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范文第1篇

“加拿大联邦投资款已加倍,魁省投资款9月涨价!美国半年获绿卡免费读名校……”近日,准备着手办理投资移民的众多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接到来自国内移民机构的类似信息。信息中,透露的是最近频频见诸报端的加拿大投资移民正式“涨价”的消息。

事情的缘起,始于移民投资的重镇加拿大。6月26日,加拿大移民部正式宣布联邦投资移民“涨价”一倍,投资金额由40万加元(1加元约为6.4元人民币)增至80万加元;申请人的资产要求也从80万加元增至160万加元。同时,联邦省从6月26日起暂停受理投资移民申请直至新政实施。另一热门项目魁北克省投资移民政策虽未变动,但业界一致认为至迟到今年10月份,魁省“涨价”的政策也将正式出台。

市场人士分析,在涨价政策变动的前提下,原本较为倾向于加拿大的众多移民有可能会将目光也集中到美国和澳洲等地,毕竟,翻倍的移民门槛,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一直以来,加拿大都是众多移民国中颇受移民申请人青睐的目的地,在业内所占市场份额也非常之大,“涨价”之后门槛大大提高,对广大移民申请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对整个移民中介行业也将带来不小的冲击。

“涨价”潮背后

“纵观近几十年各国的移民政策都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而贯穿始终的特点就是‘涨价’。”投资移民专家、锦国怡凯执行董事宁立表示。“‘涨价’从表面看是费用的调整,事实上是对申请人各方面条件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有据可依。”

新西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1998年投资移民新西兰所需的投资款仅为100万新西兰币,且对于经商背景的要求也相对笼统,没有严格的文件清单,申请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相对灵活地提供证明材料,因此对于审批标准的把握成为案件成败的关键。

而随着移民人数的逐年增多,2002年新西兰投资移民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投资额度,同时也增加了很多对申请人的要求,如:至少5分的英语雅思成绩、更为详细的资产证明、以及严格的居住要求等等。

因此就“涨价”问题而言,可以说是投资移民的必然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国家都会不断对移民政策进行调整,以使其更加明确,更易把握,作为政策调整的重要杠杆之一,“涨价”往往会首当其冲。宁立指出,此次加拿大投资移民“涨价”在热议之后正式出台实属情理之中。毕竟,加拿大投资移民自1999年以来十余年间并未“调价”,无论是从时间周期上,还是从全球通膨问题上来看,目前都是调整费用的理想时间。通过“涨价”来提高加拿大投资移民的门槛,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历时已久的“管道”拥堵和案件积压问题。

宁立分析,“涨价”前,加拿大投资移民综合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加拿大投资移民的综合要求在全球诸多投资移民项目中属于较为宽松的;其次,因为投资的对象是政府,因此风险较低;再次,加拿大投资移民政策一直比较稳定,这也是备倍受申请人青睐的原因之一。而“涨价”之后,加拿大虽仍具备优势,但其他国家投资移民项目在费用、办理速度等诸多环节的可比性就凸显出来。

这其中,美国投资移民的升温最值得关注。近两年来,美国投资移民项目和申请人数量均呈“激增”趋势,据数字,美国2009年投资移民的数量比2008年翻了一倍,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美国EB-5类投资移民项目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移民的最终成功依赖于申请人所投资的商业项目的运作成功。而美国投资移民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运作,一批精品项目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项目即使仅从商业的角度看,也具备很好的投资潜力,这也使得美国投资移民项目在费用、办理速度等方面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可比性。

随着美国投资移民的持续升温,投资移民的“美国时代”有望到来。宁立介绍说,在美国投资移民项目上,中介公司的专业性集中体现在对商业项目的综合分析和把握上,这将对移民中介行业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

应对之策

谈及“涨价”对申请人的影响,宁立认为随着近年来投资移民人群逐步走向理性化,此次“涨价”是大多数投资移民申请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据介绍,根据申请人资产状况和其他条件的不同,适合的移民项目也有所不同,可分别选择技术移民或者投资移民。相对而言,投资移民的客户资产构成较为充足,一般都会远远超过此前加拿大投资移民80万加币的资产要求,真正卡在资产要求线上的申请人相对较少。

