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一、月亮

月亮在我国古诗词中一般是思乡或恩人的代名词。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之月已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深情的意象了。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同样,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等诗句,大体上也表达了望月思乡或恩人的感情。

二、

作为傲霜之花,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表现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沽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无疑成了诗人人格的写照。

三、梅花

梅花和一样受到诗人的敬仰和赞颂。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香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四、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乏吕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只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用梧桐破题,烘托出一种萧瑟冷寂的氛围。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更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都是如此。

五、杜鹃鸟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范文第2篇

1.化景物为情思。古人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古诗词中不乏这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堪为千古绝唱。“一片孤城万仞山”,写高山反衬下的孤城,透视出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羌笛何须怨杨柳”,引入羌笛之声,一“怨”字托“笛”寄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边远苦寒,暗含着无限乡思离情,可谓“语绝而意不绝”。

2.托物起兴,意味隽永。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无穷。

3?郾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客观描写中流露深情。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首句明写地点,次句暗写环境、时间,特定的氛围,为特定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交代人物,写她们正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看似冷静的字里行间其实隐藏着无限深情:美丽的宫女由于长期被幽禁在这冷落的行宫中,成日寂寞地对着宫花出神,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想自己早已红颜憔悴,往事怎堪回首?除了说说玄宗遗事又别无话题,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是描写当时的情景,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4.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这就是从侧面入手反映思想。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乡音无改鬓毛衰”,写自己“老大”之态,以不变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为下文作了铺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中蕴涵着难言的深情。在儿童淡淡的一笑一问之间,言尽而意止;在诗人的内心,却不能不产生无限感慨:数十年漂泊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如今年迈衰颓回归故里,面对这反主为宾的场景,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诗篇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全诗虽写哀伤之情,却从欢乐场面入手;虽写自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特别是后两句,贴切自然,确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5.讽咏时事,寓意精警。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烟雾茫茫,迷蒙冷寂的水上夜色,连用两个“笼”字,意味深长。“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字承上写景又点题,后三字自然引出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而沉醉在这乐曲声中的是那班贵族官僚。“隔江犹唱《花》”,巧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成一线,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凉和无限的感慨,可谓发人深省。

6.以小见大,言微旨远。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注重细节的描写。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繁华的朱雀桥,今天已荒凉冷落了。“野花草”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等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7.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这就是“干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如《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表面上是写与李龟年的交往过程,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眷恋和郁积心头的沧桑之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动乱时代和坎坷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是写当时实景,又别有寄托,读来不禁使人思绪万千:世运的衰败,社会的动荡,诗人的漂泊,人世的艰辛等都不知不觉地在脑中闪过。按理说两位老艺人几度风雨后重逢,当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收笔,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范文第3篇

在浩浩唐风长河里,李白,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一个酒的境界里,月的世界里,飘荡在中华的诗河中……

读李白月的情怀,一腔情怀寄托明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台镜,飞在青云间,”忆旧怀故乡,“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一个纯感粹的诗人,把晶莹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融如入朗朗的明月。人若流水,明月如斯。

读李白月的豪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洒脱飘逸,乘月而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步月而归,“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情闲志逸踏月行,“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兴致盎然歌泛月,“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在月色的世界,他追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引月而来。“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自己奔放的热情,超凡的意象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

读李白月的孤独,他邀月起舞,把酒吟风。“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他惆怅感伤,高歌泪下,“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孤寂天涯,“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知音难觅,此愁谁人可识,谁人可解?“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只有月是他的知己,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欲下河捞月,欲上天揽月。对月达到痴情忘我的境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一颗愁心寄明月,把酒吟月慰孤寂。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唐诗 意象 月亮 符号学 审美价值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是重要的审美范畴。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阐释为,“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一个理性的和感性的复合体”,西方现代美学家克罗齐又从美学角度阐释为,“意象是在瞬间表现智慧和情感的复合体。”而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我国清代文论家从意象在创作中的特殊地位强调“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此精神即作者见物而兴之情经过情思关照从而将之表达出来的意象。后人对意象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可见,意象是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而诗人的情感也同时趋于客观物象化,即情就是景,景就是情,诗人的情感与物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程度。

月亮是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唐代诗歌中常常提到的一个意象。其描写各具风韵。诗人常常借明月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以致明月成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把明月与思念联系起来。明月成为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

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人们以月园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他乡,会中秋之夜,圆月高悬,四野沉寂,想念亲人故里,不禁惆怅,随口轻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自然就联想到“花好月圆”正是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节。于是“低头思故乡”的天然之笔,实乃胸中溢出,不可阻滞。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

与李白齐名于中国文学史的杜甫。写起“月”来则别有深意。“安史之乱”使杜甫滞留长安,不能还家团圆,时值秋寒月冷之夜,他思念久别的妻子儿女,写下《月夜》诗一首:“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里诗人略显狡黠,他本是思情切切,却不如实说出,而反说妻子在家望月思念他。孩子们虽然不知母亲望月何种意义,却也是万般思念父亲。这样写反衬出诗人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怀。月光如手臂一样清冷,更可知望月之久。思夫之切。情境优美,格调有些压抑低沉。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独清寥的感受。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句外,唐诗中还有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

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范文第5篇

2、《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赏析

相关期刊更多

吉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拖拉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摩托车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