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蝉蛹的营养价值

蝉蛹的营养价值

蝉蛹的营养价值

蝉蛹的营养价值范文第1篇

乡下对于季节的感触比较敏感,春天只做个短暂的过渡,这夏日便匆匆忙忙赶将过来。麦收刚刚结束,在地下蛰伏许久的蝉儿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悄悄伸出头。趁着孩子们还没从紧张的忙碌中缓过神来,悄悄爬到周围的树干上,只等火辣辣的太阳晒干脊背的晨露,便从开始弱弱且小心翼翼的发出一两声三四声的试探过后,直至确认四周真地没有了危险,便开始肆无忌惮地纵情地啸叫起来。

孩子们如梦初醒似地来了兴致儿,但凡有时间便开始三五成群地玩起捕蝉的游戏来。

夏日捕蝉,是我童年一抹快乐的光景。对于捕蝉蛹,孩子们都是无师自通的高手,谁也不会落后谁多少。用来捕蝉没有特定的工具,你拿把砍菜刀,我寻一把生锈的螺丝刀,她擎一根细细的竹签签儿,纵使是两手空空,一顿饭的功夫都能捉上满满一罐头瓶子。而对于什么样的小洞洞有蝉蛹爬出,什么样的小洞洞是空的,孩子们一打上眼便能一目了然,不用浪费一顶点的工夫儿,这都是孩子们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捕蝉的时间也不固定,心急的孩子往往下手早些,那时候夕阳还未完全落下去,就已经三五成群的开始行动了。这个时候捕蝉的范围比较宽泛,最远的能跑出村子几里地,无论是沟沿壕边还是道路两侧都是挖蝉蛹的好地方。即便是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孩子们也都要给自己划定个圈圈儿,这个圈圈儿绝不允许其他人侵犯一丝一毫,而具体能捕多少蝉蛹只有靠自己的运气了。稍晚些时候,也断然少不了孩子们捕蝉蛹的身影。这个时候捕蝉蛹,只能用双手捕已经爬到树干的蝉蛹,就因了馋虫的诱惑于风险里也是充满刺激。如果你能摸到几对正配着对的硬壳虫也就甩甩手扔掉罢了,险就险在你摸到匍匐在树上的一只蝙蝠,甚至于盘亘在树干上的一尾蛇,虽然这些生灵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但捕蝉者的连连尖叫声,总免不了令同伴们也是唏嘘不已。

捕蝉回来,孩子们将战利品一股脑地倒进水盆里,用清水反反复复地冲刷好几遍后,便在父母的帮助下,于蝉蛹表面撒上些盐腌制起来。经过一个晚上的腌制,直至第二天晚上父母忙完一天的农活,便央求母亲尽快做来吃。热锅里放上少许食油(那时候北方棉籽油多些,大豆油比较珍贵),将腌制好了的蝉蛹置入锅中,只见母亲的一只手在灶间迅速地翻转一会儿,当一丝丝熟悉的香味瞬间充斥满整个房间时候,孩子的涎水早已经流出好长好长。曾经张牙舞爪的蝉蛹们已经披上一身金灿灿的外衣。孩子们不等香蝉冷却就急不可耐地放进嘴里,唏嘘着咀嚼起来;劳累了的男人们也忘记了疲劳,翻箱倒柜地寻出一瓶已经打开过无数次的老白干,一边品味着着喷香喷香的野味,一边小口啜吸着白酒,幸福快活的样子竟和孩童般别无两样儿。

有幸逃过一劫的蝉儿,好像报复似的在树上没白没黑地啸叫着。晚饭后,人们习惯地拿上一把蒲扇来到大街上乘凉。只要大人们不回家,野惯了的孩子们一刻也不停歇。除去几个孩子在院子周围捉迷藏外,其余几个淘气孩子干脆跑到离大人们较远的树林里,从旁边的麦秸垛上一人抽一把干透的麦秸集中到树下,一旦接触到点燃的火柴瞬间就熊熊燃烧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一会儿使劲摇摆着小树的枝干,一会儿又用脚后跟狠狠地踹着大树的根部,刚才还拼命啸叫的蝉儿忽然被孩子们一惊,便都慌乱地朝着火光的方向扑将下来,只痛苦地呻吟几声便没了气息,而这残忍地虐杀却一次次地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充分演绎着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真理。

