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浪漫的话

最浪漫的话

最浪漫的话范文第1篇

1、或许我没有太阳般狂热的爱,也没有流水般绵长的情,只知道不断地爱你爱你、无所不能地为你……。

2、爱是牵挂,爱是奉献,是思念的痛,是回忆的甜,是难舍难分,是晨昏心颤的期盼……爱人,你好吗?

3、怀念你、想念你,季节匆匆地走过,岁月带来了变化,却为什么总抚不去对你的思念。一颗久久悬着的心,总在怀念你,祝你情人节过得愉快!

4、从见你的第一眼开始,我就发现终于找到我的另一半了!我要给她一生的幸福!从未动摇过!我坚信一生不动摇!情人节快乐!快乐情人节!

5、只要你还在远处看着我,就不会有别人走进我的心里,一颗心永远为你而跳动。亲爱的人,情人节快乐!

6、自己买玫瑰,算了,会被人笑的;买巧克力,算了,会胖;点上蜡烛,算了,没有情人;情人节,愿没有情人的你和我一起度过快乐情人节!

7、给爱一张不老的容颜,让相爱过都终身不变;给爱一个不悔的誓言,让相爱过都彼此思念;给爱一片辽阔的蓝天,让那真爱充满人间。情人节幸福快乐!

8、初次的相见,你便是我无法抹去的思念;命运捉弄,你我擦肩而过。纵使有缘无份,我依然是你忠实的朋友,衷心祝福你情人节快乐!

9、左手刻着我,右手写着你,心中充满爱,当我们掌心相对,心心相印时,所有的人都会看到--我爱你!

10、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情人节里,我把誓言一生一世戴在你的手指上,纵然一生平平淡淡,同尝甘苦,我愿永远为你挡风遮雨共度朝朝暮暮。情人节快乐!

11、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

12、不因寂寞才想你,而因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情,情不自禁地对你说声:我真的好想你!

13、初恋是雾,你是雾中的玫瑰,隔着青纱看你,叫我心醉!

14、最难忘的是你的微笑,当它绽开在你的脸上时,我仿佛感到拂过一阵春风,暖融融的,把我的心都溶化了。

15、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

16、当阳光还没爬上布满蔓藤的篱笆;我的迫不及待的红玫瑰早已缀满了你的窗台。让它带给你我最真挚的祝福:祝你情人节快乐!

17、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情人节。

18、爱你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就是这么义无返顾,我知道我不会是你今生的唯一,但你却是我一生的最爱!祝你情人节快乐

19、真诚之中,与你相识相知,灵犀之间,与你朝夕相伴。情人节快乐!

20、挥不去的暮色,几悉思念,道不尽的千言,真心的祝福,()悄悄地告诉你,我想念你,一声亲切的问候,情人节快乐!

21、真正的爱情必定孕育着苦难,只有在苦难中才能挖掘出莫大的喜悦。你是我的唯一。情人节快乐!

22、曾经爱你,是真的;依然爱你,也是真的。情人节里,让我把这份爱汇成涓涓的祝福,真诚的祝福你幸福、快乐永远!

23、真希望小路没有尽头,就这样手拉手一直走下去,让我们共同走完以后生命的每一个情人节,祝节日快乐!

24、最浪漫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契合.我的爱人,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祝你情人节快乐!

25、爱你是我一生无悔的决定,漫天星星都是我注视你的眼睛。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知道:此生最爱是你!情人节快乐!

26、终于等到今天,我才能鼓足勇气,向你说:做我一生唯一的情人吧。

27、好希望陪着你一直到老,让你做我手心里的宝。

最浪漫的话范文第2篇

2、风雨不改,爱你依然。

3、我想,能和你在一起。

4、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5、爱你的感觉,最美好。

6、一人一心,白首不离。

7、遇一佳人,足慰平生。

8、你的姓氏,我的名字。

9、我决定,爱你一万年。

最浪漫的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浪漫;信息;无限;逻辑

浪漫,乃相对于现实而言。现实之内涵为合理,因为现实合理基于现实逻辑之上。浪漫是对现实合理之超越,即以浪漫之不合理取代现实之合理,即超越现实之逻辑或甚至与现实之逻辑相悖。

合理与逻辑,意味着可能、可控与必然;不合理与超逻辑,意味着随机、变化与悬念。蕴涵随机、变化与悬念之浪漫,是以想象、憧憬与预言之形式而表现。其本身是脱离现实或超越现实的,是将现实之不合理升华为艺术之合理,是将现实逻辑之不可能升华为艺术逻辑之可能。因此,浪漫是更高层次、更高境界之合理与可能,是未来之合理与可能,是现实之希望。

童话、神话与寓言是浪漫的,因为三者都是将想象、憧憬与预言称为现实。童话对应的是孩童之想象、憧憬与预言,神话对应的是人类童年期的想象、憧憬与预言,寓言是将某些貌似合理之逻辑,揭示与批判其不合理。

动画艺术是浪漫的,很多动画艺术是童话、神话及寓言故事的直接转换。这种将文学艺术转换成影视艺术之所以可能与默契,是因为两者本质均为浪漫的,是异质同构的。这种转换的经典之作,举不胜举,如格林童话之《白雪公主》,中国古典神话之《大闹天宫》及《哪吒闹海》,等。

孩童的思维是浪漫的,其浪漫源于其无知,源于其神经系统在与发展过程中,组织思维的信息太少。成人是现实的,其现实源于其思维信息量之丰富。

无知意味着无限,孩童的思维预示着无限之拓展空间。丰富本身意味着有限与限制,成人思维蕴涵更多的是回忆、借鉴与重复。

孩童思维信息量缺乏,意味着没有过去而直面未来,概念少而好奇多、逻辑少而想象多、结果少而悬疑多,孩童之思维有着无限的未来拓展。成人思维信息量之丰富,是过去的积累,是经验的组合,由此而形成思维之惯性与固执的方向,是现实之轨迹、顺承现实之逻辑、受现实之控制、沉湎于过去与现实,岁月无情地消磨了他们的浪漫。

