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范文第1篇

早在20世纪初叶,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便详细介绍了18世纪盛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并对其思想艺术特征做了极为精彩的点评。他也真诚地呼唤中国精神界之战士的出现,掀起一场属于中国自己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创造社作为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社团,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便是主情主义。郭沫若强调诗是抒情的,在致宗白华的信中,他说得直截了当:“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还提倡“自我表现”,郁达夫提出:“自我便是一切,一切都是自我”。他们推崇情感、想像、灵感,这使他们的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因此,在五四新文坛上,这股浪漫主义思潮是悄然兴起的。两个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名字代表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两个类型。一是维特型,一是普罗米修斯型。维特型浪漫主义,是指那种消极的、感伤的、表现自我情绪及心理的浪漫主义,整个色调是忧郁的,如维特的烦恼,卢梭的哀诉,具体到中国现代文学中典型的便是郁达夫作品,弥漫全书的是一种“零余者”感伤情绪,当时风行的自传体小说(除郁达夫的作品外)如张资平、郭沫若、黄庐隐等的小说都带有这种消极浪漫主义的抒彩。普罗米修斯型浪漫主义则正好相反,它指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热情、勇猛的,崇尚暴风雨或洪流般的力量。如约翰克里斯多夫、拜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最典型代表便是郭沫若的创作了。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新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诗集《女神》,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虽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且过分张扬,但却以其狂飙突进的恢弘气势与反叛传统的时代精神,以其放纵个性的自我表现和丰富充沛的艺术激情,点燃了青年一代个性解放的狂热情绪,是典型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总之,在浪漫主义思潮发展的过程中,从自我浪漫主义到革命浪漫主义的转变,是一个从文学革命时期到革命文学时期的变换,更是一个从自我情感表现到群体力量讴歌,从低吟个人爱情到高喊阶级革命的转变。

二、革命浪漫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与自我浪漫主义相比,总的看都是主情的,都是情绪的表达,理想的追求,主观色彩都很强烈,但不同的是自我浪漫主义表达的是自我情绪,追求的是启蒙的实现及个性的解放,而革命浪漫主义是反个人主义的,它放弃了主体的个性化原则,转而提倡主体的群体性,抒发的是阶级的群体化情绪,追求的是阶级的翻身及解放。一是为个人,一是为群体,这是二者的根本不同点。从继承与发展方面看,蒋光慈的诗集《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等,还有殷夫的“红色鼓动诗”及蒲风的政治抒情诗等,其表现出来的激昂飞越的情绪、反抗叛逆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理想和主观抒情的格调,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对于郭沫若浪漫主义精神的承袭,它们的感伤缠绵情调,实际上与郁达夫的感伤浪漫主义小说也有着某种精神上的沟通,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革命理想主义的亮色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气而已。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包括领导人、作家在内的人们都沉浸在胜利之后的狂喜及兴奋之中,这时期出现的作品,如力图再现历史的《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等被称为“红色经典”作品,还有一些表现了高度的文学与政治热情的新诗歌,如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等,都充满了一种革命胜利后的浪漫主义精神,表达出了一种豪迈激越、乐观向上的艺术风格。以“红色经典”为例,它实现了那带有特定时代印记的“史诗”观念和创作追求,构成了具有特定时代色彩的“宏大叙事”和“精品”意识,这可谓是“红色经典”创作者留给文坛后来者的有价值的精神遗产。但在人物塑造方面,人物形象却都被简化为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模式,即正方:穷人—好人—革命者—正面形象;反方:富人—坏人—反革命—反面形象。人物特征也必定是敌方:愚蠢、怯懦、奸诈、勾心斗角等,我方:机智、勇敢、诚实、万众一心等,这显示出一些从革命浪漫主义向极端浪漫主义过渡的征兆。

