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乳腺;纤维肉瘤/ 病理学

目前认为纤维肉瘤是罕见的[1]。纤维肉瘤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成人型和婴幼儿型,这两种类型都不常见,婴幼儿型多于成人型,成人型纤维肉瘤经常发生于30~60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5岁,表现为深部瘤性肿块,男性居多,而大腿和躯干是好发部位,预后取决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的彻底程度。我院收治1例,现主要从病理学角度总结诊治经验。

1 病例简介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右乳肿物反复发作5年余于2007年3月15日入院,体检:右乳肿大畸形,右乳外上象限下缘可见一直径约8cm的圆形肿物突起,表面欠光滑,肿物边界尚清,无压痛,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乳头无溢液,无桔皮征。彩超示:左侧乳腺组织最厚约14cm,右侧乳腺组织最厚约16cm,于右乳腺上象限内探及两个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余双侧乳腺组织回声尚均匀,团块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余腺组织血流分布未见异常,双侧腋窝未探及囊、实性肿块声像。病人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外侧一花生仁大小的肿物。当时曾到当地妇幼医院行右乳肿物切除术。后2003年4月肿物再发,到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切除肿物,送检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纤维瘤”。但肿物仍反复生长,期间曾在其他医院行过两次肿物切除术,半年前肿物再发,当时到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但未行手术,并用草药敷患处,后肿物迅速增大,长为拳头大小,且表面破溃易出血,现为进一步诊治来诊,门诊以“右乳肿物”收入院。

1.2 病理检查

送检带皮带乳头乳腺标本约20cm×16cm×9cm,距乳头皮下1cm处可见一圆形肿物突起,直径约8cm, 切面可见肿物位于乳腺当中,肿物大小约为8cm×7cm×6cm,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部分区域呈编织状,与乳腺组织黄白色境界尚清(见图1)。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梭形瘤细胞构成,细胞呈束状纵横交错排列,可见“人字型”排列,瘤细胞多呈胖梭形,两端尖锐,核钝圆,胞浆较少、淡红,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5个核分裂像/10hpf,细胞形态较一致,无出血坏死灶(见图2)。

1.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波形蛋白(vimentin)弥漫阳性, S-100、结蛋白(desmin)、肌动蛋白(actin)、角蛋白(keratin)、上皮膜抗原(EMA)、原发肿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ER、PR、C-erbB-2、ki67 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右)乳腺纤维肉瘤。

2 讨论

2.1 纤维肉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

本例发生于乳腺,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并不多见。该瘤绝大多数位于浅筋膜深层,临床表现为单一的球形肿块,有时呈分叶状。通常生长较快,某些属于先天类型的肿瘤在出生时其形体即已相当大。质地较硬,边缘相当清楚。在晚期,可能与骨骼粘连,也可使皮肤溃烂向外呈蘑菇状生长,绝大多数病例几乎或完全无疼痛症状。病理形态:肿瘤皆由相对单一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胞浆淡染,界限不清,细胞核梭形,两端尖锐,排列成典型的青鱼骨样束状结构或者常常互相纠结和定向地呈“人字型”。核分裂像多少不一,而细胞形态较一致。低分化者,细胞形态不一致,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瘤内血管丰富,主要发生血行转移。恶性程度高的纤维肉瘤预后比较差,病死率也比较高。

2.2 鉴别诊断及治疗

在诊断前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①恶性神经鞘瘤;②纤维组织细胞瘤;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④肌腱纤维瘤病;⑤平滑肌肉瘤;⑥胚胎性横纹肌肉瘤;⑦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

对纤维肉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对成年病例,肿瘤切除应彻底,而对儿童病例要求则不如成人者高,切除边缘应广泛。纤维肉瘤的预后取决于其组织学的分级和年龄。经讨论认为本例属于低密恶性成人型纤维肉瘤,主要依据是≤5个核分裂像/10hpf,病人一般状态尚好,病灶内无明显出血和坏死,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纤维肉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妊娠;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1 病例资料

孕妇陈××,女,已婚,务农,因停经37+4周,要求剖宫产术入院。该孕妇既往月经规律,停经大约40天出现恶心、厌食等早孕反应,孕4月末至今自感胎动,孕34周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量少,经治疗后好转,曾顺产1次,无引产、人流史,于17年前行下腹壁包块切除术,否认有传染病史和遗传病史。于5年前开始在原来腹壁切口又长出了新的包块,未治疗和处理,怀孕后包块逐渐增大并形成多个溃疡,7天前溃疡出现出血,在外院治疗后无好转,要求入我院行剖宫产术。

