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特点。方法 将我院2008年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20岁,且符合入选条件者分为8个年龄组,并分层随机抽样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各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增龄变化规律。结果 健康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均呈正态分布,并随增龄出现下降趋势,三者与年龄间的相关分析Pearson系数(r)分别为-0.502(P<0.01)、-0.225(P<0.01)、-0.241(P<0.01)。结论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是人类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线水平对于诊治临床相关疾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是人类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就其功能而言,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组成一对缓冲对,维持着血浆胶体渗透压平衡,并在营养、运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而血红蛋白是一种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铁蛋白质,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来完成。机体发育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研究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特点,对于正确评估上述指标基线水平在各年龄段的临床意义、临床诊治相关疾病及判断预后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我院体检中心2008年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年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20岁,且符合以下条件的健康正常人列为研究对象:①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18.5~22.99);②无营养代谢性疾病;③无造血系统疾病;④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⑤无恶性肿瘤;⑥无急、慢性肝脏疾病;⑦无急、慢性肾脏疾病及阻塞性肺病(COPD);⑧无自身免疫性疾病;⑨排除其他可影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疾病。符合上述条件者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90~99岁共8个年龄组。各年龄组中随机抽取10%样本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90~99岁组因例数少,故符合入选条件者全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分析各年龄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增龄变化规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的测定采用ALCYON300(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雅培生化试剂,血红蛋白测定采用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进口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采用1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性别间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按年龄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统计由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分布情况

8个年龄组健康正常人共计1 471例,其中20~29岁205例,30~39岁202例,40~49岁213例,50~59岁196例,60~69岁208例,70~79岁207例,80~89岁189例,90~99岁51例。男性857例,女性614例,男女之比为1.39∶1。男性年龄21~98岁,平均年龄(57.18±19.92)岁。女性年龄22~99岁,平均年龄(52.18±19.69)岁。健康正常人各年龄组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健康正常人各年龄组分布情况(略)

2.2 各年龄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情况

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测定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并经1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均呈正态分布。健康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情况见表2。健康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与年龄间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2(P<0.01)、-0.225(P<0.01)、-0.241(P<0.01)。男性白蛋白平均水平与女性相近〔(46.76±4.16) vs (46.79±3.58) g/L,P>0.05〕。在同一年龄组白蛋白水平对比中,5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和女性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血清球蛋白平均水平与女性相近〔(28.50±3.00) vs (28.50±3.12) g/L,P>0.05〕。在同一年龄组血清球蛋白水平对比中,5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为男性略高于女性,其中70~79岁、80~89岁2组性别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50岁以下各组则女性略高于男性,其中30~39岁组性别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女性〔(148.36±12.81 )vs (133.66±7.81) g/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5.27,P<0.01)。在同一年龄组血清球蛋白水平对比中,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正常人男、女性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均数图分别见图1。表2 健康正常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增龄变化情况(略)

3 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r=-0.502,P<0.01),男、女性血清白蛋白平均水平大致相近,且都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血清白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50%),具有相对较长的半衰期(约18~20 d)。其血清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健康正常人群中,也常会因地区、人群、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检测方法等不同,其测定的结果不尽相同。由于血清白蛋白几乎全部在肝脏合成(正常成年人每日肝脏合成10~16 g白蛋白),随增龄(尤其老年人)肝脏重量降低,肝细胞数量减少,白蛋白合成功能明显降低。饮食中的蛋白水平也直接影响白蛋白的合成,而且活动消耗、机体代谢等因素也因增龄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影响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我们调查也发现老年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各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在50岁以下各年龄组不同性别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女性低于男性(P<0.01)。推测原因,性激素可能对血清白蛋白合成产生影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两性差别在中青年人群中显得较为明显,除了由于男性对包括蛋白质在内的饮食摄入量多于女性外,还与生理上产生雄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使机体呈正氮平衡有关〔3〕。而老年各组男、女性血清白蛋白水平相近(P>0.05),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无论男女性饮食摄入量都相对减少,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都有所下降,而且老年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得其对白蛋白合成的影响也相应降低。

