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颜回的故事

颜回的故事

颜回的故事

颜回的故事范文第1篇

“用四川的方式来表达四川”,颜歌在文体上所做的语言实验。显然成功了。同时,她也终于成为自己少年时渴望成为的那种严肃的纯文学作家。

在颜歌的心里,四川郫县的郫筒镇,是一个天宽地广的地方。

“吸进去的是故乡的气,吐出来的它还是故乡的气,眼角眉梢都舒坦起来。”颜歌说,这个地方其实并不远,“开出成都市西三环,顺着羊西线直端端开二十分钟,就开到了,一眨眼的功夫。”

这个小镇,一直让颜歌怀揣在心里。2008年,颜歌开始写《五月女王》,记录了她发生在这里的少年故事。不过,在她的作品里,郫筒镇有了一个更简易的名字:平乐镇。

在此之前,颜歌已经出版了七部作品。今年5月份,颜歌的新作品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出版发行,当月位列“新浪中国好书总榜”第三。

颜歌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过去和故乡。她说,“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乡叫做平乐,平乐镇就是那个我们离开了便不再回去的地方。”

在这本作品集中,中篇小说《江西巷里的唐宝珍》获得了2015年度“人民文学奖”。

颜歌这个名字有特指性吗?

在年满30岁的时候,颜歌形容自己:“来到了一个作家的幼年时期,既兴奋又不安。”她高兴的是,“如今可以堂堂正正说自己是作家了。不安的是,居然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端正地当个作家。”

她的这种感觉,有一多半缘自家庭。很多人无法体会,一个从小生活在老中青文学青年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是怎样一种的体验。多年后,颜歌回忆说:“我总觉得所谓的‘我’,至少很长时间里的那个‘我’,都不是一个确定的个体,而是一个集体的,模糊的意识聚合。”

颜歌原名“戴月行”,是奶奶取自“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在很多人看来,她的原名比笔名更像是作家。这也隐约透露出,她成为作家是一个家庭很早以来的预谋。

颜歌说:“我的家庭在文学趣味和品味上对我的影响就是我的胎记。”这种“胎记”一样的东西,在很久以前就指向了后来的平乐镇,只是彼时颜歌并不自知。

颜歌从小接受传统的中国文学熏陶,爷爷给她制订了一个标准,《古文观止》必须背完,“没有背完《古文观止》的人不可以称为作家”。而颜歌的玩伴就是书,“我从小就喜欢跟书一起玩,不太喜欢看儿童书,从来都看我父母的书,他们说我从小就是‘小大人’。”

因为喜欢看书,颜歌自然而然就喜欢写作文。初、高中的时候,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两个像她这样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坚持下来。“而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继续了下来。我想,在某个时刻,我们人人都走上过创作这条路,不过我比其他人更固执一些,到现在,还是继续走在这条路上。”颜歌说。

至于为什么取笔名叫“颜歌”,“就是因为戴月行是一个太合适当笔名的名字,我总觉得自己要叛逆一下。”颜歌说:“这个笔名也相当偶然,最开始只是我的网名,后来就成为了发表作品的名字,然后就成为了笔名,并没有真正认真考虑过。”

在她看来,颜歌这个笔名毫无指向性,“和我小说中名字们的来历倒是挺像:都是随机的”。而从十五六岁开始,她就喜欢跟别人介绍:我叫颜歌,颜色的颜,唱歌的歌。她认为一个中性色彩的名字,能让人忽视其性别,而更专注于作品。

来自城乡结合部的“潘俊

现在回头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确造就了一批80后作家。颜歌与她的同乡郭敬明、七堇年一样,也是在高中时代通过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成名。

