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范文第1篇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范文第2篇

大隋仁寿二年三月初九,洛州缑氏,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一个叫陈祎的男孩嘉诞人间。他在隋唐鼎革的动乱岁月中成长,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取法名玄奘。此后,他上长安,下巴蜀,游中原,遍访名寺,拜谒大德,精求奥义,卓然成为“释门千里之驹”。自后汉明帝梦感金神,遣使求法,西域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入洛,佛法始流中夏。但大小之乘,部派竞驰,佛典不备,翻译舛谬,佛法深广,理解不一,以至东汉至唐,数百年间,众说纷纠,莫衷一是。玄奘遂发宏愿,誓到佛教的故乡天竺搜求梵典,寻根求源,探赜妙门。从贞观三年开始,玄奘孤身西游,潜度玉门关,险逾莫贺延碛,义结高昌王麴文泰,越凌山,经热海,至碎叶会西突厥叶护可汗,过草原,涉冰川,穿铁门,翻大雪山,备历艰险,百折不回,终达天竺。他不避高山峻岭,酷暑严寒,激流沼泽,强盗猛兽,壮游五印度,遍参大德名师,问道访俗,巡礼佛教圣迹。他瞻仰释迦牟尼诞生地迦毗罗卫国的蓝毗尼花园,遥听七步狮吼;访谒鹿野苑,虔想初转法轮;低回祇树给孤独园,心会破无明之法言;登拜耆阇崛山,契感达彼岸之雷音;观礼瞿波罗龙窟石壁,泪瞻如来妙相;礼拜释迦牟尼苦修成道其下之菩提树,追怀世尊涅槃之地娑罗双树林;苦学迦湿弥罗国,通达其所藏全部经论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在摩揭陀国五印度万寺之首那烂陀寺,一百余岁的正法藏戒贤法师亲授他《瑜伽师地论》。玄奘通读了寺内所藏全部佛教经论,质疑问难,精熟大小乘真义,并研习因明、声明、天文、地理、医学、婆罗门教及其他宗教学说,降服前来挑战的外道。戒贤法师让他主持那烂陀寺讲席,为僧众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他的传奇经历和博学声名,誉满印度。

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使玄奘的声誉达到巅峰。羯若鞠阇国国王、五印度各邦国的盟主、佛教护法名王戒日王,同东印度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王为争夺玄奘,险动刀兵。玄奘见到戒日王后,畅谈大唐幅员之广,山川之丽,出产之富,文物之盛,兵戎之强,《秦王破阵乐》之壮美,唐太宗之英武,妙论大小二乘之得失,其言论风采,使戒日王及其群臣赞叹不已。为弘扬大乘佛教,戒日王决定在首都曲女城以玄奘为论主举办全印度无遮辩论法会。至期,法会主持者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到,十八国王到,大小乘僧侣三千余人到,婆罗门及其他外道二千余人到,那烂陀寺一千余僧人到,皆为各派高才大德,“并博文义,富赡辩才”。四方观礼人众汇集,或象、或舆、或幢、或幡,充塞数十里,举袂成帷,挥汗为雨。玄奘高坐七宝论坛,主讲《大乘论》。同时,按照辩论规矩,将其所著《制恶见论》作为大会辩论主题,由那烂陀寺高僧向众宣读,另抄一份高悬会场门口,并依惯例声明:“若其间有一字无理能难破者,请断首相谢!”一连十八天,但见玄奘雄论滔滔,更无一人敢和他论辩,其所著文,也无一人能更改一字。会毕,戒日王请玄奘骑宝象巡行,以显荣耀,以示辩论无敌。大乘众尊之为大乘天,小乘众尊之为解脱天。经此一会,玄奘声腾遐迩,名震全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一个外国访学僧人,所获声誉之高,亘古仅闻。