童话、神话及寓言等文学形式,虽然其浪漫之本质与孩童之浪漫思维契合,但文学毕竟是文字形式,非直观的,因此,这种契合不可能畅通无阻。文字的辨识、理解是双方契合的无法达到最佳效果之障碍,更何况尚有学龄前孩童无法对应契合。

稍进一步的方法就是为文学形式配上插图,甚至发展为连环画,绘画与文学之结合,文字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虽然由抽象而具象,由理解而直观,改善了对应契合,但其依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静止。

孩童虽然生活于现实之中,但生活是运动的。现实可能瞬间静止,但浪漫必须是运动的。唯有运动,才能使孩童之浪漫,与童话与神话之浪漫完美契合而畅通无阻。新的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费时费力的人工动画获得空前发展与无限开拓之契机。此契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数字技术能将动画艺术之浪漫内涵与特征发挥到极致,并且无限拓展与延伸。

学龄前儿童可以越过文字障碍,直接与动画艺术互动,前阶段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使无数的学龄前儿童痴迷,就是这种互动的耀眼闪光。成人虽然是现实的,但也需要浪漫之调节,因为童年之温馨与天真,童年之好奇与任性,能使他们在现实的清规戒律中挣脱,在岁月之磨难与忧患中,点燃其想象与希望之光,在磨难中感受甜蜜,在忧患中获得愉悦,忘却银丝与皱纹,重温少儿与青春之浪漫。

人类在现实中进步,在浪漫中升华;现实孕育着浪漫,浪漫美丽着现实。动画艺术不仅是人类浪漫之创造,更是人类创造之浪漫。

许多动画都是直接由童话、神话、寓言、传说等文学形式转换而来,其内容本身就是浪漫的,是人们熟知的,能回味再三而难以忘怀之浪漫。浪漫对动画而言,是无处不在,是浪漫之浸润、浪漫之散发、浪漫之融合、全方位之浪漫展示。

以早期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为例,展示着孙悟空顽皮幽默、异想天开之性格浪漫;从水帘洞到南天门、从龙宫到云间的环境转换之空间浪漫;一根金箍棒威力无穷又变化莫测之道具浪漫;猴王从好奇到恶作剧、从受骗到大闹的曲折之情节浪漫;从石猴迸出到被压五指山之命运浪漫,等等。整部动画艺术的时间推移、画面变幻、开头结尾,全由形形之浪漫组合而成。浪漫不仅是其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更是其艺术感染力与美之效应。

古典的、传统的童话神话,乃至现代的科幻,如《阿童木》《机器猫》等,其内容与情节即以浪漫取胜。层出不穷之异想天开、接连不断之梦幻想象、出人意料之悬念,形成这类动画艺术之主要,在想象与理想之浪漫中,表现正义、果断、勇气、坚韧、善良、热情、真诚等人类之推动社会进步之性格与品质。浪漫正是这种优秀的性格与品质,在思维与思想、心灵与精神之反映。动画艺术之浪漫,对孩童而言,是快乐之引导而又极其深刻之教化,浪漫式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因为浪漫在此获得对应与默契。

实质上,动画艺术之浪漫不仅是故事情节之浪漫,更主要地表现在形式上。准确地说,形式浪漫才是动画艺术之本质,才是动画艺术之所以受孩童们痴迷的根本原因。唯有形式之浪漫,动画艺术在表现内容并不浪漫的故事,在表现历史与现代题材的故事时,其浪漫之风格依旧不变,其浪漫之内涵依旧动人。

所谓形式浪漫,即来用对比、夸张以及一些不符合生活逻辑与自然逻辑之艺术手段,来表现动画艺术之造型、结构与色彩等,从而产生新奇、强烈、紧张、兴奋等艺术效果。

60年代我国表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动画故事《红军桥》,即以对比之手法,塑造极端的瘦长与矮胖两个造型相反的富绅形象,从而从形式上反映了其愚蠢与可笑,并由此对其进行无情地鞭挞与讽刺。

夸张是动画艺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之浪漫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全球都产生广泛影响的美国动画艺术《米老鼠和唐老鸭》,将夸张手法表现极致,夸张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色,其之所以吸引人,或者说成功之处,也恰恰在于充满智慧与想象之夸张。

在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造型上,制作者夸张地设计了米老鼠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鞋以及唐老鸭又宽又扁的大嘴,这两个独创而又夸张的设计,成为该动画艺术的象征与标志。该动画艺术没有什么感人之内容与惊险之情节,然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之夸张,使其新颖而处处悬念,其引人入胜和无尽的艺术感染力,就在夸张。夸张不仅是其形式,也同时是其内容。以无数夸张组合而成的浪漫,使该动画艺术既给人愉悦,又使人兴奋,更给人以启迪。

在动画《人猿泰山》中,有一极简单又极重要的镜头。当老猿妈妈初见婴孩时,以匪夷所思之艺术表现,使猿与婴在脸部表情上,反映出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沟通。原本不可能之联系与沟通,有违生活与自然逻辑之联系与沟通,是如此之浪漫与感人,由此奠定了以后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化与内在逻辑,正是这艺术浪漫,使荒谬升华为合理与感人。这种超乎寻常之浪漫,唯有动画艺术才能做到,也是动画艺术之特色,更是动画艺术之本质。

就影视艺术而言,情感浪漫之表现具有普遍性,即任何影视形式均可表现。但极度的形式夸张、对比以及超越逻辑,则是动画艺术之表现特征,乃动画艺术之本质,非动画艺术莫属。形式浪漫是比之于情感浪漫之更深刻的浪漫,是哲学与本质的。形式浪漫才是真正的动画艺术之浪漫。

