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西兰地理位置

新西兰地理位置

新西兰地理位置

新西兰地理位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城郡 兰州 建置沿革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自汉至当代,兰州市大致的建置沿革,并得出对兰州设置原因的基本讨论。因笔者能力,以及所据材料有限,故只能将部分时段的建置沿革做阙或不能详述,还望诸家见谅。本文的基本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兰州历代建置沿革的变化与承袭;第二部分,讨论并略述在兰州建置的先决地利因素,以及今人于这一地理基础上的实践和在兰州设置的历史影响。

一、兰州市历代建置沿革

在开始本节叙述之前笔者预先做一个说明,即本节也分两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叙述汉代至南北朝时期金城郡的设立及演变;第二部分,梳理从隋一代开始,至现今兰州的建置沿革,而这样断限的原因在于自隋一代开始使用兰州,并将治所基本固定在兰州盆地,可以说基本奠定了兰州市以后的发展空间格局。①

1.金城郡的设立

追溯兰州地区的历史按《大清一统志》所载,“周初为西羌地,春秋属秦。战国秦昭王置陇西郡”②秦亡汉兴,至西汉昭帝时期始设金城郡。“汉金城郡领县十三,允吾、浩、令居、枝阳、榆中、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③。笔者又对比了《汉书・昭帝纪》及《汉书・地理志》,看出清人所书与东汉班固的记载无明显出入,按史源之说,康熙《兰州府志》的上述记载应为准确。而《汉书》对西汉金城郡的设置缘由、郡名、辖区沿革也有着简明、清晰的著述,笔者现转述如下:西汉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是“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二置金城郡”④。而以“金城”命名,按集解所注 “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曰:称金,取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瓒说是也。一运,以郡在京师之西,故曰金城。金,西方之行⑤”。并且,可以看出,从金城郡设立之初的六县,到领十三县,也反映了一个政区变化的过程,据《汉书・地理志》载,清楚的记述了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破羌、安夷、允街三县⑥。

另:西汉金城郡的郡治为允吾(音铅牙)。其确切位置至今仍无定论,并从诸家的争论中形成了以下几种看法:青海民和上川口;青海民和下川口;甘肃永靖湟水南岸;湟水入黄河处;今天兰州市西古城(抑或西固区),但对于上述几种说法《大清一统志》皆认为是谬误,但也没有提出其它实证与说法⑦。

至王莽新朝,在全国改易地名的背景下,金城郡及下辖诸县的名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王莽改金城郡为修远;浩为兴武;令居为罕虏;枝阳为金屏,榆中、罕、白石为顺砾;临羌为盐羌⑧。

王莽一朝,中原政局动荡,周边民族的离心力愈发增强,先零羌乘机反叛“更始时,先零羌封何种杀金城太守,居其郡,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窦融上书称臣,并率五郡守、尉出兵攻金城,并取得胜利,东汉政府遂任命窦融为太守⑨。东汉时期,因袭西汉,设金城郡,属凉州刺史部,领十县⑩,并比对《后汉书・地理志》两书所记符合11。而东汉一朝,对金城郡行政区划产生重大变化的时间当为“省并郡县”,“建武十三年,省金城郡,属陇西郡”12。综合笔者所据的以往研究成果,民族冲突也是造成当时金城郡徙迁的一个现实原因13“明年春(安帝永和初二年108年)一钟羌数千人,先击败骘于冀西杀千余人,・・・・・・(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中司马钧率诸郡县与零羌数万人战于平襄,尚军大败,死者千余人,“关中大震,”遂“徙金城郡居襄武”14。

合久必分,是为天下大势之一,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及十六国时期,时兰州地区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所据,建置变化很大,头绪纷繁。笔者根据方志、及其它所据资料梳理了一个简单的头绪简列于下:

晋凉州金城郡统县五榆中、允衙、金城、白石、浩15。并按《大清一统志・兰州府表》所记,则东晋郡治为金城郡,即今天兰州市;

