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子小说

母子小说

母子小说

母子小说范文第1篇

母:三十多岁

子:六、七岁,智障

场景:

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两把木椅

[在'世上只有妈妈好'乐曲声中幕启。妈妈扎着围裙,擦着手,走到床边,看了一眼床上的熟睡的儿子,轻轻地摇着儿子的头。]

母:儿子,起床。儿--子,起床啦。

[床上的儿子翻了个身,蹬蹬腿,伸伸胳膊。]

子:哽哽,我做梦呢。好玩,好好玩哩。

母:

儿子真行,还会做梦呢。

子:嘿嘿,还是妈妈好,知道我会做梦了。

母:儿子,快起来吧,啊,太阳晒屁股啦,听话,乖乖。

子:不嘛,我还没做完梦呢,太阳晒我这儿啦。

母:妈的宝贝大儿子,起来,啊,穿上衣服,妈妈和你一块做梦。啊,好不好?

子:好,现在就上来做嘛。

母:现在不行,你得先起来,穿上衣服,洗完了脸,吃得饱饱的,做梦好有劲,大灰狼就咬不着你了。

子:嘿嘿,还是妈妈好,有劲就不怕大灰狼了。

[妈妈进屋端洗脸水,儿子坐起来,蹬蹬腿,伸伸胳膊,开始穿衣服,边穿边叨咕:'上窝上窝,伸胳膊'。把开裆的裤子套在头上,两只胳膊伸入了两条裤腿。'上架上架,劈劈胯。'把两条腿伸入了两条布衫袖子里。]

子:妈妈,妈,我自己会穿衣服啦。

[妈妈端着洗脸盆,边走边说]

母:我儿子出息了,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子:嘿嘿,还是妈妈好,太阳晒这儿啦。

[儿子从床上往下跳,一下摔了个嘴啃泥,妈妈放下盆,扶起儿子。]

母:啊?儿子,你穿反了。

子:没反,你看这手,这脚,都在这儿呢。

母:儿子,疼不疼,让妈看看。

子:不疼,妈妈,你哭了?谁惹你了?大儿子为你报仇,打趴他。

[儿子从地上爬起来,攥着双拳,打着床沿,妈妈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搂过儿子,泣不成声。]

母:哭了一声地,哭了一声天,哭了一声宝贝儿子,哭了一声妈的小心肝。妈怀你十个月一朝分娩,黑油油的头发,粉嘟嘟的脸,红扑扑的嘴唇,水灵灵的眼,哭声清又脆,手脚乱动弹,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七大姑姨也是喜欢。那一年你三岁得了脑病,四方求医欠下债务三万三千,你命保住落下智障后遗症,你生身父远走高飞撇下了咱。妈妈为照看你辞了职,到今日正好一千四百四十天。我母子相依为命,儿啊,妈的宝贝,妈的命根子,妈的小心肝。(大悲调)

[儿子躺在妈的怀里,仰望着妈妈的脸,两手去擦妈妈的泪水,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子:嘿嘿,还是妈妈好。妈妈,儿子,不,宝宝,不,乖乖,不,心肝儿,给妈妈唱一支歌儿。'世上只有妈妈好......'

[妈妈把儿子穿反了的衣服又调换过来,为儿子洗手,洗脸。]

母:乖,还是妈的儿子乖,能让妈洗脸了。

子:嘿嘿,白,像小白兔一样白。妈妈,尿,撒尿。快,快......

母:到里边,尿桶,啊?

子:嘿嘿,小不愿意出来,怕羞。

母:唉,啥时候能知道自理呀?

子:快,出去,长大了,嘿嘿......

[又换了一条裤子,出来,洗手,盛饭,吃饭。边吃饭,边教英语单词。]

母:碗。

子:碗。

母:bowl.

子:bowl.

母:饭。

子:饭。

母:rice.

子:rice.

母:儿子真行,又会说两个英语单词了。

子:不啦,不啦。

母:嘿嘿,还是妈妈好,就会这两个。

[吃完饭,妈妈收拾碗筷,儿子一遍又一遍叨念碗和饭这两个英语单词。]

母:乖,中国话说不明白,外国话说得真棒。

子:嘿嘿,学外国话。不啦,不啦,玩乌龟和小白兔赛跑,妈妈乌龟,宝宝小白兔。

母:好,好,妈妈乌龟,宝宝小白兔。

子:嘿嘿......

母:乌龟

子:乌龟

母:tortoise.

子:tortoise.

