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雷石东

雷石东

雷石东范文第1篇

84岁的雷石东统领着世界上最大的传媒机构之一维亚康姆,旗下拥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MTV全球电视网、派拉蒙电影公司、19家电视台、1300家电影院等产业。50年间传奇而辉煌的创业史,使得他成为一个和默多克一样的传媒国王。但这些年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这个家族式传媒帝国的继承人选问题。

雷石东的子侄们,一边拿着维亚康姆的股份,一边还在维亚康姆工作。这样的特殊身份难免让他们不和当家人雷石东发生矛盾。再加上雷石东本人极为怪异的性格,我们过段时间就能看到维亚康姆里面发生一出宫廷与反宫廷的闹剧,当然,最后胜出的总是雷石东。去年雷石东炒掉与自己共事多年的首席执行官弗莱斯通(Tom Freston)、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很多人都认为接班人已经圈定,52岁的女儿夏莉(Shari Redstone)必定会成为维亚康姆未来的掌舵人。然而,近来事情却再次落入悬念。由于在公司发展理念方面的分歧,处事风格极像其父亲的夏莉据传即将离开维亚康姆。

现在,令这位身价连城的老人焦躁不安的,不仅是夏莉的不听话,还有其他子侄针对他的诉讼官司。雷石东家族的最新一轮“内斗”始于去年。先是雷石东的儿子布伦特(Brent Redstone)在公司决定买断其股权后宣布甩手不干,并将父亲和姐姐一起告上法庭,说他们一直在试图逼走他。他甚至还爆料,说父亲和姐姐在婚变时,都曾利用在公司的职务之便,用公司的钱来垫补他们的给配偶的离婚补偿。与此同时,雷石东的侄子迈克尔(Michael David Redstone)也向法院,称叔叔通过“私利交易”剥夺了他和已故姐姐的在维亚康姆公司的股份。Googl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因此把维亚康姆称为“建立在诉讼之上的公司”。对此,雷石东反驳说,“我憎恨打官司,我有爱心,不是一个好斗者”。但是,无论如何,雷石东已经因为这些官司而和律师“结缘”了。

其实,在过去的30多年中。雷石东家族内部关于财产权分配的官司一直就没有间断过,时而兄弟们之间相互指责,时而孩子们把父母送上法庭。这些内乱早在1959年雷石东的父亲老迈克尔(曾经的一个卖油布的小贩,从开设汽车影院开始起家)把自己创建的国家娱乐公司(现为维亚康姆公司的主要持股私人公司之一)的股权分配给儿子们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当时,老迈克尔的两个儿子雷石东和爱德华也都在公司工作。雷石东194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与几年前在舞会上认识的菲利斯(Phylis Raphael)结婚。1954年,他放弃了年薪10万美元的律师工作,甘愿来父亲公司享受一年5万美元的待遇。老迈克尔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给孩子们的财产分配成了导致日后家族纷争的种子。雷石东和爱德华从一开始就是几乎可以相互匹敌的竞争对手,但雷石东似乎更能得到母亲的垂青。于是,在母亲的影响下,父亲更希望雷石东继承自己的事业。由于这种“待遇”的不平等,爱德华早在1972年就把弟弟和父亲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后两者对公司的经营不善、管理混乱。结果是老迈克尔和雷石东以500万美元的价格买断了爱德华的股权,雷石东一举成为公司的最大的股东和下一代子侄们的基金管理者。

截至1982年,雷石东通过各种手段拥有了国家娱乐公司67%的产权,他的儿子和女儿夏莉和布伦特则控制着另外的33%。爱德华的后代则已失去了全部股份。尽管爱德华后来也成为一名成功的银行家,但他对1972年的事情始终念念不忘,称当时是父亲与弟弟欺瞒和强迫自己在不知内容的协议书上签的字。1987年,爱德华的妻子去世,女儿鲁斯也因为精神问题和痴迷而撒手人寰。而在此时,雷石东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跨越,他以35亿美元的价格买断了维亚康姆公司的经营权,雷石东媒体帝国渐渐成型。