三、极端浪漫主义

1958年,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了“”风潮,与之相呼应,在文艺创作上,1958年5月,在党的二次会议上,又讲道:“我们的工作要革命热情、革命理想和实际精神相结合,在文艺上就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这种文艺创作方法的提出,旨在把浪漫主义提到与现实主义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加以确认,由于处在那样一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时代,文学创作中“单是现实主义自然就不够了”,“特别需要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因素进入我们的文学创作”,如周扬所说:“没有高度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不足以表现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我们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风格”。待等人在“”运动中,掌握了文艺界的领导权时,这种极端浪漫主义就发展到了它的最顶端。等人借总结“革命样板戏”(“”时期,被认为是开创“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主要形式)的创作经验,形成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和创作模式,文学实践的成就就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革命样板戏及一些御用写作班子创作的诗歌小说等,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往往是“高大全”式的,而又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他们非鳏即寡,情爱母题被彻底回避,在他们眼里,没有亲情、爱情及任何私人情感而只有革命。作品充满了浪漫情致和完美英雄主义色调,浪漫主义发展至极端。这些作品尽管打造得很精致,直至今天也很受人们的欢迎,但其中塑造的人物却因缺乏真正灵动的生命而颇显苍白,他们已不是生活中原有的人物,而是作者遵照极端浪漫主义精神,倾全力所打造出来的,是极端浪漫主义创作思想下的产物。总的看来,在这个时期中,极端浪漫主义是文学主潮,它占据着绝大多数的文学席位,但也有例外的存在。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正是我国的经济困难时期,而郭小川的诗歌如《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等,用丰富的历史想象表达着一种英雄主义乐观精神和澎湃的、饱满的革命热情,如一把火一样,温暖并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诗歌浪漫情绪的流露,是真实而不做作的、空泛的。不像“”作品那样,这实为浪漫主义思潮发展至黑暗之旅中的一点亮光。

四、虚无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村透谷;文学观;西方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45-01

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日本文学古典时代的终结 , 开拓了后来日本文学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一系列文学思潮共生共存、各领的文学新局面。

一、关于北村透谷

北村透谷在当时的明治时期作为一名基督教信徒的著名作家。北村透谷的文学风格自成一体,他成功的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著名的哲学观点,即巧妙的把东西方的文学思想连接在一起,并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中。北村透谷的作品和他的评论除了向世人展现人道和自由等一般的人文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风还向世人展现着浪漫主义思想的倾向。其浪漫主义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引起重要影响。北村透谷的文学或者说是人生思想观念,集中在内部生命观的理念上。自其20岁信奉基督教至其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融合,于25岁发表代表其个人思想的《内部生命论》,期间大致有5年时间。26岁时,北村透谷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北村透谷的名言“恋爱乃人生之秘诀,先有恋爱后有人生……”,这是他的一句很具代表性的名言,通过这种言语更加说明北村透谷更加重要的史学价值体现于文化性评论方面。北村透谷的这句名言集中体现了日本近代打破封建桎梏,实现个性解放的社会时代要求。

在他的诗情之中,饱含着希求精神自由的否定性的浪漫主义思想。总之,北村透谷一方面苦于神性与人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则对人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当时日本的社会条件下,他始终扮演了一个反政治、的角色。同时代表了《文学界》运动最具积极性的方面。也还预言过日后以自然主义为中心的日本近代文学的方向与特质。北村透谷自杀之后,《文学界》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而以北村之死为分界,《文学界》运动实际上分为前期与后期。

二、北村透谷的浪漫主义文学

近代,随着西风东进,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成功传播,是的基督教文化成为日本知识分子的话语,成为日本近代文学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背景,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首先是基督教徒,他们加入基督教,有感于灵肉的冲突与二元对立,从外面的物质世界转向对内面的精神的探索,从一神论走向泛神论,并与西方憧憬自然的浪漫派想融通,构建了颇具西方味,而又不失本国传统的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

北村透谷的浪漫主义的特点是:第一,大胆讴歌恋爱:“恋爱是人生的秘钥,先有恋爱而后有人世,若要抽去恋爱,人生将变得无色无味。”第二,他排除文学的功利性,写了“何谓人生?”来批驳山路爱山的功利思想。第三,他主张确立人的内部生命,认为人有必要加强确立自己的内在精神。他说:“吾人欲将重点置于人的根本生命中。”他的思想给近代自我的确立和个性解放打下了基础。