十六国时期,前梁长轨分立晋兴郡,张徙金城县,即今兰州是理也。16

北魏时期,中国北方形成了一定时期的统一局面,按《大清一统志》所载南北朝时期金城郡于北魏时期仍袭东晋,设治所于金城郡。

从上述笔者简单的记叙中,简单的做了一个推论:金城治所,迁入今天兰州市区应是于这一时期开始的。

2.隋至今兰州的建置沿革。

按《中国地方志集成・康熙兰州志》载“隋开皇初年置兰州总管府,大业初年府废,改为金城郡,领县二。金城、狄道。并再比对《隋书・地理志》可见两处记载一致17。而兰州之名始见于此。

时至唐代,唐朝划分全国为十道,以道统州,兰州属于陇右道。并对比新旧唐书18,可以看出兰州金城郡于隋末,陷于薛举,后于武德二年(公元 620年)平复,最初设置领县三金城、广武、狄道。后至天宝年间改为领县二,即金城、广武。

至宋,兰州,下。金城郡,军事。元丰四年收复・・・・・・县一,兰泉。崇宁三年置,依郭。砦一:元丰四年,罢龛谷,元七年废,绍圣三年,复修为堡19。笔者比对《宋史・陕西路》以及《元丰九域志》相关记载没有发现冲突20。后北宋灭亡,至金属临洮路,“兰州,上,刺史・・・・・・县三・・・・・・定远、龛谷、阿干”。21

至元代,结合《康熙兰州府志》、《元始・地理志》可以看出,兰州属昌路22,“兰州,下・・・・・・元初领阿干一县级司侯司。至元七年,并司县入本州”23。

至明,首先按《康熙兰州府志》所记,“明洪武二年省州为县,隶洮府,设兰州卫于县内,隶陕西都司。至成化十三年,巡抚余子后请复置兰州,以金县属”24并按《大清一统志》所记,上文中“洪武初年省州为县”,即将兰州降为兰县25。

至清,因为笔者所据基本史料即为康熙《兰州府志》以及《大清一统志》,其均为时人所作,故清一朝兰州建置沿革线索较为明晰,现简列如下:

康熙二年,巡抚部院刘斗请奏复设兰州卫;

康熙四年,甘抚奉裁酌设,兰为甘宁适中之地,移驻甘肃巡抚统辖四府两边。

此后至辛亥革命清王朝被,至中华民国成立,兰州仍然作为甘肃省会未有更改,其建置沿革如下:1913年,兰州被改为兰山道,治所为皋兰县(即今兰州市区)26;后至1927年,废道改区,是为兰山区;次年(1928年),撤销行政区,改为省县制,时治所皋兰县直辖于省政府27;1936年甘肃省划为七行政督察区,皋兰县直属于省;1941年7月将省会皋兰县及近郊十六平方公里土地划出,成立兰州市,直辖于省政府28。

后至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自兰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以来,有几次内部与周边地州市的县区调整,后至上世纪80年代,将白银区划至白银市后,建置沿革尚无重大变化29。

二、认识

自兰州设置已逾两千余年历史,而其关键的地理位置是该地区设置管理的重要因素。按《康熙兰州府志》所载,“考河陇之故地,乃赢秦之日,对其民则徙关东之下,平其境,则接巴蜀之襟裔,地势蜿蜒有长城之险,马山阻东,榆谷抵其西,皋兰山峙其南,黄河经其北,为束带形,要冲之地。皋兰雄峙乎前,九州之一障乎,后峦峤集,陵环左右”30。笔者依所据资料认为,仅就这一段记叙而言,前人已将时兰州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予以了全面的概括,该地区所居位置四至皆有险可据,是为冷兵器时代设置城池、关隘的地利之因;又南接巴蜀,在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叹的时代而言,也应是进出巴蜀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此,先人在此设立治所关隘便不难理解了。而时至当代,在基于前人认识与实践的基础上,酝酿多年的兰渝铁路业已开工修建,这对加强陇渝两地乃至西北、西南腹地的联系是具有提升作用的。

