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来人往

人来人往

人来人往范文第1篇

一到过节,林一禾就头大。七大姑姨的关系,哪个都得打点。别人还好说,搭钱买点礼物心意到了就是了。林一禾最怵头的,是二叔那里。

按说,所有亲戚中,二叔是和林一禾最近的。他是老爸的亲弟弟,林氏家族的族谱中,唯有这个人和老爸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但就是这个最亲近的二叔,林一禾却一点都不喜欢。

平心而论,早年间,二叔对林一禾一家,也算不薄。那时候的林一禾还是高中生,老爸下岗后四处打零工,是二叔四处托关系找到一个正式接收单位。彼时的二叔,是县城某单位的一把手。

老爸有了稳定工作。一家人从此也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别说父母对二叔感激涕零,就连林一禾,也非常感恩。不过。感恩归感恩,林一禾从心理上并不亲近二叔一家人。

少女时代的林一禾颇有几分女文青的敏感和清高,她看不惯二婶那高高在上的官太太模样,更反感二叔在父母面前时不时流露出的大佬姿态。为此,她很少去二叔家,就连二叔家和自己相差无几的妹妹伊晨,也很少接触。

那时候的林一禾一直提着一口气,暗暗地发愤图强,在这个拼爹的时代,老爸是草根,要想强出头,唯有自己努力。

老天不负有心人,林一禾的努力没白费,高中毕业,她考上了本省一所有名院校,而二叔家的伊展,分数刚刚够三本的录取线。

林一禾只以为从此自己再也不必矮人三分,可事实很残酷。大学毕业,回到县城,现实依然差强人意。伊晨三流大学毕业后,借助二叔的关系,进了一家行政单位做会计。林一禾呢,拿着一本的文凭,最终却不过进了一家朝不保夕的企业当销售。

毕业最初。找工作四处碰壁时,爸妈又偷偷去求二叔帮忙。二叔二婶推辞得很干净:安排伊晨已经拼尽了全力,实在没办法了,还是让一禾自己努力吧。

林一禾知道后。又羞又气了好半天。她不止气二叔二婶的虚伪势利,更气父母的糊涂。

工作不久,伊晨认识了某位官二代,虽然林一禾丝毫没看好那个所谓的妹夫,可二叔一家却是藏不住的兴奋。尤其是二婶,只要见到林一禾妈妈的面,总会得意地吹嘘,女婿的房子有多大、前途有多广。

而林一禾的选择。又确实让老妈颜面无光。男友夏元是大学同学,跟随她来到故乡,工作单位还不如林一禾,家境更一般,别说汽车房子了,就是买枚钻戒,都得挑最小克拉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林一禾却认定了。让她感激的是,父母很尊重自己的选择。

没过多久,林一禾同伊晨相继结婚。出身不同的孩子,婚礼自然也有着天壤之别。

说不失落是假,尤其是看到伊展盛大婚礼上笑不可抑的二叔二婶,林一禾更是觉得有点对不起父母。同是嫁女,爸妈和自己。无论怎么庄重,还是透出了不少的寒酸。这份寒酸,她们自己可以不在乎,可亲戚朋友的目光,让林一禾替父母堵心。

她下了狠心要好好过日子,为父母在以后的日子争气。

2

这口气。她果然就争了。

结婚3年之后。县城里新落户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林一禾拿着简历去面试,毫无悬念地被录用了。

有工作经验,专业又对口,还是本地人,没过两年,林一禾就升任了那家合资企业的销售部经理,年薪6万,还只是保底。

这样的收入,对于清水衙门的小公务员伊晨来说,绝对无法PK。伊晨是普通科员。每月工资2600元,若不是有老可啃。别说买名牌了,就是普通的地摊货,又能消费多少。

结婚第5年。林一禾生了一大胖儿子,事业爱情双丰收。伊晨那里呢,别说怀孕了,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官二代劈腿外遇,直接去法院了离婚。这事,林一禾还是从别人嘴里知道的,回家一问父母,他们也俱不知情。二叔二婶对闺女被离婚的糗事,瞒得铜墙铁壁,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无论怎样保密,早晚还是要尽人皆知。

