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范文第1篇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译文: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范文第2篇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____杨炯《从军行》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____陈陶《陇西行四首》

8、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____王维《老将行》

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范文第3篇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来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成为语文教师启发儿童诗情,点燃儿童诗意的重要凭借。老师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形成了诸如“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或“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文”等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古诗词的策略上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江雪》,老师们一般会按照“明诗意、入诗境、品诗情”的方法,安排这样三个环节:一是带领学生读读说说,通过理解“绝”“灭”“蓑笠”等词语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二是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体会诗中所写的雪之大,再抓住这样一种环境下老翁还独自一人在钓鱼,领悟环境反衬下的老翁的孤独;最后是老师或者由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体悟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孤寂凄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对诗意把握诗情体会也都比较到位了。但是,这样的课堂总感觉在童心与诗心之间隔着什么,学生的诗意诗情把握显得过于“理性”,甚至不免带着贴标签与猜度教师迎合教师的嫌疑。

是诵读的问题吗?

是的。《文心雕龙・乐府》中说:“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对于古诗词来说,声律就是它的性格,依据所用声韵的不同、节奏的起伏,古诗词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或慷慨、或奔放、或内敛、或沉郁,气韵独特。学习诗歌,就像通过性格来认识人,诗歌的声韵节奏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

语文老师都注意到了诗词的诵读,一般都会在学习诗词中安排诵读环节的。比如《江雪》,一般的朗读总是这样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可这种诵读,除了拖长音调或者再模仿性的加点摇头晃脑以外,与白话文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呢?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古诗词必须依据一定的声、韵、调来创作。因此,古诗词的诵读与白话文的朗读就有很大的不同,要用被称为吟诵的这种独特的朗诵方法。

如果从吟诵的角度分析,我们会发现柳宗元在《江雪》中使用了一种比较少见的仄声入韵,而且“绝”“灭”“雪”还都是入声字。入声字读起来短促骤止,吟诵起来有一种凝滞峻切的韵味。往往是这样来吟诵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踪”“舟”“江”是平声字,且位于“二、四”的位置,要读得缓慢悠长。“绝”“灭”“雪”就要读得短而急。

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诗意,对诗中的孤独之情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我说:“这首诗还有一种读法,请同学们听听看,说说自己又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我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并结合这首五绝的入声字入韵的特点把诗歌吟诵了一遍。学生感觉老师的停顿、节奏与延长音的处理与大家习惯的读法不同。谈到这种吟诵引发了什么感受时,有学生说,好像诗中不仅有孤独,还有一种坚决的感觉。也有学生说好像感觉孤独寂寞中还有一点果断,无所畏惧的味道。这是一个契机,儿童凭着声音的直觉已经接近了诗心,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也在声音中朦胧觉察到诗人的顽强与傲然。

此时,我适时补充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以及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信中所明确表示的:“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的资料,再让学生们听徐健顺先生的吟唱音频。此时,在古韵古调的抑扬顿挫中,孩子们闪亮的眸子里分明洋溢着一种别样的光芒。这一刻,诗心借助声音与童心实现了联结。

有时,吟唱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不仅能帮助学生颖悟诗情,还能在直觉中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风格。苏教版第九册有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寥寥数语,却写得朴素而温暖,充溢着生活的烟火风趣,展现了辛弃疾这位以豪放词著称的词家的另一更具人情味的一面。

为了凸显这首词的婉约清丽之韵味,我结合《古诗文诵读》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了对比性的诵读。《破阵子》慷慨豪迈,写梦境中的沙场驰骋,音调铿锵激昂。而结句“可怜白发生”,声调缠绵苍凉,充溢着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清平乐》,音调轻松活泼,上片每句分别是四、五、七、六字,下片每句都是六个字,节奏起伏有致,契合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我吟诵《破阵子》,学生诵读《清平乐》,然后师生交换词诵读。两首词音调对比鲜明,学生基本都能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合两首词的情感与意境的声音进行诵读。尤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和“醉里挑灯看剑”两句,都有“醉里”,却“醉”得那般不同。怎么诵读呢?学生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写的是白发翁媪亲热地聊着家常,要读得亲切,声音柔和;而“醉里挑灯看剑”写的是酒后在灯下看宝剑,剑光闪闪,应该有壮士的英雄之气,要读得豪迈一点。

读得亲切、柔和,读得豪迈,诵读的斟酌体察中其实就是对诗心的叩动。英雄的豪迈与渴望安宁的柔肠也就在声音长与短、高与低的对比中交融在童心之中了。

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曾一袭飘逸的长袍,手持长剑,一边讲一边吟诵屈原的《楚辞》。台上,先生神游象外;台下,学生浸淫于诗境浑然忘我。据说胡小石一次讲授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讲着讲着,便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唱了一遍,又唱一遍。如此五六遍之后,胡小石把书一掷,对大家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范文第4篇