商界的成功没有使雷石东的家庭生活井井有条。在2000年妻子菲利斯决意离他而去之前,曾三次离婚,主因就是雷石东太“多情”。据波士顿的一家杂志披露,雷石东曾一度和菲利斯的一个朋友保持情人关系,直到两人遇到火灾时才被别人发现。2003年,雷石东娶了现任妻子、比他年龄小一半的保拉(Paula Fortunato)。据雷石东身边的助手透露,雷石东和女儿之间的分歧还不仅仅是因为公司经营上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夏莉与保拉的关系处得很僵。不过。无论家庭内部出现了什么变化,雷石东“捍卫”公司的立场从来没有变过,这些诉讼难以阻止雷石东进一步积聚财富的脚步。

雷石东范文第2篇

[关键字]百福堂地区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5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03-2

1区域地质特征

百福堂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郴怀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处在云开大山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拗陷接触部位附近的沉降带中,区内地层主要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是铅等多金属矿赋存的有利层位。

区域内与工作区临近的岩体主要有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这两个岩体主要由燕山早期第一、第三阶段花岗岩体和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组成,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的岩层中(碳酸盐岩地层)是区内主要的多金属成矿部位。

2区内地质特征

2.1地层

工作区地层出露简单,主要为下石炭系石蹬子段(C1ds)、下石炭系测水段(C1dc)、下石炭系梓门桥段(C1dz)、中上石炭系壶天群组(C2+3ht)和第四系(Q)。石蹬子段为含砾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偶夹薄层状钙质页岩;测水段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梓门桥段为中厚层状灰岩及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偶夹泥质粉砂岩、页岩;壶天群组为灰白、浅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少量灰岩。测水段与梓门桥段和石蹬子段接触部位均为石英粗砂岩,按照地层的先后顺序,认为在这一地区的测水段早期和晚期分布经历了海退和海进[1]。

2.2构造

工作区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其次是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有雷公滩断裂、清水塘断裂、秤架断裂(南段)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断裂构造。雷公滩、清水塘断裂为区域性秤架断裂的次级构造,系区内铅多金属矿化的主要控矿和成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主要为区域性清水断裂,系粤北山字型构造西翼弧所属构造。各主要断裂特征简述如下:(见图1)

2.2.1北东向断裂

雷公滩断裂:发育于工作区中部秤架断裂上盘,与秤架断裂(南段)基本平行,大体沿山脊延伸,进入测水段砂岩后部分地段出露不明显,总长约4km。断裂走向40°~70°,南西段和中段倾向南东,北东段倾向北西,倾角59°~82°(倾向反转处倾角较陡)。断裂宽2~7m,构造岩主要为碎裂灰岩、灰质构造角砾岩(角砾磨圆度较好)。断裂带内,长一般1~2m、宽数十厘米的构造透镜体发育,局部有断层泥出现,裂隙中有较多方解石、铁锰质充填。该断裂膨胀收缩和追踪现象明显,显示张扭性特征。其与低级序的北西向构造裂隙交汇处有铅多金属矿化显示:铁平均品位38~55%,铅锌平均品位2.79~11.51%。附近发现有较多前人烧冶的矿渣残留,经取样分析,铅品位为5.54%,锌品位>30%,铁品位>30%。

清水塘断裂:发育于工作区中部秤架断裂与雷公滩断裂的夹持地带,平行秤架断裂和雷公滩断裂,走向46°~50°,倾向北西,倾角80°~84°,宽2.6~4 m,局部>8m,地表常形成陡壁。断裂主要为硅化挤压破碎带,构造岩为强硅化碎裂砂岩,有白色块状石英脉充填穿插,挤压片理化强烈。断裂及上下盘褐铁矿化强。

2.2.2北西向断裂

清水断裂:工作区内出露其北延地段,错断北东向雷公滩断裂。主要构造岩为构造角砾岩,角砾呈次棱角~次圆状,大小0.2×0.2cm~0.8×0.5cm,少数达1×1.5cm,成分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方解石、硅质物,为红色、白色碳酸盐质胶结,穿插有较多红色方解石脉。该断裂与秤架断裂相交的锐角楔形部位有铅多金属矿化显示。

3矿石质量[2]

区内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少量出现的有毒砂和黄铜矿(照片1,2)。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次为绿帘石、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等。根据10个矿心样品化学多项分析结果及一个矿心样品的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大致了解到矿石中达到综合利用要求的伴生有用组分(表1),此外还有个别样的As、Cd、S、Sn含量达到综合利用标准,需进一步研究。