“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东华传扬圣化”。此后,玄奘在参加完印度五年一度的无遮布施大会后,思念故国心切,洒泪辞谢戒日王、鸠摩罗王及僧俗的恳切挽留,谢却戒日王用海船送其归国的美意,为践当初西行对高昌王麴文泰许下的取经回来留高昌讲经三年的誓约,选择由丝绸之路南道东归。一人一象,驮载佛经佛像圣物,历经艰危到达于阗。此前两年,高昌已为唐朝所灭,置为郡县,麴文泰在国灭前病死。如今,玄奘求法功成,斯人已逝,情谊难酬,前约难践,情何以堪!三藏法师上书朝廷,申述当初潜行西去求法之意。唐太宗接书,对他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特遣使迎接。贞观十九年正月,玄奘安抵长安。大臣及市民数十万众,竞相瞻仰传奇大师的风采。玄奘把他带回的贝叶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金檀佛像七尊,佛舍利一百五十粒等圣物陈列在长安朱雀大街,供人瞻拜。数十里长的队伍,僧俗持幢焚香,散花赞叹。不久,玄奘到洛阳晋见唐太宗,问答之间,太宗对他大为赞赏,对左右侍臣叹道:“昔苻坚称释道安为神器,举朝尊之。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太宗劝玄奘还俗,参与中央政务,玄奘婉言谢绝,表示但愿终生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并希望得到支持。太宗当即决定,着于长安弘福寺译经,一切所需,统由元老大臣房玄龄解决。太宗对玄奘所述西行路上种种奇见异闻,极感兴趣,对他说:“何不撰写一书,传于后人?”玄奘随即允诺。这次晋见,促成了次年千古名著《大唐西域记》的问世。此后十九年,直至去世,玄奘相继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寺,以他对梵汉二语的精通,对佛教真义奥理的精解卓识,与他的翻译团队一起,字斟句酌,不舍昼夜,直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间,唐太宗亲笔为其所译佛经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玄奘应东印度国王之请,梵译《道德经》,还将在印度已经失传的佛典《大乘起信论》还译为梵文,回传印度。

早年西行求法路上的风霜雨雪和回国后累年辛勤译经损害了他的健康。麟德元年,在距他停笔译经仅一个月后的二月初五夜半时分,玄奘法师圆寂于玉华寺嘉寿殿,世寿六十九岁。噩耗传出,僧俗士民无不痛哭。唐高宗悲不自胜,连声痛呼:“朕失国宝矣!朕失国宝矣!”为表哀悼,罢朝数日。朝廷在白鹿原安葬玄奘之日,方圆五百里内百余万人赶来送葬,三万余人庐宿墓旁,彻夜守丧。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

我们在参阅一些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时,很多书上都提到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还有一种对“信”、“达”、“雅”的解释是:“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意译就是翻译文意的大体意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扩、缩、选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诗夜游》(“元”是丰市年号,不翻译)

合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合氏璧”物名,不翻译)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督尉。(“将军”“督尉”为官名,不翻译)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骨也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狼》(“之”是助词,无实意,翻译时删去)

(3)“补”,就是增补。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③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感”的后面省去了介词“于”相当于“被”翻译时要补出来 )

日出初时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翻译时,“如盘”以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观潮》(“岁”换成“年”)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可调整为“引无利爪牙”)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

(6)“扩”,一是把文言文中单音词扩展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

例如:弊在赂秦《六国论》(“弊”扩展为“弊端”“弊病”“赂”扩展为“贿”“赂”)

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

例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来《论积贮疏》 (翻译为:使敌人归降,让远方的人归,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7)“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翻译时,直接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之意”即可。)

(8)“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顾”有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但,只是;反而,却。在这些翻译中,只有“拜访” 最合适)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范文第4篇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高位瘫痪女孩向命运发起挑战

1970年2月9日,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副教授,母亲徐孔,也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郭晖小时候在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1981年5月9日,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没有疗效。之后又多次转院治疗,病情反而更加严重,郭晖的身体也开始浮肿。经过化验检查,郭晖得了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腰等部位,导致胸部以下瘫痪。

10月初的一天,郭晖感冒了,发烧怕冷,在床上翻来覆去,她忽然感觉双腿发麻,渐渐地竟没了知觉。郭晖吓得问妈妈:“我的腿呢?”妈妈愣住了,说:“腿不是在你身上吗?”正说着话,郭晖竟然尿床了,而她还浑然不知!妈妈见状大吃一惊。郭晖得知自己大小便失禁后,痛苦万分地大叫道:“我成了废人?我不想活了!”说着,就用头撞墙,母亲拼了命才将她拉住。郭晖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

1983年1月,父母带着郭晖辗转来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在这里,郭晖进行了第一次开胸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手术后,郭晖只能回家调养。呆在家里,郭晖只能躺着,无法坐立,时间久了,身体非常难受。因为妈妈还要上班,没人照看她,郭晖一个人在家,既孤独又行动不便。为了不上厕所,她只能不喝水。一次,郭晖口渴得难受,就伸手去拿杯子,不料却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在地上半天起不来……那种等死的感觉让她心如死灰。

1984年年底,父亲听北京结核病医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于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开胸手术,目的是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终于可以动一点了,可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左脚大拇指又不能动了。

面对病痛的折磨,郭晖已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开始慢慢适应。她的表现让父母颇感欣慰,父亲摸着她的头,叹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却是异常出众的,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让她自学。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时间稍长就感觉很累,她便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母亲见状,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将初一的课本学完了,父亲就将初二的课本放到她枕边……就这样,郭晖在床上用4年的时间学完了初中、高中总共6年的课本!