为了表示关心,林一禾特意去看过一次伊晨,伊晨没说什么,倒是二婶,一脸的警戒和防备,好像林一禾看了她家多大的笑话。

林一禾只能转移话题说工作,没说两句,二婶脸上泛出丝丝的冷意:合资企业工资虽然高,可到底不比行政单位的铁饭碗。旱涝保收。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林一禾还没搭腔,二叔就接上了话茬,提及他的某个朋友,在合资企业走麦城的故事。

出于礼貌,林一禾勉强维持着笑意告辞。一出门,脸子立刻耷拉下来。早知道二叔二婶这样的心态,她何苦巴巴赶着送安慰。

此后,林一禾更是远着二叔一家人。不过,平常日子可以没交往,但逢年过节,基本的礼节,还是必须到。

可这基本的礼节,也让人越来越头疼。

二叔还没从一把手位置上退下来时,林一禾从不买什么贵重礼物。那时候她还没有到合资企业上班。又有攒钱买房的压力。经济实在不宽裕。而且,给二叔送高档烟酒的人多了去了,她即便特意表现,人家也未必看得上眼。想清楚这些,林一禾每年就是两瓶本地老酒去探望。每次。二婶皮笑肉不笑地接过她的心意,眼皮都不撩一下:家里的好酒你二叔都喝不过来,你日子这么紧张,干嘛还破费啊。

去年,二叔退休了,这时的林一禾房子车子都有了。有了经济实力,她特意大方了一回,花好几百买了两瓶剑南春,提溜着直接去了二叔那里。看到酒,二婶微微一愣,很尴尬地推辞。林一禾佯装无所谓地笑道:这是一下属送的,您知道我又不喝酒,所以,还是拿来孝敬二叔吧。

二叔没说什么,二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末了,横空出世一句:哟,一禾真是不简单呐,都混到有人送礼了,我看林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酸溜溜的冷嘲热讽,搭配冷淡淡的眼神,本来心情极好的林一禾,顿时又不爽了。恨恨地出门,一路上越想越气。花钱少的时候被轻视,花钱多了,还是半个好字都买不出来,好生生的,她这是何苦来哉。

3

到了今年过节,该走的亲戚全部走过,二叔那里,林一禾迟迟没有动静。

得知林一禾还没有给二叔送年礼,老爸很生气,直接将她和夏元喊到了家里。见了面,没有明着批评林一禾,而是转身从酒柜里拿出一瓶剑南春,语气之中带着得意和骄傲:这是你二叔给我买的,如果不是他,我去哪里喝上这么好的酒。

林一禾绷着脸不搭腔,老爸也真好糊弄,一瓶剑南春就被收买了?

林一禾的心思,老爸很明白,不过,他有自己的说法——你二叔二婶是高调了点,但人不坏,对咱家也算不薄,看人呐,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再怎么说,咱们也是一家人不是?

看样子,二叔那里不去老爸这一关都过不了,既然如此,索性让夏元跑一趟吧。

谁知,夏元这一去就是三个多小时,锅里的饭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手机打不通,林一禾急得都要追过去看时。夏元才姗姗而归。

一汇报才知道,原来二叔二婶留侄女婿吃了晚饭才回来。看着带了几分酒意的夏元,林一禾很恼火,不过点到为止的探望,他倒还真实在。

夏元却道,是二叔二婶真心留客,自己推辞不得,末了又飞出一句:我觉得二叔二婶不错啊,林一禾,是不是你对他们有偏见。

林一禾气乐了,她对他们有偏见?是他们一直很过分好不好。

夏元一再的摇头:不对不对。林一禾,我早就发现。也许二叔二婶有不对,但你也从心底里一直同他们叫着一股子劲。

林一禾想继续争辩,哪知。夏元一歪头,睡着了。

守着一桌子冷饭,林一禾没有半点胃口。夏元的话。像只一蹦一跳的兔子,一下下地在她心里跳。

你别说,这厮还真够一针见血。仔细想想,自己的确一直窝藏着那么一股子要打败二叔一家的野心。因为这份野心,二叔风光的时候,她从不去锦上添花:到了他家败落,比如伊晨离婚,比如二叔退休,她巴巴地上门,口头上说送安慰。实际上呢,潜意识里的自己,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不厚道的成分?