北村透谷曾投身于激荡人心的自由民权运动,后转而致力于文学。北村透谷的特定意义在于,由政治转向文学的直接原因并非仅在运动的失败,尚有对于人的绝望。他由“民权运动”内部体察到某种前近代式的非人性或人之颓废。透谷认为,近代文学的目的、意义正在于否定那种旧有人性,毫不迟疑地向传统的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挑战。他鼓吹尊重人的“内在生命”,并将高尚的恋爱感情奉为“内在生命”的最高发现。他反对偏狭卑俗的实利主义文学论,而强调文学的功能在于解放普遍的人生――自我的全面解放。这些特点证明,北村透谷具有独自的文学追求,透谷文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终极目标。他所反对的文学卑俗化现象,确非一时一地之状况。文学过份趋附于政治或颓废,必然丧失内在精神的自我支柱。透谷的文学主张,可用两句话加以概括:尊重人性,确立自我。但这里的所谓自我,又具有十分强烈的精神主义和主观性特征。最后,透谷还深受基督教二元论的影响,在他的叙事长诗《蓬莱曲》中这样写道:

我相信在我心中,

有不可调和的两种精神,

一是神性,

一是人性,

二者不停息地战斗。

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北村透谷的影响

浪漫主义首先在德国发端,然后在英国产生。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退,美国及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欧洲大陆和美洲,新思想产生了。与新古典主义截然相反,它不再讲究秩序、逻辑、感情的含蓄、平衡、科学和理性。在这种新思想的作用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理性和情感、个性和自然。关于浪漫主义,有人曾给过这样的诠注:

爱情战胜了死亡,感情统治了生命和思维,人的意志力超越了逻辑和理性,这就是十八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文化哲学。这段时间内,这种文化哲学席卷了欧洲,囊括了美洲,涵盖了艺术的方方面面:文学、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也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包括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具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它奠定了文艺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或者把客观精神提到派生物质世界的地位,强调人是自在自为的、绝对的、自由的。这些哲学观点反映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与日益发展的自由竞争相适应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的要求。它一方面提高了人的尊严感,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促进了对美、崇高、悲剧、创作自由、天才等美学范畴的重视和研究,对浪漫主义文学起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对浪漫主义文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在欧洲各国启蒙运动中传播甚广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使一些浪漫主义作家揭露私有制的罪恶,同情劳苦大众,幻想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自由平等社会。这对浪漫主义运动也起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四、北村透谷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接受

北村透谷作为一个19世纪末的日本人,北村透谷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近代国家主义思想的束缚,然而,他屡屡试图冲破这层束缚,将灵魂的触角伸展到“近代”的外部,伸展到人性复归的境界。然而,正当北村透谷处在战斗的高峰期时,危机来了。他的生活来源几近断绝。这对当初因结婚发誓独立生活的北村透谷来说,无疑是个悲惨的败北。贫病交加的北村透谷“枪折戟断”,他对人生失去了希望。

日本文学评论家胜本清一郎用下述的诗句来赞誉北村透谷:

几度暴风雨过去,

今后还要过去。

在暴风雨的间隙,

苍穹深处有一点熟悉的星星总是在发光,

那,就是透谷。

北村透谷在主张艺术上的彻底自由主义、扩充自我、解放个性的同时,以恋爱作为普遍的主题,高唱自由恋爱的神圣。他说:“恋爱是人生的秘密钥匙。有恋爱然后有人生,抽出恋爱,人生就毫无意义。”于是恋爱不仅是作为恋爱本身而受到关注,而且作为“内部生命”的解放而受到尊重。爱情和解放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追求自我解放的热情的宣泄。由此可见,日本浪漫主义的爱情观是自然流露,归于自然才显得真挚和热忱,也就是说,始终尊重人的情绪的真实性和自然的真正的爱恋。

作为一名理论家,北村透谷认为理想世界是浪漫的、美丽的,而现实世界则充满人世的丑恶与烦恼。为了追求理想,必须与现实的虚伪、分人性作争。作为文学家,其使命就是自我营造的艺术世界获取生命的价值。

本文系河南省省教育厅课题:日本语言文化的中国思维源流(编号:2011-ZX-3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崇道、王青.明治哲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日]胜本清郎.北村透谷全集[M].东京:岩波书店,1950-1954.

