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伏尔泰名言

伏尔泰名言

伏尔泰名言

伏尔泰名言范文第1篇

1、几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2、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希望。

3、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4、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5、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6、对于亚当,天堂使他的家,而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

7、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8、要当个无聊男人的秘诀就是把什么都讲出来。

9、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10、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11、所有的战争,不过就是抢掠而已。

12、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13、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14、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

15、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16、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17、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摘。

18、无论人类的哪个属类,都比懒怠的种族好。

19、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20、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21、我很清楚,人家已经“榨过桔子”了;现在必须设法保住“桔子皮”。为了自警,我准备编一本适用于国王小词典。

22、思想寓于躯体,但尽管如此,身体最健壮的人不一定就是杰出的思想家。

23、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24、劳动是快活的根源。

25、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26、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27、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一无行动,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28、一般而论,各个不相同的不幸造就幸福。因此,越是一次次不幸的频繁发生,就越是好事一桩。

29、爱情之中高尚的成分不亚于温柔的成分,使人向上的力量不亚于使人萎靡的力量,有时还能激发别的美德。

30、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31、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32、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33、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

34、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35、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36、生命在于运动。

37、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38、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39、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40、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1、人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不如一个好朋友。

42、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43、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乐趣的远景。

44、友谊是心灵的结合。

45、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

46、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47、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48、公平到了极端就变成极端的侮辱。

49、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50、激情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51、我们在这世上时日不多,不值得在可鄙的坏蛋的脚下爬行。

52、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53、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5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以各老朋友重逢。

55、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56、说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

57、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58、自尊心是个膨胀的气球,轻轻一针就刺出了大风暴。

59、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

60、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61、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6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63、只有真正的需求,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64、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

65、有学问的傻瓜,要远比无知的傻瓜还要愚蠢。

66、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67、激情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68、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与一个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名言范文第2篇

“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

德高望重的伏尔泰很受人尊敬,可是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格调不高的聚会。聚会组织者认为大学问家伏尔泰的趣味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与自己正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请伏尔泰再次参加聚会。结果伏尔泰说:“伙计,你知道吗,我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听了这样风趣而委婉的回答,邀请者只能识趣地走开了。

“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伏尔泰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它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一个读者给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其仰慕之情。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谊。谁知道,从那以后每隔十几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礼貌的伏尔泰还是忍耐着给他回信,但回信越来越短。

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没想到几天后,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这次的回信可不怎么客气:“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吃午饭与擦皮鞋”

伏尔泰有个仆人,为人忠实但很懒。一天,主人对他说:“把我的皮鞋拿来。”仆人遵命拿来了皮鞋。伏尔泰问仆人:“你今天早晨忘记擦皮鞋了吧?”仆人答道:“没有忘,先生。只是街上满地泥土,两小时后您的皮鞋又会跟现在一样脏的。”伏尔泰笑了笑,穿上皮鞋,一言不发地走了。

没过多久,仆人从背后追了上来。“先生,”仆人说,“钥匙呢?”伏尔泰听了,明知故问:“什么钥匙?”

“橱柜的钥匙,一会儿要吃午饭呀!”仆人说。伏尔泰露出了笑容:“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呀?吃了饭两小时后,你又会跟现在一样饿的。”

“都说错了”

伏尔泰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伏尔泰 哲理小说 语言编码

伏尔泰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讽刺现实并阐明深刻的哲理,开创了哲理小说的新体裁。从1740年到1774年,伏尔泰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哲理小说创作,完成的哲理小说达26部之多,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查第格》《老实人》和《天真汉》。伏尔泰的成功,归因于他将哲理小说这种文体发展成为一种集叙事、议论和教诲于一体的一种独特文体,并使之成为启蒙思想家在文学场中可以利用文学符号进行语言编码,从而夺取启蒙话语权的手段。

