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我只喜欢前半句,后半句不喜欢。

因为自认为是个普通人,做不了“照亮他人”这么伟大的事情;再,我满身臭脾气,不合群,不包容,斤斤计较,锋芒毕露,自喻为一只刺猬,别人碰不得。

阴差阳错,我偏偏成了一粒种子,一名新教育种子教师。

纠结、痛苦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在我身边,多了一群这样的人。

他们这样说:

“当你足够亮时,自然而然就会照亮别人了。”

“你为什么非要照亮所有人呢?你可以一个学期只帮助、只改变一个孩子;你可以只照亮一个家长、一位同事,说不定一生二,二生四呢?!”

“你有能力照亮他人,为什么就不去做呢?”

“你为什么总是先把自己否定掉呢?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

我的脸开始红了。他们不是伟人,都是普通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而我固步自封却自鸣得意呢?

他们这样做:

他们天天在微信圈晒班级活动照片,又是共读,又是诗朗诵。

他们外出了,手里拿着手机不是在刷微博,而是一会儿看看,一会儿听听,一脸幸福状地听孩子们诵读诗歌。原来外出还能天天在班级群布置晨诵诗,还能听到孩子们的声音。

在五莲,五天时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点名、签到,不停地解释相关事宜,枯燥繁琐,天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最迟吃饭,最晚睡觉,冷不丁还会碰到不讲理的爱抱怨的人。我以为这是勤杂工做的事,哪是一名种子教师做的事呀?更何况他们还是最优秀的种子教师!

他们都有共同点:讲起自己的教室总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花样百出,听得我“一惊一乍”。

在徘徊中,在犹豫中,我开始打破旧我。

打破的场所,就是我的教室。

孕育有温度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什么?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曾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我的教室是什么?是我的生命所在,是我念兹在兹的地方,是50个活泼泼的生命,我会为他的每一次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他的每一个失误而焦急不安,他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我给他取名字,不仅给他穿上漂亮的“外衣”,更要为他的成长负责,要带着他迎接每一个日出,欣赏每一次日落。

班级命名

普通的教室,称为“几年几班”,它仅仅是个代号,它只有一个作用:和其他年级班级区别开来。新教育的教室,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语言密码。这名字,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代码,它是有生命的。正如每一个父母对孩子未来寄予美好祝福,都会非常慎重地给孩子取名字,班级命名也如此。

2012年开学初,我给班级的孩子和家长讲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于是,教室门牌变成了“毛毛虫教室”几个字。2014年9月,接手新班级,此时的我已是一名新教育种子教师,再加上进入网师学习已有五年时间,对新教育有切己体悟。关于给新班级命名还有段小插曲――一次散步,我走在小道上,两旁都是青青的竹子,一位同仁一语惊醒梦中人:“你的家乡既然到处都是竹子,那可以由此命名呀!”是呀, “梅兰竹菊”,“竹”是四大君子之一,竹,不断生长,不断向上,虚心好学,多好的寓意啊!一二三年级叫“笋芽儿”,四五六年级叫“青青竹”,我为这个“班名”欣喜万分!有生命、有活力,我仿佛看到了疯狂向上、健康成长的一排排竹子!

海子说:“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名字,是一个开始,是灵魂碰撞出声音的起点。为了让这名字发光,需要用生命来守护它,用课程来滋养它,用庆典来唤醒它……这样教室才会有温度,有生命,有朝向。

有了名字,就有了愿景,有了目标,就有了文化图腾。

班级愿景

让每一个孩子像青青的竹子一样健康快乐、虚心向上;

让每一个孩子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变成爱学习的小天使;

让每一个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有爱心、敬长辈。

班级目标

1.守规则:遵守学校纪律,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会使用礼貌用语。

2.爱阅读:

一年级每天平均亲子共读一个故事,一年阅读400个故事以上;

二年级亲子共读为主,独立阅读为辅,每天至少阅读一个故事,一年阅读500个故事以上;

三四年级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一个星期至少读一本书,不少于10万字,一年不少于500万字;

五六年级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每年至少阅读1000万字,个别孩子挑战自己的极限,寒暑假阅读300万字以上。

