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酷影儿

酷影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酷影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酷影儿范文第1篇

“酷儿电影”

“Queer”最初直译为“怪异”,由王逢震提出,后山港台翻译为“酷儿”,又经李银河沿用,李二仕在《外国电影理沦文选》修订版本中对“酷儿理论”进行了调整。①“酷儿理论”认为,人的性倾向是流动的,用“同性恋”或“异性恋”来概括人的性别与性取向无疑是单薄而机械的,传统意义上绝对的“男性”或“女性”不能概括独立的、个体的、复杂的人,所以“酷儿”这一能指的所指涵盖了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恋,以及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现象。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所展现的世界是宽广的,同性恋这一题材虽不至于寡鲜,但相对主流文化而言,一直处于边缘角落,这类电影被称为“酷儿电影”。格斯・范・桑特被誉为“酷儿电影”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同性恋题材,《我私人的爱达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

电影中的主角麦克,是美国波特兰街头的流浪男妓,他家庭破碎,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幼年离去的母亲。在与恋慕的男性朋友相伴而行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他爱的这个男人却在爱上一个女人后回归了上流社会,而母亲电始终末寻找到。这部电影以边缘人物为主角,展现他们流浪、吸毒、、抢劫的生活现状,叙述肆意而流畅,导演以平和的态度塑造这群清秀俊美却给人颓废之感的街头青少年,没有是非评判,没有虚假的未来展望,悲悯中流露出些许寥落,孤独中却奇异地充满浪漫。

正是这种悲悯情怀,使以往同类题材电影的尖锐惨烈,滋生出微妙的尴尬之感――即使有些作品一定程度上抨击了主流文化对自由人性的抹杀,但“特殊题材”的处理手法恰恰印证了大部分人对同性恋“非常态”的看法。“当然,在伤敌一千的同时自损八百――观众在记住了那种痛与怜之后,更加深了对同性恋行为的恐惧与抵触心理。《我私人的爱达荷》恰如太极推手,以柔和化解刚烈,这种平和直视的态度正是“酷儿电影”对主流文化中“异性恋霸权”的反讽。

从精神分析学看“醋儿电影”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可谓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诸多文艺创作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仿佛打通了人文科学的任督二脉,为文艺创作及批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精神分析理论能否足够清晰地解读并描述“酷儿电影”,是个有意思的命题。“酷儿电影”鲜少借用精神分析学,而精神分析学又鲜少涉足“酷儿电影”,两者的交合成为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将视野投入精神分析学领域,会找到用来分析“酷儿电影”的有力工具――弗洛伊德针对同性恋现象曾发表过研究结论:“人类的性别身份和欲望不是固定的,它在本质上是起伏波动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发生转化。”②

对于《我私人的爱达荷》这部电影,众多电影评论者关注的往往是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以及主角人物之间略显寂寥的爱情。在此之外是否还可以解读出更深一层的内容?

电影往往承载着导演的个体表达欲望,作为一名同性恋导演,作为“酷儿电影”的领军人物,格斯・范・桑特用《我私人的爱达荷》表达了他对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悲悯之情。同时,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看,主角人物提供给我们的是一条清晰地剖析同性恋现象的道路,这显然有利于人们理解且公平对待这一群体。

同性恋成因

麦克的嗜睡症伴随电影始终。电影开头,嗜睡症突然发作的麦克“猝倒”在爱达荷空旷的公路上。“猝倒”和情绪波动有关,医学上称为“情动脱力”。从精神分析学来讲,麦克的嗜睡症可被视为一种防御机制,它在麦克情绪受到刺激而失衡时发作,宣泄强烈的负面情绪,避免人物精神濒临崩溃。而同时,陷入昏睡的麦克会自动寻求保护和慰藉,比如梦到母亲的怀抱和安抚。片尾也是在爱达荷公路上,因嗜睡症“猝倒”在马路上的麦克被陌生人载走,只是再没有梦中母亲的抚慰,相似的场面调度却分别阐释了“希望”和“绝望”。这是一个没有明确开端也没有明确结尾的故事,是一个少年在路上寻找的过程,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幼时离去的母亲。这位母亲从未在现实中与他相遇,却以“回忆”的形式成为他理想生活的重心。