[3]蓝仁哲.浪漫主义・大自然・生态批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

浪漫主义文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钢琴艺术;发展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对音乐评价的影响

(一)音乐创作方面

就音乐创作来说,浪漫主义文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和影响,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浪潮,成为了一种新的音乐创作形式,形成了具有典型音乐思潮的音乐创作。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形式,反而通过音乐创作的内容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为钢琴艺术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种在创作形式以及创作内容上的创新,与传统的以音乐创作相比较,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使得创作形式不再单一乏味,其中主要的创新形式包括了夜曲、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歌曲、交响诗等钢琴音乐。这些改变和影响,不仅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树立了榜样和范本,还在一定程度上使钢琴创作更加流行和丰富。因此,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创作家以及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社会方面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很受争议的,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思想上的浪潮和社会的动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感,以及对当时所处社会的不满。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心境相关联,都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文学或者音乐作品来满足自己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文学和音乐作品都带有时代的印记和特征,都是想通过作品传达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期望。

二、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创作的影响

(一)音乐创作者灵感方面的影响

钢琴音乐的创作主要是通过作者的灵感以及对作品的感悟来表现出来的,与文学的创作在某些方面上是异曲同工的。而且钢琴音乐创作对于创作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创作者有超强的灵感,因为灵感来的快去的也快,是在沉淀之后才能够迸发出来的,所以创作者需要有音乐的积累。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平时要多阅读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通过积累素材,来激发对音乐创作的灵感。很多音乐创作者的灵感都得益于阅读文学作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能够在创作形式以及表现手法上为创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多文学和音乐作品都表达出来强烈的情感,因此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钢琴创作者和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例如舒曼和肖邦的钢琴曲,都是在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下进行创作的。

(二)钢琴创作内容方面的影响

钢琴创作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浪漫主义文学和钢琴作品,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当时很多的钢琴创作者都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在音乐作品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想法以及对向往自由的心境。这使得很多钢琴音乐创作者都通过浪漫主义文学来获得灵感和素材,比如舒曼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最受到钢琴创作者的追捧,通过其梦幻以及美好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向往,舒曼的代表作《童年即景》就是通过奇幻的色彩,表达对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向往。肖邦就是一位田园气息比较浓重的钢琴家,所以其代表作大都是通过浪漫主义情怀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态度。

(三)钢琴创作形式方面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表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其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内容上,在创作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创作形式来表达创作者对理想不同态度,比如执着、渴望等。因此,在钢琴音乐创作形式的发展以及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对其的影响。因为文学作品的风格不同,所以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别,钢琴音乐作品要想能够借鉴文学作品,就必须也要在创作形式上做出改变和创新。作为钢琴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要按照既定的规律和模式进行,还要自爱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下,对其现有的创作形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实现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的创作形式,比如舒曼的钢琴套曲、肖邦的钢琴诗乐、李斯特的音乐交响诗等,这些钢琴音乐的创作形式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钢琴音乐创作形式的多样性以及钢琴音乐的发展。

(四)钢琴创作整体风格方面的影响

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通常内容比较丰富多彩,在形式上也比较多变,钢琴家都利用文学作品与音乐的结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素材来抒发情感。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所以,文学与音乐是有共性的,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作曲家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作品中,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音乐风格的作品、

三、结语

浪漫主义文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北村透谷 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创作主题 创作方法 影响

北村透谷是日本明治初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诗人、和平主义运动家,也被称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他在近代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塑造内部生命”的文学观,主张从思想上履行彻底的自由主义,争取人类自身的自由解放,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

一、对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题的影响

近代,随着西风东渐,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成功传播,使得基督教文化成为日本知识分子的话语,成为日本近代文学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背景,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首先是基督教徒,他们加入基督教,有感于灵肉的冲突与二元对立,从外面的物质世界转向对内面的精神的探求,从一神论走向泛神论,并与西方憧憬自然的浪漫派相融通,建构了颇具“西方味”,而又不失本国传统的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这是我们在论述北村透谷对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题时必须关注的时代文化背景。基督教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1)基督教适应了近代日本急于摆脱封建专制,走现代化之路的时代要求,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以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塑造日本人的“近代”精神,使他们对自身及其内面产生怀疑、思考,形成“个”的觉醒;(2)日译《圣经》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异国情趣,而且它那优美而又独特的文体给日本近代的浪漫作家以巨大影响,自然风物丰富了浪漫诗作的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浪漫诗人及作家的想象力,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成立及发展奠定了基础;(3)赞美歌作为宗教诗、信仰诗是一种大众文学,它以自由的诗律传播人道主义的“爱”与纯洁的观念,它开阔了日本近代浪漫诗人的想象力,是日本近代文学中新体诗最初的模式;(4)日本近代浪漫作家与诗人几乎都经历了入教――叛教的过程,他们几乎都憧憬高远的浪漫情怀,但又苦于青春的躁动,从一神论走向泛神论,从基督教的灵肉冲突走向灵肉调和,从而与歌颂自然与人生的浪漫主义相配合,形成日本近代浪漫主义共同的风格。