母:再说一遍,乌龟

子:再说一遍,乌龟

母:小白兔。

子:小白兔。

母:rabbit.

子:rabbit.

母:再说一遍,小白兔。

子:再说一遍,小白兔。

[妈妈爬行,儿子蹦跳,儿子跳在前面,妈妈在后面。]

子:小白兔赢啦,小白兔赢啦。

母:宝宝胜了,宝宝胜了。

子:那,你怎么说乌龟第一了?

母:小白兔睡懒觉了。

子:我不睡懒觉了。我要第一。我要让乌龟驮着我。

母:那,你可不是第一啦。

子:不嘛,不嘛,我让乌龟驮着我。

[妈妈驮着儿子在地上爬,儿子喊着。]

子:乌龟笨,笨,笨。

[儿子从妈妈背上滚落下来。]

母:小白兔怎么掉下来啦?

子:乌龟笨,第二驮着第一的的。

母:你看,我到终点了。

子:不嘛,不嘛。

母:小白兔骄傲,掉在后面了吧,啊。

子:小白兔骄傲,不玩啦。唱歌,跳舞,咚恰恰。

[儿子说着,伸伸胳膊,蹬蹬腿,做准备动作,哈腰,踢腿,伸腰,倒立,双手撑地,单手撑地,旋转......妈妈在一边看着。]

母:乖,真棒。(像是对儿子,又像是对观众)一个孩子,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行,总有行的一方面,也许这方面非常优秀,就在于发现和培养......

子:妈妈,你跟谁说话?

母:和你,和大家。

子:大家?大家是谁?

母:别人。

子:没有别人哪,妈妈傻,真傻。

母:儿子尖,妈傻。

[儿子做了单手撑地,旋转,空翻后落地劈胯动作]

子:嘿嘿,小和地逗嘴,真羞。

母:不穿开裆裤子就好了。

子:不嘛,不嘛,有意思,露脸儿。

母:等你出息,露脸儿,妈就好了。

子:嘿嘿,小露脸儿,我露脸儿了。

母:休息一会儿,啊?

子:妈没露脸儿,羞?

母:妈没露脸儿,羞。

子:羞,羞,大米粥,咸菜条,大馒头。花蝴蝶,扁担钩。

[儿子跑进里屋,又出来了,在书桌里拿出一叠画。]

母:大家看呀,我儿子的画儿。

子:我的,我画的。

[儿子一张一张拿给妈妈,妈妈又一张一张给观众看,边看,边问儿子这是什么。]

母:这张画的是什么?

子:(认真地想)忘了。

母:这不是火车吗?

子:train.

母:这张画的是什么?

子:火车。

母:想想,那张是火车,这张一样吗?

子:扁担钩,扁担钩,你挑水,我煮粥。

母:儿子想的好,有翅膀......

子:plane.

母:这张画的真美,大家说美不美?

子:美。

母:这张不是蝴蝶吗?

子:butter-fly(认真想,用英语说)美,妈妈,我要画火车,画飞机,让妈妈坐里面,抱着宝宝睡觉。

母:宝宝画楼,妈妈住在楼里面。

子:嘿嘿,还是妈妈好,让我画楼。

母:孩子,你是男人,男人需要鼓励,需要支持。

子:妈妈,我是男的,我是人,也就是男人,妈妈是母亲,是母的,是母人。

母:妈妈是女的,是女人。

子:反正都是人,什么男的女的?

母:说也不明白,男人女人,长大了,也许你会明白。

子:我明白,妈妈说男人需要鼓励,需要支持。女人需要什么?火车、飞机、住楼......

母:唉,女人需要呵护,需要保护。

子:啊,妈妈需要喝粥,需要宝宝。妈,我是男人,让你喝饱。

母:乖儿子,咱俩说的啥呀,我说的你不懂,你说的我不懂。不,就咱俩懂。别人谁能懂哇,孩子。

[响起《懂你》乐曲,妈妈搂着儿子摇晃着。]

子:妈妈,太阳怎么不晒屁股呀?

母:阳光过去了。

子:你咋不留住阳光,晒宝宝的屁股,可热乎了。

母:阳光是时间,妈妈留不住,你长大了,妈妈老了。

子:不嘛,不嘛,妈妈不老,宝宝不长大,总在妈的怀里。

母:宝宝不长大,怎么挣钱,让妈喝饱哇?