蝉蛹的营养价值范文第2篇

据古籍文献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把昆虫作为美味佳肴,列入了食谱。《周礼》中就曾有过派专人收集蚂蚁卵,并制成酱,供“天子馈食”和祭祀之用的描述。东汉时期,人们还把蜂、蝉等昆虫加工后,作为贡品,向朝廷敬献。到了唐代,其种类又大大丰富。蜻蜒、天牛、蚕蛹、蛴螬、蝗虫,甚至连臭虫也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餐桌。据《耕余博览》上说,唐代剑南节度使“嗜臭虫,每采拾得三五升,浮于微热水,泄其气,以酥其五味熬,卷饼食之,云天下佳味……”以后的元、明、清各代,更是开发出许多昆虫的药用价值。例如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谈到天牛的幼虫时写道:“食之增髓补血,尤治带下,彼土妇人无患带者,以食此虫也。”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古人餐桌上的昆虫,已退出了现代人的食谱。但同时又发展了许多新品种。广东人素以“敢吃”闻名全国,在这方面当然不会落后。如:油炸土鳖卵、盐煎金龟子,据说其营养价值决不低于鱼、虾一类的海物。再加上黄蜂蛹炒鸡蛋和蝉花汤,就是一桌上等的昆虫美食。此外,夹头蝗虫,以及被江南人称作“土狗”的蝼蛄,吃法更是多种多样。出生在广东的许广平先生,在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中,谈起自己吃龙虱和桂花蝉的体会时写道:“食此两物,先去甲翅,次拔去头,则肠、脏部随出,再去足,食其软部……我是吃的,觉得别有风味,但不能言传。”

在东北的广大地区,蚕蛹早就从寻常百姓家,走人了高档的宾馆、饭店。煎、炒、烹、炸,做法多种多样。据化验分析,蚕蛹体内的干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55%,而脂肪仅有20%左右,实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不仅如此,它体内还含有丰富的钙、磷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精氨基酸的含量,大大超过了鸡、鱼、肉、蛋等传统食品。而且据说,这种元素对消除疲劳很有好处。长期食用,还有提高的特殊功效。

在广西百色地区的壮族人,有爱吃蚂蚁的传统。用蚂蚁卵作调料拌面条,或做凉菜,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还有助于健身益寿。它所特有的多种游离氨基酸,有抗炎、护肝、镇静、解痉的功能,对风湿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受到青睐的蚁王酒,早已打人了国际市场。

放眼全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传统的昆虫食品。亚洲的菲律宾人,就对蚯蚓情有独钟。由于这种俗称曲蟮的软体昆虫繁殖力极强,饲养起来又很方便,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近十万人加人到了专业养殖者的行列。他们一般只需要一个避光、通风、保持一定湿度的饲养棚,里面堆满松软的泥土,再撒上蚯蚓卵就可以干起来。20天以后,第一批蚯蚓就进入了成熟期,接下来他们会以几何倍数的速度,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且,他们的食物非常简单,除玻璃、金属、塑料、橡胶之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作为他们充饥的干粮。他们的排泄物,又是极好的有机肥料,真可谓一举多得。

蚯蚓的营养价值,早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它所富含的粗蛋白,比大豆、鱼、肉类还要高。其吃法也多种多样。在农村,人们喜欢洗净后生食,味道之鲜美不亚于山珍海味。城里人则喜欢把它剁碎后,与牛肉混在一起,做成汉堡包,其售价还要比普通的高出15%呢。

