的艰难。

B,选文第⑦段中“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是指此时的望柳庄已经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C,选文表现了以将军为代表的一代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D,选文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突出了将军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划线的(1)(2)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5,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慕生忠将军,请综合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对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说说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奠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还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同样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解题技巧】

第1题,此题涉及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尤其是与慕生忠将军相关的句子,此外,还可以逐段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再划分层次。参考示例:将军带领大家种树;将军带领大家葬树。

第2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尤其是将军的一些话语。如“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就表明了将军希望人们能在格尔木扎根安家。“望柳庄”和“成荫树”从字面来分析是希望格尔木遍地是绿色,其深刻含义就是希望人们如遍地成荫的柳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格尔木的土地上。参考答案:将军希望种下的杨柳能够绿树成荫,更希望人们能在格尔木真正安家立业。

第3题,这是一道选择题,解答时可以采取排除法,对每个选项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个选项存在问题,结合第⑦段“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的上一句“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可知,“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不仅限于“望柳庄”,而是整个“昆仑莽原”。答案:B。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单元主题

一、围绕单元主题,明确教学重点

人教版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主题,每个单元都有略读课文,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的主题与精读课文一致,略读课文作为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拓展,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力求突破重难点与主题限制,如何在课堂上明确单元主题,成了略读课文课堂开始的重点,笔者的教学方法是从课堂开始直接出示提问,明确单元主题。例如,在教授《慈母情深》时可设置如下问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什么吗?生:父母的爱。师:父母的爱是深厚无私的,本节课我们继续这个高尚的主题,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再次感悟作家梁晓声母亲那份深沉与宽广的爱。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很自然地明确课文主题,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在课堂阅读前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明确了本篇课文的主题,将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透彻,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得心应手。以上看似简单的一句导语,教师却可以把握本篇课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学生在自学默读的过程中就能直接掌握重点,从而围绕主题教学[1]。

二、出示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伊始,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本篇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先前的学习方法,而且让学生有了使用方法解决文章重难点的机会,产生阅读方法的迁移、应用,进一步养成语文核心素养。并且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最终做到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教授《最后一分钟》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是歌颂香港回归的诗歌,诗歌中的每个文字都透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对香港回归的无限憧憬。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如何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真挚的爱国情怀。由于诗歌涉及旧中国的屈辱历史,小学生缺乏相关背景体验,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以多种方法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学习中加以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提示:①通过查阅网络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②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课文中出现的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等生疏词语是什么意思?③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借助所查阅的资料,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在阅读提示中出示阅读文本,然后借助这些方法在这篇课文中进行阅读应用,这样就能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文本的学习步骤,提高课堂效率,较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明确文章的主题,顺利完成文本目标。同时,教师简短巧妙地将文本的主要内容渗透到提示语之中,明确略读课模式,提高略读课效率,使课堂教学紧锣密鼓地开展!

三、出示课文内容导读,明确文章主要内容

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都有一段导读,本段导读是略读课文的内容,又是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只要认真阅读本段文字,就能有效地明确本篇课文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借助导读的方法,以便学生阅读思考文章中的关键题目。此时的教师只需充当一位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及时反馈与总结课堂成果。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在学生阅读遇到难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教授《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青山在哪?忠骨是谁?为了理解课题及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内容。教师出示课堂任务:①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句子;②找出文中三则电报,思考课文主要内容;③找出毛泽东主席的人物描写的句子,做批注,谈感悟,体会情感。这篇课文通过细化毛泽东主席的语言行动,体现了一位慈父博大的爱国情怀,这份爱子,又不能见孩子最后一面的苦痛,在字里行间中渗透得淋漓尽致,如何突破这份矛盾心理,先声夺人,成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先设计自读提示,明确文章主要内容与线索,把握文章脉络与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同时找出重点句子,画出关键词语,书写感受批注,在默读中思考文章内容与中心主题,在默读中解决问题,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自读明确文章内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四、聚焦重点,略中有精

略读课文虽然只有短暂的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但也要丰富文章情感,升华文章主题,要突出重点,展现亮点。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不但要把握文章内容,还要在阅读实践中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课文重点,学会取舍,取重避轻,直奔主题,使教学事半功倍,腾出时间让学生更深地感悟文章主题[2]。教师课前应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应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也是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执教《难忘的一课》中,文中出现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教师应层层深入,明确其所处的三个阶段是读的重点,这句话则是朗读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时,教师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悟,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意。

五、适度拓展,衔接课内外阅读

(一)片段告白,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捕捉课文中能够体现人物心理挣扎的细节描写,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想象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的心理语言,从书写到朗读自己的文字,升华到感悟,将课堂推向高潮。例如,执教《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引读“漫漫长夜,泪洒枕巾,毛泽东主席却毅然决然地决定将儿子的尸骨留在异国他乡,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似山般伟岸!……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喊着孩子的乳名,声音凄楚。……”具体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情感自然渗透。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入境,无论图画、音乐或其他教具的运用,都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直接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然而,学生毕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能挖掘出独有的情感体验,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撞击、相融合,这种情感必然会更浓厚,使学生感受更深刻,情感催发的道德认识,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于学生心中。