国外已有相关研究〔4〕证实,血清白蛋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疾病致机体的消耗程度,可做为评价营养状态、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Lohsiriwat等〔5〕认为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营养状态的可靠参数,可作为预测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指标。Norwich等〔4〕报道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早期预后及死亡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本次调查结果也印证了,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所患急、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的与该年龄段基础血清白蛋白水平出现生理性下降趋势密切相关。

本研究显示正常健康人群中男性血清球蛋白平均水平与女性相近,5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且血清球蛋白水平与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r=-0.225,P<0.01),随增龄呈逐渐下降趋势的特点与血清白蛋白是一致的。国外有学者认为〔6〕,血清球蛋白的变化与重型肝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球蛋白每增高0.33 mg/dl,肝纤维化的程度就增加0.5%,经多变量分析研究推测血清球蛋白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非侵害性指标之一。因此,临床监测血清球蛋白水平对于评判该类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掌握血清球蛋白基线水平对正确评估该类疾病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照。

血红蛋白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氧气的运输,同时又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显示健康人群中男性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女性(P<0.01),分析原因为:①女性较为关注自身体重及身材,以至于日常饮食摄入量不足且不均衡;②女性雄性激素分泌量低于男性,雄激素可直接促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合成,还可间接作用于肾或肾外组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因而造成两性间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本次调查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2,P<0.01),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因此重视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的血红蛋白水平监测,不仅能正确评价其营养状况,而且对于评估所患急、慢性疾病的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g等〔2〕对55岁以上2 550例社区居民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调查,结果表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BMI)分别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都是反映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国外另一项大样本(25 622例,平均年龄58±13岁)研究显示〔7〕,血红蛋白水平>17 g/dl或<15 g/dl均是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贫血会导致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供氧减少,脏器功能减退,而血红蛋白过高可能会使血压及血黏度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而影响老年人健康寿命。

总之,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随增龄出现下降趋势,其基线状况在临床相关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平时可做为普通人群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由于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我院2008年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人群选择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真实反映目前上海城市健康正常人群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分布特点,其深入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Ohwada H,Nakayama T.The distributions and correlates of serum albumin levels in institutionalised inpiduals with intellectual and/or motor disabilities〔J〕.Br J Nutr,2008;11:16.

2 Ng TP,Feng L,NiTi M,et al.Albumin,haemoglobin,BMI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J〕.Age Ageing,2008;20:1002.

3 Alberti LR,Petroianu A,Zac RI,et al.The effect of surgical procedures on serum albumin concentration〔J〕.Chirurgia(Bucur),2008;103:3943.

4 Norwich TB,KalantarZadeh K,MacLellan RW,et al.Albumin levels predic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8;5:8839.

5 Lohsiriwat V,Lohsiriwat D,Boonnuch W,et al.Pre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rectal cancer surger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8:124851.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2篇

许多人(甚至医务人员)将人血白蛋白制剂当作营养品使用,认为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加速疾病痊愈,从而导致临床上人血白蛋白的滥用。相反,还有一些人认为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可能会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即使病情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时也不敢用。TANZI等[1]对接受人血白蛋白治疗的1 649例成年患者(≥18周岁)以及23例儿童患者(1~17周岁)做了调查研究,发现成年患者有57・8%应用人血白蛋白不合理,仅28・2%合理,还有14%是否合理则未知。作者结合临床实际,参阅国内外文献谈谈人血白蛋白在胃肠外科疾病的运用。

