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

赛事报道范文第1篇

一、顶级赛事报道的特点

2012年5月汤尤杯在武汉举行。这是自建国以来江城承办的最高级别赛事。对于本地纸媒记者来说,首先要掌握顶级赛事报道的特点。

1.明星多。

由于在武汉进行的是汤尤杯决赛阶段,汇聚了全世界顶尖羽毛球选手,比赛中到场的体育明星也很多。体育明星虽然不像娱乐明星话题那么多,但是这些体育明星在赛场内外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12汤尤杯中,林丹、李宗伟、陶菲克、王仪涵等明星都悉数到场。对于本地媒体而言,一下子遇到这么多明星,在采访中就要把握重点,真正抓住独家新闻。

2.热点话题多。

在世界重点级别赛事中,到处都充斥着热点话题。热点话题多,也决定了媒体记者报道的角度多。媒体记者只要找准报道角度,就可以报道出亮点和新意,这种报道也会是独家的。

3.报道媒体多。

这项羽毛球顶级赛事让全国媒体蜂拥而至,更有多家外媒来到武汉进行全程报道。为控制赛场秩序和报道质量,组委会在记者人数上严格把关。但作为本地媒体,地缘性优势让记者从赛前到赛中再到赛后,都具有采访这种高规格顶级赛事的“绿卡”,并且在采访人数方面宽松很多。

二、报纸记者如何做好在本地举办的顶级赛事报道

作为顶级赛事举行地的本地报纸记者,要合理地掌握顶级赛事报道的特点和自身报纸媒体的优缺点,把握报道的重点和角度,做到既独家又全面,真正发挥顶级赛事在本地举行的优势。

1.赛前做好功课。

相较于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报纸的时效性相对迟缓,因此稿件从质量到包装要求更高。对于报纸记者而言,要认识到报纸这一特性,并做足功课。

在武汉举行的2012年汤尤杯,本地记者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赛程安排,得知运动员下榻的酒店信息及各个参赛队的行程和赛前的训练地点。例如,记者采写的《这一次,国羽没带特供肉》,就是通过与大赛组委会沟通后,了解到中国羽毛球队在武汉下榻的酒店。采访过程中,当记者告知酒店负责人自己是当地媒体时,负责人欣然接受采访,并带领记者参观了队员的就餐地点,介绍了中国羽毛球队入住理由。也正是得知国羽所住酒店,本中心记者才能在酒店偶遇林丹,采写出《林丹开小灶单练力量》的稿件。

在汤尤杯开打前,中国羽毛球队提前抵汉。这对于本地报纸记者而言,意味着每天的版面上都要出现队员们的动态和备战情况。这就要求记者选择报道角度,找准报道点,根据报道点来具体安排自己的采访重点和线路,在报道中做到有条不紊。

中国羽毛球队抵达后所有训练都拒绝媒体采访,而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中心记者,在多方打听下得知了球队抵汉后第二天会在某健身会所进行力量训练。到达现场后,记者找准时机对国羽男单主教练夏煊泽进行采访。队员训练期间,记者虽然无法进入会所内,但透过玻璃还是了解到训练内容。这样的采访充分体现了本地记者的优势。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如李宗伟在比赛中突然崴伤脚踝,我们正是凭借本地媒体的优势,拿到李宗伟伤势情况的独家信息,并针对伤情及时采访了专业医生。对于这种突发事件,很多外地媒体无法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深入地跟进,而本地的记者就可以多路出击,将顶级赛事中的深度新闻挖掘出来。

2.巧打时间差。

任何一个体育赛事,都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多个阶段。针对体育赛事进行的新闻报道,也分为赛前报道、赛中报道和赛后报道这几个阶段。

本地媒体比较外地媒体,省去了旅途的奔波和时间限制,可以自由安排采访时间,充分加强赛前报道和赛后报道,在这两个阶段做足文章。在比赛期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由于观众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赛场上的新闻,致使报道差别较小。而一些赛前和赛后阶段的精彩瞬间,受众是看不到的,这就需要报纸记者来进行填充,同时也是抢到独家新闻的绝佳时机。

在比赛开始前,现场总会有一些与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比如,在本次比赛中,每个时间段开赛前,大屏幕会捕捉看台上的两位球迷,让两人进行拥抱。这样的场景很难被电视、电台或网络注意到。作为纸媒,为活跃版面,就可以将这些以场景、花絮形式表达出来。

