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和动物的作文

我和动物的作文

我和动物的作文

我和动物的作文范文第1篇

在它后面的,是它的同学—一只可爱的小老虎,它来自东北,是正宗的东北虎,它金黄色的身上有着黑色条状的斑纹,看上去非常漂亮,它和狮子还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在我右侧的是一只快乐的小灰熊,它来自亚马逊大森林,担任它们班的劳动委员,因为它笑口常开,所以它们都称它“快乐熊”。

它们都是森林里猛兽班的特邀学员,在它们班里还有小猎豹、犀牛、大象等学员,它们都在一起学习在现代社会里生存的技能。比如在大森林里遇到火灾如何自救,上次的大兴安岭火灾中,许多动物都来不及逃跑,最后葬身火海。比如有的地方被人类开发成了旅游区,怎样做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与人类和平共处等等类似的问题。

有一天,我来到它们所住的大森林度假,看见了小狮子,心里有点害怕,但是没有想到,小狮子和它的伙伴们竟然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我见它们不粗暴,没有丝毫恶意,便问:“你们是谁?”小狮子回答:“我们是森林猛兽班的学员,你是谁呀?”我回答:“我叫杨之毅,我来自人间天堂—苏州。我们交个朋友吧!”“太好了!欢迎你!”全体动物热烈欢呼,它们为我的到来感到高兴。我在那里住了整整一个暑假,和它们交流了我们人类的一些想法。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经常热烈到忘记吃饭睡觉。

回家以后,我心里总是有一个念头:它们这么喜欢我,我应该为它们作些什么。

我和动物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有经县政府发文公布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591处,其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县级文保单位6处,已申报国保待批2处,省保待批17处。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及摩崖造像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千余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近年来,我县馆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县文管所藏品总量达到14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余件,藏品种类主要为字画、陶器、瓷器、铜器、铁器,还有部分石器、银器、木器、工艺品等等,为我县即将建成的博物馆提供展陈内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古遗址、古墓葬,只要一得到信息就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积极配合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

多年来,我县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对塔梁子崖墓群、柑桔梁子崖墓群等部级、省级文保单位进行了排危、抢救性维护工程,全面修缮了文庙、彤华宫,并且通过灾后重建中央资金的支持,对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进行了抢险加固维修。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加强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善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负责制,还安装了红外报警设施,做到24小时有人守护,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馆藏文物的安全。

二、求真务实,努力搞好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坚持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挂图和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解答群众的咨询。并利用下乡调查或从事文物保护相关业务活动的机会,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为了使宣传工作经常化,文管所于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在彤华宫建立了文物保护宣传站,宣传站将常年对公众开放,发放宣传资料。

2、努力做好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工作

多年来,县文管所职工坚持每年下乡数十次,不定期的对分布在全县不同乡镇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保护工作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文物保护单位倾注了大量心血,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多次与文管所职工一起对玄武观、镇江寺、仓山禹王宫、帝主庙、城隍庙等古建筑的保护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北塔、天平梁子崖墓群、柑桔梁子崖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文字、图纸、照片、行政文件、论文等资料在内的规范、完整的记录档案上报省文物局,完善了部分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保护范围界桩的制作安装工作。

3、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我们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配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派出所、乡派出所、刑警中队、派出所等查处盗掘古墓葬、文物诈骗等文物犯罪活动,对追缴器物进行鉴定,为公安机关定案提供法律依据。今年3月,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抓获6名盗掘、倒卖古墓葬出土器物的犯罪嫌疑人,缴获出土器物2件,文管所所长与刑警大队同志将收缴器物送省文物局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其中的摇钱树被鉴定为二级文物,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6月,同志被市文物主管部门推荐为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4、保护先行,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

近年来,县文管所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南高速段所涉施工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对施工中发现的古墓葬进行清理。配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人民桥至继光大桥引道工程所涉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对该引道工程所涉范围内的栖妙山崖墓群已出露的4座崖墓进行了清理发掘。此外,对成都新机场候选地镇、军用机场候选地乡、日处理200吨垃圾场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镇以及防洪石堤、城墙修建、中金快速通道建设和中石化石油钻探选点等向相关部门提供所涉区域内的文物分布情况,并就文物的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其在规划方案时尽可能避开文物点,确保文物安全。

5、努力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

塔梁子崖墓群和北塔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湾寺石刻、五角寺、黄氏祖茔墓群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塔梁子崖墓群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县无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空白。南塔、大旺寺摩崖造像、禹王宫-帝主庙又成功申报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南塔、北塔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等17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文物灾后重建项目全面竣工