1白蛋白的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或血清中用特殊方法提取经过10 h 60℃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的,由585个氨基酸依靠17个二硫键链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其分子量为69 000 D。白蛋白于肝细胞内合成,其合成速度为120~270 mg/(kg・d),白蛋白合成后进入血流,是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60% ~70%的白蛋白分布于血管外, 30% ~40%分布于血管内。血管外的白蛋白贮存于瘦体组织中,分布于皮肤、肌肉和内脏等。白蛋白的合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胰岛素和皮质激素可促进白蛋白合成。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14~20d,其每天约代谢消耗总量的6% ~10%。健康人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5~50 g/L,主要作用包括:(1)维持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来自于白蛋白,是机体血管内外水分的主要调节物质。(2)物质代谢的最主要载体,体内的许多物质需要白蛋白作为配体助溶和载体运输,如胆红素、某些电解质、多种药物和脂类等。(3)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4)稳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5)调节凝血与血管壁通透性。

2 白蛋白在胃肠外科疾病中的作用

2.1 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有研究证明在维持血容量方面,循环内的每克白蛋白可结合18 mL水, 5 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相当于100 mL血浆或200 mL全血的功能[2]。小样本的有关脓毒症的研究表明, 5%的白蛋白和0・9%的生理盐水对增加组织间隙液体功能相等,但对提高血容量则以白蛋白有效[3]。因此,白蛋白是一种极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及维持心搏量,在抢救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等危重患者时效果显著。

胃肠外科中的危重疾病,如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和重大手术后,尽管白蛋白的半衰期(14~20 d)很长,但在应急和危重情况下白蛋白合成降低、分解代谢增加(半衰期缩短为5・52~11・76 d)及血管内外再分配等原因造成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合并严重感染,从而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循环障碍,引起休克,此时成功的液体复苏及组织灌注对患者生存尤为关键。ALLISON等[4]认为,白蛋白可用于急性低血容量患者的复苏治疗,同时也指出当危重患者的急性时相期一旦过后,间质性体液容量就会立即扩张,从而引起水肿而使患者的血浆容量下降,而此时输注白蛋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HAYNES等[5]对包括4 755例患者的79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发现,应用含白蛋白的治疗方案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因此认为白蛋白在各种不同的临床情况下的使用均可使患者受益。

2.2 提高胶体渗透压,改善肠道功能 有研究认为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肠壁组织水肿,脏器功能受影响,此时若给予肠内、外营养,所供营养素不能被完全、有效利用,尤其是肠内营养时,由于较低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肠壁和肠黏膜水肿,血供差,致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吸收能力降低,而且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会引起液体渗漏入肠腔,加之高渗的肠内营养剂可将肠壁间的液体吸收入肠腔,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导致肠内营养相关的腹泻等并发症[6]。胃肠道大手术后、腹膜炎患者经常合并低蛋白血症、肠壁水肿,延缓肠功能恢复,推迟进食时间,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吻合口愈合,甚至出现吻合口瘘,危及生命。李向阳等[7]研究证明在胃肠道手术后输注白蛋白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略高于术前,未输注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浆白蛋白

水平有所降低。Haynes认为给予白蛋白,能减轻肠道水肿。VINCENT等[8]荟萃分析认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提供充足的外源性白蛋白直至血浆白蛋白浓度超过30 g/L,能改善肠内喂养的耐受性。因此,认为对低蛋白血症和肠壁水肿患者,若给予外源性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外渗入组织的液体回吸收,减轻肠管水肿状态,提高肠道耐受性,减轻腹泻,促进胃肠道营养的吸收和利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加快患者的康复。

3人血白蛋白在胃肠外科疾病中的误解

3.1 将人血白蛋白当作营养制品 白蛋白是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低蛋白血症一个潜在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胃肠外科疾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过去输注白蛋白在临床上常作为营养支持的一种手段,但现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李向阳等[7]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的研究时,认为补充外源性白蛋白只是提高了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并没有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作为营养状况评价的敏感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无明显提高。SPIESS等[9]通过研究发现,人血白蛋白输入人体后,经过分解,重新合成自身蛋白质的再利用率相当低,反而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分解。白蛋白的半衰期长达14~20 d,当天输入的白蛋白在短期内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补充外源性白蛋白提高了血浆白蛋白水平,但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而且外源性白蛋白分解为氨基酸后,相当一部分将作为能量燃料利用,用于重新合成蛋白质的再利用率较低。此外,外源性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及精氨酸较多,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则缺乏,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十分不均衡,故营养价值有限。

