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到孤独

感到孤独

感到孤独范文第1篇

居家养老更易感到孤独

郑州东风路上有个绿荫公园,在这里跳舞、打拳、弈棋、玩牌的人中,老年人占九成。一位退休老人说:晚上吃完饭后,子女回自己的房间玩电脑,孙子在屋里学习,老两口总看电视也没意思,就喜欢来公园里找同龄人聊天。

据了解,郑州市100.36万老龄人口中,近九成是居家养老。心理医生周蓉分析说:老人居家养老更容易感到孤独,喜欢去公园是老年人力求摆脱孤独的一种表现,他们赋闲在家难以找到自身价值,尤以丧偶、独居老人为甚;有些退休后与已婚子女同住的老人,受居住环境、人际交流、生活习惯变更的影响,孤独感也很明显。

缺乏交流导致心理疾病

省直机关的刘先生去年底退休,突然离开工作岗位改变了几十年的生活规律,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加上子女长年在外省工作,他一个人住,常常觉得回到家后无事可做,渐渐地产生了情绪极度低落、忧郁、孤独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显示:由于大脑功能退化和离休、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85%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老人有明显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老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

郑州市医院开设了心理病房,设有30个床位。据院方介绍,近年来到医院心理科就诊或住院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医院的病房始终处于饱和状态。老年人心理疾病至少有20%是因为子女关心老人不够或关系紧张引起的。

退休老人难觅文娱机构

“母亲爱上了电子琴,我想给母亲报个电子琴学习班,可惜在网上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老年大学地址。郑州有没有老年大学啊?”以上内容是大河网一位网友的帖子。

据了解,郑州市只有一所老年大学,位于郑州市委党校旧址。一位退休后来学习的老年人说:从书法班毕业后,他今年又报了山水画班,每周二、周三的下午准时赶到学校。他原本希望能够再参加二胡班,由于家住郑东新区,上下课不方便,只得作罢。

“几乎天天都有人过来报名,但学校地方太小,招生规模有限。”老年大学一位负责人说,学校是两年学制,但很多老年人毕业之后仍然不愿离开,导致新学员进不来。

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处处长刘学刚说,省会老年大学数量少且位置偏,多数老年人只能在公园内打打牌、聊聊天,个别社区偶尔会开一些老年人保健等课程,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有限。

老协与社区互动破难题

“退休后,我计划周游全国。”郑州市老年人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谢广进说,他已经骑车去过北京、西安、杭州、广州、三亚等20余个城市。显然,老年人都希望晚年生活更精彩,跳舞打拳、弈棋玩牌、培训学习、结伴旅游……既能丰富生活,又能排遣孤独。

感到孤独范文第2篇

1、没有女人单靠外貌赢得男人的尊重,也没有女人完全素面朝天举止粗俗获得男人欣赏,更没有女人能不加修饰就与岁月抗衡……想来想去想明白一个问题:我发现女人很在意自己在男人眼里什么样,而男人总是在意自己在世界眼里什么样。因为这点区别,男人总在搏杀世界,女人总在搏杀女人。——六六

2、成熟,不是你懂得了多少大道理,而是理解了更多小矛盾;成熟,不是你结交了多少相投的人,而是接纳了更多不合的人;成熟,不是你可以从事伟大的事,而是可以专心卑微的事;成熟,不是你可以改变世界,而是可以改变自己;成熟,不是你发现自己多聪明,而是知道了自己多愚蠢。

3、那个让你流泪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懂你眼泪的,是最爱你的人。那个为你擦干眼泪的,才是最后和你相守的人。

4、其实,真的对你好的人,你都会觉得他是傻傻的;如果,有人在你面前你觉得他很精明,让你琢磨不透,可能他不是真的爱你。

5、孤独一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村上春树1Q84

6、你欠某个人的,会有另一个人要回去。某个人欠你的,会有另一个人还给你。你对某个人做的事,不管是伤害还是付出,总会由另一个人报答或者报复。在不同时间的节点。人生的无情与多情,绝情与滥情,总体来说,是守恒的。

