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竹径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24-02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独特的竹文化。文人雅士和布衣贫民都喜爱竹子。曲径通幽、扶摇凤尾,成为我国园林绿化和园艺造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特色景观。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一、竹子与中国古典园林中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时,就有竹子应用于皇家园林的记载,“天子西征,至于玄池,乃树之林,是曰竹林”(《穆天子传》)。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唐宋两代竹子被广泛运用到园林造景中,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估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明清两代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王象晋《群芳谱》、屠隆《山斋清闲供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

二、竹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竹径通幽

竹径通幽艺术手法指古典园林中竹林景观的营造。计成在《园冶》之“园说”中勾勒的理想景观是:“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竹林中搭一茅屋,养心畅情。同时在《园冶》之“相地篇”中亦多次提及竹林景观,如“竹坞寻幽,醉心即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熳”。

竹径通幽包括竹林的静观和动观两方面。关于竹林的静观,最负盛名者当属辋川别业的竹里馆,诗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宋相照”,尽情享受竹林的静观之美。《园冶》中的结茅竹里即属此类处理,掩映于竹林深处的茅屋既是赏景的佳处,又极富返朴归真的野趣。竹林的动观处理则主要体现在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竹林小径为求含蓄深邃,总是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园冶》关于园路的论述都强调曲径,如“蹊径盘而长、不妨偏径,顿置婉转”等等。

古典园林竹里通幽的典范之作当属杭州西湖小瀛洲的曲径通幽。曲径通幽位于三潭印月的东北部,入口是风格别致的隔墙漏窗,月洞门上匾额系康有为手书的“曲径通幽”。竹径两旁临水,长约50m,宽1.5m。竹种以刚竹为主,高度2.5m左右,游人漫步小径,感觉清静幽闭,看不到堤外水面。沿小径两侧是十大功劳绿篱,沿阶草镶边,刚竹林配置了乌桕和重阳木,形成富有季相变化的人工群落。特别是竹径在平面处理上采取了三种曲度,两端曲度大,中间曲度小,站在一端看不到另一端,使人感到含蓄深邃,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林意境。竹径的尽头展现出一片开敞虚旷的草坪,营造出符合奥旷交替的园林审美空间。

(二)移竹当窗

移竹当窗的本义是窗前种竹,该文特指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框景的手法最早见于《一家言》,李渔在“居室部”窗栏一节中指出:“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作法,又称“尺幅窗”、“无心画”。移竹当窗的手法把彼一空间的景物引入此一空间,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

《园冶》对移竹当窗的深远意境有精辟论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移竹当窗以窗外竹景为画心,几竿修竹顿生万顷竹林之画意,“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合牖”(李渔《一家言 居室部》),起到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效果。同时由于隔着一重层次看,空间相互渗透产生幽远的意境。

移竹当窗形成的框景画面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欣赏者位置的变动,竹子景观随之处于相对位移的变化之中,这与西方近代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流动空间”学说不谋而合。倘若连续地设置若干窗口,游人通过一系列窗口欣赏窗外竹景,随着视点的移动,竹景时隐时现,忽明忽暗,同时画面亦呈现一定的连续性,具有明显的韵律节奏感。

关于取景框的形式,《园冶》中讲“制式新番,裁除旧套”。移竹当窗的取景框除窗洞外,还包括各式门洞、漏窗及其它建筑围合空间,如由挂落、美人靠和柱围合而成的取景框。从虚实关系上讲,窗洞门洞为虚,白粉墙为实,漏窗介于两者之间,可看作半虚半实的要素,起过渡和调和作用。杭州西湖小瀛洲的园墙辟有漏窗,透过图案精美的漏窗欣赏窗外竹林,若隐若现,虚实相生,增大了景深,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层次感。

(三)粉墙竹影

粉墙竹影指将竹子配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的艺术手法,恰似以白壁粉墙为纸,婆娑竹影为绘的墨竹图。由于江南园林的墙垣多为白粉墙,故该艺术手法应用广泛。粉墙竹影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意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藉以粉壁为纸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中游也”(计成《园冶 掇山》)。白粉墙前几竿修竹,竹子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益显青翠,同时细腻光滑的竹竿极易与平整光洁的白粉墙通过微差取得质感上的协调统一。倘若适当点缀几方山石,则使画面更加古朴雅致。