3.2 认为人血白蛋白可降低急、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危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似乎与病死率呈负相关。据报道,急、慢性疾病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其病死率呈负相关,已证实随着血清白蛋白降低伴随着更差的疾病预后,血清白蛋白水平

相比较,目前亦均无证据表明应用白蛋白可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SAFE(The saline versus albumin fluid evaluation)研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危重医学会发起的一项大型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99 7例患者,以病死率为主要终点指标,比较人血白蛋白和生理盐水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在28 d的观察期结束后,人血白蛋白组和对照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无明显差异[11]。因此,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胃肠外科危重患者是否安全,有待今后设计更好的大型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论证。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3篇

北京 庞博

庞博读者:

在医院的门诊中经常有一些老年人或儿童在家人的陪同下,要求医生为他们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他们认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含有丙种球蛋白的生物制剂。由于制成人血丙种球蛋白的原料来源不同,故其作用和用途也不同。那么,人血丙种球蛋白有哪些用途,如何使用呢?

1.体弱多病的儿童与麻疹患儿接触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以起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2.正常人在与甲肝患者接触7―10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预防甲肝的作用。

3.体弱多病的儿童,在与水痘患儿接触3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预防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

4.未服过脊髓灰质炎糖丸的儿童,在与脊髓灰质炎患儿接触后,尽早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作用。

虽然,人血丙种球蛋白有以上作用,但不可滥用。原因:(1)人们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后产生的抗体是从别人身上借来的。此种免疫力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会在机体内消失。(2)经临床证实,人血丙种球蛋白对预防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毫无作用。(3)滥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会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力的产生。(4)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异体蛋白,故人们在多次注射此药后,易出现过敏反应。总之,体弱多病的老人或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年轻人早搏就是心肌炎吗

我今年80岁,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听说身体虚弱的人可以通过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来增强免疫力。请问,应怎样正确使用丙种球蛋白?

北京 庞博

庞博读者:

在医院的门诊中经常有一些老年人或儿童在家人的陪同下,要求医生为他们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他们认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含有丙种球蛋白的生物制剂。由于制成人血丙种球蛋白的原料来源不同,故其作用和用途也不同。那么,人血丙种球蛋白有哪些用途,如何使用呢?

1.体弱多病的儿童与麻疹患儿接触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以起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2.正常人在与甲肝患者接触7―10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预防甲肝的作用。

3.体弱多病的儿童,在与水痘患儿接触3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预防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高压液相层析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这类疾病的持续高血糖会引起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衰竭。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习惯的变化,运动量逐渐减少,作息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等因素,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1]。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统计显示全世界有3.47亿人患有糖尿病[2]。中国已有1.14亿糖尿病患者,成为目前全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现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尚不完善。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HbA1c水平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3]。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列入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为糖尿病诊断、风险预测、治疗目标,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4]。通过对来我院体检人群HbA1c水平的检测,统计了南充地区人群HbA1c的分布情况,为本地区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5736例样本,其中男3612例,女2124例;年龄18~98岁,分别来自南充市各个企业单位的在职或离退休职工。所有人按照年龄分成以下几组: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及以上。

1.2标本采集 用肝素钠或者EDTA-K2真空抗凝管采集体检人群清晨空腹静脉血2ml,立即混匀,并且在2h内对其进行HbA1c检测。

1.3检测方法 应用普莱默斯亲和层析高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对全血中的HbA1c进行检测。每次测量患者标本前均使用配套质控品,测定相应的值绘制Westgard质控图。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样本分析和数据处理,统计结果以χ2表示,不同性别组之间均值比较用独立样本他t检验;两组以上均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做LSD法进行两两比较,P

