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第1篇

一、 基本型

在求发生化学变化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够把它们综合运用。同时还必须搞清所求的是什么溶液,溶质是什么?质量是多少?溶液质量是多少?现举例说明:

例1(河南中考题)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x

36.5∶73g×20%=58.5∶x

x= 23.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4g∶(73g+127g)×100%=11.7%

评析该题是最基本的求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题型,但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必须代入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溶液中的溶剂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代入计算,例如127g NaOH溶液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因为NaOH溶液中的水并没有参加反应。其次该题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很简单,只是反应前溶液质量总和,但是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则应另当别论。

二、 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 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 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或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例2已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硫酸溶质质量X,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Y,氢气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981612

6.5gX Y Z

65∶6.5g=98∶X=161∶Y=2∶Z

X=9.8gY=16.1gZ=0.2g

溶质质量:16.1g

溶剂质量:100g-9.8g=90.2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6.1g+90.2g)×100%= 15.1%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16.1g,氢气的质量为0.2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根据上题的两种解法来看,运用质量守恒进行计算简单一些,但是该题与例1相比不同的是有气体产生,所以在求所得溶液质量时应该用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减去生成气体的质量。但如反应后还有沉淀生成的,还要减去沉淀的质量。但是如果反应物中有杂质的,在计算时还要特别留意不同的情况。

三、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的分两种情况:(1) 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2) 杂质不参加反应但可溶于水。

例3将含杂质的锌8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投入烧杯中,加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总物质质量为107.8克。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分数?

解氢气的质量为8g+100g-107.8g=0.2g

设纯锌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X Y0.2g

65∶X=161∶Y=2∶0.2g

X=6.5gY=16.1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本题与例2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锌,例2中的锌是纯锌而例3中的锌中含有杂质,可是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都是6.5g+100g-0.2g= 106.3g。为什么例3中溶液质量不是8g+100g-0.2g=107.8g呢?原因在于8克锌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及杂质不能看成溶液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杂质能参与反应或能溶于水呢?那又该怎么办呢?

例4将16.9g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 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水的质量为Z,Na2CO3的质量为M。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117 44 18

M 100g ×7.3%XYZ

73∶100g×7.3%=117∶X=44:Y=18∶Z=106∶M

解得X=11.7 gY=4.4gZ=1.8gM=10.6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18g

溶剂的质量:100g-7.3g+1.8g=94.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94.5g+18g)×100%=16%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生成NaCl质量为11.7g,CO2质量为4.4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 =18g

溶液的质量:16.9g+100g-4.4g=112.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112.5g×100%=16%

评析该题中的NaCl虽不参加反应但能溶于水,所以它就算是溶液的组成部分,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6.9g+100g-4.4g,而不是用10.6g+100g-4.4g。但是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NaCl溶质有两种来源,一是本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二是反应后生产的。而同学们再计算时往往会忽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NaCl。

四、 溶质与水反应导致溶质变化.

很多物质溶解到水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溶质的种类和质量都发生变化。这类物质主要有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最常见的是Na2O、K2O、SO3等.

例题5将6.2gNa2O溶于3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NaOH质量为X.

Na2O+H2O2NaOH

62 80

6.2g X

62∶6.2g=80∶X

X=8g

溶质质量:8g

溶液质量:6.2g+30g=36.2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36.2g×100%=22.1%.

评析此题最常见的错误也是直接用Na2O的质量去除以溶液的质量而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1%,而实际上是氧化钠溶于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溶质变成了NaOH,所以溶质不再是Na2O。

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第2篇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方法】

自学法

交流讨论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溶质、溶剂、溶液是什么?

2、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课堂探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题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步骤?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在30

℃时,将10

g食盐溶解在40

g水中,该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5%

C.40%

D.20%

2.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

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

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A.0.9

g

B.9

g

C.90

g

D.18

g

4.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10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②在11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③在100份质量溶剂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④在90份质量溶剂中溶有10份质量溶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一定温度下,往某饱和溶液中加入原溶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判断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二、填空题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50

g,一般可用________称取________g食盐,再用________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已盛有食盐的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搅拌即可.