2002年,还在读高三的颜歌,从郫县去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当时,她觉得其他作者都是洋气的大城市少年,比如与她一起获得一等奖的郭敬明等人,只有自己是来自城乡结合部,基本属于比较土的一枚“潘俊薄R虼嗽谛醋魇保有些自卑的她特意没有选择城乡结合部的题材,而写了《我的十六岁和村上世界的尽头》。在这篇文章中,她用了自己认为很时髦的笔调:“回忆是一种很无奈的东西,可是现在我们都只能靠回忆生活了。任何问题都是徒劳,有的时候,我们只能行尸走肉地活下去。我们是小野兽,终于学会防备。警惕地竖起寒毛,谁能把我们驯养,多么悲伤年年岁岁,投身其中,只见虚空千般爱,只向一人……”

其实,在更早的1994年,10岁的颜歌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颜歌说,“初中时候,爸爸把我写在周记本上的作文整理出来,投给不同的杂志社。大学时,他几十本几十本地买我出版的小说,把它们当作我们戴家的土特产送人。”

颜歌的第一本小说集《马尔马拉的璎朵》,基本写于十五六岁时。2003年,这本书在文坛一面世,就让很多人惊艳于其中那些漂亮的句子,这位有着卓尔不群写作天分的少女作家技惊四座。此时颜歌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个喜欢给自己的笔下人物起古怪名字的少年作家。

颜歌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很小的时候写得特别二逼的东西,我发现我放的每一个屁都被发表出来,作为我曾经是一个傻子的证据,我无法磨灭这个证据。”但让她觉得幸运的是,“当你作为一个年轻人写作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写作自信是爆棚的。”

2000年,颜歌开始在“榕树下”发表小说,当时有很多人来看她的作品,包括郭敬明。“后来我们一起去上海参加新概念,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从那时开始,她的作品被大量模仿。当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出来时,颜歌的粉丝愤怒地在论坛上声讨:“他书中所有被媒体称为‘空灵飘逸’的句子,全部是抄自颜歌的小说。”

2001年,颜歌加入四川散文协会,并被鲁迅文学院评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但此时的颜歌已经准备抛弃使自己成名的写作风格,她不想沉溺其中,因为她年少时的愿望,不是要赢得同龄人的掌声,而是希望获得长辈的认可,做个严肃作家。

当时和颜歌一拨的作家仍在像少年一样写作时,她已很少写校园题材的作品。但由于受经历的局限,她把自己投向了资料库。

2003年,颜歌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进入大学后的半年里,同学们看到的她,都是每天抱着电脑到陌生的图书馆去翻阅陌生的历史资料。

颜歌第一部长篇小说《关河》,写的是汉末史官离奇死亡的历史小说。小说里的一个史官家族,世代作为记录者,寻找真相,但他们的命运却是被割掉舌头,装在黑色的匣子里。有评论说,“她像一个新历史主义者那样,进行自己的虚构。她甚至无法定义自己写的是什么,放到今天,大概可以称为历史玄幻题材。”

2005年,颜歌以《良辰》系列小说开始向现实转型,她以一种模糊现实的手法写出了十个尘浮于上又深入骨髓的爱。这些故事的男主人公都叫一个名字:顾良城,他们身份各异,是号丧者、剧作家、养蜂人,也是图书馆管理员、花圈制造者等等,是一群底层生活者的生存与爱情。

《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在2005年读到颜歌的《异兽志》,他当时是《青年文学》执行主编,为颜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能想象出那么多怪兽,这跟我们老家伙的写法完全不一样。”他将《异兽志》在《青年文学》进行了连载,并于次年发行了此书的单行本。

粗粝而真实的小镇生活

颜歌有双大眼睛是众所周知的事儿,然后,她能瘦到“有时一张脸上仿佛只能看到眼睛一般”。这样的四川美女,又是作家,倒还真应了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明明可以靠一张脸吃饭,却非要拼才华。

