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范文第1篇

夜晚,窗外星光闪烁,我正在做作业。忽然,一道奇异的光芒从空中洒向我……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四周一片漆黑,数十双血红的眼睛微微亮着红光。这时,一位身边飘着紫花的,长发飘飘的仙女出现在我眼前,说:“这是梦中世界,你是被天地选中梦斩龙王的人选,请您前去龙宫内部斩杀泾河龙王。”我刚想问清楚原委,仙女却一道紫光闪过,无影无踪。这时,我再看看自己,只见装备全齐:身着金龙铠甲,手戴金龙护腕,膝盖绑金龙护膝,脚穿金龙靴,手持金龙剑,两边一对金黄的的翅膀微微晃动,全身散发着金光。

忽然,数十只黑鱼精从黑暗中窜出。我举起金龙剑一挥,黑鱼精们纷纷尸首分离。我面前出现一个黑洞,我向里面走去。那洞深不可测,我约莫走了一个钟头,还是没到尽头。走着走着,黑暗中传来一阵怪笑,一只疯狂的虾兵跳了出来。我好似遭到泾河龙王的诅咒,浑身不知怎么一下子累了许多。但我还是举剑直刺虾兵,那虾兵可比黑鱼精强多了,一钳钳住我的金龙剑,举起另一这钳子向我钳来,我向旁边一闪,使劲拔出金龙剑,再次刺向疯狂的虾兵。虾兵还未反应过来,已成为我的刀下亡魂了。

我休息了一下,又继续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四周稍亮了一点,看来到了龙宫了。

龙宫中间一张金銮椅,泾河龙王坐在上面,左边一排盛气凌人的疯狂虾兵,右边一排耀武扬威的蟹将,好生威严。

我一脚踏入龙宫,虾兵蟹将们立即形成包围圈,慢慢向被围在中间的我逼近。等到它们离我约1米时,我迅速祭上金龙剑,使了一个五雷轰顶,刚才还蠢蠢欲动的虾兵蟹将们顷刻间如破铜烂铁一般散成一堆。

坐在金銮椅上的泾河龙王瞬间勃然大怒,举起金銮椅向我砸来,我一侧身便躲了过去。泾河龙王也不多说,一记冰封诀向我打来。我立即变成了冰雕,动弹不得。泾河龙王越在半空中,化为一条黑龙,张开血盆大嘴向我咬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离火剑镇开冰,向一旁滚去。泾河龙王见没咬到,又调转龙头向我咬来,我一记炎雷闪打向龙王的嘴。龙王的嘴被我烧的鲜血直流。龙王大发雷霆,使出了看家绝活“神龙摆尾”。我一提金龙剑,相当住泾河龙王的攻击。但金龙剑怎能挡泾河龙王的看家本领?被龙王打出好几米远。我的身体抵挡不住这么强大的攻击,鲜血从我口中留了出来。这时,我口袋里滚落处出一个金黄的小球。这球虽然小,但是吸进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乃龙之禁咒也。龙王怎可不怕龙之禁咒,立即向后退了几步。我缓缓伸出手去抓龙之禁咒时泾河龙王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我用最后一口气祭起了龙之禁咒。龙之禁咒瞬间散发出阵阵金光,泾河龙王正准备逃时,龙之禁咒化成金色的网裹住泾河龙王,金光慢慢地吞噬着龙王的身体。我哪等的这样慢慢溶解,提起金龙剑,手起刀落,斩下了泾河龙王的头颅。剩下的身躯任由金网慢慢吞噬着。

泾原兵变范文第2篇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带引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仆固怀恩到了半途上,得急病死了。回纥和吐蕃大军继续进攻,唐军抵抗不住,回纥、吐蕃联军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今陕西泾阳),长安也受到威胁。

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动了。宦官鱼朝恩劝代宗再一次逃出长安。由于大臣反对,才没有逃走。大家都认为,要打退回纥、吐蕃,只有指望郭子仪。

那时候,郭子仪正在泾阳驻守,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一面吩咐将士构筑防御工事,不许跟敌人交战。一面派探子去侦察敌军的情况。

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虽说是联军,但是也在闹不团结。他们本来是仆固怀恩引进来的,仆固怀恩一死。谁也不愿听谁的指挥,两股力量捏不到一块儿去。

郭子仪知道这个情况,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回纥的将领过去跟郭子仪一起打过安史叛军,有点老关系。郭子仪就决定先把回纥将领拉过来。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到了回纥的大营,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

李光瓒跟药葛罗说:“郭令公派我来问你,回纥本来和唐朝友好,为什么要听坏人的话,来进攻我们呢?”