一年级每天中午一个故事,由老师、父母讲;二年级每天中午师生共读15分钟,每个孩子轮流读;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中午阅读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

3.立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一颗敏感心,改变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拥有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传文化:一年级学班歌,读有关笋儿歌;二年级认识各种竹子的名字、做各种笋的食品,排演一部童话剧《努力向上的笋芽儿》;

三年级认识各种竹子用具,并学会使用;四年级晨诵有关竹子的诗歌,写有关的文章;五六年级,收集有关竹子的故事,撰写班级故事。

价值观

我想要奖赏;

我能自觉遵守纪律;

我要超越别人;

我能帮助别人;

我能体贴别人。

班级文化元素

从暑假开始自力更生着手筹备:为班级命名,设计班徽,设计胸牌,设计阅读存折。

1.班徽

外圆是青青的竹子,里面奔跑的小人是笋宝宝,象征朝着卓越的方向不断前进;背后是“笋芽”二字首写字母,一紫一蓝,象征五彩的童年,七彩斑斓的人生。

2.胸卡

全校独一无二的胸卡,让孩子感觉到笋芽儿班的与众不同,背景是充满活力的笋芽儿。

3.阅读存折

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督促妈妈亲子阅读,天天记载,孩子会有成就感,妈妈也会有成就感。存折正面是班级愿景,背面是两个卡通人物,可爱的男孩和女孩,头像是书,象征爱阅读的孩子才会更活泼快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一个学期过去了,最多的孩子用了三本存折,一本存折可以记录阅读的一百多本书。重新印刷时,把它做得更厚些,这样会用更久。听完十个故事就在教室墙壁的“阅读之星”评比栏上登记,孩子们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了能追上别人,有的孩子回家缠着妈妈要多讲几个故事。期末庆典时,给阅读100本以上的孩子颁发“阅读之星”奖状,两百本以上的是“阅读达人”。我给孩子们的期末寄语都写上一句:“希望在新年里多读好书,多听绘本故事。”

一年里,读书最多的孩子阅读了700多本,即使孩子在家一本都不读,在学校也听了近两百个故事。700多本是在家里阅读的,是不包括学校老师讲的故事。

4.班训:健康快乐,虚心向上

“健康快乐”是班级宗旨,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活动,快乐是第一,不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让教室成为学习的乐园。“虚心向上”是竹子的特点,暗含人格的塑造。

搭班的数学老师说:“我们的班训好像不够高大上。”言外之意是有点土。我回答:“有的班级班训是挂在墙上的文字,是死的,我们的班训是有班级文化内涵的,是活的。”她恍然大悟。

5.班歌:《小春笋》

小竹笋哟青又青,小雨点哟亮晶晶,小伙伴哟路边过,跑进竹园多高兴。

哩■哩■啊哩哩哩哩哩■

雨后春笋节节高哟,快快长成小竹林。

小朋友哟小春笋,亲亲密密多高兴,春风暖哟春雨甜,滋润春笋遍地生。

哩■哩■啊哩哩哩哩哩■

祖国好喂祖国亲哟,哺育我们

长成人。

6.班级吉祥物

五个吉祥物对应着班级愿景:礼让、活力、禁止、称赞、欢迎。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小笋,而是有着深深的涵义,希望笋芽们谦逊有礼、活泼友爱,热情向上,朝着这个目标把50个小笋带向明亮那方。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烹饪,随便一煮也能填饱肚子,如果用心煮,色香味俱全,煮的人很幸福――因为那是作品,吃的人也很幸福――因为食物里有浓浓的爱。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庭,随随便便过是一天,用心过也是一天,浪漫过也是一天,用心一点幸福也会更多一点。开学第一周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介绍了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的种子埋在所有孩子与父母的心间,再慢慢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班级布置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新教育的教室都有一股独特的气息,只要你是新教育人,走进任何一间新教育的教室,不需要言说,不需要任何介绍,一眼就能识别。它有独特的语言密码,新教育人都能读得懂。

密码之一就是墙壁在说话――班级布置体现班级文化,它会悄悄告诉你,这是新教育的孩子,这是新教育的教室,50个可爱的笋宝宝,头上是桂冠:阅读之星、写绘之星、写字之星、勤奋达人。

教室后黑板:两边是竹子,中间是“笋芽”二字的首写字母,上方是班训。

走廊文化,两旁是竹林,网格上挂写绘作业。

左上角小格里放的是已经用完的阅读存折。

我的校长有一天外出参观,给我发来一组班级布置的照片,他说:“这些教室多美呀!”肯定是希望我多向别人学习啦!我回了一句:“是很美,可是没有我的教室美,因为我的教室是有魂的!”