一、18世纪法国“文学场”中的伏尔泰

如果说把欧洲18世纪完全视为“伏尔泰的时代”,这是有失偏颇的;但在重估整个法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成就时,若忽视伏尔泰的文学创作,那将是巨大的遗憾和失误。“伏尔泰――这位法国18世纪的文学天才,正是通过欧洲,才较少地受民族化宣传的拖累。他身上丝毫没有狭隘的民族优越感。他超越了民族的本位主义。他使最优秀的欧洲人法国化,他的做法不是让他们成为法国的顾客,而是让他们成为‘诚实的人’。他拥有的最光荣的荣誉之一就是因为此。”为伏尔泰作传的20世纪法国作家让・奥里优曾经这样评价伏尔泰对于18世纪欧洲的贡献。伏尔泰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对整个欧洲的贡献,也体现在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哲理小说的创作把18世纪法国巴黎文学公共领域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英的思想和声音传播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他也是最善于利用文学话语及符号的力量来实现对大众进行文化启蒙的作家。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产生在法国贵族政治和君主专制政治走向衰落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法国自17世纪以来一直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统治者靠王权、教权和专制暴力的手段来维持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伏尔泰在18世纪二三十年代初登文坛时,封建王权和教权力量还十分强大,资产阶级文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他们尚没有任何话语权。伏尔泰早年因写作《哲学通信》和戏剧《俄狄浦斯》,而遭到凡尔赛宫廷和巴黎大法院的指控。他在1716年和1726年曾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以及被流放至英国,都是政治权利场对其自由言说的惩罚和自由权利的剥夺。1744年,伏尔泰作为宫廷史官和路易十五王朝的官员,重返巴黎“政治权力场”,开始活跃于巴黎政治公共领域,这使得伏尔泰在巴黎文学场一度拥有某种特权。后来伏尔泰从“政治权力场”回归“文学场”,尤其是1753年之后,他基本上“无官一身轻”,定居于自己的庄园,作为自由作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文学生涯。经济上的独立使他可以不依附王权而获得更多的人格独立,这些都为其自由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伏尔泰在其后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和自由意识。他可以漠视政治权力场的挟制,依据个人的自由意志从事文化批判,并得到巴黎文学场自主性的庇护。伏尔泰从1744年到1778年去世为止,进入了文学创作的多产时期,先后发表了哲理小说20多部,悲喜剧10部,历史著作3部,他所创作的作品数量在18世纪启蒙文学作家中堪称第一。

二、从《老实人》看哲理小说的语言编码

在18世纪法国文坛上,尽管戏剧和诗歌这两种文学样式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哲理小说对传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哲理小说主导法国文坛将近50年。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一文学样式如何转变成为巴黎“文学场”中一种公共文体,成为文学场对抗政治权力场的一种权力符号?当然促成哲理小说这种公共文体的出现有外在的社会语境所致,即18世纪法国缺乏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任何真理的言说都被禁止。所以,为了争夺话语权和反抗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和教会的迫害,巴黎文学场中资产阶级自由文人巧妙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语言编码和解码,利用文学符号的编码与解码的权利,与专制权威进行斗争,最终成功地将他们要变革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思想和声音表达了出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理小说在18世纪文坛上的成功既是一种文学形式的有效性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不仅仅是文学形式的问题。因为它的成功最终是通过启蒙思想家在文学场中利用文学符号进行语言编码和解码活动,从而完成了夺取启蒙话语权的斗争。可以说,哲理小说从演变成公共文体起,就注定成为启蒙思想家在文学场中所运用的特殊文化资本了。

