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死心的句子

死心的句子

死心的句子范文第1篇

1、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天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2、我的心,这只野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3、爱的痛楚,心知道,夜知道,泪知道;爱的距离,脚知道,梦知道,时间也知道。轻轻的爱,不是揉搓而是捻碎;远离的爱,不是脚步而是时间;飘洒的爱,不是心情而是心境。

4、总而言之,你的一切,我都记着。这辈子对你的想念,从此刻开始,永不停止。

5、可茫茫的心绪,绕不过爱得崎岖,苍白的夜色里,总摇曳着岁月无情的魅影,我用心收藏着美好,可美好的夙愿总是与我时常擦肩而过。于是,爱痛了,心伤了,爱在岁月的流水里静静的改变了摸样,我也是痴痴的望着,傻傻的悲伤着,感怀着。

6、我就是他梦中最美丽的蝴蝶,也许他给不了我大富大贵,但他却可以给我一颗如红玫瑰般火热的心,一爱到底。曾经这段带着他体温的文字卡片和那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真的一度灼烧过我的心,让我陶醉在了红尘中最浪漫最轰轰烈烈的爱情漩涡里。

7、可,偏偏你要离去,你要远走,你要留下孤独的我。任我洒尽热血,任我柔情呼唤,任我掏出心肝,任我感天动地。可,再也感动不了你了。

8、听着一曲忧伤的旋律,静静的想你,想起你的爽朗的笑声总是能帮我驱走阴云,可现在我这里已经阴霾了几天,你那里呢 你说过我想你的时候,你也会想我。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是情真意切,我沉默了。

9、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做的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爱那活着还有意义吗 有了爱才会让人更加留恋这个世界。

10、梦中的蝴蝶她在飞,飞到南来飞到北,梦中的蝴蝶惹人醉,等待那佳人归。他说他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我。

11、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对你有多真,没有你我就昏。

12、曾经的我们一同赏月、一同玩耍、一同在漫长的跑道上跌跌爬爬。而如今,时光的悄然流逝让我们彼此远隔大海重洋。当月儿升起时,我在想;你在做什么,和谁共婵娟。

13、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14、在今生的红尘里遇见,是我在时光的隧道里颠簸了千载万年的期盼。可能是上苍对你刻意的眷顾,上辈子欠你的爱,在今生里我要加倍偿还。你的美丽和善良在我的生命里荡漾,我用痴情与真爱,装扮着这个静若止水的流年。

15、我要你知道,只要你跑掉的话我一定会去追,不管任何地方就算地狱也好,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一定要追到你。

16、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拥有,可,我就是抹不去你在我心中留下的点点滴滴。

17、一次转身,一场烟火,再没有回不了的青春永驻,徒留下淡淡文墨书香,那是你曾在我心里最深的伤。

18、回望着,渐去渐远了,当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回首中遗忘一些青春的痕迹的,唯有那个书房里的抽屉里还珍藏着早已泛黄的照片,那也许就是青春最唯美的见证。

19、幸福是一座高高的山,是一条长长的河,也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死心的句子范文第2篇

1、听着一曲忧伤的旋律,静静的想你,想起你的爽朗的笑声总是能帮我驱走阴云,可现在我这里已经阴霾了几天,你那里呢你说过我想你的时候,你也会想我。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是情真意切,我沉默了。

2、我要你知道,只要你跑掉的话我一定会去追,不管任何地方就算地狱也好,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一定要追到你。

3、可,偏偏你要离去,你要远走,你要留下孤独的我。任我洒尽热血,任我柔情呼唤,任我掏出心肝,任我感天动地。可,再也感动不了你了。

4、我就是他梦中最美丽的蝴蝶,也许他给不了我大富大贵,但他却可以给我一颗如红玫瑰般火热的心,一爱到底。曾经这段带着他体温的文字卡片和那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真的一度灼烧过我的心,让我陶醉在了红尘中最浪漫最轰轰烈烈的爱情漩涡里。

5、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做的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爱那活着还有意义吗有了爱才会让人更加留恋这个世界。

6、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拥有,可,我就是抹不去你在我心中留下的点点滴滴。

8、幸福是一座高高的山,是一条长长的河,也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9、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10、一次转身,一场烟火,再没有回不了的青春永驻,徒留下淡淡文墨书香,那是你曾在我心里最深的伤。

11、可茫茫的心绪,绕不过爱得崎岖,苍白的夜色里,总摇曳着岁月无情的魅影,我用心收藏着美好,可美好的夙愿总是与我时常擦肩而过。于是,爱痛了,心伤了,爱在岁月的流水里静静的改变了摸样,我也是痴痴的望着,傻傻的悲伤着,感怀着。

12、我眼里印的是你,我嘴里念的是你,我手里牵的是你,我怀里抱的是你,我心里装的是你,我脑里想的是你,我一生中的最爱还是你,我爱你永无期限。

13、在今生的红尘里遇见,是我在时光的隧道里颠簸了千载万年的期盼。可能是上苍对你刻意的眷顾,上辈子欠你的爱,在今生里我要加倍偿还。你的美丽和善良在我的生命里荡漾,我用痴情与真爱,装扮着这个静若止水的流年。

14、回望着,渐去渐远了,当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回首中遗忘一些青春的痕迹的,唯有那个书房里的抽屉里还珍藏着早已泛黄的照片,那也许就是青春最唯美的见证。()

15、曾经的我们一同赏月、一同玩耍、一同在漫长的跑道上跌跌爬爬。而如今,时光的悄然流逝让我们彼此远隔大海重洋。当月儿升起时,我在想;你在做什么,和谁共婵娟。

16、梦中的蝴蝶她在飞,飞到南来飞到北,梦中的蝴蝶惹人醉,等待那佳人归。他说他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我。