用生命真正活出班级文化

1.晨诵课程

阳春三月,是笋疯狂生长的季节,我们进行了主题晨诵《可爱的小笋芽》。

3月3日,我们开启新学期的第一首晨诵诗。出现问候语时,有个孩子感慨:“好久没念了,都忘了。”

我问:“你们想它吗?”

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想!”

“那就用最可爱的声音来开启黎

明吧!”

师:早安,可爱的小笋芽们

生:早安,亲爱的张老师

师:整个早晨,

我一直 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

我们一直 看着你

齐:让我们用最开心的声音

唤醒新的一天吧!

看着孩子欣喜的表情,我幸福满满。

多媒体上出示三月主题晨诵――

可爱的小笋芽,

小笋芽儿,脑袋尖,

一个劲儿,往外钻。

轰隆隆,嗖嗖嗖,

只听春雷一声响,

好像火箭朝天蹿。

一出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读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帮助一下继续往下结结巴巴读着。第二遍的时候,我让孩子跟着我来,这样会照顾到不识字的孩子。

一句一句往下读,孩子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我的提问:“小笋芽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往外钻呢?“

“想快快长大!”

“长大干什么呀?”

“变成竹子不会被吃掉。”一个孩子的回答引得全班哈哈大笑。

“变成竹子可以做花盆。”因为我们班的花盆都是竹子做的,学是与生活分不开的。

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 要:以往的课堂教学,对预设及封闭做出了过分强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生成”和“期待生成”。因此,教师就要“关注生成”并“驾驭生成”,让课堂教学因“意外”而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对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加以重视,还要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加以高度重视,要善于对可生成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此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原汁原味”,让课堂因意外生成而精彩。那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又该如何通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来使课堂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大化呢?笔者根据语文教学实际,谈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巧妙利用课堂教学意外中的亮点资源

对于教学设计,教师往往在课前就已经对此进行了预先设计,且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且他们的发展具有多变性。倘若只拿一个模子,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考虑学生的发展,取得的教学效果必然是不佳的。因此,即使教师在课前已经事先设计好教学过程,但也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情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便为利用意外中的亮点资源创造条件。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给出预想中的答案,教师往往都是持有满意态度的;对于学生给出的超出预料的答案,教师往往都是排斥、不重视的。其实,学生给出的这些超出预料的答案其实有时就是课堂教学意外中的亮点资源,教师要给予重视,如一方面要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中的亮点加以肯定,肯定学生爱思考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学生答案中的亮点来突破教材中课文内容的限制,使之有变成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可能性,鼓励学生从中找到和其他学科、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让学生可以对新知进行学习,使他们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要轻易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审视,而是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他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是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要允许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理解,要允许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对自己所得的发现进行诠释,要对学生所得的发现加以小心呵护,让他们都有机会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现自己的发现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在此过程中能虻靡约し⒑偷闳肌O嘈旁谡庋的课堂上会生成更多可以被每位教师利用的教学意外中的亮点资源。