《老实人》写于1758年,是伏尔泰哲理小说的代表作。《老实人》是针对当时法国社会流行的一种“乐观主义”,即“一切皆善”的哲学观点而创作的。《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是一个纯朴、善良的青年,他相信老师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一切皆善”和“十全十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原是一位男爵的养子,只因爱上了男爵的女儿,却被逐出养父的家门。在流浪过程中,他受尽苦难,看到的是各种社会罪恶。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认识到“地球满目疮痍,到处是灾祸”。小说通过老实人的各种遭遇,说明这个世界既不完善,更不美好,批判了“一切皆善”的哲学观点。指出这种盲目乐观,只有利于现存社会秩序,说明只有进行变革才能使社会变得美好。正如小说所说,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消除烦闷、和饥寒三大害处”。小说结尾描写了一个理想社会――“黄金国”,那里遍地黄金,没有专制,没有奴役,科学发达,国王贤明,人民富足,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小说最后以“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田地”这句名言,点明小说的主题――人们的幸福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小说哲理深刻,韵味无穷。

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在讲述着故事,笔调出奇的冷静,从容,我们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评论,一切顺其自由的发展,目的在于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艺术的反差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振,看到作者如此冷峻的语气,我们也才明白应严肃阅读这部作品,而在阅读中严肃地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冷静地审视这一切。“老实人”这个概念在作品中,作者赋予它一个特定的内涵,除了说他生性温和,性格率直,思想单纯外,作者更多的是把老实人塑造成为一个盲目崇拜完美主义者,行为是愚蠢可笑的。作者是通过对老实人一路上不幸的遭遇,甚至近似于天方夜谭的旅程来表现社会现实的残酷,以至于老实人幻想破灭的必然性。像黄金国那样理想的国度,只能是乌托邦似的一个梦想,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作者的理想,可是这与现实的冲突表明了它们是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老实人不懂得去反抗,他的一生更多是在别人的掌控下过活,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这世界伤害自己,他也无力甚至没有意识去抗争,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可悲的。

《老实人》在阅读过程中带给读者的“离奇颠簸”,显然来自于创作者本身的心路。书中老实人一连串的荒诞遭遇、所见所闻就像一面镜子,折射了当时腐朽愚昧的社会现实和世态人情。伏尔泰通过老实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关于“世界尽善尽美”哲学的错误,其宣扬的一切都是维护旧社会、旧制度、旧礼教的欺骗人民的一类谎话,一种愚民的政策。从这点来看,《老实人》的小说色彩削弱了不少,反倒更像是一部寓言。而书中邦葛罗斯的命运也验证了这一点――被统治阶级价值观所裹挟,所洗脑,迎来的却绝不是“尽善尽美”的结局。伏尔泰的反抗意识、启蒙意义在《老实人》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从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上来讲,《老实人》以叙述主人公的漫游经历为故事线索,尤其是通过叙述主人公精神成长的过程,来确立一种叙述的范式,即叙述者要追溯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原因,即主人公在现实世界中所经历的生活磨难及挫折,以及他们从中所获得的教益,而这些磨难和挫折也正是促使他们内心发生变化,促使其精神成长的主要原因。在揭示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原因时,伏尔泰有意识地通过构造典型的社会空间,即作品主人公所处的生逢乱世、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的具体生活环境,来呈现现实社会的种种危机。伏尔泰通过对主人公坎坷经历的叙述,试图从主人公所置身的社会空间去揭示现实社会到处潜伏着种种危机和黑暗,如统治者的专横、官场的腐败、教会的压迫,僧侣的道德败坏、法律的不公正等问题。而正是这些现实问题和社会的黑暗才是造成主人公命运坎坷的主要原因。尽管作者有意识地展示社会混乱的画面,但他们的真正用意似乎并不是仅仅以暴露社会的黑暗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去探求如何消除社会危机的方法。《老实人》这部哲理小说的写实不是完全按照现实社会的样子原原本本地记录和描绘下来,而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愿望对之加以想象、改写和虚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发人的思想觉悟,使人思想醒悟。作品中暴露性的描写不完全是客观再现现实,而是蕴含着作者某种启蒙教化的目的。其结尾往往有很深的寓意,作者要把小说故事层面所蕴含的寓意或叙述者的主观意图告诉读者,并提供一个主人公一直在探索的解决危机和困惑的答案。