18、总而言之,你的一切,我都记着。这辈子对你的想念,从此刻开始,永不停止。

19、我不能拥有的太多,一切都只是幻想罢了。

20、爱的痛楚,心知道,夜知道,泪知道;爱的距离,脚知道,梦知道,时间也知道。轻轻的爱,不是揉搓而是捻碎;远离的爱,不是脚步而是时间;飘洒的爱,不是心情而是心境。

21、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天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死心的句子范文第3篇

1、我的心,这只野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2、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拥有,可,我就是抹不去你在我心中留下的点点滴滴……

3、我不能拥有的太多、一切都只是幻想罢了。

4、爱的痛楚,心知道,夜知道,泪知道;爱的距离,脚知道,梦知道,时间也知道。轻轻的爱,不是揉搓而是捻碎;远离的爱,不是脚步而是时间;飘洒的爱,不是心情而是心境

5、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对你有多真,没有你我就昏。

6、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天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7、我就是他梦中最美丽的蝴蝶,也许他给不了我大富大贵,但他却可以给我一颗如红玫瑰般火热的心,一爱到底!曾经这段带着他体温的文字卡片和那一朵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真的一度灼烧过我的心,让我陶醉在了红尘中最浪漫最轰轰烈烈的爱情漩涡里。

8、一次转身,一场烟火,再没有回不了的青春永驻,徒留下淡淡文墨书香,那是你曾在我心里最深的伤。

9、我眼里印的是你,我嘴里念的是你,我手里牵的是你,我怀里抱的是你,我心里装的是你,我脑里想的是你,我一生中的最爱还是你,我爱你永无期限

10、在今生的红尘里遇见,是我在时光的隧道里颠簸了千载万年的期盼。可能是上苍对你刻意的眷顾,上辈子欠你的爱,在今生里我要加倍偿还。你的美丽和善良在我的生命里荡漾,我用痴情与真爱,装扮着这个静若止水的流年。

11、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12、幸福是一座高高的山,是一条长长的河,也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13、曾经的我们一同赏月、一同玩耍、一同在漫长的跑道上跌跌爬爬!而如今,时光的悄然流逝让我们彼此远隔大海重洋。当月儿升起时,我在想;

你在做什么,和谁共婵娟

14、我要你知道,只要你跑掉的话我一定会去追,不管任何地方就算地狱也好,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一定要追到你。

15、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做的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爱那活着还有意义吗?有了爱才会让人更加留恋这个世界。

16、听着一曲忧伤的旋律,静静的想你,想起你的爽朗的笑声总是能帮我驱走阴云,可现在我这里已经阴霾了几天,你那里呢?你说过我想你的时候,你也会想我。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是情真意切,我沉默了。

17、梦中的蝴蝶她在飞,飞到南来飞到北------梦中的蝴蝶惹人醉,等待那佳人归。他说他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我。

18、回望着,渐去渐远了……当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回首中遗忘一些青春的痕迹的,唯有那个书房里的抽屉里还珍藏着早已泛黄的照片,那也许就是青春最唯美的见证。

19、可,偏偏你要离去,你要远走,你要留下孤独的我。任我洒尽热血,任我柔情呼唤,任我掏出心肝,任我感天动地。可,再也感动不了你了。

20、所以,你打马而来,不停不歇,一路行走在陌上花开的小径;我随风而舞,越过万水千山。霎时,前世冰冷的记忆被你温暖的眼神融化。在这寒冷的冬夜,顿觉暖风拂过,蝴蝶翩翩,恍若人间四月天。

2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2、是谁轻扰在我的梦里又悄悄的离去。

23、总而言之,你的一切,我都记着。这辈子对你的想念,从此刻开始,永不停止。

24、对你,我已无条件投降,你愿签下爱情合约吗?

25、看着你渐渐模糊的身影恍然想起相识若梦。

26、我没有一生一世,但可以给你此生最明媚的笑容。

27、你那一瞬间的柔情,就像烟花一般绚烂而过。

死心的句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轻动词 语用 主宾互易

一、引言

“你想死我了”这句话我们一定不会陌生,尽管我们偶尔会思考这句话表达的到底是“你想我”还是“我想你”,但我们一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死你了”。为什么同样结构的句子“你气死我了”只是换了一个字却不能表达“我气死你了”的意思呢?

对于前者,已有学者从语义学等角度进行过考查。王希杰(1992:8)在研究“想”类动词句法多义性时指出,动词“想”带上补语之后,不但语义指向有两种可能,或指向主语,或指向宾语,而且还存在着两种语义关系模式,其中一种是:施事―想―受事,补语指向主语――施事者。例如“我想死你了”,这里补语“死”指向宾语,宾语是施事,主语是受事。他认为“想”字补语句是一个多义的句法组合,能产生“我想死你了”和“你想死我了”这样的同义句。任鹰(2001:325)在考察了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时指出,“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前者采用使动格局,后者采用自动格局,两种格局表达同一个意思,要消除这种歧义可以运用语境、事理关系和语句功能等方法。及轶嵘(2000)从句式及其各种变体的结构和语义角度考察了能进入“X+死+了”这种句式的词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研究尽管对此类句式做出了一定的分析探讨,虽然回答了为什么“我想死你了”和“你想死我了”同义,但对为什么“你气死我了”与“我气死你了”不同义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为此,本文从轻动词及语用角度来分析其理据所在。

二、轻动词及其理论

轻动词理论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Jespersen的轻动词学说;第二阶段是乔姆斯基的轻动词理论;第三阶段是黄正德等人的事态谓词性轻动词理论(刘长庆,2008)。汉语研究中,Huang(1997)引入了词项分解法并结合Hale&Keyser的轻动词理论,并最先使用这一理论分析汉语的短语结构。他认为采用词项分解法可以对属于同一义类的大量动词做出高度抽象的概括,形成某些普遍性原则,从而改进对词库和词汇语义结构的描述。他假定语言中的每一个动词都有一个跟事件结构相关的底层句法表征式。(黄锦章,2004;刘长庆,2008)