“根据我们十一年专注于投资移民领域内的经验,在办理投资移民的过程中,申请人更看重的往往是‘价值’而非‘价格’。”宁立表示。“投资移民是个复杂的决定过程,它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买卖,它是一种对未来、对人生的规划,对自己、对子女、对后代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做投资移民的决定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移民给自己带来的诸多益处,这是移民的‘价值’所在,‘价格’是排在第二位的。”

宁立建议,申请人应对移民目的有理性的判断,同时有比较明晰的家庭、事业的规划,这样无论政策如何变动,申请人都能积极而主动地应对。面对此次“涨价”,冷静地分析最有可能的情况、合理规避不确定风险是当务之急,宁立建议,目前满足魁北克投资移民项目条件的申请人尽快启动申请,还有望追赶上“涨价”之前的“末班车”。如果文件准备不能在“涨价”实施的时间之前达成,建议可以选择目前没有“涨价”迹象的加拿大其他PNP省提名计划,比如:加拿大BC省投资移民、曼省投资移民,以保证移民加拿大的计划不受影响。

可能的行业整合

在中国的移民服务机构十余年来的发展历史中,已然历经数次“洗牌”,每一轮“洗牌”的动因,无不源自于政策的变动。在移民中介行业发展的初期,政策的变动甚至会对整个行业的诚信度提出考验。

自上个世纪开始,新西兰投资移民项目因门槛较低、易于操作而成为全球最热门的移民目的国之一。2002年11月起,新西兰投资移民政策“骤变”,新政使得大批原本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变得“不合格”,对诸多移民中介公司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来自于律师事务所背景的锦国怡凯是一个比较资深的投资顾问机构,特有的法律背景和职业素养使该机构很早就树立了声名,因此,锦国所经办的申请者也很少因为材料的问题受到移民官质疑。当涨价潮不期而至,宁立深信锦国怡凯不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因为对加拿大门槛的提高,锦国早已未雨绸缪。

在新政出台之后,锦国怡凯就立即着手退还申请人的费用,而对后续案件的处理,一直持续到2006年。这个过程中,锦国的坚持和坚守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客户积淀与业内口碑。

首先,“涨价”将考验各个移民中介公司对市场的感知及政策的把握能力。“在移民行业里,中介公司本身就应密切关注和顺应各个国家政策的变化,并提前做出应对和战略调整,这也是我们在新西兰项目上积累的经验。”宁立说。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关于加拿大“涨价”的消息就已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锦国充分考虑到涨价对申请人产生的影响,早在今年年初即着手进行战略调整,将更多资源和人力配备到案件制作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递案速度,降低申请人的时间成本。

趋势投资范文第2篇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问题

目前学界有一种消极观望的观点认为,不宜大规模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其理由是:目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处于国内急需建设资金的状况,假如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减少这种国内资金的存量,从而不利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在较低的水平,按照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我国将长期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阶段,即起步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2000美元,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负值,且负值有扩大趋势”,而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将人为超越这种经济规律。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制度并不健全,若放开对外直接投资,将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如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国有资产大幅流失等等。对此,笔者则认为我国无论当前还是以后都应大规模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由如下:

(一)符合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21世纪前10年,国际直接投资出现停滞或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其规模将会继续扩大。理由有二:一是尽管遭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的反对,经济全球化仍会继续向前推进,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根据WTO有关协议,在21世纪前10年,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的过渡期也将基本结束,这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二是一些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内部成员之间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不断扩大。既然国际直接投资的未来趋势是继续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其组成部分,也应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二)未超越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

