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范文第1篇

一、在品读词句中感受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浅显,语句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许多表现美的词句,很显而易见。如《美丽的小路》一文有句子:“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孩子们一读句子,很快就能置身其中,感受小路的美丽和走在小路上内心的舒坦。

而有的课文中的词句,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句去品读,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开头是这样描写小柳树的:“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孩子们读后都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呀。我明白孩子的意思,但我不急于表达,而是引导学生读句子,并将“细细的”和“绿绿的”两个词语气读得稍重一些。“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然后学生反馈:“我知道了,柳树长得细长,枝条是绿色的。”我进一步引导:“万物复苏的春天,别的植物还是光秃秃的,而细细的小柳树,已经长出了枝条,绿绿的,生命力多强,多让人喜爱啊,难道它不好看吗?”学生顿悟。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词句,继续发现和体会。学生有的说:“小柳树长出了长长的头发,绿绿的,随风摆动,真美!”有的说:“小柳树的腰细细的,像个美丽的公主。”我乘兴点出:小柳树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在春风的召唤下,散发着活力,充满着希望,比起光秃秃的小枣树,它的确很好看。学生很快抓住“细细的”、“绿绿的”,感受到了小柳树的美。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抓住关键词句,品悟语言的音韵和节奏,指引学生品读赏析,从中感受语句所要表达的美。

二、在感悟形象中体会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描写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的心灵美、行为美能给孩子以美的教育和感染。如《小鹿的玫瑰花》讲述:在美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束玫瑰,它常常松土、浇水,可到了玫瑰花开的时候,它却跌伤了脚,没有看到。弟弟为它惋惜,认为玫瑰白栽了,可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赞美后,鹿弟弟又高兴地说:“玫瑰花没有白栽。”课文的重点就是体会小鹿一人栽花,快乐大家的美德。在教学时,我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鹿非常幸福,是因为玫瑰花的美被别人看到了,玫瑰花的香被别人闻到了,它自己虽然没看到,而玫瑰花却开在了别人的心里,为别人带去了快乐,自己也就很快乐。这样,学生认识了人物,走近了人物,理解了人物的心理,感悟了人物形象,体会到了小鹿的心灵美,了解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课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与小鹿比一比”、“我要为你送快乐”的活动,让真善美的品质,在学生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

三、在挖掘意境中展现美

教师可以用教材中的语句,去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优美意境,感悟文字中隐藏的美丽图画。如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的句子“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意境。“橙黄橘绿”让人联想到丰收的果园,使人融情于景,展现了秋天的美。在这种含蓄的意境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如你走进了果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不断地深入学习,体会诗中的美丽图画和秋天的累累硕果,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在巧用插图中发现美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停留在画面上。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培养孩子的美感。如《我是什么》一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水的不同形态,科学性很强。为了让学生体会水的不同形态的美,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道:“蓝蓝的空中有几朵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雪花从空中一片一片落下来,给大地穿上白色的衣服”,“蔚蓝的大海上卷起了白色的浪花”……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描述,而他们的描述都表达了云朵的美、雪花的美和波浪的美,这是课文的文字中所看不到的,而且学生通过插图还能了解并深刻感受水的变化和作用。至此,教师巧用插图,让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培养。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范文第2篇

一、他山之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语文阅读教材编写贴近学生学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善于借助仿写,借助他山之玉,引导学生仿词、仿句、仿段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1.词句仿写实基础。对语文阅读文本中的词句进行仿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句积累,深化学生对词句理解,也能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到语文文字魅力,激发学生写话学习兴趣。

例如《四季》一文中用了“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传神地写出草芽、荷叶、谷穗等特点,带给学生和谐的韵律感,朗朗上口。我就引领学生进行叠词仿写,为学生创造出词语仿写情境:

春天柳叶( ),夏天热浪( ),秋天云儿( ,冬天冷风( ) 。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叠词的认识与了解,也夯实了学生写话基础。

句子是对词语仿写的深入,教师要借助经典文本,根据学生句段的特点,引领学生将词句仿写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写话综合能力。