药葛罗奇怪地说:“郭令公还活着?听说郭令公早已被杀,你别骗人了。”

李光瓒告诉药葛罗,郭令公现在就在泾阳。但是回纥将领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说:要是郭令公真在这里,那就请他亲自来见个面。

李光瓒回到唐营,把回纥人的怀疑向郭子仪回报了。郭子仪说:“既然这样,我就自己去走一趟,也许能劝说回纥退兵。”

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又认为让元帅亲自到敌营去太冒险。有人提出,派五百个精锐的骑兵跟郭子仪一起去,万一回纥人动起手来,也有人保护。

郭子仪说:“不行!带了这样多兵去,反而会坏事。我只要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就可以了。”

说着,就命令兵士给他牵过战马来。

郭晞上前拦住他的马说:“您老人家现在是国家元帅,怎么能这样到虎口去冒险呢。”

郭子仪说:“现在敌人兵多,我们兵少,要真的打起来,不但我们父子两人生命难保,国家也要遭难。我这回去,如果和他们谈判成功,那就是国家的幸运;即使我有什么三长两短,还有你们在嘛!”

说着,他跳上了马,扬起鞭子把郭晞拦马的手打了一下。

郭晞一缩手,马就撒开蹄子跑了。

郭子仪带着几个随从兵士,骑马出了城,向回纥营的方向走去。兵士们一面走,一面叫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

回纥兵士远远望见有几个人骑马过来,又隐约地听见兵士的吆喝声,连忙报告药葛罗。药葛罗和回纥将领们大吃一惊,命令兵士摆开阵势,拈弓搭箭,准备迎战。

郭子仪带着随从兵士到了阵前,他们摘下头盔,卸掉铁甲,把枪扔在地上,拉紧马缰,缓缓向回纥营靠近。

药葛罗和将领们目不转睛望着来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啊,真是令公他老人家!”说着,大伙一起翻身下马,围住郭子仪下拜行礼。

郭子仪跳下马来,走上去握住药葛罗的手,和气地对他说:“你们回纥人曾经给唐朝立过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错,为什么要帮助仆固怀恩闹叛乱呢。我今天到这儿来,就为了劝你们悬崖勒马。我现在是单身到这儿,准备被你们杀掉,但是我的将士会跟你们拼命的。”

药葛罗很抱歉地说:“令公别这样说。我们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以为皇帝和令公都已经死去,中原没有主人,才跟着他上这里来。现在知道令公还在,哪会同您打仗呢?郭子仪说:“吐蕃和唐朝是亲戚关系,现在也来侵犯我们,掠夺我们百姓财物,实在太不应该啦!我们决心要回击他们。

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退吐蕃,对你们也有好处。”

药葛罗听了郭子仪的话,连连点头说:“我们一定替令公出力,将功补过。”

郭子仪和药葛罗正在谈话的时候,两边回纥将士听着听着,慢慢都围了拢来。郭子仪的随从一看回纥兵靠近,有点紧张起来,也挨到郭子仪身边,想保护他。

郭子仪挥了挥手,叫随从让开,接着就叫药葛罗派人拿酒来。药葛罗的左右送上酒,郭子仪先端起一杯,把酒洒在地上,起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军将领万岁!打现在起,谁要违反盟约,叫他死在阵上!”

