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斋即事

秋斋即事

秋斋即事范文第1篇

2、21) 在喜庆尊贵的尔德节里,愿真主的.恩典赐于你,天地万物的赞念升华你,众人的好杜哇涵至你,舍散的乜提全美你,恭祝佳节愉快,家人平安!

3、22) 敬致赛俩目!尊贵的开斋节到了,天地万物都在赞念真主!这是穆斯林栽种与收获的日子,祈求安拉在这尊贵的日子为你及家人赐予幸福和两世吉庆.阿米乃!

4、15) 秋叶黄,斋月离,黄河之水东流去;尔德节,主恩降,无限恩泽永不断。色俩目,祝平安,幸福常伴合家欢;常记主,同努力,你我明天才能美。**祝你及家人节日快乐!

5、4) 尊贵的斋月已经结束,愿安拉接受仆人们的善功!在喜庆的开斋节来临之际,***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吉庆!节日快乐!

秋斋即事范文第2篇

河南农民患“骨癌”到处求诊无果,远赴广州求治遇到好大夫

1990年春节,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农民李敬斋一家,是在愁云惨雾中度过的。此前两年间,身为一家之主的李敬斋先后两次遭遇车祸,导致他的两侧腿骨被撞折,其中的一处骨伤是股骨颈。医生预言,他以后可能会留下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

李敬斋病情的发展不幸被医生言中了,从1989年底开始,他的大腿根部逐渐出现疼痛肿胀,最后发展到不能站立、行走,根本无法下田劳作,全家人陷入了无边的恐慌之中。40岁的李敬斋是8口之家的顶梁柱,上有年迈双亲,下有3个孩子,大儿子10多岁,小的才四五岁,而且他还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残疾的弟弟需要照顾。家里为他治病已经家徒四壁,如果他身体垮了,一家人的生活指望谁呢?

1990年春节过后,李敬斋带着借来的钱到处求治,他跑了很多大医院,医生都诊断他患的是“骨癌”,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李敬斋下了决心,死马也要当成活马医。

最后一次,李敬斋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郑州一家大医院求诊,得到的仍是和以前一样的结果。看着他绝望的神情,主治大夫告诉他,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位叫袁浩的教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特别的研究,建议他不妨去试一试。

李敬斋眼前一亮,心底燃起了希望。回到家里,他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借了些钱,共筹集了3000元钱,在妻子梁桂英的陪同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到了广州后,李敬斋夫妻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袁浩教授家。

当袁浩教授看到门前站着一对衣着破旧、面容憔悴的农民夫妻,男的还拄着一副拐杖,立即明白了他们的来意。他热情地把李敬斋夫妇让进了屋,请他们在沙发上坐下,又倒了两杯水端到他们面前。

李敬斋有些局促不安地向袁教授说明了来意,袁教授当即决定收治他。因为这种病手术花费不菲,袁教授问李敬斋身上带了多少钱。李敬斋实话实说:“我们来时带了3000块钱,路上花了300多,只剩下2000多块钱了!”

袁浩教授皱了一下眉头,面有难色地说:“不够啊!医院光手术押金就要一万元……”

“那我们没指望了……”李敬斋的妻子梁桂英一听这话,扑通跪在袁教授面前,眼泪汪汪地说:“袁教授,你救救我们当家的吧,我们全家8口人都指望他种田养家啊!”

“快起来,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袁教授连忙把梁桂英搀扶起来。

得知李敬斋夫妇为了省钱治病,决定住在医院走廊时,袁教授很关切地说:“最近这里治安不太好,你们住在走廊里不安全。如果信得过我的话,就把你们身上的钱放在我家吧,等过几天联系好床位,你再来住院。”

5天后,袁浩教授让保姆到医院的走廊找到李敬斋夫妇,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袁教授把李敬斋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了,不但为他争取到半价的住院费,还帮梁桂英在医院找了一份临时性清洁工的工作,并免去了她的陪护床位费,让她既能照顾住院的丈夫,又能顺便挣点钱解决一日三餐。

袁教授的善良周到感动得李敬斋夫妻泪如泉涌,他们喃喃地说:“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

在袁教授的安排下,李敬斋很快住了院。

感念恩人十余载,庄稼汉与名教授书信往来友情绵长

李敬斋住进医院后,盼着袁教授能亲自为他主刀做手术。可当他听说袁教授是科主任,在国内同行中名气很大,等他做手术的人排长队时,李敬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有位病友给他出主意:现在好多患者都给医生送红包,医生收了红包后,就会尽快安排手术,而且做手术也会尽心,你不如送个红包给袁教授吧!