子:妈妈和我一块做梦。妈妈喝饱了,做梦好有劲儿。噢,做梦喽。

[《摇篮曲》响起,灯光暗下来,响起了画外音:'梦是生命的希望,有了梦,才有了自身的价值,才有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剧终)

母子小说范文第2篇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如果快到了,就会很高兴地说:“早点回来啊,我望着你们。”

母亲说望着我们,是真的望,绝不是说说而已。

回家那天,我们耽搁了。妻子娘家在公路边。一下车,妻子无论如何要到娘家看看,说离开一年了,都快想疯了。于是,我们一块儿去了,玩到第二天才回家,到了村子,远远的,看见一个人站在七月的阳光下,手搭在额头上,向远处张望。那个人,就是母亲。

见到我们回来,母亲很高兴,拉着自己的孙子,又是找糖,又是找饼干。我看着母亲头上的汗,埋怨:“大太阳底下,干嘛站在外面啊?”

父亲抽着烟,笑了笑,说:“望你们呢,昨天听说你们要回家,不停地到路边去望,来回不下二十趟。今天一早起来,到现在怕也有十来趟了。”

母亲却只是笑,频频的念叨着一句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母亲和父亲在家里侍弄着十多亩茶林。茶林,听名字好像还很具有诗意的,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家乡山高坡陡,有的地方甚至人都站不住脚,是很危险的。

每天早晨,天刚亮,母亲就和父亲起来了,悄悄地关了门出去,上了坡。有几次,妻子起来,拿起锄头,喊我,准备一块儿去锄草。母亲制止住了她,说:“快别去了,坡陡,稍微不注意,就会摔倒,有时还会被蜂子蜇了。”母亲前两天锄草。就遭了蜂子蜇,脸还肿着呢,所以谈蜂色变。为了阻止妻子上坡,母亲把妻子手中的锄头夺下来,拿走了。

母亲和妻子之间,和所有的婆媳之间一样,过去也产生过摩擦,甚至口角。但是,随着我进城,妻子也进了城,母亲对妻子一天天好起来,尤其回家,甚至不要妻子下厨房和下地了。

母爱,让母亲不再刚强。

回家后,还有一样,感觉到母亲突出的变化。

母亲在坡上忙碌了一天之后,回来,吃了晚饭,坐在院子里,我们一家人纳凉。无论坐的时间多么长,母亲也睡意全无。直到我们说累了,说要睡了,母亲才睡。

坐在那儿闲聊时,母亲很少说话,只是听我们说话,间或笑笑,慢慢地摇着蒲扇,很满足的样子,望着我。这让我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问:“娘,你望啥啊?”

母亲欣慰地说:“你胖了。”

妻子就笑了,说胖不好,瘦一点才好呢。母亲马上给予了更正,说:“胖比瘦好,胖,身体才壮实啊。”事后,妻子在我面前说:“娘看见你,鼻子眼睛都在笑,你身上不好的也变成好的了。”说时,有几分妒忌。有几分羡慕。

一次,在月光下坐着,小风悠悠地吹着,院子里的葡萄叶“沙沙”地响着。在静谧的夜里,我们谈着家事,陈芝麻烂谷子细细碎碎的。突然,母亲不经意地说道:“村那头的张婶死了。”

“张婶?身体很结实啊?”我问,很诧异。

“哎,谁知道?早晨见我,还有说有笑的。可是上午做饭时。一头栽倒在地上,扶上床,就咽了气一比我还小一岁呢,黄泉路上真的无老少呢。”母亲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惋惜中。月光照在她的脸上,皱纹很清晰,一条―条的,刀刻―般。

母亲已经六十多的人了,我突然无来由地产生一种惊慌。母亲,你千万坚持住,退休后,我就回来,让我稍微尽几天孝道。

在家里一共呆了七天,由于单位组织外出学习,所以,我又要走了。

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并没有陪母亲坐。忙着收拾书籍,母亲也在帮忙,只不过不是装我所需要的东西,而是她认为最重要的。

首先是鸡蛋,母亲用一个袋子,装一点棉花,然后把积攒下的鸡蛋一股脑儿装了下去。我们拦,不让拿,母亲和父亲都爱吃鸡蛋。再说,鸡蛋易碎,路上稍不注意,就破了。

我阻拦说:“娘,不要鸡蛋,难拿。再说,城里也有。”