如此瘦的女儿身,却有个胖子的戴爸爸。2012年9月,《收获》杂志以《段逸兴的一家》之名压轴刊发了颜歌的长篇小说,后来的单行本叫《我们家》。

这篇小说是颜歌在2011年至2012年,于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写下的。“在异国的环境里写故乡非常有意思。”颜歌说,“因为能做的最多就是回忆,回忆,再回忆。在回忆中,故乡有了新的质感。我写的‘平乐镇’有了更为浓郁的‘平乐气’,可以说,它比我的故乡本身更像故乡了。”

这本小说是颜歌在瞒着父亲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完成的”。“戴月行他爸”当了整整三十一年,就算当“颜歌他爸”也有十多年了,改女儿初稿中的错别字的确很有一套,这是他第一次在第一时间看不到女儿写的小说。

颜歌承认,“没有爸爸,我就没法写平乐镇。”在美国时,她总爱打电话给爸爸问一些荒谬的问题,比如油菜花3月份开了吗?九几年你们抽的都是什么烟?戴爸爸就总是叹气,说女儿作为作家太缺乏常识了,太不扎实了。“可他有所不知,不论我在多远的地方,过了多久,仅仅听到他的声音,我们镇上的人人事事就会立刻重新浮现。”

对于自己长大的家庭,颜歌觉得实在不能埋没,她想以此为蓝本来写些虚构的故事。在她的小说《声音乐团》里,那种太浓的知识分子气息,让她觉得不舒服,所以想着干脆写一个市井的故事。她选择把原本要写的知识分子一家改成了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土肥圆的、豆瓣厂厂长的一家。于是,她写出一个发生在川西小镇“平乐镇”西街上的家族故事:在要给奶奶过八十大寿的线索下,各种奇葩家事包括私情、算计、金钱架构起的秩序,通通上演,荤素不讳。

“正是《我们家》所蕴藏的粗鄙和可笑,成了我小说创作的‘药’。”颜歌说。

2013年,颜歌凭《我们家》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并获得“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家阎连科说,他很喜欢《我们家》中的那种放松的日常感。

从平乐镇系列小说开始,颜歌现在所做的是“用四川的方式来表达四川”。在作家阿来看来,颜歌在这方面拿捏得十分到位,与著名作家李氯艘谎,以四川人的态度,用四川的语言,书写四川人的生活。

颜歌说:“我可能也有这样一个野心,让平乐镇的世界更清晰,从时间线上、空间线上,多角度去阐释和完善。我希望最后出来的东西能打下时代的烙印,能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呈现小镇一个宏大的风貌。”

戴月行是颜歌最好的评论家

“她孤独独的鞋跟子嗒嗒踩着大家的心颤颤。”在《江西巷的唐宝珍》里,颜歌使用了一种“仿佛有美妙节奏感的语句”,包括人物对话,都有四川方言的韵律。颜歌说:“我希望把语言写得逗一点,好像是快板一样的。”这篇小说收集在她的最新的《平乐镇伤心故事集》里。

颜歌在这个短篇集里描绘了一幅融合了日常与奇幻的川西小镇的市民生活场景,五个不同年龄段女人的青春、欲望、宁静、温暖,被压缩在一个微观的川西小镇场景里。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她觉得这是伤心故事集,“因为总觉得每个故事里面都可以加进去一句话:她就走回家,伤伤心心哭了一场。”

从2000年开始,颜歌已经出版了11本作品集,被认为是80后作家中写作风格变化最莫测的一位。如今,她已经成为她曾经追求的严肃文学作家,作品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而她自认为她现在的写作更像是现实主义。

颜歌也会注意到别人对她的评价。“对我的作品是表扬还是批评,坦率讲,迄今所有对我的作品写得最到位的评论,我都是在豆瓣上看到的。我不懂文学评论,只能简单看他们能否帮助我的创作。”但有些评论家的评论,让她觉得很莫明其妙:“我打过交道的那些所谓的真正的评论家,也就是在文学理论期刊发文的那种,这些看似严肃的评论家,却把评论当成了小说创作,自己先预设了一套叙事,再把作家和作品当成素材,这里摘一点,那里摘一点,最后组织起一个既跟作家没有关系,也跟作品没有关系的东西来,这就好像我们在讲怎么炒菜,他们讲的却成了怎么装修厨房。”