4矿体围岩与蚀变

区内铅锌矿体围岩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梓门桥段(C1dz)泥质灰岩。岩石具细晶~微晶结构,主要造岩矿物为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副矿物有文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化学成分具有高钙、富铁、低镁的特点。是区内铅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围岩。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有白云岩化、黄铁矿化、大理岩化等。近矿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大理岩化、褪色化等。

5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工作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可总结为:

(1)矿体主要定位于区域北东向秤架断裂的次级构造北东向雷公滩断裂及其两侧更次一级的平行构造。

(2)梓门桥段不纯灰岩是主要含矿层位。铅锌矿化主要富集于该层位发育的断裂构造及伴随产生的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褪色化、重晶石化、铁帽发育地段。

(3)矿化主要控制在北东向断裂及其上、下盘次级层间破碎带内。

(4)矿化主要富集于成矿断裂拐折、膨胀收缩部位,矿前挤压、矿期张开地段,以及成矿断裂的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发育地段;

(5)矿化富集部位Pb、Zn异常晕较发育,并与有机烃气组分异常晕吻合。

因此,区域北东向秤架断裂的次级平行断裂(如雷公滩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其产状、形态变异部位、石炭系下统梓门桥段(C1dz)不纯灰岩、Pb、Zn异常晕和有机烃气组分异常晕,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褪色化、重晶石化等蚀变,铁帽、硫化物、铅锌矿化点和异常点,以及民间采冶遗迹等,可作为本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6找矿方向

2010年普查是以拳头岭地段和清水塘地段的雷公滩断裂为重点,开展深部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取3341资源量:Pb1646.27t;Zn3337.62t;伴生Au27.55kg;伴生Ag5114.84kg)。但由于工作量有限,致区内一批成矿潜力较大的地段(主要是拳头岭、清水塘地段雷公滩断裂,其次是铁水坳地段清水塘断裂),深部工作投入少或还未开展,已进行深部揭露的地段探索空间也很局限。进一步开展这些地段的研究和探索,远景有望扩大。

(1)拳头岭地段具有铅多金属成矿的地层、构造和地球化学条件,地表发现多个较好的铅锌矿化点,2010年深部揭露发现的矿化有往深部变好的趋势,说明该地段深部成矿潜力较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作为今后深部找矿、扩大成果的重点地段。

(2)清水塘地段具有有利于成矿的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条件,对其深部矿化远景,建议进一步开展查证。

雷石东范文第3篇

防不胜防的“飞行爆炸”

日本历史学家菊池一隆在《中国抗日军事史1937-1945))专门总结了日寇最为恐惧的八路军的三种游击战术,排名第一的是“麻雀战”,第二是“吸弹巢”,第三是“地雷战”。当年的抗日军民,形象地将攻势布雷战术称为“飞行爆炸”。在以往的一些宣传中,多是将“地雷战”作为在村落保卫战的战例来宣传的。但在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中,八路军主动出击的攻势布雷战术也令日军防不胜防,心惊肉跳。

汤头镇的布雷就是一次经典的“飞行爆炸”。执行这次布雷任务的是民兵英雄高运成。高运成是山东沂南县人,1942年3月参加抗日游击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鲁中军区授予了“飞行爆炸大王”的光荣称号。他一生戎马,身经百战,打过日本鬼子,又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屡立功勋。他培养了2l位特等射手、84位优等射手,曾让鲁中军区大部分民兵学会了使用地雷。

汤头镇以温泉闻名,据说孔圣人都曾经慕名到达里泡温泉,直到今天还位列中国四大甲级天然温泉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学习者,日本人也很喜欢泡温泉。当时,驻扎在汤头镇的日寇经常光顾温泉,这一情报被我抗日武装掌握了。

据高运成回忆,汤头镇布雷的任务是县武委会主任直接向他下达的。为了保证战果,特别要求他只炸日本鬼子,不炸伪军,借此破坏日军的扫荡计划。高运成接到任务之后,一面动用堂弟的关系调查汤头镇到温泉必经之路北城门的情况,一面亲自带两名队员到现场勘查,确定埋雷地点。

通过勘查得知,汤头镇北门的伪军每天下半夜都会回营休息。利用伪军的懈怠,高运成在3月5日带着挑选出来的13名游击队员背着两颗地雷隐蔽潜往汤头镇北门,下半夜就把地雷埋在北门外不远处。为了应付任何可能的情况,高运成将13名游击队员,分成了几个战斗小组,分别担任警戒和掩护,万一伪军没有回营,就准备边打边撤,而带的这两颗地雷也不是一般的黑火药石雷,而是鲁中地区军工厂生产的制式铁雷。