另外,在中国羽毛球队抵汉备战一周后劳逸结合,来到武汉风景区东湖和磨山进行调整放松,而本人采写的《半日闲换来绿色心情》,描述了包括林丹在内的国羽大牌球员在游玩时的情景,很好地调节了针对训练报道的枯燥。

3.借助本地特色。

很多体育明星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有一定的排斥感,同时,他们更愿意接受部级媒体的采访,这使很多地方性媒体根本无法获取自己的第一手新闻。对于本地媒体而言,无法获知独家新闻,就失去了本地报道的意义。怎样才能让体育明星愿意跟本地媒体尤其是本地报纸媒体开口,成为报纸记者着重思考的问题。

赛事报道范文第2篇

说:“如果刘翔没有退赛,我可以一张票卖到15000元”,现在比赛前两小时他只卖到十分之一的价钱。北京警方声称他们一直在镇压倒票,已经逮捕276人,其中37名外国人。但是倒票者李先生,坐在鸟巢附近地铁站外,说他没见过警察的镇压,“只要你不惹麻烦、不扔手榴弹,他们不会采取行动”。在规定之下,持票人可以转让,但不能获得利润。北京奥组委发言人王伟在新闻会指出警察在尽最大努力处理问题。警方已经警告过倒票者一经发现就会被处以15天以下的拘留。中国的110米栏卫冕冠军刘翔在星期一因伤退赛后对公众道歉。刘翔在雅典赢得比赛使其成为中国人的偶像,但他在预赛中由于脚伤只前进了几步。“我感到很抱歉,”他对中国体育日报说到,“因为有太多人支持我,我告诉自己我要跑,但我确实不能跑。”这个25岁的110米栏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田径金牌希望。他的过早退赛使鸟巢体育馆的91000观众震惊,并迅速传遍中国。一位记者在奥运频道午间报道这一事件时流下眼泪。刘翔多年来受脚部肌腱问题困扰,周末旧伤复发。他说疼痛“难以忍受”并且:“如果我完成比赛,会使我的肌腱承受风险。我无法描述我在那一刻的感受。我从不轻易放弃。我不是那类人。我相信我会回来的。” 在星期一刘翔被迫退出110米栏比赛后,并不是所有人都震惊的呆坐着。退赛两小时内,他的赞助商耐克公司着手在这个国家重建希望。当几个国内观众还在鸟巢外哭泣时,报纸即将刊登耐克的大幅广告,刘翔没有笑容的脸上有文字写到“爱比赛,爱拼上所有的尊严,爱把它再赢回来,爱付出一切,爱荣耀,爱挫折,爱运动,即使他伤了你的心”。“我们追随运动员经历起起伏伏,”耐克品牌主席Charlie Denson说道,“这就是为什么运动是如此令人激动的领域-没有保证。有兴奋和胜利,也有悲伤和失败。”周二,匿名的网络用户写了帖子,认为耐克迫使刘翔退赛,因为刘翔不能成功,这将使耐克在刘翔身上的投资打折扣。