电影中有大量关于麦克的心理蒙太奇,几乎都是麦克记忆中的母亲:金色头发,笑容明媚,白衣纯净。这些构成了一个关于“母亲”的符号,这是麦克理想中一直在寻找的母亲,她宛若女神,却遥不可及。麦克的一场戏中,他被一个中年妇女挑中,在中年妇女梦幻般甜美的家中,他听着海螺中的风声猛然撞见穿着白色睡衣(麦克梦中的母亲总是白衣)款款而来的女客人,随后麦克的一个动作细节和镜头闪回使这一段落充满隐喻与象征意味:麦克下意识地整理衣衫扣上纽扣,画面闪回,动荡的画面中摇曳着幼小的麦克与母亲的笑容。格斯・范,桑特用麦克系纽扣的动作和闪回告诉我们,麦克将眼前的女人认同为母亲。紧接着他意识到眼前的女人在向自己索取肉体,他怔了一瞬便开始解纽扣,顺从地亲吻女客人/母亲,但这象征的行为伴随着麦克嗜睡症的突然发作戛然而止――嗜睡症背后的防御机制保护了麦克与“母亲”的关系。

这一情节段落不单单揭露了麦克,或者说更广泛意义上男人的恋母情结,也影射了麦克的身份――他是哥哥与母亲的产物。哥哥与母亲的是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实例论证,而缺少合法“父亲”的麦克深陷恋母情结中,他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俄狄浦斯情结获得主体完整的成长。弗洛伊德指出,在俄狄浦斯阶段没有完成超越并认同父之法的男孩,在人格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便遭到某种阻断,他称为“固置”,它会导致某种心理症,“同性恋”就是由“固置”导致的心理症之一。其他精神分析学家同样证实了恋母情结是同性恋的成因,他们研究很多实例发现,同性恋者的母亲大都强势而迷人,他们与母亲的关系超乎寻常地亲密,有的母亲甚至无意识地鼓励男孩女性化的行为。在俄狄浦斯阶段,处于弱势一方的父亲渐渐被他们疏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形象可供认同,于是男孩在度过童年、青春期后,会寻找一个具有父亲身上所没有的“男性力量”的男人作为对象。

精神分析学有时之所以被人所诟病,是因为某些理论的想象性推理无法得到实例的论证,但前述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分析,《我私人的爱达荷》则给予了有力的论证。麦克非正常的家庭本就不利于男孩成长为男人,而父亲的缺席,对母亲的依恋,使麦克丧失了完成男性身份认同的契机,出现的“固置”造成了“性倒错”,这就是同性恋的成因。

福柯曾说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同性恋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相反,倒应该把选择同性恋当成是自身生存方式的一种创造。”③所以,正视同性恋这一现象,并公平对待才是关键。正是因此,才诞生了“酷儿”、“酷儿电影”这些理论。《我私人的爱达荷》作为“酷儿电影”的经典之作,在精神分析学的帮助下,我们认识到一个同性恋者(麦克)的宿命之路。如果读懂了这部电影,也就读懂了大部分的“酷儿电影”。

注释:

①李恒基 杨元婴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酷影儿范文第2篇

摘要:酷儿这一儿童市场上的先驱,有效地塑造了“酷儿”这一富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卡通人物形象,为儿童品牌体验创造了空间,也为购买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辅以合理的低价吸引敏感的年轻消费者,又用促销来加强儿童的忠诚度扩大市场。实为明智之举。酷儿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是找准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且对目标消费群体大量深刻的研究,从而开展更为精准营销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广告 角色 价格 促销

引言

1999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儿童果汁饮料品牌“酷儿”在日本研制成功,上市后不久便一跃成为可口可乐旗下第三大品牌。2001年,酷儿又相继在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上市,成为当地市场上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果汁饮料,并被媒体称为“神奇品牌”;同年年底,在中国西安、郑州、杭州上市后,三个月即完成了预定全年的销售数量;2002年“酷儿”在广州、上海、青岛、厦门、北京等城市陆续上市,也是深受儿童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酷儿饮料为何能一路凯歌,在果汁饮品中脱颖而出,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通过分析可口可乐的行销秘诀,相信定会为企业在消费者行为学上上一课。

据统计,世界人年均果汁消费量为7公斤左右,而我国人年均果汁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7,差距十分明显。专家预测我国果汁消费将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而目前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果汁饮品的巨大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新产品要想在已有的350种品牌各异的产品的激烈竞争下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明确细致的市场定位。因为,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它不可能满足该市场范围内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明确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首要顾客是谁,并极力针对这一群体的特征来开展活动,营销才会有的放矢。

酷儿断定,只有选择不饱和的或未完全开发的市场,才能与竞争对手划清界限,避免最残酷的竞争,并且在该市场上独树一帜。

经过大量的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大多企业是在博青春,卖健康,这些果汁基本上是定位于年轻女性,没有一家是针对儿童的。于是,针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5-12岁的儿童,酷儿掀起了一场营销革命。