由大变小的铁雷

鲁中地区泛指泰山、徂徕山、鲁山、沂蒙山等山脉起伏的地区,是山东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也是山东军区及鲁中军区机关的所在地。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很快筹建起两个兵工厂。后逐渐发展为山东纵队兵工总厂,其中大碾猴子窟的第2分厂,负责手榴弹和地雷生产。到抗战胜利前夕,300余名工人每月可生产近10万枚手榴弹、1500个地雷。鲁中军工厂生产的制式地雷,虽然采用了铁质雷壳,却只能装填黑火药,破片数量和杀伤范围都比较有限。

实际上早在红军时期,地雷就是人民军队打击敌人的重要武器。以闽北红军兵工厂为例,1934年“红五月”竞赛活动中,就生产了上千枚地雷。由于红军兵工厂缺乏大规模生产黑火药的能力,只能将地雷做得比较大,每一枚装药在10斤以上,引爆后杀伤半径超过20米。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兵工生产的地雷仍然是这种大型地雷。

1939年,邢台县青年铁匠石成玉在参加八路军后,被分配到柳沟铁厂担任手榴弹制造技师。当时八路军时常出没在日军的交通线上,单凭步枪和手榴弹不能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于是八路军军工部向石成玉下达了研发地雷的任务。石成玉以前并没有见过地雷,他先研究军工部收集的地雷图样,琢磨各部分的结构和用途。好在此前石成玉已经拥有了制作手榴弹的经验,他使用胶泥,制作了一个雷体的模型,然后找到翻砂工,进行试铸。雷体做好后,石成玉又带着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改进,在雷体中装填黑火药,装上拉发雷管,这样一枚重达10千克的地雷就制作完成了。

任何种类的地雷,都由雷壳、装药、引信三大部件组成。石成玉等八路军军工人员,首先利用手榴弹的拉发引信,制造拉发地雷。虽然石成玉在回忆中并没有提到他们仿制的是什么地雷,但根据笔者收集的兵工资料,当时中国军队制式的地雷有大小两种,大的直径37厘米,高24厘米,重约50千克。小型的直径28厘米,高24厘米,重约30千克,此外阎锡山的太远兵工厂还制造过20千克和10千克两种圆形地雷。石成玉他们仿制的,很可能是晋造小号地雷。不过,10千克的地雷并不利于携带,八路军战士主要将这种大型地雷用于破路。

为了满足前方部队的作战需求,八路军军工部开始研发便携式地雷。在收集各方意见后,决定将地雷质量定在5斤,后来在八路军军工部文件中一般将其称为“五斤雷”。五斤雷除了质量较轻,便于携带外,还在于生产容易,价格低廉。根据八路军军工部统计,一枚五斤雷的成本约为2.5元,工本大约是1.25个工,而同时期10千克地雷需要5个工,每一枚子弹的成本在0.25元左右。

即便有了易于生产,便于携带的五斤雷,八路军上下仍然感觉地雷不够用。这主要是由于负责生产的柳沟铁厂的产能主要用于手榴弹的生产。1941年,八路军军工部共生产了超过60000枚手榴弹,仅制造了10000余枚10千克地雷和五斤雷。实际上,在1939年以前,八路军各部已经开始自行建设弹药厂,主要生产手榴弹,兼造地雷,其中129师骑兵团的南宫武村炸弹厂,在1938年初已经能够达到月产800余枚手榴弹,100~200枚地雷的水平,其他如129师的良沟炸弹厂、115师的平顺炸弹厂,产能与南宫武村炸弹厂相近。

遍地开花的石雷

为了解决各根据地对地雷旺盛的需求与有限的产能问的矛盾,中央军委及时提出“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和“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时任军工部部长刘鼎,向副总司令提出了各根据地分散发展军工生产的建议。据刘鼎回忆,他当时是根据早年在闽浙赣边区设立地雷部和组织地雷生产的经验,要求军工部各厂集中生产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炮弹、火炸药、掷弹筒等武器弹药,重点供应主力部队。由各军分区自行设立炸弹厂,八路军军工部出技术骨干和干部,各县政府组织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于是,在太行山区,一场全民爆破运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全民爆破运动初期,由军工部负责技术指导、培训骨干并供应一批雷管,各分区则大力在民兵中普及地雷制造技术。1941年3月,八路军军工部在武乡县温庄村和黎城县东崖底开办了第一届地雷训练班,分期分配培训武委会主任和部分民兵队长,刘鼎、石玉成等军工和地雷专家亲自向学员传授地雷制造和爆炸物知识,并编写下发了《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1941年夏秋季,地雷训练班培训的“种子”回到各地开始层层培训,一时间根据地“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涌现出了一大批民兵爆炸英雄。