英国卫报: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坏消息?刘翔脚伤退赛。中国体育成功最大的象征—跨栏选手刘翔——昨天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跛行着退出了比赛,使得震惊的、失望的、气愤的主办国失去了最渴望的奖牌。卫冕110米栏冠军刘翔在撕下号码布之前没有完成110米栏预赛。在几秒钟前还在欢呼的场上近90000人迎来的难以置信的沉默。新闻会上的中国记者以及刘翔的教练流下了眼泪。随着中国梦想的破灭,人们开始批评他们的前国家英雄。无数的人们在在线评论中表达他们的观点,搜狐和新浪,两个主要的网站上,主要的观点是批评的。“我们期待着你2008年的表现,但现在我们只看到你退赛。如果你真的愿意为国奉献,你应冲过终点线。但你的本意是失败,”百度聊天室的一则评论说,另一则谴责刘翔那整个国家的感情开玩笑。一家体育用品商店外,顾客则显得更加宽容。刘翔的退出带来了鸟巢体育馆的沉默,观众气氛和难以置信的感情影响了中国13亿人。在充满泪水的新闻会上,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承认卫冕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没有康复,“我们不知道伤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但这是六七年的问题了”。“我很同情他,”运动画报作家王小山说,“这很遗憾。我猜想是13亿人的压力伤害了他。我不认为是脚伤,因为他有时间康复。我想他可能有心理困难”。据王小山说,刘翔北京奥运金牌会值十亿人民币。“但我想钱对他来说不是大问题。我担心他会崩溃,我相信他会克服的,但可能难以像以前那样成功。”许多在线评论公开了对刘翔的不满,认为他在拿全国人民的感情开玩笑。其他人更宽容一些:“我们应该理解他,他真的受伤了,并且处于巨大压力之下。” 来自上海的年轻短跑者刘翔,结束了本届奥运会上的表演。北京今天早上的鸟巢体育馆,90000观众欢呼刘翔走上田径场,110米栏预赛第一轮,刘翔热身的镜头出现在大屏幕上,欢呼开始了。刘翔在第二道,当他走到起跑线时就有点跛,一次无效起跑后,他匆匆离开了。相约一起看比赛的工人们在刘翔退出后说不出一句话,怀疑的看着彼此。自从2004年雅典的那个夜晚,刘翔的每一行动都受到关注。刘了解这些压力,没有事情能阻止他向北京奥运前进,除了不合时宜的脚伤。从五月开始,他一直在为健康斗争,但没有动摇鸟巢体育馆星期四晚上田径票的热卖态势,更不用说预赛了。刘翔不想让人们失望,星期四人们期待他与罗伯斯的对决,但决赛前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人们沉默了。耐克宣布:“我们已责成有关政府部门调查谁在散布谣言。”耐克发言人Charlie Brooks昨天对卫报说:“这不是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只是帮我们确认发帖的人”。对于其他的问题耐克没有评论。

参考文献:

[1] 龚发超. 健身健美操项目创新之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08

[2]曹静勤. 对第九、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女单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分析[D]. 苏州大学 2010

[3]常盛. 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2

[4]沈惟佳. 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5]江金泽. 竞技健美操单人操二级规定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1

[6]曾凡超. 探讨新周期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赛事报道范文第3篇

记者: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转播奥运会做了哪些平台建设?

陆莹:我们的奥运筹备工作是从申奥成功之后开始的,2007年之前主要是打造平台,包括已有的平台、未有的平台和广播之外延伸的平台。我们申办了全国第一个专门报道体育的广播频率,今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奥运之声”。

此外,我们推出了DAB手机,DAB即数字多媒体广播,包含三个方面:音频广播、视频多媒体和数据资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不同,用DAB功能收看视频的方式解决了用户移动收看和自主选择观看这两大需求。奥运会期间,我们电台提供音频广播16套、视频多媒体6套,另外还有3套数据广播。收看DAB节目是完全免费的,由此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数字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向世界观众广播奥运会的城市。

记者:相比往常节目,奥运会期间各频道做了哪些调整?

陆莹:奥运会开幕后,体育广播奥运之声对全天节目进行调整,开办24小时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全景奥运直播北京”,每天接收40路赛事音频转播信号,现场直播5―6场重点赛事,总计转播150多场体育赛事,现场直播节目在320小时以上,全面报道了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的比赛。新闻广播、外语广播、交通广播等专业广播每天转播体育广播直播的重点赛事信号,转播时长在20个小时以上。在对我国夺金项目现场直播无一遗漏的基础上,体育广播对中国队夺金项目实行立体化报道。第一时间连线获奖运动员,播出对获奖运动员的专访,配发相关评论,并将采访录音制作成宣传片花,当日在节目中滚动播出。新闻广播、交通广播、外语广播、首都生活广播等专业广播还根据各自频率特点,纷纷辟出专门时间转播体育广播和中央电台“中国之声”赛事直播节目。

这次的赛事报道和非赛事报道也是相得益彰的。在非赛事报道方面,我们主要围绕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奥运文化活动以及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的中国运动员家人的反映等方面做文章。比如,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节目推出特别策划“实现城市运行保障,全力做好奥运服务”,邀请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气象局等15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做客直播间,给听众详细介绍各部门主管的城市运行以及奥运保障工作运行的最新情况,回顾各部门为奥运筹办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展望奥运之后在城市运行方面有哪些措施会固定下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等等。

