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的故事

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第1篇

词语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反义词:标新立异、别辟蹊径、别创新格、标奇立异、除旧布新、推陈出新、随机应变

用墨守成规造句

1、画家没有墨守成规,呕心沥血的创造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描写的是“罄竹难书”的故事。

2、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转换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所作为,才能进步,不会墨守成规,顽固不化。

3、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4、她在学术上从不墨守成规,经常能提出一些新见解,引起大家的重视。

5、一味墨守成规,只会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用墨守成规的反义词造句

标新立异: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随潮流,千万不能标新立异的。

除旧布新: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

推陈出新:厂商不断地将產品推陈出新,以迎合顾客的需求。

随机应变:做人总要随机应变,不能一味的一成不变。

【扩展阅读:怎么才能学会造句】

造句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造句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该如何学会造句呢?

一、正确理解词义。正确理解词义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词义特点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理解,这样才能造出合乎逻辑的句子来。

二、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造得:“我家种的冬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却不真实。我对学生说:“南瓜不像大篮球,而是像个枕头。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的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

三、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四“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造句的时候,不但要让将句子造对,还应该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第2篇

梢子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稽考史籍,它被用之于军旅,最晚也在战国之际。据《墨子・备城门》一文在论述守城使用的兵器时云:“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推各一物,枪二十枚。”意思是说,将一定数量的连挺等兵器分散设置在二步(即一丈两尺)的防区内。由此看来,梢子棍是当时守城防御中必备的兵器之一。

墨子以“救守”的军事思想和善于防守著称,他对防守的战略、战术以及各种防守兵械的规格和配置都有过详尽的论述。关于连挺之制,《墨子・备蛾傅》中说“挺长二尺,大六寸,索长二尺”。大六寸即挺围六寸,有学者认为挺长二尺未必言准,但我们可从下文谈及的连挺功用看,它就是现今长梢子的初形。

据《墨子・备蛾傅》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史家多认为连筵即连挺)。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谈守拒之法时云:“连梃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是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堞。当攻城敌人缘梯攀登到接近女墙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梃俯击。由于连梃具有灵巧的机械结构,可以旋动,操作灵活,杀伤威力大,“取其用力省,而打击重”,故被视为守城拒敌的利器。

梢子棍之用于城防是古人对这种“巧器”的“巧用”,它在守城战中的作用和威力,我看不在刀枪剑斧之下。

梢子棍的历史也并非一直是守城拒敌的专用武器,史籍中还有它被用作骑战的记载。如:《武经总要》十三卷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链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这则史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铁链夹棒由戎人发明创造,二是戎、汉骑兵都曾用它作武器。

“西戎”是对古代我国西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铁链夹棒极有可能是他们对朝夕相伴的马鞭子的加工改良而成,即将轻柔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棍,再用铁链与鞭杆连接而成。这种兵器当然要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的作战特点,还要便于马上单手使用,所以一定不会过长过重。这可能就是现代手梢子的原形。

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子;墨子;民本思想

老子和墨子都继承了自商周以来的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都是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诉求,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老子拥有大智若愚的智慧,主张统治者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以达到无为的有为,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而墨子则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要求社会思想要统一,带有专制主义的色彩。

一、民本思想内涵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天地万物均由道所生,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期间既无意志也无目的。道在生养万物之后,也不给万物以任何干涉,而是让万物依其本性自由发展。老子用道来替代天命、鬼神的权威,促进了春秋晚期人文精神的觉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类应当效法道的不假人为、自然而然的本质特征,依道而行的行为才是正当的。法自然主要要做到“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和致虚守静。“自然”是自然而然,按照事物的本性来发展,而“无为”是不妄为,不诉诸人为的力量来强求。“自然无为”强调人在生活中要按照自己的本性来自由发展,只有这样才得到自由的最好的发展。政治上,圣人或君主要按照“自然无为”治国,一切因顺自然,对社会事物不加任何干涉,不需要任何的复杂的人为制度和规范,国家也能治理的很好。统治者要谦虚礼让以得天下。柔弱胜刚强,柔弱不争,谦下守雌,最终会由下变上,由后成先。虚的表现是静。老子认为,虚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如果统治者守虚好静,就会无为无欲,就不会生出许多繁文缛节去约束干扰百姓的生活,这样老百姓就能按照其本性自由自在地生活,社会也随之安定。