最初,军工部的地雷训练班准备普及铁壳地雷制造技术,但刘鼎等人很快发现,大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安全的铸造条件,于是改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当时的一本民兵爆破教材,这样介绍雷壳的选材:“铁壳当然好,此外铁壶、酒瓶、醋坛、罐头盒子、木头、凿孔的石头等等,无一不可用。”

在实践中,抗日军民逐渐发现石头最适合作地雷。首先石头遍地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石雷伪装性好,而且石雷的杀伤效果也很出色。当时有民兵爆破英雄编了顺口溜:“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用,大家赶快装。”

在制作地雷的过程中,根据地军民逐渐进行了分工。青壮年都参加了青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民兵组织,白天劳动生产,晚上打铁制作钢钎。挑选和搬运石块,还有验收石雷也是青年民兵的活。老人们则负责碾制炸药和制作引信爆发管。年轻的妇女和儿童一般是一边放哨,一边给石雷掏洞。石雷战之前妇女放哨都是拿针线活,后来全都改拿钢钎敲石头,山上山下沟里沟外,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这动静,八路军听着高兴,说明人民已经发动起来了;鬼子和伪军听着闹心,这以后要吃到多少石雷?

设计巧妙的反工兵地雷

为了对抗抗日军民的地雷战,日军调动了大批工兵,试图利用先进的扫雷装备来发现遍地的地雷。八路军则有针对性的制作了多拉火式的反工兵地雷。据八路军军工部黄崖洞兵工厂的地雷专家石成玉回忆,日军在遭遇八路军埋设的制式铁雷后,专门调来工兵进行排雷,甚至狂妄地在埋地雷的地方留下字条,调侃八路军的布雷工兵。为了打击日军工兵的嚣张气焰,石成玉和其他技术人员齐心合力,在地雷底部加上弹簧击针,日本工兵在排雷时会触发击针,导致爆炸。多拉火式反工兵地雷后来又在冀中发展为“胡子牌地雷”,这种地雷上有多个触发和拉发引信,民兵认为这些引信多如胡子,于是起名“胡子牌”。

在斗争中,我们的军民还发展了其它几种反工兵地雷。比如在电影《地雷战》中出现的土化学雷。当年把这种地雷称为“动发”地雷,也有戏称为“扳不倒”的。土化学雷内部装有敞口硫酸瓶,稍有翻转就会倾倒出来引燃装药。除了土化学雷外,还有一种被称为“仙人脱衣牌”的地雷,这种地雷其实有内外两层,日军在拆除时只要将外壳撬开,就会触发击针,导致地雷爆炸。

但是,日军在吃过反工兵地雷的亏后,又搞了新花样。首先是发现地雷后不立即排除,只是标注,待日军撤到安全位置后,再采用拉拽的方发来引爆。其次是经常驱赶老百姓去踏我们埋设的地雷阵。对于这些伎俩,民兵也很快揣摩出了反制手法。《地雷战》电影中出现了所谓“前踏后炸雷”,就是当时民兵设计用来对付日军诡计的。另外,民兵当时还制作了空中跳雷和子母雷。空中跳雷是在地雷下面装上木托,木托下面安放发射药,发射药爆炸后将地雷推到空中再爆炸。子母雷则是在大雷上面加上多个小雷,或捆绑手榴弹,大雷爆炸后小雷四散横飞,杀伤范围极大。

日军发现地雷探测机只能作用在铁质雷壳的制式地雷上,碰上民兵自制的木雷、陶雷、瓷雷和石雷,根本不起作用,只能捡起地雷探知棒在地面上瞎戳。

地雷探知棒听着玄乎,其实就是一根长木柄前部装上金属探针。使用时士兵躬身将地雷探棒以斜45度插入地面,通过接触找寻地雷。这种探雷方式较为简单,士兵一学就会,但是效率低,精度差,即便大批士兵排成密集队形扫过雷场,也不能保证找到所有地雷。作为一种简易探雷装备,地雷探知棒看着简单,用起来可不容易。理想状态下,只要插点足够密集,地雷探棒完整的覆盖扫过的区域。但实战时,手一抖就可能会漏过去几颗,这些漏网之雷总能给日军以巨大的伤害。

