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献给老师的诗篇

献给老师的诗篇

献给老师的诗篇

献给老师的诗篇范文第1篇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日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用满天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织诗篇,也表不尽我们对老师节日的祝贺!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敬祝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献给您。

献给老师的诗篇范文第2篇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吃穿用住,毫不顾忌自己父母的辛苦。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得很冷漠,缺乏爱心。而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疑是可怕的,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孔子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儒家的仁爱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得以团结、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种仁爱和闵世之心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李绅的《悯农二首》,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的《橡媪叹》……这些杰出的诗人写了大量闵世爱人、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我们可以在班会课上充分利用这些诗篇,在教学生诵读鉴赏的同时,学习诗人们的仁爱精神,引导他们发掘现实意义,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转化为对今天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的同情。

二、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自古以来,以诗言志,就是诗人们的精神寄托,翻开厚厚的唐诗宋词表达积极进取的凌云之志的诗篇比比皆是。在这些诗篇中,有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情霸气: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国安邦之志;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为民请命,不惜为正义献身的慷慨。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同样洋溢着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如李颀、岑参、王昌龄、高适等边塞诗人,就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篇。每当国际局势动荡变换之时,学生们也很关注,这时候我就叫学生们诵读边塞诗,诗写得慷慨大气,学生读的是豪情满怀。这样的诗歌学得多了,不但可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还可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

三、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握教育机会

献给老师的诗篇范文第3篇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长征胜利结束。以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该诗主要讲述了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愉快,个个笑逐颜开。

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红军不怕困难,把对于我们来说很艰难的事,看成平平常常的一件事。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在诗中,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主义气概,更体会到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学习、生活,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出力量。

大家说说看

陈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孔媛媛同学所写的这篇《读〈七律・长征〉有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优点可以谈,缺点也可以谈,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曹钰浩:这篇读后感层次安排上整体合理。前一部分写这首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一部分谈自己的感受。文章的结尾还联系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张天冉:文中“人人心情愉快,个个笑逐颜开”写得很好,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又充分体现了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翻越岷山后的喜悦心情。

赵彬羽:“1935年10月”后的“逗号”应改成“句号”;“以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篇”可以改成“以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

赵云霞:第三段的第一句与第二段“该诗……”句意重复,语句接近,在表达上最好能有所变化。可以改作“我读完这首诗,感受到了红军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也与后边的“这种精神”会衔接得更好。

曹钰浩:虽然层次合理思路清晰,但结构不大合适。作者谈自己感受的篇幅太少。

陈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那怎样改呢?

张天冉:应该写出“长征”精神主要是什么,再结合实际,说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用“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

付 政:“深深地震撼了我”后边加上“鼓励了我,激励了我,给了我动力”。

献给老师的诗篇范文第4篇

在鼠年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向所有的博友、朋友们、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中国嫘祖文化学校从20xx年3月25日成立以来,宏扬嫘祖懿德,构建和谐,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之社会人文校园。在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实行规范化、系统化、组织化下,以传播嫘祖文化为导体, 让嫘祖懿德传遍四方,做孝子贤孙,振兴中华;以优秀圈友和作家为导师,共同研究和探讨文学,大家一起共勉,力争格物致知。在此,我们得到了社会、国家领导、华侨和网络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也可以说是在云集响应下,大家都付出了真心的智慧火花,点燃全球华人怀念嫘祖的明灯。中国嫘祖文化学校让我们更加感到中华嫘祖的无穷魅力,更加感到祖国母亲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先民勤劳智慧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得到的关心、温暖,爱护和帮助, 让我们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和蔼、可亲。也可以说我们的关系是云天高谊了。

我们现有圈友人数: 1336人,大都是网络名家。我们的作品小说、散文、诗歌、音图、书画精粹 ,所有日志(23400)多篇,这些篇章,体现作者蕙质兰心,生香垂玉。其文笔功力深厚,感情丰富,无处不显示着作家们的羊章凤姿,让人百览不厌。篇篇华章犹如琼浆玉液,滴滴浓情,凝练文化底蕴,堪称云锦天章。让我感到览群章凝练人生智慧 ,赏美文丰厚人文底蕴。尤其是歌颂嫘祖的诗作,情韵凝神,用词精锐,动人心扉,淋淋尽致表现了嫘祖的风骨。