为了达到尽快手术的目的,李敬斋咬牙又从老家筹来500元钱,然后让妻子送到袁教授家。在袁教授家里,梁桂英趁袁教授的夫人不注意,把钱悄悄地夹到书柜上的书里。

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手术后第三天,袁教授的夫人拎着营养品来探望李敬斋,并把那个500元的红包塞给了李敬斋,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动手术的钱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

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后治疗,李敬斋可以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出院结算时,他还是欠着医院1000多元的费用。李敬斋这时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妻子留下来给医院当清洁工,什么时候挣的工资能抵上欠医院的费用,她才离开。

还没等李敬斋找医院相关部门商量此事,袁教授已经先找到了他,对他说:“你欠医院的1000多元钱已经给免掉了,你们放心地回家吧!”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百块钱塞给李敬斋,让他买回家的车票。李敬斋坚决不收,袁教授硬是把钱塞到梁桂英口袋里。

“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我长这么大,头一回遇到这么好心肠的人!”在袁教授资助下回到家乡的李敬斋,逢人就讲自己遇到的好人袁教授,并盼着将来能有机会报答袁教授的恩情。

在老家休养一年半后,李敬斋彻底扔掉了拐杖,又能下田干活了。饮水思源,他更加感念袁教授的救助之恩。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敬斋都要给袁教授写封信,在信里和恩人聊聊家常。而袁教授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他回信,鼓励他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敬斋看到一本叫《爱心泛珠江》的书,书中写到了袁教授如何帮助一个家境穷困的河南农民,还帮他垫付了1000多元医疗费的事。李敬斋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就是书里所写的那位河南农民,当年袁教授对他说,医院免除了他欠下的住院费用,其实是袁教授自己掏钱给垫上的啊!

李敬斋心里又感激又不安,他赶紧东拼西凑了1000多元钱寄给了袁教授。没想到,一周后,那笔钱又分文不少地退了回来,留言栏上还写着:“你家里经济不宽裕,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看到这行字,李敬斋的眼泪流了出来,心里对袁教授充满了敬重,并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袁教授的恩情。

此后,李敬斋更是把袁教授看成了自己的亲人,心里有什么困惑、眼前有什么难题都向袁教授诉说。2005年春节前,李敬斋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自称是老乡的人骗走了一年辛苦挣来的钱。回到家后,小儿子怎么也想不开,整天寻死觅活的,让李敬斋夫妇担心不已。这时,李敬斋想到了袁教授。受李敬斋夫妇的影响,他们的3个孩子对广州的“教授爷爷”都很敬重。于是,李敬斋打电话把小儿子的事情说给袁教授听,袁教授也很着急,连忙打电话开导李敬斋的小儿子。李敬斋的小儿子很快想开了,表示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年春节过后,他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

2008年春节期间,广东发生了冰冻雨雪灾害,李敬斋专门找人打了两床棉被寄给了袁教授,没想到袁教授又原封不动给他寄了回来,并打电话对他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咱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哪能让你破费呢!”

19年来,通过与袁浩教授的交往,李敬斋觉得袁教授不仅治好了他的病,还教给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总想找机会报答恩人。

教授夫妇相继中风,农民夫妻辞工照料恩人

2008年9月,在一次通话中,李敬斋得知袁教授的夫人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他立即把妻子从老家送到广州,让妻子在病床前侍候袁教授的夫人。

安顿好妻子后,李敬斋本打算去上海一家建筑工地打工,袁教授担心李敬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会把身体累坏,便帮他在广州一家养老院找了份比较轻松的活儿。李敬斋听从袁教授的安排,留在了广州打工。

2009年5月的一天,李敬斋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袁教授也中风了。李敬斋心里一沉,赶紧辞了工,第一时间出现在袁教授的病榻前,为他端茶送水、擦洗身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细心周到。

照顾中风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李敬斋一遍遍地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跟医生学会按摩后,他先在妻子身上试验,妻子觉得舒服了,他才给袁教授按摩。每天晚上,李敬斋都坚持给袁教授按摩,有时一次要一个多小时。

中风后的袁教授言语不清,但李敬斋对他的需求明察秋毫,老人的一个眼神,李敬斋都能准确地领会。时间一长,袁教授对李敬斋有了心理依赖,只要李敬斋离开一会儿,老人的眼中便充满了期盼。看到李敬斋回来了,他的脸上又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医生说中风病人要多说话,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于是,李敬斋一有空就跟袁教授聊天,袁教授也很配合地努力从头学起。每当袁教授能清晰地说出一个音节时,李敬斋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