一、儿童与广告

(一)儿童与电视广告

广告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最有影响力、最普及的形式莫过于电视。酷儿也认识到这一点,在产品兴盛的那几年里,酷儿几乎活跃在各家电视台。

但是,酷儿的广告行动绝对不是盲从的,前期在研究儿童心理及行为规律上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儿童营销的资料。包括:儿童是否有接触电视信息,在哪些时候接触电视信息,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影响着儿童对广告的认知和判断,正是大量、科学的分析促成了酷儿精准的广告铺设。

1、媒介的确定及时段的选择

据统计,儿童一般每周看电视的时间是25到30小时,一些5岁以下的孩子看得更多。根据电视网络的研究,孩子们看了整个电视播出时段的大部分电视,事实上,和大人一样,他们看电视的高峰时间是在晚上黄金时间段(7点-11点),其次是在周六的早上和放学后的时间。

事实上,周六上午的儿童节目只占播出节目的8%,但孩子们却集中大部分精力在电视机前。例如,周六上午看电视的观众中孩子占53%,而在黄金时间儿童观众仅占14%。所以,周六上午也是对儿童播映广告的流行时段,而放学后的时间则是第二重要时段。

显然,对酷儿而言,在孩子看电视时间最长的黄金时间和孩子们注意力最集中的周六上午播放广告,要比其他时段更节省成本。

2、儿童对电视广告的信息加工

众所周知,即使一个商业电视广告是由最有创造性的天才设计的,若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也是没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于刺激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儿童也是这样。理论上,儿童把其感觉过程指向那些承诺最能使其满意的刺激物上。电视广告对于满足如感受和玩等的需要的承诺,在逻辑上应该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当然,有很多因素能影响儿童对商业电视广告的注意水平。根据以往研究,研究者把它们分为两个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和刺激物因素。

(1)角色确认

在广告中,总是无可避免的会有那么一个或者一群代言人或物,他们往往因特殊的身份或形象、个性,有效得获得与目标受众强有力的联系,他们在广告中能更好的与受众进行沟通,因为受众或因喜欢他们的某一特质而接受他的一系列行为。于是,我们会发现代言人在广告中总是通过肢体语言、诉说及丰富的表情向受众展露产品积极正面的形象。

可口可乐为了推出酷儿,也利用了形象代言人的效应。只不过,这次可口可乐并没有邀请重量级的酷炫明星来做产品形象代言人,而是选择塑造一个生动、活泼、可爱的角色,来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

可口可乐请日本著名漫画大师设计出一个顶着大大脑袋,圆圆的脸,可爱而又笨拙的卡通造型。同时赋予其丰富的性格:“酷儿”来自于森林,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它敏感而好奇,生性乐观善良,有点容易自我陶醉,喜欢喝果汁,在喝了“酷儿”以后脸颊上的红晕会因感觉到幸福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OOo一一”的一声。

酷儿不仅只有一个空洞的个人形象,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可口可乐在这里强调了家庭的概念也是有研究依据的,因为儿童本身是家庭的重要一员,他们不习惯被忽视,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家庭的决策:他们对家庭体验敏感,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另外,研究表明带有铃铛或口哨声的关高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酷儿喝完“酷儿饮料”后发出的舒畅“QOo――”能让观看广告的儿童也体验到酷儿的酷爽。

没有创造性的角色作为基础,角色行销只是个空架子,可以说是华而不实,是支撑不起产品的。角色就像人一样,其塑造要从外形与个性双方面的协调统一出发,而外形与个性的创造则来源于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这样,才能让角色起到沟通作用,给产品与消费者搭桥。在这次角色塑造中,可口可乐注意到了为角色确立一个明确的、有深厚社会基础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形象是具有极大的亲和力与体验的空间。

当今企业除了提高产品质量,还需要在营销组合等其他因素中多寻找差异。例如,利用产品、定价及促销等策略来支持品牌在市场运营。

二、儿童对价格的认识

(一)儿童有价格意识

我们惯常认为的价格就是商家对产品或服务所收取的货币数量: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格则是他们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愿意支付的货币的数量。在一项调查中,当问及年幼的孩子们他们对电子游戏系统的看法时,我们问孩子,你觉得值多少钱?一个10岁的小男孩给出的答案是“值很多钱”,而其他的被调查者也说“是啊,值很多钱”。他们的这句“值很多钱”可能是针对自己的收入、父母的收入或者是所能从这件产品中获得的满足程