我常常为诗友们的美好情怀、高雅的章节所感动,也常常为诗友们奇巧的构思、精练的章句所折服。我感到“中国嫘祖文化学校”的美文确实是怡情养性之作,确实是学习提高之佳地。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今朝昌盛赞歌忙

喜庆来年日月光

国泰民安丁四海

睿姿云集谱华章。

鼠年的忙碌,终于在这寒冬腊月迎来了鼠年的春天。播撒下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祝愿,迎着希望的朝阳,等待着鼠年的春花秋实。

邀朋歌嫘祖,孝子爱中华;爱母群英会,盛开友谊花。新年伊始,中国嫘祖文化学校现向全球华人发起网上祭祀嫘祖征文活动,这次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以诗词6月30日截止。 恭候您的赐稿。

为了感谢全球华人对嫘祖文化的倾慕,我们将出版的书籍相送给热爱嫘祖、歌颂嫘祖、支持和赞助嫘祖文化的全球华人。来宣扬、传播,让嫘祖文化名扬全球。 希望在鼠年里,圈友们似羊腾虎妖、羊马精神、创新杰作,云霞满纸。也真心希望此次征文能圆满成功。

在这鼠年里,我们的管理员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 ,争取,把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推荐给大家。我们施行一年两次电子书出炉,散文和微型小说为一本,精品诗歌一本,精品诗词一本。纪念伟人(周恩来和毛泽东)一本 ,歌颂嫘祖一本。书法国画为参图点缀。

我们将给圈子有贡献的管理员、顾问、理事、嘉宾在历史的长河中浓妆淡抹得彩上一笔,出书时,纳入我们的编辑。希望大家能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把我们的家园打造成为一个有知名度的人文校园,让我们“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像嫘祖一样在人间争光争辉。

现在,我们把圈子优秀的顾问、嘉宾、管理员和圈友公告给大家:

圈子主席 蔡丽雙 、名誉顾问 陈浩 、名誉顾问 胡锦 、高级顾问 高山流水 、圈子理事 闻天 、圈子理事 朱先贵 、特邀嘉宾 乐天雅士 、特邀嘉宾 品文 、特邀嘉宾 翰林院士 、特邀嘉宾 快乐老哥 、特邀嘉宾 李新春 、特邀嘉宾 思 、特邀嘉宾 杉楠 、特邀嘉宾 沙丘 特邀嘉宾 李荣金 、特邀嘉宾 、特邀嘉宾 南航 、特邀嘉宾 东方毕加索 、特邀嘉宾 明源斋主 、圈子管理员 发现好诗 监管 、圈子管理员 走南闯北 、圈子管理员 空天雄狮、圈子管理员 巴山云雾、圈子管理员 二月兰、圈子管理员 砂粒、圈子管理员 冷紫 、圈子管理员 俏也不争春、圈子管理员 王编辑、圈子管理员 张春华、圈子管理员 雪狐、圈主 爱心人村 、圈主 太极金星 、圈主 傻子哥 、圈主 田瑛瑛 、圈主 嫘乡人 、优秀圈友不是好人、优秀圈友绿雅思兰、优秀圈友王大可 、优秀圈友柔儿、优秀圈友云淡风轻、优秀圈友紫色家园 。

希望这些人尽快把您们的住址、真实姓名邮编留给我或者一安居士老师,我们统一把奖品免费发送给您们!奖品是《亲近嫘祖》书一本,嫘祖功勋章一枚,嫘祖文化研究纪念信封一个。特此鼓励!