二、巧妙挖掘课堂教学意外中的问题资源

除了要对课堂教学意外中的亮点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外,教师还要巧妙挖掘课堂教学意外中的问题资源,对此进行分析和比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体验等,让课堂教学意外有可能成为一次新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笋芽儿》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笋芽儿与妈妈的对话进行细致朗读。朗读完毕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一个学生说他在朗读到“竹妈妈一听,吓得脸色发黄,一个劲儿地摇头”时,觉得竹妈妈好像快要死了。一听到他的这一想法,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根据对文本内容以及提示语的理解,可以了解到文本中说到的这句话其实是想要表示竹妈妈很担心笋芽儿。而这名学生提出的想法显然和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倘若当时我马上否定这名学生的看法,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下面的教学,肯定能够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不过会削弱这名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在思考过后,我觉得这名学生说的其实并无道理,于是,即刻巧妙挖掘课堂教学意外中的问题资源,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你们听到这名学生的想法后都哈哈大笑,你们是不是不认同这名学生的想法呢?”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他说得不对,文中的这句话其实是想要表示竹妈妈很担心笋芽儿,而不是表示竹妈妈要死了。”我说:“你说这句话是表示竹妈妈很担心笋芽儿是对的,但是你不要轻易否定刚才这名同学的想法,因为他的理解其实是很独特的,表明他对文本深层次的含义进行了理解。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假如说不是因为竹妈妈的身体将其淘汰,那么其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话毕,学生都开始静下心来进行思考了,那名学生也没有因此感到尴尬,信心也没有因此削弱。之后,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有的学生认为竹妈妈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她对孩子持有过分溺爱的思想,有的学生认为竹妈妈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是她不敢放手让孩子去闯世界的思想……在此过程中,课堂“意外”被巧妙利用,还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对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加以关注,要巧用“意外”生成教学资源,以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 要:从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重视读读画画、创设情境等方面,探讨了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民族小学生;汉语教学;积极性

作为汉语老师,我对利用汉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感触颇深,在此,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介绍给同行,望能引起共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汉语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这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而且情境的新奇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一年级汉语第七课课文二《牙疼怪谁》时,预先准备好“小熊、小手、眼睛、嘴巴”等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讨论“小熊为什么牙疼,牙疼应该怪谁呢?”再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要爱护牙齿,通过看课件熟读课文、小老师领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课文故事情境中,学生在一堂课中既学习了课文,又增长了知识。又如;在讲第五课《借伞》时,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如“你们借过东西吗?借东西时应该怎么说?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回答正确的孩子,随机用商量的语气对全班说:“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看它们借到伞了吗?”先看课文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四个小动物在一起的图片,然后朗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小鸭、小鸡、小狗、小猫的对话,从而感受课文中友好的气氛以及每一个小动物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再让学生模仿表演进一步体会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老师努力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文学习顺利进行。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扬长避短,尽量使学生熟悉课文,同时把她们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这是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笋芽儿》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要求他们观察课文插图,模仿图中的画面来画笋芽,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进行评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学生在浓浓乐趣中主动求知,即读懂了课文内容,又理解了笋芽的生长过程,从而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兴趣倍增。

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小学阶段第一学段识字量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难认、难记、难写,老师难教等高耗低效的现象。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该怎样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就成了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认为,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

2、采用直观的教具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利用多媒体创设多采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毛和手,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我让孩子们伸出双手,这时我引导孩子们发现手字是直的,然后让孩子们看看同桌的头发,是弯曲的。简单的两种实物将两个字的形、义加以区分。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因此鼓励是促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心理效应,对善于发现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这样就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有效地支持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运用方法,让学生“会”学。

1、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检查掌握情况,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2)识字、学词、学句相结合。如,《小雨点》一课教学,“数”“清”到“数不清”到“数不清的小雨点,从天空从落下来。”

(3)以课文中要认写的重点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词到句、到段,理解课文内容;如,《笋芽儿》一课,对“笋芽”“呼唤”“世界”等要认写的字的处理。

2、根据汉字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策略。

(1)体态动作演示法:“蜻蜓半空展翅飞”中的“展”字,我让学生用手表演蜻蜓在半空中飞舞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就理解并记住了“展”字。

(2)实物展示,如,笔,尖、灭、笋芽、玫瑰、葫芦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来识记字形。

(3)利用插图。如,《我要的是葫芦》,观察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中的人物,出示“盯”。《乌鸦喝水》,观察图画,认识“井沿”。

(4)创设情境。如,《从现在开始》有一个词语叫“议论纷纷”,我马上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顿时班上气氛活跃开来,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这个词。

(5)自编谜语法。谜语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谜语让帮孩子们识记汉字。如“牵”: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

(6)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如,《识字3》,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在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名、学校名,认识民”字。