于是,更多时候,颜歌还是觉得“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评论家”,“戴月行是颜歌最好的评论家”。

颜歌很喜欢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我喜欢弗兰岑的原因就是:像一个特技演员可以无限贴近我们的时代而不失庄重。他写‘9・11’以前和以后的美国,完全就是贴着眼皮在发生的事情,可是他写出来是有大师范儿的,他不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是非文学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非常厉害。”

颜歌认为,不是谁都能写当下,怎么去写当下是个问题。至少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人。但阎连科却这样评价颜歌:“颜歌很年轻,文学的创造力充满可喜的新颖,这不奇怪。然而,她的文学想象却如此成熟和苍凉,不免让人惊艳又惊叹。”

颜歌笔下的川西平乐镇还没有触碰到2008年,“2008年之后的事情,还没想好怎么去表达”。她说,这是她心里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不知道怎么去描写当下,我认为,写我这个年龄看到、经历的当下,这是我作为生在这个年代作家最重要的事情。我希望去表达我所体会的当下,作为一个标本。但当下是让我无法表达的,有很沉重的东西,有很疯狂、很激越、很狂欢的东西。我是一个更信奉古典的人,现实的当下太复杂,会让我很痛。”

颜歌下一个计划,是要写一个2010年的长篇小说,关于县城公务员的。她虚构的平乐镇与自己的故乡郫筒镇一样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她计划着要把四条街的故事写完。

颜歌记得在大学时有位老师讲过:“当你把一个东西描述下来,成为叙事的时候,这个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这是很理性的分析法。”她现在就是不断地写过去的事情,而她现在一切的叙事都发生在平乐镇。

颜回的故事范文第2篇

他就爱和孩子在一起

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生存的土壤。用颜教师自己的话说,虽然今年他已四十二岁,但就爱和孩子们在一起。其实,孩子们也喜欢与颜老师在一起。每天刚来到学校,他的身边就会很快围满学生,或是几句简单的相互问候,或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内容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的提问,颜教师总是能够耐心地给予解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提问的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对于颜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毫不避讳,因为,孩子们早已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贴心人,他们愿意和颜老师用心来交流。也许正因为如此,颜老师才可以知晓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甚至一些家事,而学生们也特摸颜老师的脾气,知道怎样做能让他高兴。当然,孩子们更爱上颜老师的课。他们会在上课前早早准备好上课的用品,然后,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请老师上课。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很爱“粘着”颜老师不放,问这问那,让颜老师难以脱身。颜老师怕耽误了学生的其他课程,给自己做了规定:上课前一分钟走进教室,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即便如此,仍会有几个学生利用老师走出教室前的这极短的时间与老师交流。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课讲得太精彩啦!”颜老师淡淡一笑:“孩子,不是老师的课讲得精彩,是你听得太投入啦。”又一个学生问:“老师,只有‘类地行星’上才可能有生命吗?”“‘类地行星’?”颜老师有点惊讶,“这也不一定,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嘛!”颜老师瞅了学生一眼,抽身而去,因为虽然他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走,但是“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的规矩不能破。