泾原兵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关中地区;流动重力测量;重力场变化;泾阳MS48地震;高陵MS44地震

中图分类号:P315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7)02-0248-09

0引言

我国流动重力测量始于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发生后,其结果反映的是区域重力场的非潮汐变化信息。地震在孕育过程中伴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地壳内部物质迁移以及地球介质密度变化,这些信息可以被流动重力测量观测到(陈运泰等,1980;顾功叙等,1997)。随着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的发展和流动重力网的优化改造,流动重力的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李瑞浩等,1997)。研究表明,在大、中强地震前后可以观测到显著的重力变化,甚至在一些中小地震前后都可以观测到重力变化(陈运泰等,1980;祝意青等,2012,2013b;李清林等,1997;李天生,范文,1992;梁伟锋等,2012;郑兵等,2015;贾宇鹏等,2015)。因此通过研究重力场变化特征,可为区域地震趋势的研判提供参考依据。优化改造重力监测网的布局,对捕捉地震前兆信号尤为重要(贾民育,1996;贾民育,詹洁晖,2000;项爱民等,2007)。近年来,我国学者在6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测预报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重力测量是一项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祝意青等,2009,2013a)。

陕西关中重力测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初进行了优化改造。重力测网每年观测1期,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加密为每年观测2期。重力测网观测期间,发生了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地震、2009年11月5日高陵MS44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事件,不同的学者对其发震构造、震源机制、地壳形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王卫东,2002;戴王强等,2007;高好林等,2005,2006;曹建平等,2017)。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关中重力测网重复观测资料,对泾阳MS48地震、高陵MS44地震前后的重力场、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同时对地震前后重力变化进行机理分析。

1测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关中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块体、甘青块体、华北及华南块体之间,在我国现代构造变形的大陆动力学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关中地区不仅是我国东西部大地构造的分界带和解耦带,也是鄂尔多斯、华北、华南等构造块体差异运动的调节带。区域内发育了大量左旋走滑及正断性质的断裂,如陇县―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华山山前断裂、秦岭北麓断裂、口镇―关山断裂等,这些断裂不仅控制着区域内构造应力场分布格局,对地震的孕育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地震、2009年11月5日高陵MS44地震均发生在渭河断裂附近的泾阳―渭南断裂上(吴富春等,2000;王平等,2014)。

关中重力测网主要覆盖关中地区,大体范围是(34°N~358°N,1065°E~1105°E)。自1992年起,每期由2台LCR-G型重力仪开展观测。为了确保相对重力联测精度,减少仪器误差影响,仪器格值在测前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长基线场地标定,观测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关中重力测网包括121个测点,但由于破坏及改造,每期测点个数及网形不尽相同,但基本保持观测120个点左右,关中地区重力网及主要构造见图1。平差计算采用中国地震局实用化攻关推广软件LGADJ,平差起算基准采用拟稳基准,拟稳点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①观测资料连续,没有中断和停测;②点值变化平稳,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③测点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区,离活动断裂相对较远;④墩标稳定,属于混凝土埋石点。按照上述原则选择了测区的9个测点,拟稳点具体情况见表1。平差计算过程如下:①资料预处理,进行固体潮、气压、一次项、仪器高、周期误差等改正;②对多期重力资料计算结果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不同仪器的观测精度,以此确定各台仪器的先验方差,再进行平差计算,确保结果合理可靠;[JP2]③采用kriging插值算法进行重力值拟合推估,同时进行样条平滑和高斯滤波。最终得到重力测点精度平均值优于10×10-8 m/s2,精度统计详见表2。

2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泾原兵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北地区;经济开发;军事因素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08-02

北宋神宗时期的西北地区,指归于北宋政府统辖的陕西五路,即~延路、秦凤路、泾原路、环庆路、熙河路,地理位置大致涉及今甘肃、宁夏、青海、陕西部分地区。北宋时期这一地区的开发是宋史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李清凌、汪天顺、刘建丽、佟建荣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北宋西北开发的相关问题。但是,专门探讨神宗时期西北经济开发中军事因素的论著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作探析:

一、大环境的相对稳定

北宋时期,在中央权力的有效控制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作为国防前沿的西北,宋夏战争几乎贯穿北宋始终。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和武装侵略使当地的百姓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进而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军队维护和平环境的重要性突显。鉴于西夏的长期威胁,神宗朝对于西北军队及边防设施的措置给予了极大重视。神宗熙宁初,仅陕西秦凤、~延、泾原、环庆四路所驻的蕃兵已超过10万人。熙宁开边之后,蕃兵数量又有很大增加,而这些蕃兵也只作为西北沿边地区已存在的大量正规军的一个补充,用以配合禁军戍防和作战。宋自熙宁七年(1074)实行将兵法,军队布局发生了变化。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3《兵考五》记载:“而~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又自列将,其在~延者九,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凤者五,在熙河者九,合为四十二。”程民生认为,“按原来的平均数计算,陕西四路约22.68万人,远远超过了河北”。此后,神宗朝又陆续增设陕西路的兵将,使北宋建国以来的出现重大变化,扭转了传统的内外相制格局。如此大规模的驻兵与神宗时期大量修筑的西北防御屏障堡寨相结合,无疑加强了西北边界防务,客观上有利于保护边境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有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

二、劳动力的补充

历史上的西北,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状况长期存在。而北宋时的西北,因地处边防要地,战乱频仍,灾荒不断,人口波动较大。为此,劳动力不足便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军事因素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一方面,北宋政府实行兵农合一,使军队参与到西北的经济开发中来。神宗始,“西北边地凡有良田可耕之处,朝廷无不兴筑堡寨,招募蕃汉弓箭手屯垦”。神宗朝收复熙河后,王韶“在河州附近招汉弓箭手外,主要招募蕃弓箭手,每人给100亩田,官借牛具、粮种、农器之类”,即实行弓箭手助田法。神宗熙宁八年(1075),仅熙河四州(熙、河、洮、岷)所募蕃汉弓箭手屯田数,已“无虑万五千顷”。元丰二年 (1079),熙、河、岷、通远等州军还用官员职田,招募蕃弓箭手,人给田二顷。神宗元丰四年(1081),泾原路转运判官张太宁奏请在葫芦河(今黄河支流清水河)川修建城寨:“臣观葫芦河一川,南北平坦,地皆沃壤,若有堡寨可依,则其田尽可募弓箭手广令垦辟。”另一方面,战争中产生的招降和内附人口也以劳动力的形式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行列中。熙宁中(1068~1077),宋将李宪“讨生羌于露骨山”,“羌族十万七千帐内附”,折合50余万口。熙宁五年(1072)五月前,王韶攻下熙、洮、岷、叠、宕等州,“拓地千二百里,招附三十余万口”。熙宁六年(1073)十月,战果进一步扩大,内附人口增多。北宋政府采用赐田安置等办法,对内附人口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此外,为了增加劳动力,熙宁五年(1072),王安石“从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府等地迁移大批谙熟耕种稻田的犯罪农民,至洮河一带从事农业生产”。熙宁八年(1075),宋王朝派遣京西、江南两路的水利工匠,前往熙州(今甘肃临洮)指导当地军民修筑渠堰,并于熙州南关以南开渠堰,引洮水北下,灌田百顷。可见,北宋神宗时期,军事因素所引发的驻军和内附人口参与西北经济的建设,有效补充了当地的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北经济开发中土地广阔与劳动力不足间的矛盾,促进了西北土地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资金的支持与交通的改善