(四)竹石小品

竹石小品指竹子与奇峰怪石通过艺术构图,组合成景。古人对竹石的喜爱源自古典园林一个基本美学观念,即“自然的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相信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白居易不仅居必种竹,而且对山石情有独钟,诗人在宅园的竹林中散点奇石,“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白居易《北窗竹石》)。白居易爱竹赏石的园林思想对后代园林竹石配置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启承意义。

宋代文人爱石成癖更甚于唐代。苏轼因爱竹癖石而创立了以竹、石为主体的画体,竹石画体的流行大大推动了文人园林中竹石配置的应用。清代郑板桥的爱竹癖石之情发挥到了极致,诗人在一首题画诗中对竹石小品的意境作了精彩描绘:“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不多,其费亦不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诗人与竹石情感交融、物我两忘,表达了人情与天籁共鸣的感受。

竹石小品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既可独立成景,又可遮挡、缓解角隅的生硬线条。庭院中的天井或“哑巴院”,空间封闭压抑,配以竹石小品,“观庭中一树可想见千林,对盆里一拳,亦度知五岳,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

竹和石是个园的两大特色,个园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位于今园入口处,由刚竹和石笋为主,背景是白壁粉墙,仿佛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的雨后春笋图,特别是春天发笋之际,竹笋石笋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景由柔美纤巧的水竹与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组合成景,配以紫薇、广玉兰等,渲染出夏季的清丽秀美;秋景是全园的高潮,以大明竹配置黄石,加之红枫等秋色叶树种,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景象;冬山由宣石叠掇,配植斑竹和蜡梅,“斑竹一枝千滴泪,竹晕斑斑点泪光”,悲凉凄苦之感油然而生。同时斑竹、蜡梅与邻近秋景区的黑松创造出“岁寒三友”的园林意境。

总之: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如“竹石小品”置于白粉墙前即成“粉墙竹影”,收之于取景框则是“移竹当窗”。分析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是为了现代园林竹子景观设计,“竹里通幽”、“竹石小品”依然适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移竹当窗”、“粉墙竹影”则主要适合借鉴于面积较小的园林空间,如宾馆内、外庭园,盆景园等“园中园”。在风景竹林郊野旅游地和其它城市园林空间中,亦可根据总体布局的需要营造一些“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的竹子景观。总之,对古典园林竹子造景艺术手法的借鉴应因地制宜、“景到随机”。

参考文献:

[1]方伟,荷仙.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竹子汇刊,1998(17).

[2]方丰太.论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08(2).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竹子造园史考.

[5]韩炳越.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形成与发展[J].广东园林,2000(01).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2篇

你要是来到我的家乡,一定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竹子的世界。因为这里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大路小径,房前屋后,到处是竹的海洋。仿佛整个大自然都是由竹子构成的。风儿一吹,竹海涌起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站在高处望,那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子,就像铺开来的大毯子。春天,笋儿冒尖、拔节,让你惊叹:夏季,任凭烈日曝晒,竹下永远是你乘凉的好去处;秋日。金黄的竹叶也不吝为秋光添一笔亮彩;冬晨,万千竹竿顶着白雪冰凌,玲珑剔透。走在竹海中海底隧道般的小径上,你时不时会被屏风一样的竹林挡住去路,但当你径直走过去的时候,竹子忽然又像谁摁动了机关似的往两边移开了,颇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前些年,县直机关的工作人员每人出资200元,在我们竹乡修建了一个竹林公园,于是乎,绿意盈盈、婆娑秀逸的竹林,便以它那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吸引着节假日的人们来此休憩游玩。无论是风暖雨细、云轻气润的日子,还是万花齐开、斑斓如锦的时节,竹林公园都不缺少满脸喜气的大人和欢呼雀跃的孩子。大人们躺在亭子里或坡地上,在竹风的轻抚下闭上眼睛,对俗世的悲欢扰攘暂不动容;孩子们则跑到荷花池边。看游鱼戏水。清澈的水流从喷管里迸出,孩子们掬一捧润喉,再咕咕灌一肚子。水冰凉、洁净、微甜,孩子们胖嘟嘟的小脸上以及小酒窝里,都斟满了天真的笑意。

