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范文第1篇

一、鳜鱼养殖病害:

1.寄生性的病害:原虫病:主要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鳃部,寄生种类主要为车轮虫、斜管虫、纤毛虫等。该病蔓延迅速,一旦寄生数量多了,肉眼可见鱼体身上有灰白色点状物,游泳失去平衡,鱼就不肯吃食,继而死亡。水霉病:?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病鱼体表和背鳍末端等处有白色絮状物。鱼鲺:鱼体体表有虱样虫体寄生,尾鳍伴有炎症。引起鳜鱼吃食量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停止。锚头鳋?:鱼体被锚头鳋头部钻入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常发炎红肿,继而组织死亡。指环虫:该虫寄生在鱼的鳃部、数量多时,肉眼可见鳃丝有细小白点。病鱼体质消瘦,体表发黑,而且,在夏花和成鱼阶段都有发生,死亡率高。环境因素:由于鳜鱼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养殖,所以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成活率,经常用药,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长期如此,寄生虫的抗药性增强和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引起鳜鱼积累性中毒,发生疑难病害。

2.细菌性的病害:烂鳃:细菌性烂鳃常有虫体寄生于鳃丝,引起鳃丝发炎红肿,拖泥。?出血病:该病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又被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在成鱼养殖阶段,常由饲料鱼将病原体带入。患有细菌性疾病的饲料鱼被鳜鱼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及肾脏)带菌、肠道发炎、腹水等症状。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苗种期少发,中成鱼期多发。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90%以上,不少发病池甚至全军覆没。

二、防治措施:

1、培育良好水质,保持池塘适当肥度虽然鳜鱼在自然条件下喜生活在静水或微流水的清新江河、湖泊与水库中,但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时绝不能清水养殖,保持池塘的适当肥度是鳜鱼疾病防治的关键点。一方面,溶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先决条件。鳜鱼相比其它养殖鱼类对溶氧要求更高,池塘藻类是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因此塘水呈绿色、褐绿色或暗绿色等水色,透明度在25-30厘米内,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鳜鱼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高密度养殖使得鳜鱼的代谢产物在池塘中不断的增多,清水养殖塘水体自净能力差,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如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不断的积累,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超标,鳜鱼容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而使其抗病力下降,容易被水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培育良好水质要注意以下事项:(1)清塘灌水后,鳜鱼苗种下塘前应施用肥水类或含纤维少、易腐烂的青草料沤肥,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同时可适量施用利生素或光合菌以快速培肥水质。(2)养殖中后期为保持池塘的肥度,可施用有机肥转化素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水产有机酸肥等。

2、适时改良水质与底质鳜鱼池塘因饲养了饵料鱼,养殖密度相对其它鱼类高,水质也更易变坏,必须时时关注水质变化,以防出现“反水”的现象,一般观察的物理化学指标有溶氧、pH值、氨氮、亚硝态氮及有机质等。

关注氨氮、亚硝酸}的日变化。氨氮、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也是培养水体初级生产力必须的营养要素,水体中不能没有它们的存在,否则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就会受阻。检查氨氮、亚硝酸盐含量首先关注其是否在鳜鱼耐受范围内,如氨氮、亚硝酸盐在其耐受范围内,含量没有日变化,就必需使用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如氨氮、亚硝酸盐超过其耐受范围,则首先使用氨离子螯合剂降低其含量,然后再使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EM菌改良水质。

维持水体弱碱性,pH值在7.0-8.0之间,且日变化不超过0.5。日pH值变化过大,表明水体中酸碱平衡系统已经被破坏,水体极易发生巨变。pH值过低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若pH值过高,可全池泼洒腐殖酸钠等。

保持池水溶氧在4mg/L以上。鳜鱼高密度精养池必须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并适时开动增氧机。一般情况下,晴天下午15:00-17:00开机2-3小时,消除池塘氧债;阴雨天、低气压的闷热天气应及时开动增氧机,并注意通宵开机,以免发生缺氧浮头死鱼的现象。缺氧急救时应使用过碳酸钠干撒。

高温养殖要定期改良水质,适时改良底质。水质与底质的改良是预防鳜鱼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使用化学类或微生物水质改良制剂不仅可以消除池塘的有害物质,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还可降解池塘的有机质,以促进池塘的物质循环畅通。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高温养殖期每隔15-20天选用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质。底泥是池塘的肥源库,具有丰富的能被浮游生物利用的营养素,但它们都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或微生物才能转化分解或释放为能被藻类利用的营养盐类,因而为维持池水的“肥、活、嫩、爽”应定期使用过硫酸盐复合物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等,以促进池塘有机质的转化与无机物的释放,并改善池底的氧债,维持池塘的良好水质。