历史上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下难以产生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因此,宋代的西北地区面临资金有限、开发规模小的现实。基于开拓西北边地并巩固对其统治的现实需要,在北宋神宗朝增加驻兵的同时,加大了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投入,大量的经费几乎都由国家承担。在《宋代地域经济》一书中,程民生据《宋会要辑稿•食货》统计得出,宋神宗熙宁三年至九年(1070~1076),陕西路新建的水利工程有32处,水利田数近50万亩。熙宁六年(1073),神宗朝“出绸绢二十万,付王韶买熙河路蕃部余田”。熙宁八年(1075),提点刑狱郑民宪招募民众,“于熙州南关以南开渠堰引洮水,并东山直北通流下至北关,并自通远军熟羊寨导渭河至军溉田”,并“募京西、江南陂匠以往”。北宋政府还在河流渡口架设桥梁,疏通交通要道。熙宁六年(1073),在“熙州城下洮河及南北关渡口并置浮桥”,浮桥建成后,赐名为永通桥,为通往洮西的要津。同年十月,宋政府又在“河州安乡城黄河渡口置浮梁(即炳灵寺浮桥)”,并在黄河北岸修筑城堡,保护这条要道。元丰四年(1081),又在兰州修建浮桥。浮桥的建置,不但解决了北宋运粮济兵问题,而且改善了西北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各地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显然,由军事因素所引起的政府对西北大量款项的拨付及其对当地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的投入,无一不折射出资金的支持与交通的改善对西北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军需品贸易的刺激

宋代军需品的交易也带动了西北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国之大事在兵,兵在马”。马对北宋的战略价值与西北传统畜牧业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使购买成为宋朝获取战马的主要途径之一。宋朝政府每年以大量茶、绢、银、铜钱向周边的吐蕃、党项等民族买马。神宗以后,茶马互市的重点则逐渐转移到熙秦地区。熙宁七年(1074),熙河经略使王韶建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奢唯茶,而乏茶与之市,请趋买茶司买之”。此后,“宋政府在四川榷茶,设置提举成都府路茶场司,熙河路买马司,专门办理川茶易蕃马事宜。在官方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西北市马贸易进入新阶段”。当然,“西北历来是战事频繁的地区,军队给养是当地人民的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而基于军需物资保障所开展的茶马互市,一方面,政府自此交易中所得税收部分用于西北驻军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而客观上有助于西北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军需品贸易还带动了运输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刺激了西北经济的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凌.宋朝西北经济开发的动力[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1).

[2]韩毅.唐宋时期回族先民对西北商业经济的开发与贡献[J].青海民族研究,2002,(3).

[3]汪天顺,周爱祖.略论宋神宗时期西北开发中的文化因素[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汪天顺.熙河开发与北宋国家统一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2002,(3).

[5]刘建丽.北宋对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开发研究,1991,(1).

[6]刘建丽.北宋对秦陇以西地区的开拓经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7]佟建荣.论北宋西北沿边蕃部农业生产环境的形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8]脱脱.宋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程民生.宋代考察[J].史学集刊,2009,(5).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强文学,黄领霞.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6).

[12]王晓燕.王韶经营熙河管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5).

[13]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4]姚兆余.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J].开发研究,1994,(6).

泾原兵变范文第5篇

郑家木桥的变迁

郑家木桥是当年洋泾浜上的主要桥梁之一,其位置在今延安东路福建中(南)路口。此桥最初还是由美国传教士建造的。1848fg4月,泰勒和秦右受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遣,携妻来沪传教。途中,秦右逗留香港照顾生病的妻子,泰勒夫妇先期抵达上海。初来乍到的泰勒人地生疏,但凭着对宗教的虔诚,他四处寻访,终于在今广东路福建中路一带购得一块地皮,用于建造教堂。1850年初教堂落成,取名福音堂。为方便南市老城厢的信徒到福音堂做礼拜,泰勒出资修建了一座长10米、宽4米的木桥,习称泰勒氏桥或监理会桥。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爆发。由于泰勒氏桥距离县城不远,附近街巷民房众多,适合掩护军队迂回包抄,因此,清军时常跨过木桥,向小刀会义军据守的县城发起进攻。一位叫郏爱比的美国传教士曾目睹了双方在泰勒氏桥附近交战的场景:一队清军过桥后,以房屋为掩护,小心翼翼地前进,直到离北门约五六十码处,他们就施放火箭,刹那间,流星般的火箭划过天空,飞人城内。县城里的义军迅速吹响警号,随即就放炮反击。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不知是何缘故,双方后来开始谈判,不少清军兵勇还打算投奔义军,“大约有五百人左右在桥和城墙之间混乱地来来去去”。这时,突然天降大雨,众人纷纷躲避。待雨止后,有的清兵回营了,但大多数人则进城加入了小刀会。“一场激烈的交锋就这样结束了,只有两人受伤。”这是一次看似可笑的战斗,暂且不论其中的用兵之道对错与否,至少说明当时的泰勒氏桥乃兵家必争之地。