动画艺术之制作本身也是浪漫的,其浪漫表现在无限性,即无限之可能。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出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艺术可以超越童话、神话之类的传统题材,可以直接形而上。动画艺术在舍弃故事、情节等传统概念,以造型、色彩、想象等技术手段,同样可以制作更为引人入胜之动画艺术。

虽然文字艺术可以无限想象,具备浪漫因素,然而,其想象是建立在现实逻辑之上,其本质乃现实的。动画艺术虽说是直观的,直观对想象是限制与界定,但是,动画艺术之夸张则超现实与超逻辑,其本质则是浪漫的。以形式夸张与超逻辑之《米老鼠和唐老鸭》,以纯粹的形而上,从传统的故事情节中解脱出来,将形式强化为主导,从现实中抽象出形式,使形式之浪漫获得无限之拓展与展示,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之崭新的艺术思维与艺术浪漫。

如果将传统之动画艺术与音乐相比较,则故事与情节可视为音乐歌曲之歌词,其形式可视为歌曲之旋律。那么,以纯动画形式展示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纯粹的动画节奏与旋律。纯音乐是浪漫的,其浪漫在于抽象与无限,纯形而上的动画艺术也是浪漫的,也是抽象与无限的。规模宏大的多部集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一曲规模宏大的充满夸张、想象、奇妙、巧合、悬念等浪漫内涵的动画交响乐。

美国动画界有人断言:《汽车总动员》的出现,标志着3D技术在动画艺术之成熟。这是动画制作的一个飞跃,动画艺术由二维图像发展至三维空间,是动画艺术形式拓展的根本性革命,标志着动画制作在形式之无限自由与无限浪漫。

美国数字技术之领先,使其在动画艺术于近年来获得迅猛之发展。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动画片接连问世,如《狮子王》《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我国在动画艺术也有新的探索,例如最近热播的运用3D技术之动画《三国演义》,也作了可行的尝试并获得成功。这一切说明,数字技术与3D技术使动画艺术获得制作之自由,自由恰恰即为浪漫之内涵。

制作自由意味着制作之任意与无限,这是其他任何影视艺术无法达到之境界。只要想得到,没有做不到。这就意味着在制作过程中,思维在动画制作中上升为首要之地位,思维无限与制作无限达到了统一、对应与默契。思维无限恰恰为浪漫之特征,数字技术与3D之实现,使动画制作获得浪漫无限。

动画是想象之艺术,夸张之艺术,是天真与新奇的,是形式的也是任意的,是超现实和超逻辑的,这一切,就是动画艺术之浪漫。浪漫不仅是动画艺术之特征,更是动画艺术之生命。

现实是逻辑的,艺术也是逻辑的。动画艺术之超现实、超逻辑,其本质是合逻辑的。其超越,有时甚至有悖于逻辑,乃现实之逻辑;其符合的,其转化的是艺术逻辑。

艺术逻辑升华与抽象现实逻辑,集中以连贯、开合、疏密、呼应、交错等形式出现,这些基本形式与关系,可以任意组合与夸张。当我们欣赏经典动画艺术时,最鲜明、最强烈的感受,也正在于此。当思维与艺术逻辑契合,夸张也就合理,任意组合也就顺理成章,悬念也就引人入胜,荒诞也就习以为常。这就是动画艺术的浪漫。

故事情节之浪漫、形式之浪漫、制作之浪漫,归根结底至关重要的是形式之浪漫,因为其不仅对应表达人类普遍之思维浪漫,而且,也同时对应和表达出自然关系与运动之本质浪漫,也就是说,形式之浪漫,乃一切存在与运动之希望。

[参考文献]

[1] 路盛章.关于动画创作中民族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的思考[J].装饰,2007(04).

[2] 李涛.动画文化:动画形象的符号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10).

最浪漫的话范文第4篇

情人节,浪漫从天而降

纷纷扬扬,弥漫了我和你的心窗

一个有关爱的日期

共同细数那些感动的过往

情人节,浪漫从天而降

飘飘洒洒,覆盖了我和你的模样

一个有关爱的日期

共同回首那些妩媚的影像

银河堤为我们搭起爱的桥梁

即使天各一方

我们依然会走向幸福的天堂

有一种浪漫,叫细节

曾经对女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你是否喜欢浪漫?答案全部为是。再问她们浪漫是什么时,却又有很多人答不上来。

我们常把浪漫与风花雪月、玫瑰爱情、烛光晚餐联系起来。人云亦云中,浪漫已被演变成奢华而高调的物什,仿佛是粉妆玉砌的洋娃娃,要想得到,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于是,在那些重大节日里,女人们满怀期许地想与爱人共同营造一场奢侈的罗曼蒂克。再吝啬的男人也不会在这种时刻去计较,毕竟,一年中理直气壮的浪漫,屈指可数。

浪漫过后,依然平淡如水地生活。锅碗瓢盆碰撞中的过节和矛盾,依然在两个人的屋檐下频繁上演。曾经那场重大而奢华的罗曼蒂克,好似划过天际的流星,未曾留下一丝痕迹。

女人爱浪漫,仅仅是因为浪漫带来的那一瞬间的光和热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浪漫的理解,反复思忖后,方才恍然大悟,浪漫其实可以很平凡,很简单,甚至可以贯穿在每日每时每分钟内。

这便是另一种浪漫,它叫做细节。

讲述:记忆中最浪漫的事

个案一:浪漫是一簇温暖内心的火焰

张安杰 男 27岁 造价师

徐丹 女 26岁 人事助理

张安杰口述:

浪漫?要有钱又有时间才能浪漫呐。我和我老婆是大学同学,刚毕业结婚的那会儿两个人工作不稳定,都没啥钱。周末或节假日休息的时候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周末陪她在春熙路溜达一圈,吃个小吃什么的,想要看场电影,都还得小心地计算着兜里的钱够不够后半个月生活。她喜欢旅游,可当时我们忙得连三环都没去出过。在考上了造价师资格证以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个好的工作让老婆过上好日子。

2004年年底的时候,我做了的一个大工程,又加上是年底,收入一下就比平时多了好几倍。拿到奖金后,老婆要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爸妈兑500块去。她说要孝敬老人。我当时真的挺感动的,因为这些年,她跟着我也没过啥好日子,可是咱有钱了,她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我的家人。我立马背着她偷偷定了下个月巴厘岛的双人游,准备给她一个惊喜。

要说浪漫,那10天才真够浪漫的。和我爱的人一起,手牵手走在阳光夕照的沙滩上,什么烦心事都抛在脑后,我和老婆又好像回到了谈恋爱的时候,还说了好久没说过的肉麻情话。最绝的是,我还在海边大声地吼,徐丹,我永远爱你。可把我老婆乐晕了。可惜,浪漫的日子只有10天啊。假期一结束,我们又回到繁忙的工作里来,又没时间浪漫了。

徐丹口述:

我觉得我们一直都挺浪漫的呀。你别看他(张安杰)是个粗线条的人,可是他在一些平常生活的细节方面,对我还是挺细心的。他最感动我的就是那种琐碎但又很温暖的时刻。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那年冬天成都特冷,好像还下雪了。我当时在一个公司做礼仪工作,必须得穿着单皮鞋,站那儿冻一整天。回家的时候往往脚都冷木了。有一天我在单位受了点气,心里本来就难受,回来的时候他又还没回家,屋里冷冷清清的,我就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回来了,看我这样,一个劲地问我怎么了,我就说了一个字,冷。

然后他马上就跑去厨房点火烧水,然后蹲在面前很细心地给我烫脚,一边烫,还一边笑我孩子气。当然啦,我也就忍不住跟着他破涕为笑了。虽然后来我脚一直落下了长冻疮的毛病,但他也会一直记得,在冷的时候为我暖脚。现在每每回忆起来,那才是我们最浪漫的时候。

个案二:浪漫其实很简单

刘江 男 35岁 公务员

陈月涵 女 32岁 美术教师

刘江口述:

去年,月涵过生日的前一阵,我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地给她过过。结婚这么多年,一转眼孩子都4、5岁了,我还没有给我妻子送过什么像样的礼物。那几天我一直冥思苦想,给她买什么好呢。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在家里看电视,电视刚好放到《粉红女郎》的最后一集放烟花那里。女儿看见烟花,高兴得跳起来,用稚气的声音说,漂亮,漂亮。我心里灵光一现,想起不久以前妻子画的那只名叫“永恒烟花”的戒指。这一激灵,我立刻跑进她的卧室,“偷”出了那张画稿,找了一家相熟的金店,花了差不多3个月的工资,终于在妻子生日之前做好了那只戒指。当然这一切她都被蒙在鼓里。

生日那天,我拿出那只她自己设计的戒指深情地对她说了事先想好的台词,“老婆,烟花虽短暂,爱情恒久远”。毫不知情的她竟然一下子感动得哭了出来,随即又哭又笑地说我傻,为这个花了这么多钱。那一瞬间,我也忍不住哭了,我知道,为了她,值得。

陈月涵口述:

刘江一直都比较呆板。要说浪漫,孩子都挺大了,也不好意思再搞什么浪漫。可是有那么几次,我还真的被他打动了,现在想起来心里都还是暖暖的,很窝心的感觉。

其中一次就是去年我生日他背着我给我做戒指的那事。当时我真挺高兴的,这说明他心里有我啊,但是坏就坏在他花了3个月的工资,把咱家买车的计划又往后推了一截儿。我后来还笑他,你也有不理智的时候啊。

有时男人并不明白,女人想要的浪漫,其实往往很简单。

女儿每周末都去她姥姥家玩,周五晚饭过后,我们俩就把孩子留我妈那儿,然后回来过二人世界。那天也是周末,我们从我妈那儿回家的路上,我忽然腿抽筋,大概是因为上课的时候站久了,反正疼得厉害。那天是刘江背我回家的。

他很久都没背过我,那天趴在他背上的感觉,又温暖又安全,想起来特美。后来你猜怎么着,每个周末我们回家,一走进小区,我就耍赖说腿疼不肯走,非要他背我不可,呵呵,他拗不过我,总是背着我呼的一下小跑着冲上楼,因为他怕被邻居看见了笑话。我?我才不怕呢。

[浪漫剪影] 那些细节,那样美好

NO1.徒步到有爱的城市,只为寻一个浪漫奇迹

女:小文年龄:26岁

最浪漫一幕:

他从临近的城市而来,风尘仆仆地站在我的门外,手里捧着一束玫瑰花,气喘吁吁地和我说:“今天是情人节。”

男:佳华年龄:28岁

最浪漫一幕:

徒步三天,我终于赶在情人节当天到达她的门外,她开门的刹那,我从她的眼中看到了惊喜和一种值得我相守百年的承诺。

《伊媚》评论:

路途的长短,并不能影响心的距离。浪漫并非刻意制造,但却能将两颗牵挂的心牢牢拴在一起。

NO2.千纸鹤的风铃,叠满爱恋

女:彩霞年龄:21岁

最浪漫一幕:

我推开门,无数千纸鹤的风铃挂满了整个房间。不细心的他,却送了我一件如此细心的礼物。

男:阿木年龄:22岁

最浪漫一幕:

“你说你想过一个浪漫的生日,你说你想得到细致的照顾和关怀,你说千纸鹤代表爱情……”在满是千纸鹤风铃的房间里,我诚恳地表白,她拥抱而来。

《伊媚》评论:

记住爱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为她的梦想而付出最大的努力。浪漫,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深情的爱恋。

NO3.自行车上的浪漫青春

女:雪雪年龄:34岁

最浪漫一幕:

初次与他约会,他送了10个气球,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坐在自行车的后边,将头贴着他的体温,那个时候我心里默念,“就这样一辈子,多好!”