笋芽儿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辅导主题的确定

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并迅速发展起来,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6+1”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当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中心的意识与父母过多的关爱、过高的要求、过多的保护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有时明知父母是对的,也会反其道而行之。而对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学生不但不能体会到爱,反而觉得父母麻烦多事,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因此通过本次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过度关爱与过高要求,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

二、辅导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懂得出现矛盾时,要主动与父母心平气和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创设活动,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初步掌握与父母解决矛盾的一些方法与技巧,认识到做孩子要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理解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验父母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关心父母。对父母多一份理解与关爱,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二)辅导过程

1.暖身活动 感受成长

过程安排:师生合作完成 “雨后春笋”的游戏。老师做笋妈妈,学生们做笋芽儿,笋芽儿在妈妈的呼唤下要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老师说:“一阵春雨吹过来,几个笋芽儿钻出来”的时候,就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当笋妈妈看到一个个孩子钻出地面真开心呀!

(点评:以游戏“雨后春笋”揭开活动的序幕,既活跃了气氛,又起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下课后的活动状态转向上课的状态;二是让学生们在感受笋芽儿在笋妈妈怀抱里幸福成长的同时,也暗示着如同他们在妈妈的爱心呵护下幸福成长一样,为后面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埋下伏笔,同时也为下面的师生互动作好准备。)

2.创设情境 感受亲情

过程安排:一边听歌唱家阎维文的一首《母亲》,一边看FLASH――小时候父母关爱我们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教学片断:

师: 听了看了以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1: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一直会为我担心,并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话。

生2:我一年级的时候,记性不是很好,背课文的时候总是会落下几个字,妈妈就很为我担心,担心我考试的时候会马马虎虎的。

生3:有一次我生病发烧,妈妈很着急。

生4:我四年级的时候,生病了,妈妈请了长假在家陪我,几乎是每日每夜地守护在我床头,照顾我。

生5:天冷了,妈妈就叮嘱我多穿些衣服。爸爸妈妈是最关心我的人。

……

(点评: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情感渲染,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以往父母关爱他们的点点滴滴,勾起了他们的回忆。阎维文深情动听的演唱,更是将父母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一些懂事的女生已经有些泪眼朦胧了。其实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就是生活中父母与他们的缩影。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强烈地感受父母对他们的情感,引起心灵的震撼,唤醒他们的感恩之心。)

3.倾诉烦恼 心有千千结

过程安排: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但是他们也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烦恼、辛酸,有时他们看到我们的做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很着急,很生气,就会在我们耳边埋怨、唠叨,甚至会打骂。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教学片断:

师:什么时候你的父母会在你耳边不停地埋怨、唠叨甚至责骂呢?

生1:有一次我在玩电脑,我作业还没做完,妈妈看见了,就过来骂我。

生2:我有蛀牙了。有一次我忍不住吃糖了,被妈妈看见了,就狠狠地骂了我。

生3:我的妈妈很烦,老是喜欢在我耳边说这说那,真闹心。

师:是呀,其实我们与爸爸妈妈发生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心里会……

生1:不开心,会和父母反目。

生2:我想就算大人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我们小孩子呢!我如果有点小缺点,就要说我的话,我心里真是有点不愉快。

生3:大人也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为什么他们大人偏要我吃我不喜欢的东西,我感觉他们很坏。

师:同学们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也很心烦。那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当他们指责你、埋怨你的时候,他们心情会不会愉快呢?

生齐说:不愉快。

4.倾听烦恼 探讨方法

过程安排:教师用知心姐姐最近收到的一封学生来信作为一个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案例略)

教学片断:

师:小米的烦恼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

师:是呀,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呀!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为我们操劳,都是为了我们健康、活泼地成长。可是现在小米和父母已经不理不睬了。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呀!请同学们帮助一下小米,想想办法,怎么化解与父母的这个矛盾?(分小组讨论,组长记录方法)

在教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分享:

第一种:跟父母道歉。师让该组学生说理由。

生1:小米不该沉迷网络,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她不容易,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她应该道歉。

生2:我认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小米可以直接跟父母说她的想法,让父母了解小米的内心世界,从而让父母同意小米。

第二种:跟父母约定上网的时间。

生1:跟父母之间有约定,这样双方各退了一步,能让双方都学会了宽容。

生2:双方约定后,父母也知道小米的想法,小米也知道了父母的想法,这样双方矛盾就会减少。

第三种:以书信方式与父母沟通。

生:因为他们已经出现了意见分歧,而且不理不睬,这样通过书信的方式可以让父母了解小米的真实想法,化解矛盾。

第四种:由父母给电脑锁密码、设置时间。

生:用这个办法既可以对小米的行为进行约束,父母也大可放心了。而且在父母允许的时间内小米也可以放心地上网了。

师:其他同学对这个方法有什么意见吗?