冯胜利(2000)用轻动词移位理论来解决代体宾语的问题以及由介词表现出的轻动词句法移位现象。轻动词理论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冯胜利(2000)解释“代体宾语”时认为“v”是一个空动词,所以促发下属动词“写”的上移,造成“写毛笔”的表层形式,因而汉语中的复杂动宾关系,如“用凉水洗澡”和“洗凉水”“到小床上睡”和“睡小床”等就得到了解释。冯胜利(2005)之后又指出汉语动宾关系的三个特点,即复杂性、可溯性和无穷性,其中可溯性是指有可追溯的原型(或底层)结构。

三、轻动词视角下的句法运作理据

针对“你想死我了”句式主宾互易却意义不变已经有学者从语义学、句法学等角度进行过考查,而“你气死我了”句式主宾互易后意义变化则未见相关考查,所以我们则打算从轻动词移位的角度来考察其原因。为了便于对比,我们罗列了两组句子的轻动词移位树状图。

(1)你想死我了 (2)我想死你了

例(1)的深层结构是“你[Cause]我想死(你)了”,“VP”节点为“我想死(你)”,表层结构是由于v′触发了下属动词“想死”的前移获得致使含义,从而得到“你想死我了”的形式。从树状图1可以看到深层结构“你[Cause]我想死(你)”,即你使我想死(你),与“VP”节点含义相同,所以即便主宾互易,两者都能表达“我想死你了”的意思。当对例(2)进行移位操作的时候,由树形图2可以看到,深层结构为“我[Cause]你想死(我)了”,即我使你想死(我),而“VP”节点是“你想死(我)”,所以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虽然“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这两句意思一样,但从树状图可以看出两种句型的深层句法结构是不同的,否则这两个句式就不可能共存了。

(3)你气死我了

(4)我气死你了

例(3)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气死(你)了”,“VP”节点为“我气死(你)”,与例(3)、例(4)不同,这里深层结构和“VP”节点的含义不同。例(4)其深层结构为“我[Cause]你气死我”,“VP”节点为“你气死(我)”,可见两者含义也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到,尽管v′触发了下属动词“气死”位移到表层结构,但与深层结构含义是相悖的,因此“你气死我了”和“我气死你了”两者主宾互易后不能表达相同的意思。

对比两组句子的轻动词移位,我们发现轻动词移位之后,如果深层结构与“VP”节点的含义相同,那么这两个句子即便主宾互易也能表达同样的含义,但如果两者含义不同,主宾一旦互易,句义就会发生变化。

通过轻动词移位知道“你想死我了”能表达“我想死你了”,而“你气死我了”则无法表达“我气死你了”的句法运作理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验证其适用性。王希杰(1992)通过对“想”类动词的考查,提出与动词“想”相类似,表示喜爱愉快义的心理活动动词,如:爱、佩服、羡慕、喜欢等;表示怨恨不愉快的动词,如:恨、伤心、后悔、怕、嫉妒等。这些动词在主宾互易后能表示相同的意思。例如(树状图略):

(1)你爱死我了。=我爱死你了。

(2)你佩服死我了。=我佩服死你了。

(3)你羡慕死我了。=我羡慕死你了。

例(1)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爱死(你)了”,“VP”节点为“我爱死(你)”,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

例(2)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佩服死(你)了”,“VP”节点为“我佩服死(你)”,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

例(3)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羡慕死(你)了”,“VP”节点为“我羡慕死(你)”,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

王希杰(1992)认为表示感觉的、认知的、遗忘的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则没有这种用法。例如累、气、远、急、郁闷等。

(4)你累死我了。≠我累死你了。

(5)你气死我了。≠我气死你了。

(6)你郁闷死我了。≠我郁闷死你了。

例(4)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累死了(你)”,“VP”节点为“我累死(你)”,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5)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气死(你)了”,“VP”节点为“我气死(你)”,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6)的深层结构为“你[Cause]我郁闷死(你)了”,“VP”节点为“我郁闷死(你)”,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对上面几个例子的分析与验证,我们认为此类句式中,轻动词的深层结构与“VP”节点的含义是否相同决定了主宾互易之后是否还能表达相同含义。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参考了孟琮等(1987)编写的《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28个动词,使用“你(我)+X+死+我(你)了”作为鉴别式,将动词逐个代入,粗略统计出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单词约有32个,其中主宾互易后句意不变的有如下动词:爱、愁、操心、担心、等、惦记、感动、害怕、怀念、忌妒、怕、佩服、盼、讨厌、喜欢、羡慕、想、着急;主宾互易后句意发生改变的有这些动词:逼、吵、逗、害、闹、赔、气、热、伤心、烫、吓、笑、压、折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多具有明显的[+心理][+内隐]语义特征,而后者多具有明显的[+动作][+外显]的语义特征。