7、试着让生活变得简单,对幸福或寂寞顺其自然。

8、幸福是你感受到的,而不是你得到的。

9、讨好你,是因为还不确定;讨扰你,是因为信任你;忽略了你,因为我们已经构建了稳定的关系。

10、能当面损你的,一般背后不会再无中生有,和直性情的人在一起,虽然有时会有尴尬,但是不会担心被暗算,也就不那么劳神费心。

11、如果你不愿意继续,不要随手去拿他给的东西,可能他在心里都已经暗暗标好了价格。

12、有钱的人给你锦衣玉食,有情调的人给你浪漫一打,有时间的人天天围着你,那些是爱情的一部分,但都不是爱情完整的模样,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是浪子为你放弃千帆,脾气不好的人愿意对你呵护备至,骄傲的人在你面前像个傻傻的孩子,因为你去尝试不擅长的事情,这才是最傻最令人感动的情谊。

13、“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14、其实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失去东西的一瞬间就是永恒。

15、我喜欢怎样的男人,不会是长的帅的,帅能满足年少的虚荣,换不来人民币也给不了你安全感,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知道一百个帅哥都顶不上一个性格开朗,敢于担当的男人。我衡量男人最重要的品质次序依次为:①性格好;②有担当;③会疼人。()帅的次要程度相当于女人的耳洞,有可以,无也不妨。

16、友情之所以美,就是建立以后,不需要像情侣一样,保持紧密的联系,它可以相当松散,不少人有这样的体验:好朋友多年没见,见面话题依然不会冷,聊完以后,下次见面又是三五年后。——连岳

17、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南怀瑾

18、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芳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

感到孤独范文第3篇

我们知道,那些身边熟悉的人不断离世、子女早已长大独立的孤寡老人是一个孤独的群体。美国科学家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生的婴儿潮为例,研究后发现,65岁以上的老人有40%经常感到孤独,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其孤独感更为强烈。这不难理解,毕竟年纪越大,身边的人相继去世,朋友会越来越少。

然而,德国科学家在另一次研究中还发现,中年人的孤独感更普遍。30岁左右,孤独感水平升高,然后到50多岁,又有一次升高。也就是说,在这两个年龄段,孤独感更常见。

三十而立,这个年龄段的人事业刚刚起步,成家有了第一个孩子,里里外外都要忙活。这可能使他们因此减少了与朋友相处的时间,而感到孤独。到了50多岁,孩子长大成人,或成家或工作,纷纷离开父母,这让50多岁的人一下子觉得身边空荡荡,并且独自面对空空的家,或许这让他们又一次感到了孤。

从人生轨迹上说,40多岁的人孤独感下降,然后到65~70岁左右,孤独感又有一次下降。这与30多岁和50多岁的两次高峰相伴随。

孤独的心理感受与反馈

或许每个人的孤独感会比较类似,但每个人对孤独的标准肯定不会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他目前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比他理想中的少。比如18岁的妙龄女孩,若有两个朋友,她会觉得孤独,认为“才两个”远远不够;但80岁的耄耋老太,若有两个朋友,她会觉得“还有两个”,会感到很幸福。独居的人不一定感到孤独,而孤独的人也不一定都是独居的。所以,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

研究表明,孤独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而且它还能反作用到人的身体上,引起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血压上升,而且可能是永久性地上升。脑科学表明,当人经历心理上的孤独、痛苦时,大脑皮层激活的区域,与他经历肉体上的痛苦时所激活的区域是相同的。

2015年,通过综合70项研究成果,科学家发现孤独使死亡风险增加了26%。与肥胖、抽烟、滥用药物等效果类似,孤独感在人身上能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并最终导致人们更早死亡。

如何避免孤独?

与朋友经常保持联系,这应该是避免孤独的最直接方法。毕竟人是社会性生物,朋友越多,社交关系越密切,孤独感自然就减弱了。还有,不要停下我们的工作学习。据科学家推测,40多岁的人孤独感下降,很可能源于工作上步入正轨,事业进入上升通道,由此带来更多的朋友,和更大的社交圈。

第二个方法就是保持健康。因为健康状况对人们的孤独感影响很大。当人们腿脚不便,无法随便离开家时,当人们生病卧床,无力活动时,与朋友的来往次数就会减少。接触变少了,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

家里老年人如果还健在,他们的孤独感主要源于身体机能方面。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并不是我们能逆转的,但作为儿孙,我们却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弥补。我们可以扶他们到户外散步,去公园晒太阳,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他们曾经很喜欢做的事。

第三个方法就是调整心理状态。比如心理上的外向程度,有的人孤单时就会感到孤独,而有的人喜欢独处,孤单时反倒感觉很好。同时,要明确自己的社交类型。对有的人来说,只要有一个恋人,即使没其他朋友,也不会觉得孤独;但有的人却不行,如果没有一群朋友,即使有再好的恋人,依然感觉很孤独。