(二)辅助阅读,收集资料

小学高年级阶段,有一部分略读课文都是事物说明文,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科学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例如,在教学《藏戏》这篇课文时,笔者想到大多数学生对地方戏剧一无所知,因此,在执教前,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有关藏戏的特点及西藏的地方文化,通过纪录片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教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搜集了介绍藏戏文化发展的视频,当学生看到旖旎秀丽的西藏风光、听到独具特色的藏戏唱腔,立刻就将学生带到文本中,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3]。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略读课文一般对课堂教学都有拓展延伸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知识,整理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体会课本文章之后,还能通过课外的延展性阅读拓宽视野,从而达到广泛阅读的作用。例如,在学完《景阳冈》之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提出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去阅读《水浒传》,感受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名著中其他几回精彩的篇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提升阅读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不久前收到您寄来的“祁人80年代情诗选13首”、“祁人90年代情诗选10首”、及“祁人2000年后情诗7首”,已拜读。

您的爱情诗写初恋,写婚姻,写爱情的千般旖旎、万种风情,写出了爱的三昧、情的哲学。爱情是最古老的诗歌主题,《诗经》的第一首《关雎》就是爱情诗,彼得拉克的《歌集》,但丁的《新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都写了爱情。中国和世界诗歌宝库中,爱情诗浩如烟海,今天的诗人写爱情诗,怎样才能不重复别人,跳出窠臼,写出新意呢?

当今中国诗歌处于“双轨制”现象时期。一方面是平庸之作、媚俗之作、低劣之作泛滥成灾,一方面是优秀之作、真诚之作、崇尚真善美之作不断涌现。您的情诗属于后者。关于爱情题材,有些诗作不是写爱,而是写性,性不是,可以写,爱包括性,但性不等于爱。“下半身”写作不可取,因为它往往走入了误区。您的诗歌赞颂了爱的忠贞、爱的坚定、爱的纯洁、爱的高尚,这是对那些平庸之作的有力反击!认为爱的忠贞这一主题已经过时、已经老化的观点是一种短视的眼光。只要读读您的这些诗,便可觉察到上述观点的谬误。

我很喜欢您的《春》《给你》。“多少年后,当我从远方归来/在茫茫人海中/即使你认不出我风干的模样/也会看见我不变的心肝”。这样的诗句,出人意表,然而,给人一个惊喜。“高山陷落的时候/你不会陷落/群山之中/你是最高的山峰/山峰之上/你是惟一的风景”,然后是“大海枯竭的时候”――“生命终止的时候”,“你”和“我”处于何种状态,层层递进,逼近巅峰。最后是“你的容颜/可以一天天老去/但在我心中/你总是四季为春/在我生命的草坪上/繁衍为绿”。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彭斯有这样的名句:“我将永远爱你啊,亲爱的,/直到海洋枯干。/一直到我所有的海洋枯干啊,/直到阳光熔化了岩石;我仍然永远的爱你啊,亲爱的,/只要生命不消逝。”莎士比亚有这样的名句:“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红颜/到头来总不被时间的镰刀遗漏;/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改变,/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首无名氏的《菩萨蛮》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读这些诗永远有新鲜感。然而,再读上面我所引用您的诗句,并没有重复滥俗的感觉。这正是您创新成功之处。

您有一首《遗书》,写到“倘若终有一天,假如我死去/我的爱人啊,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哭泣/请从这一首诗中走下来/将这些诗句,抛向空中/让我的灵魂随你轻轻起舞……”这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32首:“如果我活够了年岁,让粗鄙的死/把黄土盖上我骨头,而你还健康,/并且,你偶尔又重新翻阅我的诗――/你已故爱友的粗糙潦草的诗行,/请拿你当代更好的诗句来比较;/尽管每一句都胜过我的作品,/保存我的吧,为我的爱,论技巧――/我不如更加幸福的诗人高明。”您的诗嘱咐爱人:“请从这一首诗中走下来”,是奇想;让爱人把你的诗句抛向空中,让你的灵魂随爱人轻轻起舞,也是奇想。您的诗还写到,让爱人带着你的诗,犹如带着你的身体,风雨兼程,赶回你的故乡那间你出生的小屋,再让她默念这首诗,读那些句子,再把这些文字一个一个撕碎,埋进故乡的土地,像埋进你的身体那样。这也是奇想。这些,都是莎翁那首诗里看不到的。莎翁那首诗的题旨是另一种,你的这首诗的题旨是你自己的,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用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歌颂了爱的崇高和永恒,有着独特的动人处。

你的诗《最美》,是在情人节写给妻子的。正式标明给妻子的诗,这是惟一的一首。内容是夫妻生活的诗,这也是惟一的一首。要从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里发现诗意,并不容易。而您发现了,不是发现了“泰国辣椒,澳洲龙虾”,而是从“人间百味”中“发现”了爱情。人们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或者把婚姻比作“围城”,企图突围而出。而您不是,您恰恰相反。“你留给自己碗里的/叫做甜蜜/你放在我碗里的/叫情”,多么美好的诗句!“这个日子/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女人/在我的眼里/最――美!”俗语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您把这首《最美》当作这三组爱情诗的殿军,唱出Finale,恐怕也有深意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