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龙点睛的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1篇

【成语】画龙点睛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典故】

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释义】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文章等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好龙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个很好的画家,然后要求他在宫门前画出三条巨龙,就重重有赏。

画家就画了三条巨龙并点了眼睛。第一个看见龙的人是一个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哪有点好玩,于是他把三条龙的眼睛擦去了。过了好一会画家和皇帝刚想出宫看龙,但还没出到门外就听见人们的讨论,有人说:“这条龙怎么没有眼睛。”画家解释道说:“我明明画上眼睛了呀!”皇上说:“再画上去就行了。”画家说:“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皇上听了说:“为何?”画家有解释道:“要是这三条龙再点一次眼睛的话,它就会飞走的。”皇上已经很生气了,听了这话气上加气,命令道:“你在说这些话,再不画好,朕就要你的人头!”画家不得不画了了。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2篇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知道有哪些画龙点睛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画龙点睛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画龙点睛含义画龙点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à lóng diǎnjīng。释义为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二、画龙点睛典故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金龙,只肯为另外两条金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3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4篇

鸭鸭们听了青龙的故事,个个都很感动。这条青龙真是太善良了,他为了人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死了以后,还为人们做贡献,为人们预告灾难的来临。鸭鸭们非常喜欢这条青龙,就在想能不能把这条青龙救活呢,想呀想呀,琪琪突然说,

“你们听过画龙点睛的故事没有?这条龙没有眼睛,如果给他一双明亮的眼睛,说不定就会活过来呢。”

人们听了琪琪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准备试一试。这条龙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可是,谁能给他这样一双有神的眼睛呢?如果普通的人给他画上一双眼睛,可能不会有效果,那怎么给他添上一双神奇的眼睛呢。人们都在想啊想啊,突然,听一位老人说:

“听老一辈的人说,东海龙宫里有两颗神奇的夜明珠,如果用它当龙的眼睛,龙说不定就会活过来呢。”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有的人自告奋勇的要求去东海龙宫找龙王借夜明珠。许多天过去了,去的人没有一丁点儿消息,人们开始担心了起来。有的人怀疑,他们被海底怪物吃掉了,没有人再敢下海了。

这时,鸭鸭们挺身而出,要去东海龙宫去寻找夜明珠,人们说道:“不要在去了,太危险了,那些人都没回来。”但鸭鸭们坚持要去找夜明珠,他们说,还要把那些人救回来。人们拗不过鸭鸭们,只好同意鸭鸭们了。

鸭鸭们纵身潜入海底,踏上寻找夜明珠的旅途,刚刚下海不就,突然,出现了一只大海龟。那只海龟要吃掉鸭鸭们,这是一只凶猛的海龟,连鳄鱼的死尸都敢吃,鸭鸭们想:海龟不是喜欢吃水母吗,告诉它哪里有水母不就行了,于是,鸭鸭们跟海龟讲了哪里有水母,海龟便放了他们。

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东海龙宫,不料龙王升了一场怪病,无法接见鸭鸭们。鸭鸭们说:“让我们见见龙网吧,或许我们能治好他的病。”

龙宫的蟹将军便带他们去见龙王,鸭鸭们一见龙王,看到龙王脸色苍白,懒懒地躺在龙榻上,皮肤上有好多瘀点,鸭鸭们又让龙王张开嘴,发现龙王牙齿松动、牙龈出血,这是什么怪病啊。这时候,琪琪说:

“我知道了,这不是的坏血病的症状吗”

龙宫的人的听到琪琪说出了龙王病的名字,个个很高兴,一个个的问:“那应该怎样给龙王治病呢?”

琪琪说:“该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才引起的。得了这个病的人要多吃水果蔬菜,我们刚好带了一些中国产的茶叶,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龙王长期饮用,病就会好。”

龙王听了琪琪的话,就按照琪琪说的去做,病情慢慢的减轻了。

龙王说:“你们救了我的命,你们想要什么呢?”

鸭鸭们说:“我们只想要两颗夜明珠,救活善良的青龙。”琪琪给龙王讲了青龙的故事。

龙王很感动,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临走前,龙王大摆宴席,替他们送行,宴会上,琪琪问:“以前你们可见到一些人呢,他们也是来寻找夜明珠的。”

龙王说:“有啊,有一些人来偷夜明珠,被我关起来了。”

琪琪说:“能不能把那些人放了”

龙王说:“怎么,那些人来偷夜明珠,而你却要我把他们放了,这怎么行呢?”