李敬斋每天早上5点起床后,就开始忙碌,一直忙到晚上9点袁教授入睡。在袁教授身边日复一日繁琐的劳作,李敬斋不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觉得有种报恩的快乐。

李敬斋和妻子辞工照料19年前救命恩人的事被外界知道后,广州的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李敬斋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是个农民,经济不宽裕,想报恩只有尽心侍候好袁教授老两口。”

让李敬斋感到欣慰的是,他和妻子照料袁教授夫妇的事,得到了父母和孩子们的支持。乡亲们得知这件事后,也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每天都有村民去他家帮助他父母打理家务。秋收农忙时,村里有30多人去他家地里帮着收玉米。

在李敬斋的精心照料下,袁教授恢复得很快。2009年9月18日,袁教授出院回到了家里。不过,因为中风后遗症,袁教授仍吐字不清,写字也有困难。

秋斋即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意识 男性视角

《聊斋志异》虽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聊斋志异》虽是志怪,其实写人,那些写狐妖花魅的故事,其实写的都是可爱美丽敢于反抗世俗追求幸福的女子。仅有这些女子还构不成文本中众多情节离奇让人惊叹的故事,在此类写花妖狐魅的文本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角色,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往往是年轻的书生,而这些书生要么是物质上贫乏,要么是仕途上不顺,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社会主流所承认的正人君子,用当时的社会阶层定位,即为“士”。

1.文本中的男性视角

这些书生在文本中除了参与故事的发生之外,还充当另外一个角色:观察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多少具备看客心理,尤其对女主人公的外貌观察。文本中的女性是男性眼中的女性,或者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聊斋志异》中女性的美丽可爱自由觉悟都是在男性视角下呈现出来的。例如:《青凤》中写青凤的出场“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然后写耿生“瞻顾女郎,停睇不转……生隐蹑莲钩……生神志飞扬,不能自主。”《婴宁》中写婴宁的出现“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然后才有了“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鸦头》中写鸦头的出场“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容娴婉,实神仙也”,于是素来方直的书生王文“至此惘然若失”。《青娥》中对青娥的描写“年十四,美异常伦”。霍桓看后“虽无知,只觉爱之极……直告母,使委禽焉”。《瑞云》中的女主人公更是“杭之名妓,色艺无双”,使得贺生“亦竭微贽,冀得一睹芳泽”……

中国文化中有着“女色”这一传统,比如人们从来都觉得“郎才女貌”是绝配,而从未有郎貌女才的说法,比如形容女子常用“弱柳扶风”“秋波流慧”“面若芙蓉”等,当女性外观被物化为弱柳、秋波、金莲等时,其中采摘把玩的意味就已经显而易见了。无怪乎有人说《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多是“女色”“女奴”文化下的形象。

毋庸置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读书人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好恶本身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仅外貌美,而且有才情有智慧重侠义,做事干练,兼有女性的美貌温柔与男性的侠义干练,还有神仙般的能力,可以解救书生于落难遭困之中。《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堪称完美,可以说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女性。从写实性来讲,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显然过于理想化了,那么蒲松龄为什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大胆地塑造了这么多世间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女性呢?

从蒲松龄的身世看:生于明末清初,多次科举不中,最终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可谓身世坎坷。然而作为一介书生,深受儒家礼教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后两者的追求虽不能实现,犹可追求前二者的完美。于是我们看到《聊斋志异》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多为不得志的书生,也可以说作者借小说抒写自己的心声,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达成。”在作者所建构的一个个美梦中,他成了那些落魄却得到美女青睐的书生,那些女子无不年轻美貌,敢爱敢恨,善解人意,温柔体贴。他们弥补了作者现实生活中的遗憾。

2.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意识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明清时期,随着儒家教条日益僵化,一方面封建礼教极其严苛,女子社会地位更是低入尘埃,清初律法严苛加重了对女子犯罪的惩罚,另一方面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元明清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窥得一斑。此外,明末清初女作家人数迅速增加,其中有记载的女诗人就数以百计。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中共收入三千多位明清女作家。这些女作家有的以个人方式进行书写表达,有的受父兄家族影响,精通诗书,更有一些以结社等形式在当时某些地域范围内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清初的“蕉园诗社”,更是开启了女性自觉意识的先河。清初的女性创作涉及很广泛的领域:女性追求平等情爱关系,女性争取独立自主的人格,女性对历史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批判继承,以及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对男权世界的颠覆反抗,等等。《聊斋志异》中表现出的一些思想有当时的时代因素。