再据道光《兰州府志》所载“《方舆纪要》云,河为险阁,戎羌自汉以来西雄,金城郡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陇右安危,常系此地哉,晋元康而后,陇多事,金城左右,岁无暇日,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要害,及广德后,州没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埃。宋元丰四年,李庵败夏人复城兰州。元始初,夏人求复,得此地,朝请欲割界,孙路言“自通远至兰州然后可以蔽,若捐以与敌,则关中震。唐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则今若委兰州悔将无遂。不果,弃。明时,自州以北,常为冠冲,往往重兵驻焉。合是观之,我朝疆域日阔,以遥隶陕西不免鞭长莫及,特与此地建立金城,移设府治,酌全陇适中之地,壮区夏制之”31。据此,笔者认为在非常时期,兰州地区对于关中地区的的安危,特别是中央政权处于关中地区的王朝而言,是为一道重要的屏障,其地理位置不可谓不重要。正可谓“若捐以与敌,则关中震”。而再如汉匈战争中,兰州地区乃至河西走廊地区亦成为了分割匈羌的屏障即“以介戎夏之间”,从而使汉王朝集中力量对抗匈奴,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总之,兰州位于我国西北腹地与地理几何中心,是关中地区的西北屏障,地势险要。而这一切先决的地利因素,促成了自西汉至今,历代中央政府在兰州地区的设治开发。因此,兰州市发展成为今天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据的地利是其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一、历史资料

(一)地方志、地理总志

1.(清)刘斗修,陈如稷纂:康熙《兰州府志》4卷,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刊刻,据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志辑》第1册,凤凰出版社,2008年。

2.(清)陈士桢修,涂鸿仪纂:道光《兰州府志》12卷首1卷,清道光十三年(1832年)刻本,《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志辑》第1册,凤凰出版社,2008年。

3.(清) 穆彰阿、潘恩等纂:《大清一统志》25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 (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二)正史、政书

1.(东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 (宋)范晔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 (唐)魏徵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4. (后晋) 刘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 (宋)欧阳修,宋祁同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6. (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 (元)脱脱等撰:《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8. (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9.(宋)徐天麟撰:《东汉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二、研究专著

(一)专著

1. 王仲:《北周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 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邓明:《兰州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

(二)论文

新西兰地理位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体制;职业教育;学历质量认可等级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18-02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因其秀美的景色、宜人的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也形象地被当地土著居民毛利人称为白云朵朵的绿地。2010年7月21日至8月18日,我有幸受学院董事会和领导委派,前往新西兰国立西方理工学院(Wester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Taranaki)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学习。这段时间内,通过经验介绍与知识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在扩开眼界,体验异国风情的基础上,我了解学习了新西兰成熟的教育体系,尤其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相关的内容。

一、先进的新西兰教育体制

(一)新西兰教育体制概述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其教育大体分为三个层次:0~4岁为幼儿教育,5~17岁(1至13年级)为强制性中小学义务教育,18岁以后为中学后教育。新西兰政府确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是:获得最高水准的成就,使每个学生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国家的专门机构还将义务教育阶段第11年级之后的各种学历教育和培训及相对应的学术和职业资格,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能力或学术水平、基本学制年限、学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划分为10个水平级别。

(二)新西兰的中小学教育

在新西兰,其小学教育及中学教育通常是被作为一个系统所提出,而他们的十三年级也正是从小学的一年级到八年级及中学的九年级到十三年级累计而来的。新西兰中学与国内中学最大的不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每个年级除了统一规定的必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从学校提供的其他课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参观的新普利茅斯女子高中规定9年级有八门必修,10年级有5门必修,11年级的学生要学英语、数学、科学三门必修科,除此之外学生自选3科;12年级必修课只有英语一门,其他5门均可自选;到了13年级可以根据自己是否准备参加高考,选择应考科目或者面向工作的科目。另外,如果是优等生,还可以跨级选择课程。以为我们参观之行担任小导游的女生为例,她是一位10年级学生,却选上11年级的物理课。在旁听教师授课时,我们发现教师多引导为主,让学生自由辩论,基本不给予答案。