我县文物灾后重建项目原为六个,包括:部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梁子崖墓群、南塔、北塔、禹王宫-帝主庙灾后维修,以及县文管所、纪念馆的恢复。为了有效地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灾后重建资金,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的通知精神和县发改局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安排及各级文保单位受损的实际情况,在重建资金总额5300万元不变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部分重要的市、县级文保单位的抢救维修项目,调整后的六个项目分为12个小项,其中塔梁子崖墓群300万元,北塔850万元,南塔102万元,禹王宫-帝主庙1108万元,观755万元,寺750万元(后县财政增投245万元),纪念馆560万元,城隍庙490万元,寿宁寺186万元,村塔96万元,文管所78万元,彤华宫25万元。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局高度重视,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文管所现场代表一起,多次到各维修项目现场办公,就工程质量、文物安全、施工进度等相关问题,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进度服从质量”,充分依靠专家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力量,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所有重建项目已在今年5月前全部顺利竣工。年5月,国家文物局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文物系统5.12汶川地震灾后抢救保护工作总结大会”,同志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绩显著

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顺利通过省三普办实地阶段验收及国家文物局三普办的数据审核。通过两年的艰辛野外实地调查,成果丰硕,全县共调查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登录591处,年3月,县人民政府以江府发【】21号文件对这591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公布。目前,《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已编印完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在进一步完善并上报县三普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制。在历时五年的普查工作中,我县的普查登录数据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质量均受到省、市三普专家的一致好评,文管所王启同同志被省、市三普办授予三普田野调查阶段先进个人称号,吴梅同志被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省三普先进个人称号。

五、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是人员不足。目前县文管所有编制6个,实有职工6人,其中58岁以上的有2人,其余最年轻的也已42岁。6名职工除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外,还要负责文庙、玄武观、彤华宫等文保单位的日常维护工作,在灾后重建各文物项目修复并对外开放后,工作量大增,人员就更显得非常紧张。同时,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今还没有一个考古专业的大学生,没有从事文物修补的专业人员。因此,增加编制,引进陈列设计、考古发掘、古建筑保护维修、文物鉴定与修复等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是经费短缺。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各地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应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我县财政从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列入了1万元文物保护经费。但由于我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众多,每年对其进行日常性检查的燃油费都要上万元,而县财政除了这1万元文物保护经费外,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社会保障经费,文管所自身又无造血功能,目前连水电费和门卫工资都无处开支,更不要说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对文物进行征集、修复了。此外,文博单位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的特殊津贴政策在我县一直未能落实。

三是车辆破烂。为做好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县政府为文管所调剂配备了一台越野车作为文物工作用车。由于工作量大,车况极差,动辄维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并易引发安全事故。频繁的维修使文管所经费非常紧张,加之该车使用年限已达20年,行程已80余万公里,按照车辆使用相关规定,该车已属报废车辆,无法通过公安部门年度检验。而我县地域广阔,文物点众多,没有专用工作车辆,若在建设工程或农业生产中发现文物,或发生盗掘古墓葬、古遗址事件,文管所将无法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我和动物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同)。

数量变化:在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6001处,复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0721处。新发现登记占登记总量的69.91%。

类别构成:古遗址类1 93282处,古墓葬类139458处,古建筑类263885处,石窟寺及石刻类2442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141449处,其他类4226处;分别占登记总量的25.21%,18.19%,34.42%,3.19%,18.45%,0.55%。

普查到达率和完成率均为100%。从总量看,我国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较第二次文物普查增幅超过200%;从增量看,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占到登记总量的69.9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普查成果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藏,进一步廓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家底,取得了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信息和翔实数据,包括总量、分布、类型、年代、所有权、使用情况、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破坏因素等,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格规范普查工作,确保普查进度与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保证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普查过程中,各级普查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调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多种方式,严格规范普查工作,确保普查进度与质量。

5年来,国务院三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下发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央本级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报送制度》《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档备案工作规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印发通知、简报,组织培训、试点观摩,召开质量控制会议、专家研讨会、检查验收等方式,及时统一认识和工作方法,确保普查成果严肃、真实、科学。

各地普查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实地检查指导等形式,为普查队员答疑解惑,解决实地文物调查中各类技术问题,强化了普查质量。

举全国之力,密切配合,全力开展普查工作

本次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6大类59小类。要对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位置、数量、规模、价值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与核实,切实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环境状态等,查清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不仅需要文物系统各个专业领域专家参与,更需要不同相关行业的配合支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16个成员单位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特点,积极参与文物普查: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文物普查和附属可移动文物鉴定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交通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做好商务领域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8年,部分成员单位派员参加了以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贵州五省进行的联合督察工作。国家测绘局协调提供了1:100万比例尺全国范围电子地图和1:25万比例尺局部电子地图作为普查成果用图。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积极组织部队营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09年3月,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军队营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军队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军队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军队营区文物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文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2009年4月,总后基建营房部在南京举办军队营区文物现状调查培训班。2011年7月,军队营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