大约半年后,英国领事为了阻止战火蔓延到租界,下令拆除了包括泰勒氏桥在内的洋泾浜诸桥。直到1856年,才在泰勒氏桥旧址上重新建造了一座木桥。小刀会起义主力多为旅沪的福建、广东籍人士,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的原则,将原先居住在外咸瓜街一带的福建人强行迁居到福建路一带。福建人中的郑、陈二姓是大姓,而上海话里“郑”、“陈”谐音,所以本地人习称泰勒氏桥为郑家木桥。

1914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共同出资实施洋泾浜填浜筑路工程,郑家木桥连同浜上的其他桥梁就此消失,但“郑家木桥”作为地名却被保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早在1863年法租界公董局辟筑今福建南路,起初称杜浪路、图雷纳路,1876年改为郑家木桥路,1943年改为永泰路,直到1946年才更名福建南路。

“当心郑家木桥小瘪三”

郑家木桥是英、法租界的分界线,再向南是华界,形成十三方交汇的特殊地区。那里商号林立,码头上各种运货的船只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各地商贾往往在生意成交之后,就喜欢到附近的山东路麦家圈、福建路四马路(今福州路)等处逛妓院、和燕子窝。时间一长,那里就变成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云集之处。清末,盘踞在小南门高巷头以黄姓(绰号“破烂污”)为首的一帮流氓,与在陆家浜以朱姓(绰号“长脚”)为头目的一伙流氓,因抢占地盘、争夺生意而发生火拼,结果两败俱伤。残存者一起涌人郑家木桥一带呼风唤雨、聚众闹事。

郑家木桥横跨洋泾浜,一头搭着英租界,另一头连着法租界。一河之隔,形同两国,两个租界的巡捕互不能越界捕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孳生犯罪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流氓小偷正是利用两租界各自为政这一空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劫,大到货箱皮包,小到女子佩戴的耳环发簪。他们若在公共租界作案,只须跨过郑家木桥,逃入法租界一侧便平安无事了。反之亦然。

“郑家木桥小瘪三”如此张狂,难道租界方面充耳不闻、束手无策?其实,租界巡捕不是不想管,是管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抓吧,“小瘪三”人数众多,巡捕房怎么关得下?放任不管吧,民怨沸腾,工部局董事会也甚为不满。无奈之下,巡捕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赶”:把地痞流氓全都撵到桥对岸的法租界一边,就算了事。可这种偷懒的法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巡捕一来,“小瘪三”们便作鸟兽散,自动往对面法租界跑;等巡捕一走,他们又都回潮。后来,有人在工部局董事会上提出,将“小瘪三”们先集中起来,然后用船遣送到浦东。但这也无非增加点“小瘪三”们回潮的难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不仅郑家木桥,洋泾浜上的其他桥梁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只是郑家木桥一带的市面更为繁华,加上租界当局束手无策,使那一带的流氓歹徒气焰更为嚣张。他们拉帮结派,占据地盘,形成了近代上海黑社会的雏形。以至于后来人们一提起郑家木桥就心有余悸,“当心郑家木桥小瘪三”这句在老上海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即是明证。直到1930年代,那一带还是流氓瘪三聚集的地方。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创作《三毛流浪记》时,就曾前往郑家木桥一带体验生活,和流浪儿做朋友,所以他笔下的“三毛”才更加传神。

郑家木桥三霸王

郑家木桥一带的地痞流氓虽多,但真正的霸主却只有三个:黄金荣、丁顺华、程子卿。

丁顺华原是南汇农民,身强力壮,且练得一身好功夫。三四个人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对手。当初,他曾每日摇着柴船到洋泾浜来做小生意,不料屡屡遭到郑家木桥一伙“小瘪三”的勒索,货物也被抢去。情急之下,他只好抡圆了拳头,把那帮“小瘪三”打得哭爹喊娘。怎奈势单力孤,始终无法摆脱“小瘪三”们的骚扰。不过,程子卿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丁的命运。