献给老师的诗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提高;信任;负责

我2006年秋进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跟随余恕诚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迄今已经六年。恕诚师是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在学术界特别是在安徽省的文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桃李满园。能够忝列门墙,亲承教训,对我而言确为一种莫大的荣光与幸运。在侍学余门的六年里,我与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对老师的道德文章,也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在研究生论文指导上的深入思考、大胆探索。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处于中心环节,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尺。恕诚师作为后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在几十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一直高度重视对论文的指导。他反复强调,研究生论文绝不能简单当作获取学位的敲门砖,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强调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导师必须切实担负起指导之责。在论文指导中,恕诚师首先最重视的就是论文的选题。他多次严肃指出,现在少数导师给研究生设计的论文题目,就如同开采“鸡窝煤”一样,目光短视,缺乏应有的学术价值,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推动学术进步,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甚至负面的。在恕诚师看来,一个真正好的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三个原则:一要帮助学生打下厚实全面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要能让学生的科研能力获得提高,学术视野得到拓宽,提高是根本,创新是关键;三要题目本身要具备深入钻研的空间,要有后劲,要能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学术能力。一句话,既要厚植根基,又要着眼未来。

既要厚植根基,又要着眼未来。这是恕诚师几十年辛勤探索的思想结晶,也被他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我自入学以来,亲身经历了老师对自己所带六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他所直接或参与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多围绕着重要作家(如李白、王维、张籍、王建、元稹、温庭筠);重要文学史现象(如中唐乐府诗、骈散文关系、民国唐诗学);或能体现古典文学当代价值的学术话题(如皖南地域诗歌史、唐代戏谑诗、唐代涉外诗歌)。这些选题本身无一不是老师在长期研究深入思考基础上形成,全都瞄准学术研究的前沿或薄弱环节。有些选题,讨论的对象或许并不新鲜,但是由于所取的往往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因此就能获得全新的学术意义。还有一些选题更是直接从他本人所正在从事的研究中派生出来。由于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有着学养深厚的大学者,且一直密切关注学术动态,经他用心思考而得的论文选题,自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老师多次讲,给学生一个选题并不容易,因为这也考验着导师的知识水平,如果导师自己都怠于学习、疏于思考,对于学术发展的敏感度不高,那么就很难想出什么有价值的选题来。他一直笃信这样的道理:一个老师要想让学生种好一分地,自己必须先具备种好一亩地的本领,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论文题目确定下来以后,还面临着一个交给什么样的学生来研究的问题,这同样不能率意而为。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乃至于今后的职业选择,都会千差万别,好题目如果交错了对象,同样会损害题目的应有意义,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提高。譬如老师所招收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徐礼节,由于已在高校任教,原先又并未接受系统的硕士课程学习,为了让其进一步夯实基础,老师给他设定了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研究的选题。徐礼节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这一选题刻苦钻研,不仅撰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并且在毕业以后仍与老师合作,全面整理了张籍的诗集,最终形成《张籍集系年校注》的成果,在中华书局出版。又如2005级博士研究生方锡球、2006级博士研究生莫山洪与鲍鹏山,入学之前在明代诗学、骈文与先秦诸子研究上已有相当基础,老师则又量体裁衣,为三人选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论文选题,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恕诚师作为著名的唐诗专家,又曾担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政协常委多年,朴素的赤子情怀与自觉的社会担当,使其一直对传承安徽地域文化高度关注,并且很希望能从自己专业角度为宣传安徽地域文化、推动安徽文化发展尽一份心力。早在21世纪初,老师便与他最早两届研究生周啸天、丁放两位先生合作编著了《诗情画意的安徽》一书,引起社会广泛好评。2008年,任职于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朱文根投考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鉴于他的工作性质,恕诚师将研究魏晋至唐五代一段的皖南诗歌史的任务交由他来做。与此同时,又命2008级的硕士研究生朱少山着手撰写北宋一段皖南诗歌史。如今,经由二人的工作,南宋以前的皖南诗歌发展脉络已经得到初步梳理。曾经不止一次听老师谈起,一个学者应该要有人文关怀,要能承担自己的文化责任,学术研究也要能够尽量做到立足现实、关注当下,具有当代意义。有关断代皖南诗歌史的撰写,便突出体现了老师这方面的鲜明意识。老师的确是一个对社会热点抱有浓厚兴趣的学者,可举一例为证。以我这些年的观察,老师至少常年订阅《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四份报纸。这不仅能使老师能紧密把握时代脉搏,且往往会从中获得重要启发。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片面地强调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能真的是一种故步自封,对学术研究绝非幸事。