孤独未必是坏事

有时孤独真的无法避免,但也不要灰心,适当的孤独还有好处呢。

首先,孤独对健康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不孤独时,社交活动自然增多,就免不了社交的必需品――烟和酒。这两样对身体健康都有损害,因此当孤独时,人们应酬减少,无意之中保养了身体。

感到孤独范文第4篇

1、或者他们天生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感觉,喜欢那种在黑暗角落的感觉,喜欢独行在夜都市中;或者他们只是一群敏感的家伙,不愿与人纠缠,更害怕受到任何的伤害,只有孤独才能保护他们脆弱的灵魂;或者他们曾受到过伤害,所以开始失望,不再信任人和事;或者……

2、孤独会让你从一个独立的角度发现契机和弊端。因此当孤独时常光顾你的时候,不要沮丧,真确理解孤独你会变的更加丰富。

3、身的孤独可以用心的丰富创造而缓解。而心的孤独,则必须学会适当宣泄,文人寄情与山山水水,斗酒诗百篇,名留千古。商者沉浮与商海,赚得家产万贯,富甲四方。弄权者驰骋与政界,励精图治,造福四方,其实他们就是孤独中成就了的人。

4、因为我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所以我不会觉得孤独。

5、落红是孤独的,它随着风儿飘落,没有定向……没有了昔日的火红与艳丽,没有了昔日的高贵与典雅,告别了昔日的喧闹,变得孤独了。

6、因为孤独,失去了快乐,没有了人生的意义,那样不美。或许,说这话哲人是特别的一个吧。

7、孤独是美丽的,置身于孤单之中,你会把全身心放松,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清新与宁静,如果在此刻放上一曲轻轻的音乐,捧着一杯淡淡的咖啡,就像整个世界都沉睡了。

8、孤独,总会令人联想到一个形影相吊的情景,事实上,它犹如长着刺的玫瑰,尽管长着刺仍旧是玫瑰,拨开冷峻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到潜藏的一泓清泉。

9、孤独是清泉,可以滋润幸福的花草;孤独是阳光,可以温暖幸福的心灵;孤独是火把,可以点亮幸福的灯盏。

10、虽然多年来一个人生活,但他并不感到孤独。

11、当一片枯叶从枝头摇落,在空中从容地划出生命的轨迹,这是美;当一只白鹭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缓缓飞翔,一直飞向烟雾深处,这是美……但它们都是孤独的。是孤独赋予它们奇幻的色彩。

12、在孤独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13、庸者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14、孤独,在人们心中总是与凄凉悲伤眼泪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孤独是把握人生的自控器,一个人拥有了孤独,就能从容的驾驭组自我,塑造自我。

15、人人惧怕孤独,但从来都不会去享受孤独,他们不明白,孤独也是一种生命的历程。

16、孤独的时间长了,也就再也无法回到人群中了。习惯孤独,喜欢孤独,爱上孤独,这一切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17、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区别在于孤独形式有异。有些人是置身于一个人迹罕见的境地,()所以孤独。有些人心灵达到某种难觅知音的境界,而倍感孤独。

18、孤独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在每个寂静的时刻,我都会忍不住去品味孤独的真谛。

19、孤独让人懂得了理解。孤独让人懂得了追求;孤独让人懂得了珍惜。

20、孤独是一种美。不知道又是哪位哲人说的,不过我并没有什么意见。虽然我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孤独,但是我知道孤独的人很难接受人们的怜悯和同情。

21、孤独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剂苦口的良药,可以医治世俗染于我们的各种疮痍。

22、当孤独成为一中习惯,当生活再也少不了孤独,人生也似乎无法改变了。所以,最终还是喜欢与孤独为伍。

23、总觉得午夜仍在听收音机的人是孤独的。夜深了,而这些人的灵魂却是清醒的。他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灵魂深处的那份漂泊无依,那份孤独。

感到孤独范文第5篇

关键字:孤独情绪 原因 积极作用 文学创作

1.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对孤独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Robest S一west发表的《孤独,一种情绪及社会性孤立体验》一文。此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孤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对孤独的研究发展较快。

李传银等提出:孤独是当个人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这一观点较为全面。

虽然国内外对孤独概念的界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但实际上都集中在以下四个基本假设:一,孤独源自社交不足与人际关系缺陷;二,孤独至少是部分主观并依赖于个人的期望和感觉;三,孤独的体验是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四,孤独会促动个体努力去减轻孤独。 [1]