有人对做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说过,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若真要让学生喜欢上你并不像说说话这样容易。不过,你完全可以借鉴颜老师的做法,那就是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常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大多数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事情越简单越好做。而颜老师却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特别是刚参加工作时更是如此。比如说,学校张挂在每个教室里的“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俗称“三表”。开学前一天,学校安排颜老师设计一下,本来学校领导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按常理,只要能体现“三表”的功能,就算完成任务,可为了让“三表”更加整齐统一,实用美观,颜老师几易其稿,换来的是彻夜未眠;为了使同事的乡公开课能够上得更好,颜老师放弃了午休时间为同事赶画教学挂图——因为画的图更能够满足这节课教学的需要;为了搞好《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试点工作,他整整花了两个周的时间,精心策划,搞好试点,并写成材料,上报市局;学校成立小文学社、小记者站,领导要他担任这个任务,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小广播站有声有色地办了起来。再说有一次开家长会的事。那一年,由于种种原因,颜老师所教的班级一直没有召开家长会,好容易等到放暑假前才有了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按理说,家长会上,总结一下学校和班级一年来的工作,再布置好暑假工作特别是安全方面就可以了吧。可颜老师硬是讲了近两个小时,他除讲了学校统一布置的内容外,还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安全问题,家长管教孩子问题,学生请假问题,对待特殊学生学期初家长应告知老师的问题,等等很多应该是新老师与家长在学期初见面会上沟通的事情。其实,虽然这一年没有开家长会,但这些工作颜老师已经通过其他形式做过,大可不必在这次会上再次叮嘱。可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做。他说,虽然下一学年,我不一定还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但这些话对孩子是有利的,对孩子有利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再说说颜老师的备课。颜老师备课从来不用他人的现成教案,他除了像教案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项目“抄一抄”《教参》外,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之类就靠自己分析划算。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颜老师更是从来不照搬别人的——在手写教案的年代是这样,在电脑网络普及的现在也是这样。颜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但更是生成的,现成的教案是死的,仅可以用做参考,不如自己编写的教案好用!以前有位年轻的老师不喜欢“抄”《教参》,就爱“抄”颜老师的教案,她说:“颜老师的教案比那些名师编写的简单得多,却很实用。” 1

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地工作,这些复杂化了的一件件小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也为他以后刻苦扎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颜回的故事范文第3篇

2、典故:

孔子是大教育家,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他最喜爱的,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是好的,所以孔子常把颜回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抓住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发挥一通,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说,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这是别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

人们将“一箪食,一瓢饮”简化成“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颜回的故事范文第4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颜回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一、引言 

本文将运用简单的心理知识,从好莱坞童话成分的应用、模范化的主角、单纯的故事和电影中童话颜色的渲染这几个角度,赏析这类影片中的“童话”韵味,找到在内心中与童话世界有关的记忆,并解读美国电影论文是如何在导演的精湛拍摄技术下,呈现在观众面前,而引起共鸣的。 

二、好莱坞电影中童话成分的应用 

波顿电影中的童话被人形容为“黑色童话”,这些童话的类型是神秘、恶势力和惊悚的,这也是其与其他好莱坞电影的不一样之处。这种个人关于童话的习惯养成,离不开他幼时对童话的深爱和自己对童话的理解。 

波顿的作品无论是空间、事态还是夹叙,都能让人感到经典的童话韵味,在此浅谈其特色鲜明的三个要素:真实与虚幻的交错、家长作用的不完整性和性的缺失。真实与虚幻的交错在波顿的影片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让观众在现实与幻想中自由穿梭,这在《大鱼》中有很好的体现。这部电影有两条情节路线:一个真实的情况——爸爸将要过世,儿子回来探望爸爸,最后完成了父子间灵魂上的交流,获得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另一个,比较重要,存在于经典的童话故事中——父亲在与别人高谈阔论,说自己经历了困难重重的探险之后,拥有了完美的感情,他的朋友存在于他的故事中。浓厚的幻想氛围颠覆了观众的感官,和影片中儿子一样迷茫,一个现实中的人活在虚假的世界里,这是为什么?原来,爸爸的每个经历的核心都是真的,生活满是艰难与平庸,通过更完美、更能安慰人的方式来编写生活的经历,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能积极地看待生活并接受现实。电影中的虚假成分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美,也低调地阐述了家与生活的意义,成为波顿众多作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家长作用的消失是一个重复的剧情,波顿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经典作风,并结合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电影主角鲜有母亲,少数的母亲角色也是跑龙套,没有实在意义,以致母爱的痕迹不存在于他的影片中。一切的源头都是由父亲开始的,紧接着就是他们儿子的悲惨剧情。因为电影中母爱的缺失,使得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完美的,这种硬伤在孩子身上不可抹去,从而使孩子的身上有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矛盾存在。因此,会有生性本善良的爱德华成了杀人怪物,旺卡会面无表情地惩治他不满意的儿童。 

