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合院建设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篇

铁四院共有职工4146人,拥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52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55人,高级工程师1267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省部级及以上专家17人次,获得省部或行业各类专家荣誉称号的有34人次。获得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近800人次。铁四院是国家大型综合勘察设计龙头企业,经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铁四院拥有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物理勘探、线网规划、线路、轨道、桥梁、地质、站场、隧道、高速动车、接触网、智能建筑、房建、通信、信号、航空测量、遥感、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工程经济和软件开发等40多个专业的综合技术优势,具备国家首批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可承揽各个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工程总承包业务,具有对外经营权,连续多年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中名列前茅。

铁四院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主持了数十项国家、行业规范与标准的编写,先后获得部级大奖71项,省部级奖349项。其中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9项,国家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拥有各类专利47项,143项工程设计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铁四院完成了55000公里和20多个大型铁路枢纽的铁路勘察设计任务,占建国后全国铁路建设勘察设计任务的30%。近几年来,铁四院创造了众多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世界上一次设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在全国新建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中铁四院设计的占60%以上。

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

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

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跨跨度世界第一的铁路桥梁――主跨达275米的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

国内第一个国铁、地铁换乘无缝衔接的车站――南京站。

国内第一次采用新型“绿色通道”进站模式、第一次在铁路站房中采用116米超大跨度结构体系和桥建合一综合结构体系的现代交通枢纽――武汉站。

国内第一座地下火车站――广深港福田站。

国内检修能力第一的动车检修基地――武汉动车段。

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第一条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狮子洋海底隧道。铁四院是我国设计水下隧道最多的设计院。

国内第一个快速公交系统――厦门快速公交系统。

铁四院是全国承担地铁总体总包设计总量第一的设计院,承担了武汉、长沙、苏州、无锡、昆明、郑州、南京7个城市的25条地铁总体总包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work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propos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both clear school—enterprise responsibilities, obligations, norms partners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dep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long—term mechanism;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42—02

0 引言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校企同频共振、合作双赢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提供主动的、有成效的服务,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

1 南通纺院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实践

1.1 “四共享”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模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创新性地探索实施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所谓“四共享”,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在“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下,校企双方人员互派、职务互兼。通过构筑“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的“五融合”,即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的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徒弟的融合、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的融合。

在具体实践中,学院与纺织行业龙头企业—江苏大生集团实施“校企联盟行动”,开展“四共享”合作。学院专业教授受聘担任大生集团“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并聘请一批骨干教师担任企业的车间主任、技术顾问。大生集团的专业拔尖人才受聘担任学院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此培育了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该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在纺织新材料应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等方面全面合作,联合申报了12个省、市级科技研发项目,合作开发了“高吸水、高吸湿、超柔然混纺弱捻纱”等3款新产品,2项获得江苏省纺织技术创新奖、2项分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并联合申报科技专利4项,2项专利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1.2 “四共育”合作机制下的“3—4—3”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因在上海“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为中国人夺得第一个金杯而被媒体誉为“黑马”。该专业确立了以“懂设计的服装制版师”为培养目标,并与大型台资企业旭荣集团合作,搭建“四共育”校企合作机制。即共育“旭荣时尚空间”,搭建了集“设计、打版、成衣、营销为一体”的“前店后校”合作平台,进行产品开发、展示与销售;共育教学(设计)团队,打破了传统的教研室设置,实施项目化运作,成立了女装、男装、童装、职业装等5个项目团队;共育时尚品牌,依托校企共同组建的服装设计师团队,形成实施品牌战略的能力;共育创业能力,按照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学生进入不同的项目团队,边学边做,校企联手努力将富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作品转化为产品,提升学生边学习边创业的能力。在“四共育”合作机制下,学院与旭荣集团、南通纺联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实施了“3—4—3”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师生工作室和服装设计中心3个载体,完成单件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比赛、系列产品开发和创业方案企划4组典型任务,实现通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3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3篇

英文摘要:Design first consider the homes complete function, complete and perfect, at the same time, both the phased construction, recently just as occupation training school use of practical problem

关键词:近期和远期,四合院,风雨连廊

Key word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urtyard; rain Gallery