赛事报道范文第4篇

报道数量

从报道数量上来讲,《广州日报》在亚运期间关于“刘翔”的报道多达25篇,《朝鲜日报》只有2篇报道,英国《路透社》关于刘翔的报道一共有9篇。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往往直观地体现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定性。新闻标题和新闻主题也是密切相关的。路透社报道标题中出现“保送”“康复”“老将”“宽慰”“栏架”“三连冠”“伦敦金牌”等能够表明事件情况的关键词。由此可见,路透社针对“刘翔”的报道标题不局限于事件本身,而侧重于报道刘翔对伦敦奥运会的期望。《朝鲜日报》的两篇报道标题是“刘翔,能否飞翔在亚运赛场?”(2010.11.11)、“王者归来 刘翔男子110米栏夺冠”(2010.11.25)。11日报道的标题对刘翔在亚运赛场上的表现提出质疑;25日的报道标题使用“王者归来”是对刘翔的一种肯定。韩国新闻媒体对“刘翔夺冠”的报道经历了一个“质疑――肯定”的过程。《广州日报》的新闻标题大部分都是从新闻事件出发,对事件本身进行评论,相较于海外媒体赛后报道不注重比赛结果而言,本地媒体对比赛结果则是浓墨重彩的渲染,“飞人归来”“王者气概”等形容多次出现,在标题中就体现了报道方向。

主题

报道主题是对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阐述,反映了报道的侧重点。统计分析报道主题可以了解媒体对事件的根本看法,分析媒体对事件主题的界定和对事件的定性。通过对样本的分析,三家媒体涉及五种主题,分别是赛前预测、场外动态(衣食住行,花絮新闻)、预赛新闻、决赛新闻、决赛之后(人物评价与塑造)。

在刘翔比赛前期,路透社的报道热衷于铺垫中国民众对刘翔的期望,主题温和,持观望态度。在“刘翔夺冠”后,路透社侧重于突出刘翔在民众层面的影响力、夺冠后的观众反响以及刘翔夺冠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等。《广州日报》对“刘翔”这一新闻人物采取了全方位报道的态度,热情近乎吹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归来的完美的聚像。而同为亚洲媒体的《朝鲜新闻》则对刘翔“明着质疑,暗着讽刺”。作为西方主流媒体的路透社虽然赛前对类似刘翔的参赛资格等事件也做出了一些质疑,但是就其总基调而言,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客观公正,多了几分硬新闻的色彩。

图片的使用

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不论是表现比赛还是塑造人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图片运用来看,路透社所选用的图片主要集中在“比赛中”以及“夺冠后”这些新闻价值的核心部分,客观中立真实地表现了赛事本身。《广州日报》的25篇报道中,共有17篇配有图片,有些报道还不止一张配图。图片多以刘翔个人形象为主,特别是比赛时跨栏的瞬间被当做刘翔本人的标志性动作。和外媒挑选的皱眉、撇嘴等表达不满情绪的图片相对应,出现在国内媒体上的刘翔多以正面积极的形象示人。除了赛场上的图片外,生活照也是体现其幽默乐观的一面,与外媒有较大差别。《朝鲜日报》的图片对刘翔没有多少关照,在刘翔夺冠后还用了一组“科学”图片来证明“刘翔的天赋不足”,有一定的新闻偏见。

总体来看,在对“刘翔夺冠”进行报道时,所有新闻配图都不止一张,这一点中外媒体在配图上采取的方法一致。阅览者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方式在网上阅览更多图片,说明了“刘翔夺冠”具有相当大的新闻价值和关注度。从中国媒体的表现来看,图片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着重突出了刘翔在过去比赛中的辉煌战绩,现在的刻苦训练,生活中的乐观向上,赛场上的一往无前和夺冠后的“王者归来”,将刘翔的形象打造得非常完美。相比较而言,路透社的图片所选取的景别则更为合理,有亚运会的全景,也有刘翔在比赛场上的身影,突出新闻的核心价值,客观中立。