精明如二婶,又是那么不肯低头,所以,林一禾总是悻悻而归。

如此说来,彼此关系的僵化,她这个做侄女的,还真的脱不了干系?

夏元给离异的伊晨介绍了一同事,家境平常的小职员,二叔二婶却非常满意。林一禾有点吃惊。她一直以为伊晨再嫁必须还得金龟婿呢。二婶没说太多感激的话,但出来进去,一直拽着大嫂的手,看到林一禾,更是难得的亲昵:多亏你这个当姐姐的惦记着伊晨,这门亲事成了,我和你二叔也算去了块大心病。

人来人往范文第2篇

这样一个大志不被得偿的小姑娘,在时下种种选秀舞台下,屡见不鲜。由是,江湖之上,怀才不遇的叹息和伤怀,犹如漂浮在水面上的葫芦,摁倒这头,那头又迅速翘了起来。

纵观所有落败者,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极少围绕自身找原因,而是纠结于伯乐稀少或者潜规则盛行。

真相果然如此么?

得承认,一个人的成功与蹿红,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天赋才华本就有着本质上的天壤之别。

大多时候的不能胜出者,无论自认多么优秀,在前辈眼中,还是难逃寻常。

而这样的寻常,又占据了众多追梦人的主流。如果因为与成功无缘而就此陷落在郁闷的深渊中不能自拔,那就真的污浊了梦想两个字的闪亮。梦想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功成名就那一刻的辉煌和灿烂,更在于追梦路上的清醒自知和孜孜以求。

梦想大道,人来人往,老天的恩慈在于,他从不因才华份额的不同而有所轻视,而是为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合适的舞台。

此一点,无论歌者、舞者、绘画者还是文字写作者,概莫能外。

才华有大小多少之分,舞台自然也有高低上下的不同。真正名符其实的追梦人,在乎的永远是是否真实彻底地表达了自己,而不是收获了多少鲜花和掌声,拥有了怎样的舞台和成功。

而如今这个时代,又有着前所未有的成全和包容――只要你愿意,随处都可以你的舞台你做主。于是我们轻易便可看到草根梦的繁盛与光华――无名歌者在网络上传海量自弹自唱的视频;无名画家在街头巷尾如入无人之境地挥毫泼墨;无名文字者在浩瀚夜空下书写恣肆的心情。

当然,小舞台上的自我陶醉从来不是我们奔跑和奋斗的终极目标,向往更高的辉煌和获得更大的认同,是所有追梦人的理想。因此,表达自我之外,梦想还另有意义,那就是如何更高更快更强。

如何更高更快更强?苦练十八般武艺之外,重要的还有,你是否能够学会安于寂静。在寂静中等待,在寂静中自处,在寂静中修炼,在寂静中谛听,谛听从灵魂深处勃发出的个人心智才智拔节生长的生命之声。

所有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今天你我能够看见的那些聚光灯下的笑脸,曾经的曾经,跋涉过千山万水,穿越过凛凛黑夜。甚至到了冲天而起的前一刻,还丝毫没有预感和自知。

这一点,看看各种秀场上一夜爆红的胜出者便可知晓。

2012年夏季来临之前,偌大的中国,谁知道梁博,谁知道吴莫愁,谁又知道张赫宣和平安。万众瞩目的中国好声音,用一个夏天的时间成就了那些有着天籁之声的歌者,另一个侧面,也更清晰明了地让我们见证了不同歌者所属的次第舞台。