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开头语句优美:“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该句运用了叠词“轻轻地”与拟声词“沙沙沙”,生动地写出春雨的情状特点,模拟出春雨声音的特点,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我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词句仿写训练:

春雨,像蚕姑娘吐出的( ),( )地舞在空中,丝丝丝,丝丝丝;

春雨像( ),( ),( )。

仿写设计,不仅做到由扶到放,也有机地融合了词句仿写训练。

2.段落仿写渐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段落仿写,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段落仿写资源,通过段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写话条理意识,使学生的写话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有这样几段: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我围绕这三个片段,引导学生实现情境迁移,再仿写两段:

老师家访到来,瞧见画,微笑着说:“( )”。

好朋友来我家玩耍时,看见这幅画,笑嘻嘻地说:“( )”。

这样的仿写训练就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写话思维,促进学生写话能力逐步提升。

二、合理补充,发挥文本“支点”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空白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将能够使这些文本“空白”转变为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支点”,促进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发展。

1.情节巧扩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文本考虑学情特点,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略,这就为写话训练创造了契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些情节的资源效应,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展,课堂情节的扩展可以采用说话的形式,这样不仅避免学生由于字词书写造成的障碍,也能够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选我》这篇课文里面涉及到这样一个情节,“王宁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大家都愣住了。”我于是引导学生围绕“大家都愣住了”这个情节进行扩展:“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这时的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过情节延展,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感受到王宁的自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写话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染与熏陶。

2.结尾再续貂。语文文本中,不少结尾往往比较含蓄,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深入解剖教材,根据文本结尾的特点,敢于、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结尾再续貂,为学生的思维一个支点,培养学生写话学习中的创造力。

例如《坐井观天》这篇成语故事,结尾用小鸟的一句话做结尾:“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此处就为教师引导学生为文本结尾续貂创造了机会,我于是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话能力,也促进学生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

三、巧妙“易容”,发挥文本“辐射”作用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对文本的利用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巧妙地“易容”, 使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改写,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

1.扩容术。所谓扩容术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句子进行扩展以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读写结合方法。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中有不少句子具有扩展的空间,给句子添加一些修饰成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扩写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的扩写指明方向,扩写训练的角度要丰富,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写话能力。

例如二年级《看雪》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著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我这样引领学生: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雪的冬天呢?学生首先想到了冷,接着又想到寒冷,我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词补充到冬天的前面;

继而又问:“同学们有谁看过雪花飘落的景象的?能不能用一些词为我们描述一下呢”。于是学生想到“慢慢”“纷纷扬扬”“轻盈”等词语;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我又引导学生:“小朋友很聪明,谁能说说‘纷纷扬扬’与‘轻盈’写的是一样的雪吗?”学生很快认识到“纷纷扬扬”写的是大雪,轻盈的一般是小雪。

学生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创造机会:“小朋友们,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刚才老师问了两个问题,小朋友们能不能再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些问题,问一问,给句子加一些成分,使句子更美呢?”层层扩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写话思维的高度,学会通过扩展使句子更丰富,更具体。

2.嫁接术。读写结合的目标指向在于促进学生写话能力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嫁接术,可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语言进行优化,可以是学生利用文本语言对自己的写话语言进行优化,也可以是借鉴文本语言优化文本语言,形式不限。通过语言优化,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阅读的习惯。

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小柳树,表现小柳树的美。为了强化学生这一句用词与句式的体会,我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描写小枣树,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这一句进行优化:“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模仿写柳树的这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来改一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呢?,写一写枣树的叶子和枣子。”学生很快优化出这样的句子:小枣树的叶小小的,枣子大大的,红红的,真好看!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易容”优化,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较好地发挥了文本辐射效应。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范文第3篇