男:凯锋年龄:34岁

最浪漫一幕:

那天,我送了她10个气球,她坐在自行车后面陪了我整整一个下午。送她到家的时候,她浅浅一笑,说:“下星期,还骑自行车去郊游吧。”

《伊媚》评论:

一个永恒的瞬间,牵连一生的缠绵。让浪漫,将彼此的心温暖。

NO4.一张卡片,写满浪漫

女:李唯 年龄:26岁

最浪漫一幕:

我保留他给我第一封情书,那封情书写在一张漂亮的卡片上。结婚那天晚上,我翻了出来,我在上面用红笔标注了他的错别字。他看着卡片,笑了。

男:武汇 年龄:26岁

最浪漫一幕:

结婚那天晚上,她把我第一次写给她的情书拿给我看,上面用红笔修改了很多错别字。可我只看到,满卡片都写着浪漫。

《伊媚》评论:

一支红笔,一段爱恋,一生浪漫。似乎只改写了错别字,谁又看到被改写的浪漫人生?

NO5.按摩,将浪漫用手指去传递

女:张洁 年龄:27岁

最浪漫一幕:

很爱很爱他,看到他为养家累到腰酸背痛,我真的很心疼。我苦学了两个多月的按摩,就在那一年的情人节为他做了全身按摩。他疼的眼泪都哭了。心,好疼。

男:连智 年龄:30岁

最浪漫一幕:

那天,我忘记了是情人节。她为了做了全身按摩,说实话,她的手法真的不是很好,把我弄得很疼。那天我哭了,不是因为疼自己,而是因为她对我的爱。

《伊媚》评论:

两个相爱的人,会用尽全力去制造浪漫。而浪漫,有时真的很平实。

浪漫,听男人女人一起说

女高音:浪漫是一种细节

文/花贵人

浪漫不拘形式,不拘地位、格局,只要你内心愉悦,怀有一种平淡和憧憬,一种对人生的感激。浪漫存在于一切的事物中间,甚至是死亡、挣扎中的喘息、永世的别离、如春水般缱绻逶迤的愁思。浪漫是一种咀嚼和品味人生的细节,它更多的时候,是在回想和对美好岁月的追忆中,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况味。

浪漫是你举高手臂,向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挥舞你难舍难分的挂念;浪漫是一种会心的微笑,想到他时,在嘴边不经意点缀出的温馨;浪漫是从笔端汩汩流出的千种柔情。浪漫,是永不过时的词句,它总是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有时它是那么蛮横,不知道由什么引起,心里的一池秋水就盈盈地皱了,水波荡漾。有时它又是那么的汹涌,像野性十足的洪水,一路摧枯拉朽,将理性的堤坝冲击的荡然无存。

浪漫是一种细节,是心灵的沉香,无盐的水,细碎而流云般的光阴。

像沙漏,当沙子不断地倾泻,才能感觉它的流逝。然而这流逝是经不起细细琢磨的,你见到的沙砾,它的倾泻已经写上你生命的痕迹,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就是几十年岁月。

而浪漫,就在这些沙子的倾泻中,进入我们的内心。

男高音:浪漫,用心制造

文/沈熹微

曾经以为,浪漫等于时间加金钱再加爱情的堆积。后来才明白,浪漫其实就是要有心,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贴心。

当你一心一意爱上一个人,愿意一生与她牵手同行,举案齐眉,这本就是一种浪漫。拿出男人的耐心和宽厚,来容忍她偶尔的孩子气,安抚她的情绪化,用微笑化解一切。在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中,细心地为她拭一滴汗,抚摸她为你整日下厨而熏出烟火色的脸,抱一抱她为了给你生孩子而发福变形的腰身,买一支护手霜,让它代替你来呵护你爱人在家事中变得粗糙的双手。在无声的行动当中,却能让她感觉到,你们的爱情那么贴心。

浪漫其实并不等同于奢侈品的堆积,它可以表现为我们生活里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

[浪漫贴士]不同年龄段女人的浪漫需求

A、25岁以下 浪漫贴士:激情似火,轰轰烈烈

清纯少女,情窦初开,这是个骄傲得连花儿都会自愧不如的年龄,青春年华怎可平庸度过?这是每个风华正茂的女人心中所想。她们正处在无忧无虑肆无忌惮的峰尖浪口,喜欢幻想,拒绝平淡如水的日子,希望得到王子超越凡尘的爱情。 玫瑰和情话是女人永远的最爱,但是请记住,老掉牙的浪漫重复只会让女人心生厌倦,要让她永远生活在新奇里,你就得不时蹦出新奇的想法,并将它付诸行动。

B、25~35岁 浪漫贴士:惊喜常在,赞美不断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感情的挫折,已不再相信虚幻的童话故事,现实让她们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她们被慢慢打磨成烟火女人。浪漫已经不是她们的终极目的,但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意外的惊喜都会在瞬间俘获她们的芳心。她们希望平实的生活有浪漫点缀,而不再一味要求轰轰烈烈,激情似火。

如果这个时期的女人已为人妻,已被家庭的琐碎折磨得疲惫不堪,那么,在厨房轻轻搂住她的腰说一句情意绵绵的话,送一朵已经很久没有送过的玫瑰,在阳台上共享咖啡,或者默默对视眼波流转……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所有的疲惫和厌倦一扫而空,你会成为她最依赖的人,爱情之花也会越开越艳。

C、35~40岁 浪漫贴士:体贴关怀,相知相伴

这个时期的女人大多已生儿育女,或事业有成,或在家安心做全职太太,生活安定,经济宽裕。

偶尔送玫瑰送百合当然不会让人厌倦,但这个时期的女人更需要男人实质性的举动。生病了在床前守候,累了为她倒杯水,帮她做一点家务,不高兴了哄她开心,听她倾诉听她唠叨,知道她最喜欢的食物,记住她一切特殊的日子并给予关怀,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总之,你不仅是与她共处一个屋檐下的丈夫,还要做她的“蓝颜知己”,如此,女人怎么会不被幸福涨满呢?