四、语用视角下的成因探究

轻动词理论解释了此类句式的运作原理,汉语的很大一部分研究应在语义结构中展开,单从句法来研究汉语,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程琪龙、王宗炎,1998)。通过上文对能进入该句式动词的考查,我们认为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促使此类句式产生。Goldberg(2003)重新定义了构式,认为不同的表层形式通常与细微的语义或话语功能差异有着联系。根据“无同义原则(Principle of No/Avoiding Synonymy)”,两个句法上有别的构式在语义或语用上必定有别(Goldberg,2007:65),所以“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两者含义相同,但话题焦点和适用的场景应该是不同的,而“你气死我了”和“我气死你了”本身含义不同,话题焦点和适用的场景理应不同。同时,我们用关键词“死我了”和“死你了”分别在CCL语料库中检索,“X死我了”有多达226条语料,而“X死你了”却只有40条语料,通过对语料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X死我了”的使用频率更高,更为典型,而这可能与语用中的“礼貌准则”有一定的关联。顾曰国(1992)结合了汉语特点归纳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其中“贬己尊人准则”指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顾曰国,1992:12),所以将“你”放在句首表“尊”、重要或者强调的意思,就产生了“你想死我了。”再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一般只能判断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无法看透他人的内心,当涉及情感问题时更是如此,特别是不善言情的国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当面说出对方对自己的情感,只要你没有直接告诉我,即便我内心知道,那也只会使用猜测的语气,否则就会违反“礼貌准则”。而“气”类的动词一般不用遵守“礼貌准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本身就是违反“礼貌准则”的,所以当“想”这类具有内隐性语义特征的词遇到“我”和“你”出现在非疑问句中时,即使“我”在宾语的位置还是会选择“我”做施事,而“气”这类具有外显性语义特征的词在使用中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只要动作发出了就需要宾语位置上的人做受事,这样就导致了“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主宾互易却意义不变,而“你气死我了”和“我气死你了”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五、结语

通过轻动词移位,我们发现“你(我)+X+死+我(你)了”这种句式中,如果深层结构与“VP”节点含义相同,即使主宾互易,也能表达相同的含义,而当两者含义相悖的时候,主宾互易后就无法表达相同的意思。在用轻动词理论解释了其句法运作理据之外,我们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句式的由来,这部分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比如从语言的历时变化来探讨这种句式产生的过程等。限于篇幅及笔者的水平,在此未做展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3,Vol.7(5):219-224.

[2]Goldberg,A.E,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Huang,C.-T.J,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J].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1997,(3):45-89.

[4]程琪龙,王宗炎.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J].语文研究,1998,(1):26-30.

[5]冯胜利.“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25-31.

[6]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1):3-16.

[7]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992,(4):10-17.

[8]黄锦章.轻动词假设和汉语句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6):11-16.

[9]及轶嵘.“想死我了”和“想死你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8-80.

[10]刘长庆.轻动词理论与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11]孟琮等编.动词用法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12]任鹰.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中国语文,2001,(4):320-384.

死心的句子范文第5篇

摘要: “王冕死了父亲”等是领属性致使句,其中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有相应的把字句,主语是致使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论元,可以关系化,也可以被转指。主语由致使范畴指派致事角色,它通过成分统制跟役事的领属者建立领属关系。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不一定构成结构体,它们可以是非连续成分。动词的论元由扩展它的功能范畴选择,论元跟动词的关系可以很松散,甚至可以是另一成分的领属者。

中图分类号: h0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3035908

汉语学界有个经典的例句“王冕死了父亲”,最近有很多学者都对它展开了讨论[1-9]。讨论的焦点是“王冕”能不能充当“死”的论元。之所以讨论这个的问题,是因为“王冕”在“王冕死了父亲”中跟“死”没有显而易见的语义关系,即“死的”是“王冕的父亲”而不是“王冕”。生成语法从组合的层次性出发认为不是所有的论元都必须跟动词发生关联[10-13],现在该学派的主流看法是外部论元由扩展动词的轻动词引进的。在汉语中,主语跟动词没有直接语义关系而跟宾语有直接语义关系的句式很多,除了包含非受格动词的“王冕死了父亲”外,还有包含动结式的“张三晒红了脸”与包含状态补语的“张三晒得脸儿通红”等,其中主语与宾语都有领属关系,主语是领属性成分。本文将根据生成语法探讨这样的领属性成分是如何做为论元引进句法结构的,并解释相关的句法行为。

1. 以前的分析

在汉语中,领属性主语有几种情况,一是大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一是主宾语之间有领属关系,如:

(1)a. 王冕,父亲死了

b. 王冕死了父亲

(1a)常分析作主谓谓语句,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可称为领属性主谓谓语句;(1b)常分析作领主属宾句,本文称之为领属性致使句。对领属性致使句,汉语生成语法界大致有两种分析法:一是动词配价法,二是轻动词与动词复合配价法。动词配价法认为领属性致使句中动词为非受格动词,轻动词与动词复合配价法认为除了其中的非受格动词配价以外,扩展它的轻动词也能配价。

1.1 动词配价法

学界一般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与非受格动词(unaccusative)。这两类不及物动词有一些的差异。语义上,非作格动词的论元是活动的激发者,即施事,非受格动词的论元是活动的承受者,即出现位置或状态上的变化,是受事。句法上,两者都只带有一个论元,非作格动词的这一唯一论元只能作主语,而非受格动词的这一唯一论元通常做主语,也能作宾语(出现在动词之后)。如:

(2)a. 病人咳嗽了

*咳嗽了病人

b. 孩子哭了

*哭了孩子

(3)a. 一条狗死了

死了一条狗

b. 一艘船沉了

沉了一艘船

所以通常认为(2)中的动词为非作格动词,(3)中的动词为非受格动词[3-4]。这两种动词的差别在生成语法中可表述为论元的不同,非作格动词的论元为外部论元,非受格动词的论元为内部论元。所以,“孩子哭了”与“狗死了”虽然都采用np-v形式,但涉及不同的操作,前者的np在主语位置基础生成,后者的np则由宾语提升到主语位置,如:

(4)a. 孩子哭了

b. 狗i 死了 ti

(4b)中np提升的动因是格,非受格动词不能向内部论元指派结构格,而名词组必须获得某种赋格才能满足“格过滤式”(case filter)的要求,所以它移到能够获得格的主语位置。

