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宇航员太空授课

宇航员太空授课

宇航员太空授课

宇航员太空授课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曾经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现实。

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我们看到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真让人耳目一新。王亚平讲了个笑话:“如果诗仙李白住在天宫里生活,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了。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也实现了!惊叹!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初二:邹澜

宇航员太空授课范文第2篇

“航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永无止境”, 太空授课标志着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我国以及人类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再重温太空授课所演示的几种物理实验,在微重力下几种物理现象似乎只能够在科幻片中的上演的一幕却在太空环境中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这几种物理实验现象和地球环境中实验现象存在着那些契合和不同之处呢?

1晶莹剔透的水球,在天宫上演“天方夜谭”-淋漓尽致地呈现液体表面张力的性质

“神十”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演示了水膜和水球的形成.水膜和水球在地面是无法演示出来的,在物理课上老师让学生在水中加上洗衣粉或肥皂粉,水变成泡沫状,这种泡沫很轻,受重力的作用很小,因此可以在细铁丝环上形成薄膜镜面,也能够吹出圆球形肥皂泡来.但如果用水,即便形成薄膜也很容易破裂,更无法吹出水泡了,要形成水球简直是天方夜谭.地面上的水滴由于受重力作用,又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呈现的形状是扁平状的.然而,在太空环境中水不但能够在细铁丝环上形成水膜,也注成了水球.为什么会形成水膜?又为什么能够形成水球呢?是因为太空环境重力已经对液体几乎失去了作用,只有液体表面张力发挥作用,液体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具有缩小到最小面积的性质,而球体的面积最小.在微重力下演示的晶莹透明的水球反映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性质.

2四两拨千斤揭迷太空“超人”-无论多么小的外力都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老师在空间站授课时,把两个身强力壮的男宇航员慢慢举起,假装很费力,可谓太空“超人”.其实,在微重力下这种大力神功只不过在太空也就是“四两拨千斤”小儿科而已.无论多么小的外力都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F=ma.然而,在地面上,芭芭拉摩根要举起这两名宇航员,首先要克服两人的重力,那简直属于无稽之谈了.在地面上只有在光滑的面上才能用很小的力来改变质量大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在摩擦很小的冰面上用很小的力推质量大的物体.

3陀螺的自转以及螺旋形转动-折射了日月星辰及其天体的运行轨迹

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演示的陀螺的自转和陀螺螺旋形的运转,陀螺的转轴方向不变.这如同把地球仪放置在太空上,给地球仪一个旋转的力,使它获得一个匀速率绕转轴转动的速度,同时给地球仪一个垂直赤道线方向的力,地球仪也会在太空中既自转又螺旋形运动,这样的演示实验更能间接的揭示日月星辰及其天体的运行轨迹.任何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既自转又公转.在地球环境中要实现陀螺的自转和螺旋形运行是可以实现的,但要保持匀速率运行那是无法实现的了.

4《西游记》中孙大圣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宇航员太空演绎神话传奇

《西游记》中孙悟空陪唐生西天取经,不但能腾云驾雾,佛手为云,就连翻一个跟头也是十万八天里,这当然是神话传奇了.但在现实版的太空环境“神六”上,费俊龙的跟头真实的上演了齐天大圣的一幕,却没有《西游记》中传奇人物孙悟空那么神乎其神的玄乎.这就是太空环境中飞船和微重力的魅力,在太空环境中飞船里宇航员跟头的翻转时间和飞船的运行速度决定了翻一个跟头所前行的距离,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时论的观点.

5单摆在竖直方向上的圆周运动,似乎否定了单摆的特性,却把摆球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的惟妙惟肖

王亚平在天地互动教学中,演示单摆摆球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等时性却荡然无存,原因是单摆摆球在微重力下,几乎没有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无法满足在地面做周期性往复摆动的条件.

仔细观察王亚平在太空环境做的单摆演示实验,刚开始摆角很小时,摆球在一侧做圆弧型运动,她稍微增大了摆的摆动幅度,摆球却奇迹般的做了匀速圆周运动,完全了地面上单摆的物理实验现象.这是因为摆球克服了微重力,绳子的拉力使摆球提供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且绳子的拉力在摆球运动中大小不变,可以使小球获得了大小恒定的加速度和大小恒定的动能.