将北宋皖南诗歌史这样的“大题目”,交由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来做,在很多人看来,或许过于冒险。但恕诚师却敢于放手,且最终完成任务,这固然离不开他对研究生本人各方面条件的充分考察与评估,但这更是他这几年在硕士生培养环节中主动试验的结果。一直以来,基于对硕士生尚处于储备知识阶段的基本判断,一般不主张硕士生涉及大题目。这种意见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也带来明显流弊,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基本上局限在三流四流的作家作品或一些过于冷僻的小问题中,以至于造成一个硕士生即便是获得学位,也基本没有什么科研能力可言,甚至专业素养还不如本科生完备。这诚然有违研究生培养的初衷,也会严重损害知识体系的传承。恕诚师常常引用《易经》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在自己指导的硕士生身上开展试验,鼓励他们敢于触碰大题目(老师曾有“放野马”的形象比喻,看似信马由缰,不管不顾,殊不知,马儿只有在原野上奔腾起来,才能真正锻炼本领、砥砺意志。一味圈养,虽然草食无忧,但终将品种退化),哪怕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这一思路从我所在的2006级唐宋文学方向的硕士生中即得到充分体现。唐宋文学方向自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就一直延续着集体指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我们这一届总共是11人,最后论文指导时,陈有斌、郑传锐、胡玉兰和我四人安排由恕诚师负责。我们四人个性不同,知识结构与主客观条件也有很大差异,但恕诚师给我们四人确定的选题却无一陷于琐碎。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陈有斌对于作品较熟、又年纪稍长、且毕业后将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恕诚师给他设计了《李白与唐代诗歌》的题目。郑传锐韧性较强,长于材料搜集整理,他的题目就被确定为《唐代涉外诗歌汇考与研究》。胡玉兰是女生,根据她的情况,老师建议她做《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通过这些题目的撰写,同学们大都进一步地夯实了基础、开拓了眼界、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品味,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给学生设计好论文选题,只是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为繁重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学生论文写作中,要密切跟踪关注,随时引导修改。但凡是研究生,无论是攻读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术经验,都还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因而很容易出现偏差。如果不及时匡正,就会事倍功半。恕诚师虽然从战略规划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但具体到实际的战术指导上,则是慎之又慎、精益求精的。几乎每一位学生的论文,从开始撰写到最后成型,都经过恕诚师多次修改。凡是由他指导的学生,论文写作中推倒重来的事情时有发生,程序上无疑是繁复周折了一些,但是那无疑是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如果轻易蒙混过去,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为师者的失职,更是对学术尊严的一种不尊重,恕诚师一直这样“固执”地认为。

作为仅有的几位硕士、博士阶段学习都由恕诚师直接指导并且未有间断的学生之一,我本人这六年来的学习与成长,似乎更是对恕诚师培养指导研究生理念的生动诠释。由于性格家庭的原因,我自幼较为喜爱文学与历史,上大学读中文系之后,又有幸获得相对正规全面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两方面下了一定功夫。所以2006年秋,我以相对靠前的成绩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但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对于研究生阶段如何组织学习,对于学术论文如何撰写,我是不甚了解的,连续交上去几篇作业,都很不理想。这反映了我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2007年6月中旬,导师组召集我们开会,询问我们的论文设想,我大着胆子提出一个题目,恕诚师当时并未表态。事后,他专门打电话给我,向我提出他的意见,认为那个题目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更多属于文学研究,不利于发展与提高。接着他又问我是否知道《两都赋》与《二京赋》,我说知道(但直至当时,我对这两篇赋的作者归属,都十分模糊,只是大学本科在文学史课上接触过相关名词)。于是他说,今年春天《光明日报》上面搞了一个“百城赋”,是写城市的赋作,与《两都赋》与《二京赋》渊源很深,问我能不能做一个历代都邑赋的研究。当时听着老师平静的叙述,我整个人都懵了,因为我是唐宋文学的研究生,竟然让我面对赋这种毫不熟悉并且一般被当做两汉文学代表的文体,并且还要研究一个通代的发展史,这的确是我没有料到的。电话那头,老师可能也感觉到我的犹豫,于是让我暑假回家之前去他那里一趟。2007年7月13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面见老师。坐定之后,老师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从当年三月开始收集的“百城赋”剪报,厚厚一叠,交到我手中。又让我利用假期时间,先阅读《文选》与马积高的《赋史》,熟悉熟悉赋这种文体以及都邑赋题材的基本特点,然后再看看自己能不能把这个题目做下来。我就这样“晕晕乎乎”地接过了老师的剪报,也接过了老师的嘱托与期待,开始了一段在当时并不能确知未来的旅程。