3、以防为主鳜鱼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寄生虫病感染有关。研究表明,鳜鱼的病毒性出血病与锚首吸虫的寄生有关,久治不愈的烂鳃病与车轮虫、斜管虫、锚首吸虫的寄生有关。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寄生虫的发病规律做到提前预防,防止引发病毒病及细菌性疾病暴发。防治车轮虫、斜管虫病时可全池泼洒硫酸锌粉剂,防治锚首吸虫病时可全池泼洒甲苯咪唑或伊维菌素。防治烂鳃病时首先必须确诊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如有则须先杀虫。特别需注意的是,如确诊鳜鱼已患病毒性出血病时则不得使用任何杀虫药及剌激性过大的消毒杀菌剂,以防用药刺激使死亡量加剧。

鳜鱼养殖范文第2篇

鳜鱼的饵料鱼有很多种,一般为野生杂鱼,如团头鲂鱼、鲮鱼、鲢鱼、草鱼、麦穗鱼等。在投放饵料鱼苗前7d左右,要保证池塘的水深约为60cm,并根据池塘底泥的质量向池塘内施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情况是3t/hm2[3]。用来培育轮虫等枝角类浮游生物,为7d后培育饵料鱼做好准备。接下来就是饵料鱼的投放养殖过程,在投放之前要在饵料鱼培育池内加入约10cm深的清水,使水中清洁且富含养料,注意饵料鱼的投放密度要控制在450万尾/hm2。定时饲喂饵料鱼,在饵料鱼喂养过程中要不断观察饵料鱼的体质和大小以及水中红虫的数量。一般鳜鱼鱼苗的大小为8~10cm,饵料鱼的大小要控制在3~4cm。

2鱼苗放养

鳜鱼鱼苗在投放池塘前7~14d,池塘的水要用浓度为0.7g/m3的CuSO4溶液与FeSO4溶液以5颐2的比例混合后泼洒全池[4],目的就是杀死池塘里的寄生菌,以提高鳜鱼鱼苗的成活率。在放养鳜鱼鱼苗时,一般提倡采用套养的养殖方式,适合鳜鱼套养的鱼种有白鲢、花鲢等。同时,在池塘里放养一些老泥鳅,让其在池塘里自由繁殖,其中小泥鳅是鳜鱼很喜欢吃的食物。在鳜鱼以及其他套养鱼种在投放池塘时,都要经过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把鱼浸在浓度为3g/m3的CuSO4溶液或者是浓度为20g/m3的KMnO4溶液中5~10min即可。避免投放进入的鱼类把病原体带到池塘或者交叉传染。

3饵料投喂

在喂养过程中,对饵料鱼要求院一是确保饵料鱼鲜活;二是大小适中,一般情况下饵料鱼的大小为3~4cm最为适中;三是保证饵料鱼没有硬刺,避免伤及鳜鱼身体;四是保证头尾工作要及时且规律。当然,在投放饵料鱼前,必须着实做好消毒工作,确保鳜鱼的食品安全。在鳜鱼放养的前期,最好多投放团头鲂鱼,而且饵料鱼将要被吃完时要及时添加。等到鳜鱼长到25cm左右的时候就要根据鳜鱼的喜食性,多投放鲤鱼、鲫鱼等。到6要7月和11月,池塘的水质较好,而且水温适宜,是鳜鱼快速生长的时期,此时要加大饵料鱼的投放量,对鳜鱼超量供应食物,促进其快速生长;而在8要10月,池塘的水质较差,且水温较高,不适合鳜鱼的生长,饵料鱼的投放量应适当减少,但是要勤投放。

4水质监控

在鳜鱼的养殖中,要注入新水,以保持池塘水质干净、肥沃、清爽,尽可能保持鳜鱼健康的生长环境。例如在夏季,即在6要9月要特别注意池塘水质。隔35~50d要注入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度为15~20cm。天气如果过度干旱,此时要保证池塘内水位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控。保持鳜鱼池塘水质问题,那就是水中溶氧度的问题。由于历年来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在鳜鱼养殖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增氧设备来为池塘水中注入氧气。具体实施方法为每天的21院00要22院00开启增氧设备,直至翌日日出后。夏季炎热时,也要加开2h,以保持水中溶氧度的稳定,确保鳜鱼正常快速生长。