三、计算题

1:50

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第3篇

我们常见的物质溶于水,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如NaCl、KNO3等盐类,溶于水后其溶质的种类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第二种,如Na2O、SO3、P2O5等碱性或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的同时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分别生成了NaOH、H2SO4、H3PO4等物质,此时溶质种类改变,溶质质量增加;第三种,如NaCO3•10H2O、CuSO4•5H2O等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质是NaCO3、CuSO4,结晶水的质量要加在溶剂的质量中, 而不能算在溶质的质量中,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了。

掌握了以上规律,解答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就快捷多了。请看下面两道例题。

例1将a g物质放入b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大于 ×100%

B.等于 ×100%

C.小于 ×100%

D.A、B、C都有可能

解析:由于题中并未指明a g物质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假设法来求解。假设该物质是KNO3,溶于水后,溶质是a g KNO3,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假设该物质是SO3,溶于水后,溶质是H2SO4,质量大于a g,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100%;假设该物质是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是CuSO4,质量小于ag,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00%。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D。

例2把m g A物质溶于水配成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n%的溶液,已知A可能为NaCO3•10H2O、CuSO4•5H2O、Na2O、P2O5、NaN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请根据下列要求填空。

(1)当m=n时,A物质是________或________;

(2)当m>n时,A物质是________或________;

(3)当m

解析:m g某种物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n=m,该物质溶于水后种类和质量都应不变,因此可知该物质可能是NaNO3或NaCl;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n

于水后,溶质质量应减少,

因此可知该物质可能是

NaCO3•10H2O或CuSO4•5H2O;要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n>m,该物质溶于水后,溶质质量应增加,因此可知该物质可能是Na2O或P2O5。

[练习]

t℃时,分别将a g下列物质投入到b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KNO3②NaCl③SO3④NaCO3•10H2O

A.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①、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③、④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④的溶液比①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第4篇

一、准备工作

在学习溶液的概念时,一定要给学生讲清什么是溶液?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最重要的是怎么识别溶液及溶质、溶剂?特别是有关化学反应前后溶液、溶质和化学反应后溶液、溶质的变化,为了给后面“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知识打下基础,也为突破这个难点知识做下铺垫。自己在讲完溶液知识后,特为学生设置了思考题:

1 32、5克锌和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设问①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②稀硫酸中的溶质是什么?其质量为多少?溶剂是什么?其质量为多少?③反应后得到的是什么溶液?其质量为多少?溶质是什么?央质量为多少?

2 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生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石灰石12、5克,加入盛有1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它杂质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克。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③12、5克石灰石含碳酸钙多少克?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④100克稀盐酸中的溶质是什么?其质量是多少?⑤完全反应后烧杯内还有多少克不溶杂质?,烧杯内生成什么溶液?其质量是多少?溶质是什么?其质量又是多少?收集学生课后思考的信息,结果很差。多数学生主要是对生成什么溶液及溶质找不到,凭想象很抽象,当然质量也就无法计算了。根据这个实际情况,从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出发。

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实验:取少量碳酸钠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学生观察到有许多气泡,后来碳酸钠消失了,在试管中得到什么溶液,其溶质、溶剂是什么?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实验分析很快快就找出了反应前的稀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而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紧接着在分别让学生演示上述两个题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第一题反应前的溶液是稀硫酸,其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而反应后锌和稀硫酸消失了,即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当然稀硫酸这个溶液中的溶剂(即水)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仍然留在试管中(即硫酸锌这个溶液中),也就成了硫酸锌溶液中的溶剂。同理第二题反应前的溶液是稀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反应后氯化氢和碳酸钙已消失,变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已逸出,所以试管中留下的是氯化钙溶液(溶质是氯化钙、溶剂是水)和石灰石中的不溶杂质,设问:试管中的杂质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部分吗?学生根据实验回答,杂质既不是溶质也不是溶剂,那么也就不是溶液的组成部分了。这样学生对上述两题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提醒学生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量是纯量,如果针对溶液来说,化学方程式中的量只代表溶质的质量,而溶剂一般是水且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包括溶剂的质量。通过实验的观察、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如何找化学反应前后的溶液、溶质,从而为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公式变形: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密度×溶液体积×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注意:①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必须对应,即溶质质量必须是该溶液质量中的溶质质量,如氯化氢的质量/氯化氢的溶液质量(即盐酸的质量)×100%就是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钠的质量/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即食盐水质量)×100%就是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用氯化钠的质量/盐酸的质量×100%就不知是什么了?②可以把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看成数学上的方程,无论怎么变,只要是设计溶质质量分数,就把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带入该方程,不管已知、未知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知其一就能算其二。