(三)新西兰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在新西兰通常涵盖高级别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各个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要满足所有年龄、种族、能力和教育背景的求学者的学习需要。根据各自的学术成就和能力,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程度入学或结束学业并获得资格证书。新西兰学历评审委员会简称NZQA(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负责评估管理各级学校和高等教育及培训机构所颁发的各种学历证书。NZQA设立了学历质量认可的注册机制,为全新西兰各种院校所提供的学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质量评审标准。一共设有10个的学历质量认可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认证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

二、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一百多年以前新西兰人就已经意识到与诸多大学所提供的学术理论教育相比,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更为重要。新西兰的理工学院,技术学院,私立的培训机构以及实习基地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主要提供者。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实践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培训单位国立西方理工学院就是这样一所理工学院,它从属于新西兰教育部,是一所接受新西兰政府全额拨款的国立高等院校,也是塔拉纳基省最为著名的理工大学。WITT成立于1972年(原名Taranaki Polytechnic,于2001年9月更名WITT),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从初级课程到完整学位证书的教育和培训。由于学校与工业界,商业界和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所教授的课程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还能适应世界上飞速成变化的人才市场。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新西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注重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宗旨。在新西兰,注重能力培养,侧重技能培训,很好的提升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让教育产生的成果更加个性化,这样的方式让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更加明确,即注重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看能否胜任实际工作,而不是单单采用考试能否通过这样的标准。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一般一所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均在10类以上,许多科目设置完全取决于社会需求。教师在课堂的讨论式小班教学中,往往以讲解重点为主,其余则放手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解决。有的课程如汽车装配、烹饪等都在实践中学习。学校还把教学过程和经营过程进行了有机结合,例如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制作的成果,就是学校经营的餐厅(IMPRESSIONS)中出售的产品。教学场所就是正在经营的餐厅,设备和服务完全一致。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经营的紧密结合保证了学生学能所用,学有所用。学院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人才,能成功顺利进入社会劳动力大军。国民对接受职业教育十分认可,技术工人找工作相对容易,工资水准比较高,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包括一些中国的留学生学习烹饪,护理等专业也是出于移民申请容易通过的原因。

三、体会与借鉴

新西兰社会、经济的发达,与其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和技能密不可分,归结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归结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广泛的认同感。新西兰政府把职业教育放到了提高公民劳动力素质、投入巨额资金。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研发、职业培训运作、课程设置、技能鉴定等工作。各类教育形式相衔接,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职业培训机构不断壮大发展,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实践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1.全社会进一步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而民办高校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高校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

2.逐步建立左右贯通,上下衔接的职业教育学习体系,在社会上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严格持证上岗制度,促进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

3.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为就业服务,建立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评估体系,制定证书和文凭的颁发细则,学生累积学分后即可得到相应等级的证书或文凭,证明其实力,如想继续深造,也可在这样的体系内继续学业,获得更高级别的证书或文凭。

参考文献:

[1]http://www.witt.ac.nz/.