北村的文学追求恰恰体现了这些文学特点。他的创作也正是“一个虚构的现实世界,一个超越现实的、比现实更高的、理想的艺术世界”[1]的真实体现。例如北村在与山路爱山的论争中写成的《内部生命论》对人性内面的真实作了挖掘,即与宇宙精神合一,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道主义和个体的自由。他明确论述道,与宇宙的合而为一本身是主观的,但追求自由的彻底性,从根本上,照出了现实中得不到开放的人性与矛盾,只有在意念的世界尝试着去挖掘,否则,文学在近代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在这里,北村浪漫主义中的悲哀情调,不仅与他在幻想世界中所追求的“纯文学”观念的苦涩相对应,而且开创了后来日本近代文学主流中小市民的自我封闭的传统。虽然北村强烈地意识到了在这种形式下打破明治社会现实世界的束缚,追求彻底、独特的自由文学的意义,但他却没能成功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外部生活,超越物质、现实和理性的境界,依靠内部生命即精神生活来理解人的本质”。[2]

北村对如何实现自由这样的难题并不避讳。他从自身参加左派民权运动的痛苦经历出发,论述了在天皇制确立后的近代日本现实社会中对此不抱任何幻想的原因,他在“理想世界”中提出了浪漫主义主张,即与宇宙精神合一,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道主义和个体的自由。北村认为,在文学上的所谓写实派应该客观地观察内部的生命、客观地观察内部生命的各种现象,离开这一目的,便毫无益处可言。要做就做,于世有益就做,才能真正地符合此目的。所谓理想派应该主观观察生命或主观地观察内部生命的各种现象,不管歌唱多么高大的极致,多么美妙的理想,除此目的外没有什么意义可谈。这一问题在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之后仍然十分含混,直到坪内逍遥和森鸥外的无理想论争,才开始摸索写实的主体内容及主观表现的价值意识,日本近代文学的目标也由此确立。

当然,这并不是由于精神的倦怠所产生的单纯的脱离现实所致。北村在和民友社的山路爱山的论战中写了《人生相涉论》一文,站在“文学必须干预人生,这是任何人都深信不疑的”[3]这样一个立场上,而且试图批判山路爱山等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指出其必然要和妥协变为改良主义的原因。从他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始终伴随着深重的悲观主义这一点,也说明了这种斗争不得不在多么困难的状况下进行。他不是要在现实中,而是要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实现人的解放,这和以后的文学史进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日本近代文学就在与广泛的政治、社会领域脱离关系的地方逐渐建立起来了。北村完成了近代文学主体的建立,这对于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导向意义。在早年投身“自由民权运动”中,北村凭借敏锐的感觉领会到“自由民权运动”中提出的解放要求,而与封建势力和顽固保守思想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主张思想上彻底的自由主义,同时,对砚友社那种只是肤浅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感到不满足,要求在文学上有胜过他们的永久性的作品。于是,为争取人类自由解放,为追求理想和真实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成为了贯穿北村文学活动的精神所在。

二、对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

北村透谷的文学观对早期的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村认为:文学上的所谓写实派应该是客观地观察内部生命,客观地观察内部生命的各种现象,这是很写实的唯一目的;而所谓理想派应该是主观地观察内部生命一级内部生命的各种现象。不管歌唱多么高深的境界,多么美丽的理想,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称赞的目的。这些对创作方法的规定和提倡对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北村认为:“文艺是与思想的结合,有思想而无美学不是文艺,有美学而无思想也不是文艺,惟有华文妙词难以达到文艺只上乘,同样惟有思想也绝不能称为文艺。”[3]这就要求浪漫主义文学再创作必须坚持艺术上的美与思想的结合,因为艺术美学与思想是合而为一的统一体,缺一不可。早期的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大都体现了北村文学观的这一特点。1894年,北村透谷去世之后,他的文学观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进一步增大。以《文学界》为例,北村死后杂志风格和发表的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都有了显著变化。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法逐渐地摆脱了直面人生和社会的特色,转向了对艺术至上的美的追求,确立了唯美主义人生观与世俗抗争。而这方面的创作上的代表人物就是深受北村影响的岛崎藤村。