总之,化学计算是初中学生感到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特别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化学教师面临的难题。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理解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其次是在教学中精讲多练,对一题常作变式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对于难点的计算题在教学中分层次不断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断加强练习,随时反馈,矫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第5篇

例1:已知25%氨水的密度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解法一:设所取溶液的体积为VmL,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V/0.91+5%×V/0.98]/(V×0.91+V×0.98)=15.37%>15%。

解法二:由氨水的浓度与密度的关系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当将上述两种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当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25%氨水的质量小于5%氨水的质量。即等同于在等质量混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氨水的质量,故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5%。

点评:

通过对该题的分析可知,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手段判断混合后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也可以通过以等质量混合为参照进行判断的方法解题。当采用对比方法解题时,应立足于溶液的密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①以氨水、乙醇等溶液为代表:该类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小。将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混合时,等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②以硫酸溶液为代表:此类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且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将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混合时,等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因此,通过对解题方法的反思,实现一题多解,总结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通过对题目创新反思,实现一题多拓,提高思维品质。

例2: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Na2CO3溶液的浓度问题,拟定了以下几个方向。

(1)为使100个H2O分子中含有1个Na+,应在100mL水中加入Na2CO3________g。

(2)配制密度为1.06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Na2CO3溶液100mL,需要称取的Na2CO3・10H2O是_____g;量取的水是________mL。

(3)在Vm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Na+的质量为ag,取此溶液0.25VmL。稀释之4VmL,则稀释后溶液中CO2-3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4)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28%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1,则14%的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

(5)将40%的Na2CO3和50%的Na2CO3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

(6)将一定量的质量分数是15%的Na2CO3溶液蒸发106g水后,质量分数变为30%,体积是125mL。则蒸发后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1。

解析:(1)100mL的水即是100g,据此可以建立下列关系:

微观:1Na+~1/2Na2CO3~ 100H2O

宏观:1/2mol×106g・mol-1 100mol×18g・mol-1

实际:x 100g

解得x=2.9g。

(2)n(Na2CO3・H2O)=n(Na2CO3)=0.2mol/L×100×10-3L=0.02mol,m(Na2CO3・10H2O)=0.02mol×

286g・mol-1=5.7g,溶液的质量是106g・cm-3×100mL=106g,故水的质量是106g-5.7g=100.3g,即水100.3mL。

(3)在VmLNa2CO3溶液中n(Na+)=a/23mol,

c(Na+)=1000a/23Vmol・L-1,则有:c(CO2-3)=1000a/46Vmol・L-1。根据稀释定律:0.25V・c1(CO2-3)=4V・c2(CO2-3),c2(CO32-)=125a/(92V)mol・L-1。

(4)由c(Na2CO3)=1000ρω/106mol可知,

c1(Na2CO3)=mol・L-1=2.4mol・L-1;

c2(Na2CO3)=mol・L-1=1.2×mol・L-1。由于碳酸钠溶液的密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即ρ1>ρ2,所以是1.2×

(5)设两溶液的体积均为1,40%的Na2CO3和50%的Na2CO3的密度为ρ1、ρ2,且ρ145%。

(6)设蒸发后的溶液质量是mg,则蒸发前溶液的质量是(100+m)g。由稀释定律得:(106+m)g×15%=mg×30%,m=106g。所以,蒸发后的溶液的密度是106/125g・mL-1,物质的量浓度c(Na2CO3)=mol・L-1=mol・L-1=2.4mol・L-1。

答案:(1)2.9 (2)5.7 100.3 (3)125a/(92V) (4)< (5)> (6)2.4

相关期刊更多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连铸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