D、40岁以上 浪漫贴士:相依相偎,互相取暖

风风雨雨都走过,这个时期的女人已无意与外界争宠,只希望躲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过安静平稳的生活。

像歌中所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等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繁华热闹都成昨日落花,女人的浪漫已转为和相爱的人相依相偎,一起看世事变迁。

形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在身边陪伴,有人和自己一起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

结语――

情人节临近,商家比恋人们更兴奋,开动脑筋设计浪漫礼品、装置浪漫场景、举行浪漫PARTY――他们在努力推销一个道理:浪漫是消费品,越是昂贵的浪漫越能证明爱情的价值。然而真相是:当一种事物能够用价码来标注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你只是在采购某种商品。金钱换来的并不是浪漫,更不是爱情,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最浪漫的话范文第5篇

这类事情简直没完没了。早些年刚上大学,刚会读一些书,读到尼采的东西,瞬间崇拜到五体投地,后来惊闻他跟纳粹的肇始脱不了干系。后来崇拜瓦格纳(当然部分是跟着青年尼采的风),又发现他也被指责为纳粹主义的始作俑者。再后来还有埃兹拉・庞德,甚至有里尔克,有阿诺德・勃克林,数不胜数。

再后来读到桑塔格那篇著名的《迷人的法西斯》,隐约觉得德国浪漫派所代表的那一条精神传统线索,可以整个与法西斯挂起钩来。让人不禁反问,那些德国浪漫派的艺术家怎么都是法西斯的帮凶或者预言家呢?

或者只是偶然而已?只是这些“邪恶”的浪漫派艺术家,恰好他们反犹而已?

可是这样的话,那些本身就是犹太人的艺术家怎么办?比如,比如门德尔松?比如身为犹太人而居然提出反犹的作家卡尔・克劳斯?比如敢回到以色列演奏瓦格纳的犹太人巴伦博伊姆?

不久前读萨弗兰斯基的《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发现他居然要开始探讨德国浪漫主义和法西斯的关系了,而且居然要实地考察(对人不对事地)希特勒那些具体主张、纳粹政权具体的“Leitmotive”(元动机),以及它们与德国浪漫派传统中最核心的那些元素到底存在哪些重合,到底存在怎样的历史因果。

萨弗兰斯基是时下德国最著名的自由学者和非虚构类书籍作家之一,他的精神史传统的人物传记(主要是德国历史文化名人),长期以来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这本不久前刚出版的中译本的书名和德文原书标题大不一样,德文书名是“Romantik: eine deutsche Aff?re”。德文Aff?re一词,几乎等同于英文的affair,这里大概接近中文“外遇”的意思,旨在表现出,浪漫派这个复杂事件同时具有的热烈与新奇、“荣耀与丑闻”,于是直译过来应该是“浪漫派:一次德国外遇”。而原文标题中也丝毫没有要“反思”德国浪漫主义的意思,这本书的写法和作者一贯以来坚持的狄尔泰式的精神史(Geistesgeschichte)写作方式保持一致,是一种从头到尾的梳理。虽然中译本标题完全不能表现出原文标题的多义性,但由于Aff?re一词在中文中缺乏对应词,所以也只能改换标题。

据萨弗兰斯基考证:那些把艺术家们拉下水的其实不是纳粹政权的任何一号人物,其实首当其冲的是二十世纪初以来的一大批“嘴最长”的文化史家。

比如著名的神学家、教会史学家保罗・蒂里希(Paul Tillich),他就四处高喊,“法西斯主义是政治的浪漫主义”。

再比如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里面他肯定是在中国最有名的一个―在他的短文《理性的落败》中说:德国精神史和文化史的最重要的转折点是非理性主义战胜了理性传统的人文主义,也即浪漫主义诞生这一历史事件。

似乎我们也可以仿照卢卡奇将纳粹归咎于浪漫主义这一精神史事件的做法,将世人通常以为德国人就是传统的理性、严谨和刻板这一史上最重大的误解归咎于卢卡奇这类故意误导的说法。

比如,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很多以读书写作为职业的人们),康德和他的“三大批判”是典型的“德意志”的精神模式的代表。那种庞杂而完整的抽象体系,让人望而却步,却始终敬佩不已。而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建立的一大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史上浪漫派运动的诞生。这样看来,大多数人看到康德“三大批判”形式上的晦涩艰深就完全不顾他在哲学史、精神史和艺术史上到底造成的是哪种影响了。其他不论,就在文学艺术方面,他的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其实是浪漫派最亲近的“精神父执”之一,绝不是被普遍误解的“理性传统的”。(当然哲学史上,这个理性传统又是容易误导的了,比如这里不是指笛卡儿那个理性主义的传统,而是简单指相对于十九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浪漫派而言的那个浪漫主义的对立面。)

不过如果连卢卡奇的话都听起来不够疯狂、不够令人信服的话,那么再听听以赛亚・伯林的话:“浪漫派让个性的、创造性的主体的力量超过了客观的、有组织的物质世界,然后这种超越很快扩展到了政治和道德领域。”(参看他的《浪漫主义的根源》,“浪漫主义的真正父执”一章)

于是这种逻辑可以简化成,法西斯=疯狂=非理性主义,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所以:法西斯=浪漫主义。

这个“推理过程”和维克多・克伦普勒(Victor Klemperer,他的关于纳粹时期德国文化史的书不久前出了中译本)几乎不谋而合。

我们来做一些拆解试试:德国浪漫派,到底怎么跟纳粹扯上干系的?最著名的那些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文化史言论,最主要有哪些论点,这些论点有没有问题?