新西兰地理位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兰州;发展;制约因素;突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18-03

一、兰州城市定位

甘肃在西部地区处在一个重要位置,既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又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现期甘肃经济总体状况与中东部甚至西部兄弟省份相比,在一些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上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依然处于末端。形成这种发展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是缺少一个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因此要实现其辐射周边,带动西北的战略定位,就必须寻找经济突破口积极改变现状,就要认真贯彻“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这一国家对陇发展战略。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以及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地位优势使得兰州在维护西北边疆稳定,拉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强西部内陆和中东部地区联系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可培育的潜力,因此要实现中心带动这一目标首先就要使兰州这一中心中的重心率先发挥带头作用。

二、兰州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经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兰州已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建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中医药和生物医药、能源电力等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但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其发展,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发育

由于兰州城市主体夹于两山之间,随谷地发育,环山的城市发育环境导致城市用地数量有限,城市规模难有后备土地进行扩充;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特殊的“一河两岸”的城区布局,这种沿河分布的特点导致城市扩展模式主要为东西水平外溢式,兰州的城市规模是随着城市职能的产生、发展、改变而不断改变、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前期城市规划中城市发展首选的方向就是沿河谷方向延伸。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发展受限

兰州市沿河发育导致城区狭长,黄河南北两岸过近,横向发展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单向延伸,道路东西方向过长,南北方向过短,无法将两向道路相连形成高效的道路交通网,其次,受地形、城市定位等因素影响兰州城区的道路狭窄、路况较差,同时,机动车数量的猛增使得城区道路承载量过大,加快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折旧速度,交通堵塞成为兰州城区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人口数量膨胀,城乡统筹难度大

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现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城市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的提高。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管理政策的改变,加上人们对更高更好工作生活条件的追求,使得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兰州,城区人口数量达到332万,中心城区人口数每平方公里超过5万人,人口密度高居全国前列。

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兰州出现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统筹难度大的问题;不断增长的人口带动了城市对各种设施需求量的增长,扭曲的传导机制、管理体系也使得城市化成本猛增。本就紧张的各种土地资源在膨胀的欲望、刚性需求刺激下供求缺口越拉越大,用地、环境、人口、发展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城市容量达到极限。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化升级受制约

兰州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关联度较低,企业链一产品链一市场链短,尤其是“三多三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即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工业多,加工型工业少;高耗能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特别是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对能源构成巨大需求,能源消耗水平高,污染排放大,综合利用率低,循环经济尚在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加剧了资源紧张状态,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兰州市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

(五)自然、社会因素导致污染比较严重

沿河谷发育的兰州城市发展受地形影响,兰州市用地量相对于城市级别和规模来说本就紧张,而狭小的城区范围内又不合理地分布着近千家高污染企业。同时,城区居民分散式取暖方式的影响使得煤烟废气排放量惊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市机动车的拥有量也大幅增长,尾气排放亦随之猛增。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土质松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人为破坏严重,沙源分布广,扬尘扬沙天气频繁;盆地地形,降水量少、风速小、静风天数多,逆温层厚,这种厚逆温层阻碍了上层空气和下层空气间进行的气流交换,抑制了下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兰州的城市污染程度。

三、兰州城市发展出路与对策

兰州市雄踞西北,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作为省会,兰州一直是甘肃省的发展引擎,以经济总量论,三分甘肃,兰州占其一。但近几年,兰州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六五”时期的51%,到“十一五”时期的27%,已经逐渐被省内其他地区超越。在国内省会城市排名中,兰州市的GDP总量,由2008年的第二十二位降到了2009年的二十三位。

兰州市两山夹一河的狭窄地域,使得兰州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土地奇缺是最大的发展瓶颈。目前180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难以承载开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兰州几乎没有新建大型企业,我们必须下决心拓展空间。”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说。

从甘肃省层面看,突破兰州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不仅是兰州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关系到甘肃全省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上看,突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兰州才能能够担当起国家“兰州战略”的大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对兰州来说,彻底突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选择只能是跳出河谷,跳出老城,开辟新区。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兰州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其中就包括“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

2010年11月16日,甘肃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省级层面正式启动了兰州新区建设,而新区的方位,就定格于离兰州70公里的秦王川。

秦王川,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明显。那里有航空机场,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20世纪,有“西北都江堰”之称的引大入秦工程,滋润了曾经旱魔肆虐的秦王川,创造了中国引水史上的奇迹。