波顿电影在描述黑暗时,不管恐怖、邪恶到什么程度都不会出现与“性”有关的成分,这点与传统童话类似。而波顿的全部电影都无性话题,这在当代好莱坞电影中可谓独具一格,如果认为他是为了区分电影类型、让未成年都能欣赏到的话,倒更可以把他想成一个还有童心的电影工作者,对童话的热爱从未削减并深受童话感染,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深入内心的——真正的童话中没有性。 

三、模范化的主角、单纯的故事和再现的话题 

传统故事中,后妈都是扮演邪恶的一方,哥哥姐姐都是受到偏爱并与后妈沆瀣一气的坏人形象,而主角是正义的,虽经历坎坷但终会有好的结果的另一方,这就是童话的主角被模范化的特色。他们似乎从来就不被人们看好,处处与人群不和,就是人间的另类,但他们天生善良、大度、宽容。这种典型的角色应用,使得人们怀疑主角就是波顿自己在童话世界里的化身,他多次在影片中运用和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这种观点不是空穴来风,少时的波顿有自闭症倾向,父母的不支持,伴随着孤独长大的他后来做动画制作人时,显得尤为苦闷,但不断奋斗的波顿最后还是成就了自己的电影事业。波顿选择模范化的童话主角来表达影片的主旨或自己对童话的理解,主要是他擅长对这一手法的运用。 

传统的童话都有固定的模式剧情:主角离家出走——开始冒险或寻找某某——最终返程;它们的话题也是相似的:主角的冒险旅程中会发生偶遇,遇到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或者事,从而完成自己的梦想或是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不仅是传统的剧情,也是波顿童话电影中的映射。从故事的发展历程上看,波顿的电影人物都是因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而迈进了另一个世界,碰上令人无法想象的人或事,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变化,结尾还是回到了自己熟知的世界。如《僵尸新娘》《爱丽丝梦游仙境》都有相似之处。 

因为模范化的人物,类似的情节和经久不衰的童话话题,波顿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批判,人物形象随意、没有新鲜故事、电影缺乏内涵等,客观上说这是事实,他的作品好像只是一场视觉盛宴和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正因为这些不足让他获得了观众的关注:场景、主角、讲述话题的风格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回忆,尽管观众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会怎样,这使得“他的经典作品就像《安徒生童话》那样经久不衰,直击人们的心底”。 

另外,他作品中的童话韵味就如同《安徒生童话》一样,虽然简单但足以丰富人们的内心,也没有因为老套的剧情和电影人物的模型化而显得肤浅。再看看《大鱼》这部电影,一般观众会把它看成以爱和谅解为题材的童话,但其真实内涵不仅仅是这样,它是除了简单生活之外更深刻的童话——在我们身旁到底有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是虚幻的?生命与命运之间有哪些关联?父亲吹嘘的话语中反映了生活的不容易、对生命的不断追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更高要求、对爱情的不将就,等等。每一个场景的出现都有不同的内涵要表达,对生活有不同感悟的观众从中得到的是不一样的启发和打动。

四、好莱坞电影童话色彩的渲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银幕上的画面逐渐有了颜色,宣告着电影制作的另一个潮流的到来。正因为这突破性的改变,使得有色彩的电影成为观众面前的主角,此后,黑白电影退出了历史舞台。将色彩加到银幕上不仅使得表现内容更具真实性,而且提升了电影的表现力,更容易将电影制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选取现代电影作品的色调内容进行赏析,透露给观众的信息是电影制作的美学应用、制作意图已经可以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进行体现,相比黑白色调,彩色更具表现力,进而推动电影的内涵与制作水平又前进一步。电影的革新浪潮,使得制作者的个性更加张扬,审美品位更加有内涵,也使得制作者更容易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在发泄作者内心的情感因素时,不管是在文化、感情上,还是制作的独特性上,制作者在努力使影片具有更广泛的美学上的进步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度的影视思索。 