母亲不听,仍在继续装,说:“城里鸡蛋没有本地鸡下的蛋好吃,我和你爸现在又不太爱吃鸡蛋,放在家里坏了怪可惜。”快装完时,一个鸡蛋落在水泥地上,碎了。母亲拿来一个碗,把蛋黄蛋清小心的刮入碗中。然后,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长出了一口气,又让父亲去拿腊肉。母亲的理由仍然很充足,他们两个老人不爱吃肉,我爱吃。

腊肉装好,接着是青辣椒,是西红柿,是韭菜。还有一捆小白菜,外加一袋花生。

我急了,说:“娘,你再装,我一样也不拿了。”听了这话,吓住了母亲,松了手,连连叹息:“地里的菜正旺,不吃,进城去吃白饭,一点下饭的菜也没有。”说完,让父亲帮忙,把东西扛上车。

车开动了,刚走几步,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喊着招手。车停了,母亲扒在车窗外,对小虎说:“虎子,葡萄快熟了,到时候,和你爸一块儿回来吃。”看到我们答应,母亲脸上露出喜悦的光,放下了扒在车上的手。车子一声喇叭响,走了。只留下母亲,孤零零地站在早晨的晨雾中。

母子小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孟母三迁;买肉啖子;家庭环境;内因;外因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67-02

“孟母”指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亚圣”孟子的母亲,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孟子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悉心培养,“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汉代的《列女传》开始流传后世,被作为贤母教子的典范事例而广泛流传。现代社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此而费尽心力。为何我们不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经验呢?在这个问题上,孟母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说到孟子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孟子的母亲姓什名谁不好考证,但是她教育孩子的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下孟母对孟子的教育。

一、孟母教子二三事

孟子的母亲很注意胎教。据孟子的母亲自己说:“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太之教也。”意即,她怀孕的时候,席子不摆正了不坐下,肉或者食物割得不正她都不吃,这是给孟子的胎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据《史记》记载,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其子进行胎教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文王生下来非常聪明。文王的孙子周成王也是受胎教而生,长大后也很聪明。由此说来,孟子的母亲也应该算是胎教的先行者。孟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受到了母亲严格的管束。孟母一心让小孟子读书,让他长大后成为有学问的人。孟子的母亲很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非常注意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小孟子和他母亲最初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每天都有人在这里送葬,哭啼之声不绝于耳。耳濡目染,小孟子就学会了哭丧,孟母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于是尽最大可能搬了家。这次他们把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小孟子成天受市井之徒的熏陶,学会了叫卖和讨价还价。孟母觉得这样也不行,下决心第二次搬家。这次孟母领着孟轲来到邹县南门外,租了两间草房便住下了。孟母依然忙着织布,孟子就在城墙下、学宫外、小河边玩耍,很快就和学校的小朋友熟悉了。孟子跟孩子们一块儿演习周代礼仪,嬉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孩子们上课了,小孟子便在教室外边的窗户底下听老师讲课,听学生念书。小孟子慢慢地就入迷了。他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听了非常高兴,觉得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一定能成才。有一天,孟轲又在窗外听老师讲课,终于被老师发现了。孟子知道家中的经济状况,不愿让母亲因为学费而为难。老师找到了孟母,告诉她学堂决定免费收孟轲上学。孟子的母亲还比较注意对孟子恒心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子开始外出求学,学了一段时间,他有点儿想家了,就偷偷地跑了回来。孟子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一看到小孟子,就问:“你不是在外边求学吗?怎么跑回来了?”小孟子说:“我想家了,我想念母亲啊!”孟母二话没说,拿起剪刀把正要织好的一匹布剪断了。孟子本来就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为生,小孟子见了,急忙阻拦说:“母亲,您这是干什么呀?”孟母回答道:“求学和织布是一个道理,你还没有学成,就跑回家里来,这就像织布织到中间被剪断了一样,以前的工夫都白费了,求学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呀!”孟子听了母亲的话,知道错了,从此便安心求学,不再三心二意。孟母还以身作则,教育孟子不能说话不算话,没有信用。孟子小时候,有一次邻居家杀猪,他问母亲,为什么邻居家要杀猪啊?孟母随口说,是为了给你吃肉。说完孟母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是不恰当的,为了实践自己所说的话,不让孟子感觉到母亲言而无信,孟母便专门跑到邻居家买回了猪肉,给孟子吃。这种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是几千年来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所以,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有诚信,说到做到,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觉得父母说话都不可以不算话,自己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了。孟子的母亲还是一个模范婆婆。她在儿子与儿媳发生矛盾的时候,能够不袒护自己的儿子,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促进了家庭的和谐。根据《韩诗外传・卷九》:“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母曰:‘何知之?’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孟子是非常讲“礼”的人,他的妻子独自在屋里的时候,坐的姿势不雅观,踞坐指的是坐的一种姿势,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即蹲,这在古代表示的是一种不礼貌或者傲慢的姿势。孟子进门的时候看见了,于是就告诉他的母亲,说媳妇不讲究礼节,要休妻。孟子的母亲说,礼的规定是,你要进门的时候应该提前敲门,让人知道你要进来了。你在进自己家的时候没有吭声,这是你的不对,而不是妻子的不对。一番话把孟子说得很自责,再也不提休妻的事情了。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一是孟子的母亲是一个严格而又公正的人。二是孟子能看到妻子的错误,可见他独处的时候坐姿肯定是端庄的。三是孟子的妻子应该也是一个很守礼的妇人,否则孟子也不会娶她进门的。在这件事情上,又一次显示了孟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为人之道。正是因为孟子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才能够成就日后“亚圣”的地位。元延佑三年即1316年,朝廷追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塑像为一品冠服。孟子对他的母亲也非常孝顺。在孟母去世的时候,孟子正好在齐国游历,听到母亲去世后他返回鲁国埋葬母亲。他为母亲做了非常精美的棺椁,葬礼也办得非常隆重。这既表达了孟子对母亲的孝心,又可以从中一窥孟子对于“礼”的理解是很灵活的。