岛崎藤村在《文学界》上面发表了一系列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嫩菜集》以新的韵文形式,抒发了富有青春朝气的、人性解放的清纯之美。诗歌用此新颖、浅显、高雅、清新,内容健康、通俗易懂。后来他在自己编辑的《藤村诗集》的“自序”中写道:

悲叹、苦闷、

都在我的诗歌里,

想一想,可以说,不要犹豫。

受到他们身心的鼓励我也得救了。

谁能安心旧式生活?

要开拓新的生活,这是年轻人的责任。

生命就是力量,

力量形成声音,

声音就是语言,

新的语言就是新的一生,

我也要加入这新的生活之中,

结束那寂寞、昏暗的日子。[4]

这里“悲观”、“苦闷”等随着诗行的推进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以波涛汹涌的肉体韵律的跃动和高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在北村影响下的藤村创作的成长。当然北村的对当时围绕着《文学界》的文学评论家上田敏也产生影响。同时,北村的文学观不仅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而且对其他与浪漫主义文学有密切关系的文学流派和思潮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产生了影响。

日本的浪漫主义为明治四十年代日本文坛各种文艺思潮的流布开辟了道路,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文坛,在明治三十年代浪漫主义高潮过后,而与之相伴的自然主义文学在短暂地成为主流势力后也相继走向衰弱。以浪漫主义后起之秀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即唯美主义或颓废主义)、以白桦派为代表的理想主义、以新思潮派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相继兴起,并占据了日本文坛。之所以说浪漫主义为明治四十年代日本文坛各种文艺思潮的流布开辟了道路,首先是在文艺理论主张上有前后继承关系。朱光潜说:“自然主义有由现实主义退化来的一种,也有由浪漫主义退化来的一种。现实主义如果落到客观主义,它就会退化为自然主义,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文艺流派的演变可以为证。浪漫主义如果落到主观主义,使文艺创作成为主观感情和幻想的漫无约束和剪裁的倾泻,它也会流为自然主义,所以拉法格在《浪漫主义的起源》里把近代的自然主义称为‘浪漫主义的尾巴’。”[5]

日本文学的发展亦是如此。例如,如果说日本的自然主义是在日本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没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那么,日本新浪漫主义就是后期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延伸。日本新浪漫主义没有像自然主义文学那样建立起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散见于他们作品中的文学主张却是明确的。他们主张“第一是艺术,第二是生活”,文学应该游离生活现实,追求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以创造独自的艺术世界。主要代表人物的文艺思想的变化过程表现得比较明显,即早期表现为浪漫主义,而后期则转向到新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或新现实主义。甚至在同一个作家身上,某一部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较浓,另一部分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较浓,亦是很自然的事。

正像上面论述的一样,在许多方面受到北村透谷文学观和文学实践影响的岛崎藤村的成长之路和他思想理念的转变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当岛崎藤村以《嫩菜集》蜚声诗坛之时,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浪漫主义者;当《破戒》发表时,他已埋葬浪漫于内心而成为日本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在其随后发表的《春》、《家》小说中,他又止步于现实主义,在表现上兼有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我们不得不承认,北村透谷的文学观不仅对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文学创作方法产生了影响,而且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的延伸间接地对日本近代文坛上的其他文学流派和思潮的创作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胜本清一郎.“解题”.《北村透谷全集》(第一卷).东京:岩波书店,1950:213-223.

[3]北村透谷.《内部生命论》.《透谷全集》(第一卷).岩波书店,1950:248-249.