换句话说,德国浪漫派作为一些艺术家或者自诩的哲学家、神学家,他们所提出的美学观是如何(被)推广到道德、政治领域的?面对一个世纪以后的那场政治劫难,他们究竟是无辜还是罪孽深远?

首先得说说德国浪漫派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德国浪漫派,在世界文学史中,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试图尽读天下书,探索一切学科的逻辑门径;对一切知识,历史的、当下的,以经过“古典时期”梳理后的冷峻的眼光,咀嚼、吞咽或者吐掉;对自然抱以最均匀最无轮廓的热情;对古希腊罗马的理解与思考,具备多出前辈许多的范畴;对中世纪取消“黑暗时代”的标签;对与他们持相反艺术观、人生观的十八世纪的前辈持尊敬乃至崇拜的态度;对地方神话、民间传说、童话、寓言有着生理性的狂热;时而虔敬,时而又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时而将自我意识推演至极继而狂妄而自恋,时而又自嘲喟叹个体的渺小无力。如果有一个大一统的教会将他们联合起来,这个教会就叫“人的精神”。

他们被后世一批又一批雄辩的嫉妒者斥为唯心主义、异教徒。他们不单是诗人、艺术家,也是神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家、教育家、自然科学家(这些属性往往能在他们中的一个人身上同时拥有)。他们游历世界,不满现状,但和他们同时代(或同精神父执)的英国浪漫派、法国浪漫派等相比,仿佛缺少一些行动力和开展行动的决心。似乎在他们那里,精神不单是居于肉体之上的,且是唯一有效的“人的活动”。他们是人类精神的狂热教徒,穷毕生之力为“人”寻找定义。

他们活跃于从一七―那个永远与“革命”、“自由”等一些字眼联系起来的年份―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之间的约半个世纪间,他们塑造出许多英雄和偶像。他们崇拜古希腊神明,崇拜基督,崇拜远东的圣哲和歌者,崇拜伟大的古罗马。他们企图通过文字―那经过歌德与席勒这两位英雄变得光荣、细腻而典雅的德语―将他们的英雄与偶像昭示天下。于是世人也崇拜起他们的英雄,慢慢地,世人开始崇拜他们。

他们认为荣耀是必然的,伟大是绝对的,崇高是完整的。而美是最荣耀、最伟大且最崇高的。同辈中济慈、布莱克,晚辈中波德莱尔、戈蒂耶,都被后世妒忌者唤作“唯美主义者”。而唯有他们,可以用断片集斥责道德家的虚伪,用未完成的诗体小说或韵律优美的长诗赞颂美的绝对性,而同时又免于受责难、受诽谤。

他们因是人之精神的教徒,故而轻视肉体。他们往往短命,“天妒英才”,或者“光荣而美丽地回归自然”。他们并不常沉溺肉体之欢,但绝不节制。他们互相结交,文稿、通信往来,共办文学杂志,参加沙龙、画展、音乐会,甚至布道、讲经,辩论教义。他们关注形而上,也会对彼此间的友谊无比珍惜。

就是这样一群互相结交的年轻艺术家们,在十九世纪最初的几年,大工业时代的浓浓黑烟即将笼罩西方世界之时,用断片集、零散出版(很多甚至是互相资助自费出版)的诗集和一部自命清高的杂志《雅典娜神殿》,就几乎颠覆了整个西方文化史前进的方向。在启蒙运动的大浪中沾沾自喜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停了下来,听听这些年轻的德国人有什么要说的。结果斯达尔夫人首先听到了,她用她的《论德意志》向法国人首先介绍了这些炙热的灵魂,随后才有了雨果、戈蒂耶、夏多布里昂们。

他们,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荷尔德林、克莱斯特、E.T.A.霍夫曼,德国浪漫派的这些独立而又紧密相关联的心灵,发起这场运动的最初,提出了哪些核心主题(Leitmotive)?

首先是“das Volk”(民族)。

比如说海德堡浪漫派,阿尔尼姆(Archim von Arnim)和布伦塔诺(Clemens Bretano)这一对,花大力气收集民谣(Volkslied)。注意,不是后来舒伯特写的那种“艺术歌曲”(Kunstlied)。

受赫尔德最初的启发,浪漫派(包括后来的格林兄弟)都对民间文学、民俗传说充满热情。他们企图通过收集和推广这些民俗文化来缔造一个“民族性”的概念。然而,浪漫派所推崇的这个“民族”,首先它不是专指“德意志民族”。虽然从政治史上讲,他们这个时候提出倡导“德意志民族的觉醒”是非常合理的(普遍看法是,因为英法等统一的民族国家走在了前面,德国人这时候才产生了“统一的觉悟”)。但这的确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的初衷始终是美学意义上的,是一种艺术、文化观念上的“民族性”,与血统、民族志的那种“民族”并无多大关系。换句话说,他们希望统一起来的,是一个泛德意志文化圈,或者按照诺瓦利斯和小施莱格尔的想法,是一种“普世的诗学”(Universalpoesie)。他们是想通过这样一种精神上的联结来推广他们的美学理想―让全世界充满诗。这里诗就是美的同义词,而不是德意志血缘的人用某一种所谓“典雅德语”写出来的诗。

不管怎样想,可是至少那些德国浪漫派们,比如阿尔尼姆那样真正的诺瓦利斯式的诗人,怎么可能不是精英主义的呢?怎么可能反对个体,崇拜集体呢?他们只是在个体中寻找集体,而不是要将个体置于集体之中,任其湮灭。