而且,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埋雷的路数不是正规的陆军地雷阵,而是东一颗西一颗。鬼子戳一两个钟头不见得能找到几颗雷,但是鬼子要是敢大步前进,地雷还会找上他们。结果,鬼子不扫雷,会被地雷炸,慢吞吞扫雷,一米米跳圈,等进了村就见不到想要的粮食财物还有村民了。

抗日军民埋设的地雷中还有许多是眼见为实的拉发。所谓拉发,是通过拉火绳人工控制爆炸,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针对特定目标引爆,又不需要在埋雷的同时布置踏板等装置,隐蔽性强。在作战中,抗日军民主要用拉雷专炸日军军官,被日军驱赶在前面踏雷的伪军也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伪军甚至趁着爆炸的混乱投诚缴枪,这也成为一种搞伪军兵运工作的好手段。

但是,拉雷的操作也比较讲究。拉雷绳不能过长,一般以30米为宜。负责拉雷的战士必须要等日军接近到30米以内,才能拉响地雷。而且在实战中发现,拉雷绳必须是徐徐拉紧,太快或太慢都会导致地雷无法引爆,这对战士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过,抗日军民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枪雷结合战术。在作战中,抗日军民逐渐将拉单雷变成了拉地雷阵,例如将地雷阵布设在道路边的沟壑中,待日军大队接近后,由预先埋伏的神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尖兵或军官进行狙击,将日军赶进沟壑等处隐蔽,拉雷手再趁乱拉响地雷。这套战术也被用来打击前出探雷的日本工兵,经常是工兵被冷枪击中后,日伪军四散躲避,再吃上地雷阵,只能灰溜溜撤退。

威力巨大的反车辆地雷

随着地雷战的发展,我抗日军民逐渐将村落周围用于防御的地雷阵,改为前出埋到日军据点门口的攻击性地雷阵,用地雷战和游击战来围困敌人。为了打击作为机动力量往来救援的日军列车和汽车队,八路军还研发过专用的反汽车地雷。据军工部技术人员回忆,制式反汽车地雷,是通过精密地控制压发引信的灵敏度,保证敌人步兵甚至骑兵通过时地雷不会引爆。但是,日军也很快想到了反制的办法,这就是提高车速,这样有可能在地雷爆炸前冲过地雷场。不过这点小伎俩在聪明的抗日军民面前很快就失效了。1943年秋天,晋察冀著名的民兵爆炸英雄姬纪海就曾巧妙地通过障碍器材和地雷的结合,成功打击了日军的汽车队。

当时,日军凭借汽车队的速度优势,每天往来骚扰抗日根据地。姬纪海先派出几组侦察员预先摸清日军的行动规律。然后将四枚反汽车地雷布设在雁翅河南岸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在地雷前方布设了12枚2寸长的铁钉,地雷的压法踏板布设在铁钉阵的侧面。上午10点,日军的汽车队如期而至,5辆汽车开得很快,彼此距离却很远,妄图借此躲过我军布设的地雷阵。

但是,当头车和二号车压伤铁钉阵之后,立刻趴了窝。后三辆车只能减速绕过前车,正好成为反汽车地雷的好靶子。据姬纪海回忆,当时日军汽车的车厢板、轮胎甚至乘车日军尸体四散纷飞。最后,残存的日军勉强修好了1辆汽车,飞快地掉头逃命去了。

随着八路军炸药制造能力的提高,军工部和抗日军民还琢磨起炸日军的军用列车来。当时日军的军列大多空车皮作为头车,搭载军火和日军部队的车厢和蒸汽机车会被安排在军列的中间。在有些地段,日军甚至会预先停车,卸下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搜索队,来寻找埋伏在附近的我军拉雷手。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军工部开始设计可快速布设和伪装,能够自行控制爆炸的特种地雷。