代表小生产者阶层利益的墨子的伦理思想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兴天下之利。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伦理精神。其“民本”精神体现为:兼爱、尚贤和天志。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别的普遍互爱,爱别人也要像爱自己一样,是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使得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的目的是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构建一个没有矛盾的爱利万民,爱利百姓的平等社会。“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墨子的“兼爱”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追求人格平等的朴素伦理道德观,具有质朴的人民性的品格。墨子说“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利也。”若此,则天下治。如果不充分重视民众的利益和意愿,失民惠、损民意,则会招致失天利、乱天下的结果。

二、实现途径

老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以达到无为而有为,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物滋起;法令滋生,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执政者要做到与民为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 宣讲:上善若水。 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 能, 动善时。”告诫统治者要有水的品德, 利于民而不争, 讲仁德, 讲诚信, 讲善政, 任贤使能, 使民有时, 与民为善。主张统治者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要有慈爱怀民, 节俭持国, 保有谦让而不为天下先的品德,避免骄奢淫逸。百姓也要仁慈孝敬, 勤俭持家,不好争、好勇、好斗。对于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老子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安民、养民的设想,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 损 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希望“天道”呵护百姓的生存权利。

墨子为了实现交相利、兼相爱的理想,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葬、非乐等主张。非攻是兼爱的具体化,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运用,呼吁要停止互相攻伐。尚贤和尚同是墨子的治国理念,尚贤是要不按照出身高低贵贱、门第来任用贤才。 “尚贤”包含着惠及苍生百姓的正义性美德,把是否惠及天下之利和万民之利视为“贤”与“不肖”的尺度,其目的是为了安民、惠民,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尚贤”的思想实质是以民众利益为归宿。在爱民的同时能“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地善民、用民,体现了对广大民众政治意愿的关切。为此墨子强调非命的思想,认为人的行动可以让天意有所变动,决定人最终命运是人本身,人们只要努力从善、积极行动,最终就能获得上天眷顾,从而获得富足、安宁和幸福。他的“天志”思想在价值观上就有了为民申道,利庶民兴天下,弘扬民愿与公平合理的道德正义。

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中国有个成语,叫“墨守成规”。按《高级汉语词典》的解释,“墨守成规 [stick to conventions]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这个成语的来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叫墨派,代表人叫墨子,相当于儒家学派的孔子,道家学派的老子。墨家的政治主张是“非攻 兼爱”,其军事理论擅长防守和守城,我们叫“墨守”,后来发现其守的方法很有效,不需要怎么灵活机动地进行运做,直接按其要求和规矩进行操作即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墨守成规”,并用来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而影片《墨攻》从命名上讲就有营销学上的catch eyes 的创意设计。人们都知道墨家擅长防守,怎么还能进攻?到底怎么回事情?哦,那就去电影院看看吧,看了之后,发现影片中主要描写的,还是墨家的防守。

排除影片方的营销创意不说,就影片的故事结构而言,却是基本清晰地勾画出了当代中国社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主流关系,在现实中,既求贤若渴,又用人而疑;既想给职业经理人放权授权,又想时刻暗示老板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等等。事实上,影片中墨者革离的命运,也是当代中国绝大部分职业经理人的命运;影片中的梁老板,在现实生活中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如何相处,才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这一对矛盾的最佳配合状态和双方最终归宿与命运的最好结局呢?

这里简要说明几个概念的涵义。所谓老板,就是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方,核心股东,一般担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或董事局主席)(参见:《浅论职业经理人如何管理老板的亲友》,张京宏、沈宗南:上海世新进修学院,教学试验研究所,《世新期刊》,2006年第11期)。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包括企业总经理、副总,总监,项目经理,等类似职务的人员,受雇佣于企业董事会,对董事会负责,负责企业全面或某一方面的运营管理。一般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不占有实际股份(所谓管理股等虚拟股未得到法律程序认可的,不属于实际股份)。