二、如何学习孟母

孟母后来被后世看作教子成功的典范。《宋史・贾黄中传》:“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又《宋史・苏易简传》:“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这都表现了孟母教子的影响,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综观孟子少时所受到的母亲的教导,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第一,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家庭居住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境包括家庭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家庭小环境的创造要靠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因为家长的文化素养决定其精神情趣,从而决定了对孩子的熏陶质量。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这种居住环境应是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和良好品德形成的和谐人文环境。邻里之间要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社区教育要落到实处,要构建学习化社会,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学习型家庭,提高社区文化水准和教育水准;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居住环境。当然,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第二,重视对孩子进行浅显易懂的说理教育,不能诉诸蛮力。家长要与孩子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共同讨论问题,要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说理,做到情理交融。家长要把理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孩子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看法上产生共识。家长要以关心孩子为出发点,注意措辞,要用文明、尊重、协商的语言,使孩子感到既好理解,又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能较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告诫或者激励。这是做家长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榜样力量,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年幼时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极为深刻,甚至终生不忘。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古人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才能有效果。

当然,通过孟母的教育方式总结出来的经验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借鉴的,比如说,我们强调要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但环境对人的成才只是一个外在因素。目前很多的家长为了孩子成才,拼命为孩子找重点中学来上,其实,成才的孩子不一定都来自重点中学。所以,对待孩子成才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先贤的经验,另一个方面,也要注重开发孩子自身,把内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孟子的成才与母亲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绝对不是决定因素。我们再举几个范例来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人是自己,是内因,而非外因。法国教育家卢梭小时候曾有过小偷小摸的经历,他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我这样学会了贪婪,隐瞒,作假,撒谎。最后,还学会了偷东西――以前,我从没有过这种念头,可是现在一旦有了,就再也改不掉了……”(选自卢梭的《忏悔录》,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20~21页),可是卢梭长大后不但没有成为盗贼,反而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先贤孔子,据《史记》记载,孔子的母亲颜氏与挽车夫为邻,“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以演习丧礼及祭祀之礼仪作为儿童游戏。从儒家的三《礼》看,《礼记》特重丧礼,表明孔子精研于此。也许他少年时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主持祭丧之礼的傧相吧。可是孔子成年后非但没有成为主持祭丧之礼的傧相,反而成为了一位儒家大师。因此,孩子所居住的环境可能会使他在一定的时期内表现出受环境影响的特点,但这并不能决定他日后就会照着这个样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孟母教子的一些经验,重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为孩子成才创造最大的可能。

注释:

[1]《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

[2]西汉韩婴所作,历来学者将之看作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其中有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

[3]何新:《关于孔子的出身与身世》,刊于《香港商报》,2002年11月29日。

母子小说范文第4篇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母亲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

母亲的头发全白了,很小的人窝在白被子里,他虽然人坐在那里,却还在想着公司的事情,手机此起彼伏地响。母亲说,你要是忙就去吧,有护士呢。

他笑了笑说,没事的。其实他很想走,但他又从母亲的眼光中看出了留恋,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待在医院里一天他要损失几万块。

母亲要做各种化验,于是他有了任务,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到检查台上,因为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他低下头去,然后抱起母亲,这一刹那,他突然想流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全是为着他们撒娇让他抱,但他唯一没有抱过的人是他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

那个瞬间,母亲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但同室的人说,你儿子真好,让儿子抱着感觉怎么样?