医用价值高,是这种小昆虫对人类的又一大贡献。去除它体内的脏物,洗净焙干,然后磨成粉,就是一种很好的药。它的主要功能有:清热、平喘、利尿、通络等。主治高烧、高血压、目赤、头痛、水肿、风湿、小便不利。此外,与其他药物配合,还可以治疗烫伤、烧伤。将活蚯蚓放在白糖或葡萄糖中浸泡一段时间(一天以上),对急性腮腺炎有很好的疗效。

我们的近邻泰国,也是“食虫”大国。相信来此旅游观光的宾朋都会留意,街头小贩们支锅搭灶,专卖油炸蚱蜢。不仅食者众多,而且价钱并不便宜。原因就是他们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飞虾”。

位于赤道上的非洲国家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的露天市场内,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艾莱娜寡妇货摊”。这里出售的商品只有一类――昆虫。这位高大健壮,四十出头的黑人妇女,经营这个货摊已有十来年了。因为刚果地广人稀,许多土地被荒废。杂草丛生,为各种昆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为她广开财路提供了良好而充足的货源。加之近年来,昆虫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地研究部门的肯定,她的生意自然更是蒸蒸日上。

蝉蛹的营养价值范文第3篇

不久前,在南京举行的未来食品新资源开发研讨会上,有关部门与专家肯定了几种“食用昆虫”的美容健身价值,将成为21世纪营养界致力开发的保健食品。

蚂蚁

蚂蚁是传统的滋补良药。据《周礼・天官》与《礼记・内则》记载:周朝帝王用蚂蚁幼虫制酱,以壮阳驻颜。汉代用来治疗筋骨软弱以图健美体型的“金刚丸”,就是用蚁粉炼蜜而制成的丸。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亦论述蚁酸入肝、蚁素入肾,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和脸部肌肤麻痹症有明显的扶正祛邪之功效。

据现代营养学分析,蚂蚁含50多种营养素,蛋白质高达55%,其中游离氨基酸多达28种,并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尤以锌、镁含量丰富,每千克蚁粉含锌120 mg,比大豆高7倍,比猪肝高2倍。人体缺锌可使皮肤干燥粗糙,易患皮肤病。此外,蚂蚁还含有构成蚁素和蚁酸的多种酶、核苷、甾体化合物等营养素,其中蚁素肽是一种中长度碳链生理活性物,对儿童生长发育、年轻人润肤健美、中老年人驻颜防衰都有很好的效果。

幼蝉

夏雨过后,人们可在林中、路旁搜寻钻出地面并未出壳的幼蝉,清洗后入盐水略腌,以开水焯之,入油锅煎熟即可。《本草纲目》载:幼蝉杀病虫,去腹热,治皮肤粗糙、瘙痒、眼目发赤等。

据研究,幼蝉体内积存着丰富的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与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含量居所有动植物食品之冠,且含有大量硒元素。硒是消除体内自由基的最好清洁剂,可以抗衰老、清除色素,对各类皮肤癌亦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幼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2%,是构成和修补组织的重要原料,缺乏时皮肤会粗糙,皮下脂肪会减少,皮肤变得无弹性,易受感染,且伤口不易愈合,毛发干枯。

蝎子

又称山虫、钳蝎,多生于山地,是我们熟悉的节肢动物。常食蝎膳可使肌肤滋嫩、光泽、富弹性,且有通经络、祛风寒、解体毒等作用。

美容营养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全蝎营养丰富,无任何毒副作用。全蝎粉氨基酸含量较高,谷氨酸、赖氨酸分别为1.91%和1.45%,蛋白质为31.84%,粗脂肪为18.94%,并含有钾、钠、钙、镁、锌、铁等14种矿物元素,特别是必需脂肪酸含量为6%-12.4%,这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必须靠食物脂肪提供的美容营养素。

龙虱

属鞘翅目龙虱科,以捕食水生小昆虫及小鱼苗为生。清初周亮工著《闽小记》载:龙虱,体长三四厘米,食之除面上黝黑之气,妇人貌美,能媚男子。

龙虱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其中镁、硒、锌含量较高,镁可使人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作为“水珍佳肴”,龙虱可炸、可炒、可煎,具补肾益脾、健美祛老功效。