梁博和吴莫愁,一流的声音拥有一流的舞台。张赫宣和平安们,这些未能留在一流舞台上的歌者,光华散去,却也并没有就此陨落民间,而是找准了适合自己的灯光和受众,携音乐之梦御风而飞,在不同的角落怒放出灿烂的生命。

喧哗落定,即便成功者,也将归于寂静。不是名利舍却,不是舞台抛弃,而是这些人深知,这世界,还有更高更大的舞台。他们要想让自己的声音为更多人听见,就需潜心修炼,在寂静中磨炼机锋。唯如此,才能赢得淡定败得从容;唯如此,才会有更多的掌声和更大的不同。

人来人往范文第3篇

足球的世界也有生死阴阳,当昔日的奇葩渐渐枯萎,上帝的吝啬无情让我们再次陷入缅怀历史的悲伤。那一刻,告别不是唯一的话语,离歌的响起又一次证明了那份荣耀与光环。

当上校不再飞翔

在卡佩罗、米贾托维奇和贝克汉姆在更衣室里吵得不可开交的2006年底时,已经为球队战绩的低迷痛心疾首的皇马球迷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噩耗:11月16日,在与老年痴呆症抗争了六年之后,已经不能行走的普斯卡斯终于在布达佩斯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旅程。尽管2005年8月,皇马曾和“普斯卡斯全明星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了一场慈善比赛,为他们昔日的巨星募集基金,伯纳乌也点起了白蜡烛为其祈祷,但“飞翔的上校”还是以世人始料未及的速度,离开了这片曾给予他无数荣耀的土地。

这位身材矮小略有些臃肿、梳着当时东欧革命地区最流行发型的“矮胖子”,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速度和魔法。经典不容赘述:1960年冠军杯决赛,皇马7∶3击败法兰克福,“上校”一人攻入四球,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段在冠军杯决赛中独进四球的不朽传奇。

当1985年,年近六旬的普斯卡斯叶落归根,重新回到梦萦魂绕的祖国匈牙利时,他是否会想到,自己再也离不开这片恋恋故土。一直到他逝去的这年,普斯卡斯的故事还在流传:60年前,他在这里起飞,60年后,他已永垂史册。

白发人送灰发人

1966年世界杯决赛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99%的球迷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赫斯特那粒足球史上最具争议的绝杀!然而,是谁给赫斯特送上了名垂青史的机会?恐怕没几个人能立刻回答得出――阿兰・波尔,这位时年22岁的布莱克浦小将,是那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狮军团中最年轻的一个。然而2007年4月24日,这位天生“大心脏”的名宿因心脏病去世,他也是继1993年的博比・摩尔之后,第二位去世的1966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

“他是当时球队最年轻的一员,却是1966年世界杯决赛最佳球员之一。他经常面带笑容,令当时的球队气氛轻松不少。我们对这个消息感到难过。”已经将近古稀之年的赫斯特谈起41年前的队友时仍然一脸悲伤;查尔顿兄弟也是老泪纵横,他们最年轻的战友,就这样先于他们这些老大哥前往极乐世界……

阿兰・波尔的职业生涯是辉煌且饱受磨难的。世界杯决赛后,他以创纪录的11万英镑身价转会埃弗顿,在那里,他成为球队标志性人物。离开埃弗顿后,阿兰・波尔再度创造了22万英镑的英格兰足坛转会纪录,这一次他加盟的俱乐部是阿森纳队。而在国家队,波尔右翼传中的精确程度让如今的贝克汉姆效仿,而他也曾以队长身份为英格兰队出征,并和小贝惊人相似地在30出头就告别了国家队。

人们不会遗忘查尔顿的狂奔疾进和摩尔的领袖气质,但波尔的传中,更是那支442阵形大行其道的英格兰队最经典的标志。

马拉卡纳再无恶魔

贝利之前,巴西足坛谁人名头最响?莱昂尼达斯?这位发明了倒勾射门的“赤脚大仙”的确是巴西足球桑巴舞的缔造者,但他的好搭挡若泽・卡洛斯・鲍尔也同样不该被遗忘,2007年2月4日,这位81岁的老人安详地停止了呼吸,巴西足球洪荒时代的见证者,又少了一个。

人来人往范文第4篇

想起前几天看到的微信:凌晨3点半,两名少年酒后驾驶摩托车在济南北园高架逆行狂飙,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结果一个大腿骨折,一个仍在抢救中……警察叔叔非常无奈地说:两名未成年人分别是15岁、16岁,青春应当绽放而不是凋零,无牌无证拿生命竞速,问一句,做父母的,你们在哪里?