普查技术“鸟枪换炮”

“汉墓群位置,北纬21度41分22.3秒,东经109度13分49.9秒,海拔22米。”按下黄色的卫星定位仪,普查人员准确地报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台浦汉墓群在地球上的位置。接着,普查人员又利用手中的数码相机、手提电脑,记录了合浦汉墓群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汉墓群保护的现状。

GPS卫星定位技术,直接记录文物点的经纬度,这比过去仅用树木、村庄等参照物来定位、记录文物点要准确和便捷多了,也不会再出现因参照物消失一些文物点也随之“消失”的情况。采用传统调查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够采集更为丰富的文物信息数据。

同时,文物普查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和相关标本、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此外,普查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工作,目的不是为了“探险”和“猎奇”,更不能威胁到普查队员的生命安全。卫星遥感、航空拍摄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普查提供了徒步踏查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水下文物普查在我国沿海、内湖首次开展,航空遥感在新疆广袤地区取得显著成果,信息技术、网络技术、GIS平台等得到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此次普查的科技含

量,使普查成果更为科学、规范,记录信息更加准确、翔实。正是有了这些精准的数据,普查结束后,还将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

向公众宣传,构筑文物普查工作的社会基石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启动,这是一次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请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瓦、一块砖就是一段历史;请把你发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片碎石、一块残碑就是一个故事;请把你听到的告诉我们,也许一个传说、几片絮语就是一个文化空间……总之,你能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想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把昨天的历史寻找,把今天的文明延续,为中华民族明天的辉煌贡献力量!”通俗朴实又以情动人,这是河南省的文物普查宣传词。以这一宣传词为基础,普查工作者制作了数万份文物普查宣传彩页向全省发放。无论繁华的城市社区,还是偏远的乡间村镇,都能看到文物普查宣传图片。

正是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推进文物普查工作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一直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几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联合广大新闻媒体,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各级普查机构通过策划制作公益广告片、普查成果视频、图书、电子杂志,印制宣传品、纪念证书,在报纸、杂志开辟专栏,建立专题网站,开展总结表彰活动等,全面宣传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普查工作,拉近了文化遗产工作与社会各界的距离。普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大批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热爱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

文物普查为的是文物保护。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2008年3月,依托三普中发现的首任台北知府陈星聚墓园,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投资近千万元修建的陈星聚纪念馆开馆。2008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三普开展仅仅一年的时间后,河南省政府就及时将新发现的36处重要文物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一批新发现文物已经得到维修保护。

浙江省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制定专项法规,提高经费投入,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新发现文物的安全;普查至今全省新公布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1处。重庆市将183处抗战文物点挂牌保护,采取法律手段切实保护普查成果。

在做好普查工作的同时,各地充分认识到及时抢救、有效保护新发现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新发现文物的保护管理,及时将新发现的文物点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普查新发现文物地位,出台保护办法措施,创新保护方法。

普查提高了普查队员的业务能力,磨炼了普查队员的意志;机构设置得以加强,保护经费增加,基础设施、设备更趋完善,促进了文物工作的能力建设

有位文博专家这样说:文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光靠书本是培养不出文博专家的。必须实地走、实际摸、亲眼看。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队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吃苦耐劳、干劲很足,见到他们,对文博人才稀缺、业务骨干青黄不接的担忧就消除了。

行伍出身的吕梁山腹地的石楼县文管所所长李大勇,在15个月的野外调查中,行程20000余里、访询1000余人、跑遍千沟万壑,绘制草图1000余份,整理照片2000余张,编写文本30000余字,普查不可移动文物316处而且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的验收。三普一线实践,让大勇成了石楼山中的文博行家。

各级普查机构反复培训,各地普查队的分组也多采取新老队员结合、以老带新的办法,既确保了普查质量,又培养锻炼了新队员,提高了普查队员的业务能力;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锻炼了普查队员的意志,锤炼出一支作风过硬的文博队伍。