入院查体:T37.2℃ R 20次/分P80次/分 HB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膨癃如孕周大,下腹耻联上与脐连线中点见约7×6cm、6×5am、4×3cm等多个连成一个包块突起,不规则,质硬,程紫红色,表面有多处溃烂触血,有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妇科检查:宫高43cm腹围110cm胎心143次/分,先露头,位置-3,胎方位LOA,胎膜未破,扪及腹部无规律宫缩,宫口未开,骨盆外测各径线值均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2×109/L,RBC3.82×1012/L,HB102g/L。B超:双顶径9.2cm头先露,羊水指数12.8cm,胎盘位置低至宫颈口,呈3级。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均正常。入院诊断:(1)G2P137+4周孕枕左单活胎待产;(2)羊水过多;(3)前置胎盘(不完全性);(4)腹壁包块待查。经完善辅查及请外科会诊后在持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梭形切除腹壁包块组织深达前鞘及筋膜,沿此切口进腹见子宫足月孕大,羊水1200ml,色清,胎盘位于子宫下段前壁,部分覆盖宫颈口,术中顺取出一活足月女婴,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经过用缩宫素、米索、按压子宫及填塞宫纱等处理后好转,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予以消炎、对症、支持治疗后7天切口拆线,切口无感染,愈合好。腹壁包块病检结果:腹壁梭形细胞肿瘤,考虑: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建议转外科治疗,但患者拒绝。经过随访3年,一般情况好,切口未复发,完全从事体力劳动。

纤维肉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软组织肿瘤。主要细胞成份为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过去多采用浆细胞肉芽肿、浆细胞肌假瘤、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等。目前WHO软组织肿瘤等分类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型,少数可转移)。因该肿瘤在炎性反应、硬化和细胞丰富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对近年来遇到的8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增强对IMT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复习我院近5年来的IMT病例,其中8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6例。

         1.2标本处理  标本均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um厚连续切片,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

         1.3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SP法,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长岛公司。按试剂盒说明操作。用PBS代替,作阴性对,用已知阳性切片作性对。

         2   结果

         2.1巨检  肿瘤呈孤立包裹性或结节性,切面灰黄,编织状或粘液状,4例见出血坏死。大小范围2—10cm。

         2.2镜检  肿瘤细胞主梭形,束状排列,背景中为大量炎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同时可见多种形态变异。

         2.3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V imentin和SMA均(+),3例CK(+),而CD31、CD34、S-100和ACK均(-)。

  3  讨论

         3.1临床病理特点  IMT是一种极其多样化的肿瘤,有人总结出3种组织学特点:(1)黏液、血管和炎性病变区该区富于血管和水肿黏液样背景,松散分布着肥胖或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类似于结节性筋膜炎。(2)密集的梭形细胞区:该区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密集呈束,炎细胞弥漫浸润,浆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类似于纤维组织细胞瘤。(3)密集的板状胶原区:肿瘤胶原化明显,细胞成份少,炎细胞少,可有钙化和骨化,类似于韧带样瘤或瘢痕疙瘩。

         3.2诊断与鉴别诊断  (1)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生长方式:IMT边界相对较清楚,而该瘤往往呈浸润性生长;2)细胞密度:IMT细胞密度较低;3)细胞纯度:除了炎细胞外,IMT细胞成份较杂,除了肌纤维母细胞,还可含有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有时甚至纤维母细胞占优势;而低度恶

[1] [2] 

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则主要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肿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其轻至中度异型,应归入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细胞异型性更大,不会出现炎症性恶纤组的中性粒细胞“海”样围绕细胞图像。()肌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

参 考 文 献

Meis-kindblomjm,kindblomIG. Acrae myxoinflamm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a low-grabc tumorofthe hands and feed[J].Am J sarg pathol,,():-.

纤维肉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3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41

资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疼痛、咳嗽、呼吸困难SFT病例10例,年龄16~73岁,以胸壁多见。

方法:HE切片,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l-2、Des、SMA、CK、EMA、CD68、CD117、S-100蛋白染色及随访。

结 果

10例SFT分别发生于肺内、胸腔、腹腔、纵隔、盆腔、腹股沟、大腿等部位,肿块大小0.8cm×0.6cm×0.5cm~30cm×20cm×8cm,临床表现以肿块压迫所致的症状多见,镜下组织结构及形态呈多样性,典型改变为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其间夹杂以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示所有病例CD34、Vim、CD99均为弥漫阳性。

7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脂肪肉瘤性分化,10例SFT中1例失访,其余9例随访3~92个月,7例无复发,2例复发或转移。

讨 论

肿瘤可为良性和恶性典型的良性病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交错缠绕在一起,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许多呈蟹足肿样。各区细胞丰富程度差别很大,部分区域可呈血管周细胞瘤样结构。细胞丰富者易被误诊为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在纤维成分为主的肿瘤边缘有时可见立方细胞团,可形成状、管状或巢索,这些细胞实际上是陷在肿瘤内的间质或细支气管肺泡细胞,而不应认为是肿瘤含有双向分化的成分。恶性的特点是细胞丰富、具有异型性、细胞分裂活跃和坏死,核分裂像一般都在4/10HPF以上。