秦王川是兰州周边最大、最平的一块高原盆地,平坦开阔的地形优势,充足的后备土地优势,引大入秦的水源工程优势,空港产业园的产业优势,处于兰白都市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地理优势使得秦王川成为未来新城的首选地方。兰州市在秦王川规划出806平方公里的面积来承载新区的建设,是兰州老城建成面积的数倍之多。

兰州市在新区建设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为空间而空间,是按照打造全国一流新区的目标定位,力争使兰州新区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及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要促进兰州新城区建设和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首先要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对新城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产业方向、社会结构及道路网络、生态系统、水利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策划和规划,为未来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的后备空间。同时,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从更高的角度来为未来兰州的发展谋划方向,要以谋长远着眼大局的发展观念来推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展实施,高起点的为兰州城市的发展定位,突出强化兰州连接西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未来的兰州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物流、交通中心,兰州的未来也不能只是在经济上有响当当的名声,她更应该是一个山水相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环境方面让人向往的宜居城市。

(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首先,要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减排、结构减排等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其次,要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以粉煤灰、冶炼废渣、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第三,要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兰州集装箱节点站建设。开拓、完善资金来源渠道,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长远上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整体推进

要从总体上优化空间结构布局,正确处理新旧城区之间的关系。新城区的发展要纳入到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和部署中去,避免出现资金过度流向新区,债务集中承担于老城区的畸形关系;做好新老城区间道路基础设施的连接工作。除了要实现“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外还要积极谋划、充分合理利用兰州市域内其他各县区的优势,明确他们的发展定位,完善他们的城区职能,充分挖掘各县区的优势潜力。

加快东面和平、定远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北企东商”的战略布局;推动城关旧城、安宁新城、西固石化城、秦王川卫星城、榆中东城五城区的整体改造和功能布局,充分发挥河谷盆地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打造连海片、榆中片、秦王川片、沙中片、皋兰片、永登片六片区,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协作片区。

(四)完善基础设施,关注改善民生

要吸取旧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反面教训,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新城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加快实现新老城区间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相连;对于老城基础设施的改造要本着立足实际的原则,科学、合理、分阶段、分时段、分缓急、有步骤的进行,避免出现大而杂,忙而乱这种既浪费财力又浪费时间的状况发生;做好对市郊区县交通、除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加大对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市郊区县与主城的联系为未来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做好准备。

要把解决贫困问题和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民族间的团结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护好各民族的利益。

居民收入差距大,生活质量水平高低不一的现实状况已经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问题,要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就业促进计划,扩大城乡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城乡人居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全社会的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民生。

(五)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家支持

要全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量,做好银政、银企合作项目的对接,政府要继续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保证“招行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争取更多银行授信,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争取利用各方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

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部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财力支持,要实现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设除了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外还要积极筹划努力争取国家在资金上面给予兰州更多的转移性支出和建设性投入支出。

鉴于兰州属于典型的“两高一资”型工业结构,为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议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项目安排和财政贴息、国债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动城市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推动工业化、加快城市化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要统筹城乡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户籍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引导,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

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城市化战略,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制,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加快农民转为市民的速度使之与城市扩张的速度相匹配。

(七)加快科技发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

城市的发展首要就是要保持这个城市在科技上的优势。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量,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市场化联系,加大产权立法的力度完善产权法律体系,促进科技健康发展。

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户籍制度,提高工资水平以及各种福利津贴,对积极投身该地区的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条件,通过给予低息贷款、简化注册程序以及财税优惠等手段,鼓励他们在西部扎根创业。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29号,2010-05

[2]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0]92号,2010-11

[3]牛剑平,白永平,兰州市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若干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0,(4):98-101

[4]兰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兰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2010-02

[5]兰州新区:秦王川一个并不遥远的期待[N],每日甘肃一甘肃日报,2010-09-02(5)