中央财政共安排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需经费超过2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0.25亿元,补助地方1.8亿元。中央财政专门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部级贫困县级行政区域提供用于普查的专项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积极安排普查配套经费,五年间,各地投入累计超过12亿元。江苏,浙江两省普查机构还在国家文物局普查办的协调下,对口支援青海省文物普查,无偿提供财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经费的保障,不仅使得普查日常工作、培训等得以顺利开展,也使得普查设备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以及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得以及时,普遍配发。此外,三普工作中,统一领导,严密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台力;理念引领,科技支撑;科学普查,严控质量;大力宣传,有效保护等一系列贯穿始终的突出特点,保证了三普工作的圆满完成,也在整体上提升、促进了文物工作的能力建设,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文物数量“井喷式”增长,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繁重;4万余处文物消失令人警醒

普查成果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保存状况较差的占17.77%;保存状况差的占8.43%。令人堪忧。进一步增大投入,改善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与环境刻不容缓。

这次普查登记文物总量的增幅大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改善的增幅;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亟待修改和完善;大幅增加的文化遗产如何加强管理,妥善保护,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对于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管理机构设置、设施设备配置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指出,要应对新时期文物保护面临的方方面面挑战,首要必须把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重点加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推动修订《文物保护法》,尽快出台《博物馆条例》,研究制定《文物认定评估管理条例》、《大运河遗产保护条例》,完善文物保护标准体系,加大法律保护力度。要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源调查,推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要加强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健全各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推行文物安全与执法巡查制度,完善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经普查统计,原来登记过,但目前已经消失的文物,全国共计44073处。由于消失文物的原因十分复杂,根据对消失文物原因的分析,大体可分为6类18种原因:

1.由于认定、计量和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从现象上消失。包括不属本次普查登记对象的(指第二次普查已登记,但不符合三普标准的对象);第二次文物普查前已经消失的、第二次文物普查误登、行政区划变更按新区划登记的、调查时已经迁移保护、另作为可移动文物登记的,以及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计量标准合并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

2.因生产生活和学术研究原因经过发掘清理,原址废弃。

3.因自然原因消失。包括自然损毁的,自然灾害损毁和火灾烧毁。

4.由人为原因造成损毁。包括因拆、改、新建改变原貌的,人为拆除损毁的以及遭盗掘盗窃消失的。

5.因城市建设、大型基本建设、农村耕作、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原因造成消失。

6.因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历史原因认定消失。包括根据记载查无实物的,丢失或下落不明的,以及消失原因不明的不可移动文物。

我和动物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籍保护;纸质文物;档案保护;比较

我国文献遗产主要包括古籍、档案与文献形态的纸质文物这三种形式,这三种文献遗产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的古籍保护还存着不足与缺陷,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若想要在古籍保护方面取得成就,首先我们应当正确的认识到"保护"究竟是什么,充分理解到保护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比较保护工作的不同发展趋势

1.1馆藏文物逐步由主动保护代替被动保护 我国的文物保护的基本状况是,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早,至今已经至少进行三次普查,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的珍贵文物基本上都被编制进了国家一级文物藏品档案。馆藏文物的保护是十分重视其保存环境和文物损坏的具体原因的,并且在以后的馆藏文物的保护中直接运用到了之前的研究结果。与此同时,这也使得文物的保护工作从预防性保护逐步取代抢救性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也不再仅仅担任临时救援的角色。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加大了对馆藏文物的支持力度,较多地区的省市级博物馆都进行了新建或者是改建。有了更好的硬件条件后,很多博物馆都大幅度的增加了馆藏陈列的面积,并引入了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光环境的高科技控制技术,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文物存放柜的安全性,并且为妥善保管文物创造了很好的硬件设施,是文物损坏或是被腐蚀的现象得到控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实现了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1.2档案保护应当重视如何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保护条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档案保护也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不断的发展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当是档案保护工作的核心理念。在这个理念下,应当注重如何才能不断改善档案保护工作的基础设施和基本保护条件。

在档案保护工作刚刚进行之时,我们应当注重档案库房的环境控制,维护好大批的档案,执行以防为主的保护策略。于此同时,还应当尽力争取到保护经费,这部分经费应当用于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如此一来,才能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更好的进行档案保护。

1.3古籍保护处在清点及抢救古籍的起步阶段 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刚起步不久,目前的工作重心仍放在清点估计以及对受损古籍的抢救工作上。有人说目前所做的古籍保护工作,准确的概念是抢救。在近期《古籍保护条例》的起草讨论会议上呼吁,现在古籍保护最需改善的是古籍保存环境。

目前,对纸质文物和档案保护的主要方式已经从原来以抢救性工作的被动性保护转变为以预防文物受损为主的主动性保护,然而,对于古籍的保护工作,却仍然停留在被动性保护阶段。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差异,一方面是古籍保护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即对"保护"的认识问题。