这里,笔者结合影片分析,总结出几点,以供参考。

第一章 影片《墨攻》的故事情节概要

公元前370年,赵国欲占领燕国,但必须经过介于赵燕两国之间的梁城。梁城的地理环境和军事位置,决定了赵国必须首先占领它然后才能进攻燕国。

这个梁城是个小城邑,只有4000多人口,遇到此事,举国上下大为震惊,于是多方求援。但是无效,无奈之下,向主张“非攻 兼爱”的墨家军请求帮助。墨家军没有答应请求,但有一个墨者,名叫革离,主动去帮助梁城防守。

革离刚到梁城,上下都不服气,因为不知道这个职业经理到底有几斤几两。上到梁王,梁王之子梁公子,下到司徒牛子张,等等。当时正式梁城公司面临内外交困的时候,赵国十万大兵压境,梁城无计可施,即将束手无策,已经派出梁老板的亲信牛子张出城议降了。

就在此时,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首先踢出了自己的第一脚,以射箭技术逼退了赵军先锋队的冲锋;然后,又面见天天花天酒地的梁老板,告诉其公司现在的情况,问梁老板是卖公司还是自己当老板,战胜了投降派。

于是,在前面几脚踢的比较漂亮的情况下,梁老板决定授权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将全部兵权赋予革离,但是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的第一副手司徒牛子张,便是梁董事长的亲信心腹。读到这里,绝大部分当老板的人是聪明的,心领神会,我们不再继续挑明了。

在得到授权之后,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开始调整公司战略部署,首先在最弱的南门修理了瓮城,这一招我们在营销站理论上叫心理营销,打心理战,首先在心理上战胜对手。

在调整就绪之后,成功应对了赵军的多次进攻。由于赵军的成本、时间、目标等方方面面的限制,以及职业经理人的成功防守,使梁城得以稳定。

此时,梁老板感觉到,现在危机不存在了,度过难关了,应该卸磨杀驴了。为什么呢?因为每个老板都无时无刻不想向所有员工暗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至少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面。职业经理人业绩好,企业文化、风气等有好转,职业经理人的威望大大上升,许多员工也从精神上以职业经理人为权威,这必然大大伤害了老板的某种心理。老板内心有这种心理,加上身边的一些人煽风点火,内外交加,最终使梁老板决定,收回对职业经理人的授权兵权(相当现在企业的财务权、人事权和销售营销管理权)。

为达到目的,则要找借口,找出职业经理人的不是。怎么找呢?说职业经理人谋反,最后梁老板和亲信们逼走了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

职业经理人墨者革离离开后,梁老板的亲信能力确实又不行,使赵国军队以非常小的代价,毫不费力地攻占了梁城。后来梁老板只能卖公司了,他的那些亲信,也是树倒蝴狲散。梁城公司在很短时间内被消灭,若大的中国市场上,只剩下了秦、楚、燕、赵、韩、齐、魏七只大鳄,历史上叫“战国七雄”。再后来,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经过武力战争统一了六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帝国。

第二章 影片《墨攻》中反映出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

影片《墨攻》的故事发展过程中揭示了当前中国社会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关系规律:

第一阶段:相互认知期

在这一阶段,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双方有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板主要考察职业经理人的人品、能力、态度、经验等,进而决定是否认可职业经理人,同时包括认可的职务、薪资等心理范围;而职业经理人则主要考察老板的综合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情况,是否适合自己、老板的个性、价值观、脾气等,以及自己期望的工作岗位和薪资福利水平。

在这一阶段,若不合适,则双方一拍两散,各不相欠,若合适,则走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密月期

在这一阶段,双方都有相逢恨晚的感觉,一个感觉碰到人才太晚,一个感觉碰到贤明的老板太晚,双方由于刚刚接触时间不是很长,深层次的价值观冲突等还没有机会出现,因此大家表现出密月状态。这阶段,好比男女青年热恋期,双方怎么看对方都怎么好。

但是,密月期往往不会很长。因为随着合作与共事的深入,势必会涉及双方对一些具体事情的处理意见,意见往往会出现不一致。在此阶段,如果双方深层此的价值观分歧非常巨大的话,可能合作就从密月期结束了;如果双方深层次的价值观分歧不是原则性分歧,具有磨合性或互补性,则双方的关系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磨合期

在前两个阶段,老板一般不会进行实际性的授权(即:财务管理、人事权、营销经营权),但是可以进行一些测试性的授权或考核。在第三阶段进入磨合期后,双方逐渐有了一定的默契,职业经理人逐渐能接触一些实际性的操作,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质性授权。