事后知道,老师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一是由于他在进行自己所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的研究中,认识到赋这种文体的确有其特色,对文学史的正面推动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二是从《光明日报》当年所开辟的“百城赋”专栏并获得轰动的现象中受到启发,觉察到赋这一久遇冷眼的古典文体,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仍有很强的适应性,仍拥有广大的受众,因此若就中国古代都邑赋的发展历程作一梳理,将会很有意义。而老师最终决定把这个题目交由我来做,也同样是出于替我补课,打牢基本功的初衷,经过慎重考量之后做出的。此后的两年时间,我认真按照老师的指示,一头扎进图书馆内,一边阅读大量原始文献与研究专著,一边积极深入进行理论思考。最终于2009年7月交出了《都邑赋史论》的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通过这篇论文的撰写,我等于再一次复习巩固了古典文学的基础知识,并且有重点有方向,受到了很好锻炼。这篇论文后来连续获得安徽师范大学首届优秀硕士论文奖、安徽省第三届优秀硕士论文奖。2012年3月,我又获得了安徽省首届高校古籍整理优秀研究生奖,这篇论文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当时不是恕诚师为我在研一快结束时较早确定论文选题,那么我可能仍会继续迷茫,不知方向。人其实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惰性,一旦徘徊得久了,觉得希望渺茫,原先还可能存在的豪情壮志自然就会衰退,也就会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自甘沉沦、百无聊赖的境地中。此时如果能有一位伯乐及时指点迷津,那么局面就可能会完全改观。这篇论文最后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完全是老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结果。在开始时,恕诚师并未对我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只是让我简单描述一下即可,消除了我的顾虑,给我以充分的空间。而等到真正进入论文写作中,恕诚师却又在旁全程指导,屡屡纠正我的错误,多次给我提供意见与材料,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自我加压。论文中的《走出俳优――论〈两都赋〉的赋史意义》《论古代都邑赋的现代价值》《“赋代志乘”说评议――以都邑赋为中心》等章节均曾以单篇论文形式刊发于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走出俳优》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试想如果我抱着在付过去的态度,就不会对诸多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就不会形成上述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正是因为有了撰写硕士论文所受到的学术训练以及表现出了一定的学术潜力,2009年上半年我又顺利通过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并有幸继续跟随恕诚师攻读博士学位。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与老师一直保持十分频繁密切的联系,从老师那里也得到了更为严格系统的指导。

博士阶段的学习仍以论文为中心,早在入学之初,恕诚师便为我设定了《唐代有关吐蕃诗歌》的论文选题。这一选题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已故程千帆先生在与老师的通信中所提出的唐代外患在文学上的反映问题。后来老师虽然因事务繁忙,未能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但内心却从来没有放下。经过长期思考,老师认为在纷纷复杂的唐代外患之中,吐蕃问题最为关键,唐诗中有关吐蕃诗歌也占到全部民族题材诗歌的主体。抓住吐蕃问题进行深入解剖,实际上即可将其他一切相关民族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研究对象过于零散的弊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008年早春,在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以及青海、甘肃两省藏区,发生了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一年多以后,乌鲁木齐等地的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与又在各地制造混乱,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恕诚师一直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对事件的处置,并以其向来的敏锐眼光,意识到如果能将包括汉藏两大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梳理出来,论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则将会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所编造的各种谣言。这是人文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这一选题又超出了单纯的学术研究范畴,而具有了鲜明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2011年年初,恕诚师以“唐代有关吐蕃诗歌研究”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课题论证中详细申述了选题的多方面意义。当年5月,选题获批,这本身就说明选题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