琪琪说:“他们也是为了救青龙才来的呀,求求你了,把他们放了行吗?”

龙王说:“放了可以,但你得告诉他们不能在偷东西了。”

琪琪说:“我知道了。”

于是,他们带着那些人们欢欢喜喜得回岛上去了。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5篇

接到高洪波的童诗绘本编辑任务是在去年6月中旬左右,《飞龙记》《琵琶甲虫》《鸽子树的传说》这三首诗是我们从高洪波众多童诗中精心挑选的画面感十分突出的作品。

《飞龙记》描写一位传奇的少年刘龙子从小痴迷于画龙,长大后与一位富公子马子腾结下深厚的友谊。马子腾不嫌弃贫穷的天才少年画家,与他成为莫逆之交。一个中秋夜,马子腾为好奇心所驱使,强求刘龙子画龙点睛,最终刘龙子化身为墨龙离去,马子腾痛失友谊。作品用飞龙诠释了当友谊面临底线挑战时,友谊就会离你而去的道理,用悲剧式的结尾提醒读者珍惜朋友。《琵琶甲虫》描写的是琵琶甲虫历尽艰辛,长途跋涉寻找理想,终于达到人生的辉煌顶点的故事。诗的意境优美,立意高远,告诉读者有理想就应当努力去追求,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励志故事。《鸽子树的传说》描写的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珙桐公子爱鸽成痴,为保护心爱的鸽子,倾尽万贯家财,甚至付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这首童话诗表现了人与鸽子心灵的默契,讴歌了对美好事物执著的追求,并用优美的幻想描写这种追求所带来的一系列奇迹,兼具了情感与思想之美。

如何将这种旋律激越、神奇瑰丽的故事画面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诗与画的平衡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成了这套绘本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几番研究论证后,我们决定在装帧风格上突出这套绘本的中国味。立足传统的中国元素来组织装帧这套绘本可以凸显中国民间故事的迷人魅力,让书中原本神奇的故事添加更多更强烈的神奇色彩。

确定了风格之后,我们开始物色画家。通过几轮的筛选交流和试画,我们最终有幸请到了画儿晴天来为这套绘本配画。

我和画儿晴天早几年前就认识了。确切地说画儿晴天是一个儿童插画组合,他们的画风时尚,意境唯美,在国内许多童书评奖中频频获奖,在国内儿童插画界有较高的知名度。我特别喜欢画儿晴天创作设计的中国邮政2008年鼠年国版贺年有奖明信片,当时他们给我寄了一张,之后我还到邮局买齐了一套,至今仍珍藏着。这套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将现代的一些时尚元素糅合到作品中,十分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让人百看不厌。

为了使诗画之间能找到平衡,让诗和画相得益彰,我们对这三本书进行了文字方面的分镜处理,并标出分镜中的关键字和画面应该表现的内容,力求让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故事的精髓。在创作的顺序上,我们一反传统的做法,直接挑出三首诗最精彩、最难画的部分让画家创作。这样一来,我们先期就掌握了总体创作的高度,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创作高度的掌控,有了画家积极的配合,之后的创作就顺利多了,后来的许多画面都是一次性通过的。

前期的磨合确实让我们和画家费了不少脑筋,从初稿到定稿来回往复不下十次。插画创作最重要的是对作品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对作品的再一次升华。在交流过程中,有时候我们对某一个构图或某一个细节进行多次探讨和推敲,让画家改了再改,不厌其烦;有时候为了求证某个画面效果,我们到处查找资料,直到找到满意答案为止;有时候我们为了版面文字的谐调还让画家重新调整画面的布局……可以说,这套绘本的每一张画面都凝聚着画家和我们孜孜以求的艰辛。

诗和画都有了,如何让诗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这套绘本装帧成败的关键。为了体现中国元素,我们还将中国传统抽象图案如意、祥云、朱雀等等应用到设计中,为绘本的“中国味”增色不少。在版式方面,我们想到了国画和书法中的章法,大量查阅有关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章法的文章,并与设计师沟通了我们的设想。三首诗都是长诗,每本绘本的画面只有二三十张,再加英文翻译,版式整体显得过挤了。如何让国画和书法的章法在绘本中得以体现,成了我们版式设计中最大的难题。版式设计曾几度陷入停顿状态。为此我们专门到几家书店展开调研,认真研究当前主流绘本的版式设计。在大量参考其它绘本的版式设计并听取设计师的建议后,我们决定突出中文部分,保证中文的图文效果,将英文以附属的方式接排在后头,版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期刊更多

黑龙江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课外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