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1篇

进餐使血糖波动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

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吃力了。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则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这种结合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结合就难以解离。红细胞的生命周期为120天,只有等到红细胞衰亡,这种结合才会终止。当然,红细胞不断生存,也不断死亡。所以,临床上检测到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反映了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并不受一时一刻血糖波动的影响,更客观,更具有较长的时间性,也更少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现在,国际上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大型临床研究,都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控制血糖好坏的金标准,其原因就在于此。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都明白,血糖值受检测前饮食的影响甚大。有些患者,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且不坚持药物治疗,去医院复诊前少吃或不进食,这样测得的血糖值可能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但糖化血红蛋白值却很高。

发现隐匿的糖尿病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还可以帮我们鉴别高血糖属于一过性(应激性高血糖)还是长期的(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水平血糖会对眼、肾脏、神经、心脏等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如糖尿病眼底小动脉痉挛、糖尿病肾病等。早期发现和采取措施是改善糖尿病预后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我们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双检测的方法,旨在探讨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怀疑糖尿病者540例,其中男性324例,女性216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9.2±10.3)岁。排除标准:孕妇;既往有肾脏病史;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认定为血样标本污染或操作过失导致的误差不能被忽略;非同一时间采集的样本。

1.2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凝集法(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有限公司提供)测定,其原理为利用抗原、抗体的反应[1];糖化血清蛋白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测定。仪器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71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为阳性结果;糖化血清蛋白≥2.25mmol/L为阳性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糖化血清蛋白阳性率72.6%(392/540),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为74.1%(400/540);与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糖化血清蛋白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77.0%。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1),见表1。

3 讨论

已有学者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形成反应具有不可逆性,在机体内相对稳定,存在的时间与血红蛋白(120d)及(19d)的寿命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6~10w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2~3w内的平均血糖水平[2]。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研究证明贫血、红细胞增多、类风湿性因子和慢性血液透析等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免疫分析法无明显干扰[3]。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该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因试验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其假阳性受还原剂影响,但糖化血清蛋白能在血糖变化最显著时更确切和及时地反应血糖水平,尤其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新诊断患者降糖治疗时的疗效观察[4,5]。故有学者认为临床应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值得推广。

糖尿病早期治疗意义重大。Movassat等[6]学者发现在新发生的糖尿病鼠模型中,使用胰岛素可使体内达到高胰岛素和正常血糖水平,促进和刺激胰岛β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有的从已分化的细胞分裂,而又从干细胞新生。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化血清蛋白的稳定性与糖化血红蛋白相近。但作为初次诊断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时进行这两种检测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两种检测均存在不足故在两者结果不同时应除外干扰因素或重复检测,最终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121.

[2]余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5),3152-3153.

[3]肖飞远,李红,荣秋心.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基础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2),114-116.

[4]华红.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2-133.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冠心病

作者单位:214423江苏省江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其血管病变是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5倍,糖尿病性心脏改变引起死亡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70%~80%[1]。本文通过对比我院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值,旨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象 127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2006年 7月至2011年9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69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9例为观察组,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3.2±10.5)岁;选取58例单纯血糖增高,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3±9.9)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与性别构成比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

1.2 方法 分别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化法,仪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试剂厂家: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试剂厂家:瑞士Roche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见表1,空腹血糖比较t=2.30,P=0.02,P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2010年1月国际专家委员会的一个新进的金标准,将糖化血红蛋白≥6.5%被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目前已被临床医生广泛的应用与糖尿病的诊断,因红细胞寿命为120 d,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2~4月内血糖的控制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作为长期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患者个人因素及时间的受控程度较强,不同时间测定波动性大,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相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较好[2]。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主要应用于在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轻症、2型、“隐性”糖尿病有提示作用,其次治疗过程对药物疗效的监测评价,以及对血管并发症的预测[3]。

冠心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在充分考虑了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及生活习性(如,吸烟、喝酒等)等多种因素,在分组研究中消除此类因素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糖尿病并发症的核心问题就是血管的病变,有研究报道,新诊断的 T2DM 在发病后 9 年时,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 20% 和 9%。大血管病变占所有死亡糖尿病患者原因的 59%,是微血管病变导致死亡的 70 倍[4]。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空腹血糖P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的病变存在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良好控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倪青,吕蕾.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 吴志昊,王树.糖化血红蛋白在对糖耐量减退患者血糖水平的评价.淮海医药,2011,29(1):21-23.

[3] 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121.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038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与糖类物质经非酶促结合形成的, 其合成过程较缓慢, 相对不可逆转, 持续于红细胞的120 d生命期中, 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的环境中糖浓度成正比, 因此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含量反映了1~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为正常人群中糖尿病普查和糖尿病患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用于血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体外定量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HbA1c的百分含量的方法。样品中总Hb和HbA1c与胶乳有相同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固相化, 当加入HbA1c的单克隆抗体后形成胶乳-HbA1c-鼠抗人HbA1c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 此复合物由于羊抗鼠IgG抗体而形成凝集, 凝集量因胶乳表面固相化的HbA1c量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并与HbA1c百分浓度的标准曲线比较后, 可求出样品的HbA1c占总Hb的百分含量。它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筛选诊断、诊断血糖控制水平, 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1, 2]。本研究通过对首诊未经治疗和治疗后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 来进一步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160例, 按照诊断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 每组80例。第1组是首次临床诊断的糖尿病未经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42例, Hb>130 g/L, 女38例, Hb>120 g/L, 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52岁;第2组为诊断为糖尿病并已经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44例, Hb>134 g/L, 女36例, Hb>122 g/L, 年龄38~70岁, 平均年龄56岁。两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试剂:葡萄糖测定试剂(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120份健康人血清检测, 得出参考值范围如下:3.89~6.11 mmol/L (70~110 mg/dl);HbA1c(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范围为3.8%~5.8%。仪器:德国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为葡糖糖氧化酶法, 采用草酸钾-氯化钠抗凝血浆较好, 可抑制葡萄糖分解。HbA1c测定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样本要求采用抗凝血, 从静置3 h血细胞层或2000 r/min, 2 min离心后血细胞层中取样10 μl, 加入1 ml溶血液溶血。①试剂R-1:R-1开启后可直接使用, R-1分装在两种瓶子中, 用户可根据仪器选择瓶子;②试剂R-2:用一瓶R-2A和一瓶R-2B混合成工作液后使用, 开启R-2A时注意勿使瓶中的R-2A粘附在瓶盖上。吸取R-2A加入R-2B后, 用R-2B反复洗涤R-2A空瓶, 使R-2A全部融入R-2B中, 轻轻地上下颠倒使试剂混合均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表见表1。