度而言的。总之,在任何情况下,儿童都是有价格意识的,而且他们对价格还很敏感。

即使是饮料这种低价商品,儿童似乎也有一定程度的价格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使儿童给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制定了上限。对于品牌商品而言,儿童的价格上限似乎要求比较高,这也表明儿童是非常具有品牌意识的,他们经常把品牌看作是高质量的象征,但是价格上限在品牌产品中同样存在。

(二)儿童对价格的认识

很多商品的高价格使他们不能购买想要的东西在成千上万的商品、品牌和促销中,他觉得价格是最引人注目的。

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果汁饮料业,定价有必要实行差异化,这样进一步的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但是,尽管进行了市场细分,有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但一旦差异化成本过大,新产品定价过高,就会降低差异化对目标顾客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转向购买。

因此,酷儿的采取了中庸的价格,330ml的24罐22元,1,5L*12为65,31每件。既弥补了自己在大量广告上消耗的成本,又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儿童的购买。

三、针对儿童的促销

角色行销的关键之处在于角色与目标对象的共鸣。当小孩们都爱上“酷儿”时,已经成功了很大一部分,但这还不够,还必须多角位传递“酷儿”的角色个性,亲近目标消费者,让“酷儿”的形象更加感性化、真人化。可口可乐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小朋友进行了近距离接触。在郑州,邀请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参加“酷儿好少年新年联谊会”:启动广州市场时,马车拉着“酷儿”的卡通形象在天河城亮相,直接吸引5到12岁的儿童:进军厦门时,策划了特别的生日PARTY;“酷儿”到了北京,在北京动物园的海洋馆,引起了在场100多名孩子和家长的欢呼和亲抚。可口可乐通过这些活动抓住了小朋友的心,更厉害的是这些活动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同时,可口可乐还设计了各种诱人的纪念品配合产品销售,推出了大量以“酷儿”为形象的公仔、贴纸、气球等副产品,带起了一股“酷儿”热潮。这对“酷儿”形象和品牌的传播,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口可乐认为,促销能和孩子建立一种类似品牌忠诚的关系,儿童在使用某种品牌时如果感到满意的话,儿童就会喜欢它,因为儿童产生了自身对产品的正面体验。

酷影儿范文第3篇

酷米网每人都有一个动漫绰号,什么“黑猫警长”、“蓝精灵”等等。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晟叫“则卷千兵卫博士”(也称“IQ博士”,是日本经典动漫《阿拉蕾》里的角色)。则卷千兵卫博士最大的成就是制造出了超级机器人阿拉蕾;而现实生活中的王晟和他的伙伴联手打造的酷米网,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儿童互联网需求服务的公司。从一个打工族做到今天,王晟的经历对许多想走捷径一夜成名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更有意义。在公司里参观时,员工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因为距离他们的大型儿童互动童话社区――《米亚大陆》上线封测只剩下短短几天的时间了。

张丹:真没想到,我们这个栏目的采访对象竟然有这么年轻的了!先说说您是学什么的,怎么就做起与网络有关的事了?

王晟:我是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专业是自动化控制。我1996年读大学时就开始上网了,算是国内最早上网的那拨人,那时上网还是Fidonet,求伯君、雷军都做过站长,是那种类似AOL早期的封闭型网络。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就不想干自动化了,觉得天天跟机器打交道不好玩,有幸去了瀛海威。瀛海威算是当时中国互联网的先驱,我们的工作是给全国的数万个上网用户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到了1998年,我去了搜狐,那时搜狐也就十来个人,工作转为做网络的内容服务。此外,在做酷米网之前,我还做过投资和其他的创业。

张丹:是什么契机使您转而创办了酷米网,专门为孩子服务?

王晟:大概10年前我做过围绕孩子服务的调研和项目,但当时互联网的环境不够好,孩子上网的很少,所以就搁置了。近年来,儿童互联网市场领域发展迅速,我和孔中(酷米网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都想把视频的垂直化业务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都觉得从儿童视频这块切入是比较靠谱的,就启动了酷米网这个项目。

张丹: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和传统行业的创业,应该是有很大的不同吧?

王晟:的确是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很确定,比如开个餐馆,只要找好地儿,按照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正常运作就OK了;可是互联网企业则必须创新。你把用户定位在某个领域,你对运营的模式和收入的方式的尝试,都会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创新。而这个创新,就面临着风险,因为此前没有经过验证。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看重所谓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张丹:刚开始创立酷米网的时候,是风投的资金,还是你们自己的积蓄?