2 比较保护工作不同保护内涵及保护策略

2.1古籍保护的内涵与策略 目前古籍保护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专门的古籍保存环境标准,对此,应当尽早投入专项资金,对不合格的古籍书库进行改造。古籍保护和文物保护有着同样的基本方针,但其保护内涵及相关保护策略却不尽相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规划中,第一个10年(2006~2015)就将抢救古籍作为重点工作。

目前,古籍保护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和纸质文物及档案保护的成功经验,加深了古籍管理者对古籍保护内涵的认识,要尽快将重点从被动性保护转为主动性保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2纸质文物保护的内涵与策略 我国保护纸质文物的方式主要包括原生性保护、延缓性保护、再生性保护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对纸质文物完整的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主动性保护和被动性保护两种保护策略。主动性保护是在藏品完好时就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以防止其发生损坏,属于未雨绸缪。而被动性保护是指在藏品已经出现损坏的情况下,采取修补工作以及防止其受到二次损坏。从保护藏品投入的成本以及效益来说,主动性保护更优于被动性保护。尽管主动性保护的效果不能立刻显现出来,但是却比被动性保护更加科学,更加具有前瞻性。主动性保护由于是在藏品尚未受损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保护,虽然前期投入的人工和物资成本比较高,但是却可以全方位的保护未受损的文物,因此成本相对较低。被动性保护一般是抢救性保护,针对的是已经受损的文物,虽然修复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但实际上却不能完全复原文物。

2.3档案保护的内涵与策略 目前,档案保护的工作方针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指的是提前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未受损档案的完整,而"治"的实质是补救已经受损的档案,防和 治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两个重点,如果只"治"不"防",就会使大量档案处在不良环境中,日后会有更多的档案受损。如果做好的"防"的工作,日后就会减少"治"的麻烦。而如果只"防"不"治",那么已经档案的损坏程度就会加深,最终无法挽回。因此,对档案的保护应和文物一样,要防治结合,以主动性保护为主。

3 结论

总之,目前我国档案文物的保护工作前景是将工作重点转到主动性保护上,加强文物全程保护,预防文物受损,降低档案文物抢救工作的风险。而古籍保护的现状相较于纸质文物和档案保护,就更加需要改善了。古籍保护工作可以借鉴纸质文物保护和古籍保护的成功经验和相关技术,对其保护内涵有正确认识,树立防治结合的理念,另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当地政府也需要保证规定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我和动物的作文范文第5篇

国务院决定从20*年至20*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于20*年9月17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具体工作,*副省长在青海分会场做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是十多年来,国家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关于文物工作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上对文物工作和这次文物普查的高度重视。同时,为认真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工作安排,做好我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基础工作。文物普查对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为了全国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我州各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文物部门要充分认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这次普查的面广,涉及地区和部门多,任务很重,不仅需要文物部门的艰苦努力,也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有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有限,因此,今后的发展必须走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旅游为主的发展路子,就是要把文化、旅游是做为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新的增长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必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为今后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我州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格萨尔文化遗址、吐蕃墓葬遗迹、宗教古建筑、文字古籍等都有一定影响,据19*年第二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州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古墓葬、近代革命历史文物等*2处,珍贵文物上万件,到目前已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已列入部级文物保护预选项目4处。但是,也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还没有进行考古、挖掘的历史文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家底不清楚。如果我们对重点文物的开发保护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普查工作跟不上,就会埋没我州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影响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次文物普查是调查、反映果洛真实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好机遇。我州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文物普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抓好文物普查工作,要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东风,切实推动我州的文物普查工作。

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由于我州地域辽阔,文物内涵十分丰富,加之全州文物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合理统筹安排普查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为加强领导,统一行动,省政府已建立文物普查领导机构,全力保障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并要求各州、地、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州委、州政府对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十分高度重视,决定成立果洛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州政府办公室已制定下发了果洛州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聘请省考古研究专家,组建果洛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队伍。各县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配合做好州普查队在全州及本地境内的文物普查工作。州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认真实施。要有效整合各方力量,集中人、财、物资源,为文物普查提供组织和物质保证。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要文物发现报告制度》,重点加强人员、文物标本和数据资料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制度上确保文物普查的顺利进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除对我州*2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的同时,要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严把质量控制关,及时、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由于这次普查工作量很大,我州文物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因此,州文化部门要做好与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等部门的衔接,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确保普查工作的时间和质量。特别是聘请专家在7月至10月集中完成野外普查,要尊重科学,注重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科学鉴定,避免工作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财政部门要保障文物普查的配套经费,按要求及时拨付,确保到位。各县政府及文化部门要科学谋划,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为文物普查提供正确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好落实。

三、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