中图分类号 : 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钟祥市,一颗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明珠,拥有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区位、文化底蕴深厚,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称为长寿县,明朝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钟聚祥瑞”之意。“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乐府》)。“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居住在钟祥的人民似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祉,安逸乐观的现代生活方式,令这里获得“长寿之乡”称号。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市人均寿命75.88岁,其中90岁以上老人700余,百岁老人40余。目前,全市有百岁老人48人,80岁以上的过万人。

长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由此导致的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催生了相关产业,特别是敬老院的建设。本文就单个案例的设计实践,对敬老院规划设计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工程概况

钟祥润德敬老院地处钟祥市城区东北面,离中心城区较近。该地块东面呈矩形,西面呈三角形,大致南北向。北边是一条50M宽规划城市主干道显王路,西边是已建成的城市主干道王府大道,西南紧邻建成的长荆铁路,东南则是护城河,总占地面积大约59994m2。

二、 设计原则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钟祥市城区现有状况以及历史沿革的深入了解,结合业主方李董、陈总等对该地块近远期发展的理解、期待、和设计要求,本设计对该地块规划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不管是近期的“职业培训学校”,还是二期的“敬老院”模式,甚至是远期的综合开发,本着一切“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一方面注重内部功能完善 ,外部空间精致,整体风格一致性;另一方面注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兼顾政府对该地块近期的规划构想,在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博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总体布局

业主方要求,规划设计方案首先考虑敬老院的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同时,兼顾分期建设,近期仅仅作为职业培训学校使用的实际问题。

附图1:近期建设“职业培训学校”

本设计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地块特点,临街部分的商业价值,及其它综合利用价值,分区布置,成组成团,即分且合,互不干扰,便于分期建设!地块西北临近城市主干道交通路口,商业价值显著,故预留远期发展高层旅游建筑;地块北面临显王路,故二期建筑退红线50米,留下显王路侧远期开发临街商住建筑的可能性。

敬老院建筑,也就是近期的“职业培训学校”建筑,尽量避开城市主干道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城市道路噪音的干扰。食堂(多功能厅)布置在西南比邻长荆铁路的地方,以保证主要建筑,特别是宿舍建筑处于相对静谧的地方。

敬老院主要的宿舍建筑基本南北向布局,成组成团,相互围合一定的室外空间,组成户外的中心绿地和花园,供老人们游憩、交际、颐养天年!

附图2:整体建设方案

四、交通组织

本设计在北面和南面各设一个车行出入口,外部与城区原有道路相连,内部通过环状道路形成环形路网。

属于敬老院主体建筑的综合楼、宿舍、食堂等,建筑物之间用风雨廊连通,以保证人行系统雨雪无忧。

附图3:风雨连廊透视

采用综合楼底层局部架空停车位,与道路旁边植草砖露天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敬老院的停车问题。

五、景观分析

为了创造良好的教与学、居住与休憩的环境,本设计近期与远期兼顾,力争环境配套与建筑融为一体。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间均以绿化或者硬质景观、小品相连接,风雨连廊与小径贯穿其中。

附图4:景观一

环境小品和绿化景观相互协调,硬质铺面和水体界面采用了动感的曲线,使区内空间关系更为灵活通透,自然流畅。

附图5:景观二

绿化分级设置,一级绿化沿主干道两旁和小型休闲广场周边设置,树种以葱密茂盛的高大乔木为主,用以减轻车辆噪音的污染,并创造优美怡人的道路景观及步行环境,二级绿化为建筑前后的院落空间,建筑物北面选种四季常青的树木便于在冬季遮挡寒风,南面选种部分落叶乔木以能在夏季遮挡过度的日照,相互之间搭配珍贵的树种保证区内四季花香叶美,配合灌木草坪形成良好的观赏休闲空间。三级绿化为草坪、花圃,辅以灌木丛,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形成良好的视野。此外,室外停车位铺装植草砖,增大绿化面积。