王晟:酷米网最初是有悠视网作为依托的,因为悠视网本身是国内知名和领先的视频服务商,酷米网在创建初期,悠视网是主要的股东之一,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技术资源以及业务运营经验和支持,这样酷米网才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另外,儿童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酷米网面临比较好的“天时”,所以总体而言还算是顺利。

张丹:酷米网服务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群?

王晟:我们服务的是15岁以下的孩子。

张丹:您觉得这个市场很有前景?

王晟:我们有做过一些市场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韩国小学生的上网率是98%,美国是86%,中国只有30%-40%左右。而且我们的基数很大,有大约2.5亿。国外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还是挺开放的,他们觉得孩子玩计算机、上网和玩游戏,是件挺棒的事,这和中国家长的态度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从调查中也了解到,凡是家长经常上网,熟悉网络的,多半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很开放,反之就比较排斥。而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潮流来看,上网是必备的技能,所有家长慢慢都会了解到这一点。这对我们来说,就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张丹:15岁以下还是有点模糊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需求都有很大不同。

王晟:是的。所以在内容上我们有比较细致的分类。不光是动画片,娱乐和教育的内容我们都有很细致的分类。这些工作由我们的专业编辑来做的。他们之前也是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有比较多的经验。包括我们也和合作厂商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播出内容的定位和适合的年龄层。所有内容都是不冲突的,大家能够从中各取所需,同时我们也能够找到用户的共性。

张丹:中国的父母往往“谈网色变”,觉得网络会使孩子“丧志”,酷米网如何消除父母们的顾虑?

王晟:酷米网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希望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使之得到相互促进。所以,我们按内心的标准来建立健康、绿色、安全的内容。动画片方面我们一定会选择正式的动画企业创作的作品,然后就是已经通过政府审批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内容按照年龄段进行一些细分,标明其适合的年龄段。另外,不适合孩子的宣扬暴力、成人化的内容我们都会砍掉和过滤掉。我们有意识地减少动画中的广告,也是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观影体验。

张丹:您刚才提到互联网企业必须创新,能具体说说酷米网在哪些方面做了创新吗?

王晟:酷米专注于儿童互联网市场的服务,应该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我们定位的市场是完全一致的,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因为酷米网是第一个提供儿童动画平台化服务的企业,这样的定位和专注与其他网站都不一样。虽然一些视频网站也有动画频道,但并不像酷米网做得这样专注和深入,无论是内容服务的体验,还是儿童上网安全的选取,我们都有自己在行业里更深入的标准和规范;除了动画片,酷米网也在过去一年形成了围绕儿童上网主流需求的服务。我们在儿童的动画、休闲娱乐、学习教育上都做了一定的布局,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酷米在未来盈利模式上的考虑,也和现有的互联网企业不太一样。

张丹:到目前为止开始有盈利了吗?

王晟:酷米网做了两年,今年将实现盈利。

张丹:这已经相当不易了。

王晟:是的。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规模化的“烧钱”过程,酷米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张丹:能简单说说你们的盈利模式吗?

王晟:目前我们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传统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因为酷米网是个动画播出平台,主要的收入还是会来源于一些与儿童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广告;另外一个收入来自我们即将上线的儿童互动童话社区――《米亚大陆》。在这里面,用户会体验到很多互动童话故事,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动画角色,这也会给我们产生另一部分的业务收入。

张丹:我不太懂,怎么扮演一个童话的角色?

王晟:就是让孩子们参与到虚拟化社区里的活动。孩子们平常看童话书或者动画片,是没有办法互动的,而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互动的环境,他们能从中扮演一个角色,并共同去完成一个故事。通过他自己操作和体验的过程,来完成一个

又一个的小故事。

张丹:您刚才提到社区体验这块是需要付费的。这种付费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

王晟:我们现在主要是以会员制的方式。用户不付费也可以体验,只是说这种体验度的深浅是不一样的。

张丹:你们现在的注册用户是多少?

王晟:我们现在已经完成第一个阶段平台化的构建,这个阶段我们并不需要用户来注册,用户只需要简单地在酷米网这个平台上获取他们需要的内容就可以。在我们第二步的时候,才会有注册用户的概念。目前酷米每月为超过一千万的独立家庭提供服务,是这个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网站。

张丹:酷米网的整体发展方向您有怎样的考虑?