前文消极观点称我国未来仍应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的定位并不十分准确,它不是在科学猜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诚然,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在1300美元左右,但我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假如能保持在8%左右,21世纪初期的20年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望超过2000美元,并进而达到300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则可能处于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4750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其发展速度可能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负值呈下降的趋势”。在这种科学的定位下,近期和未来大力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未超越“投资发展周期论”的阶段定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

(三)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经济上的必要性,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推动我国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资源配置更加国际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极不平衡,但若以后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保持一个合理比例,我国也能在国际资源配置上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二是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开各种壁垒,促使我国产品更多地进入别国市场。目前,我国出口遭遇别国反倾销和进口壁垒措施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生产基地设在别国,可以有效地绕开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四)我国具备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一是国内经济和体制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格局良好,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加,2005年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三位,这些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物质条件。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对外直接投资便利化,建立、健全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服务体系,可以猜测将来对外直接投资的体制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是宏观资金环境的根本改善也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文所述的消极观点理由之一是对外直接投资会减少国内资金的存量,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稳中有升,2005年底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国际收支方面常年保持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这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不会过多减少国内资金的存量;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内引进外资的流量也可以弥补资金的外流。此外,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资金,国际融资能力也大幅提高,加之国内市场上还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游资,这些都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三是其他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我国的一些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以及一些制造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结构

在大规模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定位基础上,针对其现状及问题,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应作适当调整和优化。这种调整和优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未来发展的具体趋势:

(一)优化投资主体结构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仍会呈现目前的多元化趋势,但国家应采取个体分散投资与联合集团投资并举的策略,优化这些多元化主体,使其在保持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形成最优结构,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优化”有两个要求:

1.各类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应保持合理比例。这种合理比例通常表现为某类主体居主要地位,而其他主体为次要地位。究竟哪类主体应处于主导地位的问题,学界观点各异。一种观点认为,应主要依靠大型企业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为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有规模、技术、设备、资金等优势,并有生产、科研、贸易、金融、信息、服务等多功能经营能力,能迅速在国际市场上打开局面,成为跨国经营的主力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重点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因为从带动出口的角度出发,更轻易成功的不是大型的企业,而是中小型企业。而我国的比较优势正是中小型企业,不是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

笔者倾向第一种观点,因为要扭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不高的局面,就应该鼓励有各方面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但中小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不容忽视,它可能在带动我国产品出口方面作出其独特贡献,因为中小型海外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其产品的价格更轻易被东道国接受;而且以加工、组装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会带动半成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假如从所有制而言,民营企业应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的主力军。因为我国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内部产权不清、缺乏正确的激励机制,在没有彻底改革之前很难指望它们担负起资本输出的重任。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概率也不高,国有资产由此浪费不少。而世界经验表明,民营企业往往产权清楚,有着高效的经营治理体系和完整的营销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生命力很强。我国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非常成功的案例。因此,我国政府应引导、扶持民营企业走向海外,通过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让其担当对外直接投资的重任。

2.个体分散投资与联合集团投资并举。市场竞争表明,独立投资难成气候,势单力薄最终会败北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投资主体应适度向集团化、联合化转换,提高“集团军”作战的规模效益。措施主要有:一是将现有的海外投资企业重组成企业集团,造就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对外直接投资“联合舰队”;二是将对外投资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融合起来,组建银企集团。我国可充分利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中信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国际上信誉较好、资金雄厚等优势,搭台组建生产、金融、贸易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中国银企集团,通过各种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并给对外投资企业以金融上的支持。

当然,在集团化、联合化的过程中要防止“定指标”和“拉郎配”的做法,避免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例如一些具备自身特色的中小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就没有必要予以联合化和集团化,保持其个体分散投资方式对其更加有利。

(二)优化投资地区结构

优化对外直接投资地区结构,就是使我国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直接投资保持合理的比例,既避免投资国家过分集中,同时也要注重重点区位。简言之,我国投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应合理、适当。但怎样的比例才算“合理、适当”?对此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维持现有的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局面,不必过分强调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因为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后转移出来的产业,而这类产品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市场才能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因此经济势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发达国家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厂的首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为主;同时不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企业尚没有足够的实力进入。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尽妥当。究