附图6:食堂和宿舍透视

六、环保、消防设计

本规划区域近期为“职业培训学校”,后期形成敬老院,在此区内部没有任何工业设施,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噪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噪音的污染将被车行道旁高大的乔木吸收一部分,院内辅以大面积的绿化,加之物业管理、一些必要的消声设备解决;生活污水的排放将由管道集中排至城市排污管道内,经统一处理后再排出;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形式,暂时存放与道路旁得垃圾收集点内,然后集中送往垃圾转运站,部分合理回收,部分统一处理。

院内车行道与消防车道合用,主要道路设计为双车道,最窄处为6米,次道路为4米宽,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可通行。规划区内路网顺畅,车行道形成环路,避免了死角和尽端道路;人形道配合风雨连廊,局部人车分流,以保证人员安全。

七、单体设计

(一)、平面设计:

敬老院虽然属于民政福利范畴,其建设和运营同样离不开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本设计把主要的居室房间建设标准分为两个大的次级:较高一级的为“四合院”,其次就是内廊式的宿舍楼。

“四合院”二层高,共计12个房间,居住其中的老人共享一个灰空间---四合院院落,配套的还有入口玄关、上下二层中堂式的活动室、休息室等。如果把敬老院比作一个族群的话,那么,四合院的居民就是一个大家族。这种院落式的空间无疑可以形成领域感,共有的家族感,促进来自不同家庭“孤独老人”相互间的交流。

宿舍楼二层高,内廊式的布局,内廊和挑廊围合成环行廊道;每层大体分为四个模块、类似四个单元,相互间即分且合,都配备活动室等。两端挑廊环绕活动室,生活其中,既有花园洋房的情趣,又有现代城市小区住宅的惬意。

宿舍楼之间,通过挑廊连通,留有加建坡道的可能性,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规范要求。

(二)、立面设计:统一尽量采用坡屋顶风格。

附图7:综合楼透视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室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Abstract:Hospital construction should focus on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door project.Outdoor planning and hospitals should be an overall master plan to better improve and complement the main building. Through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utdoor project in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this paper propos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outdoor project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road traffic design, landscape design,outdoor integrated pipeline network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logo design.

Key words:Outdoor projectPlanningDesignConstruction

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不仅是建筑本身的布局与规划,也包含室外工程规划设计。但有些设计师和医院管理者对此重视不够,往往是等主体建筑完成后才考虑附属工程,重主体建筑,轻附属建筑;重室内,轻室外。实际上,医院建筑规划与室外规划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建筑工程的室外规划设计对主体建筑是更好地完善和补充。

一、室外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室外工程规划设计,它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化的平面图,还应进行管道的流量计算,走向及合理布置,不能等到建筑工程完工再进行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主要分为5个方面:道路交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外综合管网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和标识设计。

在总体规划时,要同时考虑道路、管网、绿化、停车场的合理布局,标识的位置及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这样规划会使后面的工作更为顺利,即在主体工程临近结束阶段就可进行室外工程的实施。

二、老医院改扩建过程中的室外设计与施工

老医院改扩建中也要充分考虑室外规划设计,尽管这种设计与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设计师应深入现场,勘查地形地貌,了解情况,医院尽量提供地下、地上资料,供设计师参考,以便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图纸,比如绿化景点等应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致,形成统一和谐的综合体,等等。

三、室外工程设计实例

南京儿童医院建于1953年,是一座具有近60年历史的老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000,总建筑面积82000,地形是北高南低。在道路交通与流线设计上,由于医院入口拥挤,因此该院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主入口人员密集,人车混杂,如何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现有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能否挖掘潜力,增加机动车停车位;市消防局要求院内道路符合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成环形通道。

2008年,该院借21层病房楼竣工投入使用的时机,对室外工程进行全面设计和改造。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将全院几十年未统一的管道重新整理,使之科学合理,线路明确。在建设过程中,医院总体规划构思以《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现代化、景观化、生态化、高效化,达到功能完备高效,交通流线清晰,顺畅快捷,园林景观符合现代花园式医院的要求。同时,医院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医疗区,包括门诊部、病房楼及拟建内科急诊楼;行政办公区,主要为行政楼;后勤服务区,包括综合楼、锅炉房等。