三、结语

伏尔泰名言范文第4篇

伏尔泰思维敏捷、才华过人、著作等身,但生活在法国封建专制急剧强化的时期,崇尚自由的他自然生不逢时,注定了命运的多灾多难。事实证明他确实走过了复杂而曲折的一生:颠沛流离、悲欢离合,两次被驱逐,两度入狱,寄寓海外,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与情人同居时的浪漫和失去情人时的阵痛……个中滋味,他都曾品尝。这些决定了他在用历史撰述阐释自己哲学理念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历史撰述的风格、原则与形式,以致在对历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探讨方面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伏尔泰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成为法官以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天生的叛逆性格使其对文学发生了强烈兴趣,他7岁时对母亲的去世了然无知,不过他忠诚于自己的精神导师――自由主义者和享乐主义的推崇者夏多纳。这位教父后来把他托付给曾经的高级朗克罗斯,根据其遗嘱,伏尔泰获得了1000里弗尔的遗产。

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腓力二世摄政时期,国内的政治气氛略有缓和,伏尔泰成为了当时知识界的杰出代表,他极尽自己的讽刺之能事,结果被官方第一次逐出巴黎。期满回到巴黎后,又因自己的讽刺诗被关入巴士底狱。1718年出狱后,相继创造了《俄狄浦斯王》和《亨利亚德》等文学佳作而名声大噪,甚至受到了国王的礼遇。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诗作和罗昂骑士的争论,再次锒铛入狱,期间其父离开了人世。接二连三的打击,伏尔泰的境遇犹如从天堂坠入地狱。

第二次出狱后,伏尔泰深感自己在专制的法国无容身之地,怀着对已经发生革命的英国的向往,他负笈英伦三岛。在这里,他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接触到了大量启蒙思想的先驱,认识了蒲柏、贝克莱和牛顿等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漂泊英伦的三年中,伏尔泰颇有斩获。1728年回到巴黎,他决心把英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哲学理念传达给法国的国民,于是撰成《哲学通信》,并于1734年秘密出版。此书被誉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出版后此书被公开焚毁,他本人亦遭到官方的通缉。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他只身来到了法国东北的西雷,夏特莱侯爵夫人收留了他,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15年的同居生活。在优越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下,他开始撰写其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

即使他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后,也因无法受宠于普鲁士国王,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郁郁不得志。1749年夏特莱夫人死于分娩,伏尔泰不仅失去了生活的庇护,而且承担了极大的精神痛苦。长期的居无定所使其精疲力竭,最终他定居于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在此,他与欧洲同仁保持联系,创作能量得到极大的释放,他大力鞭笞和揭露旧制度的黑暗,收容宗教难民,伸张社会正义,宣扬天赋人权,倡导宗教宽容,启蒙的哲学理念日趋系统化。上面已经提及的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于此期间杀青,而付梓出版。这一切使得费尔奈庄园成为当时欧洲思想和舆论的中心,伏尔泰也被人尊称为“费尔奈教长”。

1778年2月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巴黎,受到巴黎市民的热情接待,妇女们将他皮衣上的毛作为圣物加以保存,甚至女王也出席了他的剧本《伊雷娜》的演出。如此这般的礼遇,伏尔泰恍惚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令他万分激动。这加剧了他的尿毒症,三个月之后,他在荣誉和光环之中笑着离开了人世。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的遗骸被葬入名人公墓,他的著作和思想更是誉满全球,成为诸多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为后世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资源。这也算是对他坎坷一生的补偿,是对其在天之灵的告慰。

这便是作为历史学家的伏尔泰传奇般的一生,其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足以让人回味,不过更值得后世景仰的是他的历史著述,是它们蕴含的丰富历史思想和彰显的历史编纂的新法则。他的历史著作甚多,如《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时代》、《彼得大帝传》、《历史哲学》和《风俗论》等,不过以《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最见功力,不仅写人叙事,而且体现了时代的气息,蕴藏了无数近代史学的因子。纵观这些著作,我们可以窥探伏尔泰的史学精髓。