蚕蛾

蚕蛾是家蚕蛹化的雄蛾。中医认为,蚕蛾具有补肝益智、壮阳涩精功能。

现代美容营养学证明,蚕蛾经生化眠动后体内含20种游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维生素B族等,它们是理想的肌肤健美物质,人体若缺乏,皮肤就会干燥而厚硬,缺乏弹性。

壁虎

又称“壁虫”,性寒味咸,有祛风、散结、解毒之效。

壁虎粉富含活性钙、磷、铁、锌和牛磺酸、脂肪酸及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八种氨基酸。日服壁虎粉3次,每次1 g,可调节内分泌,祛斑除皱,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皮肤细胞活力,消解皮肤干燥、晦暗和皱纹。

蛴螬

即金龟子幼虫。吃植物根茎为生。蛴螬古代已经作为美食,《本草集注》载:蛴螬杂猪蹄蒸羹与乳母不能别之。意思是蛴螬与猪蹄一起蒸成羹,营养与人奶没有区别。

据现代美容营养学分析,蛴螬体内含有250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15种脂肪酸,14种维生素,20多种矿物质,10多种酶和蛋白质,对美容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参与人体三大物质代谢,使肌肤滋润光泽,并有减退色素的作用,将蛴螬100 g洗净焙研成粉,调入红枣10枚、粳米100 g煮粥,早晚空腹食用,具补益气血,去风悦颜功效。

蜂子

即蜜蜂、牛蜂、林蜂、巢蜂等。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注:蜂子,气味甘平微寒。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

蜂子除含大量脂肪、糖类、蛋白质外,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如维生素A含量竟高于鱼肝油,1 g雄蜂幼虫含6 130~7 430 μ,而1只蛋黄只有2.6 μ,鱼肝油也只含1 000 μ,并含有大量有利肌肤代谢的多种激素、矿物质、生物酶等。常食可使皮肤滋润光滑,防止皲裂起皱。

蜗牛

蝉蛹的营养价值范文第4篇

从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来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未来昆虫可能成为将人类从粮食危机中解放出来的救星,将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目前全球70亿人口中有10亿人遭受食物短缺之苦,而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0亿,全面粮食危机的到来已迫在眉睫。但是,人类若能科学开发昆虫资源,将昆虫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食物紧缺的问题就会得到部分解决。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12年还了一份包含1909种可食用昆虫的名单,准备在今年召开大型国际会议时提倡人们食用昆虫。

从昆虫的产量、可再生能力、营养价值、医药保健、生物学甚至美食学等各方面来看,昆虫都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是人类最大的天然粮仓和最后的“储备粮”。

科学家们认为,昆虫作为一种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脂肪量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而且养殖昆虫的饲料转化率要比饲养猪、牛、鸡等动物的高,而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要低。据估计,人类生产、生活每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中,约有18%来自畜牧业,如果人类食用的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蛋白质由昆虫替代,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仅为目前的1/1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饲养昆虫作为人类食物将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产业,是既环保又经济的新兴“农作物”、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让虫虫飞进厨房

事实上,昆虫早就开始占领人类的餐桌。今年4月底,英国伦敦举办了一个名为“Pestival 2013”的昆虫节,其中一项抢眼的主题活动是由北欧食品实验室名厨主理的一家“昆虫餐厅”。活动期间,世界名厨亲自操刀,用西式烹饪法为顾客献上各种色、香、味俱佳的昆虫美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未来将大行其道的昆虫食品。