这一阶段的主要冲突表现在思想价值观总体一直,但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有分歧。这种分歧如何处理,是一种艺术,其中包括语言艺术,事情处理的水平等等。

如果老板总是听不进去职业经理人的具体意见,职业经理人会感觉老板刚愎自用,逐渐会自己封闭,不再提意见;如果职业经理人听不进老板的意见,老板则感觉职业经理人眼里没有自己,太独裁等。这些细节如果处理不好,随时有可能积累起来,时间一长,量变导致质变,可能导致合作的结束。

在影片《墨攻》中,职业经理人革离是在这一阶段得到实质授权并进行管理的。

第四阶段 稳定合作期

在稳定合作期中,双方合作呈现稳定状态。这一期限往往是合作中最主要的阶段。这一阶段里,双方基本上能就主要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形成默契的配合。

虽然如此,但在这一阶段中,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控制在核心人事、财务等若干方面还是一如既往。老板认为,企业是我的,授权不等于不管,所以我控制是理所当然。职业经理人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委托我管理,就应当相信,为什么搞这一套?双方的合作中,这一矛盾始终贯穿着。

在影片《墨攻》中,职业经理人革离身边的第一副手牛子张将军便是梁老板的监军。

第五阶段 合作疲劳与矛盾积累期

一般地说,合作时间一长,一定存在疲劳期。这如同婚姻一样,夫妻时间一长,也存在审美疲劳期(见:《电影〈手机〉观后感》,张京宏,《传媒技巧的若干高级应用剖析》,沈宗南,载上海世新进修学院教学试验研究所 《世新期刊》2006年第5期)。这也是合作关系最为关键和最为危险的阶段。

如果这一期限度过的话,则双方的合作可以长久进行下去;若这一期限没有能平稳度过的话,则双方一般都是解除合作关系。

第六阶段 合作解除期

合作解除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有因为待遇问题的,有因为观念问题的,有因为信任问题的,等等。到这一阶段,合作关系的六个阶段完整地完成一个循环。

第三章 在合作磨合期和合作疲劳与矛盾积累期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双方应注意的问题

在合作中,结束合作关系概绿最高的阶段便是第二阶段合作磨合期和第五阶段合作疲劳与矛盾积累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如果双方想保持合作关系的话,都应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

(01) 老板方面

首先,要尊重职业职业经理人的人格尊严和职权行使,带头支持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这一点不用多说,绝大部分老板还是具备这些素质的。

其次是,现在的企业中,许多员工都是“老板”的人,这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老板支持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约束这些“亲信心腹”们在工作方面配合和服从职业经理人的安排,而不是从中制造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矛盾。

某种意义上说,老板放这些人在职业经理人身边,就是想随时随地掌握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动态,这些人的公开身份可能是司机,可能是副总,也可能是文员,可能是出纳,可能是统计员,等等。这些人的选用也至关重要。如果这些人能调和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如果老板用的“亲信心腹”属于此类的人,一般来说,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会比较稳定长久,企业的效益和团结力也会比较良好。相反,如果这批人的用人不当的话,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在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则这样企业风气一般不会怎么好,职业经理人一般是换的比较频繁,每一任职业经理人的任期不会很长。

笔者掌握的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某E公司招聘销售经理,老板也在职业经理人身边放了一个“亲信”。该“亲信”两边挑拨离间,一次老板喝多了,说销售经理“不过是个卖货的,有什么了不得”,该“亲信”立即把这话传给销售经理听;由于老板文化程度低,有时讲话等方面不严谨,一次职业经理人喝多了,说老板“一个乡巴佬,碰运气挣了两个臭钱,还以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该“ 亲信”又立即把这话传给老板。结果这个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在双方的谩骂中结束,并带来了两场官司。

(02) 职业经理人方面

首先要从心理上理解老板的“管”。从管理理论上说,放权+监管=授权,放权+不管=弃权。一个对企业弃权的老板绝对不是好老板。这一点职业经理人要理解。

其次,在双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要尊重老板的意见。从法律上说,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最终责任,老板仍是企业责任和资金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一般道理上讲,老板不可能为了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取决定。从劳资关系上讲,老板是雇佣方,是资本的代表,职业经理人是被雇佣方,出卖的劳动力,只不过体面点,是智力为主而已。因此,职业经理要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再进行行事,且不可本末倒置,因为老板可以雇佣你,也可以叫你走。