不论是前几年高考,还是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的选材主流都是唐诗宋词,呈现出平稳态势。近年来全国卷Ⅰ古诗的选材,就足以证明。在2011到2016年的高考中,全国卷Ⅰ选用唐代诗歌3首,宋代诗词3首:2011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2012年选用的是宋代诗歌,2013年选用的是宋代词作,2014年选用的是宋代词作,2015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2016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可以预见,今后高考仍会一如既往,主流选用唐诗宋词。

就作家而言,高考倾向于选用举世闻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但从作品来说,选用的通常是比较陌生的作品。以全国卷Ⅰ的选材为例,2011年选用的是周朴的怀古诗《春日秦国怀古》,2012年选用的是晏几道的羁旅诗《思远人》,2013年选用的是陆游的即事感怀词《鹊桥仙》,2014年选用的是秦观的婉约小令《阮郎归》,2015年选用的是岑参的边塞诗《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6年选用的是李白的写景怀古诗《金陵望汉江》。稍加分析,不难发现:除周朴外,所选作家都是唐宋声名显赫的;所选题材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而所选作品都是考生不熟悉的。

二、题型上,主观与赏析,将一统天下

2016年9套试题中古诗鉴赏的选择题有4道小题,主观表述题有17道小题;能力层级A的有1道小题,能力层级D的有20道小题。按照这种命题走势,今后高考仍将承继该特点,并有所变化:取消选择题,变为全是主观表述题,使主观表述题一统天下;取消能力层级A,改为全是能力层级D,让鉴赏分析金瓯无缺。因为古诗鉴赏,就是要考查鉴赏,考查鉴赏评价,让能力层级达到D。

此外,比较与拓展,将更受关注。因为比较鉴赏,最能表现出鉴赏的重要命意,体现出命题的能力立意;拓展鉴赏,最能创新出鉴赏的命题空间,考查出考生的鉴赏能力。譬如说,全国卷Ⅲ第9题就体现了比较与拓展:“《内宴奉诏作》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无疑,用题内诗《内宴奉诏作》来与题外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进行对比鉴赏,可有效考查考生比较赏析和牵引力。毫无疑问,从今往后,题内比较将会获得古诗鉴赏的更多关注,题外拓展将会受到青睐。

三、内容上,技巧与情感,将仍是重点

2016年9套试题,没有哪一份试卷,不考查表达技巧。考查思想情感的,除浙江卷、全国卷Ⅱ外,其余各卷也都考查了。可以预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仍是今后高考检测的重中之重。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情感鉴赏

中国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语文份量不小的必考点。从2011年中考开始,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开始选择课外的古诗词,侧重于学生理解运用、独立鉴赏能力的培养与考查。故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中考对古诗词考点主要有:明确情感主旨;对词、句的理解;指出景物的特征;赏析字句的表达效果;分析艺术手法和风格;描绘画面;常见意象的内涵;朗读节奏;写出押韵的字。诗是寄托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诗言志”是诗歌的终极目标,其中的“志”就是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感悟诗歌的情感,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审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只看诗歌的内容,我们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道理的,但扣住“观书有感”就迎刃而解了。像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如:《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农家望晴》等等。

二、抓文眼

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可以教会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直抒胸臆的语句,传统内涵的意象,富有情感倾向的修饰语。

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只要学会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就可以理解词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只要学会抓住传统内涵的意象“征蓬、归雁”就可理解。

三、观注释

在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古诗词下方出现了有关作者、写作背景和一些词语的注释,这些注释对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主旨有很大的帮助。如湖南省邵阳市2009年中考试题。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但共度了一百多日后又分离了。

这首诗写法上由

,抒发了作者

之情。

注释中对写作背景的介绍,对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就有提示作用。

四、判类别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分类:写景诗;送别诗;田园诗;爱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即事感怀诗等。写景诗主要有《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望岳》、《渡荆门送别》、《早春》、《渔家傲 秋思》等,情感主要是赞美山水,思念家乡亲朋,表达胸怀志向;送别诗主要有《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等,情感主要是离愁别绪,对亲朋、故乡的依依不舍;田园诗主要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情感主要是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品质清高,质朴自然;爱情诗主要有《无题》、《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关雎》、《蒹葭》等,情感主要是表达爱恋,对爱人的思念、追求;咏物言志诗主要有《卜算子 咏梅》《石灰吟》等,情感主要是所咏事物比喻、象征着某种精神品质;边塞征战诗主要有《使至塞上》、《渔家傲秋思》、《雁门太守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石壕吏》等,情感主要是报效国家的豪情,征夫百姓的同情,戍边将士的乡情;即事感怀诗主要有《春望》、《江城子 密州出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过零丁洋》、《己亥杂诗》、《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情感主要是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可以是建功报国、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感叹世事等情怀。