医院的4个出入口设置,南面为医患人员入口,东西面各为汽车入口和出口,西北面为垃圾污物出口。医院原有停车位200个,改造后为 370个。无障碍设计使所有建筑的出入口均有残疾人坡道。

对于这座经过多次建设的老医院,为防止改造施工中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院方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注意各种管道的施工顺序,埋深的位置及材料的选用。以前医院采用混凝土路面,此次改用沥青路面,不仅平整度好而且美观。在水管的选择上,室外选用了PE管、铸铁管。消防管通选用热镀锌钢管,并做了防腐处理。

为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医院在道路施工前先安装了管道。首先安排下水管,因下水排放无压力,稍有坡度且离地面0.6m深即可。其次安装蒸汽管,所有管线都避开化粪池。最后是安装电缆线、弱电线及通讯线路。

由于室外地形高差较大,规划中有一部分是在地下室顶板上做绿化,覆土有深有浅,医院根据不同土深种植不同的植物。室外园林景观,四季常青,季季见花。医院还结合绿化做停车场,既增加了停车位,又增加了绿化面积。

医院标识系统由专业公司进行方案设计,改变了原来乱贴乱挂的现象。灯光照明高低错落,既考虑亮度,又注意分布均匀。

今年,医院对室外规划和园林设计又进行了补充,增加了雕塑。内科急诊楼与病房楼之间连接采用玻璃幕墙落地窗设计,既防雨又通透开放。房屋四周采用花台种植花草,使整个医院建筑与环境更加自然和谐。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5篇

在总结馆陶医院整个建设过程时,设计师们说,他们仿佛亲历了一个崭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其间有兴奋,也有曲折。从项目开始时与医院方的沟通、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争论,到最后施工阶段的种种协商,这组建筑最终得以生长、完善,建筑师笔下的空间才有了意义,那些冰冷的玻璃和水泥也随之有了生命。

查看现场,萌发“生长”概念

初次接触馆陶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时,设计师们到现场查看后发现,医院用地方正,地势平坦,新修的2#公路两侧柳树轻拂,建设用地及其周围麦田成片,原始的地形地貌没有被破坏。医院新址将位于馆陶县106国道西侧、2#公路北侧,此处是青兰高速、106国道通往馆陶县中心区的必经之路,建在这里的医院无疑会成为馆陶县的又一张“名片”。

随着对场地的了解、对整体考虑的不断加深,设计师们尝试打破传统医院严肃的建筑形象,赋予医院新的内涵。一个“生长”的概念逐渐在设计师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首先,他们认为新医院应该成为当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建造于这片沃土,就应属于并融合于这片土地,就像从这块土地“生长”出来的一样。

其次,在社会功能上,新医院应与外界充分互动,向东与馆陶县中心区联系,向北通过106国道通往青兰高速,连接馆陶县周边县市,它将“成长”为一个新的医疗中心。

再者,考虑到院区的远期规划,医院的整体设计应该为未来留有继续扩建的可能,使医院在未来有继续“生长”的空间;同时,设计师们希望,随着医院功能的提升,医院能够更加快速地健康发展。

总体规划,借鉴当地传统

馆陶县城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小城,一座座或大或小的院落组成了这里最小的“组织细胞”。这种传统的庭院式布局的特点是:通过中轴线和辅轴线串联起一个个院落,把各种空间组织起来,形成了灵动与规矩的组合;同时,天井、院落使得建筑获得最佳的采光、通风和排水。“四水归堂”、“天人合一”,可能更多地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求,设计师认为应该把庭院和外部的景色带入室内,让人行走其中时能够感受到建筑与环境带来的惊喜。

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设计师们借鉴了当地传统的庭院式布局,用流线将院落串联在一起,既能消减建筑体量,又使得各流线得以充分展开,就这样,一组由门诊、医技组成的裙房院落和两栋横向生长的病房楼形成了。

在第一次方案沟通会议中,这个构思被院方欣然接受,这种肯定让设计师们坚定了原本的想法——做一组从这里长出来的院子。

院方在赋予设计师很大的设计自由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限制,例如结合现阶段的需求,门诊和医技的规模需要缩小,所以在最后的定稿方案中,裙房的院落有所减少,病房楼变为一栋。