已有的研究使用的工具有Russe U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和Wittenberg设计的情绪与社会孤独量表。得出的结论有:有时感到孤独和经常感到孤独的大学生人数超过了三分二,其中严重孤独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2%。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显示:在991名大学生中, 有146人经常感到孤独, 占14.7 %,有686人偶尔感孤独,占69.2%,说明大学生中孤独感的覆盖面很广,情绪孤独成为当前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要表现[2]。

2.孤独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对于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不同的理论流派对孤独的解释[3]:

特质论认为,孤独感作为一种个体内部的主观情感体验, 势必受到人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成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外向性成显著的负相关。

早期的精神分析者把孤独的形成归因于包括婴儿期的自恋和敌对,儿童时期对于亲密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后来的经历,特别是青春期和成年初期的经历在人格形成上也非常重要。

人本主义马斯洛认为如得不到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强烈地感到孤独,内心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罗杰斯认为“随着越来越短暂的人际体系代替在老家过稳定的生活,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他们的孤独”,而且孤独是不能够承认、接受别人情感的病态的结果。

行为主义在分析孤独时,更多主张孤独的形成是由于缺乏对于发展适当的亲密关系和社交关系时所必须的社交技能。

而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孤独是起源于个体己经获得的人际关系与期望获得的人际关系之间的差距;也有将孤独看作是由一系列消极、内向而稳定的归因引起的;此外,也有学者把孤独产生的原因归就于那些支配个体生活的不合理信念。

总的说来,孤独的人可能发展了一种不准确的人际标准和不切实际的社交期望,而且严重依赖这种自我标准、期望及社交水平,感到其他人不理解自己,同时又害怕与他人比较,暴露了自己的社交无能,因而隐瞒自己不满意的感情或避开讨论社交问题,其结果是难以获取交往中的正常体验,造成感情上与他人的隔膜与疏离进而愈加感到孤独。

3孤独的影响

3.1消极作用

孤独量表上的高分与社交焦虑、自我意识的高分和自尊和果断性的低分相关。孤独者更可能性格内向、焦虑和对拒绝敏感,更可能受到抑郁的困扰。他们很难信任他人,并且在别人对他们敞开心扉时感到不自在。和不孤独的人相比,孤独的人在交朋友、发动社会活动、加入社会群体等方面有困难。此外,孤独的人更容易有健康方面的问题[4]。

3.2积极作用

英国的医生安东尼•斯托尔在其所著的《孤独》一书里面,在肯定人际关系价值的同时,论证了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5]。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所以需要孤独,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基本的孤独体验是思考人生意义问题的前提,唯有经过这个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即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孤独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孤独使老年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它有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坦然地面对死亡)。有尊严的正视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项荣光[6]。

3.3孤独情绪与文学创作

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 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一般而论, 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 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然而, 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 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一种情形是牢狱之灾, 文化史上的许多传世名作就诞生在牢狱里,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另一种情形是疾病,耳聋造成的这种孤独反而激发了贝多芬、戈雅的艺术想象力。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 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种新的眼光, 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7]。

不过, 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 他们陷入孤独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 而是由自身的产质。例如斯托尔所举的卡夫卡、吉卜林,多是优郁型产质, 而孤独中的创作则是一种自我的治疗的方式,如同一位作家所说“ 我写忧郁, 是为使自己无暇忧郁。”开始只是作为种补偿的写作, 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 成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8]。

具体来讲,孤独情绪能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这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孤独是触发灵感情愫的绝妙环境。文人常常在静谧的夜里,点一盏孤灯,让孤独洗涤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平静地感悟内心深处;二是文人需要孤独,愈孤独,愈发有时间去审视周围、去发现造物美、去掘取文词组合的妙境![9]然后变幻成一串串或精美或深沉的文字,经久流传。

此外,孤独是贯穿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主题。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以及屈原《离骚》等许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主要情绪都是孤独。孤独情绪可谓催生了文学史上一颗颗灿烂的明珠。[10]

4总结及展望

不同于传统的见解,孤独也可能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人之所以需要孤独,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孤独使老年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它有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

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 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孤独情绪孕育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创作中,孤独情绪既是激发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贯穿文学作品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

今后将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更加注重研究孤独情绪的积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孤独情绪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下的不同作用;此外,孤独也有程度之分,不同程度的孤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有待于继续研究的。

【参考文献】

1.[1][2]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3]裴亮、孙得君.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4]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5][6]周国平.论孤独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

5.[7][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歌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

双足与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