新西兰地理位置范文第4篇

这次我们在会上交流的调研课题是《抢抓战略机遇,优化资源配置,以区域优先发展加快全县脱贫解困进程》。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进行的调研。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正式提出源于去年年末我县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确定这样一个课题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从兰西深入实施既定的发展思路看,“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在不同时期应该赋予全新的内涵,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诠释这一发展思路的一个新载体,需要从更深层次上破题,便于操作。二是从抢抓发展机遇上看,哈尔滨市为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正在构建大都市经济圈框架,兰西已经有榆林、康荣、兰西镇被划入中圈。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建设哈尔滨卫星城已经成为兰西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功能定位之一。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兰西打造哈尔滨卫星城的龙头,如何建强这个龙头,是全县上下的一个共同努力方向。三是从我县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以及红光乡、北安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产、资源,所具备的发展基础看,这个区域率先脱贫解困,并与全市、全省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成为可能。在研究率先突破方面,需要有更系统、更及时、更有力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把握和判断,需要全县上下对为什么要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滨北兰西经济带”以及怎样建设问题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为此,县委办公室把关于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调查作为XX年的重点攻关项目,组织农委、经贸委、计委等部门成立了课题组,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征集了多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这篇调研文章。

这篇文章首先给出了“滨北兰西经济带”的形象概念,就是沿202国道把榆林镇至北安乡500平方公里五个乡(镇)的优势区域作为一条经济带来谋划,以重点突围形成对贫弱区民众脱贫的带动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202国道纵贯兰西境,沿途自南向北经过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县城所在地)、红光乡、北安乡,以此为轴心,打造“中心突破、沿线隆起、板块发展、辐射两翼”的区域强势,主动承接哈市“三外”即哈市城市规模外扩、经济圈外延和市区企业外迁。

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提出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的问题;第二部分简要的对“滨北兰西经济带”的建设框架进行了描绘;第三部分从如何操作“滨北兰西经济带”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在回答为什么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归纳,一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二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工业规模化推进的必由之路;三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资源特色化开发的重要举措;四是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是实现内外一体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这四个方面的共识在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民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集聚优势力量推进“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第二部分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重点剖析了一期开发建设的一条线、两个小区、三个基地、四个中心。一条线就是开发旅游经济线,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采取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经营策略,重新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滚动发展。两个小区就是建设东方和林荣工业小区,以利益驱动、机制吸纳、环境聚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吸引社会游资,撬动民间资本,形成以亚麻纺织为主,医药化工、建筑材料、畜产品加工为辅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三个基地就是建设滨北瓜菜、东北民猪扩繁和奶牛养殖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推进。四个中心就是建设小商品集散、果菜批发销售、宗正物流和亚麻商品集散中心。按照这样一个总体构想,“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规划已由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编制完成,对经济带内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进行了详细设计。目前,各层面正按照总体设计操作运行,“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已正式启动。

第三部分在回答怎样建设“滨北兰西经济带”问题上,我们经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四点推进意见,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二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推进;三是尊重和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四是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推进。这四条措施是以经营理念为驱动,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打通思路和目标实现途径的方法问题,旨在追求“滨北兰西经济带”建设效益最大化。

新西兰地理位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兰新高铁;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53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179-01

一、兰新高铁建设及运营概况

兰新高铁,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该线路整个里程达到1776公里,堪称全线地质最复杂、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于2009年11月4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的首趟动车开通运营,有兰州西站、西宁、张掖、酒泉南、嘉峪关南、柳园南、乌鲁木齐等31个站点。它是一条贯穿甘肃、青海、新疆三大西北省区的铁路干线,使得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运行时间缩短接近一半,增加出疆的运力、运能,完善铁路交通主构架,使新疆和内陆省区联系更为密切,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