徐杰[1]、gu[14]与潘海华、韩景泉[3-4]的分析就是基于非受格动词,他们都认为领属性致使句中动词为非受格动词,差别在于领属性成分的基础位置。徐杰[1]与gu[14]都认为领属性成分是领属短语的一部分,经领属者提升到达主语位置,潘海华、韩景泉[3-4]认为领属性成分是基础生成的话题。

(5)a. [tp王冕i[vp死了[ti父亲]]]

b. [cp王冕, [tp ti[vp死了ti]父亲i]]

徐杰[1]、gu[14]的领属者提升分析有很多问题,可参见朱行帆[2]、潘海华、韩景泉[3-4]与沈家煊[5]等。潘海华、韩景泉[3-4]的分析也存在问题,因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不能关系化。尽管kayne[15]的做法是将关系化和话题化等同处理,但li[16: 63-66]发现汉语中关系化跟话题化并非完全一致,有的能够关系化,但不能话题化(6);有的能够

题化,但不能关系化,如例(7):

(6)a. 他修好那部车的方法

*那个方法,他修好那部车

b. 他修车的原因

*那个原因,他修车

(7)a. 鱼,我喜欢吃鲜鱼

*我喜欢吃鲜鱼的鱼

b. 书,我喜欢读红楼梦

*我喜欢读红楼梦的书

熊仲儒[17]认为关系化是n扩展tp推导而来的,熊仲儒[18]进一步认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不能关系化。而领属性致使句中的主语可以关系化。如:

(8)a. 王冕死了父亲

死了父亲的王冕

b. 张忠老汉死了小三子

原来这就是第一次敌人来时,死了三小子的张忠老汉。

c. 小孙子死了亲娘

农会主席李崇义的七十多岁的老妈妈,白发苍苍,抱着她那两年前死了亲娘的小孙子,被匪徒们一甩一个跟头,跪着,爬着,一跌一撞地被赶来。

基于领属性致使句中主语可以关系化的事实,我们认为这个主语不是基础生成的话题,而是tp内部的成分。

1.2 轻动词与动词复合配价法

朱行帆[2]假设“王冕死了父亲”的主语位置上的“王冕”不是移位生成的,而是在底层结构时就在主语位置上生成。如:

(9)...[vp[王冕][v''[v exp][vp[np父亲][v死]]]]

他认为,在“王冕死了父亲”中,事件谓词“exp(erience)”语义选择经历者“王冕”和事件“父亲死了”作为它的论元,并通过语类选择一个np和一个vp来实现它的语义选择。在(9)中,事件谓词“exp”向作标志语的“王冕”指派“经历者”题元角色,“死”向它的标志语“父亲”指派一个“受事(theme)”题元角色。最后,“死”上移到事件谓词的位置并和它合并,生成“王冕死了父亲”,他认为该结构可以表现“王冕经历了父亲去世这件事”的语义特征。 为朱行帆的技术路线是对的,问题在于它对语义的依赖。此外,该句式中扩展动词的轻动词可能并非exp而是其它成分,动词也没有选择论元。沈家煊[5]曾对朱行帆的exp提出质疑,他说“王冕经历了母亲改嫁这件事”并不能说成“王冕改嫁了母亲”。

2. 我们的分析

2.1 功能范畴假设

chomsky[10]、marantz[12]等认为内部论元由动词进行直接指派题元,而外部论元则需要整个动词短语进行题元指派,即只能由动词间接指派题元,他们的经验证据是:

(10)a. john threw a ball

b. john threw a fit

(11)a. john broke the window

b. john broke his arm

(10)中的动词尽管相同,但主语的题元角色并不相同,(10a)是施事,(10b)是经历者。(11)也是如此。后来,kratzer[13]与chomsky[11]认为外部论元是由别的成分如语态范畴voice或轻动词v引进的并由该成分指派题元角色的。朱行帆[2]的研究就是采用该技术路线的。随着研究的发展,lin[19]发现汉语中不仅主语表现出非选择性,宾语也表现出非选择性,如:

(12)a. 写这支笔切这把刀

垫这本书喝那个杯子

b. 睡火车站吃饭馆

打室内读mit

c. 睡上午飞半夜

打下午做晚上

d. 哭国破家亡吃头痛

玩趣味气这个荒谬的结局

基于此,lin[19]认为除了外部论元,部分额外的内部论元也是由轻动词引进的。为限制(12)中动词固有内部论元的出现,lin[19]提出各种限制。熊仲儒[20]则认为所有的论元都是由功能范畴引进的,为此他提出功能范畴假设,即功能范畴不仅激发移位而且决定合并,包括论元的选择与题元的指派。

功能范畴假设的实质,在我们看来,就是让功能范畴而不是动词或动词与轻动词决定动词的论元。在早先理论中,动词有论元结构,它在句法投射中将自身的论元结构投射到句法结构中去;目前的理论则是选词到词汇集(numeration)中,然后进行外部合并产生句法体[11]。在新理论中,动词在词库中带有论元结构的理论被削弱了,甚至可以被取消。所以chomsky[21]提出“让外部合并产生广义的论元结构”的新构想,pylkknen[22]、ramchand[23]等就是对这种观念的回应,前者认为动词只决定直接内部论元,后者则取消了词在词库中的论元结构。功能范畴假设跟ramchand[23]类似,也符合chomsky[21]关于“让外部合并产生广义的论元结构”的新构想。比如说:

(13)a.张三吃坏了肚子

李四看花了眼睛

b. 这首歌

唱烦了张三

那瓶酒喝醉了张三

(13a)中动词的固有内部论元没有出现,(13b)中动词的固有内部论元实现在主语位置,而动词的外部论元却实现为宾语。论元之所以如此实现,从功能范畴假设来看,就是由功能范畴造成的,(13)是致使句,其中动词受达成范畴bec与致使范畴caus等扩展,如:

(14)a. [causp[张三][caus''[caus][becp[肚子i][bec''[bec][vp[proi坏][v吃]]]]]]

b. [causp[这首歌][caus''[caus][becp[张三i][bec''[bec][vp[proi烦][v唱]]]]]]

(14a)中达成范畴bec没有选择动词的受事参与者作役事,(18b)中达成范畴bec选择了动词的施事论元作役事,致使范畴caus选择了动词的受事论元作致事。

说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的证据是其语音形式,致使范畴可以实现为“把”[24,20],如:

(15)a.张三把肚子吃坏了

李四把眼睛看花了

b. 这首歌把张三唱烦了

那瓶酒把张三喝醉了

因为“把”是致使范畴的语音实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把”字句有致使义,如宋玉柱[25]、薛凤生[26]、张伯江[27]等,熊仲儒[20]、叶向阳[28]等进一步认为所有的把字句都有致使义。致使范畴在不实现为“把”时可吸引核心移位,(13)就是在(14)的基础上核心移位生成的,也就是说(13)与(15)一样都含有致使范畴,也就是都有致使义。蒋绍愚[29]也有类似的语义直觉,他认为“把花姑娘急疯了”和“急疯了花姑娘”都表示致使,但他将致使归结为动结式的性质可能不太合适。非动结式也有致使义,吕叔湘[30]曾说,“‘把手绢儿哭湿’,并不是哭手绢儿,只是使手绢儿因哭而湿”,还有,“‘把邓九公乐的拍手打掌’即可等于‘邓九公乐的拍手打掌’,用一种不正规的说法,这个把字只有‘使’或‘叫’的意义,倘若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从吕先生的表述来看,动结式(“哭湿”)有致使义,状态性动补结构(“乐的拍手打掌”)也有致使义。我们认为致使义来自于致使范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致使范畴的扩展,即使是动结式还是状态性动补结构也没有致使义,所以吕叔湘[30]说:“取消动词的致动(注:吕译‘causative’)义,把宾语改成主语(等于在原句里取消把字),那是每一句都能办到的:‘邓九公乐的拍手打掌’,‘老婆子心疼的只念佛’。”“花姑娘急疯了”也是如此,也没有致使义。

说动词受达成范畴扩展的证据也是其语音形式,达成范畴可以实现为“得”。王力[31:304]将“得”分为三种:递系句的动词词尾、紧缩句的动词词尾与能愿式中的动词词尾,他指出:“这三种性质的动词词尾‘得’字是同一来源的,就是由原来的‘获得’意义转化为‘达成’,由‘达成’的意义更进一步的虚化,而成为动词的词尾。”我们认为状态性动补结构中的“得”就是达成范畴的语音实现。如:

(16)a. [causp[十三妹的话][caus''[caus][becp[邓九公i][bec''[bec-得][vp[proi拍手打掌][v乐]]]]]] 达成范畴实现做“得”与否,跟补语有关:补语为子句(clause)时,达成范畴实现为“得”;补语为小句(small clause)时,达成范畴为零形式。

2.2 具体分析

领属性致使句有三种形式,其一是谓语中心为所谓的非受格动词,其二为结果性动补结构,其三为状态性动补结构。这三种形式都可以有相应的把字句形式,如:

(21)a. 他死了大嫂

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

b. 他折了腿

他把个腿折了。

c. 他断了腿

他把个腿断了。

d. 他瞎了眼睛

他把眼睛瞎了。

(22)a. 张三晒红了脸儿

张三把脸儿晒红了

b. 李四冻僵了手儿

李四把手儿冻僵了

(23)a. 张三晒得脸儿通红

张三把脸儿晒得通红

b. 李四冻得手儿僵硬

李四把手儿冻得僵硬

(21)是徐杰[1]之后学界反复讨论的领主属宾句,(22)是gu[14]讨论的对象,其技术路线跟徐杰相同。如果(22)是领主属宾句,则(23)也是领主属宾句。

这三种句式应该有统一地解释。(22-23)含有补语结构,并且有把字句,相对容易解释。(21)只有一个非受格动词,其把字句形式在相关的研究中很少提及,而实际上它是有把字句的,(21)中的把字句就是从文献中摘

下来的。此外,一些著名的文献中也有相关例句:

(24)a. 他把个娘们儿死了[32]

b. 把老伴儿死了[33]

c. 张三把个爸爸死了[34]

赵元任[32]用(24a)证明“他从小儿就死了父亲”中的“父亲”为宾语。我们以“死”与“瞎”为例也检索到类似语句:

(25)a. 她不是不能多给方先生几块,而是不肯,一来为怕自己落个冤大头的名儿,二来怕给方先生惹祸。连这么着,刚教了几个月的书,还把太太死了呢。不过,方先生到底是可怜的。

b. 又想梦中光景,无倚无靠,再真把宝玉死了,那可怎么样好?

c. 她把个丈夫死了,可是不久又嫁了个丈夫。

d. 贾老儿既把个大儿子死了,这二儿子便成了个宝贝。

(26)a. 你看,好端端一个阿岚,怎么就得了个绝症,还把眼睛瞎了呢?

b. 康生:现在这样处理也可以。李亚仙把眼睛瞎了,有忧虑。

c. 张厚仁:唉!(打头)算我把眼睛瞎了。支书,我要求组织给我处理。

把字句形式对了解该句式的生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的研究,“把”有语音实现,这说明这类句式中的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而致使范畴又常常扩展达成范畴,所以这三类句式可指派如下结构:

(27)[causp[致事][caus''[caus][becp[役事i][bec''[bec][vp[proi结果][v动词]]]]]]

a. [causp[王冕j][caus''[caus][becp[proj父亲i][bec''[bec][vp[v死]]]]]]

b. [causp[张三j][caus''[caus][becp[proj眼睛i][bec''[bec][vp[proi红 ][v晒]]]]]]

c. [causp[张三j][caus''[caus][becp[proj眼睛i][bec''[bec-得 ][vp[proi通红][v晒]]]]]]