郭晖的出色表现和坚强的毅力让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一次,他忍不住问郭晖:“孩子,你想考大学吗?” “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可我的腿不能动弹,哪所大学愿意要我呀?”听了女儿的这句话,父亲一时哑口无言,只得难过地走开了。

父亲的话点燃了郭晖心中的大学梦。为了参加高考,她开始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可是,练了一段时间后,她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能和正常人相比。因为,她那时坐都坐不稳,时间久了,腿还会抽筋,后背也痛得受不了。连考场上的椅子都坐不稳,怎么考试?一时间,她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废人,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1990年9月的一天,河北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得知郭晖的想法后,给她支了一招:建议她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一科一科地结业。这位老师还建议她学英语专业,因为毕业后可以在家搞翻译工作,也算是一技在身。郭晖听后,心里豁然开朗。

为了参加自考,郭晖报了一个培训班,上午上课,下午在家自习。她住在家中的客厅里,来了人还可以说说话、解解闷。客人走了,郭晖再看书学习,再累她也从不懈怠。

1991年4月,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三门课都考了全市最高分。凭着出色的专业能力,这年6月,21岁的郭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每天她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在那儿做翻译,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这在当时算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了。第一次领工资,郭晖开心地流下了眼泪:她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有些家长听说郭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就请她业余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于是,郭晖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都交给父母,自己收获的是劳动的快乐。郭晖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样可以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学生们都管她叫“老师”,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为了挑战自己,1993年10月,郭晖来到河北一所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校方婉拒了她的求职,理由除了她的身体原因外,还因为她学历低。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而她只有专科学历,这让郭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郭晖是个不服输的人。她很快就开始攻读本科学位。经过一番苦读,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本科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她还顺利地通过了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1997年7月,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学习,与此同时,她还选择自修法语。如此高负荷的学习,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对于高位瘫痪的郭晖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是,在郭晖心中,学习已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可以让她苦中作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真心求职遭拒,

瘫女孩北大奋力攻读博士生

然而,求学的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2001年,郭晖在一次考试中,一时疏忽大意,把试卷搞错了,白白丢失了14分!结果,一向“战无不胜”的郭晖没能通过考试。想想自己的艰辛付出,却栽在了细节上,郭晖又痛又悔,躲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这一次的教训让她刻骨铭心,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2002年12月7日,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女儿5年的努力将在这一天得到检验,郭荣茂非常激动。那一天,郭荣茂早早地来到答辩室外,紧张地等待着最终的结果。过了很长时间,答辩室里走出一位老教授,郭荣茂走上前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激动地赞叹道:“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心人天不负,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取得英语硕士学位。她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2002年7月,她满怀信心地来到上次求职的那所学院,自以为能够谋得一个心仪的职位。可是,院方却冷淡地说:“你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

这个冷酷无情的答复并没有浇灭郭晖那颗渴望进取的心,相反,再一次激发了她的斗志。她要圆自己一个校园梦,她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到北大读书去!

可是,北京大学会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2002年12月1日,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高位瘫痪的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教授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这才获得一套完整的书籍资料。

2002年12月30日,这一天,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郭晖自信地笑了笑。

2003年3月19日,在父母的陪同下,郭晖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很多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感觉很意外,一些热心的学生立即过来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是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北大,以它的包容精神给了郭晖非常美好的印象。

2003年3月26日,5门考试结束。2003年7月3日,郭晖收到了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自己渴望已久的校园梦终于梦想成真,郭晖忍不住洒下了激动的泪水。目睹女儿一路走来的艰辛,郭晖的父母更是喜不自禁,抱着女儿,一家人相拥而泣。

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传开后,成为当地人教育孩子的榜样。为了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崭新的轮椅。郭晖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未名湖畔留下独特的风景,

女博士摇着轮椅上哈佛

可是,像郭晖这样的高位瘫痪患者,生活都无法自理,到北大读书,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为此,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他们均放弃现有工作,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养家。父母为自己做出的巨大牺牲,让郭晖感动不已。