这确是个很沉重的话题。每一个熊孩子的后面,都有不称职的家长。但是有多少人是等到事故发生,才开始去关注那些潜移默化改变了我们人生的一件件小事儿?

有一次我去肯德基,前座一对母女正在就餐,大概五六岁的小女孩不小心把汉堡里面沾着奶酪的生菜叶掉在衣服上,黏糊糊的酱汁糊了上去。坐在对面的妈妈照着孩子的小脸就是一巴掌,破口大骂,骂得特别难听。骂了一会儿还不解气,索性把摆在一旁的购物袋翻出来,把给孩子刚买的衣服倒在一片狼藉的餐盘上,然后边指着衣服边碎碎念。

孩子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坐在她妈背后的我,眼神里盛满了倔强和难堪,咬着嘴唇就是不哭。我当时的脸色,真的就是大写的……心疼。

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件事:8岁时,跟爸妈要了很多次钱,一直攒到50块,然后偷偷买了喜欢很久的遥控车,玩了一个下午。

晚上妈妈回来发现了,非常生气:家里不富裕,你哪来的钱买这个!一把抓过来,狠狠砸在地上。

他记得那时就像电影慢放镜头一样,心爱的车子跌落,挤压,碎得四分五裂。忘了有没有哭了,感觉就是非常非常失落。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这么没了。

他说:我没有记恨我妈,但是我也再没买过玩具车。因为从那时开始,不知道为什么一点也不喜欢了。

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的人。世界上少个不喜欢玩具车的成年人没关系,可是当年那个心碎的小男孩怎么办呢?

粗心的父母总是觉得,小孩子哪来这么多事?还沟通、还交流、还尊重呢……供你吃饱穿暖、上学读书,就足够了!

或许等他们老了,他们的孩子也会想:老家伙们哪来这么多事?还沟通、还交流、还尊重呢……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偶尔给点钱尽下职责,就足够了!

这显然是个恶性循环,但孩子又都是谁教出来的?说来说去,又该怪到谁头上呢?

我不想把这些事,上升到什么国家教育啊、社会体制啊、父母自身素质啊、心理学啊……所谓讲道理但实质上混乱迷茫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言论上。

人来人往范文第5篇

【现身说法】

都是“慷慨”惹的祸

徐加凤

老公今年表现不错,争取到一次去英国伦敦出差的机会,很多朋友前来道贺,可麻烦事也随之而至――他们都要求老公捎带些国外货。

由于不希望给老公带来额外的负担,我便推掉了我这边亲友的请求。老公却当上了“老好人”,答应给别人带表、带包、带奶粉……他想,不就是买东西么,应该不麻烦。没想到,这帮人还帮出了问题。

到了伦敦,他才知道,国外与国内的购物情况大相径庭。在国内,超市遍地开花,可在国外找超市,那可比找“七仙女”还难。买奶粉要到正规大型超市买,老公住的酒店离最近的超市有十几里路,没有私家车,跑一趟要辗转几次公交车才能到。

第一天,他到了超市,发现那个牌子的婴儿二段奶粉正好有新旧两个包装。同学没告诉他旧包装能不能买,他不好自作主张,国内当时正是深夜,打电话又怕打扰朋友,只能作罢。

第二天,他又跑到其他超市,好不容易看到四罐奶粉。结账时,售货员要求身份证登记,他这才发现忘带了身份证。

第三天,他带了身份证,还带了五个朋友,心想一起六个人,好歹能把12罐凑齐吧。没想到,售货员说:“对不起,货没了,请您再到其他店看看吧。”

这把老公整晕了,当晚就打越洋电话跟我倒苦水:“没想到买东西这么难,要是为自家孩子这么麻烦也就算了,真后悔当初没拒绝他们。”我生气地对他说:“帮忙朋友是好事,可也要看是否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你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还要办公事,怎么帮人?”