第一,伏尔泰理性的哲学观念深深塑造了他的历史观,倘若哲学领域他是理性的旗手,那么在历史领域无疑充当了同样的角色。他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提出了理性主义的进步史观,这种史观极大改造了中世纪的神学史观,即认为历史是可知的,人类历史是符合规律的。“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就这样在理性的推动下,人类最终可以通往无限美好的未来,理性王国会取得彻底的胜利。这承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观念, 增强了人类自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 凭这一点,他完全有资格成为“近代史学的先驱”。

第二,他批判神学史观,提倡朴素的唯物论。伏尔泰平生与天主教会势不两立,他著有《论宗教宽容》,极力批判教会,反对教权主义,这也体现在他的历史思想中。他认为教皇是“两足禽兽”,教士是“文明恶棍”,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进而阐释到“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自己朴素的唯物论,“首先要有铁匠、木匠、瓦匠和农夫,然后才会有利用闲暇进行思考的人。一切手工技艺的出现,无疑都要比形而上学早若干世纪。”不过他在对待上帝的问题上也有矛盾之处,有时极尽讽刺之能事,有时认为“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应该创造出来”,宗教观念上的“两个伏尔泰”形象,使他最终沦为自然神论者。

第三,在理性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伏尔泰更新了历史研究和叙写的对象,扩大了历史叙述的范围,从而将人类,特别是科学文化方面的人类精神巨匠纳入了叙写的范围。他打破了以往历史叙述中的政治、军事范型和宗教神学模式,他批判专制,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通过剖析君主专制的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认为历史撰述“不是为后代叙述某个人的行为功业,而是向他们描述有史以来最为开明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他在批判政治军事史的基础上阐释了自己的主张:有些历史仅仅叙述一个国王的遭遇,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其他一切仅仅由于他才得以存在。“我讨厌这样的历史,一句话,我写历史更多地是写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国王。那不应当简单地仅仅是他在位的年代记,相反,应当成为最能为人类增光的那个时代的人类智慧史。” 正是因为他关注人的精神、思想和文化,以人类的精神、法律、艺术和风尚为研究对象,所以他被史学界誉为“文化史之父”。

伏尔泰名言范文第5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保尔说过这样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让人刻骨铭心且倒背如流的名言,殊不知,后面紧跟的一句是:“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与前面的“崇高”相比,这一句岂不更实在?

名言被删减了,至少还是原话,可如果被篡改了,恐怕连名人自己也无可奈何。

“充满自信地沿着你梦想的方向前进!过你想象中的生活。”有人说这是梭罗说的,但《瓦尔登湖》中的原话是:“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沿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想象的生活,他将与成功不期而遇。”可见,梭罗说的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象的生活,而是说如果努力将能够比我们通常以为的更接近它。

又如,“做你想做的,世界因你而变”,一般认为是甘地说的。而甘地说过的与之最接近的话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就也能改变世界的趋势。当一个人改变他自己的本性时,世界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甘地告诉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但并没有说只要个人改变就足够了。

名人名言还有一种尴尬的遭遇,那就是被误解。例如,提到“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那些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墙头草。可据《三国志》记载,司马徽告诉刘备:“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卧龙、凤雏是谁?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才是俊杰。后来,“识时务者”是指那些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者。可不知从何时起,意思全变了,人们却以讹传讹,不予理会。

最可笑的是,有的话明明不是名人名言,却冠在名人头上大行其道。如“认识你自己”,据说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实际上它只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据说这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但它并非伏尔泰所说,而是出自一部名为《伏尔泰的朋友》的剧本;“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群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据说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话,但至今也没有人查明它的出处;乔布斯去世后,他的话也满天飞,可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谁能判断?除了乔布斯、盖茨、巴菲特、菲尔普斯等名人,也都是被广泛“代言”的对象。

相关期刊更多

中外妇儿健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西藏研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西域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