程子卿,江苏镇江人,因皮肤黝黑,得了一个诨号“黑皮子卿”。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在米店当学徒。别看他身材瘦瘦高高,却力大如牛。扛着两袋米,一口气就能走上十多里路。程子卿见当学徒的那一丁点收入连起码的温饱都难以保证,干脆离开米店,跑到上海来闯码头。在郑家木桥,他偶遇丁顺华。两个人年纪相仿、处境相似,很快成为莫逆之交。为了不再受人欺负,他俩“以暴制暴”,合力将郑家木桥一带的“小瘪三”逐一摆平,顺理成章地成为地头蛇。丁、程纠集这批乌合之众,干起了敲诈、抢劫、偷盗的勾当,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敲诈勒索是他们一伙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向来此地贩运各种农产品的农民收取买路钱,一是强迫洋泾浜两岸的商家交纳“保护费”。抢劫也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抛顶宫”(抢路人的高级呢帽)、“剥猪猡”(抢剥路人衣服)、“剥田鸡”(抢剥小孩的绒线衣)、“背娘舅”(用绳套住被害人脖颈后,

背至角落,待昏迷即抢剥其衣服),手法多样。

本来郑家木桥的治安就不怎么好,现在冒出了以丁顺华、程子卿为首的流氓团伙,搅得当地老百姓和过往客商不得安宁。巡捕房三天两头接到报案,但面对这一桥跨两界的特殊情况,巡捕们也只好耸肩摊手,无能为力。

流氓地痞横行霸道无疑是坏事一桩,但有个人却从中发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此人就是法租界巡捕房新上任的便衣探员(俗称“包打听”)黄金荣。黄金荣自己也是混混出身,深谙“小瘪三”那一套营生手段。他心想如能收服丁顺华、程子卿这股势力,既可以藉此立足上海黑社会,又能向租界当局显示自己的能力,捞取升官的筹码。

那怎么才能让丁顺华、程子卿俯首听命呢?黄金荣决定采取“黑吃黑”的办法。他一连三日着便衣,到郑家木桥观察“小瘪三”们的一举一动。在掌握他们的出没规律和作案手法后,黄金荣带着几名巡捕抓获了一伙正要实施抢劫的“小瘪三”。正准备扭送捕房之时,丁顷华和程子卿气势汹汹地赶来,黄金荣一亮身份,两人顿时如泄气的皮球,满脸赔笑。随后,黄金荣约他们到三牌楼茶馆“吃讲茶”(旧时指有争执的双方到茶馆里解决纠纷)。

几杯清茶、一番客套之后,黄金荣便单刀直入,拿出了一套盘算已久的计划:“小瘪三”们停止抢劫活动;向从郊区和外埠来的船只收取“管理费”,,这笔钱一分为二,一半孝敬给黄金荣,再由他分给巡捕们享用;另一半留给程子卿、丁顺华及他们的手下。这个一石二鸟之计,让丁、程二人眼前一亮,三个人越谈越投机,从茶馆谈到酒楼,最后,三人还来到关帝庙焚香燃烛,拜为把兄弟,一算年龄,黄金荣是大哥,丁顺华次之,程子卿老三。

就这样,黄、丁、程称霸郑家木桥一带,欺行霸市、聚赌狎妓,不但当地的商贾、摊贩畏之如虎,洋泾浜一带的其他流氓帮派也服从于他们。黄金荣逐渐成为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头面人物。他依靠手下流氓充作眼线,或假造事端再加以平息,不断扩大其影响,取得法国人的信任。不久被提升为探长,后又被破格擢升为警务处督察长。法租界当局甚至誉黄为“法租界治安长城”。黄金荣在解放后写的《自白书》中就提到:“做包打听,成为我罪恶生活的开始。”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园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精彩鞋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