当竹林映着落日,晚风便带着清澈的凉意,把那酡红如醉颊的暮色慢慢催深。一弯新月,恰似一支角笛,姗姗而来的夜晚吹响了它。近处的人们就带着一身竹香,满意归去。远道而来的朋友,则住宿在别有一番滋味的小竹屋里,继续领略竹乡的魅力。小竹屋的四堵墙都是由竹片编织而成的:窗子一推即起,由竹段固定,门也是竹门,开关之时。“吱呀”之声乍然响起。如此小巧的竹屋,一连数间,错落有致,或倚树而搭,或倚石而起,或倚草而建,或倚竹而成。竹屋之间的小道,斗折蛇行,穿行其间,让你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风景。

一夜好梦睡到天明,临竹溪伸伸懒腰掬捧清水,洗漱一番后,以溪为镜。会发现自己神清气爽。当小竹屋的主人喊着“吃饭啦”,一顿丰盛的早餐就上了餐桌:香喷喷的大米粥、刚挖的竹笋炒的鸡蛋、沾露笋芽炒肉片、笋丝、青葱炸油饼……美味下肚,竹乡便永远留存在了记忆深处。

迎着晨曦,绕过竹屋后的竹林,你可以看到一条石块垒叠的路。走上去,就能依次观赏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三次游玩过的仙山琼阁和晨钟暮鼓、绿竹烟云的月山寺;如果出了竹屋向南走,你就能看到竹林七贤遗址碑、吉鸿昌将军的雕像以及总书记工作过的一望无际的农场:它们与竹林公园浑然一体,共同承载着竹乡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

竹屋的西边是竹编市场,这里一街两行,竹编器具琳琅满目。竹篮、竹帘、竹桌、竹椅、竹沙发、竹架板、竹刨花板……几百个品种里,大件的竹编样样豪气,小件的竹编无不玲珑。竹农们有着奇思妙想,他们将竹编样式翻新,又赋予它们艳丽的色彩。就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如果你好奇,随便走入哪家,都能看到正在辛勤劳作的竹农。他们有的腿上垫一块皮垫,一手执一柄锋利的切刀,一手拿起分好的长长的窄窄的竹片,快速地挑断竹片间的骨节:有的把竹子一根根在水盆里过一遍,据说水洗后再火烤,可以让竹子颜色更加柔和。他们舍弃机编用手工,为的就是能够形成有波纹的图案。尤其是把圆竹进行弯、盘编织加工的“盘竹”工艺。为本地所特有,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家乡的许多竹编能手走南闯北,为公园、宾馆、酒店、住宅小区加工竹亭、竹桥、竹楼阁等竹建筑,因样式新颖、编织精巧,不散架、不受虫蛀而备受客商的好评。同时,这些竹制品还打人了国际市场。先后有3万把舞扇销往韩国、20万挂燕帘销往日本。据说,清代时。我们竹乡的竹货就被列为贡品,1914年冬还漂洋过海,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现在,随着竹农们的观念更新、技术提升,竹编面临着更美好的前景。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3篇

在湛江, 城乡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绿的希望,我深深地爱着这块绿色的明珠。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这是古代诗人孟浩然对绿色的赞美,也是我们美好生态家园的写照。我喜欢绿色,我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中。每当我做完功课推开窗门,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对面楼上楼下的一片绿,楼顶上和楼下院子的各式绿树花草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听爸爸说,近年来,湛江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全市新建各类公园、小游园、绿地不胜枚举。如今,居民推窗见绿,出门步行10-15分钟就能到公园、小游园。你看那道路两旁的绿树,一棵棵那么粗壮、雄健;公园里的翠竹,一竿竿那么轩昂、青翠;广场上的芳草又是那么茵绿、诱人……前街后巷一片绿,院内院外一样绿,四处都可以撰写绿的诗句,随时可谱出绿的旋律, 随处都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处处洋溢着深深的绿意。

湛江的绿景胜如仙境。在湛江沿海滩涂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有“海上森林”的美称,其美丽和壮观不逊色于杭州西湖、白洋淀青纱帐。你要是想观赏这美丽迷人的海上红树林风景,最好坐上小船,一边划船一边欣赏。当小船靠近红树林,你仰望天空,就会看到几只白鹭从头顶上空飞过,不远处,还有成群结队的小鸟在红树林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船驶进红树林时,你就能清晰地看见红树的样子了。红树高大挺拔,树冠茂盛,古木茎苍,叶子茂密。一阵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在鸟声、船桨划水声、波涛声、的伴奏下,犹如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这时你不得不沉浸在这仙境般的美景中:艳阳、蓝天、白云、碧海、绿色的红树林、翘尾船、自由飞翔的鹭鸟,这山水相联的奇景怎能不让游客留恋往返呢?