竟投资于哪类国家才合适,应结合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投资目的来判定。假如投资目的在于“销售产品”(保证销售市场),投资于有庞大市场容量的发达国家是首选;而假如投资目的在于“产品生产”(建立生产基地),则投资于各种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是首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具有二元性:“销售产品”和“产品生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同样会具备二元化特征,即部分投资于发达国家,部分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我国企业生产水平普遍不高,以建立生产基地为目的的投资仍会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位应是发展中国家。近两年我国的投资流向集中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说明了这一趋势,以后还应大力拓展对非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此外,我国也应在巩固北美等发达国家的现有海外企业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寻求在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新的投资机会。

(三)优化投资行业结构

优化投资行业结构,就是合理选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并达到一个合理的分布比例,以最大限度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取向不够合理,主要集中于贸易性行业,许多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外投资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未来如何优化投资行业结构?学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应以生产加工和资源行业对外投资为主;有人认为应以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投资为主。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不尽全面,优化投资行业结构应同时从三方面着手:

1.减小贸易性行业对外投资的比重。由于我国未来的对外直接投资重点区域是发展中国家,以建立生产基地为主,因此在这类国家进行生产加工行业和资源行业的投资前景广阔,应扩大非贸易性行业的对外投资。近年来,我国这两类非贸易性行业的对外投资已经有了迅速发展,以后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前瞻性地鼓励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行业的重点已从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加工业向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转移,高科技产业和金融等服务业正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虽说我国目前还不是完全处于此阶段,但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鼓励部分企业从事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然,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域应是发展中国家,因为我国主要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才具备资金、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

3.扩大我国特色产业的对外投资。所谓特色产业,主要是指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食品、瓷器、手工艺品等产业。这些产业往往具备独特的国际比较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投资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优化投资方式结构

在优化投资方式结构方面,以下内容学界意见一致:一是扩大并购方式的运用。由于并购方式具有成本低且迅速便捷的优点,我国应采取体面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并给予必要的财政金融支持。在具体操作上,并购对象可选择一些小型企业,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本进行再融资、再并购,逐步扩大规模,以降低并购成本,减少东道国政府的抵制;在并购方式上,可多采取协议式的善意并购,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在并购目标企业所属行业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利于带动我国产品出口的行业。二是扩大实物与无形资产的投资,货币投资的资金来源则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解决,币种选择应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上,实物投资方式应注重选择国内经济发展所不急需的实物作为输出资本;工业产权投资方式也应选择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的产业进行;货币投资方式的资金可通过国际贷款或发行国际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币种选择上或增加硬币投放比重或实行货币构成多元化或以符合货币保值。

然而在新建海外企业的组织形式方面,学者的建议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应选择合资的形式,而大型企业选择独资形式较好。因为合资的优点是可获得当地财政、金融、物资供给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条件,并利于当地政治风险的减少或避免,故这种形式适合能力有限又希望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有人认为,在海外企业的组织形式上一律以采用合资为宜。也有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要尽可能避免独资的形式。因为一切从头开始的做法并没有贯彻“优势互补”原则。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大型企业有时更看中风险,适宜选择合资形式,而中小企业的投资多数是抓住市场机会,灵活的独资形式可能更适合。第二种观点则太笼统,因为合资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应吸收其他的组织形式。第三种观点只看到在发展中国家采用非独资方式的重要性,但究竟采取何种形式,未作进一步分析。总之,笔者认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更为合理,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应结合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规模、发展阶段和投资地区等多种因素做出最后判定。

参考文献:

趋势投资范文第3篇

近年来,中国-欧盟双边投资蓬勃发展,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和地域持续拓宽。而且,中欧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双方产业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中国-欧盟相互直接投资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合作现状与特点