5疾病防控

鳜鱼养殖范文第3篇

由于池塘高密度的传统养殖方法造成养殖水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鳜鱼品味,影响了池塘鳜鱼养殖效益。本文着重于合理放养鳜鱼种、生物调控水质、仿造自然生态养殖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 池塘 鳜鱼 生态养殖 技术

Imita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pond aquaculture mandarin fish technolog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andarin fish 、pond、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68-01

笔者自2012年以来,努力着手仿自然生态池塘养殖环境的研究。现将池塘仿自然生态养殖鳜鱼的生产性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2013年11月上旬―2014年10月中旬。地点:六安市金安区城北水产养殖场。

1.2 池塘条件

选择3口池塘作试验,每口池塘面积为15亩,合计45亩,池深1 .6m,淤泥深度约为18cm。

1.2.1池塘消毒 清干塘底,爆晒15天,亩用75kg生石灰,水释成浆,全池泼洒。

1.2.2饵料鱼培养

鳜鱼是凶猛的食肉性鱼类,主要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足量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时对营养的需求。

从2013年11月5日―2014年1月底,共收购投放野生土鲫鱼12555kg,平均每亩投放野生土鲫鱼279kg,鲫鱼规格5g―100g,其中5―10g小规格占50%,50―100大规格占30%(主要用于来年自然繁殖鱼苗的鲫鱼亲本)。

1.2.3种草造鱼巢 3月12日―25日在试验塘四周固定种植水花生,覆盖率占10%左右。作为鲫鱼入鱼巢繁殖及净化水质和鳜鱼栖息地所用。水草经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入池。

1.2.4鳜鱼种投放 鳜鱼种投放时间为4月20日,天气较好,水温18℃。选择体健、无伤、无病,活动力强、规格整齐的鳜鱼种。放养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鳜鱼种放养平均规格35克/尾(专门培养的二龄鱼种),放养800尾/亩,合计放养1260kg, 平均28kg/亩。并每亩配养乌鳢鱼种30尾,规格20克/尾,用于清除鳜鱼食物残渣。

1.2.5投放饵料鱼 养殖到7月底及时补充鲢、鳙饵料鱼,补充量视饵料鱼池塘剩余量。2014年7月初至10月底合计补充投放鲢、鳙饵料鱼83000kg。

1.2.6病害防治 每隔10天用二氧化氯消毒水花生一次,每隔15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或EM菌微生物制剂一次,每隔20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消毒一次。

1.2.7饲养管理 养殖期间坚持每日巡塘, 观察鳜鱼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安排。

1.2.8鳜鱼捕捞

采用先拉网捕捞后干塘捕捞方法。拉网捕捞: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拉网捕捞相同,但拉第一网后应等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拉网捕捞鳜鱼时动作要迅速,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应及时回塘,以免受伤。干塘捕捞:抽出池水,让鳜鱼集中至池塘四周的浅沟内,再用捞网将鳜鱼全部捕捞出塘。起捕后的鳜鱼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暂养,并要安装充氧设备,保证鳜鱼鲜活上市销售,以提高养殖效益。

2 试验结果

自2014年4月20日―10月20日,经过182天饲养,3口试验塘收获鳜鱼24682.5kg,平均亩产548.5kg,平均规格715g/尾,平均成活率95.9%。成本 1216800元,平均亩成本27040元;收入1875870元,平均亩收入41686元 ;利润659070元, 平均亩利润14646元。同时收获乌鳢769kg,鲫鱼1303kg, 鲢、鳙鱼种1825kg。

3 讨论

3.1 通过鳜鱼塘种植水花生制造人工鲫鱼巢养殖二龄大规格鳜鱼的生产性试验,产量高,养殖效益显著。

3.2 鳜鱼塘种植水花生,促进了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的释放,降低了水体氨氮含量,降低了鳜鱼发病率。

鳜鱼养殖范文第4篇

秋浦杂交斑鳜是选育人员利用多年选育的斑鳜为母本、鳜为父本,培育出的鳜鱼杂交新品种。其外形与斑鳜接近,但生长速度较斑鳜快,养殖周期缩短,市场欢迎度和售价高。同时,饵料系数也较斑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增加,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11~2013 年的中试与示范养殖试验证明,秋浦杂交斑鳜苗种成活率平均较斑鳜提高2%~3%。在长江流域,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网箱养殖,当年苗种经过6个月养殖,平均体重为400克左右,为当地养殖斑鳜的2.6~3.3倍,饵料系数为5.3~6.0,比斑鳜低15.8%~19.2%。