对比当时社会上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女子的敢爱敢恨上,这些女子很多都能识文断字,甚至有些精通诗书,如《连城》中连城和书生的相识就超越了其他篇目美色在先的局限,因诗文而相知。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又不完全同于当时明末清初社会上女子自身所要表达的东西。

书中的女子除了敢爱敢恨、有才有德之外,还兼具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思想。她们敢于争取自己的自由,却能够容忍自己爱的人有别的女人,甚至可以和别的女子共事一夫,而且并不计较嫁娶名分,如《阿绣》中的阿绣。有些虽说是敢爱敢恨,却又显得轻浮,如前文所举篇目。如果说书生因为看到女子的外貌美丽而产生爱慕多少是和女色文化有关的话,那么女子在初次见到书生或者在不了解其人品性格的状态下就委身于人,这是和常理有悖的。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女性意识再觉醒,也不可能如此大胆。这样就出现了双重标准,既希望女性敢爱敢恨追求自由,又要求这些女性在当时父权社会制定的道德标准之内。既希望女子温柔贤淑,又渴望在自己有爱慕之心时女子能主动迎合甚至诱惑而不使男子背负好色之名。这种吊诡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后来“五四”时代的女性解放中,最终女性意识是否要觉醒,要觉醒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觉醒什么时候不该觉醒,仿佛都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却不是女性自己。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当时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文本的读者都以男性居多,《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形象和故事情节从某种角度慰藉了读书人不可能实现愿望的受伤的心灵,同时也满足了一些无聊人士的猎艳心态。它一方面塑造了很多流传后世,追求自由,敢爱敢恨的超前的女子形象,另一方面将这些女子的外貌服饰、言行举止置于男性视角下,满足了男性观瞻审美的需求,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背后依然无法摆脱衡量女准则的男性视角。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49.

[2]蒲松龄.斋志异[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的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

[4]侯学智.男权文化下的双重期待和幻想[J].电影文学,2008(6):124.

[5]王双宁.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114-115.

[6]王志勇.《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狐女情节原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8.

[7]赵崔莉.明代妇女的二元性及其社会地位[J].辽宁大学学报,2004(9):83.

秋斋即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刘逢禄;《春秋》学;清代今文经学;书目

[中图分类号] B2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4—0027—07



一关于刘逢禄《春秋》学书目的各种意见

刘逢禄(1776-1829)是清代《春秋》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常州公羊学的奠基人,因此大受学界关注。然而,刘氏《春秋》学研究有一个基本史实,即其《春秋》学书目,历来说法各异,迄今悬而未决。以下依时间顺序,略述几种代表性的意见:

第一,刘氏弃世不久,其子承宽等作《先府君行述》(以下简称《行述》),其中说:“主山东时,为《释例》三十篇;又析其凝滞、强其守卫,为《笺》一卷、《答难》二卷;又推原左氏、穀梁氏之得失,为《申何难郑》四卷;又断诸史刑礼之不中者,为《议礼决狱》四卷;又推其意为《论语述何》、《中庸崇礼论》、《夏时经传笺》、《汉纪述例》各一卷;其杂涉漫衍者,尚有《纬略》一卷、《春秋赏罚格》二卷。凡为《春秋》之书十有一种,宫保阮公、申耆李公各为梓行于广东、扬州。”

刘承宽等《先府君行述》,《刘礼部集》,道光十年思误斋刊本,附录第5页。虽对各书的刊行、存佚等说得比较笼统,《申何难郑》、《议礼决狱》卷数也与刘氏《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叙》所说有异,“凡为《春秋》之书十有一种”却成为最权威的说法。

第二,李兆洛在《礼部刘君传》中说:“君乃研精《公羊》,探源董生,发挥何氏,成《释例》三十篇;以微言大义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洞然,推极属辞比事之道,又成《笺说》、《答难》、《决狱》等,凡十一书。”

李兆洛《礼部刘君传》,《养一斋文集》卷十六,《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二十三年刊本,第2页。李兆洛曾搜辑、刊刻刘氏著述,如《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特别是《春秋公羊释例后录》六卷,集中展现出刘氏晚年改定的《春秋》学著述,但他自以对刘氏公羊之学“未得其深”,未为作序