为了不断创新和进步,北欧食品实验室一直努力寻找和试验新鲜的本地食材,而富含蛋白质与各种维生素的昆虫们就成了该实验室最新的“秘密武器”。

北欧食品实验室烹饪研发部负责人本·里德说:“我们现在所做的试验是希望向人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昆虫是营养食品、健康食品,是美味。只有当人们克服了对吃昆虫的厌恶心理,亲口品尝并爱上它们的美味之后,昆虫才会真正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主流食品。”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诺马餐厅在伦敦著名的克拉里奇酒店内开设了一家为期10天的临时餐厅,其招牌菜便是一道“活蚂蚁拌蔬菜”。主厨雷哲皮形容蚂蚁的味道就像烤焦的柠檬皮,极其美味,让人惊叹而回味无穷。长期以来让人唾弃的蚂蚁们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顶级餐厅桌上的绝色佳肴,毫不逊色于鱼子酱、黑松露等名贵食材,让人不得不叹服于世界名厨的天才创意与奇思妙想。

除了活蚂蚁能让人们大快朵颐之外,北欧食品实验室还尝试了一系列的昆虫新吃法,比如用蜜蜂幼虫取代鸡蛋制作蛋黄酱,味道香甜可口;而用蚱蜢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后制作成的酱料,味道极其鲜香,胜过鱼露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目前,他们正在尝试利用丹麦本地食材制作中国酱油,不久的将来,用这种“丹麦秘制”酱油烹饪的美食将出现在昆虫大餐菜单上。

“昆虫食物”的历史

近年来,吃虫子逐渐成为都市人的一种时尚。在各地举办的美食节上,烤蚕蛹、炸蟋蟀、烤蜘蛛等小吃频频亮相。殊不知人类吃虫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虫子的习惯,其中尤以亚洲、非洲、美洲为盛。

比如,长久以来泰国人一直将龙虱、竹虫等视为强身健体的滋补品,食品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在食虫大国墨西哥,可以吃的虫子有3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土著印第安人所消费。在300多年前的文献中就有墨西哥人吃椿象、蚂蚁和蝗虫的记载。特别是蚂蚁,不仅是古代皇宫里的美味,也是宗教庆典上进贡上帝的首选佳品。直至今天,在墨西哥的高级饭店里你还能品尝到各式蚂蚁料理。

哥伦比亚也有食用蚂蚁的风俗,人们爱将蚂蚁磨成粉末撒在面包上享用。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飞蛾、蜻蜓、甲虫等深受当地人欢迎。对于非洲中部的居民们来说毛虫则是他们经常吃的虫子之一。

蝉蛹的营养价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八角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67-01

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经济树种,原产于广西左江和右江流域海拔200~500 m的热带雨林中。广西享有八角之乡的美称,八角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5%以上。在成均镇,八角是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八角产量,对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八角林低产原因

一是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目前的八角林基本上采用实生苗营造,种子大多没有经过选择,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果实品质差,效益低。二是管理粗放。大部分八角林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2001—2007年八角价格低迷,很多地方在八角的生长过程中不除草,不施肥,时间一长,幼林苗木因缺乏养分,被杂草覆盖,致使苗木枯死,成林则因缺养分,树势脆弱,落花落果严重。三是忽视病虫害防治。八角的常见病虫害有八角炭疽病、八角尺蠖、八角吊丝虫等。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改造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

据试验表明,八角良种嫁接苗表现速生、矮化、早实等优良特性,产量明显高于实生苗。如广西防城县用嫁接苗造林,种后1年开花结果的植株占2.53%,2年开花结果的占12.50%,3年开花结果的达88.33%。

2.2 调整及改造低产林

一是密林疏伐。对于种得过密的八角林,必须合理疏伐,疏伐的原则为去劣留优,去小留大。株行距尽可能保持在5 m×5 m,保留300~375株/hm2为宜,以利八角林通风透光,增大接受光能的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修枝复壮。对营养不良、过早老化的八角树,可通过人工截干萌芽更新或修枝复壮。同时对冠内的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徒长枝全部清除,重新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三是开沟保土。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八角林要保留草带,进行梯级垦复抚育,开设排洪、分洪沟。同时对根长的八角树进行培土,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改善树体营养状况[1-2]。