反列车的特种地雷一般用木箱和铁箱制作,雷体宽度以可放入枕木间空隙为准,单枚地雷装硝铵炸药达20千克。在实战中发现,这种雷也不能彻底击毁重达80~120吨的日军动力机车,必须以品字形布设三枚以上。这样三枚地雷能够制造一个直径1.5米,深达0.8米的大坑,可以将机车掀起半米,导致列车倾覆。特种地雷的压发引信有两种,八路军军工部最初制造的特种引信,采用滚珠控制的手法,每一组车轮通过,就会触发引信,掉落一枚滚珠,通过控制引信触发距离,来配合滚珠掉落的数量。当时在日军控制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大批八路军情报员。这些情报员预先了解日军军列的编组,爆破组结合情报计算预先设置多少滚珠,这样特种地雷可以做到专炸指定的车厢。

当无法了解日军军列的编组时,就要使用类似反汽车地雷的特种引信。根据当时军工人员测量,80吨以上的日军蒸汽机车通过时,铁轨和枕木会下沉1.5厘米以上,这样就能通过控制压发地雷引信的作用距离,做到专炸日军的机车。

根据使用过特种地雷的民兵回忆,特种地雷易布难起,为了保证有效引爆,特种地雷中安装有多个雷管。如果日军军列通过后,引信失灵,埋雷的民兵一般不会再去回收地雷,避免因此造成自身伤亡。实际上,有一批民兵甚至是爆炸英雄因为起雷而牺牲。例如1943年3月17日,晋察冀行唐县的民兵爆炸大王安永昌,在夜色下回收此前布设在西口头村的地雷时,就发生了事故,安永昌英雄因此牺牲。

雷石东范文第4篇

恩雷特是这座小城最有名的收藏家,也是个富翁。很遗憾,他一直没有孩子。恩雷特决定收一个养子。他初选了50名孩子,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把他们带到一个大院子里。

院子里堆了许多石块和泥土,里面掺杂着一些首饰和玉石。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散乱地放着一些煤球和一只炉子,炉子上架着一把茶壶。

恩雷特说:“孩子们,在这个院子里,只有一样东西最值钱。把那个东西对着太阳看时,能发现中间有一块红心斑!谁最先找到那个东西,就证明谁最有发现财富的眼光,他就是我要找的人!”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泥石堆前,手脚并用,挖啊,刨啊,捡起这个对着太阳照照,捡起那个对着太阳照照,晒得满头大汗。

这时,一个小男孩抬头看了看伙伴们,走下泥石堆问恩雷特:“您这儿有茶吗?我想为他们倒一杯茶,大家都渴了!”

恩雷特摇摇头:“没有!”

小男孩朝角落里指了指,说:“那边有一只茶壶,我能去烧水吗?”

“可以!”恩雷特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递给小男孩,好奇地问,“你难道不怕别人先找到那个最有价值的东西吗?”

“天这么热,能帮大家烧一壶茶,同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小男孩接过火柴,走到角落里生好炉子,烧起了开水。

水没多久就烧开了,小男孩打来一盆冷水,把茶壶浸入冷水中。开水很快变成凉茶,他拿来杯子,给小伙伴们每人倒了一杯。等所有人都喝过以后,小男孩想给自己倒一杯,可是,茶壶里已经没有茶了!

小男孩晃了几下茶壶,希望能倒出几滴水来。茶壶里竟传出“哐当哐当”的撞击声。他打开壶盖一看,里面竟有一块碧绿的水晶。小男孩好奇地拿起水晶在太阳下一照,大叫起来:“这里面有一块红心斑!”

恩雷特用赞赏的眼光看着这一切。是的,小男孩找到了最值钱的东西,他也找到了他要找的人。恩雷特宣布,他将收这个小男孩为养子!

“谁知道你会把那东西放在茶壶里。他是误打误撞找到的,不算!”许多孩子不服气。

恩雷特说:“不!在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心里藏着关心与爱。正因为如此,他没有刻意去寻找,就顺利得到绿水晶。其实,爱心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就像这块绿水晶,本身非常普通,只有中间多了一颗心时,才会变得异常珍贵!”

雷石东范文第5篇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2、《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

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3、《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一天,女娃去东海看太阳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鸟,“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非常痛恨东海,于是日复一日地不断地往东海中扔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4、《百鸟朝凤》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鸟。但它有的优点就是:很勤劳。把吃多下来的食物都藏进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都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给大家。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5、《炎帝击石生火》

相关期刊更多

贵州农业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广西糖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灯与照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