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CD99阳性、Vim阳性、BCL-2阳性、S-100阳性、SMA灶区阳性、CD117阴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瘤细胞可能具有树突状纤维母细胞性分化,常显示明显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最初由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报道[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被发现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的特征[2],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目前认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中[3],除胸膜腔外以头颈部、上呼吸道、盆腔腹膜后及肢体软组织为常见,也可发生于脑膜、脊髓、前列腺、纵隔、心包、会厌、眼眶、甲状腺、乳腺等部位。免疫组化:Vim阳性、大多或全部CD34阳性、CD99阳性、BCL-2阳性,对于本肿瘤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文献报道约近10%胸膜外[4]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SFT的良恶性区别亚型[5]:①胸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脂肪肉瘤性分化瘤组织Vim、CD34、bcl-2、CD99均(+),而上皮、肌、神经标记均(-)。②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及成熟脂肪组织混合构成,梭形细胞排列呈富于细胞区及细胞稀疏区,部分呈黏液样有多数扩张的圆形血管,壁增厚透明变是显著特征未见核分裂象及细胞多形性,亦未见出血、坏死。③诊断为上皮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其形态具有双相性,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瘤组织Vim、CD34、bcl-2、CD99均(+),而上皮、肌、神经标记均(-)。诊断为上皮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三黏液样型SFT间叶性肿瘤有黏液样变,如黏液样脂肪肉瘤、黏液性恶纤组、黏液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即SFT是否也可有黏液样型SFT本例形态上的特点是梭形细胞为主、黏液变突出,粗大胶原及血管壁增厚透明变,横纹肌样细胞具有上皮样,是其特征。

脂肪瘤样型血管外皮瘤:瘤细胞温和,其间夹杂脂肪成分,脂肪成熟,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可见绳索样纤维脂肪瘤样型血管外皮瘤: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方式,可以出现patternless pattern,细胞变化较大,出现少细胞区和富于细胞区总的看,富于细胞区脂肪组织少,像典型的SFT,而细胞稀疏较多黏液样区,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脂肪细胞,较似梭形细胞脂肪瘤。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软骨肉瘤分化[6]:①神经节细胞瘤:患者有高血压症状,光镜下可见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本例无明显症状且无神经节细胞可与其鉴别。②纤维组织细胞瘤:具有相似于正常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成分为主要特征,也可含有其他细胞成分,如杜顿巨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等。免疫组化CD34阴性。③良性血管外皮瘤:血管呈鹿角状、树枝状,血管有密集的两型瘤细胞,网状纤维染色常见网状纤维组织自血管向外放射走行。④单相纤维性滑膜肉瘤。

参考文献

1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8).

2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报告.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4).

3 李长平,范钦和,王亚茹,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2):138-140.

4 陈卉娇,张红英,李响,等.2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四川大学学报,2004,35(5):675-679.

纤维肉瘤范文第5篇

乳腺纤维瘤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可能是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高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生育第一胎的年龄大于35岁者,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者,月经周期短者,由于雌激素作用时间较长,是乳腺纤维瘤的高发人群。

有的患者可能是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所致。正常乳腺的各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高低不一,敏感性高的组织发病率明显增加。妊娠期腺泡、间质迅速生长,是容易发生过度增生、形成肿瘤的时期,原来存在的纤维腺瘤在此时也容易加快生长。

饮食及身体因素,如高脂高能量饮食、肥胖、肝功能障碍等,也会使体内雌激素增多,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遗传因素对形成本病的倾向不容忽视。第一代亲属(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纤维瘤患者,本人发病风险就比较高。

患者如果是产妇,对宝宝哺乳有可能使乳腺纤维瘤变大,但不会导致癌变。

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上有大小、常见和罕见及“善恶”之分。普通型乳腺纤维瘤最常见,瘤体小,生长缓慢,一般在3厘米以下。青春型乳腺纤维瘤大多发生在月经初潮期,较少见,特点是生长较快,瘤体较大,病程在1年左右即可占满全,最大直径达10~13厘米。巨纤维腺瘤可见于妊娠、哺乳、围闭经期妇女,特点是体积较大,偶可形成肉瘤。

虽然乳腺纤维瘤的恶变率很低,但女性在妊娠期,乳腺纤维瘤会突然长大,变成肉瘤;40岁以上的女性,在绝经期及绝经后发生纤维瘤者,恶变的风险增高;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乳腺纤维瘤,亦会同时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一旦发现患有乳腺纤维瘤,应积极诊断治疗。

相关期刊更多

纤维复合材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玻璃纤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市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