王晟: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构建一个面向儿童用户的服务平台和内容网站,满足儿童上网的最主要需求,现在这个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了;第二步,增强儿童和家庭的互动化,提供有黏性的增值服务,产生独特的、有创意的内容。通过“两步走”之后,我们希望能够在产业链上挖得更深一点,希望能够打通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应该说,我们的愿景是很大,但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来走。规划的“三步走”中,我们目前正走在“第二步”的过程中。

张丹:产业链这块完全还没有开始做呢?

王晟:其实在一些简单的产业链合作方面,我们也已经在做。但我们认为这样的合作还不够深入,不能够解决产业链上很多的问题。其实,酷米网一方面想构建平台,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创、共创或者合作的方式来产生独特和优质的内容,然后覆盖到各个终端,把这些内容延伸出去,延伸到影视、出版物、演艺、教育以及一些衍生产品等。我们目前收益的增长性很好。到了一定的时间和契机,我们会把积累的用户和业务模式进行品牌化运作,在线下做更多的延展。

张丹:在品牌的推广和营销,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上,酷米网有什么举措?

王晟:基于我们自己的定位,会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推广手段来提升酷米网整个品牌的知晓度与美誉度。有我们自己主导的,如:酷米观影团品牌活动,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5个地方举办,每周一场,每场活动覆盖100个家庭用户参与;当然还有我们和其他伙伴进行合作的,如:去年的中网小画家活动,通过和中网组委会的深入合作,现场活动有近万人参与,线上覆盖近百万家庭用户。类似这样的活动,酷米网还有很多。

张丹:你们网站上有很多视频内容,知识产权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王晟:我们现在并不独创内容,所以网上的动画视频都是通过合作或者购买来获取。

张丹:您应该算是做互联网做得很早的了,谈谈您这些年做互联网的感受吧。

王晟:最大和最强烈的感受是互联网领域充满了激情、创新、改变和机会。这是一个可以尽情去创造的领域,它做出来的每一个成功的网站和服务都是不一样的,差别非常大。而且,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和用户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任何一个新兴的领域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并诞生很好的公司。我认为,任何机会,你只要能想清楚,能够在这个领域有独特的见地和相关的资源支持,就值得去尝试。

张丹:谈到支持这块,目前投资商给你们的压力大吗?

王晟:目前来讲我们的压力不是特别大。我认为投资对企业最大的帮助是迅速成长和规模化,从投资人和企业本身来讲,即是合作,也是博弈。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投资,而是必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对酷米网来讲,获得资金可以跑得更快一点。没有更多资金,无非就是速度上放慢。从民间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来看,将来会涌现越来越多的资金,而好的项目总是有限的,如果基金仍抱着财务投资的老思路没有对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它们也很难在竞争中获得有价值的投资。

张丹:从最早一批的网民,到今天的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您觉得如果再让您做一次选择,您认为互联网还会有机会吗?

王晟:说实话,目前没太多考虑。我非常关注互联网的发展,但也正因为如此,加之过去做过互联网的投资与创业,我更知道简单的理想和与可实现的目标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一旦你进入其中,就要首先解决团队、资金、盈利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任何一个新兴的领域都会产生很强大的企业和公司。虽然现在一些互联网“传统的”领域已经有很强大的企业,但是机会始终都有。正像Yahoo,Google到MY SPACE,Youmbe再到Twitter,互联网不断会有新的创造。

张丹:接下来这个问题有点尖锐。您对上市有期待吗?如今创业板高管“兑现热”似乎已经成为社会话题了。您是也想通过上市之后一夜暴富,然后名利双收就撤了,还是继续做您所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酷米”?

王晟:对我来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想。对酷米网来说,上市是一个目标,这是由公司的机制来决定的。另外,一旦上市之后会怎么样,作为企业的创建者和重要的股东,我认为首先要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我们可能是初创阶段的比较好的领导者,但不一定是规模化阶段好的运营者。也许你不想退,但需要有更合适的人来取代你,也可能你到了那个阶段和位置,想退也不可能退。我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但目标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

张丹:关注儿童互联网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您是否担心竞争者或效仿者?