蒋彤编《武进李先生年谱》卷二,吴兴刘氏嘉业堂1913年刊,第21页。另,李兆洛《礼部刘君传》也说:“弱冠即与君相知,爱君孜孜从事《公羊》家言。予浅陋,极知其学之正,而不能从问业。”(《养一斋文集》卷十六,第3页),致使后人无以知悉其中详情。

第三,戴望于同治年间“取其家行述,参诸遗书,私为之状”,撰《故礼部仪制司主事刘先生行状》

戴望《故礼部仪制司主事刘先生行状》,《谪麐堂遗集?文》卷一,宣统三年邓氏风雨楼丛书本。,在《行述》所举诸书外,专门表彰《春秋论》上下篇和《左氏春秋考证》二卷,在论《左氏春秋考证》时,又引录《刘礼部集》所载《申左氏膏肓序》,所以合计应是14种。后来的《清史稿》、《清史列传》、《清代七百名人传》等,均据戴望所拟行状为刘氏立传,所以戴望之说流传甚广。

第四,平步青在《武进刘礼部著述》中,既采《行述》之说,另谓刘氏“又有《左氏春秋考证》二卷、《春秋公羊议礼》十四篇,是为《春秋》之书凡十有三种”,又说刘氏有七种《春秋》学著述刻入《学海堂经解》,其中《发墨守评》一卷、《穀梁废疾申何》二卷、《箴膏肓评》一卷、《左氏春秋考证》二卷《后证》一卷均在《行述》所举诸书之外,但他并未计入

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六,《续修四库全书》影印1917年香雪崦丛书本,第81-82页。平步青谓刘逢禄将《春秋十七诸侯终始表》一卷、《春秋秦楚吴进黜表》一卷“后改名《谷梁废疾申何》,凡二卷”,又说学海堂所刊有《左氏春秋考证》二卷《后证》一卷,均误。。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4期吴仰湘:刘逢禄《春秋》学著述考

第五,孙海波在《书刘礼部遗书后》中,详考刘氏著述的刊板与存佚,对《行述》所说一一检核,指出刘氏《春秋》学著述中刊行者8种、未刻者5种,另将《五经考异》归入未成之作,但指明其中《春秋》卷已成,则合计应有14种。孙海波还指出养一斋刊《春秋公羊释例后录》中六种著述与经解本的渊源,与《答难》、《申何难郑》的关系

孙海波《书刘礼部遗书后》,香港存粹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香港存粹社1978年,第336-339页。。孙海波对刘氏《春秋》学著述版本源流的考察,成为后来研究的基础,影响甚大,迄今鲜有过之者。

第六,张广庆在《刘逢禄之著作及版本考述》中,根据《行述》、孙海波所说,列出刘氏14种《春秋》学著述,即增加《春秋考异》,归之为已刻而未见者

张广庆《刘逢禄及其公羊学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第23-35页。。

第七,申屠炉明在《行述》所举11种之外,增《春秋论》、《春秋公羊议礼》,计为13种

申屠炉明《论刘逢禄春秋公羊学的特色》,《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2期。。

第八,蔡长林在申屠炉明所说之外,增《春秋考异》、《读公羊通义条记》,为15种。同时又指出,若依养一斋刊本计算,当有18种

蔡长林《刘逢禄〈春秋〉学初探——从〈春秋论〉谈起》,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四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82页。。

秋斋即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满族诗人 兆勋 杨钟羲 《雪桥诗话》 《熙朝雅颂集》

清代满族诗人兆勋,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评价他为“诗宗贾岛狂”。对兆勋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兆勋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一、兆勋研究概述

《钦定八旗通志》:“《牧子诗录》一卷,《不堪持赠吟咏》一卷,兆勋撰。牧子是编《诗录》一卷,盖其旧友福增格为之编次,乾隆戊寅序而刻之,末附有诸诗家评语及所赠诗。其《不堪持赠吟咏》一卷,则为兆勋晚年续刻而成。”[1]