生1:我认为不好。这样感觉父母就不相信我们了。碰到自尊心强的孩子不太行得通。

生2:我认为这样容易使孩子造成逆反心理,易使亲子矛盾加深。

生3:我认为这方法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可以约束小米的行为,可另一方面却伤了小米的自尊心。

生4:我认为这方法只有在小米的认可下才能实行,否则矛盾会越来越深。

第五种:和父母签个协议。

……

师:下面请生活中的真实的“小米”上来,向大家说说你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的?

班级中的一位学生走了上来。

生:我后来是主动和妈妈说话并认错的,还和妈妈约定,只在双休日玩电脑,才化解矛盾的。

(点评:通过一个案例的呈现,让学生学会站在父母及孩子的角度剖析双方的心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使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有了相互理解的基础。然后再通过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进一步体会到虽然父母有时做法上不是很适当,但父母的一片拳拳之心日月可鉴,已不用言表。最后再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情再来商讨如何消除与父母的矛盾,就水到渠成了。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各种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好办法就跃然课上。学生逐步实现了从不愿与父母沟通、不善于与父母沟通到懂得如何去沟通、如何策略性地去沟通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必将更为广泛地迁移到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人际沟通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将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5.反思导行 情感升华

过程安排:你曾经为什么事和父母闹矛盾,发生了矛盾后你是怎么做的?如果这个矛盾你已经解决,请你大胆又大声地把解决的方法讲出来,如果没有解决,可以讲讲现在的心情,也可讲讲准备用今天学的什么方法来解决。

教学片断:

生1:我心情很郁闷。妈妈到现在还嫌我成绩不好不让我玩电脑。我上次已经承认错误了,我准备再跟妈妈说一说,同时我也得提高自己的成绩,让妈妈放心。

生2:我喜欢看书。有一次妈妈走进房间把我的书收掉,我很不开心。虽然第二天我们也说话了,但我还是不开心。我准备和妈妈签协议,我保证通过看课外书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生3:我不喜欢吃鱼,可妈妈偏要让我吃。后来我和妈妈经过协商,我一周吃一次鱼,且不吃油炸食品。

生4:上个星期,妈妈晚上出去再回来,都看见我在玩电脑,说我玩得那么晚,还不想关。其实妈妈回来时我正想关电脑了,可妈妈不相信我的话。妈妈生气了,连续几天都不理我。我夹菜给妈妈,她说你夹给电脑吃好了,还是不原谅我。我准备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来跟妈妈说。

……

(点评:当学生初步掌握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后,再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这样从课堂走向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虚幻走向现实……真正实现孩子对父母心怀感恩的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变。)

6.架起理解、感恩之桥

(1)出示一首诗《父母的爱》,全班齐读。

(2)揭示今天的课题。

(3)在《父母感谢你》歌曲中结束本课。

(点评:至课尾,学生对父母的感激情绪已盈满学生的心间,此时又通过《父母的爱》的诗歌的吟诵和《父母感谢你》歌曲的聆听,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诵、如痴如醉地跟唱歌曲把学生对父母的一片感激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总评

会理解,善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方法和技巧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社会适应性的优劣。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到现在接触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选题非常有意义。

从整个辅导活动过程来看,六个板块,层层递进,学生情感由浅入深。中间案例引路,巧妙设疑,学生各抒己见,观点交锋,最后分析探讨,得出方法。活动中,教师能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入手,贴近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利用歌曲、图片、视频把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变以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情感产生激烈的起伏。课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并将学生的视角引向实际的生活状态,在讨论交流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