关键词

媒体通过选取某些关键词能够强化主题、凸显报道对象和塑造媒介形象。

通过统计、分析路透社对刘翔亚运会比赛时所使用的高频关键词,考察路透社对刘翔个体媒介形象及参赛影响的建构,结果是“退赛”“伦敦”“信心”。路透社在报道刘翔时,习惯性地冠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退赛运动员”的头衔,并将民众对他在2008年表现的失望与此次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期许进行对比,以此表明此次比赛对刘翔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开赛前和夺冠后,报道都强调了刘翔信心十足、轻松参赛的表现。通过对新闻人物的描写,可以平衡之前“退赛”风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新闻更显客观、立体。

“1300万美元”是北京奥运比赛前保险公司为刘翔所投的保险金额,是《朝鲜日报》11号报道的关键词,而另外一个关键词“科学制造的‘天才’”,出现在刘翔夺冠后,认为刘翔是靠国家的科技训练达到世界水平,多体现出一种黑色幽默和不屑的态度。《广州日报》围绕刘翔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阅读报道文本,并进行归纳、合并同义、近义关键词后,最终确定该报反映体育人物和赛事影响的高频关键词为 “伤病”“夺冠”“王者”等。

结论

在“刘翔夺冠”这一典型的成就报道中,《广州日报》采取的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时间长”的报道方式,极力为受众打造一个由低谷重回巅峰的民族英雄形象,报道风格皆为激扬向上型,同时注重细节的描写。图片选择上,选择的角度为平视与仰视,使得人物形象伟岸高大,体现了自上而下的传播秩序。总体而言,《广州日报》在成就报道上选择将人物符号化,彰显人物性格,努力将人物多元化。《广州日报》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在标题中使用了一些新潮的词汇“萌”“鸭梨”等;在信源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虽然这些报道依然有一些宣传的意味,但是这样的“软宣传”要比生搬硬套的“硬宣传”更具有新闻的特点。《朝鲜日报》对刘翔夺冠的报道只是简单地平铺直叙,同时又表现出对刘翔的质疑。没有选择本届亚运会与刘翔相关的内容的图片,甚至在夺冠后,用“图解”的方式来质疑刘翔只是“高科技产品”,体现出了韩国媒体的新闻偏见。路透社关于刘翔的报道较客观公正,虽然在赛事之前对刘翔的参赛资格提出了质疑,但是总体而言属于客观推理。在赛事开始之后,路透社强调新闻现场的叙事,紧紧抓住“竞赛”这一最基本的核心,通过客观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体精神,戏剧性细节描写又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图片选择上有全景,有特写,完整地诠释了亚运会。

赛事报道范文第5篇

观看赛事直播的“遥控器”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体育盛会,各项体育比赛是其支撑和基础,因此,看奥运首先就是看比赛。北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共设28个大项和302个小项,众多场次的比赛要在16天的时间里角逐完毕,赛程相当密集。央视开通7个频道全面转播赛事,力图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观赛需求,但多频道意味着多选择,观众要在同时转播的比赛之间取舍,难免顾此失彼,错过比赛的关键时刻或精彩画面。

这次北京奥运电视,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一起看奥运》报道大型综合性资讯节目,让观众在奥运期间“奥运资讯看新闻频道,就能免除赛事选择的烦恼,就能把电视遥控器扔掉”。实际上遥控器并未被扔掉,而是“交给”了主持人,在《一起看奥运》中,主持人经常提醒观众现在他(她)要用“遥控器”换台了。这里的“遥控器”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指电视画面及时在各个赛场之间切换,好像观众手中遥控器交到了主持人手中,主持人根据导播的提示灵活方便地替观众“换台”,最大程度地保证观众不会错过对即时赛况的了解。比如一场足球比赛正在进行,而另一赛场的跳水比赛已经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这时主持人会提醒观众关注跳水,随即电视屏幕上的足球比赛会切换到跳水比赛的现场。这样,各场比赛的解说员也就不用像黄健翔那样替观众操心换台了。或者,电视屏幕运用双视窗的形式,在大视窗中播放跳水比赛,而足球比赛在小视窗中继续播放。为取得即时信息传播的最大化,“遥控器”还采用双行字幕形式,即屏幕的右侧字幕播报最新的战报,在屏幕下方则预告即将进行的比赛。

屏幕切割、双行字幕、多视窗、画中画等等所有的电视手段的运用,让观众在关注重点资讯的同时全面掌握其他奥运信息。这样,除主持人口播新闻和演播室采访嘉宾的时段外,电视屏幕始终在两个赛场之间切换,免却了常规观看中观众不断换台的麻烦。