湛江的绿景令人神往。南亚奇园,四时常花,林木繁茂,物种丰富,岭南佳果与热带植物熔为一炉,争芳斗妍;湛江森林公园,环山依水,湖光山色,大小不一的山岭连绵起伏,山沟峡谷形态各异,林木茂盛,云蒸霞蔚,鸟语花香,从喧哗的市区来到清新的森林公园,会使你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感觉;观海长廊,宛然一条嵌在湛江身躯上漫长的绿色长城,碧海,蓝天,草绿,花香,船行,鸟飞,景色宜人,是观赏海景和休憩的好地方;东坡荔园,园内兴建的度假村内拥有绿居、林居、迷你居、金湖乐宫、观荔阁、百花园、百果园、烧烤台等,真乃幽山幽水观不尽,野花野草看不够,鲜果野菜尝不厌,闲情野趣享不完;最新发现的云脚古樟神林,距湛江市区23公里,是云脚村的天然祖林,成林时间千年以上,樟林呈条状分布,7条林带迂回曲折,最长的达2公里,林带与田园、湖泊相间,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进入林中,古樟参天,古藤攀悬,清风从林中飘过,带来阵阵樟香,令人舒心怡神。

我爱绿色的花草树木,更喜欢绿色的富贵竹。湛江特产富贵竹常年翠绿,茎叶纤秀,柔美优雅,姿态潇洒,观赏价值特高,而且挺拔高洁,聪明的中国人民就给她起了这个吉祥的美称,“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当你把鼻子揍过去,便会闻到淡淡的清香,这股清香携带着它无限的绿意。湛江是广东省最大的富贵竹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出口富贵竹的品种扩大到金边富贵竹、银边富贵竹等,出口富贵竹造型有直枝、竹塔、螺旋竹、弯竹等。如今,富贵竹象征着“富贵吉祥”、“节节高升”,她带给湛江人民美好的生活。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4篇

我的家乡没有张家界的奇山秀水,没有黄山奇松异石,没有……但它有着青翠欲滴的竹林。

清晨,当金鸡还未啼鸣的时候,竹林里的竹叶上都残留着许许多多珍珠大小的露珠,晶莹的露珠恰似一个调皮的孩子,躺在竹叶妈妈的怀抱里,享受着温馨。此时,竹林还被一层若影若现的纱雾笼罩着。放眼望去,苍翠的竹,飘渺的雾,构造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中午,骄阳烘烤着大地,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走进竹林,一阵阵凉爽的微风迎面吹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投射到地上,地上立刻显出一个个斑斑点点的小光点,抬头往上看,觉得十分刺眼,原来阳光照在竹叶上,竹叶上都泛这一层耀眼的金光,一圈一圈,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微风轻拂,竹子扭动着它那婀娜的身姿,与风儿共舞,舞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也相约着,来到竹林乘凉,大家搬着小板凳,在竹林中坐下,谈论白天发生的事,小孩子们则来到竹林深处,几个人、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做游戏、欢快的笑声不时的传出,为这寂静的傍晚增添了几许欢乐的情趣。

这有着茂密之竹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龙山。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竹子,内涵,意境,文化,竹韵,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竹的文化内涵

古今竹历史悠久,具有特殊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以竹造园,不管是疏落竹影的画意、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

1.竹与园林造景 、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竹之美体现于姿、色、声、韵诸方面。竹的外形集秀、美、胜、意于一体,竹子秆型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虚心有节,独具风韵,有声、影、意、形“四趣”。竹不仅自身美感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因其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雪等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个性。

2.竹在古典园林造景中作用:竹子以其繁多品种、优美姿态和深厚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造景素材,在我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均曾广泛应用。历代名园中以竹为题材的数不胜数,造园家使竹子的诗情画意与造园的意境相互渗透融合,创造了“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坞寻幽”、“竹石小品”等园林佳景,给欣赏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在造园典籍《群芳谱》、《闲情偶寄》和《园冶》中,对竹子的审美价值与用竹造景都有精辟论述。

3 .竹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作为传承竹文化悠久历史的中国园林,一直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备受东西方人们的喜爱。中国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园林中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并巧妙运用竹文化,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竹子兼具自然美的“形”和灵魂美的“意”。