而在地面上做单摆的的运动,摆球的重力和绳子对摆球的合力指向平衡位置,能够提供单摆做往复运动的回复力,只要摆角很小,就能往复摆动,够实现单摆的等时性.

因此,条件发生变化时,有些规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是任何形成性的规律放之四海都皆准的.

6人能够像鸟儿在太空中自由的翱翔,像鱼儿在太空中畅游-微重力下能够让泰山轻于鸿毛

在太空环境中,我们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轻盈漫步,就像电影中仙女在仙境中自由漂游,无需腾云驾雾.宇航员王亚平漂浮在天宫一号中,就仿佛鸟儿在太空中自由的翱翔,鱼儿在太空中畅游,简直是世外仙境.在微重力下,人的质量和地球上一样,却重如鸿毛.这对于地球人形成的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又有了新的解读.

宇航员太空授课范文第3篇

和刘洋一起领的结婚证

“80后”的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村,这里是一个到处长满樱桃的缤纷世界。王亚平的父亲说:“七八岁时,亚平就能帮家里干农活,种黄豆很麻利,人家都说我养了一个贴心的好闺女。”

在爸妈眼中,女儿一直很争气。有一次,王亚平考试失利,拿着卷子在门口徘徊了一个多小时,一见到爸妈就哭起来。她说:“这次没考好,只得了第二名。”爸爸噗嗤笑了:“哭么呀?下次努力再把第一夺回来不就行了!”

1997年7月,济空来烟台招飞行员,几位同学推荐她去参加考试。得知好几万应届毕业生争几个名额,她本来不想去,后来经不住怂恿,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体检。其实王亚平小时候曾梦想当医生、当律师,但从没想过要当飞行员,没想到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她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全国第7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

这年8月,王亚平来到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校第一天,她就和大家一样,剪去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式头。“第一次开飞机非常紧张,飞了几个起落,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飞完落地后,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王亚平说。

“第一次跳伞的经历更加难忘!一开始,我们8个女同学看着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兴奋不已。指令一下,一个接一个稀里糊涂跳了下去。接着跳第二次,机舱里突然间鸦雀无声。”第一次的新鲜与好奇褪去后,恐惧全面袭来。在返回的车上,大家泪流满面地唱起了《真心英雄》。

2001年,王亚平进入武汉空军某部,该团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先后涌现出了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在这里,她不仅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更成为一名年轻的飞行精英。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型飞行员,王亚平是空军女飞行员中第二批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的。

别看女飞行员飒爽英姿,但她们的爱情故事远没有像驰骋天空那样浪漫。因为部队规定,新飞行员毕业两年后,完成改装任务才允许恋爱结婚。

令父母颇感欣慰的是,在武汉服役期间,除了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外,王亚平也与飞行员赵鹏擦出了爱的火花。2003年9月30日,王亚平和刘洋等5位女飞行员经组织批准,一起领取了结婚证。

爱的约定:

每次降落后发一条短信报平安

王亚平和丈夫平时聚少离多。尽管赵鹏和妻子一样也驾驶运输机,却分在相距400多公里的两个不同的运输团。在结婚后的3年时间里,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不超过100天,但夫妻俩的感情十分深厚。

2006年秋天,王亚平和赵鹏商定,在10月1日回老家补办婚礼,但她的部队有飞行任务,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9月30日,王亚平执行任务归来,急赴民航机场,她说:“不料却赶上了堵车,等到机场的时候,离起飞时间只有10分钟了。”凑巧的是,飞机因天气原因延误了半个小时。赵鹏事后调侃:“还得感谢天气不好,否则你还当不成新娘了。”

酒席办完,小两口匆匆返回部队。每逢春节,他们只能将父母接到部队团圆。

尽管飞行员是特殊而危险的职业,王亚平和丈夫的爱情生活却有着别样的浪漫。两人约定,平时每次起飞、降落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发短信互报平安。有一次,丈夫执行紧急任务没来得及发短信,王亚平担心了一天一夜。那种牵肠挂肚是普通夫妻很难感受到的。