王晟: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和参与进来了,我们在进行业务布局的时候,都遇到其他一些对手也在某些角度进行相关的布局。我认为,第一,儿童互联网市场有足够的体量;第二,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谁先谁后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团队和整个企业要专注和把握市场机会,即便有强大的竞争者介入也不需要太害怕。像雅虎、谷歌、eBay都很强大,来到中国都被打败了。但反过来,一些我们今天还看不到的小企业,也不容忽略。至少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处于比较忐忑的状态。

采访后记:

在酷米网采访结束时又被“震”了两下:一是我们说要看看王晟的办公室,没想到几个员工不好意思地从王晟的办公室(一个看上去不足十平米的全透明玻璃隔断)出来了,说“以为您这会儿不回来,我们换个地方开(会)吧”;二是酷米网负责《米亚大陆》业务的台湾籍副总经理“龙猫”傅世华,他竟然和其他普通员工一样,只有一个办公“卡位”。

酷影儿范文第4篇

这项“酷毙了”的运动在福建地区以厦门为龙首之一,相对于国内跑酷最发达的北京而言,厦门跑酷有点不愠不火,却也一直拥有特定的拥簇和死忠。除去“散打”的一部分人,厦门惟一跑酷社团EF(Enjoy Freedom)里,主要成员有二十多名,时不时还会进一些新人。平时除了训练,偶也接洽一些商业活动,一场下来人均有几千元的演出费,虽然对商演认识不一,但成员们也承认这算是对他们专业水平的直观认可。面对采访邀约,社团的阿恺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负责对外宣传的队友去珠海交流了,只好我来接待你。”——良好组织,明确分工,有赤子之心亦有商业运作,跑酷在厦门,似有风情独到。

翻滚吧 奔跑的信仰!

阿恺的跑酷经历里有一项很让人艳羡,他在北京求学期间曾经是中国最早一批跑酷团队、红牛全国极限运动大赛冠军团队“城市猴子”的队员。“可惜央视选跑酷好手上春晚的时候,水平还不够……”阿恺这么说,我料想他现在是可以了。等到他开始示范动作,我觉得不管央视导演怎么看,作为一个第一次直面跑酷的人,我打心眼儿里服气。还没跑起来已经走路带风,三四米高的墙壁上下自如,突然间的几个空翻和侧翻草稿都不打原地就起来了,看着他们奋力向前的样子,你会真的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谈得上是阻碍。

小偷、骨折和跑酷?

此前阿恺也曾接受媒体采访,采访圈定了两个大重点,一是阿恺通过跑酷在单位抓了个小偷,二是报纸上放了大大一张阿恺脚踝的特写,底下一行小字——“这只脚曾经数次粉碎性骨折”。两个方面都吸人眼球,细问却别有洞天。

“抓小偷是怎么回事?”

“抓小偷是真事儿。”——阿恺言下之意,粉碎性骨折就不那么靠谱了。

靠谱的小偷事件是有一日阿恺到自己工作的工地时,遇上一个偷工地金属材料的。眼见小偷圈着大堆价值不便宜的金属件已经跑了老远,要追上有一个捷径,却需要“飞过”一条深10米,宽2米的土沟。2米并非是一个多么难以企及的距离,但搭配上10米的深度就不是人人有胆子过去的了。阿恺当下一个飞扑接着卸力的翻滚截住了小偷的路,对方也很识相,一看架势就知道踢到了铁板,立刻束手就擒。而不靠谱的粉碎性骨折则让阿恺无语得很:“说的是这只脚,一次练习的时候不小心磕了,当时骨裂了,我不知道,以为就是一个扭伤,也没去看医生,等到觉得不太对劲的时候,变成了创伤性骨质增生。目前已经没什么影响了,报纸上的粉碎性骨折压根是没影的事儿……厦门跑酷最大的事故?一个队友在场馆练习完,不小心踩到垫子夹缝里跌倒,又磕到边上铁架,鼻子撞了个骨折。这算吗?”

梦想,发生在校园,归结在校园

跑酷在一开始,确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据说阿恺在最初几年里,经常用跑酷的基础逃学,军事化管理的宿舍最底下两层楼全部封闭,舍管的大叔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胆大包天的熊孩子从二楼跳下来一个滚翻就溜之大吉。据说阿恺毕业后还出了不少效仿者,如今那个学校已经从三楼开始封死。但随着练习的深入,跑酷变得越来越朴素,甚至枯燥,没完没了的体能练习,柔韧性、平衡感练习,反反复复的动作拆解……阿恺说,这不是一个像表面那样风光无限的运动,但艰苦是另外一种收获,被磨砺掉的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以及面对失败和打击重新振作的勇气……这些对于每一个青年人难能可贵的财富和经验,被他们在跑酷中用身体逐渐熟悉,渗入血脉。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把跑酷这项运动带到课堂,变成体育课里的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上房揭瓦。”阿恺的梦想远大得让我有点吃惊,而他们为跑酷所想的也远远超过我们的“以为”。这不是一群只有热血燃烧的毛头小伙,比如,说起跑酷的商演问题,阿恺就很认真地告诉我:“跑酷的商业化是这项运动的必经之路,商业直观地体现了跑酷的价值,但我们不会走到以利益为重的那一步,跑酷是我们的梦想,不是工具。”