这跟作为政权的纳粹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再者,关于“国家”、“祖国”(Nation, Staat,Heimatland,Vaterland)以及国家和社会中的“有机体”(das Organische)概念。

浪漫派提出的“有机体”是相对于工业时代萌芽期的、机械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社会的。他们(虽然一切都源始自法国大革命)在这里是反对法国大革命的。

而纳粹,是作为反对魏玛共和国这一旧政体而建立起来的新政体。与浪漫派在“政见”上的相似之处,也就仅有这一点了:都是反对旧规则建立新规则。除此之外,比如诺瓦利斯(Novalis)的《基督教或欧罗巴》,其实是想建立一种人文主义的基督教的世界图景,而纳粹政权是要将其政治和社会结构带着文化强权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Reich)。

其他一些核心观念如“Weltfremdheit”(陌生感,或“去魅”),比如非理性(Irration)。

以赛亚・伯林在提及浪漫派的“去魅”观念时,将其标注为“最初无害,但并不是一直保持无害下去”。他在《现实感》(The Sense of Reality)一书中论证了这一点。浪漫派意图使世间万物重新“陌生化”,产生康德意义上的“审美距离”,从而使得一切人们在理性时所当然接受的一切道德律令、政治法则都变得不再理所当然,不再不容置喙。人造的道德条令也好,自然的物理法则也罢,都应当是人的、主体的“再创造”,脱离了这个审美的、静观的而又沉思的主体,这一切规则都应该失去意义。意义应当由这个主体创造。

这样一来,作为虔诚基督徒(大部分还是天主教徒)的浪漫派们,一个个都成了实际上的无神论者,他们命自己的主体为上帝,为一切重估价值。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现实观念(即一种脱离主体不可能存在的客体观,其深刻来源,可以说是康德的“第三批判”,也可以说是费希特著名的“主客二分法”),导致了半个多世纪以后的政治观念史上的动乱,从而间接造成了一个世纪以后的政治灾难。

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漏洞的论证。但其实深究起来,是有一点循环论证的意味的。即:首先假定了法西斯们熟悉并了解德国浪漫派的“真谛”,然后再开始论证这种了解是如何对他们产生影响的。

萨弗兰斯基写道:“Gewi?, die Ideen Hitlers waren ganz und gar nicht romantisch. Sie kommen aus den vulgarisierten, moralisch verwahrlosten und zur Ideologie gewordenen Naturwissenschaften: Biologismus, Rassismus und Antisemitismus.”(希特勒的观念显然不是浪漫主义的,这些观念来自一些庸俗的、非道德的、几乎沦为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生物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

书中接着说,希特勒自杀前曾感叹,他曾标榜为最杰出的日耳曼民族还是太“虚弱了”(zu schwach),认为整个民族应当同他一起死去,不可以继续存活下去。随后作者并没有深究下去。然而,托马斯・曼在Bruder Hitler一文中说,希特勒作为一个失败的艺术家,是想以全世界的人民作为材料,完成一部心目中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实际上并不相信什么“雅利安人至上论”,只是编了这么个谎言,欺愚大众,好让大众乖乖沦为他的材料。也许事情不像托马斯・曼所说的,希特勒确是相信“雅利安人至上论”、“日耳曼民族至上论”或是“某一民族至上论”。反正他走火入魔地投入血腥的试验,终以失败而告终。

红极一时的德国电影《浪潮》(die Welle),讲的不是法西斯主义如何形成。而针对的是宽泛的极端的集体主义。法西斯主义不止是极端的集体主义,也不止是极端反犹主义。

不得不引用希特勒本人的话,在《我的奋斗》里,他说:“Im ewigen Kampf ist die Menschheit gro? geworden. Im ewigen Frieden gehen sie unter.”(在永恒的斗争中人性得到了升华,在永远的平和中人类则会沉沦。)简言之,意思是说,犹太传统―他的确借用了很多尼采在《敌基督》里的推理和结论―是摩西引领人民走出埃及,走向西奈山顶,走向应许之地,由混乱和不确定走向永恒的真理和确定性的过程。

按他的意思,这是人性腐化的开始。只有永远的不确定,永远地“斗争”(用的是Kampf这个词,即标题“我的奋斗”中的奋斗)下去,才是人类的正途。

用萨弗兰斯基的话讲,这叫把个人妄想视作人类使命。

这和浪漫主义又有什么关联呢?

如果要说这和希特勒所理解的浪漫主义有关联,尚且都不大行得通。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希特勒真的明白德国浪漫派艺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尽管他真的很喜欢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cklin)的画,很喜欢瓦格纳的音乐。

在柏林著名的犹太博物馆里的一个展厅里,通过一些旧画报和旧收音机(按动机关可以让收音机播放当时的音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政权里,人们的视听世界是怎么进入这样一种“伪勃克林”、“伪瓦格纳”化的情形,被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些原本(依据康德,那个德国浪漫派伟大的父亲)有着完全“自足性”(Autonomie)的艺术作品,在这里只是符号而已。它们麻木,而且为了麻木。

关于法西斯的起源,半个多世纪以来,德语学界已经有太多的专门研究。从一本宽泛介绍法西斯理论(Faschismustheorien)的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包括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er Schule)在内的二十世纪许多著名学派,都对法西斯主义提出了理论建构。精神分析法、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些统治二十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界的“主义”们,也都纷纷向其伸出了解构的触手。

到了今天,和所有其他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一样,法西斯如果是“迷人的”,首先也仅仅因为它是“复杂”的,是因为它的复杂性本身,而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它教唆人们做什么,等等。

从这点上来说,法西斯和浪漫派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相关期刊更多

文学与人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南昌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