铁保《熙朝雅颂集》卷八十九收录兆勋39首诗作[2]。

法式善《八旗诗话》:“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又号牧牛子,满洲人。有《牧牛子诗录》、《不堪持赠吟》。尝自谰其诗云:‘余诗如寒蛩吟衰柳,其声涩而凄;又如青草池蛙,分明聒噪,而夕阳雨后,却是少他不得。’其《不堪持赠吟》自跋:‘半窗冰雪,残腊将归;老境寂寥,偶作一二短章,不过湖边茅屋下消遣不净妄心。学殖荒陋,不敢谬拟韩子;而梦中抚掌者,那得有孟郊其人耶?果如释氏有再生之说,定补偿今生不读书公案。’”[3]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初编》卷四十一简介兆勋,收录其《不堪持赠吟》自跋,收录摘句:“a足卧云岑,高吟抱明月。”“明日送春兼送别,雨中烟柳湿长条[4]”。《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五十八介绍兆勋诗作《牧子诗录》,其友福增格为之编次。收录摘句:“月明作秋色,柝响夜操权。”“月照梨花诗梦冷,隔帘人影瘦春灯[4]”。

张菊玲等辑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收录五绝《山中春兴》和五律《暮秋即事》两首诗:“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又号牧牛子,因先世居长白山之栋鄂地方,又号栋鄂牧子。乾隆年间在世,生卒年待考。他与永忠、永、敦诚等满族贵族的闲散文士关系密切,经常参与他们的诗酒活动。撰有《牧子诗录》、《不堪持赠吟》等诗集。”

李雅超校注《白山诗词》收录兆勋9首诗,其中五律2首,分别为《客馆春夕同絮斋听雪》、《秋夜杂咏》[5]。五绝4首:《秋夜听雨》、《山溪种藕》、《郑村》、《山中春兴》。七绝3首:《山中秋日》、《半园春夜》、《送春日别友》。

张佳生《清代满族诗词十论》评价兆勋诗作:“兆勋诗以景物和感怀为主,格调冷峻,多凄苦之语。”[6]以《秋日病中作》为例。

孙诚《董鄂氏人物传略》:“兆勋,字佑,一字牧亭,号牧牛子,又号栋鄂牧子,隶满洲正红旗,姓董鄂氏。其先世居辽东董鄂(今辽宁桓仁),以地为姓。为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代不详。因家道中落,寒屋苦读,于学‘钩深剔隐,无所不窥。而为文不尚矩度,顷刻数百言。诗则镂胸_肾,不惊人不休也’。性喜清幽,远避尘俗,却乐与诗酒为伴,其《偶吟》诗中有‘无琴静亦好,有酒乐何如’,‘外人懒与见,惟伴一床书’等句。”[7]

兆勋诗宗贾岛,追求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其《牧儿》诗曰:“野花簪箸笠,蓑衣报晓露。牛背一声笛,吹瘦斜阳树。”又有《山中春兴》诗曰:“开窗快举尊,青山与我侣。寂寞邻家看,杏花寒不语。”反映了作者钟情于自然风物的志趣。其《暮秋即事》诗云:“不咏大刀头,幽怀怅未休。一林黄叶雨,千里白云秋。空馆留渔伴,寒溪饮牯牛。浩歌谁共赏?斗酒妇能谋。”则表现出诗人有志报国无法实现的怅惘,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嘲解。

兆勋与同族、同宗的铁保、玉保昆仲及诗人福增格等友善,互有赠答。诗作有《牧子诗录》一卷,有旧友福增格为其编辑,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作序并刻印,集后附有诸诗家评语及所赠诗。参领白衣保称其诗境如“雨花春晚,萝月秋深”。铁保有《兆处士牧牛》诗。玉保赠诗亦效其体云,“闻说牧牛子”。堪称是对兆勋家境及性情的真实写照。

二、兆勋诗歌研究

《雪桥诗话》卷七收录并评价兆勋的诗作:

铁冶亭《雪夜读牧亭》诗云:“牧亭遗稿半凋残,一u昏灯抱影看。读到孟郊清绝处,雪花如手打窗寒。”玉阆峰《题家牧子诗集后》云:“闻说牧牛子,奇穷乏往来。鹑衣风落絮,茅屋壁生苔。宇宙诗肠隘,烟霞醉眼开。胡琴何处碎,白首老金台。”“午夜披残稿,高吟得未曾。思深虫语砌,室暗鬼吹灯。刻镂心如发,摩挲句有棱。何人铸贾岛,学步愧难胜”。牧亭名兆勋,字佑依,一号牧牛子,有《牧亭诗录》一卷,赞侯侍郎为之编次,乾隆戊寅序而刻之。其《不堪持赠吟》一卷,则晚年续刻也。自跋云:(见前)[8]

该则收录兆勋的6首诗,分别为:《秋夜听雨》、《春夜客中即事》、《山溪种藕》、《郑村》、《山中春兴》、《送春日别友》等6首诗。同时收录白衣保的诗句,杨钟羲其诗作“意象寒瘦,与牧亭亦复笙磬同音”。