老乐文学――展现文学爱好者风采的阵地。

春天,万木尚未复苏,柳树就已经绽出了点点鹅黄色的芽苞,向人们示意着春天的来临。千百年来,不少名人志士和墨客骚人,与柳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柳入题,不知赋予了它多少美妙动人的诗情画意,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美妙诗章。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佳句。唐代大学士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柳树的风姿描绘得惟妙惟肖。全句没有一个柳字,但春风绿柳,生气勃勃的形象跃然纸上。大诗人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繁花空扑地,绿条丝弱不盛莺”。更是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描绘出一幅使人目迷魂飞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牧的《咏柳》诗:“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写的是早春柳树以绰约的风姿,迎接宫廷里的纤纤女子争相探春的场面,虽未浓荫覆水,但它却是独步早春,成为泄露春光信息的使者。还有李涉的“锦池江上柳垂桥,风拥蝉声送寂寥;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则写的是秋景中的柳丝,同样也是脍炙人口的咏柳名句。

人们喜受柳树,还懂得它“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的情怀。在咏柳诗中,可看到一些名人知晓物候事理。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初入凉州(现甘肃武威)一带之时,深深怀念离别的亲人,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咏柳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为内地已春暖花开,杨柳青青,但诗人刚到的凉州之地还相当的冷,而西去的玉门关外更是被严寒笼罩,杨柳还未发芽,深深怀念内地的故旧友人,于是写出了不免有些哀叹的悲凉之句。柳树独引春风无限情,历来被人广植于河堤、庭院。唐代柳宗元,他在被贬作柳州刺史时,不忘种树,并写下了《种柳戏题》一诗:“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柳州柳刺史 ,种柳柳江边”。清末重臣左宗棠率部新疆戍边,东起潼关,西到新疆,沿途大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浚写诗记载了他的功劳:“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至今平凉、六盘山、阿克苏等地,还有一些几人合抱的“左公柳”,给荒原增添了春意。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范文第4篇

低年级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书面表达。教学中,如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儿童写话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利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学写诗歌亦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拐杖,从中汲取“写”的形式、方法和视角,在“仿”中,他们习得语言图式,摸索童诗写作的路径,感悟独特写作视角带来的新奇。仿写童诗,满足了儿童对认识世界的表达需求,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话语表现体验。

一、仿童诗的基本句式

很多经典的童诗,从形式排列看,是一行一行的,但是,把它连起来,是一句完整的富有童趣和诗意的话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经典句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是《四季》。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自然、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时,教师不必多讲,只须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儿童就能自己发现:每一节诗歌写了一个季节;每一节诗歌句式都基本相同,都是“谁怎么样,他对谁说或他怎么说,他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草芽说他是春天,荷叶说他是夏天,谷穗说他是秋天,雪人说他是冬天呢?”再次诵读,再次发现:诗歌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他又会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开启生活经验之门,再让学生学着课文中诗歌的基本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把学生仿写的诗句串烧一下,又是一首首新的《四季》。

柳枝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小鱼说:“我是夏天。”

黄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他对大树说:“我就是冬天。”

桃花粉粉,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蝉儿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枫叶红红,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腊梅黄黄,他对人们说:“我就是冬天。”

儿童在仿写中,不但习得了书面语言的基本句式,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写话的兴趣被诱发了,一句句活泼泼的充满儿童气息的语言,就像泉眼里的泡泡,不断地涌出来、涌出来。

二、仿童诗的语言结构

儿童诗虽然短小、简练,却也有自己的结构章法:有的层层渲染,引人入境;有的首尾照应,引发共鸣;有的循环往复,趣味盎然……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结构,为儿童搭建起一座座具有魔力的语言宫殿,吸引着他们去探秘、解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首篇课文是《柳树醒了》,题目就散发出浓浓的诗意。这首儿童诗,恰似从一个好奇孩童的视角,在窥探柳树醒了的前后变化,语言结构颇具特色: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啊,飞了。

柳树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柳树醒了》把“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这四个柳树在春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描摹出来,诗歌弥漫着逗人的童趣。儿童读这样的童诗,就如沉醉在美妙的音乐里,欢快而愉悦,仿佛能看到文字从纸上蹦着跳着走出来。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如果能像课文那样一步一步讲清楚它的变化那就更了不起了!”把儿童的语言表达指向语言结构的迁移运用。