在网络都参与奥运会同步报道的竞争情况下,央视新闻频道《一起看奥运》采用的“遥控器”式的报道,为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的电视资讯报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透视赛场内外的“广角镜”

奥运会也是文化的盛会,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项比赛项目都有它独特的来历和发展过程,其中又蕴含着许多历史典故;观赛礼仪,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手段和文明举止。奥运会还是一个展现人文关怀的场合,展示着人的体质、意志和品质。北京奥运会上,人们不仅记住了菲尔普斯的“8金”神话,也记住了悲情英雄埃蒙斯的爱情故事。作为奥运资讯频道,赛事之外以及与赛事相关的新闻,更是新闻频道更为关注的重点。所以,在密集的比赛转播之间,报道赛场之外的东西才是新闻频道的重要工作。北京奥运期间,央视新闻频道继承了抗震救灾期间的经验,扮演了奥运“广角镜”的角色,熔精彩赛事、知识普及、人文关怀于一炉,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展现了奥运会的盛况。

奥运新闻的报道触角延伸到了与奥运相关的各个领域,并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报道方式,将大量资讯有计划、有节奏地穿插在赛事直播的间隙之中。与“遥控器”侧重时空转换不同,“广角镜”强调报道的形式和手段,用不同的报道角度对不同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展示。奥运会召开的16天时间里,众多新闻人物和各类新闻事件层出不穷,这里面既有多方面的内容,也有多层面的视角,《一起看奥运》如同一个广角镜,全面、深入地透视了这些内容,将奥运盛会的各个层面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一起看奥运》是一档综合性资讯节目,资讯整合传播是其最大的与众不同。从整个节目的内容构成来看,除却赛事的直播片段,既有赛事分析,也有场外花絮,既有嘉宾访谈,也有新闻播报,既有情感片段,也有视频短片。《新闻1+1》、《高端看奥运》、《国际媒体看奥运》、《分享奥运》、《奥运经典》、《金牌时刻》、《赛事导视》、《奥运快讯》、《赛事快报》、《赛事百科》、《奥运金牌榜》、《记者连线》等各个子栏目有机结合,融于一体,衔接自然,节奏适度。这些子栏目恰当地配合正在直播的赛事,有机地成为一体:通过记者连线,观众可以与运动员家人一起观看比赛、感受胜利、分享喜悦;比赛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帮助观众更为理性地“复盘”比赛;介绍运动员的短片则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情感世界;适时插入的纪录片形式的短片重在介绍奥运比赛和奥运历史的知识;脱口秀形态的嘉宾访谈、主持人对谈则让观众倾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对奥运的深度挖掘。不同的报道角度,不同的报道内容,不同的报道方式,不同的节目形态,这一切都使得《一起看奥运》成为一个透视奥运赛场内外的“广角镜”,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地捕捉到了一个全景观的奥运。

感受全景奥运的传播场

“遥控器”是以时间为经、赛事为纬推进奥运报道,注重报道的时空转换,“广角镜”则强调报道方式和节目形态的多样性以及新闻内容的丰富性,“遥控器”和“广角镜”融合在每天播出时长达16小时的《一起看奥运》节目中,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电视流” 。 “电视流”正是对电视节目线性传播形态的一个描述。“电视流”的比喻说明经过编排的电视节目是一种系统,它影响着意义和价值传递。[1]

从节目流程来看,《一起看奥运》是一个动态的包含了各类子栏目的“电视流”,而从报道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记者、主持人、嘉宾和新闻当事人等多方的观点,全景式的电视语言用情景说话,挖掘了事件的复杂性,接近了事件的丰富性,以及各种节目形态和新闻报道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节目成为一个传播场。这个传播场成了主持人、记者、嘉宾、新闻当事人、道具、短片、图表等传播要素充分“表演”的场所,不同的话语得以表达和传播。