第三,要主动加强和老板的沟通。沟通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章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辩证法的哲学来讲,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矛盾之中的。因此,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合作也是一组矛盾,如何控制矛盾的主要性质和主要方向,使合作向着有利于企业、老板、职业经理人、社会四个方面的方向发展,则是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墨守成规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墨家 任侠 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13-02

沈诗意(1988-),女,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以巨子为圣人,冀皆愿为之尸,得为其后世。”墨子提出“巨子”的学说,甚至成立制度,为的是正义、和平、博爱,正所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万事莫贵于义”。墨家的理想人格讲究“任侠”二字,墨家的侠义精神简言之,亦即“任侠”二字。何为“任”?《墨子·经上》云:“任,士损己而益所为”,《墨子·经说上》复而解释道:“任,为人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就是为了营救他人的危难,而不惜为难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厌恶的事情,这正是《史记·游侠列传》中所描述的关于侠“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意象。何为“侠”?侠,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说文解字》云:“侠者,夹也。夹者,持也。”“侠,俜也,从人夹声。”“立齐气,作威福,结私交,以立疆于世者,谓之游侠。”司马迁则认为侠者“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信,义者有取焉”。何又为“任侠”?《说文解字注》云:“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就是相互依赖信任,有一致价值取向之士,任侠精神即解救他人的危难,毫不考虑自己安危的精神。

早在春秋之时,侠者已有小范围的活动,但以团体的方式出现的侠者则源于战国的墨侠。正如《鲁迅全集》曾提及:“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墨侠精神源远流长,并且墨者顾全大局、放眼四方,“侠士团体中本自有其道德,墨子不但实行其道德,且将此道德系统化、理论化,并欲使之普遍化,以为一般社会之公共的道德。”然而,任侠的言行归根到底是根植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折射着中国传统的伦理关系和伦理规则。纵观中华千古侠者的变迁轨迹,先秦、两汉、唐宋至清明,任侠从“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的慷慨契阔走向依附关系和奴性意识增强,并最终异化和匿迹。

一、墨家的巨子制度

论及墨家组织形态,不能回避“巨子组织”。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都是有组织的学派,都有游说诸侯、传授门徒的特点。比较而言,儒家组织更为松散,形式也不固定。墨家组织则比较紧密,形式相对固定,并且有相对统一的宗教,相对严格的巨子继承制度。然而设立巨子,并非如论者所说是贯穿墨家始终的制度。《墨子》书中无巨子,墨、禽在世时也不称巨子。这就使人只好承认,巨子制度是墨子死后,墨离为三,各立山头,自崇其首领之所为。《庄子·天下篇》称墨家分派之后,“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即是说,各派推巨子为圣人,标榜正宗,称他派为别宗,难以意见一致。

先秦文献中,此外就只有《吕氏春秋·去私篇》和《上德篇》两处述及墨家巨子了。《去私篇》载:“墨者钜子腹”之子杀人,不受秦惠王之宽宥,执行“墨者之法”而诛其子。秦惠王于公元前337—311年在位,此时离墨子生年已在一百四十年以上,这位秦地巨子的活动年代在墨子身后无疑。《上德篇》载,“墨者钜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国,吴起之乱后阳城君受牵连出逃。孟胜把巨子头衔派人传给宋之田襄子,自己“行墨者之义”,战死于守城之役,“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吴起之乱在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时,在墨子生后九十余年,胡适说“墨子决不会见吴起之死”是可信的。这说明在墨子身后不久,楚、宋两地墨者已有巨子传衣钵之举,而且这番衣钵相传并无迹象表明与秦地巨子有何关联。执法杀人之严,以及守城殉难之众,说明墨子身后派别分化,各个团体中出现巨子制度,实行铁血纪律。莫以为草根之辈不追求势力权威,一旦草根称为显学,就有人追求显学内的权力;一旦权力在手,等级服从体制要求更是严密。这是墨子学派在组织形态上的一大变迁,不应混同于墨家的创建期,也与同期的儒、道、法诸家迥异。