空间布局,有张有弛

就医人流大部分是沿2#公路进入院区,所以设计师们在前区设置了疏散广场,疏导分流来院就医的人群,也可用来解决日常交通工具的停放,若有突发事件,还可以临时辟作集散地。

在广场北侧,依照患者对各功能的使用频度,由东向西依次布置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等。院区南北纵深组织四大绿化庭院,形成安静的室外休闲活动区,并为医院的日后发展预留用地。最北端为二期科研后勤部,与拟建规划道路接通,便于院区远期规划。

整个建筑由16层病房主楼和4层门诊医技楼裙房组成。简洁规整的建筑形体,通过院落的组织,形成了高低结合、错落有致的群体。通过前区广场后,即可从正面进入门诊大厅,沿建筑外环向东布置儿科、发热、肠道、呼吸等科室门诊;向西则进入急诊大厅和住院大厅;患者也可由地下停车场,沿着庭院旁的楼梯逐级而上,伴随着庭院明媚的阳光,到达地上各功能空间。

以门诊大厅为起点,沿南北医疗街轴线,向东西两侧分别排布门诊与医技各科室,空间布局如同电影般缓缓展开,却又紧紧相扣。医疗街东侧各门诊科室均自成一区,每组庭院之间是一组门诊科室,独立候诊、独立管理,保证医疗秩序,采用一对一小诊室就医模式,实行医患分流,设医生专用入口。医街西侧医技区一层包含常规检查、影像中心;二层包含功能诊断、产房、内窥镜;三层包含NICU、中心供应、理疗康复;四层包含ICU与手术中心。各区彼此相连,又各成系统。

住院部护理单元为复廊模式,护士站居中,单元合理,使用方便。病房主要采用3人间,同时设置6人间惠民病房,兼顾不同患者对治疗环境的需求。

急诊设在门诊的西侧,与医技、病房紧密相连,各层门诊、医技、病房楼进行模块化设计,同层模块间各科室均有自己独立的端部,能进行快捷地联系,方便患者就诊、检查、住院,尽快地疏导人流。例如产房、NICU与ICU位于对应病房与相关门诊医技科室交汇结合处,清晰明了,方便实用,同时利于医院的集中管理,优化资源。为了减少危重患者在路线上的迂回周折,设在裙房四层的手术中心与外科病区同层相连,通过走廊通道可直接将患者水平移入病房。

在庭院内的立面处理上,为了引入庭院的外部景色,体现医疗建筑理性和秩序的性格特点,设计师们采用了良好的开窗比例与柱廊序列,同时,为了淡化立面作为庭院的背景,使用了最普通的白色涂料墙面。

建设过程,交织着坚持与协商

从方案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师们一直在与院方、各专业团队进行协调,有时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也不得不做一些让步。比如起初方案为整体设计,但是到了实施阶段则改为分期建设,先建一期,后期根据发展需要再行建设;再比如手术顶层的设备层,设计师考虑了预留结构构件,可是施工阶段,这些控制构架没有按照当初的设想进行预留,厂家直接把手术设备层做在了屋顶,导致从西侧庭院往上看,会有一面墙顶上出现了灰灰的屋子,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碰到了很多各专业间的协调问题。例如,设计师提出庭院全部下沉到地下车库的时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质疑:若是夏天出现暴雨,屋面和四个墙面的雨水会不会太多?毕竟每个庭院的面积都不小,若雨水不能及时排走,会对车库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建议每个庭院的顶部加一个玻璃采光顶,这样,既能采光又没隐患。最后,设计师们在地下车库的顶部结合空调位做了一个挑檐,先把屋顶和墙面的水进行收集排放,这样,既保留了设计师们最初的设想,也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后来项目竣工后,院方一致反映良好。

在门诊大厅、中轴线上的中庭,结构上有很多支撑幕墙或天窗的梁柱,还有钢结构的龙骨,让不同的结构形式融为一个连贯完整的整体是个很大的挑战。设计师们不断地和结构工程师商讨,尝试在保留结构最原始形态的前提下,满足设计要求,经过努力,最终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音乐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