二、竹的造园手法与作用

中国是竹的故乡,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在世界60多属1100多种的竹子中,我国占37属近500种。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灿烂的古代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人们称赞竹子是“东方美的象征”,人们誉中国为“竹子文化的国度”。纵观古今竹类在园林中的作用与造园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统一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以大面积竹林面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有掩饰作用,以及统一的效果。

2.强调空间部分竹类,如佛肚竹、金丝竹等,其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植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常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中心点。

3.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不但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4.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空间,并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功能区域。

5.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添景,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

三、竹与园林各元素的结合

竹子在园林造景中可形成疏密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竹能与自然景融为一体,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赏心悦目。竹在园林造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竹与植物组景:植物在我国园林中,除了取它们的外形美之外,还对自然、人生的领悟与哲学态度,如老、扭的枝干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花开花落是浮生的喜怒哀乐。 以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以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以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要位置,构成独立的竹景,或以自然的声音形成美丽的竹林景观。

2.竹石组景:品石相竹是竹石构景法的关键,竹与石组景中适宜选择的竹子主要为中小型竹 ,石则以独立的奇峰怪石为主。园林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春景以刚竹和石笋为主,特别是春天发笋之际,竹笋石笋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景由柔美纤巧的水竹与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组合成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等,渲染出夏季的清秀美丽;秋景以大明竹配黄石,加之红枫等秋色叶树种,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景象;冬日由宣石叠掇,配植斑竹和腊梅,但真山真水的自然风景区要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的痕迹。

3.竹与水:水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十分重要,它是作为一个中心点,从这点出发,由其它园林要素向外辐射发散。水还具有一种宗教内涵,佛教的“镜子原则”在园林中就是用水来体现的。修竹与弱水的呼应和配合是最能创造这种思远而心高的精神之旅,竹子可在岸边,也可栽于湖中小土丘上,形成湖中的小岛丛林。另外,竹子也可以与瀑布来组合。水是园林的灵魂。唐代白居易对竹情有独钟。他对以竹林为主的履道坊宅园中“履道幽居竹绕池”这样竹与水的巧妙布局极为赞赏,写下“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的诗句。他的“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也使人们了解到古典园林中文人们习惯围绕着水池种植竹子,使两者相互呼应。

4、竹与路:古典园林中的园路强调“曲径通幽”,竹林小径力求含蓄深邃,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讲究“蹊径盘而长”。竹林深处以一茅舍为赏景佳处,形成返璞归真的野趣。

5.竹与建筑:植物与建筑的相辅相成向来是中国园林追求与自然融合的主要体现之一。竹子在与建筑搭配时十分巧妙,移几秆竹,栽于窗前,有时月光照到屋内,影扰一榻琴书。若是置于门前,则翠影半遮门,或者栽于粉墙根前,即是白纸着丹青。在亭、堂、楼、阁、水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不仅能起色彩和谐的作用,而且陪衬出建筑的秀丽,同时掩映在修竹丛中的“精舍”。在房屋和墙垣的角隅,配置紫竹、方竹等,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清秀景色,同时也对建筑构图中的某些缺陷引起阻挡、隐蔽作用,使环境变的更为优雅。亭榭之旁,以竹衬托,配石笋三两,紫竹数杆,生机盎然,亦富情趣。在园墙、园门、廊榭、墙角用这种拟画法配置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的继承。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园林中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与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相得益彰。移竹当窗的手法以“框景”为基础,把一个空间的景物引入另一个空间,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层次感,产生了幽远深邃的意境。

四、小结

我国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又有着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加以运用,把竹文化内涵巧妙地用于现代园林中,就可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竹喻人,以人比竹,人与竹,竹与人,浑然一体!但是,由于目前竹林成材迅速,自然再生能力与计划采伐量基本平衡,加以人们有意识地扩种引种,与世界森林面积逐年减小的现象相反,世界竹林面积在逐年增大。因此,加强计划管理,充分开发利用竹林资源,是今后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拯救大自然、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有效举措。深入研究竹子的潜在功用,开发出更多的天然竹深加工产品,是当前科研人员和企业界人士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关传友.中国竹子造园史考[J].北京:竹子研究汇刊,1994,VoL.13,No.3:52-62

[2] 辉朝茂.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期刊更多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