铁保《读乡前辈遗诗感赋》:“何处牧牛子,穷愁并断肠。夕阳一声笛,天地久低昂。性证寒山净,诗宗贾岛狂。冰花结成字,展卷梦魂凉。”[9]据铁保和玉保的诗歌对兆勋的评价,可看出兆勋家境贫寒,性喜清幽,远避尘俗,却乐与诗酒为伴,手不释卷,尤喜贾岛的诗歌,擅长选取寒瘦的意象,营造幽冷的意境。

根据前人评价,结合对兆勋诗作的分析,可看出兆勋诗歌以冷色调为主,而这种冷色调既是他的诗境,又是他心境的自然流露。他的诗所选季节很多在秋季,即使他选择春日,也不是春花烂漫的风景,而是别有一番愁绪;所选时间以夜晚为多,即使所写为清晨,也带有阴冷的意味;所选地点,以山中、郊外居多。

(一)分析杨钟羲《雪桥诗话》中收录的兆勋诗作

《郑村》:“明月照花阴,归禽栖野树。暝色暗空村,犬吠烟生处。”在万物消歇的时候,明月照着花阴,归禽栖于野树。“花阴”和“野树”营造出阴冷的意境。尤其后两句,一个“暗”字,将暮色笼罩中村庄的寂静展现出来,不料,犬吠声打破了这种寂静,使得意境更为幽冷。

《春夜客中即事》:“客馆邻萧寺,春灯红冉冉。模糊睡起僧,打钟不记点。”写旅居在外,客馆紧邻萧寺,寺院的春灯红红地照着,给客舍之夜带来几许温暖。这首诗充满生活情趣,写睡眼惺忪的僧人,刚刚睡起,就惦记着敲钟,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连几点都忘记了。为兆勋的诗作增添了一抹亮色,变为暖色调,显露了乐观积极的情绪。

《山溪种藕》:“岸柳环溪渚,童子采拳蕨。春风二月忙,藕花种明月。”拳蕨即蕨菜。《说文通训定声》:“蕨,初生如蒜苗,无叶,专似鳖脚,亦似小儿拳,故曰拳菜。”明月:犹言次月。《陔馀丛考・明月・去月》:“次年曰明年,次日曰明日,而次月未有称明月者。左传,郑人相惊,以伯有为厉,齐燕平之月,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然则次月亦可称明月矣。”山间小溪四周,长满了柳树,在垂柳袅娜的岸边,一群儿童采摘着拳蕨。“春风二月忙”,一个“忙”既写出了儿童紧张忙碌的劳动景象,又衬托出了春风给山溪和岸柳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藕花种明月”,“明月”在这里表示下个月,即三月,似乎又有所指,将儿童早出晚归、繁忙的种植场景勾勒出来,真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山村早耕图。

《送春日别友》:“吟怀离绪酒难消,花落松斋倍寂寥。明日送春兼送别,雨中烟柳湿长条。”面对离别,感伤的酒很容易使人沉醉,这种醉意久久难以散去。在落花的松斋,使得寂寥加倍向诗人袭来。明天,说再见的不仅是春天,更有在暮春时节将要远行的朋友,春雨潇潇,烟雨迷离,淋湿了柔柔的柳条,柳条显得愈发修长,犹如离人的愁思,被柳条牵引得更加绵长,让人不禁想起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可见,兆勋善用凄苦之语,表现寂寥之境。

《秋夜听雨》:“凉宵山馆寂,野客衣冠古。背影坐秋灯,垂头听夜雨。”头两句的形容词达到了诗人追求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凉宵”,一层秋雨一层凉,凄凉的秋夜,山馆死一般的沉寂,“野客”带有萧索的味道,他穿戴着古朴的衣冠,给人无比沉重的感觉。秋灯照着孤独的背影,低着头,想着遥远又悠长的心事,听着夜雨嘀嘀嗒嗒敲打着窗子。秋雨下的景物,涂抹上幽冷的色彩,一如诗人的心境,比秋雨还要幽冷。诗人在感慨平生,抒发自己的寂寥与凄苦,形成孤瘦凄紧的风格。