铁路运行动力不足始终在牵制着新疆省区的人力资源流动、物力资源的流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95%以上的物资外出和90%的人员出入都是通过兰新铁路一条(双线),造成长期的铁路运行量低,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兰新高铁建成之后,可设计出货运专线,不影响客运,大大提升了兰新铁路专线货运的能力,使其运输量大幅增加,同时兰新高铁将带动新疆、青海等多个西北省区共同发挥区位优势,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一定的优势地位,是通向西部的黄金通道。西部潜在的特色农业商机在以兰新高铁为主干的高速铁路网络的影响下将使空前增多。

二、兰新高铁对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

1.提高新疆农业的可达性

各个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的高效便捷程度就是可达性,它受经济、政治、社会、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而高铁的开通直接改变了交通因素,如今公交化的高铁出行给新疆带来的的便利性是空前的,封闭地形和内陆地区条件的制约,让新疆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屡屡受挫,虽有特色农业的出现,却不能大规模地拓展,远离内陆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市场,空间距离的缺陷无法回避,兰新高铁的运营极大为农业可达性提供便利的条件,用相对低成本的运输来打破天然地理的桎梏,全面提高新疆农业的可达性。

2.提升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特色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其发展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得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渠道大大扩展,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大幅增长,在农业经济效益上有着巨大的突破。聚地域性、优势性、高效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新疆特色农业,在兰新高铁的开通影响下,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将优质的生态资源与高效、安全、增产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降低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3.推动新疆劳动力的跨区流动

新疆地区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社会劳动力流通的不顺畅,人力资源的配置极度不合理,但高铁的开通改变现状,劳动力不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更为强烈地吸引劳动力供给过剩、收入水平低的地区人员的转移,缩小了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高铁的开通同样也是为新疆内陆带来了学习知识的机会,引进了多项全能人才投身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完善了人员资源配置。

4.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环节更加分工明确,生产要素的全面组合,以农产品加工为生产项目的龙头企业更加壮大。由农业结构看,兰新高铁的开通促进农业及农副业生产的商品化,成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如棉花、水果的种植面积得到提升。高铁运行使农产品运费降低,市场运营范围扩大,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在高铁运行后发展更为迅猛,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知名度大幅提高。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完善布局,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兰新高铁开通对新疆农业的挑战及对策

虽有兰新高铁的开通,改善了新疆农业经济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小、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人力资源大幅度外流、经济辐射带动范围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新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待改进。

1.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稳定长久的市场是需要产品质量来加以保证的,需要进一步利用高铁的优势条件,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不一味只做产品的加工者,而是要成为创造者,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优化调节特色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更着重于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开发新的特色产品,实现农产品质量和收益的高度一致。

2.减少新疆内部城市间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兰新高铁辐射区域有限,新疆内部城市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自己内部的交通环境,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人才和技术。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造就一批专业的人才,增加农民收入。

3.实现好人力资源配置,防止人才过度外流

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得新疆地区的农民工外出建设,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出的现象更加频繁,导致现在新疆地区的人才流失,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避免“虹吸效应”的扩大化,没有发挥高效作用和实现市场价值的地区很容易被吸纳,难以完全避免,对此要扬长避短,从独特性入手,将其变为优势,合理分工,完善人才市场的配置机制,在发展中中占据主动地位。

4.高铁红利溢出,融入产业链,增大辐射范围

兰新高铁建成之后,新疆内地的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发展,加快了高铁沿线地区的农业经济。需要根据新的环境形势,积极融入大的产业链,深化改革,开出新的承接环境,接受红利的辐射,增大其范围。使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一体化,增加其市场价值链的价值。同时放大同城化,使各城市都高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居.农业产业化与新疆枸杞资源开发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01:33-35.

[2] 杨斌.新疆蟠桃产业化的个案研究:农八师一四三团蟠桃产业化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10,08:43-44.

[3] 李志翠.新疆农业区域差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区设计[J].新疆农垦经济,2010,03:57-62.

[4]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问题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08:2037-2040.

相关期刊更多

信息通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决策与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长江信息通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