1.欧盟企业在华投资金额扩大,大项目增多,但占比较小。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在华设立的企业数大幅减少,由2007年的2487家减少到目前的1772家,同期,在华实际投资金额由39.5亿美元增加到71.1亿美元。这意味欧盟在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由2007年的158.64万美元扩大到401.24万美元,增加了1.5倍。2016年1-4月,欧盟28国在华新设企业555家,同比增长5.1%,实际投入外资35亿美元,增长41.9%,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增资的大项目增多。总体上看,欧盟在华投资项目与金额占比仍然很小,只有5%-7%左右。参见图1、图2。

2.八成以上欧盟企业主要为中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2015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82%的欧洲企业表示为中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仍是其在华经营的战略性基础,这一比例覆盖了9个主要行业中的6个。

3.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结构特点。首先,从外资国别来源结构看,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2015年这4国占欧盟对华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1.9%、17.2%、15.2%和11.3%。其次,从行业分布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欧盟主要国家在华投资约7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但近年来制造业占比呈下降趋势;而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金融等服务业投资占比呈上升趋势,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绿色环保技术和医疗健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也是欧盟未来投资重点。再次,从企业类型看,独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德、英、法三国为例,“十一五”以来在华设立独资企业超过合资企业,目前,独资企业占比约七成左右,合资占二成左右。最后,从投资目的地分布看,德、英、法在华80%以上的实际投资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区位、先行开放、市场秩序、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吸引外资的多方面优势。

4.欧洲投资者在华研发投资水平仍然较低,但将会加大在华研发力度。《2016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仅有28%的受访中国欧盟商会成员企业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一些企业的研发活动着重于产品的本土化,而并非投入在纯粹的研究工作上。但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在华研发业务将愈发重要,并对中国的创新潜力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特征、动因及趋势

近两年,中企对欧投资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表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中国对欧投资正在大幅增长,但占比仍较小,提升空间大。欧债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出现了“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仅为0.73亿美元和5.37亿美元,而到2014年,分别达到了97.87亿美元和542.1亿美元,10年时间里增长了100多倍。2015年,中国对欧洲投资高达200亿欧元,较2014年大幅提升了44%。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资产价格相对便宜;另一方面,中国的海外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去非洲发展中国家寻找自然资源转移到获取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0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还会稳步上升,尤其是在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方面。

2.并购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方式。投资者能以此迅速获得成熟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增强公司未来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其中,吸引全球注意力的“大手笔”有: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公司Medion,东风入股法国标致汽车,三一重工集团全资收购德国混凝土行业巨头普茨迈斯特;复星集团出资10.38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储蓄总行保险公司80%的股权,最近,中国化工集团计划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巴塞尔夫的第一大农药企业先正达。据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英完成并购(参股)和绿地投资(创建投资)22起。

3.投资主体、业务、区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从投资主体看,资金结构以国企为主,但企业结构以私企为主。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和美国荣鼎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向欧洲投资了创纪录的200亿欧元,其中70%的投资来自国企;但在2011到2013年之间,中国私企在欧洲大陆的投资从之前3年的4%上升到30%。《欧洲―中国投资报告2013―2014》显示,目前,欧洲82%的中资企业由个人或者家庭投资者拥有。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能更好地贴近当地市场,因此,在欧洲市场也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私营企业的活跃度依然会很高。

从国别地区分布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法国三大传统国家,同时,逐渐向南欧和东南欧延伸。2015年,几乎每个欧盟国家同中国都有着双边经济往来。通过与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计划,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这一欧洲发展潜在增长点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从行业分布看,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几乎覆盖了大多数行业,投资最多的前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制造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海外投资越来越青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最多的领域包括自动化技术、房地产、旅游、科技信息和金融等。

4.在欧中资企业一半左右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增长迅猛,但其盈利状况却不乐观。比利时安特卫普管理学院2013年的《中欧投资报告2013/2014》显示,有47%的在欧中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跨文化经营管理存在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普遍起步晚,在欧盟,超过80%的中资企业是在2000年之后成立的,更有超过20%的企业是2009年后成立的,对欧盟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熟悉程度不够。许多欧洲国家也不愿意把顶尖技术出售给中国。