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润,他的心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到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其实无论怎么样,他都是要费这么大力气的,但母亲这个动作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说,我这一辈子没有被男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

他忽然感觉有些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妻子总是撒娇让他抱,妻子很丰满,比母亲沉很多,但是,他很愿意妻子冲他撒娇的。可是抱了母亲他才知道,母亲,也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还是故意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是从拥抱开始,他们母子开始交流,母亲给他讲小时候的故事,他也关了手机,静静听着母亲说话,母亲的精神一天天好了起来。大夫说,得这种病的人能恢复到这种程度真是个奇迹。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时候,母亲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那个拥抱很简单,但母亲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那是母亲在吃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一个拥抱就可以了。

母子小说范文第5篇

回到了老家看望父母,已是冬日,天气很好,小院满是阳光。柿子树叶子全落光了,一个个橙红油亮的柿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煞是好看,母亲说:“是时候了,该摘了,有好多熟透的柿子都被鸟吃了,还有的自己落下来摔得像泥巴。”于是我就换了衣服爬上树,开始摘柿子。父母也忙活着在树下接着,看着他两个仰着头满脸灿烂的笑脸,我心里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同时窃笑自己:小时候都没有爬过树的,现在却在父母面前一副小孩子的样子。高处的柿子我用钩子要挂一下才够得着,冬日树枝很脆,一会儿听到‘咔’一声小枝子带着柿子被我勾断了,父亲在下面心疼地说:“慢点,慢点。”一会儿又是‘咔’的一声,父亲象心疼他的孩子似的满脸的透着心痛。我和母亲都笑他。母亲说:“柿子树你爸都舍不得修剪,什么也不懂,不修剪哪会结多柿子?真没办法他。”所以只要一断枝子,我和母亲就哄他说:“就当是修剪,就当是修剪······明年会多结柿子。”父亲会像一个孩子似的,一脸无助又无可奈何的表情。一会儿功夫,两棵柿子树高处的柿子都摘完了,一篮子一篮子的捡出放在一楼进屋的楼梯上。父亲又提出:“低处的柿子,要留着。”我和母亲又笑了,因为我们知道父亲是要留着自己亲自摘。俗话说:“吃鱼不乐打鱼乐吗。”看着摆满楼梯的柿子,我和父母满是喜悦,父亲还和母亲商量着要送多少给柿子树原来的主人,还问我要拿多少?我笑着说:“我不太爱吃,拿几个送同事就够了。”父亲和母亲又忙活着收拾着,我插不上手,在一边静静地看着。这给谁的、这又是给谁的、一堆堆一撮撮,他两个边念叨边归拢着。我笑着说:“别忘了,现在谁都不太稀罕柿子了。”母亲说:“是呀,我们小时候,这里哪有柿子树,我们一群小孩子都是一路追看装满柿子的橡胶轱辘的马车,好稀罕,从这里只是路过,也不知道要运到哪里去?”母亲浅沉在回忆里一下,又接着说:“别人都是吃个新鲜,除了你爸,去年留下的几乎都让他吃了,胃口好得很呀,一次可以吃两三个,那象老家伙。”我听出母亲的语气,我笑了:“那好呀,别太小气,老爸胃口好还不行呀?那是福气,吃你几个柿子算啥,一月的工资给你买一屋子都不值。”“他还不服老,说觉得自己四五十岁,要自己荡到树上摘柿子,要不是说你要回来,没准自己还真上树了呢。”父亲听着,满脸的尴尬,自圆其说着:“不是吗?”我就是觉得自己四五十岁呀!”母亲快乐的嘲讽着说:“你四五十岁,你家格子(大姐名字)四十五了还差不多,你要到哪摸四五十岁?”父亲略带尴尬地笑着,嘟囔着:“是呀,也是奇怪,我多少岁来着?”我和母亲哈哈的笑起来,父亲也笑着,笑声充满了小院。

每次回来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父母,看着父母饶有生趣的斗嘴,顺便给他们打打‘官司’。我内心幸福满满的,多想让这幸福定格,直到永远,永远······我在心里祈祷:“虽然没有永恒但希望幸福久远!”

相关期刊更多

母子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视字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信息研究所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