各地秋浦杂交斑鳜养殖户反映,该品种不易患病、抗病力极强、成活率很高。在秋浦杂交斑鳜整个饲养过程中要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除做好鱼池消毒、网箱消毒、鱼种消毒、工具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保持养殖池和网箱养殖水体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鱼,饵料鱼投喂前应用3%的食盐水浸泡,以杀死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因饵料带来的疾病。在鱼病高发季节(7―9月),每半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挂袋,防治鱼病发生。秋浦杂交斑鳜可食冰鲜饵料鱼,对活饵鱼依赖度降低。养殖过程中可从苗种培育起进行驯食,在投喂饵料中掺入新鲜死鱼或冰鲜鱼,以后每天减少活鱼量,增加新鲜死鱼量或冰鲜鱼,经逐步驯化后,绝大部分秋浦杂交斑鳜都能摄食新鲜死鱼或冰鲜鱼。

2.华康1号翘嘴鳜鱼

华康1号翘嘴鳜以2005年从江西省鄱阳湖、湖南省洞庭湖和湖北省长江中游挑选体型标准、健康无病、体重大于0.75公斤的野生翘嘴鳜1800尾(雌雄各半),构建基础群体,经过5个连续世代选育而成。华康1号翘嘴鳜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个种间特异位点检测结果表明,华康1号翘嘴鳜在遗传组成上得到了纯化,剔除了天然杂交渐渗的大眼鳜遗传物质。其生长速度快,个体间差异小,中试结果表明,华康1号翘嘴鳜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相比普通养殖翘嘴鳜生长速度提高了18%以上。

鳜鱼养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鳜鱼;生态养殖;管理

1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 亩为宜,水深1.5~2.5 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池塘四周还应开挖宽50厘米左右、深30~40 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2 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和过多淤泥后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20 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 千克/ 亩左右,方法是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而且还能使底泥里休眠的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3 饵料鱼培育

3.1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一生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量足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对营养的需求。1. 前期饵料鱼培育。清塘消毒后,饵料鱼放养前7~10 天,每亩投施发酵好的畜禽粪肥300 千克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 天先分批放养饵料鱼,可选择鳊、鲢、鳙、鲮等鱼苗,放养总量为20 万~30 万尾/ 亩。鳜鱼下塘时这些饵料鱼规格为1.5厘米左右,刚好提供适口饵料。

3.2 配套饵料鱼培育。就近选择饵料鱼培育池,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面积为主养池的3~4 倍。饵料鱼采用一次性高密度放养,放养量为5 万~6 万尾/ 亩,以分期捕捞逐步降低密度的方法控制规格,保证其适口性。

4 鳜鱼种放养

鳜鱼种的质量要求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规格3~5 厘米的放养密度为900~1000 尾/ 亩,规格6~8 厘米的放养密度为700~800 尾/ 亩。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 分钟左右,以杀灭其体表病原菌和寄生虫。

5 饲养管理

5.1 饵料鱼投喂

当养殖池塘内饵料鱼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1/2,养殖前期每4~5 天投喂1 次,7~9 月份每2~3 天投喂1 次,10 月份以后每7~10 天投喂1 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并视鳜鱼吃食、天气和饵料鱼生长等情况适当增减。池中饵料鱼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确定:若鳜鱼在池水底层追食饵料鱼,池水表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发出的水声也小,且间隔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充足;若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池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不足,应适量补充;若鳜鱼成群在池边追食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被吃完,应及时足量投喂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5.2 水质调控

鳜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加注新水。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高温季节(6~9月份),每5~7 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左右,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二是调节水体pH 值。每20 天亩用生石灰10 千克,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调节水体pH 值,改良养殖环境。三是机械增氧。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是鳜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21~22 时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8 时,不良天气时中午增加开机2 小时。在增氧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应采用撒增氧灵的应急措施,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5.3 病害预防

预防鳜鱼病害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4 种预防措施:一是水体消毒。每20 天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对水体消毒1次,以预防鱼病的发生。二是饵料鱼消毒。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池内。三是水体杀虫。每月用硫酸铜等对水体进行1次杀虫处理。四是配制药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鳜鱼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由于鳜鱼只捕食活鱼,药饵需先让饵料鱼吃进。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养殖池塘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饵料鱼体重的5%~6%,以保证饵料鱼摄入足量的药饵。

6 鳜鱼捕捞

6.1 刺网捕捞

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单层。用刺网捕捞鳜鱼时,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

6.2 拉网捕捞

拉网捕捞一般在10月份进行,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拉网捕捞相同,但拉第一网后应等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

6.3干塘捕捞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教育厅

水利规划与设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水利部

贵州信息与未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