2结果

2.1不同性别体检者HbA1c水平比较,见表1。

2.2用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体检人群HbA1c水平样本分组,见表2。

2.3各个年龄组HbA1c水平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5]。因此,必须重视对糖尿病的早期筛查诊断,血糖监测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实验室监测指标的应用和普及,才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度[6]。目前糖尿病的诊断筛查标准存在受试者需禁食,空腹血糖(FPG)的变异性较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操作较为繁琐,血糖检测需隔日复查等缺陷,因而造成临床应用中糖尿病的诊断效率不高、延误诊断甚至漏诊,耽搁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应将HbA1c检测加入糖尿病的筛查诊断标准内, 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效控制、提前预防打下基础。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缓慢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血红蛋白组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其结合率与正比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和该时期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受血糖日间波动和运动食物的影响小。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为临床上监测血糖、评价其控制请况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指标。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新诊断指南指出HbA1c>6.5%可初步判断为2型糖尿病,如果HbA1c在5.7%~6.4%之间,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7]。

南充地区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分布呈现双峰型态,健康人群比重大、频数高为第一个高峰,糖尿病患者其次为第二个小高峰,两者之间部分代表糖尿病前期人群。本次调查分析中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约占19.3%(HbA1c在5.7~6.4%之间),初步判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7.4%(HbA1c>6.5%),建议进一步进行糖尿病检查的约占26.7%。男性的HbA1c总体水平稍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HbA1c水平也逐渐增高。18~30岁、31~40岁两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人群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陆大江,成茜.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1,08:28-30.

[2]Danaei G, Finucane MM, Lu Y, et 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diabetes prevalence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370 country-years and 2.7 million participants[J].Lancet, 2011, 378(9785):31-40.

[3]王全意,窦相峰,高志勇,等.北京市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调查[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8,15(6):161-164.

[4]马小红,庄爱周,李萌,等.杭州地区部分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44-148.

[5]包玉倩,贾伟平.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意义--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67-370.

人血白蛋白范文第5篇

郑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到医院治疗,医院擅自为亲输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且告知说是营养品。导致患者患上丙型肝炎,构成二级伤残。协商无果患者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百万元。2013年4月22日,南阳市唐河县法院一审判决唐河县中医院向患者补偿医疗损失20万元。

案件简介

郑某是河南省唐河县人。2002年9月5日,他因交通事故受伤,到唐河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经医院检查,郑某肝、肾功能均正常。9月8日,该院在没告知郑某及其家人的情况下,为其输入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一瓶。还称只是营养品,无任何副作用。9月25日,郑某仍处昏迷状态,在家属要求下,郑转入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经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郑某肝功能显示不正常,之后转入该院内科调理肝功能。后经检查南阳市中心医院确诊:郑某为丙肝肝硬化。后经北京302医院多次诊断,郑均为肝炎肝硬化丙型活动性,腹水。

原本好端端一个人怎么能患上肝炎呢?郑某的亲属很是不解,之后到唐河县中医院查阅郑当时的住院病历,才知道该院曾为郑输入人血白蛋白的事实。郑某及其家属认为,唐河县中医院为郑某输血液制品,是导致郑患丙型肝炎的唯一原因。2012年5月15日,郑某一纸诉状将唐河县中医院告到法院。请求法庭判令被告唐河县中医院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027078.88元。

2011年11月,唐河县卫生局委托南阳市医学会对郑某与唐河县中医院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最终鉴定结论认为:本病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经鉴定:郑某伤残程度已达二级。唐河县中医院辩称,医院对郑某的救护符合诊疗原则,不存在医疗过错;丙肝传播途径较多,不能确定是该院的医疗行为造成;而且,郑某在该院的治疗已经过去十多年,郑并未到医院反映和索赔,现在却起诉到法院,即使医院有过错,按照法律上人身伤害索赔时间为一年的诉讼时效之规定,郑某的起诉已过诉讼时效,请求法庭驳回起诉,判决原告败诉。

相关期刊更多

神州学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口学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类学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