2007年5月的一天,赵鹏飞单机训练要经过武汉地区,恰好王亚平也在那里训练,夫妻俩前一晚上约好,在空中用飞行术语打招呼。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次甜蜜而幸福的空中“鹊桥相会”。

没想到,第二天飞行时,王亚平并没有收到丈夫发来的问候,落地后正在纳闷,赵鹏忽然打来电话问她:“媳妇,这样打招呼的方式有情调吧,感觉怎么样?”王亚平听了一头雾水。后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王亚平顿时笑弯了腰。原来,她的飞机代号为“778”,但赵鹏一激动,在飞行时呼叫成了“788”,而“788”是女飞行员刘洋。

这件在空中“老公认错老婆”的事,成了战友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几名女飞行员跟王亚平开玩笑说:“连老婆都能认错,下次回来让他跪洗衣板!”

丈夫鼓励,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2009年,中国第2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7月的一天,航空兵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第7批女飞行员悉数到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体检。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是什么?她们顶着“雾水”开始了北京之旅。得知消息,赵鹏对妻子开玩笑说:“你若有幸被选上,就是传说中的嫦娥了!”

令王亚平惊喜的是,2010年3月17日,她和刘洋接到了入选航天员的通知。团里不再安排她俩执行飞行任务,并且派专人警卫负责她们的安全保障,即使丈夫赵鹏想见一下王亚平,都比登天还难。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中国第5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搭载3位航天员飞向太空!身穿宇航服,戴着头盔,王亚平嘴角标志性的酒窝依然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她。柳眉杏眼,唇红齿白,在电视画面里,她刚一亮相便让众人惊呼:“好漂亮!”网友们甚至赞其为“全宇宙最美航天员”。

“我是带着好奇的心和满脑子想象去遨游太空的。”开新闻会那天,王亚平曾隔着玻璃告诉大家,“像很多中国人一样,我的太空梦源自于10年前杨利伟飞天的那一刻。”

那年,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刚加入空军飞行部队两年的运输机飞行员,青春炽热而又稚嫩,但这不妨碍她大胆地做梦,睁大眼睛看杨利伟飞天直播,一个念头瞬间击中了她:中国有男飞行员,也有女飞行员;现在中国有了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从那时起,飞天梦已在心中萌芽。

这一次,王亚平身处浩瀚宇宙,除了要完成诸多科学实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向我国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和科普教育活动。换言之,她还有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身份――我国首位“太空教师”!

在太空中向青少年讲授失重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对授课充满信心,事先还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滴水在太空中的独特形态,轻盈悬浮,软弹有趣,如此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无数青少年面前,隔空交流,天地互动,梦想薪火相传。

王亚平的“太空一课”,堪称一堂“全民公开课”。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让很多人直观体验了太空的魅力,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星空和大地、航天和民众,距离并不遥远。同时,她50分钟娓娓道来的太空授课,也创下了新的人类记录――此前仅有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在2007年,做过时长25分钟的讲授。

除了太空授课,王亚平还要执行多项重要任务,每一项都要求细致严苛无误差。千百次的重复和艰辛等待为的只是这一时。“一个正确的动作,不能决定任务成功;但是一个错误的动作,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王亚平说。

宇航员太空授课范文第4篇

一、捷列什科娃:人类首个飞进宇宙的女性

1963年6月16日,26岁的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飞向太空,成为人类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此时,距1961年4月12日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成为世界首位航天员,仅仅2年多时间。捷列什科娃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48圈,成功返航。迄今为止,她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飞行3天的女性。

作为人类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被授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其名字命名。今年75岁的捷列什科娃,仍活跃在俄罗斯政坛上,现在是统一俄罗斯党代表雅罗夫拉夫地区在杜马的议员。

二、萨维茨卡娅:太空行走女性第一人

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苏联运动健将和宇航员,竞速飞行记录的创造者和飞的最高记录的保持者。1982年8月19日,34岁的萨维茨卡娅开始了第一次太空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是和两名男航天员乘联盟T-7飞船上天的。1984年7月17日,萨维茨卡娅第二次上天,参与了飞船与礼炮7号空间站的对接。首次实现了女子在距地球350千米的茫茫太空行走。