促进中欧投资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1.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当务之急是中国与欧盟尽快签订高标准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这有助于中欧企业更好地进入对方市场,避免遭受不公平待遇。中国欧盟商会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近期欧盟对华投资下降源于对中国市场前景悲观情绪上升,欧盟多数企业期待“中欧投资协定”尽快谈判成功,为未来提高对华投资和盈利增加新的机遇。

趋势投资范文第4篇

1.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点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内的劳动力、环境以及金融成本都在上升,并且未来国内节能减排的力度还会增大,新的劳动法也会使得劳动力成本继续增加,众多原因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开始上升,使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兴趣开始下降。同时,由于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加,外商对华投资已经开始从生产企业转向金融、服务等行业。

美国跨国公司在服务业方面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1990年代起基本上从制造业和传统行业逐步转到服务业,特别中国正式加入WTO组织后,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作为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美国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特别是流通业、零售业、金融业、保险业和快餐业等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其中典型的代表企业有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Citigroup)、东南亚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AIA)和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麦当劳公司(McDonald’sCorporation)。

2.美国跨国公司独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收购和兼并将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式

在对华投资方式上,美国跨国公司往往在合资伊始就谋求控股地位,合资后通过扩股增资实现控股。同时独资比例较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希望把自己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逐步变成独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并购的步伐,不惜耗费巨大代价控制战略制高点,从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长期投资目标。这类并购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中方在一些行业中失去了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导致了外资企业对整个行业实现垄断的局面。例如2008年9月,全球饮料巨擘可口可乐拟以近两倍的溢价收购中国大型果蔬汁生产商汇源果汁,公告显示,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价,收购汇源果汁发行在外的全部146881.62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79.2亿港元。加上最后交易日汇源尚未行使的可换股债券73362份,可换购11165.82万股股份,这部分的收购价格为13.62亿港元。另外,在最后交易日,汇源还有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2996万份,购买购股权与注销IPO前后尚未行使汇源购股权,共需1.74亿港元。如此,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总价为196.5亿港元,成为历来最大的海外公司收购中国企业交易。据欧睿国际信息咨询公司数据显示,理论上,可口可乐只花100多亿港元就可将汇源果汁的全部生产性资产和管理团队收购,多花的数十亿元的资金,就是买断品牌,以实现日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垄断。除了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果汁外还有高盛并购双汇、凯雷欲收购徐工、花旗集团收购广东发展银行等等,美国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大戏不断上演。可以说收购和兼并与成为美国跨国公司强化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们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重组,对全球资源进行新的优化配置的积极选择,并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育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收购和兼并将代替绿地投资成为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方式。3.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含量较高

与其他国家对华投资担心技术转移或技术外溢不同,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都很高,它们一贯坚持凭借强劲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推出高科技产品来挤占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投资战略。目前,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向微电子技术、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转移。微软、朗讯、英特尔、国际商用机器、惠普、得克萨斯仪表、康柏、戴尔、苹果、虹志等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

二、如何应对美国跨国公司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企业应该发展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满足外国跨国公司的需要。以前中国一直凭借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是最近几年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来吸引外商投资,满足外商对中国企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中国企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创建属于中国企业的品牌,以此与外资企业竞争,壮大民族工业。尽管吸引外资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中国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以市场整合型的占多数,而且目前中国市场上产品的品牌以国外品牌为主,为了保持中国本国企业的产品的市场份额,需要提高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以质量创品牌。

再次,中国企业也应该主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有效转移国内的剩余生产能力,或利用国外的技术和市场,从而将国内外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趋势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独资化趋势原因 影响

自改革开放允许引入外资后,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已经达到1160.1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统计数据表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市场进入优势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策略经历了从合作经营企业到合资经营企业再到外商独资企业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FDI独资化趋势愈发明显,设立外商独资企业进行投资占FDI的比重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78.62%。探求成因,顺应趋势,我国政府和企业才能合理应对。