通过杨钟羲收录于《雪桥诗话》中的诗作分析,结合兆勋的诗作,可以看出兆勋的诗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写景物的,另一类是感怀的。在描写景物的作品中,如《山中》、《客馆春夕同恕斋听雪》、《秋村杂咏》二首、《村居即事》、《初夏》、《秋夜豆花亭》、《郑村》、《牧儿》(即使是清晨,也带有冷色调)、《春夕赠狮峰隐者》、《春夕僧舍》、《春夜客中即事》、《春日》、《山中春兴》、《春日自题窗壁》、《春夕客中忆郑村杂咏》二首、《半园春夜》、《河上》、《送春日别友》、《野寺看花》,既有乐观明朗的暖色调,更多的是阴冷寂寥的冷色调。在感怀的作品中,如《感年》、《感怀完颜明远村》、《秋日城西远望》、《秋日晚过香岩寺》、《暮秋即事》、《秋日病中作》、《秋夜听雨》、《春日玉麟洞口》、《山中秋日》,诗人感慨平生,叹遭际的坎坷,抒发自己的凄苦之情。可见,杨钟羲对兆勋的诗作评价是准确的,他的诗主要追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时而也有明朗的色调,这样就更全面了。

另外,《半园春夜》:“如云往事思层层,不睡从教酒量增。月照梨花诗梦冷,隔檐人影瘦春灯。”《客馆春夕同絮斋听雪》:“空馆少欢情,寒灯照影清。樽前酒有色,窗外雪无声。不许牵愁去,偏教送客行。旅怀真欲碎,不睡到天明。”《秋村杂咏》:“堕月悲檐马,删诗守夜灯。多愁还似雁,有妇不如僧。节近花增色,窗寒酒欲冰。自怜贫气骨,耻受外人憎。”“檐马”:即屋檐所挂之风铃。又称“檐铎”。陆游诗:“檐铎摇风破昼眠。”又称“檐铃”。施枢诗:“晓窗风细响檐铃。”这些诗篇体现的是凄苦的心境,营造的是幽冷的意境。

(二)通过白衣保诗作看兆勋诗歌“意象寒瘦”的特点

《八旗诗话》载:“白衣保字命之,一字鹤亭,满洲人。耽诗好游,与兆勋、傅雯为山友,与戴亨、国柱为诗友,西山名刹皆有手迹。晚官荆州,借江山以资笔墨。诗近体为工,七言与丁卯相埒,五言VV乎有偏师捣长城之概,非时辈所及。”[3]

杨钟羲称白衣保诗“意象寒瘦,与牧亭亦复笙磬同音”。《游万松山》先把凄苦的心境展示出来,“尘寰苦难居”,既然尘世充满艰苦,实难久居,还是去深谷吧。本来想在深谷中寻求解脱,却是“怪鸟避人飞”,鸟呈现出一副怪异的姿态,与人也是极为不和谐的,“避人飞”,鸟儿似乎觉得,正是人的到来,打扰了它们原本平静自然的生活。《送僧归盘山》,“迤逦开荒径,殷勤扫白云”,盘山之中开辟出蜿蜒的路径,艰难地前进,拨开一层一层的白云。在盘山上,与僧相伴的是仙鹤,因为“林空”,而林空恰恰营造了荒凉寂寥之境,这一意象的选取,将山居的幽冷显露出来。想象着的打坐的蒲团之夜,念经声隔着几道岭都能听见,这一意象同样传达出空寂的意境。《秋雨书怀》渲染了楚天寥廓的秋雨中,“雁低飞”的情景,“穷巷”与“薄寒”对举,“居有竹”与“管无衣”对举,将秋雨的凄凉与幽居的穷困衬托出来。“孤帆落”与“一犊归”,从远景回到近景,将“烟波浩渺”的辽阔与“蓑笠平原”的孤寂结合起来,表达作者秋雨思乡的情怀。

对比兆勋与白衣保的诗作,正如杨钟羲评价的那样,“意象寒瘦”,二者诗作有相近的意境和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兆勋诗歌以冷色调为主,“意象寒瘦”,这正是他的诗境,更是他心境的自然流露。因此说,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的诗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清]李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第3册)(卷十百二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2079-2080.

[2][清]铁保辑,赵志辉校点补.熙朝雅颂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1407.

[3][清]法式善著.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517,517-518.

[4][清]张维屏编撰,陈永正点校.苏展鸿审定《国朝诗人征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612、1181.

[5]李澎田主编.李雅超校注.白山诗词.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254-255.

[6]张佳生.清代满族诗词十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91-92.

[7]孙诚.董鄂氏人物传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252-254.

相关期刊更多

蒲松龄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蒲松龄纪念馆

中国韵文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红岩春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