2003年9月7日,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了一间单独的宿舍。

第一次上课,母亲推着轮椅把女儿送到楼前。楼有台阶,须要把轮椅抬上去才行。母亲一个人根本推不上去,同学们见状纷纷上前帮忙。

由于教室门窄,轮椅推不进去,郭晖只能被母亲背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为了使身体保持平衡,郭晖一动也不敢动,一节课下来,郭晖苍白的脸上直冒虚汗,累得不行。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她就会大小便失禁。怎么办?每次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女儿在厕所用的木凳,在门口等着。一到课间休息时,她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把女儿背进厕所……

渐渐地,坐着轮椅上课的郭晖成了北大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好学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郭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

郭晖虽然在这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校园教育,但她的底子却很扎实。因此,她读博之后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跟不上学习进度的问题。相反,由于刻苦钻研,她的学习成绩很好,系里的奖学金每次都有她的份。

郭晖博士读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旁人看来,文学嘛,学起来一定很轻松,对此,她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晓;三教九流,无所不知。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又选修了古希腊语。她的语言天赋和刻苦精神再次得到证明,一年后,她就可以用古希腊语来阅读有关资料了。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她。2003年12月30日,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便一边学习,一边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时地会有师生向她投以赞许的目光。经过一番寒窗苦读,2008年8月,郭晖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随着郭晖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她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

她扛住了命运的打击,一步一步坚强地走向未来,这一路攀登中,郭晖一直有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有志者事竟成。2008年11月,郭晖再次美梦成真。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向她发出邀请,她从此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郭晖拼搏了整整27年!

2012年3月,郭晖获悉河北省教育厅全额资助优秀高校教师赴海外留学的消息后,提出申请,希望自己能争取到这一机会,出国留学。她是河北开展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以来,第一位提出申请的残疾人。同年8月11日,郭晖的申请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评审委员会专家全票通过!

2013年1月10日,郭晖从北京飞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海外留学生活。出国前,郭晖表示:学成回国,她会继续留在河北工程大学,继续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郭晖把磨难变成了动力,自强不息,高歌猛进,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范文第5篇

施咸荣先生的儿子施亮,参加了纪念沙龙。他介绍说,施咸荣先生当年选用“守望”这个词颇费思量,“守望”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带有一定的宗教意味,这和施先生早年上过教会学校有关。相比之下,台湾译本的“麦田捕手”中的“捕手”,可能跟他们的棒球传统有关。社科院文学所的陆建德老师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他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出版于1951年,这一年还有一本小说面世,就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麦田中的少年霍尔顿和洛丽塔中的少女洛丽塔,是经久不衰的两个少年形象。

“麦田”一书在全世界有无数粉丝,“麦田”这个意象也不断被传播。据说,当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宋柯喜欢此书,后来成立唱片公司,就取名“麦田”。又据说,有一天高晓松忽然对宋柯说,听说最近有个乐队叫“麦田守望者”,咱们去听听,二人前往演出现场,听“麦田守望者”唱歌,然后就签下了这个乐队。

“麦田”一书在全世界售出6000万册。我手边至少有五本,一本里特布朗公司的小开本,一本企鹅版,一个日本版。我有一位朋友,当年也曾送我一个普通版本做生日礼物,扉页上写着“FOREVER YOUNG”。后来她移民去了美国,知道我喜欢这本书,就在那边的书店里淘书,给我寄过来一本1964年版本,我看着版权页上几十次的印刷次数,不由得感叹此书的风靡。

这世上有许多名篇巨著,在文学史上有伟大的地位。但也有些小书,给我们提供永久的心灵慰藉。每一个少年,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会让他知道,该怎么面对成人社会。成人社会有许多虚伪、伪善和荒谬的地方,但我们并没有世外桃源可去,没地方可供逃避。

我还喜欢另一本儿童视角的小书,《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是个小女孩的口吻,写她做律师的父亲如何为一名遭到诬陷的黑人辩护。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看起来更方便一些。男主演格里高利·派克曾经说:“我将我所有的一切都倾注于芬奇律师的身上——我所有的情感,我四十六年的人生经验以及我对于种族歧视与社会不公的憎恶之情。”这本小书会让读者审视何为善良何为信念,仇恨与偏见如何在人群中泛滥,而另一方面,它会提醒每一个成年人,该怎样当一个父亲,该如何保护孩子心中的信念。

相关期刊更多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