由于整天忙着购物,老公的工作还受了些影响,领导不断提醒他要以工作为重。后来,他终于买齐了奶粉,又照单为朋友到商场买了包、手表……他想总算给大伙有了交代,自己受点委屈就委屈吧,大家高兴就行。

谁知,回国后不久,其中一些朋友发来的“致谢短信”,差点没把我和老公呛死。托买奶粉的大学同学说:“宝宝喝得有点拉肚子,不会是飞机中途被人调包了吧?”托买包的远方亲戚说:“呵呵,跟国内淘宝价格差不多,帮我省钱了,谢谢。”最可气的是托买表的邻居竟然抱怨道:“你那天买的不是最佳时机,早一天买能省不少钱呢。”

看到这些,老公哭笑不得,跟我感慨:“还是你明智,没再接别人的,否则我真没办法交差。”

其实不是我明智,而是我明白,在帮忙一事上,要适当小气些,随意慷慨地帮忙,不仅不会增长感情,反而会导致“友尽”。

我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朋友要你帮忙的事情,你真的无法做到,一定要坦诚拒绝。而最坦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讲明客观情况。比如这次闺蜜小丽托我给她买化妆品,我就说老公不懂这些肯定会买错,她也没有再勉强。如果对方坚持要你帮忙,那我们也要先小人后君子,把各种可能的困难讲明,再量力而行,那样才能给自己和他人一点点退一步的空间。

你来我往,请求帮助有学问

汤园林

前不久,我开了一家小店,想设计几份海报进行宣传。对于制图,我是一窍不通,想着请朋友帮忙。我掰着指头在朋友圈里过滤一遍,拎出了八个会制图的朋友。人数挺多,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帮忙。所以,我又过滤一遍,把那些关系比较疏远的剔除掉,剩下的只有四个了。我再过滤一遍,那些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最近遇上烦心事的,就不去麻烦人家了。

在剩下的两个人中,我琢磨了一会儿,一个是专业制图的,一个是业余爱好。专业制图的那个朋友,工作、生活都挺顺利的,我们离得又远,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帮不上人家什么忙;业余制图的那个朋友,住得离我比较近,可能人家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最后,我决定选业余制图的那个,毕竟我这海报要求不高,朋友那水平绰绰有余。

选定朋友后,我在微信上跟她留言。我觉得这样可以给朋友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打电话交流,对方会觉得突然,又不确定要不要帮忙,仓促之间,万一本能地选择不多事,直接拒绝呢?

朋友很快回复:“没问题,但我月底比较忙,等到月初好吗?”朋友做统计工作,月底确实很忙。我看看日历,已经月底了,再等几天也不耽误,于是很自觉地给朋友减压:“没关系,我不急,你忙完自己的事再弄我的。”等到月初,我得提醒一下,万一她忘了呢?

于是,下个月的第一天,我打电话给朋友,把我对海报的具体要求一一告诉她,上面写什么内容,突出表现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至于设计成什么版式,用什么颜色,则完全让她自由发挥。既然请人家帮忙,这点信任总要有的。

所有要求都清楚了,朋友又正好有时间,当天设计好了海报初稿,发给我看效果。我觉得整体不错,但有些细节不利于宣传。这问题不能将就,但一下提出太多问题,又怕朋友心里不舒服。于是,我先挑出最严重的一点,对朋友说,把这个修改一下就OK了。很简单的一小处,朋友自然不排斥,几分钟就搞定,重新把图发过来。我又一点点指出其他几处,每次只指出一点,每次朋友都很快修改完毕。到最后,海报终于达到我的要求,朋友也没抱怨我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