此外,墨家门人示夏禹为其崇拜的偶像。《庄子·天下篇》云,“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墨子率先垂范为墨家弟子塑造了一个沐风栉雨、日也不休、为民操劳的榜样人物夏禹作为他们效法的对象。墨子本身亦是夏禹式的圣人,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奔走宣传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以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为受到这种精神感染的信徒,往往在精神上有一种出尘的心态、一种作为人间救主的良好的自我体认,从而使墨家弟子在精神信念上、思想方式上、实际行动上都有着类似宗教式的迷狂、沉浸、执着和凛冽。

二、墨家任侠精神的伦理思想

墨出于儒,亦有佐证。“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语其根本思想,与儒家是不相远。”这些表明墨家任侠精神的伦理思想源于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在墨侠领域内的具体体现。墨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改造,在礼法制度崩溃、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极富理想色彩的兼爱、贵义的学说,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墨家任侠精神的伦理思想是墨家整体伦理思想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墨家任侠伦理观以兼爱、贵义为理论前提,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然诺”;“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一)“重然诺”

墨子主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困厄”。即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对于自己作出的承诺必定全力以赴,不惜牺牲自身性命也要解救他人的危难。又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即言行仿佛符节一样契合,那么没有什么诺言无法完成了。亦说“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即好名声不能够轻易取得,荣誉不能够以巧诈建立,君子需要言行合一。以及“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即为政者不仅需要言说能力更需要身体力行。《墨子·修身》云:“言不信者行不果”,“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节用中》云:“忠信相连”,《墨子·经上》云:“信,言合于意也”,这些都在要求允诺者言行合一。墨子将“重然诺”作为墨家任侠伦理观的第一要义并付诸于实践:

《吕氏春秋》载:“墨者钜子孟胜为,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玲守于国,毁磺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丧于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于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求于墨者矣,求贤者必不求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求于墨者矣。四肢,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巨子于我矣。’不听,遂反死之。”

以上所记载故事中的任侠精神可歌可泣,充分展现了墨者言行一致、不惜牺牲自我而只为严守承诺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善辩文武双全的优秀禀赋。这就是百姓爱戴拥护有加的墨侠,这就是墨家仁人志士们的慷慨气概,这就是墨侠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侠教化形成的纪律和体制。之后,墨侠的队伍不断壮大,“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庄子赞叹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即像墨子这样诚心兼济天下的人实属不易,虽劳累得面容憔悴也不愿放弃,真是有才之士。还有更多的赞叹,比如“其用心笃厚,勇于振士救敝,殆非韩、吕诸子之伦比也”。

墨侠这种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在《墨子·公输》中亦有记载,墨子“止楚攻宋”:墨子为了阻止楚国对于宋国的进攻,甘冒风险前去说服,途中出现“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通过与公输盘的辩论、与楚王的辩论和攻防武器的机智模拟,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终于解救了宋国于危难之际。墨侠就是这样甘冒风险解救他人于水火,用生命在践行“千里赡急,不吝其生”的勇者无畏的任侠精神。

(三)“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墨侠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是施恩不图报,行善不扬名。《墨子·公输》载:墨子在帮助宋国脱离危难之后,“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即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此外,墨侠还有节俭克制,革新思变,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正是墨侠对以上任侠精神的身体力行,最终构成了墨家任侠精神的独特魅力、丰盈了墨家任侠精神的伦理思想。“众生所造业力,皆转相熏习,永不唐捐。故凡一种学术,既已深入人心,则阅时虽久,而其影响仍在。”由此,墨家的伦理思想源远流长。

三、结语

墨家的伦理思想渊源是中国的儒家学说,是注重实践的务实派,折射了特定群体特定阶层的精神诉求并最终上升为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而世代相传。墨侠强调的“重然诺”的对象是全部的阶层,墨侠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以“兼爱”“贵义”的侠义伦理观为道德基点,关注的是百姓的安危和国家整体的利益。

“精神”乃一国之魂,“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内核,“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维度和行为方式诠释了自身心目中“侠者”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深入到本民族的意识形态。我们应当批判继承墨家任侠精神的伦理思想,并且借鉴其中的积极方面,培养忠诚守信、勇敢无畏、公平正义、民主独立的时代精神,响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庄子,孙海通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王焕镳.墨子集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谭家健,孙中原.墨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

[6]韩非,徐翠兰译注.韩非子[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81.

[10]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