“我看见了山脉、江河、大海和璀璨的城市之光。”30年后,她回忆说。这是人类发自宇宙深处的第二声女性的惊叹。

三、萨利?克里斯滕?赖德: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航天员

1983年6月18日,美国的萨利?克里斯滕?赖德随第二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进入太空,是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航天员和美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此前她是一名物理学家。2012年7月24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1岁。

四、艾琳?柯林斯:世界首位航天飞机女机长

1995年2月3日,美国39岁的女宇航员艾琳?柯林斯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为美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驾驶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女性。1999年6月23日,第三次进入太空的柯林斯再次创造历史,成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机长,带领4名航天员飞上太空。

柯林斯的一生以太空为梦,在太空共待了38天8小时10分钟。2006年,她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退休。

五、“挑战者”号事故中丧生的女航天员

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热情的人们在欢送一名叫麦考利夫的新罕布什尔州女教师出征太空。这是NASA根据里根总统的命令所挑选出来的第一位平民航天员。

37岁的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图左)让浩瀚的宇宙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她成为了那一年美国的全民偶像。人们守在电视前,等候着她将在太空讲授的两节课。“我希望给予普通人对太空的看法,让大家明白,在那里有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发前,她说。

载着麦考利夫和她的6名同伴的“挑战者”号在这个寒冷的早上向着太空出发了。但仅仅73秒后,“挑战者”号爆炸了,化成一个触目惊心的巨大火球。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和生物医学女工程师朱迪丝?雷斯尼克(图右)成为世界上最先为航天献身的两位女性。灾难让人沮丧,但也能成为遗产。麦考利夫之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召唤和标杆,吸引更多的女性投身到这片险途重重的神秘领域中,以展现人类高贵无畏的探索精神。

宇航员太空授课范文第5篇

6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在一号报告厅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科普大讲堂”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罗旭对谈,为现场来自和平里小学、八一中学等8所学校的师生带来了生动的航天科普第一课。而这次活动也作为BTV青年频道《军情解码》的特别节目于6月22日晚播出。

“神十”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航天热”,引发了广大青少年探索太空的热情。在2013四季沐歌“航天科普大讲堂”的第一课上,杨利伟和戚发轫从“神十”任务和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新亮点、载人航天工程历程和航天员选拔、太空授课内容原理和航天技术应用案例、人类未来的太空生活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授课,科普专家金声针对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极大地激发了现场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纷纷举手提问。有人问“如果在飞船上掉了一支笔,会不会破坏仪表仪器”,有人问“如果遇到意外干扰,宇航员能不能自主驾驶飞船返回地面”,还有一位小同学问杨利伟:“听说到了太空会长高几厘米,是真的吗?”而杨利伟风趣地回答:“是真的,不过回到地面身高还会恢复。”一个半小时的科普课让现场的每个人都意犹未尽。下课后。同学们还舍不得离开,围着主持人罗旭交流听课心得。被聘为“航天科普大讲堂讲师团”首批成员的杨利伟表示,每一次的航天发射都是一次普及航天知识的绝佳时机,此次全国范围的科普活动会让青少年对太空、对科技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记者采访了《军情解码》制片人张苏,他告诉记者,此次特别节目的录制是栏目走出去的一次很好实践,“经过和活动主办方中国航天报社的沟通,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的好活动,符合我们频道和栏目的定位。为了做好这次特别节目,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还第一次使用了转播车。今后我们会多尝试这种形式,给观众带来更丰富、更生动的节目。”而第一次采访杨利伟的罗旭则被他的亲和力所感染,“能采访戚院士、杨利伟是很难得的机会,和他们聊天也加深了我对航天知识的了解。杨利伟非常有亲和力,很开朗。录节目前我向他介绍《军情解码》并邀请他参加,他说看过我们节目,并答应有机会一定合作。”罗旭还向记者透露了一点小遗憾,“我认识一位航天员,一家三代都献身我国的航天国防事业。他为航天人写了一首歌词,我本来想在今天的科普课上念给大家听,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念。歌词的第—段是:航天人是特殊的兵,奉献不图名,为国强大攀高峰,独立自主精益求精,精兵强将作风好,让青春和幸福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我觉得写出了航天人的心声。”

相关期刊更多

宇航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宇航计测技术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