(27a)中结果论元没有或者说被隐含,(27b)与(27c)都有结果论元,差别在于前者的达成范畴没有语音形式,而后者的达成范畴语音实现为“-得”。通过核心移位,可以分别得到(21-23)中的非把字句;caus实现为“把”之后,可以分别得到(21-23)中的把字句。

从图示来看,主语由致使范畴caus选择,并由caus指派题元角色,所以主语为致事。chomsky[11]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为v-vp构型能为外部论元指派施事性或致事性角色。汉语的致事可以是有意致事(施事),也可以是无意致事,如:

(28)a. 校长才把康南调到我们班来。

b. 中草药把我苦得直想吐。

c. 这一点酒就把你喝醉了。

d. 那把刀把我的手割破了。

e. 一个春节把孩子们的心都玩儿野了。

d. 他把个特务跑了。

f. 风把气球吹走了。

(28a)中的主语是有意致事,(28b-f)是无意致事。既然致使范畴caus可以选择无意愿的致事,(21-23)中把字句与非把字句的主语自然属于致事,虽然从理解上很难说(21)中的主语为致事,因为“大嫂的死”、“腿的折”、“腿的断”、“眼睛的瞎”都跟主语“他”无关,或者说这些事件都不是主语“他”造成的。对此,我们将致事处理作语法上的语义概念,即致使范畴指派的就是致事。致使范畴的证据是“把”。这种情况在日语中也存在,如:

(29)taroo-ga musuko-o sin-ase-ta.

taro-nom son-acc die-cause-past

‘太郎死了儿子/太郎把个儿子死了’

pylkknen[22]将(29)称为不如意的致使句式(adversity causative),但让她奇怪的是(29)有致使语素(-ase)却没有致使义。日语的情况跟汉语相同,我们认为应把致事、致使等理解为语法概念。

领属关系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有语义上的领属,也有句法上的领属。语义上的领属是指两个成分仅在语义上有领属关系而在句法上却是非连续成分;句法上的领属则是指两个成分不仅在语义上有领属关系而且在句法上也有领属关系。前者如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取得类双宾句,后者如名词短语。如:

(30)a. 他心情不好

b. 买了他一条牛

(31)a. 他的心情不好

b. 买了他的一条牛 属语义上的领属,(31)属句法上的领属。这种处理告诉我们,具有领属关系的成分不一定非得构成名词短语。其实生成语法中也有类似的处理,如:

(32)a. 我把橘子剥了皮

b. 我把橘子的皮剥了

(32a)中“橘子”与“皮”虽然有领属关系,但huang[35]并没有因此将它们

处理为名词短语,而是借助于控制理论来解释它们的领属关系,如(33a)。

(33)a.我把橘子剥了皮b. 王冕死了父亲

(33a)中“橘子”跟“皮”有领属关系,之前学者把它们组成成“橘子(的)皮”,然后采用领属者提升进行推导。huang[35]认为这不对,其中很重要的证据就是“把”,“把”后的名词短语是受事。也就是说“橘子”不仅仅是“皮”的领有者,也是“剥了皮”的受事。为描述“橘子”的受事角色,他将“橘子”放置在vp的主语位置;为描述“橘子”的领有者角色,他采用了控制理论,即“橘子”控制“皮”的领有者pro。(27)中的领属关系也是通过控制理论获得解释的,如(33b)。在(33b)中,致事成分“王冕”成分统制着役事中的pro,符合控制理论中的最短距离原则(minimal distance principle),这使得pro能够跟“王冕”同标(co-index)。

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主语由致使范畴指派致事角色;致事跟役事的领属者同标,这表明致事(主语)跟役事(宾语)有领属关系。为凸显主语的致事性与致事跟役事间在语义上的领属关系,我们将这种句式称为领属性致事句。

3. 理论蕴含

用功能范畴假设分析领属性致使句好处很多:其一是关联领属性致使句的把字句形式与非把字句形式,用pro关联了致事与役事之间的“领属”关系;其二是将主语确定为致使范畴引进的致事,位于tp内部,可以很顺当的解释领属性致使句的主语的关系化问题,如(8);其三是统一的处理了把字句的各种形式,使得役事的领属者也能成为致事。其实还有其他一些理论蕴含:

第一,这蕴含着领属性致事可以被转指。按朱德熙[36]的观点,论元可以被相应的“的”字结构转指。既然领属性致事是致使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论元,自然可以被转指。如:

(34)死了亲人的,开始趴到尸首上哭。(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死了男人的咬钢嚼铁要从一而终,要立贞节牌坊。(尤凤伟《石门夜话》)

这才是,被偷的不怒偷儿怒,死了娘的不哭没死娘的号丧。(莫言《檀香刑》

这种转指现象,领属者提升也可以解释,因为领属者提升到t的指示语位置,而该位置是论元位置,熊仲儒[17]认为论元位置优先被转指;但话题说不能解释该现象,因为基础生成的话题不能被关系化,自然就不能被转指。

第二,这蕴含着被领属者为役事,并由caus核查其格特征。达成范畴选择的役事不仅仅是受事还可以是其它的事件参与者。如:

(35)a.张三把玻璃打碎了

b. 陆大哥,你可把小弟想死了……

c. 这一十三招名称说将出来,只把老顽童听得如痴如狂。

d. 他把房子建好了。

e. 他把床板睡坏了。

f. 他把棍子打断了。

g. 他们把面揉成了馒头。

(35a)中役事是受事,(35b-g)中的役事是非受事,如感事、施事、结果、处所、工具、材料等。朱德熙[33]曾认为把字句跟受事主语句的关系最为密切,那是取广义受事说,但对于“把犯人跑了”“把老伴死了”中的“犯人”“老伴”仍视为施事。从本文的观点看,这些由达成范畴选择的参与者都可以被达成范畴指派役事角色,即“他们把犯人跑了”“他把老伴死了”中的“犯人”“老伴”为役事。