3 讨论

空腹血糖指晚餐后禁食10 h以上, 次日清晨检测出的血糖, 目前认为空腹血糖可以诊断糖尿病(>7.0 mmol/L), 但需要结合餐后2 h血糖。确诊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血糖的水平, 就目前所了解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代谢水平的方法有许多[3, 4], 有空腹血糖、尿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本研究表明, 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优于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良好, 但是对于那些已确诊为糖尿病且又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让患者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以便于为患者调整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当患者较稳定后或新发现的患者, 综合考虑, 为其减轻经济负担, 且可只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测来了解其体内葡糖糖的代谢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测定前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 所以不能反映血糖浓度的急性或瞬间变化, 与血糖测定配合应用, 便于更好地评价患者的糖代谢状况。由于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有正相关, 所以可用此指标估计血管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度。糖化血红蛋白能更确切的反映患者体内葡萄糖的真实情况, 并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 与患者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糖尿病控制好者可2~3个月测1次, 控制欠佳者1~2个月测1次, 妊娠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每月测1次, 以便调整用药, 使病情得到更好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笠, 李琳, 王达, 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03, 18(2):119-121.

[2] 黄敬泽, 王健.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全天不同时间血糖水平的关系.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7, 8(2):131-132.

[3] 林莲英, 李强, 王美兰, 等. 3个不同检测系统血糖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4):1101-1103.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第5篇

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来说,室内质控、室间质评都是取得稳定结果的前提、日常维护是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的必要措施;我们要认识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项目、方法学的局限性,了解其影响因素,才能在日常检测中时刻把握住检测结果的质量。

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中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值的假性升高或降低,这不仅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有关,也与患者状况和标本处理方式等有关。因此,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增强责任心,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因素,把检测误差减少到最小。下面笔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一下。

1标本处理方式的影响

1.1抗凝剂的种类 临床上以EDTA-K2作为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标准用管。肝素锂抗凝的全血使检测结果略有偏高。

1.2标本储存条件 若全血标本不能及时测定,应需将标本于 4℃~8℃保存并最好在7 d内进行测定。此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变异率

2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1贫血患者,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均可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等。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标本因其红细胞寿命缩短使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会"降低",这将取决于溶血的程度。镰刀红细胞症和脾切除后患者的标本因其红细胞生存时间较长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可能会"过高"。

2.2部分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值并不能完全反应急速增高的血糖水平。

2.3饮食和药物,如抗氧化剂(VC和VE)能抑制血红蛋白(Hb)的糖基化,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偏低,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轻微升高等。

2.4某些血红蛋白亚型,如HbS、HbC、HbF和HbE等血红蛋白病的存在,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

2.5高原地区居民,由于慢性缺氧造成血红蛋白(Hb)量的改变,继而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基础水平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2.6年龄和种族 因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略有增高,所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也与年龄呈正相关,有研究认为,30岁后,年龄每增长10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会增长0.1%;白种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结果较其他种族都低。

3方法学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电荷差异 如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电泳方法等。离子交换HPLC法(如D10)具有检测通量高、准确度高、重复性良好的优点,但易受血红蛋白变异体(HbG,HbH,Hb Wayne)的影响 ,对这些异常血红蛋白的确定需要使用另外的检测方法。而亲和层析法特异性强,不受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但亲和层析的测定结果偏低,尤其当 HbF>20%时,可导致HbA1c值下降1%,甚至更多,可能与HbF的糖发化速率较HbA更慢有关。

3.2结构差异 如亲和层析色谱法、免疫化学方法以及酶法等。酶法反应灵敏、特异,可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来检测,不需昂贵的仪器。其与常规离子交换HPLC法和免疫法有很好的相关性。但酶法虽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其在标本处理上却相当繁琐,要吸取下层红细胞进行溶血处理,手工操作既不能批量进行,又相当缓慢;溶血液中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生化仪的沾染不易被清除,易造成对后续其它项目检测的干扰。仪器生产商不建议在生化仪上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免疫比浊法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批量检测,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结果易受高浓度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红素的干扰,以及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3.3 POCT 如亲和层析或免疫比浊等方法。目前,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已被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推荐为参考方法。美国临床化学协会、GHb标准化分会和IFCC HbA1C标准化工作组建议,以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研究中所"指定的方法"--HPLC方法作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金标准。

采用ADA 推荐的以DCCT研究中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金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直以来其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减少了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差异,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可比性,这更有助于糖尿病诊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由于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检测原理的不同以及各种仪器的分离能力高低的不同,导致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患者平均血糖浓度的准确性。2011年10月由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的《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中使实验室检测规范化有"法"可依,这将对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默宇,石立.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因素[J].医学研究生报,2013,9(26):1004-1006.

相关期刊更多

酿酒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国酿造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商业联合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