在《一起看奥运》中,不同的新闻内容来源于不同的新闻消息源,又被不同的节目参与者诸如主持人、记者、嘉宾以及新闻当事人所阐释解读,体现出不同的话语。再加上奥运传播本身就是一个体育、文化、情感、政治、经济等因素交织的传播现象,而《一起看奥运》又通过不同的报道方式和多样的节目形态将这些现象予以展示,使得节目本身成为一个包含诸多“场”的传播空间。在这个传播场中,不同的知识、意义、价值被建构和传播。奥运所体现出的人类情感,奥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自然而然地构建了《一起看奥运》的传播场。

1.“运动场”

《一起看奥运》也是依靠比赛来串联整个节目,所以“遥控器”建构的首先就是“运动场”。“运动场”是《一起看奥运》节目建构的传播场中最核心的“场”,是其他“场”得以存在的基础。《一起看奥运》建构的“运动场”,内容包括比赛直播的片段,颁奖、升旗仪式,金牌榜,赛事播报等。这个场体现的是顽强拼搏、公平公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以及奥运比赛的精彩激烈。在这个场中,解说员就比赛做出解说和评论,节目主持人则用寥寥数语总结,演播室嘉宾则画龙点睛式地做出评论,现场记者连线在第一时间采访获奖运动员,简要“复盘”比赛。“运动场”不仅构成了奥运传播场的“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场中,对比赛从不同角度的阐释和不同话语成为其他“场”得以建构的依托。

2.“情感场”

体育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竞技比赛,比赛前后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教练员、观众都会经历一种情感的体验。胜利的狂喜,失败的悲伤,无不在那一刻被宣泄。“体育中的情感元素与运动元素相生相伴。我们欣赏人的运动,欣赏运动中的人,同时体验仍在运动中的情感……因此,体育传播更加重视 ‘人性化’,充分展现对人的感情的尊重,对比赛背后的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不能‘只见比分不见人,应该让观众既见金牌又见泪水’。”[2]

《一起看奥运》秉承了这样的转播理念,营造了一个奥运“情感场”,于是我们看到了杜丽失利“首金”后的痛哭失声和再度夺金后的灿烂笑脸,看到了埃蒙斯夫妇的倾情相拥。比赛镜头捕捉了这些蕴含了丰富含义的动作和表情,因为这其中流露出人们在运动中最真实的情感。在其他子栏目中,“情感场”构建的侧重点则转向更深层次的挖掘,比如用短片讲述曹磊与母亲深厚的母女感情,父亲“残忍”训练女儿背后的深层原因,用短片和访谈的形式描述中国教练员王大勇和比利时运动员塞弗之间长达近20年的师徒感情。

作为综合性资讯节目,《一起看奥运》推出许多子栏目,借助比赛素材和影像资料,制作深度报道,摄入挖掘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运动的情感被深度挖掘并多角度呈现。通过这些专题栏目,我们记住了“妈妈冠军”冼东妹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数月不曾谋面的感人故事,我们认识了丘索维金娜和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我们被举重运动员曹磊赛中得知母亲病故的消息而感动。

3.“文化场”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奥林匹克精神回归本真的‘文化盛会’。文化是体育得以灿烂的最深厚的渊源和依托,是体育的‘场’。也因此成为体育传播的‘场内容’。”[3]电视媒体对奥运会的传播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奥运会本身,观众在接受奥运传播时,感受到的不仅是竞技比赛和运动情感,同时还沉浸在一种奥林匹克文化的浓浓氛围之中。

《一起看奥运》的各子栏目,有介绍项目发展渊源和比赛规则的《赛事百科》,有回忆、重温奥运史上的精彩瞬间和感人场面的《奥运经典》,而《新闻1+1》和《高端看奥运》则旨在借助专家、学者和名流的视角,深入解读奥运知识和文化内涵,这些嘉宾从不同层面传播诸如“人性的自我超越”、“你是我的敌手,不是我的敌人”等奥运普世价值。《一起看奥运》正是通过营造这种“文化场”,给观众一个巨大的空间,启发和引导人们去追溯奥林匹克的渊源,去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同时,运动和情感也由于有了“文化场”而更显得真实感人。

正是由于各种传播要素不同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各种报道手法和节目形态的互相配合,使得《一起看奥运》节目成为一个全景观的北京奥运传播场,并使得“运动场”、“情感场”、“文化场” 互为依托,互相扭合,达到了大型体育综合性资讯节目在报道新闻的同时,更加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传递文化与价值观念的精神内核。

注释:

[1]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作者序言》,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