《天使爱美丽》是法国导演让·皮埃尔·儒内比较出色的电影之一,在其上映之后便风靡全球,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几项全球大奖。电影的内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艾米丽,乐于助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故事。电影中艾米丽做的事情包括送还给老人50年前的时间囊、为警察和买烟女进行搭桥牵线、为水果店老板帮忙、帮助玻璃人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为寡妇重新找回真爱……童话般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流连忘返,仿佛又回到了安徒生童话的那个年代。

以此开头,艾米丽把自己的双手伸向了每个有需求的人。她花尽心思制订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方案,但隐藏自己的姓名。“爱心天使”总是围绕在人们的身边。但我们的“天使”也会有自己的小烦恼,一份莫名的相册就像《灰姑娘》中的水晶鞋引导她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一样,在老邻居的帮助下,艾米丽抑制内心的胆怯,大胆将爱说出口,获得了自己的另一半,她的身体也注入了新的生命。经典的灰姑娘情节,在这部电影中有了映射,让观众领略了一个带有颜色的“灰姑娘”故事。整个故事更好似一个安徒生童话,简单、纯洁、幸福。拍摄的画面像一片五彩缤纷的气球,色调的不断调整、运用、转换,精彩地把一个豁达开放、聪明善良的小姑娘行为,记录得积极向上。女生天生的想象能力在五彩缤纷的童话色调中得到了极度施展。《天使爱美丽》的童话色调是相当有个性的。开始人物出场时,满满的似乎要从里面泄出来的黄绿色,感觉不是生活中见到过的而是童话中的那种绿。但这种颜色的选用,恰到好处,给观众以视觉上最大的舒适度。电影里的外景,绿色的运用彻底征服了观众,而室内的颜色大多是黄色和红色,自然而然让观众与看过的童话场景联系了起来。 

因颜色使用而表达出浓厚的童话韵味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处,也更好地渲染了电影的主题。导演的用意在于激发观众心理上的喜悦,展现童话世界中的美好。绿色是大自然生机盎然的代表,让人感觉协调、舒适,是最满足人眼要求的颜色。同时绿色代表的是生命和和睦,绿色所代表的欣喜、愉快是其他颜色所不能替代的。光谱的排列中,黄色的亮度最高。因为黄色代表舒适,归于暖色调一类,描述人的心情时是祥和、温柔的,所以象征美满和暖心。正因为它的亮度高,在单纯的背景下比较凸显,因此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欢快的,具有阳光积极的特征,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延长观众的视线。红光的波长在颜色中居于首位。所有颜色,都比不上红光对眼球的刺激效果。红色是阳光和火的颜色,有暖和、热能、情绪激动的象征。橘红色是一种可以闻到阳光味道的颜色。热烈的红色,总是不能在人们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而不留痕迹;红色又是爱情、激情、兴奋等情绪的代表色,那是鲜血的颜色,涌现的是一种势不可当的热情。所以,红色的出场效果是惊人的,让人瞬间激情四射。这在童话画册上才有的颜色效果,被导演搬到了银幕上,自然有了一种不同但又熟悉的童话韵味。 

电影不只拥有了童话故事的美,也反映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即使是在童话王国里,女主人公也会遇到如同巫婆刁难的挫折。但是就像失意的画家、被抛弃的邻居、痴呆的水果售货员等,看似弱小的群体,集合在一起,就成为无依无靠的艾米丽的坚实后盾。有人说童话故事里都是骗人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像艾米丽那样乐于助人。爱心总是可以得到爱的回报的,只要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期刊更多

延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回族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宁夏新闻出版局

社会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