事实证明,儿童的诗情诗意足以让教师自豪。

小芽醒了

春雷跟种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种子呀,发芽了。

春雨给小芽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芽芽呀,长高了。

春风给小芽梳头了,梳着梳着,小芽上的子叶呀,掉了。

春燕跟小芽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芽啊,长出绿叶了。

(胡宇翔)

胡宇翔小朋友的诗歌编写非常有逻辑,看得出,他平时很善于观察自然,把种子发芽、长高、掉子叶、长绿叶的过程清晰地记在脑海里,所以,写话要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提取运用。

而郑馨蕊小朋友对冬天的梅花感触特别深,换一个视角,写得也很有韵味。

梅花开了

冬风跟梅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梅花呀,醒了。

冬雨给梅花洗澡了,洗着洗着,梅花哟,开了。

冬雪帮梅花染发了,染着染着,梅花哟,白了。

梅花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强壮了……

(郑馨蕊)

童诗仿写,让儿童和生活贴得更近了。简短有趣的儿童诗仿写,让他们在“诗兴大发”的过程中,感受到仿写诗歌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仿童诗的独特视角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优秀的儿童诗,读着会有眼前灿然一亮的感觉,仿佛那些语句是你寻寻觅觅了很久,而今突然跳到眼前,令人欣喜万分。这种独特的视角某种程度上就是儿童的视角,这样的审美就是儿童的审美。就如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在《奇怪的事》中所写: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乌云里落下的雨,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吃的是绿色的桑叶,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在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儿童眼里,却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不可思议!当儿童用清澈的目光抚摸世界的时候,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心灵与事物对话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了迷人的诗境中,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就会恣情洋溢。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圆圆的蛋里,怎么会爬出长长的小蛇?

我奇怪得不得了,明明没有脖子的向日葵,怎么会自己扭转方向?

我奇怪得不得了,没有人告诉太阳时间,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柳树的描写优美句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教学 审美教育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强化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教师只有精心指导,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到古诗的音律美。由于古诗严格讲究字数、句数的均衡、整齐,严格讲究合辙押韵,诵读起来自然就朗朗上口,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这是古诗语言美的表现之一。此外,古诗选词、炼句方面更是追求精美,常常运用贴切的修辞手法,使诗句臻于完美境界。比如,骆宾王《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诗句,两个形成工整对仗的对句中,无论是从词性看、从景物方位看,还是从描写对象的色彩看,都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二例甚至周密至上下联系的两句中内含的“二级”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都相同,真可谓美至极致。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用得非常传神,据说王安石在用这个绿字以前,曾先后用了“吹”“到”“过”“满”等十余字,然而作者始终觉得不满意,后来才改用了“绿”字,这一改不但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美色,更富有一种动态美,还写出了春天的一派生机,真是一字值千金。教学古诗时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诵读,从有板有眼地读,到有声有色地读,通过诵读感知古诗语言的音韵之美;还应引导学生用心研读,字斟句酌,通过研读发现古诗语言的表达之妙。

二、欣赏古诗景象之美

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中,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是摹景状物的佳作,它们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的动人景象。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种种景象,进而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中欣赏这些景象。如在教学贺知章《咏柳》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应该引导学生想象出九九艳阳映照下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舞。在教学刘禹锡《望洞庭》一诗时,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欣赏”这样的景象: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三、启发想象,挖掘古诗意蕴之美

诗,所以美,就因为它的诗情画意,就因为它的内涵深广,而很多古诗,它的诗情画意,它的深广内涵,往往体现在它的形象“背后”隐含的深刻意蕴。我们教学这类古诗,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领悟内含的意蕴。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首先当然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适度启发学生领悟到诗人不只是在表现庐山的姿态特征,而且是在启示人们,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启迪心智,挖掘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

相关期刊更多

物流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

学术交流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大功率变流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3-6个月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