在目前的生成语法中,宾语的格特征由phi-特征集完整的轻动词核查[37]。caus是phi-特征集完整的轻动词,所以役事的格特征可以由它核查并被定值。领属者提升将动词分析为非受格动词,其内部论元只能由t核查格特征,这就很难解释领属性致使句为什么可以跟非领属性致使句一样可以有把字句,如:

(36)a. 他打破了玻璃

b. 他把玻璃打破了

(37)a. 李亚仙瞎了眼睛

b. 李亚仙把眼睛瞎了

(36)中“玻璃”的格特征由caus核查,(37b)中“眼睛”的格特征也是由caus核查,理论上(37a)也应如此,而领属者提升分析认为其中的“瞎”为非受格动词,“眼睛”的特征只能由t核查。这会造成处理上的不统一。

第三,致使范畴禁止领属者提升。致使范畴的phi-特征集完整,这意味着它能够为动词选择完整的论元结构,即可以选择外部论元。既然它是选择论元的轻动词,那它就会阻止别的成分移到它的指示语位置。比如说:

(38)a. 张三的妹妹哭醒了

b. 张三哭醒了妹妹

c. 张三把妹妹哭醒了

(39)a. 张三的爷爷忙累了

br>

b.*张三忙累了爷爷

c. 这事把张三的爷爷忙累了

(38c)显示“哭”可以受致使范畴扩展,然而(38a)与(38b)之间没有变换关系(依存关系),因为两句的低层次关系不同,(38a)中“张三的妹妹”是“哭”的施事,而(38b)中“妹妹”不是“哭”的施事。(39c)也显示“忙”可以受致使范畴扩展,然而(39b)却不合法,也就是说(39a)不能实施领属者移位操作。(38)与(39)之所以不能实施领属者移位,是因为致使范畴是选择论元的功能范畴而非激发移位的功能范畴。

4. 结语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生成语法来看,具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不一定就构成名词短语,也就是说“王冕死了父亲”不一定就是由“王冕的父亲死了”推导来的。朱行帆[2]、潘海华、韩景泉[3-4]就是对这种“不一定”的回应,他们都没有将“王冕”与“父亲”处理为一个名词短语。需要注意的是,“不一定”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蕴含着“一定不能”,所以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类句式的句法行为,根据句法行为选出合理的假设。本文的核心证据是把字句与关系化。关系化意味着主语处于tp内部而不能是处于基础位置的话题,把字句意味着动词受致使范畴caus的扩展而不是受经历范畴exp的扩展。受致使范畴扩展,这意味着主语为致事论元;为致事论元,这意味着主语在tp之内,可以关系化,可以被转指;为致事论元,也意味着该位置不能接受别的成分移位而来,即禁止了领属者提升。这一案例表明论元是由功能范畴为动词选择的,动词可能没有所谓的论元结构;此外,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在句法上也不一定要构成一个结构体。

[1]徐杰.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j]. 当代语言学,1999,(1):16-29.

[2]朱行帆. 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 现代外语,2005,(3):221-231.

[3]潘海华、韩景泉.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 语言研究,2005,(3):1-13.

[4]潘海华,韩景泉.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6):511-522.

[5]沈家煊. “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4):291-300.

[6]沈家煊. 2009“计量得失”和“计较得失”——再论“王冕死了父亲”的句式意义和生成方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15-22.

[7]石毓智.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 语言科学,2007,(4):39-51.

[8]刘探宙.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 2009,(2):110-119.

[9]任鹰. “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 世界汉语教学,2009,(3):308-321.

[10]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 foris: dordrecht,1981.

[11]chomsky, n. the minimalist program[m]. cambridge:mit press,1995.

[12]marantz, a. on the nature of grammatical relations[m]. cambridge, ma: mit press,1984.

[13]kratzer, angelika. severing the external argument from its verb[c]∥johan rooryck and laurie zaring (eds.), phrase structure and the lexic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6: 109-137.

[14]gu, yang. the syntax of resultative and causative compounds in chinese[d]. ph. 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1992.

[15]kayne, r. the antisymmetry of syntax[m]. cambridge: mit press,1994.

[16]li, y. a. word order, structure, and relativization[c]∥ tang, s. w. & chen-sheng, liu(eds), on the formal way to chinese languages. csli publications, 2002.

[17]熊仲儒. 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 当代语言学,2005,(2):148-165.

[18]熊仲儒. 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202-207.

[19]lin, tzong-hong. light verb syntax and the theory of phrase structure[d].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01.

[20]熊仲儒. 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

式[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21]chomsky, n. on phases[c]∥ robert freidin, carlos p. otero and maria luisa zubizarreta eds., foundational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essays in honor of jean-roger vergnaud, 133-166.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2]pylkknen, l. introducing arguments [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8.

[23]ramchand, g. verb meaning and the lexicon: a first-phase synta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4]sybesma, rint. the mandarin vp[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25]宋玉柱. 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j].语文研究,1981,(2):39-42.

[26]薛凤生. 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4-22.

[27]张伯江.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 语言研究,2000,(1):28-40.

[28]叶向阳.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2):25-39.

[29]蒋绍愚. 把字句略论[j]. 中国语文,1997,(4):298-304.

[30]吕叔湘. 把字用法的研究[c]∥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馆,1984:176-199.

[31]王力. 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32]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3]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4]桥 本.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35]huang, c. t. complex predicate in control[c]∥ control and grammar, ed., by james higgibotham and richard lars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1992: 119-147.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心电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中国实用医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