2.3 防止秋果落果

八角的秋果,落果最严重的季节是2月和4月底至5月初[3-4]。第1次严重落果,主要是年前冬季积累下来的养分,供春梢萌动后,已储存不多影响所致。凡春梢,是八角翌年、第3年的花果枝,故不宜控,更不宜杀。防止第1次严重落果的办法就是补足树体营养。具体操作可采取叶面喷施法,从1月中旬开始至2月中旬,用生殖生长素1包、花果核能1包、光全素0.5包、维生素B辅酶10~15 g、白糖30~50 g,总量稀释浓度至0.10%~0.15%,选冷尾暖头时节的晴天喷施,每隔5~10 d喷施1次,连喷2次。

第2次严重落果主要是碰上夏梢抽发期和根系大生长期,正处于植株营养器官生长旺盛期,树体内的水、养分消耗很大,极易造成树体内因缺乏营养储备而大量落果。具体操作方法:4月初,已正值叶面实施控(夏)梢促花和壮花措施,故无需再做处理。但在4月中下旬,应进行当年第2次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八角专用肥1.0~1.5 kg/株,采用开穴点星状深施,穴内肥料与表土拌匀,然后盖上表土。

2.4 科学施肥

八角的肥料有讲究,用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肥时间应掌握在八角生长关键时期,八角树应在1月底施1次催梢肥(幼果多的树最好不施催梢肥,以防梢果矛盾,导致严重落果),肥料配方为:农家肥(以鸡粪为佳)40%、尿素30%、钙镁磷10%、硫酸钾20%。5月是八角秋花孕胎期,因此花果多,必须在5月施1次肥,肥料配方为:尿素5%、钙镁磷肥15%、硫酸钾肥20%、农用硼砂2%、硫酸亚铁2%、硫酸锌2%、农家肥30%、桐麸(花生麸)24%。以上肥料都是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肥效长,可免施稳果肥。八角施肥量可视树木大小确定施肥量,一般10~15年的八角树施5~10 kg/株以上,可采用条沟施肥法,即在植株上坡,沿树冠滴水线以外,挖宽、深各为20~25 cm、长1~2 m的弧形沟,将肥料均匀撒于沟内,然后覆土[5]。

2.5 病虫草害防治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在幼龄前期,成林亦有发生。4—5月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幼苗染病期,可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成龄林发病期可用1%波尔多液或多菌灵或异菌脲1 000倍液喷杀,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 d。同时要将病死植株、病枝、病叶、病果清理出林外烧毁。八角尺蠖取食八角叶,是八角的一大害虫。在防治上,可进行人工捕捉幼虫,即最好先在离地50 cm的树干处,涂上一圈10 cm宽的熟桐油,以防落地幼虫再上树。然后,按照从高地向低地、从风头处向风尾处的顺序,摇动树技,让受惊的幼虫震落地面,及时切断幼虫悬丝,收集灭杀之。或在夏、冬两季,结合林地抚育松土,挖取虫蛹灭杀。利用天敌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消灭虫卵;利用姬蜂、寄生蝇和青云杆菌寄生消灭幼虫和蛹。一般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确实虫势来势凶猛时,可用敌百虫烟雾剂灭杀幼虫。八角吊丝虫1年发生3~4代,幼虫取食叶片,嫩梢及花蕾、幼果。各代危害分别在4—5月、6—7月、8—9月、10—11月。防治工作主要在幼虫3龄前进行,否则效果极差。可用“203”乳油50 mL,叶蝉散乳油50 mL,对水50 kg喷洒树上的虫,虫在喷药时受惊顺丝掉下后,再补喷1次。每年2—3月和9—10月各除草和清除杂草1次,结合除草工作,对八角林地翻垦1次,破坏八角树老须,培植新须,提高八角树吸收肥水的能力,为增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3 参考文献

[1] 韦龙宾,刘毅.广西八角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4169-4171.

[2] 杨旭.景观设计中感知与体验的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2012,42(1):52-55.

[3] 陈文喜.八角树定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64.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妇产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产业用纺织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