不作死就不会死

逍遥是厦门EF的主创之一,目前社团里来的新人几乎都由他开始带。逍遥长得甚至有点清俊,和跑酷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而他的自我定位也让人大跌眼镜,毕业于演艺学校的逍遥说:“我走的是文戏的路线。”

不作死的文旦

文戏路线的逍遥在海滩上奔跑跳跃,当速度感注入他的身体,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武生。翻滚,飞跃,倒立,平衡……逍遥有时会很认真地看一会儿我们拍的照片,然后说:“我再试一次,那个动作会更好看。”

我顿时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死磕的认真劲儿。这股劲儿从他说起新人培训也能看出端倪:“新人进来要看身体素质,也要看内心。跑酷要以爆发力、耐力、协调性做基础,但我更看重对方的人品。有时候我教导新人很严厉,甚至会说一些有点刻薄的话,这时候他们的反应是最真实的,看反应就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跑酷不是流氓、飞贼的游戏,街舞在过去就曾经因为一小撮人被败坏了名声,我们要为跑酷正名。”

我没想到逍遥热衷于和我讨论的,不是这项运动的刺激、精彩,而是一套一套关于跑酷的哲学。关于近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名跑酷爱好者在16层的高楼边缘完成翻跟头的动作时,不慎从楼顶跌落死亡的安全事件,逍遥很认真地告诉我:“不要用生命跑酷,跑酷其实挺安全的,只要你记得一个黄金守则——不作死就不会死。”我在听到后半句的时候脚下一个踉跄,等逍遥解释完才知道这确实是一句黄金座右铭。跑酷看起来花样百出,特技动作一个接着一个。但对于逍遥而言,一切都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和安全意识之上。“练习好基本功,掌握柔韧性、平衡感,克服心理恐惧,然后,等你的力量到了,自然而然动作就出来了。”对逍遥而言,最近不少新人上来就要学空翻,这在跑酷里是大忌,既没有明白跑酷的真实意义,又容易引起运动伤害。

跑酷里的文艺复兴

酷影儿范文第5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此豪放的古诗,使得阳光小学的晨读更加丰富多彩;如此朗朗的读书声,只有在五年级一班才会听见。然而,五一班的男生,不是“帅哥”就是“酷仔”,号称什么“西北杀手”什么“江南剑客”,整天在学校“笑傲江湖”,一会儿“降龙十八掌”,一会儿“乾坤大挪移”,闹得学校风风雨雨,可见,五一班的男生,全都是一帮“疯”小子。五一班的女生到不是这样,她们全都是“靓妹”,女生们每天都带小画书,虽说都是已经是五年级的大姐姐了,可是,一会儿“百变小樱魔术卡”,一会儿“樱桃小丸子”,整天玩“过家家”,将学校变的温情天地。这样一闹腾,五一班不就出名了吗?校长整天批评五一班的班主任鲁老师:今天减工资;明天写报告。哎!鲁老师啊,你可真倒霉!

在这读古诗期间,同学们个个读得起劲,可是五一班的学习委员麻辣酷仔东瞅瞅,西瞧瞧——看一下老师来了没有,好告诉同学,准备“应战”。突然,鲁老师拿着书和课堂作业本走进了教室。这时,男同胞们,准备“应战”,个个男儿血气方刚,就连老班长也是三军统帅,号令全军——认真听讲,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同学们请坐好,在昨天,我将课堂作业本,全都看完了,有很多同学出错,这里面,不光有学习差的同学,而且还有学习的尖子,下面,我将作业本发下去,大家改错。孙晓伟、秦箭、牛俊涛……”老师正在发作业本,而麻辣酷仔呢?却在那里对同位说:“李小,我跟你说啊,这回,我保证全对,因为我都和老班长对过答案了,保证全对。”瞧,麻辣酷仔正在说着,而老师偏偏就喊到了:“麻辣酷仔”。听见老师的点名,麻辣酷仔觉得纳闷:我怎么会错呢?像我这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天才,不应该错啊,而且我还和老班长对过答案呢!有可能老师看错了,对,老师就是看错了。等到,麻辣酷仔拿到本子,看了一下错的地方。原来,是麻辣酷仔粗心,忘加一个标点符号,老师就看得那么严吗?麻辣酷仔改完以后,自我评判到:“哎!我真是粗心难改,自信难移啊!”……

(2)

相关期刊更多

电脑知识与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