浪漫主义文学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浪漫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各国人们在表达心中对于未来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入手,分别从社会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浪潮主要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源头可以追述到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要比西方早几百年,有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但其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抒发个人主观情感、展望未来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他们心中对于未来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时,他们又各具时代特色和国域特色。

一、社会理想——脱离人间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

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描述,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存在。屈原在《离骚》中,展现了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为人们塑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自耕自食,不问政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的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梦留天姥吟留别》里,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说《巨人传》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蓝图——特莱美修道院,反映了当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里,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滨乐园则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所梦想的理性王国的蓝图。

可以说,中国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脱离人间的桃花源,并没有具体展现;而西方作家笔下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乌托邦,虽然是描绘的未来世界,但是却是描绘具体,蓝图清晰。这是由于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社会长期停滞,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因此古典浪漫主义作家很难具体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只能采用托古改制、游历仙境等间接方式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西方由于有很多先进的社会思想作指导,因此他们有可能具体展现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使读者读后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关于个人主体的幸福。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多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颂生活、爱情为主题的。到了十九世纪,这种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渐升华成一种反封建、争取自由的事业理想。雪莱的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塑造的革命夫妻莱昂和茜丝娜就是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国作家对于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禄、叙述人伦上。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没有爱情,《牡丹亭》和《孔雀东南飞》中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这些爱情故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西厢记》中,莺莺的母亲不同意女儿和张生在一起,直到张生考取了状元才默许这段婚事。

因此对于生活理想中的爱情,中国不如西方影响深远。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情婚姻历来是由父母、媒人包办,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压制,几乎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内容、题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对于这种理想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时多是曲折含蓄,往往采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有的采用打破生死界限的浪漫主义手法,使生前不能在一起的男女情侣,死后能够得到幸福,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有的作品在结尾处加入一段幻想,来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孔雀东南飞》。还有一些作品是通过鬼神的力量帮助弱者达到伸冤雪恨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们心中的生活理想,像关汉卿的《窦娥冤》。

而西方作品表现生活理想更加直接了当。往往是一种主人公坦率自信的去争取自由幸福的个人生活理想。

中西方作家之所以表现方式不同,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分不开。中国由于资本主义不发达,封建社会各种制度对人们的压制,束缚了人们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所以人们只得采取那些曲折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生活理想。而西方浪漫主义作家生活的时代,封建主义逐渐没落,资本主义发展,作家对于战胜封建势力、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所以他们能够用直截了当、大胆热情的笔触去构建美好生活的蓝图。

三、人物理想——性格单一的超人和个性化的普通人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人物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

1.积极向上的叛逆英雄

他们积极向上,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热心与力量。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为了摆脱现有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目标,敢于与魔鬼缔约,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显示出其英勇的胆识。这也表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有胆有谋的可贵品质。还有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为了建立没有纷争和压迫的大同世界,敢于与封建暴君斗争,这也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2.拜伦式英雄

他们敢于反抗现实,但是又摆脱不了身上固有的恶习,不愿与人民群众为伍,由于脱离群众,而陷入到忧郁和孤独的状态之中。最典型的是拜伦创作的一系列人物。这种英雄人物身上所带有的特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性已经消失、无产阶级革命尚未成熟的时代的叛逆者身上所特有的性格。

3.“世纪儿”

他们对现实不满,有理想但是却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终日无所事事。像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在《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里塑造的沃达夫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这一时期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作品中对于理想人物的塑造,虽不如西方类型清晰,但是却也有较为鲜明的代表。以下举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1)屈原在《楚辞》中化身的灵均

屈原在《楚辞》中通过灵均即“我”,表达了很多高尚的品格,例如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孙悟空

孙悟空成为人们心中理想人物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它是一个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叛逆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它取经之前。取经之前,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空,将一个叛逆者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也客观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它是一个智慧无穷、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它取经途中。救王妃、公主,帮百姓、僧人……这些英勇行为都深深的印刻在我们脑海里,这也客观的反映了广大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智慧、侠义、勇敢并存的英雄。 

中西方作家虽都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人物理想,但是他们笔下所塑造出的英雄人物,却并不相同。

西方绝大多数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中小资产阶级民主阶层的代表。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虽然是理想人物,但是并没有超凡入胜,他们拥有一般人的缺点和优点。所以说,西方塑造的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大多是个性化的普通人。

中国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和西方相比,性格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受到各个时代人民普遍推崇和敬仰的时代英雄。他们的主导性格鲜明突出,但是却缺乏各自的个性。所以说,中国塑造的浪漫主义理想人物多是个性单一的超人。

虽然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和西方成熟的浪漫主义体系相比,显得并不完善,但是其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今后的发展还是奠定了基础。中国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自身对当时时代社会的体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有民族特色的理想天堂!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