1、FDI独资化趋势的原因

1.1、理论阐述

学界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的原因从生命周期理论、博弈论、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等角度做了很多有益的阐释。

李维安、李宝权(2003)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认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初期较看重资源获取权,侧重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随着后期跨国公司投资经验的积累、财务状况的改善以及东道国投资环境提升,独资更易实现利润最大化。华民、蒋舒(2002)从博弈论角度指出,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的信息优势和学习激励优势,通过重复的合作博弈,使得博弈的结果越来越有利于外方,所有权优势逐渐向外方倾斜,中方只能被迫转让自己在合资或合作中的股权。林小兰(2008)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阐述了董事会的职能残缺、经理人的考核标准、利益相关者的约束等方面的不稳定影响了合资公司的利润和长远发展,因而转向更加成熟自主的独资经营模式。

1.2、实践分析

结合我国企业现实和当前国情来看也的确如此。

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成本费用与收入利润差异很大,外商对此合理地进行了规避。合资初期,合资企业面临困难重重,风险较大,为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需要进行大量的先期投入,此时的会计利润往往很低,甚至亏损。在这一时期,中方占据着大部分的股权,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亏损。而企业进入到成熟期并且开始盈利时,外资如果提出或根据合资初期的协议增资扩股,但中方受自身资金的限制不能按比例增资,中方股权就被稀释,而此时外方享有绝大部分的利润。

合资企业中,外资往往掌握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排除国内法规对外资股权的限制),这使得它们在合作中处于明显有利地位。随着外商在华投资经验的逐步增强,它们能够更准确地估算经营风险与收益,因而愿意采取资源投入大、控制程度高的独资或控股方式。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够完善也使得跨国公司也愿意建立独资企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此外,合资方式天然的内部不稳定性导致其较低的效益,使得合资企业越来越不被外资所青睐。对参与合资的外商跨国公司来说,当合资企业的利益与其全球战略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们宁可牺牲合资企业的利益。而参与合资的中国公司通常将其最优质的资产和人员投入合资企业,对合资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双方的战略目标截然不同,再加上双方的文化差异,使得合资企业的内部经常出现矛盾,但显而易见,中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2、FDI独资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渠道,独资化作为其中一种,毫无疑问会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在华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趋势可以打破国内企业一统独大的结构,再造微观市场主体,促进我国原有亏损企业自身改制,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此外,在独资化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品牌、国际市场渠道的引入也有助于我国全面提升行业的经营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外商通过技术、品牌和国际市场渠道的输入,快速提升被并购企业的技术水平,知名度,市场形象,进而提升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力。

但毫无疑问,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会对我国各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特别体现在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品牌流失等方面。

大多数国内企业被并购之后,将研发的重点都集中在对外商产品的本土化转型,即适应性研发。而外商在引入技术时,考虑到技术保密,不可能把最尖端的技术带入我国。长此以往,国内企业会失去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另外,由于实力差距,外商创立独资企业或进行并购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使得价格机制失灵,市场调节功能失效。几家实力较强的外资企业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屡见不鲜。此外,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导致本土化品牌流失,形成对外资的高度依赖,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政策建议

政府应建立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防范外资对国内行业性的垄断。通过设定并控制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中的比重,使其无法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其次,要维护国内供应链原有的关联关系。外商投资方式的独资化趋势打乱了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问题,处于下游的国内企业议价能力被削弱,面临经营困境。就合资方式而言,如果我方参与合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先进技术,力争较高的参股程度。但若我方参与的是以外商为依托的专业零件生产型合资企业,则应要求外方提高股权比例。

参考文献:

[1]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3(01).

[2]华民,蒋舒.开放资本市场:应对“三资企业”“独资化”发展倾向的策略取向[J].管理世界,2002(12).

[3]林小兰.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中外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9).

[4]黄慧雅.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及对策分析[D].湖南大学,2007.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科委

特区实践与理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中华文化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